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1001-052.png
庄列十论瑟六
    太学教授李元卓著
   庄周梦蝴蝶论第一
万物同根是非一气奚物而为周奚物而为
蝶认周以为非蝶是未能忘我也执蝶以为
非周未能忘物也物我对待万态纷糺谓彼
不齐皆妄情尔不知物自无物虽蝶亦非我
自无我虽周亦幻况容有分也栩栩然而梦
为蝶即蝶无周蘧蘧然而觉为周即周无蝶
此见之所独而物之所齐也夫览一身而私
卷首 第 1b 页 1001-053.png
胶万物而执以形开之觉而为事之实以魂
交之寐而为梦之虚不知一夕之觉梦一形
之开阖是也一形之开阖一性之往来是也
一化为物戚然而恶一复为人忻然而乐物
固奚足恶人固奚足乐此特万化而未始有
极者尔一范其形窃窃然而私之妄也必有
大觉而后知大梦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梦
不知觉故不以梦为妄觉不知梦故不以觉
为真周不知蝶故不以蝶为非蝶不知周故
不以周为是灵源湛寂触处皆知变化代兴
卷首 第 2a 页 1001-054.png
随遇无择而吾心未始有知焉故是篇立丧
我之子綦以开齐物之端寓梦蝶之庄周以
卒齐物之意噫举世皆寐天下一梦也栎社
之木以梦告人元君之龟以梦求免尹氏之
役夫以梦而乐郑人之得鹿以梦而讼华胥
以梦游帝所以梦至随其所遇而安之者知
其幻而非真也何独于此不然彼致道者疏
以通其碍静以集其虚诚以生其神寂以反
其照将视世问得失是非贵贱成败生死真
梦幻尔奚独于周与蝶而疑之古之真人其
卷首 第 2b 页 1001-055.png
寝不梦其觉无忧吾尝因是说而知周非特
为寓言
    庖丁解牛论第二
即无物之自虚者履万化而常通执有物之
为实者应一涂而亦泥然物本无物其体自
离道无不通安所用解而谓之解牛者离心
冥物而未尝见牛乘虚顺理而未尝游刃解
牛于无解乎旦以刀则十九年历阴阳之数
不为不久以解则数千牛应世变之故不为
不多疑若敝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者盖执
卷首 第 3a 页 1001-056.png
迹则瞬息已迁操本则亘古不去妙湛之体
在动而非摇虚明之用入尘而非垢意者一
身已患孰为能奏之刀万物皆妄孰为可解
之牛有刀则能存有牛则所以立物我既融
能所斯泯浮游乎万物之祖其虚莫之碍也
故能未尝批而大却自离未尝导而大窾自
释未尝争而同然者自因未尝有而技经肯
綮之自宜况大□乎以是奏刀騞然而无应
物之劳动刀甚微而无竞物之心释刀而对
而无留物之累提刀而立而无逐物之逝其
卷首 第 3b 页 1001-057.png
用之终又将善刀而藏之复归于无用矣此
刀之所以未尝伤也虽然至道无在而在妙
用非应而应在手应触而触不知手在肩应
倚而倚不知肩在足应履而履不知足在膝
应踦而踦不知膝在天机自张而各不自知大
用无择而咸其自尔此其刀所以恢恢乎有
馀地矣一将有见牛之心则有解牛之累而
卫生之经亦已伤矣此良庖以其割故岁更
刀族庖以其折故月更刀也是刀也非古非
今时不能摄非长非短数不能围非新非故
卷首 第 4a 页 1001-058.png
化不能移非厚非薄质不能定本然之刚不
煅而坚湛然之用不淬而明此庖丁用之如
土委地而族庖每见其难为也以道冥之在
解无解非碍则解亦不知在碍无碍非解则
碍亦不立以庖丁而视族庖者解其碍也以
