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243-029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敬轩文集卷十七
             明 薛瑄 撰
  序
   送归州尚司训序
天以是理与人虽同而觉有先后先觉者以其所觉觉
后人故谓之师师者天理民彝所自出而人之邪正由
之是其任岂易云乎哉自古师道废师之所以觉人人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243-0296b.png
之所以受觉于人或出于异端他岐而不由于天理民
彝之正是则师之名虽是而其实则非矣国家建学立
师所以教人者粹然一出于天理民彝之至正而异端
他岐不得以淆其间师道之复古于是乎在正统元年
春圣天子龙飞之初天下士抱负其业来试于春官者
于时济济仅千人焉主司既取进士百人又取其文学
之通粹者四百馀人以补教官之缺员保宁尚志以四
百馀人之一擢授归州儒学司训监察御史姚君克脩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243-0297a.png
于其行且属余言以为赠余尝论为师之道不过以已
之所得乎天者以觉乎人而已得乎天者如五品人伦
是也师舍是无以教子弟舍是无以学御史君尝称尚
志之为人资禀笃而学问正夫质以本之文以辅之不
杂乎异端不惑乎他岐是可以为人之师矣尚志到官
其思无负于御史君之所知必正其身必进其学俾天
之所以与我者既求知其理又求践其理将见归庠士
子皆得以启其蔽而辟其途豁然获睹斯道之光明坦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243-0297b.png
然率循乎天理民彝之正他日以若辈人备国家之任
用必能推其学以忠乎君而爱乎民于时尚志师道立
而善人多可以追踪于古之为师者矣慎勿为异端他
岐所惑哉
   竹深处序
杭之土宜竹郡人朱景晖环其室种之几万竿冒烟雨
摇星月戛风飙凌霜雪寒暑晦明动息之变千态万状
皆因竹以得胜而境益清居益邃忽若不知尘嚣之纷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243-0297c.png
聒也景晖时与一二佳客往其间商确古今道理诲子
孙以孝弟廉耻礼义之行治其家以勤俭整肃人伦内
外之防脱去习俗之浮靡一还古人之淳朴盖皆自于
竹深处思而得之非若昔人有以放逸自高者往往恣
肆于茂密之间或以博奕玩好为乐或以酣饮欢呼为
达否则溺意于词章图画字书技艺之浅事而不知天
理人伦之大道甚矣其皆非中庸之行也是岂景晖之
用心哉监察御史谢君衡景晖友也常造其处而得景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243-0297d.png
晖之议论知其必有可取者因求文于余遂书此以还
之使知所择焉
   赠汪德容致政序
少而仕老而归此人之所至愿也至于归而又得奉其
亲以尽桑榆之乐又岂非人之至愿者欤四明汪德容
先生博学耆德模范元氏之士子者十馀年士子赖其
追琢造就之益进而登仕版著能声者累累焉继而升
秩王府教授则又辅翊世子以正道官属咸推称之今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243-0298a.png
以年至请于朝得致其政而归监察御史曹君习古先
生友也来徵文以赠之余谓先生遭国家熙洽宁谧崇
尚斯文之时而得列清秩著显迹被荣名飨厚福者数
十年其于少而仕可谓尽其道矣逮兹耄老荷朝廷优
渥之恩冠服伟然去归故乡于老而归又岂非得其义
乎先生已白首而其母夫人年满八十尚安好无恙今
之归又将具甘旨节寒温左右就养怡愉其志欣欣焉
爱日之诚盖有不能已者其乐又何如耶虽然先生始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243-0298b.png
终一节得飨全福固为儒者之至幸然又足以见我国
家深仁厚泽涵煦之久使凡为人臣者得以从容遂其
进退之义尚论治平之气象又当于此而观之是为序
   绛州知州王汝绩挽诗序
孔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盖谓无为善之实可称于后
世虽圣人犹疾之也然则世有君子虽没世而犹为人
所思慕咏叹之不已得不谓之贤矣乎金溪王汝绩知
绛州九年能节俭以自律兴学以劝士去弊以养民祷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243-0298c.png
