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683-04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石墨镌华卷一      明 赵崡 撰
  跋三十六首
   夏禹衡岳碑(二种/)
禹碑七十七字在衡岳云密峰杨用脩得之张佥宪云
宋嘉定中何致子一游南岳脱其文刻于岳麓书院用
修又刻于滇中安宁州近世杨时乔又刻于栖霞山天
开岩余所收二本其一稍泐跋数十字尤不可辨𨼆𨼆
卷一 第 1b 页 WYG0683-0456b.png
有何致字当是子一旧本其一则杨时乔刻也用修谓
韩愈刘禹锡朱熹张栻诸人求之不得而已得之以为
奇幸而王元美复疑之谓铭词未谐圣经类汲冢穆天
子语何也用修金石古文并杨时乔皆注𨽻释互有不
同元美亦有二本释亦不同时乔本出在元美后元美
所得岂即何子一杨用修二刻耶何其牴牾同也但其
文所谓龙画螺书鸾漂凤泊虽经摩刻犹可想见古人
惜不得衡岳石上迹耳
卷一 第 2a 页 WYG0683-0456c.png
   周武王铜盘铭
此文元延祐间摩汝帖刻于石者辞旨简远虽非原物
亦可重也
   周穆王坛山刻石
吉日癸巳字在坛山宋宋祁寻而摩之县令刘庄凿取
归州权郡事李中祐龛置厅事右壁而为之跋国朝宋
濂考据款识以为周穆王书亡疑而宋人施宿乃谓州
廨旧石以政和五年取入内府然则濂所见余所录岂
卷一 第 2b 页 WYG0683-0456d.png
后人拓本耶濂曾摩刻浦阳山房仍自为跋余本有李
跋无宋跋又非宋本不可晓
   周宣王石鼓文
鼓文出入雅颂书法淳质出周宣王时史籀笔亡疑都
玄敬杨用修王元美诸人辨之已详余借得一本虽磨
泐特甚真三代物也古人有以为秦物者已非又有以
为宇文周物者尤可笑欧阳公最号博雅乃亦疑之遂
令后人讥驳无地自容矣今石犹在太学门内余从李
卷一 第 3a 页 WYG0683-0457a.png
典籍又觅得此本漫灭视余借本尤甚而护持无人惜

   周仲尼比干墓题字
此书程邈李斯之所不为而曰仲尼手书洪氏𨽻释汉
𨽻字源辨其谬矣然以比干忠烈尼父是其族孙姑妄
信之亦足为忠臣吐气也
   周仲尼季札墓题字
此书流传已久故陶渊明季札赞云夫子戻止爰诏作
卷一 第 3b 页 WYG0683-0457b.png
铭唐张从申云旧石湮灭玄宗命殷仲容模拓大历中
萧定重刻于石又有谓李阳冰学峄山碑得此而后变
化者据此数说则真仲尼书也欧阳公疑仲尼未尝至
吴且其字大非古简牍所宜又有谓原字止曰呜呼有
吴君子而延陵之墓四字后世妄增即黄长睿董广川
皆以为疑卒未有敢定其真伪者但淳化帖所收字小
而镇江石刻字大不伦不晓何故姑存之以俟博识君

