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683-022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薤琳琅卷一
             明 都穆 撰
  周坛山石刻
吉日癸巳
 赞皇县坛山上有周穆王刻石四字曰吉日癸巳笔
 力遒劲有剑拔弩张之状地荒且僻历数千年鲜有
 知其奇古而往寓目者雨激风射日销月铄几何其
卷一 第 1b 页 WYG0683-0224d.png
 不遂湮没广平宋公皇祐四年秋九月自亳社之镇
 镇阳赵其属郡也公过赵日尝访此字于士大夫间
 尔后郡守王君使县人寻访得之岩石之上令刘庄
 者因督工凿取辇置归我时人始惊观者日至噫此
 刻埋没人不知识因宋公一言今遂出幽晦取爱重
 于石虽不能言其亦可谓得所遭矣中祐昔闻其妙
 近幸权守于此而睹其真且惧经历久远一旦圯剥
 或坠于地失前妙绝之迹乃俾辟石糊灰括以坚木
卷一 第 2a 页 WYG0683-0225a.png
 镵厅事右壁而陷置之覆盖固护庶永存而无弛时
 皇祐五年孟夏廿一日权郡事李中祐
 右吉日癸巳四字相传为周穆王书刻赞皇县坛山
 石上晋卫夫人谓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盖指
 此也欧阳公集古录谓庆历中宋尚书祁在镇阳尝
 摹此字而赵州守将命工凿山龛其字州廨之壁闻
 者嗟惜赵明诚金石录谓穆王时所用皆古文科斗
 书此字反类小篆而疑其非真予家旧藏此刻盖宋
卷一 第 2b 页 WYG0683-0225b.png
 拓本有皇祐五年权郡事李中祐跋以其罕传录之
 如右李跋谓皇祐四年宋公过赵寻访得之县令刘
 庄督工凿石辇置归我则宋公之摹字在皇祐而不
 在庆历县令凿取以归于州则龛置州廨者中祐而
 凿石非其人也我朝宋学士景濂尝摹其字重刻浦
 阳山房仍自为跋谓吉日字与周淮父卣伯硕父鼎
 齐侯镈钟诸款识合又谓字形多类石鼓明诚已信
 石鼓为周人书不当于此而疑之予观李跋既得其
卷一 第 3a 页 WYG0683-0225c.png
 实惜欧阳公之未见而学士又考据精当足以袪后
 人之惑又按宋吴兴施宿谓州廨旧石以政和五年
 取入内府皆后人所当知者故并著之
  周石鼓文
   一
(阙四/字)而师(阙十/二字)庶左(阙四/字)滔滔是炽(阙四/字)不具夺(阙五/字)
肝来(阙六/字)(阙四/字)乐天子(阙三/字)(阙六/字)(阙四/字)
 右文十行行七字重文者一共阙五十二字
卷一 第 3b 页 WYG0683-0225d.png
   二
我水既(阙一/字)我道既平我(阙一/字)既止嘉树则里天子永
宁日维丙申(阙四/字)我其用道我马既陈敕(阙一/字)康康驾
(阙二/字)左骖骜骜(阙二/字)遬遬扯(阙二/字)女不(阙三/字)翰霾(阙/二)
(字/)我公谓天子余及如(阙三/字)害不余及
 右文十五行行五字末行四字重文者六共阙二十
 一字
   三
卷一 第 4a 页 WYG0683-0226a.png
田车既安鋚(音/条)勒馯馯(阙一/字)从既简左骖幡幡右骖騝
騝我以隮于原我(阙一/字)戎止射宫车其写秀弓寺射麋
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原有绅其(阙一/字)奔大(阙一/字)出各亚
(阙二/字)(阙一/字)执而勿射多庶䟏䟏(与轹/同)君子攸乐
 右文十行行七字末行六字重文者四共阙七字
   四
(阙二/字)銮车华敕真真(音填阙/一字)弓孔硕彤矢四马其写六
辔骜骜徒驭孔庶廓宣抟抟首车载道徒如章原湿阴
卷一 第 4b 页 WYG0683-0226b.png
(徐/同)六马射止族族(阙一/字)如虎兽鹿如(阙二/字)多贤
(阙二/字)我兔允异
 右文十行行六字末行五字重文者五共阙八字
   五
汧也沔丞彼淖渊鲤处之君子(阙一/字)渔之濿又鲨其