神以弭灾与凡政之善者大小具举故其任满将去而
小民相率连状欲保留之不可得则相与刻石以纪其
政迹不独惠在绛人者久而不忘及汝绩既没而中外
士大夫素与汝绩交好以及乐道人之善者亦皆作为
诗歌以哀述其善行类若古挽者之辞著于集者凡若
干首长篇短制浑厚流丽皆足以传世行后使后之人
讽诸口而感于心因以得其实而慕其人则汝绩虽没
世而名愈彰者得不亦有赖于此乎汝绩二子政佐皆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243-0298d.png
从余学故余知汝绩尤深既为备述其行已为政之迹
表诸隧道之石又为序其诗歌哀挽之意以冠其集之

   送刑部郑侍郎序
景泰五年夏南京刑部左侍郎郑景阳以三年秩满来
朝京师既而将归秋官内台洎大理诸大夫与景阳厚
者咸属余言以赠之余与景阳为辛丑同年进士景阳
为给事中余亦滥官御史后景阳陟亚南京秋官余亦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243-0299a.png
出入外臬大理中间契阔者久之前年冬余又承乏南
京大理复得与景阳会旦夕过从谈经史道旧故欢然
无间未几余复承召备员于兹而重得与景阳会夫以
同登仕三十馀年之离合如此于景阳行乌得无情士
大夫虽不有属固宜有言以为赠景阳舒人也质貌魁
奇性度宏厚少即聪敏过人其尊府侍郎公知其有立
也既严家庭之训尤择善师友使从之游以讲贯砻磨
为学行已之道治经之暇尤肆力于史学尝听其论既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243-0299b.png
往年代之久近而出不穷若昆崙发源而洪流东注也
其论前世人品之正邪而见甚明若巨海涵秋而纤毫
毕露也与夫国统之分合书法之抑扬礼乐刑法天文
地理之志凡史所当载者莫不挈其纲而振其目间出
其馀为诗章亦清新古雅沨沨乎有作者之遗音景阳
以如是该博之学故自县庠弟子员发迹擢高科官近
侍贰秋官事业声誉与时俱流景阳亦荣遇矣哉景阳
初为右侍郎九年转为左侍郎今又三年矣其学行宦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243-0299c.png
业老成练达允为时望今又来朝也班行之间咸推为
伟人硕士而三法从诸大夫尤重景阳之为人故于其
行皆不能无眷眷之情是又不特余与景阳有同年好
也复有论景阳之去者曰方今圣天子作新政治以得
人为急而尤重老成若景阳者真其人也独不可留以
辅理耶余则曰南京为国家根本重地自北视南犹有
周视镐京之与成周在昔保釐尚重其人况南京畿甸
以及列郡刑狱之系皆于其秋官是诘是治是理庶狱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243-0299d.png
清而民心乐则和气应而有以培固国家之根本景阳
之任又岂不重且大邪虽然景阳之在南京也久矣而
明刑之绩已著于秋官今两京大臣更迭任用自其常
事他日在廷列卿大臣或有缺又焉知景阳之不入赞
大猷邪余以诸公之属既述与景阳有同年之好且备
道其学行宦迹见重于时而又书此以需其或入赞大
猷又将树伟绩于当时垂声光于无穷云
   廖氏族谱序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243-0300a.png
自古宗子之法废而世之人类不知所自来往往亲未
尽而相视如楚越者有焉故士君子有志于复古者必
脩其族谱纪世次序疏戚使其为子若孙者得有所考
据而知所自来虽五服之渐穷亦不忘水木本源之义
而亲有未尽者益敦其孝敬慈爱之心此族谱之作亦
古宗子之遗法而有关于家道人伦为甚重也大理少
卿廖君安止虑家谱之弗脩无以纪世次序疏戚垂子
孙而后世慈孝之风薄乃断自始祖以下至于九世列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243-0300b.png
为经纬谱而成书尤必冠以处州廖于谱端者所以推
原渔梁之廖所自来以其世代寥远故书之也略而必
起自渔梁之廖为本祖者所以著其世之所自始以闻
见所及故书之也详故即其始祖以下二世以至九世
宗枝联属整秩不乱如水之有源而脉络分明如木之
有干而枝柯散达虽自亲以及疏渐杀而渐薄然其一
气之流贯则不以疏戚而有间使廖氏之后疏而渐杀
渐薄者得而观之尚能溯流知源循末知本而兴起其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243-0300c.png
尊祖之心不忘其亲亲之意况亲且厚者乎是则廖氏
之门仁孝之风无间于久近而常存者实有赖于斯谱
也安止是作实有得于古宗子之遗法而增重于家道