族庖而视庖丁者碍其解也解碍俱遗虚而
已矣切原庄周之意托庖丁以寓养生之主
次养生于齐物逍遥之后夫何故物物皆适
囿于形体之累者不能逍遥物物皆一列于
大小之见者不能齐物以是宾宾然与物靡
卷首 第 4b 页 1001-059.png
刃于胶扰之地其生鲜不伤矣惟内无我者
故能逍遥于自得之场惟外无物者故能齐
物于至一之域夫然体是道而游于万物之
间彼且乌乎碍哉故庄周以是起解牛之喻
而文惠以是达养生焉
   藏舟山于壑泽论第三
自物之无而观之真常湛寂亘古而不去自
物之有而观之大化密移交臂而已达此者
即其流动之境了乎不迁之宗夫然游尘可
以合太虚秋毫可以纳天地寄万化于不化
卷首 第 5a 页 1001-060.png
之有宜使负之而走将安之乎昧此者览其
有涯之生托乎必遁之地夫然而停灯者前
焰非后焰比形者今吾非故吾虽使执之而
留皆自冥冥中去矣此庄周所以有藏舟山
于壑泽之喻夫壑与泽虚明之用所以洗造
物之无心舟与山动止之物所以况有形之
有体道一而已一固无方壑之与泽为有方
矣一固无体舟之与山为有体矣夫一随于
动止而游于有方一昧于虚明而囿于有体
则一者自此而对矣有盛而衰为之对有新
卷首 第 5b 页 1001-061.png
而故为之对有生而死为之对一则无二故
独往独来而无古无今对则有耦故相形相
倾而随起随灭是故以火藏火一也藏之水
则灭以水藏水一也藏之土则湮又况以舟
山旦有体矣壑泽旦有方矣挚而藏之且有
心矣彼造物者之未始有物所以夜半得以
负之而走也虽然不物者乃能物物不化者
乃能化化若骤若驰日徂于一息不留之间
化故无常也我知之矣此特造物者愚群动
而有心者所以妄存亡也是心存则物存是
卷首 第 6a 页 1001-062.png
心亡则物亡方且藏之壑泽心之所见自以
为固矣不知此纤毫未尝立俄而失之夜半
心之所见自以为去矣不知此纤毫未尝动
惟知夫大定持之者故能游于物之所不得
遁而皆存夫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之处乃
万物之所系一化之所待古之人藏天下于
天下者以此夫天下者万物之所一也而人
者又万物之一耳诚其得一之全故知万化
之未始有极者动无非我则天老终始皆所
欲之而无所恶也与夫一犯人形而喜之者
卷首 第 6b 页 1001-063.png
其乐可胜计耶古之人尝言之矣万物皆备
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乐也昧者终日
用之而不知旦宅尔陈人尔与物周流于造
化之逆旅尔安得庄周藏天下于天下而论

   颜回坐忘论第四
心非汝有孰有之哉是诸缘积习而假名耳
身非汝有孰有之哉是百骸和合而幻生耳
知心无心而万物皆吾心则聪明乌用黜知
身无身而万象皆吾身则支体乌用堕况于
卷首 第 7a 页 1001-064.png
仁义乎况于礼乐乎若然动静语默无非妙
处纵横逆顺无非天游孰知其为忘也耶不
然厌扰而趣寂惧有以乐无以是为忘则聚
块积尘皆可谓之忘矣夫回几于圣人而未
尽过于众人而有馀顺一化之自虚了物我
者圣人也随众境而俱逝系乎有物者众人
也了乎无物则无往而非忘系乎有物则无
时而能忘此颜回所以坐忘乎反万物流转
之境冥一性不迁之宗静观世间则仁义礼
乐举皆妄名寂照灵源则支体聪明举皆幻
卷首 第 7b 页 1001-065.png
识忘物无物则妄名自离忘我无我则幻识
自尽然仁义礼乐名不自名妄者执以为名
支体聪明识不自识幻者认以为识知身本
