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683-07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石文字记卷一
             昆山顾炎武撰
 商
比干铜盘铭
 今在汲县北十五里比干墓上卫辉府志曰周武王
 封比干墓铜盘铭碑石残断字画失真万历十五年
 知府周思宸重摹汝帖立石于墓前薛尚功钟鼎款
卷一 第 1b 页 WYG0683-0704b.png
 识言唐开元中偃师县土人耕地得此盘篆文甚奇
 古其释文云左林右泉后冈前道万世之藏兹焉是
 宝一作前冈后道藏一作灵一作宁兹一作于宝一
 作保今考之张邦基墨庄漫录曰政和间朝廷求三
 代鼎彝器程唐为陜西提点茶马李朝孺为陜西转
 运遣人于凤翔府破商比干墓得铜盘径二尺馀中
 有款识一十六字又得玉片四十三枚其长三寸许
 上圆而锐下阔而方厚半指玉色明莹以盘献之于
卷一 第 2a 页 WYG0683-0704c.png
 朝玉留秦州军资库道君皇帝曰前代忠贤之墓安
 得发掘乃罢朝孺退出其盘其玉久在秦库近年王
 庶知秦州日取之而去祁宽居之尝见之为余言之
 然则此碑之得自凤翔不自偃师即其为何代之物
 不可知而比干殷人必无葬凤翔之理也疑以传疑
 姑存之编首云尔
 周
石鼓文
卷一 第 2b 页 WYG0683-0704d.png
 石鼓凡十相传为周宣王猎碣今读其文皆浅近之
 辞殊不及车攻吉日之闳深也金史马定国传言石
 鼓自唐以来无定论定国以字画考之云是宇文周
 所造作辨万馀言出入传记引据甚明杨用修慎最
 称好古而亦曰宣王之世去古未远所用皆科斗籀
 文今观说文所载籀文与今石鼓文不同石鼓乃类
 小篆余独以其辞不足侪于二雅而疑之今在京师
 国子监先师庙戟门左右有元潘迪音训
卷一 第 3a 页 WYG0683-0705a.png
 韩退之石鼓诗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今读此诗但有铺张而无意味其有一章之可几于
 二雅哉若岣嵝碑诗不知何所据而作注引盛弘之
 荆州记曰南岳周回数百里昔禹登而祭之因梦玄
 夷使者遂获金简玉字之书徐灵期南岳记曰昔禹
 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而退之因此作诗其辞
 曰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摹奇科斗拳身薤
 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
卷一 第 3b 页 WYG0683-0705b.png
 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
 树猿猱悲则是不独自韩以前未有见此碑者即退
 之亦未之见也至宋嘉定壬申有何致字子一者始
 得之祝融峰下手摹以归及衡山令搜访已迷其处
 字奇而不合法语奇而不中伦韵奇而不合古可断
 其为伪作而无疑也
吉日癸巳
 世传周穆王登坛山刻此四字于石金石录以为三
卷一 第 4a 页 WYG0683-0705c.png
 代时所用皆古文科斗书而此乃类小篆疑而未信
 今坛山在赞皇县东北一十五里而此石已移置县
 之儒学戟门西壁
鼎铭
 今在丹徒县焦山寺中鼎高一尺三寸二分腹径一
 尺五寸八分口径一尺四寸五分耳高三寸阔四寸
 二分足六寸一分深八寸二分铭九十三字皆古文
 蚀一字外为云雷之形其文曰维九月既望甲戌王
卷一 第 4b 页 WYG0683-0705d.png
 各(古格/字)于周丙子烝于图室司徒南中(古仲/字)(古佑/字)
 世惠佥立(古位/字)中廷王呼史端册令(古命/字)世惠曰宣
 治佐王颇侧弗作锡女(古汝/字)玄衣束带戈雕戟缟韠
 彤矢鋚勒銮旂世惠敢对扬天子不(古丕/字)显敬休用
 作尊鼎用享于 列考用周簋寿万年子孙永宝用
 朱彝尊曰鼎铭其人莫考曰王格于周曰司徒南仲
 殆周时器也其曰立中廷按毛伯敦铭文亦有之薛
 尚功释为立而周礼小宗伯掌建邦之神位注故书
卷一 第 5a 页 WYG0683-0706a.png
 作立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
 经公即位为公即立则是铭曰立亦当读位也
吴季子墓碑
 唐大历十四年润州刺史萧定重刻在丹阳县延陵
 镇吴季子庙越绝书曰毗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
 冢也古名延陵墟即其地也后人又摹刻于县南门
 外驿前
 元吾丘衍学古编曰按古法帖止云呜呼有吴君子
卷一 第 5b 页 WYG0683-0706b.png
 而已篆法敦古似乎可信今此碑妄增延陵之墓四
 字除之字外三字是汉人方篆不与前六字合且音
 君字作季字汉器蜀郡洗郡字半边正与此君字同
 用此法也以季字音显见其谬比干墓前有汉人篆
 碑亦有此说洪氏隶释汉隶字源辨之甚明此不复
 具
 秦
泰山石刻 李斯篆
卷一 第 6a 页 WYG0683-0706c.png
 金石录言刘跂作秦篆谱凡一百四十四字金薤琳
 琅言宋莒公摹本仅二世诏五十一字今所存惟臣
 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
 因明白矣臣昧死请二十九字在岳顶碧霞元君宫
 之东庑而泰安州城内东岳庙中别刻一石亦止二
 十九字其宋本不传
峄山石刻 李斯篆
 秦刻久亡宋淳化四年太常博士郑文宝以徐铉摹
卷一 第 6b 页 WYG0683-0706d.png
 本刻之于石在陜西西安府儒学中元至元二十九
 年重刻者在邹县治
 其文有云功战日作当是攻字古人以攻功二字通
 用齐侯镈钟铭肇敏于戎功作攻周礼肆师凡师不
