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683-01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中金石新编卷四    明 陈炜 编
  桥梁
   重建安里桥记(姜渐/)
苏州府城之东南曰葑门其水陆之要冲有桥曰安里
自宋历元岁久滋废里人周君玄初时脩真于城东之
丹霞馆悯其人民之艰于行也谋于里父兄撤而新之
经始于甲午秋八月毕工于冬十一月欲求余文以为
卷四 第 1b 页 WYG0683-0144b.png
记而遭世变故不果阅六年庚子复请记之尝为之言
曰文之有记所以志其制作之勤盖古人经久之意也
近世承平日久碑铭墓碣无处无之可谓盛矣自兵革
屡兴皆靡有孑遗虽古今士大夫之文传不传不可知
未尝不窃叹其碑之不幸也向使玄初得余文而刻之
则其存可冀乎矧欲以余不足传之言刻之于既毁之
后其不为达人之所慨者希矣辞不获则书其言俾刻
之而玄初亦以多故未遑也大明建国之元年师临于
卷四 第 2a 页 WYG0683-0145a.png
吴凡附城之舆梁悉为内兵所毁独是桥赖今大丞相
信国公驻师其前无敢废坏及克城之日师由是而进
桥有力焉玄初窃自庆其功之不泯也复来请曰吾始
为是役将以济夫病涉者而已又岂知造物者俾吾新
之留以济夫王师也不然何故者皆毁而新者独全乎
是宜重为之记以夸示于无穷也噫余之言其果可传
者欤然自甲午至于今盖十有六年一求予文而不果
一为记之而不暇刻凡再罹于兵而桥幸不毁终济王
卷四 第 2b 页 WYG0683-0145b.png
师以成大功则余之言果可待而传者矣是不可以不
记故不辞而具载之使来者有所考焉
   重建宝带桥记(陈循/)
苏州府城之东南古运河有桥曰宝带按河自汉武帝
开以通闽越贡赋首尾亘震泽东壖百馀里风涛冲激
不利舟楫唐刺史王仲舒始作巨堤障之以为挽舟之
路实今为郡之要道也然河之支流断堤而入吴淞江
以达于海者堤不可遏桥所为建也仲舒鬻所束宝带
卷四 第 3a 页 WYG0683-0145c.png
以助工费故因以名宋元以来修葺不继遂致倾圯无
遗有司架木以济行旅每有覆溺之患正统七年庐陵
周公恂如以工部右侍郎巡抚兹地睹之兴慨乃与知
府朱胜谋曰是役工费浩繁不可辄为乃戒有司豫备
工材之用又四年为十一年公率知府及长洲知县张
旻吴县知县叶锡往计度之所积咸具而俾耆民李禧
等董其工桥长千三百二十尺洞其下凡五十有三而
高其中之二以通巨舰其用材计石二千六百丈木四
卷四 第 3b 页 WYG0683-0145d.png
万二千五百株灰二十四万三千六百斤铁一万四百
斤米二千六百石桥既成咸赞颂曰此周公与朱侯经
画之得宜县大夫奉命程督之有方其惠甚大不可无
记会锡以考绩至京师来求为文夫为政之道在于惠
民惠民之事苟有所当为虽圣贤亦未尝嫌于劳而不
为孔子言政之美而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孟子之谓
王政亦曰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而民不病
于涉盖谓事之关于王政虽费且劳亦不为过而况于
卷四 第 4a 页 WYG0683-0146a.png
不劳者乎况于惠而不费者乎诸公之为惠于是邦而
能免圣贤之所不嫌其超出于众人之从政也远矣予
故嘉之而为记
   重建越城桥记(张习/)
吴邑西南横山之下衍石湖之水而东注者曰越来溪
溪之上湖之澨有石桥名越来溪桥又谓之越城桥盖
今之新郭即春秋时句践筑城以伐吴之地城堞髣髴
具存而桥与之尤近故名桥之创未可据所可验者重
卷四 第 4b 页 WYG0683-0146b.png
建于前元之至正再修于国朝永乐之乙未风激湖波
旦夜淘啮岁久渐圯邑令文侯为令之三年政妥民安
尝号于众曰王政之一事非杠梁之谓乎间颓而未举