于无有则支体将自堕必期于堕之者未离
于身见也知心本于不生则聪明将自黜必
期于黜之者未离于心见也且支体聪明之
尚无则仁义礼乐之安有向也作德于肝膈
之上而物物皆知今也无知向也役心于眉
睫之间而物物皆见今也无见兹乃坐忘乎
然既已谓之忘仲尼不容于有问颜回不容
卷首 第 8a 页 1001-066.png
于有应亦安知一毫之益亦安知一毫之损
亦安知仁义礼乐之忘为末亦安知支体聪
明之堕黜为至已乎夫即妙而观坠者之忘
车没者之忘水人之忘道术鱼之忘江湖亦
忘也即粗而观得者之忘形利者之忘真怒
臂者之忘车辙攫金者之忘市人亦忘也将
以彼是而此非乎道无是非将以彼真而此
伪乎道无真伪颜氏之子背尘而反妙损实
而集虚者尔吾知其忘犹未忘也使进此道
不忘亦忘孔子所以行年六十而六十化也
卷首 第 8b 页 1001-067.png
又奚贵忘
   季咸相壶子论第五
神之妙物者未尝显妙物之受妙者未尝知
妙是之谓神彼巫则诬神之言以死生存亡
祸福寿夭以告人者其验虽岁月旬日之可
期似妙而非妙特若神矣既已谓之神巫而
又曰季咸者以寓物之妙而有感者也且咸
则有感而感则有心方且以我之有心而感
人之心以我之有见而见人之见故死生存
亡祸福寿夭者妄名起矣名既已妄又妄见
卷首 第 9a 页 1001-068.png
之见既愈妄又妄言之世之滞于相而不能
冥妄者又妄受之直以是为真故弃而走也
虽列子犹见之而心醉以其未能刳心也以
其道之至于壶子以其未能绝学也故使人
得而相汝夫壶者以空虚不毁为体以渊深
不测为用子则有出母之道以应世者故能
托无相于有相之间季咸则有心感者故每
入则皆曰见壶子则无心而应者故每至皆
曰示彼无心者践形于无形之表彼安得而
相之超数于无数之先彼安得而知之季咸
卷首 第 9b 页 1001-069.png
方且累于形数而未离见见之处直以为死
生在是而莫之逃也故始也示之以地文则
叹之以其死次也示之以天壤则幸之以其
生不知死本无死心灭则死生本无生心生
则生形之生死心之起灭也心之起灭见之
有无也至人未始有心静而与阴同德动而
与阳同波与阴同德彼亦不得而见也必示
之以地文而文者物之所自杂也与阳同波
彼亦不得而见也必示之以天壤而壤者物
之所自生也示之以太冲遂以为不齐焉地
卷首 第 10a 页 1001-070.png
文则阴胜阳天壤则阳胜阴冲则阴阳之中
莫胜则天地之平也万法一致本无高下彼
见不齐焉然三者皆谓之机意其动之微而
见之先故得而见之也示之以未始出吾宗
则示出于无所示矣彼以实投我而此以虚
彼以有受我而此以无彼之起心役见为有
尽此之离人藏天为无尽以有尽相无尽殆
以此季咸所以望之而走追之而灭也虽然
壶子之告列子且曰是见吾杜德机又曰殆
见吾善者机又曰是见吾衡气机皆曰吾者
卷首 第 10b 页 1001-071.png
犹且立我至于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
何虽吾亦丧之示之者其谁耶相之者其谁
耶故逃也壶子之心太虚矣太虚之体空明
妙湛总持万有饰之以荣华而不留挥之以
兵刃而不伤沃之以水而不濡燎之以火而
不焚一以是故尔壶子之心吊之以死受之
而不恶庆之以生受之而不悦名之不齐受
之而不争彼卒自失而灭亦不以为胜而得
亦以是虚尔庄周方论应帝王而言此者夫
帝王应世惟寂然不动故能感而遂通惟退
卷首 第 11a 页 1001-072.png
藏于密故能吉凶与民同患一将出其宗敝