 功则助牵王车故书功为工郑司农读为功古者工
 与功同字
 汉
鲁孝王刻石 八分书
卷一 第 7a 页 WYG0683-0707a.png
 金高德裔记曰鲁灵光殿基西南三十步有池明昌
 二年诏脩孔子庙匠者于池中得此石其文曰五凤
 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今在孔子庙中
 五凤二年者汉宣帝有天下之年也鲁卅四年者鲁
 孝王有国之年也上书天子大一统之年而下书诸
 侯王自有其国之年此汉人之例也三代之时侯国
 之为史者则但书本国之年而不书天子之年春秋
 隐公元年者何自鲁人书之也泰誓十有三年者何
卷一 第 7b 页 WYG0683-0707b.png
 自周人书之也
 赵明诚金石录有楚钟铭曰惟王五十六祀考楚惟
 惠王在位五十七年而论之曰方是时王室衰弱六
 国争雄楚尤强大遂不用周之正朔呜呼可谓僭矣
 楚之僭在王而不在乎自纪其元也春秋书隐公元
 年岂亦不用周之正朔者乎(刘原父曰元者始尔君/之始年谓之元年犹岁)
 (之初月谓之正月非/有天子诸侯之辨也)
 汉时诸侯王得自称元年汉书诸侯王表楚王戊二
卷一 第 8a 页 WYG0683-0707c.png
 十一年孝景三年楚王延寿三十二年地节元年之
 类是也淮南子天文训曰淮南元年冬者淮南王安
 始立之年也注者不解乃曰淮南王作书之元年又
 曰淮南王僭号此殆未读史记汉书者矣
 又考汉时不独王也即列侯于其国中亦得自称元
 年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高祖六年平阳懿侯曹参
 元年孝惠六年靖侯窋元年孝文后四年简侯奇元
 年绛侯世家上言侯建德十三年下言元鼎五年是
卷一 第 8b 页 WYG0683-0707d.png
 也吕氏考古图周阳侯甗鍑铭曰周阳侯家铜三习
 甗鍑容五斗重十八斤六两侯治国五年五月国铸
 第四吕大临曰侯治国五年者自以侯受侯嗣位之
 年数(色主/反)也文选魏都赋刘良注文昌殿前有钟其
 铭曰惟魏四年岁次丙申龙次大火五月丙寅作蕤
 宾钟魏四年者曹操为魏公之四年汉献帝之建安
 二十一年也
嵩山太室神道石阙铭 八分书 元初五年四月
卷一 第 9a 页 WYG0683-0708a.png
 今在登封县中岳庙南百馀步铭八行年月及职官
 姓名共十三行完好未圮而其文剥蚀殆半若少室
 启母二所即阙亦就隤矣
 其文曰惟中□□嵩高神君□□□□休□最纯春
 生万物□寸起云润施原流□□□宣并天四海莫
 不蒙恩圣朝肃敬众庶所尊□□奉起□□尽勤□
 □功德刻石纪文□显□异以传后贤元初五年四
 月阳城□长左冯翊万年吕常始造作此石阙以后
卷一 第 9b 页 WYG0683-0708b.png
 列职官姓名字多漫灭不可识
 并天普天也古人省文
 嵩山三石阙不载洪氏隶释故今录其全文此三阙
 岿然尚在而永叔德父当宋之盛时何以皆未之见
 则知二录所不及载者固多也
开母庙石阙铭 篆书 延光二年
 今在嵩山启母庙南汉避景帝讳改启之字曰开叶
 封嵩阳石刻记曰今见存篆书三十二行前题名十
卷一 第 10a 页 WYG0683-0708c.png
 行行七字内第三行止六字以少室石阙所列官名
 参考之则此十行之上无阙文也后二铭共二十二
 行前铭十二行年月一行每行十二字今止存六字
 后铭今止存九行每行亦止存六字盖亡其上一层
 矣后铭视嵩高志所载又阙四句又曰阙式以石条
 累砌如墙而阙其中石质甚粗劣空地间杂刻花纹
 亦不工细即篆文亦未尽善也内修条二字皆从彳
 岁屠维协洽莫春予亲至庙下视此石阙井叔所谓
卷一 第 10b 页 WYG0683-0708d.png
 阙四句者今又得四行二十馀字以文多不能容故
 转而刻于其旁仍亡其上一层也
 其文曰□□□开母庙□□神道阙时太守□□朱
 宠丞零陵泉陵薛政五官椽阴林户曹史夏效监椽
 陈修长西河圜阳冯宝丞汉阳冀秘俊廷椽赵穆户
 曹史张诗将作椽严寿伍左福(已上/题名)□□□□□□
 百川柏鲧称遂□□□□□□浩浩下民震惊□□
 □□□□写玄九山甄旅□□□□□□汉山辛癸
卷一 第 11a 页 WYG0683-0709a.png
 之间□□□□□□斯民同心济□□□□□□□
 □替又遭乱秦□□□□□□冯神彼飞雉□□
 □□□□符瑞灵支挺生□□□□□□清兴云
 降雨□□□□□□不歇比性乾坤□□□□□□
 我君千秋万祀□□□□□□铭功昭视后昆□□
 □□□□二年(以上/铭文)重曰□□□□□□德洋溢而
 溥优□□□□□□则文耀以消摇□□□□□□
 皇极正而降休□□□□□□芬兹楙于圃畴□□
卷一 第 11b 页 WYG0683-0709b.png
 □□□□木连理于芊条□□□□□□胙日新而
 累熹□□□□□□咸来王而会朝□□□□□□
 九域□其修治□□□□□□祀圣母虖山隅□□
 □□□□神□亨而□格□□□□□□釐我后以
 万祺□□□□□□于□乐而罔□□□□□□□
 永历载而保之(已上后/铭文)
 重曰二字出楚辞远游篇所谓言之不足而长言之
 也井叔误以为重日而云是年月一行按此一行今
卷一 第 12a 页 WYG0683-0709c.png
 存六字二年之下重曰之上空石未镌益明其非纪
 日矣 汉书班倢伃自悼赋文选潘岳寡妇赋亦并
 用重曰二字
少室神道石阙铭 篆书
 今在登封县西十里邢家铺西距少室山尚十馀里
 当是汉时庙在其地
 叶封嵩阳石刻记曰凡二十一行行四字其所列丞
 薛政等与启母庙同其为一时所立无疑也
卷一 第 12b 页 WYG0683-0709d.png
 此阙有铭辞而今仅存二行八字其可辨者五字又
 云三月三日而上无年云郡阳城县而上无郡名亦
 亡其上石一层矣其见存之文每行四字曰□□林
 芝□日月而□□□□三月三日郡阳城县兴治神
 道□□□□君丞零陵泉陵薛政五官掾阴林户曹
 史夏效监庙掾辛述长西河圜阳冯宝丞汉阳冀秘
 俊廷掾赵户曹史张诗将作掾严寿庙佐向猛赵