(初于/反)帛鱼𤾾𤾾(音/洛)其蕴氐鲜黄白其鳊又□(音/敷)
𩸊(音/绵)其䏠孔庶繇之(丑若/反)(音/污)□□(音/甫)其鱼维
何维鱮维鲤何以㯱之维杨及柳
卷一 第 5a 页 WYG0683-0226c.png
 右文九行行七字末行五字重文者四共阙一字
   六
 右文五行行五字阙不成文
   七
(阙一/字)猷作原作(阙一/字)导遄我治(阙一/字)除帅彼𨹘(音序阙/一字)
莽为□(读若/三十)(阙一/字)微□□(阙/音)乃罟(阙一/字)栗柞棫其(阙/一)
(字/)槃格庸庸鸣(阙一/字)亚若其华(阙一/字)为所斿夏(阙一/字)
导旨树(阙一/字)(模本下有/孙字非)
卷一 第 5b 页 WYG0683-0226d.png
 右文十一行行五字末行二字重文者二共阙十一
 字
   八
我车既工(攻/通)我马既同我车既好我马既阜君子员员
猎猎员斿麀鹿速速君子之求(阙二/字)(音/调)弓弓兹以时
我驱其特其来趩趩(彳/同)𧾨𧾨(音/宪)□□(音/黄)即我即时麀鹿
其来大有我驱其朴其来䢱䢱射其(音/委)
 右文十一行行六字重文者九共阙二字
卷一 第 6a 页 WYG0683-0227a.png
   九
(阙三/字)天零雨雱流迄(阙二/字)渫滋君子(阙一/字)即涉马(阙一/字)
(阙一/字)也洎洎(阙九/字)自廓徒(阙二/字)维舟以道或阴或
阳揖深以(阙三/字)于水一方(阙四/字)其奔(阙五/字)
 右文十一行行六字共阙三十一字
   十
吴人怜丞(阙三/字)载西载北(阙四/字)(阙三/字)(阙六/字)大祝享
(阙四/字)执宁逢中囿孔(阙一/字)(阙五/字)疃疃大(阙五/字)求又(阙/六)
卷一 第 6b 页 WYG0683-0227b.png
(字/)(阙二/字)
 右文十行行八字末行二字共阙三十九字
 三代文字之存于今者唯穆王吉日癸巳史籀石鼓
 文及商周鼎彝款识与吉日癸巳数字而已商周款
 识又不多得然严正婉润端姿旁逸铦利钩杀则唯
 石鼓文耳惜其岁久剥落至唐始显遂至纷纷疑议
 欧阳文忠谓其自宣王至宋千有九百馀年理难得
 存是不然也夫石刻之易漫者以其摹拓者多故也
卷一 第 7a 页 WYG0683-0227c.png
 今石鼓委置草莱泥土之中兀然不动至唐始出以
 故完美如初况其石之质顽性坚若为碓硙者哉此
 不足疑一也郑渔仲谓是秦篆因其以殹为也见于
 秦斤以丞为丞见于秦权其文有曰嗣王有曰天子
 天子可为帝亦可谓王秦自惠文称王始皇称帝以
 为惠文之后始皇之前所作也余按易书经文无也
 字则知古转用殹丞字正当从山取奉丞高意六月
 宣王之诗也曰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吉日宣王田猎
卷一 第 7b 页 WYG0683-0227d.png
 之诗也曰天子之所曰以燕天子祈父刺宣王之诗
 也曰予王之爪牙此不足疑二也温彦威使三京以
 为后周文帝猎于岐阳所作盖因史大统十一年西
 狩岐阳之语而云也尤为谬妄夫自秦汉晋宋隋唐
 以来苟能书者如斯冰瑗邕诸人皆名后世岂后周
 时有能书若此而不名乎况其诗词严古尤非当时
 之人所能及者且苏勖韦韩诸公去后周未远不应
 谬称如是此不足疑三也故余断然以为宣王田狩
卷一 第 8a 页 WYG0683-0228a.png
 之诗而史籀之书也盖宣王田狩岐阳之时从臣赞
 美刻词出于一时若车攻吉日则田猎东都时所作
 者其词多与石鼓同如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脩备之
 词一也麀鹿麌麌麀鹿速速麀鹿逢逢兽多之词同
 也车攻曰四牡庞庞四牡奕奕吉日亦曰四牲孔阜
 盖即石鼓六马四马其写之谓也他如驾言徂
 东驾言行狩即我其用道之谓也曰建旐设旄悠悠
 旆旌即其斿鼎斿之谓也曰会同有绎即来乐天子
卷一 第 8b 页 WYG0683-0228b.png
 之谓也曰两骖不猗不失其驰即左骖幡幡右骖騝