人伦之大矣安止为人坦易宽厚好学不怠自擢进士
为给事为大理议论独能识其远者大者余尝与之同
官知其为人尤详安止家谱脩葺既完书来求为之序
余既备论其作谱之意于前又附书安止为人梗概于
末将使其后之人又知安止用心仁且贤而或有所景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243-0300d.png
慕观法而益光大其谱牒益振立其家声于久远云
   刘太孺人挽诗序
太孺人姓郭氏讳妙清高祖允明仕元为总管曾祖启
诚韬光弗辉祖德仕元为万户父能亦晦迹不仕比四
世皆为滁人仕者行其义于时处者脩其行于家皆以
积善钟庆于太孺人故其生而端静长而柔娩且闲于
女教女仪女事择所适从遂归于赠兵科给事中橘庵
先生刘某为继室给事先娶李氏生四子曰安道守道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243-0301a.png
存道全道暨女二人太孺人生子清于时诸子女皆幼
太孺人裁节饮食衣服抚育慈爱咸适其均人不见其
有丝毫疏数厚薄之异以是太孺人尤得善誉于宗族
闾里间其后安道守道以医业将从事于临棠太孺人
谓给事曰君二亲皆高年我当留滁以奉事君可自从
二子以往给事以太孺人言为然遂留太孺人偕馀子
于家独与二子行太孺人竭力孝事舅姑年皆逾八十
以天年终凡所以送终棺椁衣衾安厝祭祀之礼靡不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243-0301b.png
周备既而太孺人乃尽出其所有付存道全道二子曰
尔祖妣既没葬已襄事我将往汝父汝辈宜以此勉立
生业勿坠遂赤手携子清至临棠时临棠事有异给事
已觉其微太孺人亦劝给事戒其子宜慎静晦处后竟
免大咎获戍辽东太孺人随往戍所凡数年艰厄备尝
而太孺人所以克相给事教饬诸子治生业处患难莫
不有法故虽在流离穷困中夫妇父子亦相与泰然安
于义分不失其正既而给事例以年至偕太孺人携诸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243-0301c.png
子得归乡里给事雅知子清器识不凡太孺人因劝给
事遣入滁学从良师友读经史讲道理求所以脩已治
人之术数年清竟以学有成就中乡举登戊辰进士第
又以材俊选为翰林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复以智略
为知者推荐内以协赞军机参预密勿外则参理戎政
殄灭叛苗事竣还朝蒙恩特升刑部右侍郎时给事没
已久其赠官与太孺人之受封皆以侍郎为兵科给事
中时之秩推恩焉先是侍郎还自贵州道滁奉太孺人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243-0301d.png
来京师就养方且左右承欢日如不及竟以景泰五年
十二月十六日疾卒于官舍飨年八十有二矣朝廷既
遣礼官致祭侍郎又将奉其柩返葬于滁之北原朝之
士大夫与侍郎交游者咸重太孺人为女而克著其贤
为母而克尽其慈为妇而克尽其孝为室而克尽其道
不惟穷通一节灼灼在人耳目而又相其君子给事公
教子有立皆荷国家貤恩有敕命之荣有品秩之贵有
褒祭之典其可谓善始善终者矣既相与走吊赙祭又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243-0302a.png
作为诗章将使挽者歌之以相侍郎罔极之悲以发扬
太孺人之善于久远篇什既多编为巨帙余遂序其事
于首简云
   送王都御史致政序
右都御史王景旸奉敕出镇河南之三年为景泰五年
春乃上章引年乞归诏允所请遂遄驱诣阙拜恩且行
有日矣一时同游法从谓余宜文以道其行犹记景旸
为秋官时余亦滥职内台景旸为山东宪副余先已承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243-0302b.png
乏佥宪而官舍又与景旸为邻余固知景旸之为人久
矣厥后余以大理少卿罢归西河与陜右相接时景旸
又自陜西宪副升布政使转副都御史余亦起家丞大
理复与景旸会京师是与景旸为交旧矣今景旸以都
宪出镇河南得致政之命拜恩阙下将去归其乡余又
适备员大理以数十年之交游离合固宜有言景旸少
以俊拔之才擢高科跻显仕清庶狱于秋官振风纪于
宪臬以至旬宣之有惠与今出镇之有能四十馀年之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243-0302c.png
英声美迹固已赫赫在人耳目余皆弗赘独惟进退乃
士君子之大节古固有建丰功伟绩于当时而犹或耽
嗜荣禄于晚岁不能刚果引退者亦未免为清议所少
景旸乃能以六十之年即自引去无分毫顾惜其贤固