 始
卷一 第 13a 页 WYG0683-0710a.png
北海相景君碑并阴 八分书 汉安二年八月
 今在济宁州儒学漫漶
鲁相乙瑛置孔子庙百石卒史碑 八分书 永兴元
年六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后人刻其上曰汉钟太尉书洪氏
 隶释曰按图经云钟繇书繇以魏太和四年卒上距
 永兴七十八年图经所云非也
 百石卒史者秩百石之卒史也汉书儒林传郡国置
卷一 第 13b 页 WYG0683-0710b.png
 五经百石卒史倪宽傅补廷尉文学卒史臣瓒曰汉
 注卒史秩百石是也若三辅卒史则二百石黄霸傅
 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因其秩有不同故举其石之
 多寡以别之水经注载此为后人不通者改作百夫
 吏卒(杜氏通典刻本亦作百/户吏卒三国志监本同)
鲁相韩敕造孔子庙礼器碑并阴 八分书 永寿二
年九月
 今在庙中碑两旁并有刻字
卷一 第 14a 页 WYG0683-0710c.png
郎中郑固碑 八分书 延熹元年
 今在济宁州儒学
 其文有云逡遁退让者逡巡之异文也管子桓公蹴
 然逡遁汉书平当傅赞逡遁有耻叙傅逡遁致仕周
 礼司士注王揖之皆逡遁既复位仪礼士昏礼大射
 礼公食大夫礼注辟逡遁乡射礼注少退少逡遁也
 聘礼注辟位逡遁又三退三逡遁也又辟位逡遁又
 辟于其东面位逡遁也又退为大夫降逡遁士丧礼
卷一 第 14b 页 WYG0683-0710d.png
 注辟逡遁辟位也特牲馈食礼注辟位逡遁礼记玉
 藻注俛逡遁而退著屦也皆同此文颜之推匡谬正
 俗曰贾谊过秦论九国之师遁巡而不敢进遁者盖
 取循声以为逡字当音七均切然余考之古书亦多
 不同如晏子春秋有云晏子巡遁而对有云晏子逡
 循对曰汉书万章傅章逡循甚惧外戚傅逡循固让
 皆以下字为循而此碑及汉书礼注又以遁为巡又
 如庄子忠谏不听蹲循勿争灵枢经黄帝避席遵循
卷一 第 15a 页 WYG0683-0711a.png
 而却亢仓子荆君北面遵循稽首又逡循之异文而
 王莽传俊俭隆约以矫世俗师古曰俊音千旬反退
 也其字从彳则又逡之异文也(楚辞九章思美人迁/逡次而勿驱兮汉书)
 (公孙弘传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皆作逡)碑又书妣为姕与堂邑令
 费凤碑同而玉篇云姕必媚切女名此又后人之解
 也
 汉人书有遁甲开山图云麓漫钞曰世传遁甲书甲
 既不可隐何名为遁因引此碑證为循甲言以六甲
卷一 第 15b 页 WYG0683-0711b.png
 循环推数也今按遁字古人以代巡字者多当是巡
 甲太玄经云巡乘六甲与斗相逢
 此碑上有一大孔汉碑多如此刘熙释名碑被也此
 本王莽时所设也施辘轳以绳被其上以引棺也臣
 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故建于道
 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此后汉时人
 所见云尔不知周时固有碑矣檀弓公室视丰碑注
 云丰碑斲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
卷一 第 16a 页 WYG0683-0711c.png
 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繂绕(正义曰繂即绋也凿/去碑中之木令空于)
 (空间著鹿卢鹿卢两头各入碑木以绋之一头系棺/缄以一头绕鹿卢既讫而入各背碑负绋末头听鼓)
 (声以渐却/行而下之)丧大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大夫葬用輴
 二綍二碑又曰凡封用綍去碑负引注云树碑于圹
 之前后以绋绕碑间之鹿卢挽棺而下之此时棺下
 窆使挽者皆系绋而绕要负引舒纵之备失脱也用
 绋去碑者谓纵下之时也此刘熙所指葬时施鹿卢
 下棺之碑也聘礼宾自碑内听命又曰东面北上上
卷一 第 16b 页 WYG0683-0711d.png
 当碑南注云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
 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
 用木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碑注云丽系也谓
 牲入庙系著中庭碑也杂记宰夫北面于碑南东上
 此注家所指在宫庙之中一为宾揖之碑一为丽牲
 之碑者也碑之字本从石窆用木者取其便于事也
 其见于西汉人之书者淮南子卢敖见若士遁逃乎
 碑注曰匿于碑阴是也孙何碑解曰何始寓家于颍
卷一 第 17a 页 WYG0683-0712a.png
 尝适野见荀陈古碑数四皆穴其上若贯索之为者
 问故起居郎张公观公曰此无足异也盖汉去圣未
 远犹有古丰碑之象耳后之碑则不然矣予见汉碑
 皆高不过今之三尺馀可用以丽牲以木为之可用
 以引棺今既失其穿中之制而碑之高大乃无限度
 与古人之碑名同而体异也
楚相孙叔敖碑并阴 八分书 延熹三年五月
 拓本
卷一 第 17b 页 WYG0683-0712b.png
 此碑见于水经注言在期思县城西北隅楚相孙叔
 敖庙前然作文之人似不曾见春秋史记者其文云
 叔敖为相庶人有曾闵贞孝之行叔敖相楚庄王乃
 鲁宣公时而曾闵二子鲁定哀间人当楚昭王惠王
 之世援后赞前已为不顺又云继高阳重黎伍举子
 文之统则大可异伍举乃灵王时人在叔敖后四五
 十年而邲之战叔敖所斥嬖人伍参即举之父乃云
 继其统何耶又云仕于灵王又云卒而庄王封之按
卷一 第 18a 页 WYG0683-0712c.png