敝然以天下为吾患役于万物而非所以役
万物使人得而相汝可乎此古之应帝王者
所以荡荡乎无能名也
   象罔得玄珠论第六
赤水之北源含阳而不流昆崙之丘体安静
而不挠以况性之自本者南望则交物而起
见还归则涉动而旋复以况性之反本者性
天一开尘境并起既湛人伪遂迷大道玄珠
其遗乎然性不可因人而知使之者又其谁
卷首 第 11b 页 1001-073.png
耶性不可有心而知索之者又其谁耶使之
而非集虚也索之非默契也是三子者智穷
乎所欲知目竭乎所欲见口费乎所欲言而
道终弗得夫何故游尘聚块妙道皆存瓦砾
糠秕至真咸在近不间于眉睫远不离于象
先流出乎方寸之境纵横乎日用之际追之
则冥山在前而愈远问之则大隗非遥而尽
迷以其索之不得故也且性本无知而知非
知也性本无见而见非见也性本无言而言
非言也即在是性以知索知反为知迷即见
卷首 第 12a 页 1001-074.png
是性以见索见反为见碍即言是性以言索
言反为言缚谓之象似有而非有也谓之罔
似无而非无也去智而迷者灵去见而碍者
彻去言而缚者解此象罔所以独得之也方
其探入道之本则圣如黄帝有圣乃遗愚如
象罔无心乃得及其冥大道之原则一性无
性在得非圣一真无真在失非凡向也遗之
黄帝亦无一毫之亏今也得之象罔亦无一
毫之得亘古亘今而独露真常大惑大灵而
咸为觉性庸讵知三子之弗得为非而象罔
卷首 第 12b 页 1001-075.png
之得为是也故虽黄帝特异之
   庄子游濠梁论第七
物之所同者同乎一一之所同者同乎道道
之所致无所从来生者自生而生本无生形
者自形而形本无形凡流布于貌象声色之
间者无不具此道我于物奚择焉一性之分
充足无馀一天之游逍遥无累物与我咸有
焉惟契物我之知者于此盖有不期知而知
其妙冥契其理默会神者先受之有不能逃
游其先者此庄子所以知鱼乐于濠梁之上
卷首 第 13a 页 1001-076.png
也夫出而扬游而泳无濡沫之涸无网罟之
患从容乎一水之中者将以是为鱼之乐乎
以是为乐齐谐且知之矣又奚待周而后知
盖鱼之所乐在道而不在水周之所知在乐
而不在鱼惟鱼忘于水故其乐全惟周忘于
鱼故其知一至乐无乐鱼不知乐其乐真知
无知周不期知而知然庄周以是契之于无
物之表盖将无言惠子尝交于莫逆之际盖
将无问庄子于此非不能默惠子于此非不
能悟以谓非问则周之言无所托非言则道
卷首 第 13b 页 1001-077.png
之妙无所见直将祛天下后世离我与物为
两者之蔽尔将物自有其物则周固非鱼矣
是安知我而知鱼之为乐也耶将我自有其
我则鱼固非周矣是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耶知与不知皆道之末此周所以请循其本
也其本未尝不知昔人尝言之矣眼如耳耳
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在我者盖如也视死
如生视富如贫视周如鱼视人如豕视我如
人在物者盖如也如则物物皆至游无非妙
处奚独濠梁之上也哉如则物物皆真乐无
卷首 第 14a 页 1001-078.png
非天和奚独倏鱼之乐也哉吾知夫周与鱼
未始有分也然则秋水之作始之以河伯北
海若相矜于小大之域次之以虫夔蛇风相
怜于有无之地又安知物之所以一则乐之
所以全故周托倏鱼之乐以卒其意而至乐
之说因此而作也古之明乎至乐无有者常
见于其言矣曰奚乐奚恶
   醉者坠车论第八
执物以为有所见者诚车矣认我以为实所
知者诚坠矣知见立而乘坠分庸讵无伤耶