伊谁之任乎有以是桥白者侯即首捐俸赀以率邑之
愿助者听选民之耆而良者徐衢等董其事仍谕以其
风波冲荡之故坠碇提杙务力倍蓰坚固经始于成化
乙亥五月之朔落成于明年庚子六月有六日崇广若
干丈视旧各加以尺计者二旁增石栏下袤石址由是
卷四 第 5a 页 WYG0683-0146c.png
人之所履物之所载咸出焉入焉而无少窒也佥感侯
之德以习为邑人授书于石庸记焉考诸成周之言曰
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
梁此有司济人分内事也夫何政不古若司民社者视
治道成梁事为泛常故民往往有病涉之叹况吴为泽
国舟楫之所通行者侯颖敏好古勇于为义凡诸废弛
必举而新之则他日为我国家谋猷之远大岂不犹之
治一邑也邪侯名贵字天爵辽阳人成化乙未进士兹
卷四 第 5b 页 WYG0683-0146d.png
奉天章召入宪台司风纪并系此所以慰民去思之槩

   重建尹山桥记(钱溥/)
天顺六年秋七月长洲县重建尹山桥成其冬予使交
南还县耆老浦嗣昌迓予而请曰尹山距吴城东南十
里许有土岿然起若覆笠而枕于运河之阳旧有石梁
跨其上废凡四十馀年有司惮其工钜而费殷仅驾木
为梁既高且危每风雨晨夜间商旅提携樵苏负荷而
卷四 第 6a 页 WYG0683-0147a.png
往返者不无奔仆跌溺之虞都宪万安刘公巡抚东吴
丛务既饬大慰人望爰命郡守黄岩林侯曰是尹山为
民涉之病盍易木以石乎捐俸以倡之桥不踰年而底
于成长凡二十二丈三尺高四丈二尺而广视其高三
分之一以石计四千五百五十以工计四千九百有奇
坚致宏壮视昔有加先是灭渡宝带二桥正统初大司
空庐陵周公尝命郡守况侯成之尹山虽同峙吴城之
南独遗之而未举岂非有待二君子乎噫桥聿成于久
卷四 第 6b 页 WYG0683-0147b.png
废之馀功甚难也刘公能廓先辈之宏规林侯存心爱
物将有过于前守之为者宜其同德协谋成此有不难
也愿为文志之以为颂予曰事出于昔人之所难而成
于今日之所易非惠而知为政乎郑子产春秋惠人也
捐所乘舆以济人于溱洧孟子讥之盖谓政有大于此
者诸葛武侯尝谓济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至于治蜀而
桥梁道路靡不缮理然则冬月成梁民自免于病涉矣
何必市惠以徼名哉二君子可谓知为政矣苏人歌诵
卷四 第 7a 页 WYG0683-0147c.png
将踰于郑舆人之颂推是德于人人当不止于治吴也
系以诗曰尹山有桥界于吴域石既云隤木贻其戚都
宪治吴大施厥德命彼郡侯俾复以石过者思焉永其
无斁
   葑门塘改造二桥记(吴宽/)
吴城东为长洲境其南曰葑门门之东有河河上下有
塘塘之东曰梅里泾又东曰金泾旧皆有木桥以通七
区之人往来者岁久倾圮人以为患里有义士卢圭廷
卷四 第 7b 页 WYG0683-0147d.png
玉者居常曰圭遗腹子也惟吾父母早世幼鞠于伯父
以长年十七即自树立成家今幸有田庐而衣食不缺
者岂圭之自能哉吾父母积德之所遗也且闻吾父母
尝有意于义举而不及为使吾吝所积而不肯为人不
惟谓我愚而亦为吾父母辱矣然吾虽常为之顾无以
及于众也惟二桥人迹必由者是宜伐石改造为经久
计乃召工市材择日兴功以弘治十年二月始造梅里
泾桥桥成里人佥名曰通济明年十月再造金泾桥桥
卷四 第 8a 页 WYG0683-0148a.png
成佥以廷玉之功不可忘也则名曰卢家桥以纪之工
部郎中张君守之与卢姻家也以其事当载于文来请
且曰葑门有塘其长六七里居民稠密而上塘尤盛塘
以土筑土既善崩迨天雨更泥泞行者不便数年前廷
玉尝甃以石其费亦不少也乞附书之予尝观于今之
人凡积之厚者性必吝故好积者早夜汲汲惟其家是
图自门以外与众共者不肯植一木甃一砖者皆是久
之其财与身同于澌尽而已不然遭不肖子孙败之至
卷四 第 8b 页 WYG0683-0148b.png