 春秋庄王子共王共王子康王灵王今反以灵王在
 庄王之前可谓目不知书者矣
 碑云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马骕曰左传宣十一年
 令尹蔿艾猎城沂杜氏注蔿艾猎孙叔敖也不名饶
冀州刺史王纯碑 八分书 延熹四年十二月
 拓本
泰山都尉孔宙碑并阴 八分书 延熹七年二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按后汉书孔融父胄泰山都尉非
卷一 第 18b 页 WYG0683-0712d.png
 也当依碑作宙(三国志注引续/汉书亦作宙)其名胄者别自一人
 董卓传以陈留孔胄为豫州刺史(袁绍臧/洪传同)符融传荐
 达郡士范冉韩卓孔胄等三人三国志魏武帝纪豫
 州刺史孔胄注引英雄记胄字公绪(郑太傅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
 (吹/生)九州春秋作胄乃献帝时人胄事略见许靖传此
 泰山都尉乃融之父耳又韩敕碑阴出钱数郎中鲁
 孔宙季将千
 王弘撰曰汉碑阴无额独此有篆门生故吏名五大
卷一 第 19a 页 WYG0683-0713a.png
 字书法视前碑微异当别是一手
西岳华山庙碑 八分书
 此为汉延熹八年四月甲子前弘农太守汝南袁逢
 所立会迁京兆尹后太守安平孙璆遵而成之者碑
 旧在华阴县西岳庙中嘉靖三十四年地震碑毁华
 州郭胤伯有此拓本文字完好今藏华阴王无异家
 其末曰京兆尹敕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遣书佐
 新丰郭香察书东汉人二名者绝少而察书乃对上
卷一 第 19b 页 WYG0683-0713b.png
 市石之文则香者其名而特勘定此书者尔汉碑未
 有列书人姓名者欧阳叔弼以香察为名殆非也敕
 者自上命下之辞汉时人官长行之掾属祖父行之
 子孙皆曰敕考之前史陈咸传言公移敕书而孙宝
 之告督邮何并之遣武吏俱载其文为敕曰他如韦
 贤丙吉赵广汉韩延寿王尊朱博龚遂之传其言敕
 者凡十数见后汉书始变为敕而后人因之(淮南子/重九)
 (注音整形也六朝时敕字多改作敕故因之而变/五经文字曰敕古敕字今相承皆作敕惟整字从此)
卷一 第 20a 页 WYG0683-0713c.png
 (敇/)何曾傅人以小纸为书者敕记室勿报则晋时上
 下犹通称之也至南北朝以下则此字惟朝廷专之
 而臣下不敢用故北齐乐陵王百年习书数敕字而
 遂以见杀此非汉人所当忌也且蜀之秦宓字子敕
 见于国志矣欧阳公录鲁相韩敕脩孔子庙器碑乃
 疑自古人臣无名敕者而陆德明言此俗字也字林
 作敕胤伯以为其来旁从力者别音赉故鲁相得名
 焉则不知此碑之作敕者又何说也(沛相杨统碑孝/以敕内仙人唐)
卷一 第 20b 页 WYG0683-0713d.png
 (公房碑敕尉部吏收/公房妻子皆此敕字)今尚书皋陶谟益稷康诰多士
 诗楚茨易噬嗑大象之文并作敕而周礼乐师诏来
 瞽皋舞注云来敕也敕尔瞽率尔众工奏尔悲诵肃
 肃雍雍毋怠毋凶郑康成汉人也其训来为敕又何
 哉其曰左尉唐佑按百官志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
 故桥玄补雒阳左尉此言左尉亦以县大而设之两
 尉与史书合(济阴太守孟郁尧庙碑韩敕孔庙后碑/殽坑君碑张公神碑三公山碑无极山)
 (碑皆有左尉风俗/通有武当左尉)又郡国志弘农郡下云华阴故属
卷一 第 21a 页 WYG0683-0714a.png
 京兆建武十五年属而此碑袁府君逢先为弘农太
 守后迁京兆尹故所书丞尉一为河南京人一为河
 南密人主者掾则华阴人汉时丞尉及掾俱用本郡
 人三辅郡得用他郡人弘农在后汉为三辅故得用
 旁郡人为丞尉而京兆尹所遣掾佐一为霸陵人一
 为新丰人则客也故别书于下而言京兆尹敕遣之
 以著袁君之已迁官而不忘敬于神也使其在本郡
 之官与掾则市石察书有不必言者矣又律历志有
卷一 第 21b 页 WYG0683-0714b.png
 太史治历郎中郭香岂其人欤子曰可与言而不与
 之言失人因书之以遗无异而又惜胤伯之不获同
 时而论正也
 娄机汉隶字源曰按繁阳令杨君碑阴有程敕则在
 汉非独韩名敕也敕虽本音徕说文劳也考之碑韩
 字叔节郑字伯严其义非劳徕之徕当读为饬汉碑
 范史多用敕字盖是时上下皆通用初无拘也
 考之博古图诸书有孝成鼎铭曰工王褒造左丞辅
卷一 第 22a 页 WYG0683-0714c.png
 掾谭守令史永省大官铜钟曰考工令史古丞或令
 通主太仆监掾苍省绥和壶曰掾临主守右丞同守
 令宝省上林鼎曰工史榆造监工黄佐李负刍言省
 言监即察书之类也
 孝宣本号中宗而此碑乃作仲宗按孝廉柳敏碑五
 行星仲廿八舍柳宿之精是亦以仲为中也
 以孝武之求神仙为登假之道按列子黄帝篇曰天
 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周穆王篇曰穆
卷一 第 22b 页 WYG0683-0714d.png
 王几神人哉能穷当身之乐犹百年乃徂世以为登
 假焉庄子德充符篇曰彼且择日而登假大宗师篇
 曰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盖以为千岁厌世去
 而上仙之意按曲礼告丧曰天王登假郑氏注曰登
 上也遐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尔是汉人之解登假
 皆以庄子之言为据也
竹邑侯相张寿碑 八分书 建宁元年五月
 今在城武县土人截为后人碑趺止存二百馀字
卷一 第 23a 页 WYG0683-0715a.png
冀州从事张表碑 八分书 建宁元年十一月
 拓本
金乡长侯成碑 八分书 建宁二年
 拓本
 其文有云滋滋履真者孳孳之异济阴太守孟郁修