卷一 第 4a 页 WYG0683-0457c.png
   秦峄山刻石(二种/)
唐封演谓魏太武登山排倒此碑然犹模拓者多邑人
疲于奔命聚薪焚之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其后徐铉
得模本郑文宝刻于长安自此刻者甚众评者谓长安
第一邹县最下而杜甫诗又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
传刻肥失真据此数说则峄山旧石亡在开元之前其
翻本或以石或以木矣则未知铉所录者县令所刻石
耶抑即肥失真之木耶而铉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何
卷一 第 4b 页 WYG0683-0457d.png
也余所收二本一为郑文宝本正临自铉者仅存形似
无复神情其一本则至元间翻刻据跋元祐中县令张
文仲又刻之矣此又当居文宝本之下原文二段后段
乃二世诏文都玄敬谓宜在石之傍文宝误录为一而
至元刻跋以为皆二世颂始皇语尤可笑
   汉五凤二年残字
此石金高德裔修孔庙掘得之太子钓鱼池中池在灵
光殿基南三十步太子者景帝子刘馀封鲁故俗以太
卷一 第 5a 页 WYG0683-0458a.png
子呼之也石曰五凤二年宣帝号也又曰鲁三十四年
德裔以为馀孙孝王时也又曰六月四日成者必当时
创建或凿池而记其成功之日也西汉石刻传者极少
此字简质古朴存之以示后人
   汉泰山都尉孔宙碑
宙融之父孔子十九代孙也卒以延熹六年碑造于七
年而赵明诚欧阳永叔王元美皆曰四年宙字季将𨽻
书易辨而永叔集一作秀持皆不知何据郑渔仲金石
卷一 第 5b 页 WYG0683-0458b.png
略又载两孔宙碑尤谬余借得东肇商本又得二纸于
王户部尧年赵郡丞可行大都残阙过玄敬所录者犹
精彩动人元美乃谓文与书皆非至者何也
又有宙碑阴门生故吏名余未得见据金石录有捕巡
字升台捕姓姓苑不载而其称谓有门生门童弟子故
吏故民之不同洪丞相适谓亲受业曰弟子相传授曰
门生未冠曰门童椽属曰故吏占籍曰故民因是异闻
附著之
卷一 第 6a 页 WYG0683-0458c.png
   汉鲁相置孔子庙卒史碑
此碑都少卿玄敬考据始末甚明杨用脩金石古文全
录之但碑中奏洛阳宫下有司徒公河南(阙/)  字
季高司空公蜀郡武都(阙/) 字意伯二十四字内阙六
字而二公不之及都云此碑残阙据宋洪丞相𨽻释录
其全文而竟遗此岂二公但凭抄录未见拓本耶碑后
又有刻云后汉钟太尉书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
记按此碑永兴元年造元常献帝初始为黄门侍郎距
卷一 第 6b 页 WYG0683-0458d.png
永兴且四十年此非元常书明甚未知张稚圭所按何
图其叙事简古𨽻法遒逸令人想见汉人风采政不必
附会元常也碑中赵戒范史注字志伯今云意伯赵明
诚云疑是避桓帝讳戒袁宏又作诫
   汉韩敕造孔子庙礼器碑
此碑都杨二公录阙七字而余所获拓本止阙五字多
一皇戏统华胥戏字一以俟知奥奥字二公前余八十年
都所收又云旧拓本而阙字反见于今何也且都录碑
卷一 第 7a 页 WYG0683-0459a.png
阴谓𨽻释所载六十二人较都家旧拓本阙三十八人
𨽻释始曲成侯王皓终洛阳王敬都家本始涿郡太守
鲁麃次公终河南樊文高按碑文韩明府下已列颖川
长社王玄君真至相史鲁周乾伯德八人似不应碑阴
重录𨽻释首正少此八人于汉文简古之体为合而都
本乃重出不知何故惜不得至碑所一證之至若碑𨽻
书与卒史碑无二且记法简质非今所能而玄敬乃以
杂用谶纬薄之余窃不取焉
卷一 第 7b 页 WYG0683-0459b.png
   汉鲁相史晨孔子庙碑
此史晨上尚书奏章盖汉制郡国因尚书以达天子如
今通政司事也晨初到官自出俸钱以供禋祀可谓知
尊圣人矣
   汉鲁相史晨孔子庙碑
又一碑纪晨姓字载当时庙享观礼者九百七人复修
渎置井及守墓人可谓盛事
余所收二碑在汉碑中颇为完好前碑止缺十一字后
卷一 第 8a 页 WYG0683-0459c.png
碑止缺一字按都玄敬与杨用脩所录前碑缺二字而
后碑乃缺三字且前碑上尚书后有时副言大傅大尉
司徒司空大司农府治所部从事等二十字而都杨本
俱无之后碑又较二公多一望见阙观观字一享献之
荐荐字岂都公所收偶是缺坏本杨公又从都公书中
抄录不及以碑证耶余生后二公而得见所未见为之
一快
   汉北海相景君碑
卷一 第 8b 页 WYG0683-0459d.png
此碑残缺几不成文考集古录盖自欧阳永叔时已然
而都玄敬乃录其全文止缺三十字不知何据玄敬又
云家藏汉碑不完者皆以洪丞相𨽻释足之此是耶王
元美曰𨽻法故自古雅但益州部当言刺史不当言太
守额曰铭辞曰诔亦属未妥东京作者往往如是而碑
中眉寿作麋寿欧公以为古字通用良是
   汉淳于长夏承碑
都玄敬引證极博大略以此碑自元王文定公恽定为
卷一 第 9a 页 WYG0683-0460a.png
蔡邕书谓其气凌百代笔陈堂堂洪丞相𨽻释谓其字
体奇怪郑侨书衡谓其兼篆体八分合数说而疑碑非
真迹又云江阴徐扩有旧刻阙字四十有五此独完好
则其伪始信余亦觅得一纸非汉刻似不待辨而杨用
脩谓为汉刻之仅存者王元美亦云其𨽻法时时有篆
籀笔骨气洞达精彩飞动非中郎不能岂所见别一碑