加于人一等矣况我圣朝著引年之典所以优耆英养
恬退立人臣节义之大防者超出千古而景旸乃能钦
若国宪乞老拜恩而去其又可谓得人臣之义矣虽然
士君子少而进固有为老而退亦有为也景旸自筮仕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243-0302d.png
以来扬历内外事功显著进而有为固历历可稽今其
退也又当老其学老其德皆足为乡里小子后生之仪
则使居家者有诗书礼义之风入官者有忠贞廉介之
行则退而有为又有在也
   送赵都指挥协赞序
圣天子中兴景运文德诞敷之馀即大诘兵戎分京师
操守之士为十营营各有督将总其纲恊赞贰其事皆
特进之选景泰五年春果敢营恊赞员缺诏于诸将中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243-0303a.png
择有才略者以充之夏官以山东都指挥佥事赵弼良
佐者累世将家以名上诏允所请良佐即奉命往赞其
营之营之日督将安其贤士卒服其略营中之事大和
其姻友王昌问来求文以序其事余亦识良佐之父于
十馀年前且知良佐旧矣良佐之伯祖德胜公佐太祖
高皇帝芟除群雄混一四海以功封梁国公享祀功臣
庙其祖亦以功任都指挥父任邳州卫指挥升山东都
指挥卒良佐袭授济宁卫指挥使后为知者荐升前职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243-0303b.png
遂领士卒分番操守京师良佐虽四世将门生长骄富
独能折节读书廉静少欲自奉如寒士视膏粱子田园
之利便财产之丰殖是务第宅之崇广衣马之鲜好是
尚洎夫迷心于珍奇难得之货溺意于妖玩妨行之物
良佐皆能脱去其好而轻之如鸿毛故才略虽良佐所
素习而立行超卓尤为士大夫所称重是以连被荐擢
有今兹恊赞之荣骎骎乎重用其可量哉夫今兹之恊
赞他日之重用皆将业也世之择将者类皆以韬略才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243-0303c.png
勇为先余独以仁义为将之本夫能使士卒亲之如父
母投之所往不避水火而无坚不摧者仁义结其心也
不然韬略虽长其如士卒不同心何才勇虽长其如士
卒不同力何如此而欲成将业也难矣良佐能折节读
书俭于私养而脱去膏粱利欲之习庶几乎知仁义之
道矣能由是深求力行以推之于师律必思东征之若
何而恤其劳苦古人之若何而受命不问家事若何而
库廪不有馀积若何而分赐不入私家若何而志灭强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243-0303d.png
寇何以家为若何与下人同其甘苦若此之类悉以仁
义之心推行之不怠即自今兹之恊赞他时之重用无
往而不得士卒之亲爱如是而辅之以韬略才勇于以
行师也其重如岳峰其整如列星其疾如飙风之不可
遏浩乎如江河之流行虽甚劲者亦将仆灭之不暇折
冲禦侮殄寇安民隐然为时望将业由是而可成哉受
封当时垂声竹帛不惟有以仰答圣朝选将锡命之荣
抑且有光于前烈多矣良佐其尚知所本勉于今而需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243-0304a.png
其后是为序
   赠太子少师兼工部尚书江公序
士君子之所以见重于当时可垂于后世者岂徒以历
显职负显名而得于众人之所乐得者为可贵哉盖以
职虽显而有能以举其职名虽显而有实以称其名故
其卓越俊伟之事功见重于当时可垂于后世也苟徒
以得众人之所乐得者为可贵而无其实以副之果足
以见重于当时可垂于后世乎今太子少师兼工部尚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243-0304b.png
书江公时用自其先大夫历官大参时已自讲明圣贤
有用之学于家庭其后学益进行益脩才益充遂登庚
戌进士高第即入翰林为庶吉士旋任编脩继升侍读
在翰林者久之正统十四年秋超拜刑部侍郎未几转
户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复入翰林景泰
五年冬仍以太子少师兼冬官其乡人之官翰林者合
凡交游偕来徵言以为赠余惟翰林为近地列卿为要
职少师为重望今之显职显名孰有过于此者乎迹江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1243-0304c.png
公之历此职而得此名也其始入翰林绰有著述讨论
之能声及超拜秋官值边吏报警诏公督师近郊以时
殄剿公即戎服鞭马赴师筹画方略而动合机宜号令
行阵而应时整肃由是将士莫不出奇奋勇争先摧陷
而遇之者方奔北之不暇遂追逐馀寇尽境而还又被