 尧庙碑亦以滋滋为孳孳 汉碑未有志其夫人者
 此碑末云夫人以延熹七年岁在甲辰十一月三日
 庚午遭疾终又郎中马江碑云夫人冤句曹氏终温
卷一 第 23b 页 WYG0683-0715b.png
 淑慎咸曰女师年五十五建宁三年十二月卒此后
 人作碑并志夫人之始
史晨请出家榖祀孔子碑 八分书 建宁二年三月
 今在曲阜县庙中
 饮酒畔宫者泮宫之异文也益州太守高眹修周公
 礼殿记亦作畔宫
史晨飨孔庙后碑 八分书
 今在庙中后有武后天授二年马元贞题名
卷一 第 24a 页 WYG0683-0715c.png
淳于长夏承碑 八分书 建宁三年六月
 旧在广平府学都太仆穆金薤琳琅谓江阴徐公扩
 尝得旧刻双钩其字以惠予与此绝异旧刻阙字四
 十五而此独完好又积行勤约今作勤绍俱为可疑
 谓是后人伪作今此碑又亡而嘉靖二十四年知府
 唐曜重刻者在漳川书院弥失真矣
卫尉卿衡方碑 八分书 建宁三年六月
 今在汶上县
卷一 第 24b 页 WYG0683-0715d.png
 其文有曰履该颜原兼修季由洪氏以颜原为颜渊
 原宪而都太仆以季由为仲由字季路即是一人与
 兼修之义不协按史记仲尼弟子傅公晰哀字季次
 孔子曰天下无道多为家臣仕于都惟季次未尝仕
 游侠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
 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然则季乃季次也
 四人皆安贫守道之士故并举言之其一字一名亦
 古文之所尝有也
卷一 第 25a 页 WYG0683-0716a.png
博陵太守孔彪碑并阴 八分书 建宁四年六月
 今在曲阜县
 其文有云抍马者易明夷六二涣初六皆曰用拯马
 壮拯字子夏传说文字林并作抍音升一音承上举
 也汉时所传如此而今作拯者唐开成以后所定也
 又按方言抍拔也出㲻(古溺/字)为抍周礼职币注振犹
 抍也大司徒注振穷抍救天民之穷者也(新唐书杨/于陵传抍)
 (救贫民/用此字)又作撜淮南子子路撜溺而受牛谢注撜音
卷一 第 25b 页 WYG0683-0716b.png
 蒸举也升出溺人则撜与抍同为一字矣古又有作
 承者列子使弟子并流而承之
李翕析里桥郙阁铭 八分书 建宁五年
 今重刻在略阳县
 其文有云醳散关之嘲漯者杨用修以醳为释嘲为
 潮漯为湿是也欧阳永叔集古录曰后汉熊君碑其
 书显字皆为按说文显从㬎声而转为累其失远
 矣莫晓其义也愚考累字从日从糸乃㬎之省(说文/㬎以)
卷一 第 26a 页 WYG0683-0716c.png
 (日中视丝古文借以为显字/殽坑碑阴显字再见皆作)而后人写作田者误也
 古人以湿为漯者不一说文湿水出东郡东武阳入
 海从水㬎声他合切汉书王子侯表湿成侯忠师古
 曰湿音它合反功臣表驷望侯冷广以湿沃公士师
 古曰湿音它合反功臣表有湿阴定侯昆邪霍去病
 传王莽传并作漯阴地理志平原有漯阴县而水经
 湿馀水亦漯字之异文荀子穷则弃而儑注儑当为
 湿韩诗外传作弃而累魏建成乡侯刘靖碑隰字作
卷一 第 26b 页 WYG0683-0716d.png
 惟其以日为田此永叔之所以疑也
司隶校尉鲁峻碑并阴 八分书 熹平二年四月
 今在济宁州儒学
石经 八分书 熹平四年
 予两见此本一于邹平张氏一于京师孙氏尚书盘
 庚篇三十馀字论语为政篇七十馀字尧曰篇三十
 馀字以视洪氏隶释所存不过什之一而已按三体
 石经汉魏皆尝立之熹平之立石见于后汉书灵帝
卷一 第 27a 页 WYG0683-0717a.png
 纪蔡邕传张驯传儒林传宦者传正始之立石见于
 晋书卫恒传而水经注则曰汉碑五经立于太学讲
 堂前悉在东侧碑上悉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
 古篆隶三字石经魏初传古文出邯郸淳石经古文
 转失淳法树之于堂西石四十八枚广三十丈雒阳
 伽蓝记则曰堂前有三种字石经二十五碑表里刻
 之写春秋尚书二部作篆科斗隶三种字汉右中郎
 将蔡邕笔之遗迹也犹有十八碑馀皆残毁复有石
卷一 第 27b 页 WYG0683-0717b.png
 碑四十八枚亦表里隶书写周易尚书公羊礼记四
 部又赞学碑一所并在堂前章怀太子引雒阳记则
 曰讲堂长十丈广二丈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
 六枚(少二/枚)西行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存十二碑
 毁南行礼记十五碑悉崩坏东行论语三碑二碑毁
 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名此皆当
 时亲见其石而记之者也合而考之其不同有四焉
 一曰汉五六七经之不同二曰魏石经三体一体之不
卷一 第 28a 页 WYG0683-0717c.png
 同三曰堂西所立石为魏为汉之不同四曰后魏所
 存石诸经之不同后汉书本纪儒林宦者传皆云五
 经蔡邕张驯传则以为六经隋书经籍志又以为七
 经此言汉五六七经之不同也卫恒传言魏初传古
 文者出于邯郸淳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
 因科斗之名更效其形水经注亦云三字石经在堂
 西而伽蓝记以为表里隶书隋书经籍志则谓之一
 字石经矣然则所谓效科斗之形而失淳法者安在
卷一 第 28b 页 WYG0683-0717d.png
 耶此言魏石经三体一体之不同也(金石录曰汉石/经蔡邕小字八)
 (分书后汉书儒林传序云为古文篆隶三体者非/也盖邕所书乃八分而三体石经乃魏时所建也)
 蓝记二十五碑为三种字四十八碑表里隶书水经
 注谓汉碑在堂东侧而四十八碑为魏经在堂西乃
 雒阳记不言东侧有碑而云堂前有四十六枚上有