   汉郭有道碑
卷一 第 9b 页 WYG0683-0460b.png
此碑在介休县余邑人王正巳曾为其县令余从其家
觅一纸乃正巳重刻者深恨不得原刻近有晋人为余
言旧石曾在一秀才极爱之每往碑下摩挲累日一夕
盗碑舁去县令无奈重刻一石以应求者后又磨泐而
王正巳再刻之秀才所盗之石竟不得出异哉
   汉李翕折里桥郙阁铭
此碑在略阳相传为蔡邕书马伯循信之固未的然碑
文醳散关之漯徙朝阳之平惨欧阳公以为疑董逌
卷一 第 10a 页 WYG0683-0460c.png
书跋云㬎古文显字漯川汉作显读谓川在卑湿书学
古文至今同古文字湿作□又作故汉人湿又作累然
则漯当作湿喿与参同体故古文燥作惨其言醳与易
同卜用醳亦易也杨用脩谓醳古与释通漯借作湿惨
与燥同解作去湿就燥之义盖本董说但碑文磨泐欧
阳谓二句适完好今亦损过半矣又碑中太守李君讳
翕字伯都今板本皆作李会或传写之误唯郑樵略曰
李翕与碑合
卷一 第 10b 页 WYG0683-0460d.png
   汉合阳令曹全碑
万历初合阳县旧城掘得此碑中平二年造内称全为
戊部司马征疏勒王和德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
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
簿官按范史西域传和德射杀其王自立凉州刺史孟
佗遣从事任涉将燉煌兵五百人与戊巳司马曹宽西
域长史张宴将诸国兵合三万人讨疏勒攻桢中城四
十馀日不能下引去二说不合且司马为曹宽非曹全
卷一 第 11a 页 WYG0683-0461a.png
岂即其人范史传写误耶即纪功者张大其词而面缚
归死似非虚饰抑又何也碑又称光和七年史光和止
六年盖七年冬十一月始改元中平耳碑文𨽻书遒古不
减卒史韩敕等碑且完好无一字缺坏真可宝也余曾
与友人论及古碑友人曰吾辈幸生此时犹得见汉晋
人书恐后世无复存者余曰神物显晦有时宁无沉埋
以待后死者如曹全碑欧阳公赵明诚都玄敬杨用脩
诸公岂得见哉相视一笑
卷一 第 11b 页 WYG0683-0461b.png
   汉西岳华山庙碑
汉魏碑例不著书刻人姓名独此题郭香察书为异洪
适𨽻释云东汉循王莽禁无双名郭香察书者察莅他
人之书及唐徐浩古迹记以为蔡中郎书余按碑文云
京兆尹敕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句遣书佐新礼郭
香察书市石察书为二事则洪公言似亦有据但书虽
遒劲殊不类中郎郭香何人乃莅中郎书耶且市石察
书刻者皆著其名而独无中郎名何也徐浩生唐盛时
卷一 第 12a 页 WYG0683-0461c.png
去汉近其人又深于字学不应谬妄至此皆不可晓至
如杨文贞公跋遂以为郭香书则察字无属不成文理
矣此碑嘉靖中犹在一县令修岳庙石门视殿上碑题
皆当时显者恐获责罚此碑年久遂碎为砌石余从东
肇商借旧本而书其后如此云
   魏封孔羡奉孔子祀碑
梁鹄字孟星学书于师宜官举孝廉官至选部尚书汉
灵帝重之曹孟德爱之王逸少学之梁武评其书云龙
卷一 第 12b 页 WYG0683-0461d.png
威虎震剑拔弩张是其书亦可重者此碑结法古质遒
健未知果为鹄书否碑后题曹植词鹄书出张稚圭亦
曰按图记与卒史碑同殊不可晓
   魏百官劝进碑
此碑或曰梁鹄书或曰钟繇书未有的据但𨽻法遒古
非二公不能自是钟鼎閒物也
   魏文帝受禅碑
此传是司徒王朗文梁鹄书太傅钟繇刻石谓之三绝
卷一 第 13a 页 WYG0683-0462a.png
碑又云即钟繇书亦未有的据然谓为钟书者出颜鲁
公言或不妄𨽻法大都与劝进碑同王元美曰以太傅
手腕使书前后出师表刻七尺珉不遂与日月照映哉