于疏财者异于是然而家益盛身益康子孙又传之久
二者于人事若相反而天道则好还有不可诬者予识
廷玉已久固知其为人其治生也无悖入之货其待人
也有周急之心及视二桥使若他吝者不以为意必至
于大坏人将病涉矣至于泥途不治若无大害然行者
有沾涂之苦仆跌之危亦仁人之所不忍也今廷玉不
求于闾里不烦于官府一旦捐数百金为此义举不谓
之贤哉夫义举人多为之有好名而求人知者又有求
卷四 第 9a 页 WYG0683-0148c.png
福田利益如佛氏之徒者君子皆无取焉今廷玉念其
父母所谓欲报之德善继其志者则又出于孝思不尤
谓之贤哉廷玉常出粟助有司赈饥授承事郎平生义
事尚多不能载予特因守之之请为书此云
   重建胜安桥记(夏玑/)
苏城西北虎丘山塘之半有桥曰胜安始于唐旧以木
为之至宋端平时里人金暹易以石梁迨我国朝积岁
倾圮不堪于行正统己未巡抚文襄周公郡守况公重
卷四 第 9b 页 WYG0683-0148d.png
建以广旧制自成化以来累遭大水冲激日底于坏甚
于往昔行者病之弘治己未耆民周怿郭鉴劝里中义
士蒋琼陆荣为首倡又举寿圣住山僧圆智里人陆钊
劝募朱继等相为出资以图重建白其事于钦差总督
河道水部正郎傅公曰此王政之一事乃吾责也又请
于郡伯曹公公以为宜时通府陈君长洲刘君吴邑邝
君贰尹窦君又后劝谕而奖导之由是琼等遂经始于
是年三月乙酉鸠工聚石财皆民助晨夕监督不惮劳
卷四 第 10a 页 WYG0683-0149a.png
苦匠氏效力而落成于夏六月癸未高加三尺广十有
六尺翼以栏石行者始免病涉之劳胜安之西不二里
许又有桥名范店者亦病于涉公复命粮长江仁老人
朱惠等成之于时远近靡不赞颂水部公之德且谓不
可无记乃筑亭于桥左请予文以刻石垂于永久则琼
等体公之心可见矣桥成公厚劳之莫不踊跃闻风兴
起岂曰小补噫天下之道皆然遇水而不贯者非桥梁
则患于徒涉也涉水者必桥梁以相济也桥之济物如
卷四 第 10b 页 WYG0683-0149b.png
此况以道兼济天下者是盖傅公相天下之志也民知
向义而乐于为善岂非善政之所致欤敬用刻石以为
义者之所劝云
   重建渡水桥记(杨循吉/)
东洞庭峙太湖中心厥惟吴邑之重镇民居鳞次随高
下结屋若古桃源耕田树果殆无寸地隙人力作耐勤
苦以俭朴为事廛陌经络不下万井其往来上城邑日
憧憧然在途摩接无弃阴而晏处者是故道路之宜脩
卷四 第 11a 页 WYG0683-0149c.png
急于通都弗可以荒远视也具区港界二峰之间西五
里曰莫釐峰东二里曰武峰其南北贯于太湖本具区
也以其水恒出是故以为号焉其流广而且急隔越行
旅为必由之要津故有石梁曰渡水废四十年矣里人
虑其工钜弗敢图驾木以济高危凛凛每风雨晨夕人
之提携负荷过者多恐怖兢业或仆而溺有之居武峰
之下者有曰前赋长吴天禬谨愿人也病人之厄慨然
思作之邑令邝侯美其志白之郡守史公公大善之遣
卷四 第 11b 页 WYG0683-0149d.png
吏奖劳曰汝必亟成乃绩无终懈惟汝名侯亦曰汝成
予其义汝天禬感励益勉厥事旧石材恶弗可用尽弃
之别购𥖪村之良者甃焉遂以弘治九年之九月告成
凡长一十六丈高二丈九尺东西为石堤延袤又各四
十馀丈其费金将百挺而不吝工部姚公方督水利事
亦懿而旌之然后山之人大悦弗忧于雨弗惕于夜化
艰虞为坦途下视风涛不我能即驩焉咨嗟以为盛举
而今赋长吴恪周元鼎实其石以来愿有书也余闻立
卷四 第 12a 页 WYG0683-0150a.png
政以泽人为大泽而不费抑又善焉若夫利害非其独
有而欲使之倾财以济众非劝其孰能成之于此以见
是役之举虽营于下而实出乎上以二三执政之仁而
成斯人之义皆永永不可刋已其能无述乎然天禬之
为是不遗其力而务广其惠故又有馀绩者三若迁傍
泾之梁出之堤上而道不迂若作屋三楹其西以迓来
往而客有息若浚其东之故井且亭之而暍者弗病皆
其事也是宜得牵连而书余故弗敢略焉
卷四 第 12b 页 WYG0683-0150b.png
   吴县康履桥记(杨循吉/)