卷首 第 14b 页 1001-079.png
彼醉者之全酒知以之泯见以之冥乘不知
有车坠不知有地身不知有触触不知有伤
凝然无所分焉且暂寄其全于酒者犹足以
外死生而忘惊惧况性天之全未始离者乎
天下一车尔托而乘其上者内开知见之营
营外逐幻化之扰扰一将倾覆于诸妄之地
非直骨节之伤惊惧之入也一开其天万态
俱入犹醒者之视车覆且得无伤乎虽然探
形之始则天地与我并生原数之先则万物
与我为一奚物而谓车奚物而谓人奚物而
卷首 第 15a 页 1001-080.png
谓坠奚物而谓伤且心与物对则开天而人
心与物冥则离人而天机械去而所循者天
理也适莫融而所休者天均也行而无迹是
谓天游动而无畛是谓天机举不足以忧之
者天乐也举不足以美之者天和也以是相
天无所助也以是事天无所役也夫是之谓
全于天彼其视得失哀乐死生穷通犹醉者
之坠车矣尝原周之意以是说于达生之篇
者以谓有生者必尽有尽者必生知夫生本
无生故曰内观无心外观无身泛观无物乃
卷首 第 15b 页 1001-081.png
能一其性而不二养其气而不耗合其德而
不离通乎物之所造而不为奚往而非天哉
形全于天而形形者未尝有耳全于天而声
声者未尝发目全于天而色色者未尝显口
全于天而味味者未尝呈夫是之谓全于天
是篇既托之以醉者之坠车矣又次之以复
雠者不折镆耶又次之以忮心者不怨飘瓦
此其何故也物自无物何心于有我自无我
何心于物物我未始有分也故坠者不伤雠
者不折飘者不怨一天之自虚矣然则以其
卷首 第 16a 页 1001-082.png
对人故谓之天一性无性况有天乎以其对
开故谓之藏一天无天况有藏乎悟此然后
契达生之妙趣也
   古之道术论第九
昔之语道者以谓道乌乎在曰无乎不在期
之以在有也耶古之人常言之矣在古无古
在今无今在阴非阴在阳非阳在远不离眉
睫在近独高象先在聚而流出万有在散而
收敛一毫道果有在哉期之以在无耶古之
人常言之矣在天而天在地而地在谷满谷
卷首 第 16b 页 1001-083.png
在坈满坈有在于蝼蚁有在于瓦砾道果在
无哉无不在无名谓之无而真无不无也有
不在有名谓之有而真有不有也而在在者
有无不可得而名焉昔之明在在之妙于天
下者不敢以形数拟不敢以畛域倪即其亘
古今而自成入散殊而皆一者强名之曰古
人之大体是犹万水普见一月之所摄也万
窍怒号一风之所鼓也万象森罗一气之所
积也万物纷错一道之所原也神明得之而
降出帝王得之而生成天人得之不离于宗
卷首 第 17a 页 1001-084.png
神人得之不离于精至人得之不离于真圣
人以是而变化君子以是而慈仁以是为法
名操稽之数以是为诗书礼乐之文古之人
即之以为道术者非累于心也故不可谓之
心术非凿于智也故不可谓之智术非机也
故不可谓之机术非技也故不可谓之技术
此术者而谓之道其该遍者也惜夫大全裂
于道德之一散百家诸子随所见而自滞以
谓道术有在于是也其生不歌其死不哭而
墨翟禽滑釐闻其风而悦之为人太多为己
卷首 第 17b 页 1001-085.png
太寡而宋钘尹文子闻其风而悦之謑髁无
任而笑上贤纵脱无行而非大圣蒙骈慎到
闻其风而悦之以谦下为表以虚空无已关
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此数子者或以独任
不堪而滞道或以强聒不舍而滞道或以死
生之说而滞道或以博大之域而滞道计其
术之在道中犹垒空之在大泽也犹稊米之
在太仓也犹小石之在太山犹毫末之在马