但其文与事海内士所指而唾骂者宝玩不忍释手孰
谓书一艺也又曰余始喜明皇泰山铭见此而恍然自
失也汉法方而瘦劲而整寡情而多骨唐法广而肥媚
而缓少骨而多态汉如建安唐三谢时代所压故自不
得超也此语得评书三昧并识之
卷一 第 13b 页 WYG0683-0462b.png
   晋将军周孝侯碑
宜兴周处碑元美考据极详大都谓碑文记处以身殉
国死战矣而忽又云元康九年因疾捐馆前后不续考
吴晋俱无元康年号且赠处将军赐葬地给其母医药
酒米等皆永平七年战殁时事其后十五年建武元年
乃谥孝侯而碑并作建武年事建武元年陆机已殁安
得文及之盖碑前陆机撰下有空石后人妄增羲之书
以重其价耳又碑后云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义兴令
卷一 第 14a 页 WYG0683-0462c.png
陈从谏重树此石协律郎黄某书尤为可疑余则谓碑
中有唐元和重树等语实出黄某所书其人习右军者
后人见似右军遂加羲之字陆平原文不及谥孝侯事
重书刻时或以意增之耳而以身殉国以下元康九年
等语错简则不可晓岂陈从谏刻后又有刻者乱之耶
然不应谬妄至此今但以其书有右军遗意姑存之以
待博识者
   后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
卷一 第 14b 页 WYG0683-0462d.png
猛龙为鲁郡太守郡人立碑而颂之正书虬健已开欧
虞之门户碑首正书大字十二尤险劲又兰台之所自
出也猛龙不见史册据碑讳猛龙字神而金石录有
刘乾碑讳乾字天魏人名字如此亦异矣
   后魏修孔子庙碑
李仲璇为兖州都督修孔庙建碑事在兴和三年史官
称之是时高欢与宇文泰方确斗关洛而东魏又当迁
都之际仲璇乃能改修孔庙崇尚文儒贤矣碑正书时
卷一 第 15a 页 WYG0683-0463a.png
作篆笔间以分𨽻形容奇怪考古书法大小篆谓之篆
东汉诸碑减篆笔有批法者谓之𨽻以篆笔作𨽻书谓
之八分亦谓之𨽻正书谓之今𨽻亦谓之楷然则如此
碑篆耶分耶古今𨽻耶
   后魏豆卢恩碑
史恩附兄宁传曰永恩今据碑盖以字行耳碑称保定
二年赠柱国大将军涪陵郡公史称赠少保幽冀等五
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谥曰敬似当以碑为正碑在咸阳恩
卷一 第 15b 页 WYG0683-0463b.png
墓前𨽻书令尹王公家瑞求得之余摹一纸多不堪读
而王公所刻金石遗文尚存强半盖从碑下录之耳
   后魏周惠达碑
此与豆卢恩碑皆咸阳令王公所得视豆卢碑稍完𨽻
书王公刻其文止缺三十三字而拓本则不可读矣碑
首大魏故司空匡穆周公之碑铭篆书十二字宛然如
新按史传与碑略同碑具当时赠谥而史无之史但云
开皇初追赠萧国公云
卷一 第 16a 页 WYG0683-0463c.png
   后周华岳颂碑
碑文万纽于瑾造赵文渊书按瑾唐瑾赐姓史称其著
碑颂数十万言此其一也而文词殊无超拔其称赵文
渊云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宇文泰时命文渊与黎
季明等刋定六体尝至江陵书景福寺碑梁主称之又
以题榜功增封邑除郡守后虽外任每须题榜辄复追
之窦暨赋云文渊孝逸独慕前踪至师子敬如欲登龙
有宋齐之面貌无孔薄之心胸然则文渊书在当时固
卷一 第 16b 页 WYG0683-0463d.png
自知名此碑天和二年造正其书路寝等榜后也故官
称赵兴郡守云碑字小变𨽻书时兼篆籀正与李仲璇
孔庙碑同亦褚河南圣教欧阳兰台道因之所由出也
江陵景福寺碑不知存否此则完好无一字磨泐固文
渊之幸哉文渊史避唐祖讳作文深