 马日磾蔡邕名又不言字之为三体一体无乃并水
 经之所谓魏者而指之为汉欤此言堂西所立石为
 魏为汉之不同也伽蓝记云周易尚书公羊礼记四
卷一 第 29a 页 WYG0683-0718a.png
 部雒阳记则多一论语而赵明诚金石录言其家所
 收又有诗仪礼苟非其传拓之本出于神龟以前则
 不应以宋人之所收而魏时犹未见也此言后魏所
 存石诸经之不同也凡此皆不可得而详矣若夫魏
 书江式传谓魏三字石经立于汉碑之西为邯郸淳
 书则不考卫恒之言而失之者也(胡三省通鉴注云/魏碑以正始年中)
 (立汉书言元嘉元年度尚命邯郸淳作曹娥碑时淳/已弱冠自元嘉至正始九十馀年谓淳所书非也)
 孝静帝纪武定四年八月迁雒阳汉魏石经于邺北
卷一 第 29b 页 WYG0683-0718b.png
 齐书文宣帝纪言有五十二枚视伽蓝记所列东二
 十五西四十八之数仅失二十一枚耳而隋书经籍
 志言河阳岸崩遂没于水得至邺者不盈太半则不
 考北齐之纪而失之者也周书宣帝纪大象元年二
 月辛卯诏徙邺城石经于雒阳隋书于刘焯传言开
 皇六年运雒阳石经至京师而经籍志则云自邺载
 入长安则自不考其列传而失之者也此皆其乖误
 之易见者也又晋书裴頠传曰转国子祭酒奏修国
卷一 第 30a 页 WYG0683-0718c.png
 学刻石写经而水经注诸书无言晋石经者岂頠尝
 为之而未成耶今此之本据宋黄长睿东观馀论云
 本在雒宫前御史台中年久摧散雒中好事者时时
 得之今张焘龙图家有十版张氏婿家有五六版王
 晋玉家有小块予皆得其拓本邵伯温闻见后录言
 近年雒阳张氏发地得石十数而董逌广川书跋记
 尚书存二百三十六字论语存三百五十七字今此
 石已不知其何所归而拓本之存于世者固往往而
卷一 第 30b 页 WYG0683-0718d.png
 有也
 卫恒四体书势序曰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
 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
 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许慎撰说文用篆书为正秦时
 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建初中
 扶风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
 妙汉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
 闲理不如淳也其所论者中郎之篆尔不言及隶以
卷一 第 31a 页 WYG0683-0719a.png
 今推之汉人之所通行者隶也石经固有古文篆二
 体矣未知其出于何人若夫中郎之作隶者盖随俗
 为之欲人易晓而已固不若许叔重之一点一画皆
 有根柢也故唐李阳冰言蔡中郎以礼同丰(按丰字/自后汉)
 (三公山碑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等碑多已作礼不始于中郎也)李丞相将束为宋
 鲁鱼一惑泾渭同流而张参作五经文字每言上说
 文下石经石经之文大抵其变而从省者也省者谓
 之隶其稍繁而犹杂篆法者谓之八分为八分者已
卷一 第 31b 页 WYG0683-0719b.png
 不必能通六书之指矣故韩退之赠张秘书诗云阿
 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而况于为隶为真以至于行
 草乎虽然古文之变而为篆又变而为隶也五经之
 异同变而归于一也此亦势之不得不然而中郎固
 适当其时者也颜氏家训曰世间小学者不通今古
 必依小篆是正书记凡尔雅三苍说文岂能尽得苍
 颉本指哉亦是随代损益各有同异然则唐人试士
 必以石经说文字林者盖欲其兼古今之法而晓变
卷一 第 32a 页 WYG0683-0719c.png
 通之意乎
 又按宋胡宗愈重刻汉石经记曰兹来少城得坠刻
 于一二故家因以镵之锦官西楼宇文绍奕跋言给
 事内翰胡公旁搜博访合诸家所藏得蔡中郎石经
 四千二百七十字有奇以楷书释之又得古文篆隶
 三体石经遗字八百一十九并镵诸石夫字至四千
 二百七十有奇三体之文又八百一十九可谓多矣
 而成都兵火之后此石恐已不存亦未见拓本
卷一 第 32b 页 WYG0683-0719d.png
 元吾丘衍学古编曰石经遗字碑会稽蓬莱阁翻本
 破缺磨灭不异真古碑今无矣
豫州从事尹宙碑 八分书 熹平四年四月
 今在鄢陵县豫字磨灭以其颍川人而言本州知其
 为豫州也
 其文曰君讳宙字周南其先出自有殷乃迄于周世
 作师尹赫赫之盛因以为氏吉甫相周宣勋功有章
 文则作颂武襄猃狁二子著诗列于风雅及其玄孙
卷一 第 33a 页 WYG0683-0720a.png
 言多世事景王载在史典秦兼天下侵暴大族支判
 流仙或居三川或徙赵地汉兴以三川为颍川分赵
 地为钜鏕故子心腾于杨县致位执金吾子孙以银
 艾相继在颍川者家于傿陵克缵祖业牧守相亚君
 东平相之玄会稽太守之曾富波侯相之孙守长社
 令之元子也君体温良恭俭之德笃亲于九族恂恂
 于乡党交朋会友贞贤是与治公羊春秋经博通书
 傅仕郡历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昆阳令州辟从
卷一 第 33b 页 WYG0683-0720b.png
 事立朝正色进思尽忠举衡以处事清身以厉时高
 位不以为荣卑官不以为耻含纯履軏秉心惟常京
 夏归德宰司嘉焉年六十有二遭离寝疾熹平六年
 四月己卯卒于是论功叙实宜勒金石乃作铭曰于
 铄明德于我尹君龟银之胄奕世载勋纲纪本朝优
 劣殊分守摄百里遗爱在民佐翼牧伯诸夏肃震当
 渐鸿羽为汉辅臣位不福德寿不随仁景命不永早
 即幽昏名光来世万祀不泯