 騝之谓也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以燕天子即君子
 乃乐天子永宁之谓也曰吉日维戊吉日庚午即日
 维丙申之谓也曰田车既好即田车既安我车既好
 之谓也曰从其群丑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即我以隮
 于原我戎止射其来大有其来䢱䢱之谓也曰儦儦
 俟俟即黄黄之谓也曰殪此大兕即我驱其特
 之谓也又况石鼓漫灭者多其词繁而不杀不若车
卷一 第 9a 页 WYG0683-0228c.png
 攻吉日二诗严肃简洁足该十篇之意故偶见删削
 古诗三千馀篇而夫子定为三百篇者此类是也若
 以不见收录而遽疑之则论语所引素以为绚兮偏
 其反而之句皆逸诗也岂可以是而尽疑论语乎前
 人音辩类有得失或前后之相远或多寡之不同欧
 阳集古所录可见者四百六十五字胡世将资古所
 录可见者四百七十四字吾衍氏视资古又加三字
 予尝得宋拓本虽不能如集古资古吾氏所载然较
卷一 第 9b 页 WYG0683-0228d.png
 之今世所有者极为精好因装潢成轴每鼓后以释
 文谱之其阙文则一依吾氏及潘氏云时洪武乙丑
 夏五月朔赵古则书
 右石鼓文宋代拓本洪武中藏于馀姚儒者赵古则
 后归予家石鼓昔人论之详矣赵氏跋谓温彦威使
 三秦以石鼓为后周文帝猎于岐阳所作而断其缪
 妄予按姚氏残语云彦威使三秦此得之伪刘词臣
 马定国然亦非也金元好问编中州诗定国小传云
卷一 第 10a 页 WYG0683-0229a.png
 仕金翰林学士考石鼓字画定为字文周时所造作
 文辨之万有馀言元天台刘仁本为石鼓论本之定
 国而断其非史籀之书二子缪妄固不俟言跋复谓
 苏勖韦韩诸公去后周未远不应缪称如是而以其
 言为可信予观应物退之其去后周似为辽阔勖贞
 观时仕吏部侍郎视后周则诚未远又按李嗣真书
 后品张怀瓘书断亦皆以石鼓为史籀书嗣真高宗
 时人而怀瓘老于开元则称石鼓为籀书者始于苏
卷一 第 10b 页 WYG0683-0229b.png
 氏继于李张而退之直据之耳古则字撝谦宋宗室
 之后读书博古尤精字学所著有六书本义声音文
 字通二书尝仕广东璚山教谕卒于官
 郑夹漈谓石鼓至唐始出于岐阳郑馀庆取置凤翔
 孔庙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傅师求于民间得之十
 鼓遂足王顺伯谓五代之乱鼓复散失司马池复辇
 致府学其一鼓已亡向傅师搜访足之二说皆同予
 近见傅师跋谓数内第十鼓较之文亦不类访于闾
卷一 第 11a 页 WYG0683-0229c.png
 里果获一鼓字虽半缺验之书体真得其迹遂易而
 置之其数方备乃知第十鼓其先盖尝有伪为者至
 傅师而真鼓始复此皆王郑之所未及岂其未尝见
 向跋邪郑复谓大观中鼓置之辟雍复取入保和殿
 经靖康之变未知其迁徙与否王则谓大观中鼓归
 京师诏以金填其文靖康之末保和珍异北去或傅
 济河遇风弃之中流而存亡未知后王子充题此谓
 金人入汴剔取其金而弃去之至元乃辇至京师置
卷一 第 11b 页 WYG0683-0229d.png
 于国学庙门之下予按胡世将资古录云崇宁中蔡
 京作辟雍取十鼓置讲堂后辟雍废徙置禁中则置
 之辟雍者蔡氏而所谓禁中即保和殿也若王郑之
 未知其迁徙存亡盖当是时北方非中国所有而二
 公又皆南人故云然也及观之虞伯生云金人得汴
 梁鼓亦北徙留王宣抚宅宅后为大兴府学伯生助
 教成均言于时宰得置之国学大成门内则沦入济
 河与夫金人弃之之说皆不足信不知二王何从而
卷一 第 12a 页 WYG0683-0230a.png
 得此也鼓今在北京国子监即元之旧地予官礼部
 时尝命工拓之字多漫灭较之宋本仅十之二三而
 已
 
 
 
 
 
卷一 第 12b 页 WYG0683-0230b.png
 
 
 
 
 
 
 
 金薤琳琅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