   隋安喜公李使君碑
奉天乡人掘得此碑树之上官村庙前余过观榻二纸
𨽻书亦自遒逸而碑颇完使君凉武昭王之后祖景超
卷一 第 17a 页 WYG0683-0464a.png
员外散骑侍郎父通逸使持节东南道都督狄道县开
国子季父琰之出牧荆郡使君仕开府仪同三司使持
节邛州诸军事邛州刺史安喜县公开皇十六年卒十
七年树碑皆历历可读而独阙使君名按使君与唐同
宗官亦不卑隋史无传遂不可考使君祖父季父独琰
之见魏书耳因知史官阙略如此类者不可胜计也
   隋海陵公贺若谊碑
此碑正书方整精健是唐初诸人前茅在兴平县文庙
卷一 第 17b 页 WYG0683-0464b.png
宋人磨其阴刻夫子庙记而此文止存十三闻曾完好
一县令苦贵人之摹拓使捶去之谊事见隋史本传兹
不赘云
   隋龙藏寺碑
龙藏寺即今真定府龙兴寺碑尚存碑书遒劲亦是欧
虞发源但碑立于开皇六年时齐灭已久而张公𢢪尚
称齐官何也又碑称造寺者太师上柱国太威公之世
子使持节左武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恒州诸军事
卷一 第 18a 页 WYG0683-0464c.png
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史传逸之遂无所考
   隋陈明府修孔子庙碑
陈明府名叔毅字子严陈宣帝子为曲阜令修孔子庙
仲孝俊为文树此碑碑书亦颇有汉魏分𨽻法而集古
录金薤琳琅俱不载唯金石录有之且都玄敬谓隋碑
少传自云嗜好垂三十年止得皇甫君龙藏碑姚辨志
江夏砖塔记四种皇甫碑唐刻以是观之都才有三种
余所录乃四碑并常丑奴志李渊记为六而皇甫智永
卷一 第 18b 页 WYG0683-0464d.png
不在其中安得起玄敬于九原而誇示之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传其家逸少法无一笔不合此刻于大观间精良
可宝也南部新书永居长安西明寺写千文八百本但
是律召调阳乃真迹盖草圣召字似吕故俗本误作律
吕调阳徐散骑亦误为吕夫以闰馀对律召是其义也
今本正作召字
   隋常丑奴墓志
卷一 第 19a 页 WYG0683-0465a.png
丑奴始平人为都督荧泽令大业元年卒志在兴平崇
宁寺壁间为童子摩挲几平余榻一纸书亦不大佳但
以隋物存之兴平即古始平今不知墓所在
   隋李渊为子世民祈疾记
此唐高祖也记称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目患先于此寺
求仙蒙仙恩力其患得损敬造石碑像一铺愿此功德
资益弟子男合家大小福德兴足永无灾障弟子李渊
一心供养后署大业二年正月八日按是时太宗才九
卷一 第 19b 页 WYG0683-0465b.png
岁耳而史称高祖为谯陇岐三州刺史不曰郑州此亦
可以證史之阙
   隋皇甫诞碑
皇甫君名诞殁于隋而碑立于唐以子无逸贵也于志
宁撰欧阳询书王元美谓比之信本他书尤为险劲是
伊家兰台发源余谓其劲而不险特用笔之峻一变晋
法耳可为楷法神品碑旧在鸣犊镇今在西安府学戊
子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丙申亭圯压碑中断故剥二十馀
卷一 第 20a 页 WYG0683-0465c.png
字至是又亡其五十馀字余所收乃未断时拓本深宝
惜之
 
 
 
 
 
 
卷一 第 20b 页 WYG0683-0465d.png
 
 
 
 
 
 
 
 石墨镌华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