体也自其所见则殊而自其所造之道观之
则不知其殊也此何故一石之微与太山均
卷首 第 18a 页 1001-086.png
于成体一米之细与太仓均于成数一垒与
大泽共虚一毫与马体皆备此百家虽裂道
于多方而大体未始有离也呜呼没百家无
大全离大全无百家非百家则不见大全非
大全则百家不立其原一也终日大全而不
知大全者百姓也欲至大全而未及大全者
贤人也已极大全而泯迹大全者圣人也尧
舜之相授授此者也禹汤之相传传此者也
周公之仰思思此者也仲尼之潜心潜此者
也孟子之养浩养此者也伊尹之先觉觉此
卷首 第 18b 页 1001-087.png
者也庄周之书卒于是篇深包大道之本力
排百家之敝而终以谬悠之说无津涯之辞
自列于数子之末深抵其著书之迹以望天
下后世孰谓周蔽于天而为一曲之士
   宋华子病忘论第十
宋者火所次而明阳者性常浮而动里则处
而非奥华则敷而离根子则又其婴孩之时
也中年则湛人伪之深病忘则还性天之暂
复而谓之病者是世俗之病非迷罔之疾也
故动而开天所以生智慧静而藏天所以全
卷首 第 19a 页 1001-088.png
渊默德有心则作德于物物之知心有眼则
役心于物物之见知见立则方寸扰矣本然
之忘恬不为迷妄情之息反以为病安知夫
古人语致道者必贵忘乎夫人相忘于道术
真也鱼相忘于江湖性也有足则屦非真忘
足则屦适矣有腰则带非真忘腰则带适矣
随烟而上下者忘火也操舟若神者忘水也
醉者坠而不伤忘车也兀者丧而不见忘足
也彼忘者若是其真也华子之病几其真者
欤真则致一矣夫朝取而夕忘一于朝也夕
卷首 第 19b 页 1001-089.png
与而朝忘一于夕也在途而忘行一于途也
在室而忘坐一于室也今不识昔一于今也
后不识今一于后也忘取与是忘物也忘行
坐是忘所也卒也先后之不识非独忘也且
独奈何以此而谓之病也耶既以谓之病则
宜有受之者忘则又受之者谁乎不知未尝
问且阖室而毒之毒之弗已又从而卜之不
知此非吉凶之所能知也卜之不已又从而
祷之不知此非鬼神之所能窥也祷之弗已
又从而医之不知此非阴阳之所能寇也三
卷首 第 20a 页 1001-090.png
者无所用其术儒者又蹑其后而唱之欲为
治之也鲁者文物之地儒者仁义之术大全
自此祈也然彼自无疑则卦卜奚占彼自无
愆则祈请奚祷彼自无疾则药术奚攻欲愈
其忘试化其心使心有知试变其虑使虑知
有露之使知寒饿之使知饥幽之使知明心
非一而为物耦矣其寒而知求衣其饥而知
求食其幽而知求明见非独而有对矣凿之
七日混沌之七窍遂开除之一日世间之万
态俱起大怒而黜妻子知其有亲于我而责
卷首 第 20b 页 1001-091.png
之深也操戈而逐儒生知其有求于我而憾
之切也数十年之境顿生须臾之忘安得是
故存亡也得失也哀乐也好恶也向也各不
知今也营营不已盖无心则忘有心则恐是
八者安知足以累心乎子贡问于孔子而怪
之以其溺于博学之辩也孔子顾谓颜回而
记之以其造于坐忘之虚也然华子病忘非
诚忘也方其忘则冥然而忘及其悟也则弗
然而怒是将以扰扰者为妄耶默默者为真
耶殊不知忘时扰扰之境自存悟时默默之
卷首 第 21a 页 1001-092.png
妙非远夫何恐之有呜呼心本无心因物则
心故心亡为忘智本无智因知而智故智彻
为德彻则不知忘之为忘而忘亦忘矣古之
人贵夫坐忘而遗照
庄列十论





卷首 第 21b 页 1001-09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