卷一 第 34a 页 WYG0683-0720c.png
 左氏襄公三十年传有尹言多当周景王之世汉书
 酷吏傅尹赏字子心杨氏人也以右辅都尉迁执金
 吾卒官今碑曰杨县按杨氏县属钜鹿郡于文不当
 省氏字也河东郡自有杨县又钜鹿之鹿不当从金
 位不福德福字亦副字之误
溧阳长潘乾校官碑 八分书 光和四年十月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曰范晔后汉书永平十年闰月
 甲午南巡狩幸南阳祠章陵日北至又祠旧宅礼毕
卷一 第 34b 页 WYG0683-0720d.png
 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
 嘉宾则东汉时县有校官矣
 都穆金薤琳琅曰碑在今南畿溧水县学溧水即汉
 溧阳地也有元至顺四年单禧释文考正碑文与隶
 释不同者十馀字
 碑辞末云永世支百民人所彰子子孙孙俾尔炽昌
 宋吴棫韵补引之作民人所瞻以證诗桑柔瞻字可
 读为彰今此碑正作彰字不知才老何所据而改为
卷一 第 35a 页 WYG0683-0721a.png
 瞻也单禧跋云宋绍兴十一年溧水尉喻仲远得于
 固城湖滨置之官舍才老时此碑未出或据类文(才/老)
 (自注云三十卷本/朝陶内翰谷所编)录之耳
白石神君碑并阴 八分书 光和六年
 今在无极县后有燕元玺三年题名元玺慕容隽号
合阳令曹全碑并阴 八分书 中平二年十月
 今在合阳县此碑万历中掊地得之文字最为完好
 此洪氏所未见今录其文于左
卷一 第 35b 页 WYG0683-0721b.png
 君讳全字景完燉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
 秉乾之机剪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
 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
 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
 或处武都或家陇西或居燉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胊忍令张掖居
 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
 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
卷一 第 36a 页 WYG0683-0721c.png
 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贯名州郡
 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君童龀好学甄极毖纬无
 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
 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
 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及其从政清
 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
 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
 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建宁二年举孝廉
卷一 第 36b 页 WYG0683-0721d.png
 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
 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惠攻
 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
 旅诸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簿官迁右扶风槐里令
 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罔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
 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
 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
 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裹不安三郡告急
卷一 第 37a 页 WYG0683-0722a.png
 羽檄仍至于时圣主咨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合阳
 令收合馀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遴访故老商量俊
 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
 钱籴米粟赐癃盲大女桃婓等合匕首药神明膏亲
 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快惠