玺书行视山右边关所至措置有方边备大饬既还转
职兼官复入翰林公既居论思之地大能以扶进正人
持守正论恢广正道为己任既又奉敕巡辑河南山东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1243-0304d.png
两淮乃退贪猾表循良便民之政莫不脩举又大发所
在储粟以赈活穷饥招集流散使还其土由是中夏东
南方数千里之民莫不欣欣然乐生兴事以感朝廷一
视之仁还朝未久遂升兼今职而冬官之政又日益脩
举矣以是而观则公之历显职而得显名者岂徒以得
众人之所乐得者为可贵哉盖能随所居而举其职有
其实而称其名宜其俊伟卓越之事功可重于当时可
垂于后世也虽然古之君子虽有卓越俊伟之事功皆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1243-0305a.png
以为人臣职分所当为无一毫之自满今公既得显仕
显名而有其实其卓越俊伟之事功殆去古人不远矣
其必皆以为职分之当为既不自满又愈励其能笃其
实一念不忘乎忠国爱民之心则方来之丰功伟绩益
著于当时垂光于后世者又可量乎哉是为序
   并蒂莲诗序
南京兵部尚书南郡张公志忠以书来曰正统戊午某
以监察御史升行在都察院佥都御史旋奉敕澄汰南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1243-0305b.png
京各道御史举职者留鳏官者去遂即任南台以莅事
且奉敕兼督操兵正统丁卯夏台前池荷盛开有并蒂
结实者观者异之明年为戊辰某朝京师遂蒙恩升右
副都御史俾还南台景泰二年辛未夏池莲复有并蒂
如前者是年冬复被朝命即升今职参赞机务某私验
之凡三升擢皆先有并蒂莲之兆意者物与人事或有
相应之理乎某既自赋诗纪其事士大夫之能诗而属
和者甚众联为巨帙焉某与子为同年且相好也丐一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1243-0305c.png
言以序其端且使某益勉所当为而荅此嘉兆余惟人
与天地万物之理流通往来初无彼此之间隔故作善
降祥如影响之出于形声亦无毫发之差爽是以获荣
名之报者必有德善之积而致诸物之和物之和兆于
先而荣名随其后此理之必然也志忠以名进士官御
史由佥都四升而至兵部尚书位列司马为六卿之极
品然其每一升擢必有嘉莲之兆岂非以德善之积而
致物和以物和之兆而获荣名之报乎且志忠扬历显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1243-0305d.png
要将四十年既总风纪又职戎政其存心处事一以惠
爱为本尝议江北军士越江来操者有资粮乏绝往往
私乘小舟渡江以取粮类多遭风涛覆溺而死不若使
就操江北既便于粮饷又可以备南京之藩垣且免人
于溺死事虽弗克遂行而其筹策之良爱军之心可知
又行其议于南京出官米煮粥以食饿者而所全活甚
众惠虽不及远施而其恤民之意可推尝选用帅长有
非其人而欲幸得者则执议以谓用此人必害此军众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1243-0306a.png
莫能夺其议而其人卒不用凡有所论列皆军民利益
事多施行又闻其先在乡里能出所有以济饥民相传
为故事志忠之大节灼灼可见者如此其馀小者可知
所谓德善之积致物之和而获荣名之报夫岂偶然哉
虽然古之君子以盛德而居显位者德愈盛而心愈下
位愈显而心愈谦志忠以德善之积而致物和获荣名
固为可验尤望其不以物之和为可喜而愈脩其德不
以位之显为可乐而益勉其谦将见德善之感殆无往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1243-0306b.png
而不通事业之脩又与位而俱盛虽古所谓归禾之书
彝鼎之铭亦可驯致其荣名伟烈将垂之无穷又岂特
兆和于一物位显于一时而已哉是为序
   送按察使黄公之任序
圣朝内设都察院为四方之风纪外设按察司为一方
之风纪内外风纪举得其人百僚以之澄肃庶政以之
脩举而政治隆焉故凡选用其人必于科第有学术时
望者以任其职而杂才不得以滥预之至于都宪按察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1243-0306c.png
之长又必推老练知大体者为之而非新学骤进者所
得致是以按察使虽为内台所辖而实相与为表里择
是人而居是职不亦重且难哉景泰六年夏四川按察
使缺员诏吏部择其人以任之吏部遂以广西道监察
御史黄公溥名上诏允所择遂升前职将行监察御史
高明合凡交游来请曰溥字澄济江右弋阳名家之子
由进士任御史将七年今兹膺峻擢而有外风纪之重
寄求一言以为赠予亦素知其贤不辞而为之言曰外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1243-0306d.png
按察司既为一方之风纪庶官之澄肃庶政之脩举皆
系焉澄济公当若何而尽其职哉然按察御史一体也
澄济公为御史时独能知大体急先务而不掇拾人之
小过不毛举时之细事其巡历四方所至能表拔廉良
之吏而黜罢其不职之尤者使人得自新效职而不以
察察为明与凡利有所当兴害有所当去政有关于时
者莫不条陈次第施行之尤能廉公正大自持而为振
举风纪之本由是声称大著于一时而有今兹之峻陟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1243-0307a.png
今之往也但当充其所以为御史者以施于川蜀之间
即一方之庶僚为之澄肃庶政为之脩举声称将日加
于前时矣且圣朝简用在廷之臣往往于方面藩臬中
有操持有施设有声迹者取焉澄济公乃笃古好学之
君子今之为按察也固能安于所职而无幸进之心然
将来川蜀之风纪振举而声称日既洋溢余恐内外公
论自有所归而入膺重用殆不可辞又将树伟烈于当
时垂休声于悠久夫岂止于专一方而不能哉是为序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1243-0307b.png
   庆留耕张处士寿诞诗序
昆山有处士号留耕者姓张氏讳稹字廷秀实吴中名
家子少能安于恬退治别业于淞南课僮仆耕稼其间
暇则赋诗鸣琴以自适澹然与时无竞盖有肥遁之趣
焉且其资性既端良明敏又濡其先世积善行义之泽
尤能以孝敬之馀推而为友爱之实廷秀有弟二人曰
和曰穆俱有清通温粹之禀廷秀既以家庭相传之教
启发而薰涵之又为之择贤师友使从之游以讲贯圣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1243-0307c.png
贤之学由是和穆兄弟大有进遂以明经习举子业同
登乙未进士和又名冠二甲一时翕然有机云并誉轼
辙齐名之称既而和任南京刑部主事穆任刑部员外
郎虽两京宦迹相望而每念得以致此成立者皆由其
长兄廷秀之贤之教未尝不咏兄弟既翕和乐且耽之
诗而驰情于吴中也今年夏和以考绩来会穆于京师
连床聚首之际相与言曰今兹岁在乙亥七月三日实
为长兄之初度春秋盖五十矣吾二人者既限于所职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1243-0307d.png
不得连袂接踵奉觞上寿于家庭中情怅怏曷以自宣
重念际兹明盛之世而文运聿昌士大夫之以诗鸣者
沨沨乎有隆古之音诚得其长篇短制联而为卷寄为
长兄寿将见讽咏之间金石鉴锵律吕谐和庶有以慰
长兄之怀而吾二人者亦得少纾驰想之私也乃相与
遍求名公之诗歌得若干首既录在卷则偕来请序其
事于卷端余惟兄弟之友爱乃天理人伦之至但克知
克尽者既寥寥而又或为利欲所挠而暌乖焉如和穆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1243-0308a.png
二君子既不为利欲所挠而暌乖又克知克尽不忘其
兄之友爱教诲乃能求贤士大夫之诗歌以为寿诞之
庆其于天理人伦之厚为何如吾想其兄廷秀展是卷
也诵是诗也益知其二弟虽道里辽远而厚于天伦之
情则不以辽远之故而有间殆将又因诗而益兴起其
友爱之心推而为一乡一邑之仁爱矣孔子曰仁者寿
廷秀既笃于仁爱则自厥今五十之艾等而上之至于
耄至于期飨永年之福又可量乎是为序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1243-0308b.png
   送大理寺李少卿序
孔子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盖以常人之情交
久则敬衰交久而敬不衰所以为善此晏子所以见取
于孔子也今南京大理少卿李公在大理时与余同官
者五六年矣交愈久而敬不衰李公不特与余为然凡
在同官莫不皆然及今兹有南京大理之行同官诸公
皆有恋恋不舍之意且谓余交且久宜有言以道其行
夫交友人伦之一而敬则能久推之他事又何往不以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1243-0308c.png
敬为本乎李公由名进士始官廷平历升大理寺少卿
以学问之淹贯推而为谳录之明慎凡事有可者即行
之果而无所疑有不可者必虚心平气精思审处兼取
众论以求至当之归盖皆以敬为本而不敢易其事也
以故忠厚老成明允之誉大彰彻于时考察南京百司
之贤否审录南京法司之系狱皆重事也而李公特为