 政之流甚于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戢治廧屋市
 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
 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害退于戌亥之间兴
卷一 第 37b 页 WYG0683-0722b.png
 造城郭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
 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
 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
 廷曹廊阁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
 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
 曹史王显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刋石纪功其
 辞曰懿明后德义章贡王庭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
 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
卷一 第 38a 页 WYG0683-0722c.png
 命理残圯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
 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碑阴 故三老商量伯祺五百乡三老司马集仲裳
 五百徵博士李儒文优五百故门下祭酒姚之辛卿
 五百故门下掾王敞元方千故门下议掾王毕世异
 千故督邮李諲伯嗣五百故督邮杨动子豪千故将
 军令史董溥建礼三百故郡曹史守丞马访子谋(不/言)
卷一 第 38b 页 WYG0683-0722d.png
 (钱数/下同)故郡曹史守丞杨荣长孳故乡啬夫宁骏安云
 故功曹任干子流故功曹曹屯定吉故功曹王河孔
 达故功曹王吉子侨故功曹王时孔良五百故功曹
 王献子上故功曹秦尚孔都二(但一/二字)故功曹王衡道
 兴故功曹杨休当女五伯故功曹王衍文圭故功曹
 秦杼汉都千琏(秦杼后一行但一/琏字与都字并)故功曹王诩子弘
 故功曹杜安元进(右上/一层) 处士河东皮氏岐茂孝才
 二百(右超上一/层书之) 故门下贼曹王翊长河故主簿邓
卷一 第 39a 页 WYG0683-0723a.png
 化孔彦故市掾杜靖彦渊故市掾王尊文熹故邮书
 掾姚闵升台萌仲谋(三字一行萌/字与闵并)□宣(二字一行/与仲并)
 (一行与宣并/右第二层) 故市掾王 建和故市掾成播寻举
 故市掾杨则孔则故市掾程璜孔休故市掾扈安子
 安千故市掾高贞显和千故市掾王季晦故门下
 史秦并静先(右第三/层右) □□曹史高廉□吉千□□
 部掾赵炅文高故塞曹史吴产孔才五百故塞曹史
 杜苗幼始故法曹史王 文 故贼曹史赵福文祉
卷一 第 39b 页 WYG0683-0723b.png
 故集曹史柯相文举千故金曹史精畼文亮故贼曹
 史王授文博起(一行与博字并/右第三层左) 义士河东安邑刘
 政元方千义士侯褒文宪五百义士颍川臧就元就
 五百义士安平博季长二百(右第/四层)
 按后汉书西域传灵帝建宁元年疏勒王与汉大都
 尉于猎中为其季父和得所射杀和得自立为王三
 年凉州刺史孟佗遣从事任涉将敦煌兵五百人与
 戊巳司马曹宽西域长史张晏将焉耆龟兹车师前
卷一 第 40a 页 WYG0683-0723c.png
 后部合三万馀人讨疏勒攻桢中城四十馀日不能
 下引去据此碑则宽当为全戊巳司马当为戊司马
 而碑云和德面缚归死则当日边臣虚上功状而文
 人遂以饰之于碑者也
 碑又曰续遇禁罔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
 廉此则全为党锢中人而史传阙之也
 朱彝尊曰史载疏勒王臣磐为季父和得所射杀而
 碑云和德弑父篡位德与得文亦不同
卷一 第 40b 页 WYG0683-0723d.png
 大女桃婓扬雄反离骚昔仲尼之去鲁兮婓婓迟迟
 而周迈师古曰婓婓往来貌也列仙传江婓二女则
 竟以为妃之异文(文选左思蜀都赋娉江婓与神游/吴都赋江婓于是往来五臣并作)
 (妃其字亦可作婔真/诰江婔登湄而解佩)按魏书刑法志有河阴县民张
 智寿妹容妃则固有以民间女而称妃者
 凡亭舍之去郡县远者谓之离亭犹曰离宫也其在
 郭内者谓之都亭
 此文乃王敞王毕等相与为之而自称为俊艾无乃
卷一 第 41a 页 WYG0683-0724a.png
 自誉耶
 处士者德行可尊之人义士则但出财之人而已今
 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
 改为信今之信士即汉碑所称之义士也
尉氏令郑君碑 八分书 中平二年
 今在济宁州儒学祗存数字碑阴列故吏处士人名
 尚完
荡阴令张迁碑 八分书 中平三年二月
卷一 第 41b 页 WYG0683-0724b.png
 今在东平州儒学
 其文有云荒远既殡者宾之误中謇于朝者忠之误
 而又有云爰既且于君则暨之误古字多通而宾旁
 加歹巳为无理又何至以一字离为二字也欧阳赵
 洪三家皆无此碑山东通志曰近掘地得之岂好事
 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讹谬至此耶
 
 金石文字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