圣天子之所简知前后两奉敕以往考察既允惬于公
论审录又克尽乎详明及归奏悉蒙圣天子俞允施行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1243-0308d.png
今之往也其素望已表表在人之耳目吾见其到官也
又能推其平日交友任事之敬必谨必恪必明必允无
一事之少忽行见南京法司以洎东南列郡武卫之庶
狱莫不烛其隐而得其平其老成忠厚明允之誉又将
愈盛于前时他日入跻重用宏大所施者又可量哉余
侪始重李公得交友之敬者乃其善之一端至推而为
立身行事之显赫如前云以及将来者则敬之效殆未
可以涯涘窥也是为序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1243-0309a.png
   杜安人挽诗序
安人姓杨氏成都人金堂处士杨涌之女也安人生有
贞静之性工于女事闲于礼教处士尤所钟爱尝曰是
女也质巧之德特异众女吾不与凡子必择才可配者
妻之今封刑部主事杜君荣与处士为邑人时方年少
性度温宏行止端谨虽生于大族富家不为矜骄俊爽
华靡游娱世俗子弟之态在家孝弟恭逊凝然如老成
人处士知其为贤子弟遂以安人适焉安人入主事君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1243-0309b.png
之门盥馈而舅姑胥悦在室而娣姒交庆克相主事君
孝弟行于家庭行义著于乡里而教道及于子孙时主
事君二兄早丧安人偕主事君鞠二兄之孤悯爱保养
不异已出安人得乡人之弃女育之长之具装奁为择
所归乡人不知其为养子安人生子五人曰胜刚曰胜
海曰铭曰胜能曰胜拳而铭少有聪敏警悟之资安人
偕主事君既严义方之训长使为邑庠弟子员从良师
以讲贯经史子籍习举子业遂领乡荐登乙丑进士高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1243-0309c.png
第初授刑部主事今迁郎中阶奉议大夫铭方为主事
时得荷朝廷推恩之典安人与主事君皆以子贵授敕
命之封冠带命服具庆在堂光耀里闾人咸羡之景泰
六年铭奉敕有事贵州便道省二亲于家主事君安好
康宁而安人病适危殆安人顾铭曰吾与汝暌违几年
且悬隔山河数千里不意垂终而得一见岂非天耶且
死生命也毋足道汝能孝以事父忠以报国廉以持身
公以处事仁以爱民深思吾与汝父教汝成立艰难使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1243-0309d.png
无一行忝所生吾虽死亦无憾矣汝勉之安人言讫怡
然而逝是年八月十八日飨年七十矣遂以明年某月
某日葬于邑之蟠龙山之原于戏安人为女为妇为母
柔良慈孝之行皆可法式遂得生有敕命之封没尽附
葬之礼不惟其善名扬播于川蜀闾里之间虽朝之搢
绅士大夫与安人之子铭游者亦皆哀安人之懿行可
法而遽尔长逝遂相率作为诗章使挽者歌之将以发
安人之德之行于永久以相铭之哀于罔极篇什既多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1243-0310a.png
萃而为编予遂述安人之始终大略以冠其端云
   送萧都宪公赐诰序
景泰七年冬佥都御史萧公以病乞归行有日刑部大
理诸交游谓余宜有言以赠之余犹记往年与萧公同
诏至京师时额森假息荒外颇肆鸱张方简用智谋重
臣镇守城池以弹压之萧公遂以山东按察佥事升都
宪奉敕镇守河间适兵退城堞倾圯武备废弛公至之
日即亲巡视指授文武将吏方略使率士民量工兴事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1243-0310b.png
曾未几何即城池楼橹高峻完固武备大饬隐然有敌
忾不可犯之形朝廷知其有能以居庸尤为防遏保障
之重镇诏公徙居之既而边备大举外警屏息遂命公
巡抚山西察吏治得失以安方岳之民则又振扬风纪
肃清庶僚不数年政举民安山右称治公既连奉敕三
治重镇大藩积劳成疾乃曰使外患内警少有未宁吾
不敢以疾辞方今朝廷懋隆治政方内清宁四裔宾肃
吾在山右不可以无事养疾饕禄自适安逸乃三上章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1243-0310c.png
以疾乞归朝廷辄勉留弗允今年冬舆疾至京师又上
章力辞不可以任事朝廷命太医视疾久未平则又上
章恳辞诏乃允所请俾归养疾于故乡江西之龙泉公
既拜命即戒行有期余惟萧公自为御史佥宪时已著
能声既而升重臣任重事所至事业历历可纪其辞疾
也又当朝廷清明四方乂安之时不敢以疾自安其出
处进退可谓贤远于人矣虽然古大臣之去虽在畎亩
之中江湖之远未尝一日忘乎忠国爱民之心萧公既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1243-0310d.png
任重职荷朝廷之简知今之去也尚当以古大臣自期
虽养疴丘园其必旦夕拳拳以眷慕阙廷为心以思济
生民为念不可以山水之佳为可乐不可以休退之节
为可高而遂相忘于斯世也矧公之声实素已扬乎中
而播于外行见朝命又将有徵召之期著丰功伟绩于
晚节者又可量乎哉是为序
   送王府尹致政序
天顺元年春顺天府尹王惟善上章引年乞归上允其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1243-0311a.png
请行有日其亲友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许道中合
凡交游赋诗以赠之属予序予惟少而学壮而仕老而
归斯实古君子进退之大节惟善以笃实之资正大之
学中永乐辛卯乡榜初仕教职继升给事旋擢京尹扬
历内外者四十馀年矣迹其所至皆有治迹其为师也
以古圣贤明体适用之学启迪后进旦夕勤恳不倦士
子被其教而登科甲历仕途著声誉磊落相望及居近
侍封驳议论一出于公道謇然有古名臣风京畿邦属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1243-0311b.png
土地之广军民杂处之众租赋徭役之繁剧而难治倍
于方岳外府不可以十百计惟善能洁已率人循理为
政干谒之私一皆杜绝事脩于几席之上而人自得于
千里之外令行吏畏庶政不劳于文移之督责而自举
府中遂落然无事虽古京尹有声称于载籍者殆无以
过之惟善尤谨难进易退之义自年未七十时已尝上
章求退至七十累章乞归朝廷以其年虽老贤而有治
才勉留者数四今又力辞不已始拜俞允之命夫以惟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1243-0311c.png
善之少而学壮而仕老而归克全始终无纤毫之玷缺
进退之大义诚无愧于古君子矣虽然壮而仕将以有
为也老而归独无所为乎惟善居邹鲁之邦缔姻孔氏
饱闻圣贤之遗风今之归又将寻沂水之胜穷舞雩之
乐以诗书礼义之教薰酣其乡闾之良子弟俾立于家
达于邦出处进退皆以惟善为法而能全古君子之大
义则惟善虽老而归犹有及人之功而其声实之美著
于当时垂之后世者为何如哉是为序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1243-0311d.png
   会试录序
今皇上膺天命光复宝祚纪元之春适当会试之期天
下士领荐书而至者盖二千馀人礼部左侍郎臣干等
以考试官请上命臣瑄臣原往莅其事同考官臣溥臣
贤臣泰臣正臣佖臣恂臣世资臣节臣淳臣镛监试御
史臣烈臣鉴暨百执事罔不夙夜祇承凡三试得文之
中程式者若干名并择其文之尤粹者汇而成录臣切
惟为治莫先于得贤养士必本于正学而正学者复其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1243-0312a.png
固有之性而已性复则明体适用大而负经济之任细
而釐百司之务焉往而不得其当哉故三代小大之学
养士之法皆以复性为本其得贤致治之效盖可考矣
汉唐以来正学绪微养士不本于复性往往溺于杂学
术数记诵词章之习体有不明用有不周虽或有杰出
之才亦不过随所学以就功名而已其视三代之贤才
为何如哉至宋道学诸君子出其论养士之法始皆本
于复性虽其说不得尽行于当时而实有待于盛世洪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1243-0312b.png
惟天眷皇明列圣相继大建学校慎选师儒其养士之
法必以三代孔孟程朱复性之说为本是以九十馀年
薄海内外文教隆洽士习粹然一出于天理民彝之正
而杂学术数记诵词章之习刬刮消磨无复前季之陋
虽曰科目以文章取士然必根于义理能发明性之体
用者始预选列类非词章无本者之可拟也故其得贤
致治之效足以追隆前古今诸士子荷朝廷正学教养
之恩既以有本之文得在选列行见对于大廷益当以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1243-0312c.png
明体适用自励随所器使以忠乎国以爱乎民以赞助
皇明重熙累洽之治于无穷俾正学得贤之效有光于
前有垂于后顾不伟欤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1243-0312d.png
 
 
 
 
 
 
 
 敬轩文集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