苏环水而城其西曰阊门泾会者五奔流蹙束湍益急
舟过辄恐由是前人凿新河以避之而其上因有桥焉
以航以涂水陆咸赖利艰在人邑政是观先是坏且有
年罔率靡兴石脱几坠为行者忧岌如也邝侯任邱人
也以名进士来令吴力官勤民百废咸作至是得其宜
修状乃召里之谨愿有力者十人俾任其事咸以为当
民心开永利欣然共命则使良工伐美石易故以新实
卷四 第 13a 页 WYG0683-0150c.png
其中而饰其外非迩之图惟久之谟而侯朝夕临视具
授以法增隆之凡二尺车马孔宜大舟得通以其昔危
今安克良于行因名之曰康履皆侯意也其经始以弘
治八年十月仅百日工成父老咸曰自侯之来也强革
弱宁四境丰晏吾人之受康多矣今也又康吾桥其能
无书乎盖众谋方合而经生朱臣以具石告夫桥仁举
也百冗充庭而能及于是则措心邑事宜无遗焉抑以
知贤牧之在上才大而馀功建义感而民力随其泽人
卷四 第 13b 页 WYG0683-0150d.png
殆如是也是诚宜碑故述焉而以附十人者之名侯名
璠字廷瑞有志康世者也兹邑其小试乎
   冶长泾普济石桥记(杜启/)
长洲县属里有地名野场泾其处居多大家欲重其地
美其名也故易云冶长犹陈太史为相川沈氏之思贤
泾然也亦足以知其民之好事易与为义矣泾逶迤若
千里西首鹅湖巨浸南尾曹湖相值盖众水之潴也郊
原四出则为常熟昆山无锡百里间贸易耕牧吊庆医
卷四 第 14a 页 WYG0683-0151a.png
卜往返者之所必由故有木桥名曰普济废已久矣陆
行不通若干年弘治之七年居民周方等欲创为之募
钱于众得若干贯间歉钱不时集又虑藏之于私家非
便白于郡而贮之官既三年岁稍稔请钱于官时典郡
者他费之且半仅给馀钱甃成桥堵自是劝募不属堑
坝阻水不通舟行者又三年既而都水郎中傅公奉敕
来督三吴水利巡行至其地询知桥事始末以为于官
与民有不得不举者存归召知县刘侯与议之侯曰如
卷四 第 14b 页 WYG0683-0151b.png
命究厥费数以补给之尚未敷也公又出公帑若干缗
俾之尽斥旧规乃砻巨石为之命水利县丞窦胤董之
价充材备民乐趋之不两月告成纵计一百五十尺衡
一十六尺隆三十三尺上为悬虹之势中穹两垂影饮
河流下为偃月之形洞空轮廓帆樯径度直栏横楯伟
观村落不誇改名以便称谓于是诸用事者请纪石以
表公绩呜呼民以义举而几废于官阅历数年公则兴
之侯乃承之始毕民志亦维艰哉固宜书之以示后者
卷四 第 15a 页 WYG0683-0151c.png
劝惩存焉作冶长泾普济石桥记公名潮字曰会别号
静斋江右新喻人成化辛丑进士历今官公勤廉恕于
凡河道事毕尽心力以为民利类此桥者尤多侯名珂
湖广兴国人弘治丙辰进士初试县为政修整窦胤山
西隰州人出身太学生奉事克谨馀用事姓名列于阴
   重脩夹浦桥记(沈焘/)
吴号泽国诸水会于具区流而为三江以入于海水由
地中行其最冲要者莫有甚于夹浦其地去郡城四十
卷四 第 15b 页 WYG0683-0151d.png
里在鲇鱼口之下流众流所经水势迅疾舟楫不能横
截中流而渡南通闽浙北接淮扬实为漕运孔道时或
烈风甚雨篙人棹卒每多告艰宋绍兴初建为石桥人
皆称便桥有五空因以五星为名西纳具区之水由吴
淞以达诸海奔流日夜靡有停息遂为深渊人疑其下
伏蛟龙我朝宣德间一夕大风雨遂倾圮久未有复之
者前巡抚工部侍郎文襄周公忱创为浮桥以代之造
船一十六艘锁以铁绳架为浮桥上济渡下通泄权宜
卷四 第 16a 页 WYG0683-0152a.png
无踰此制岁久屡葺屡坏行者亦每间阻迩者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瓜泾徐公源与其弟南昌经历君澄数过
此切以为忧适冬官正郎傅公潮奉敕治水乃具利害
白之公临视数四拟复建石梁谋于郡守曹君凤仍集
乡人野老计之阔三十六丈深如五之一或又疑其成
之难者乃命长洲尹刘君珂吴江尹孙君杰络绎往返
议皆如前公仰思切切有间曰得之矣无易前人成制
吾但集材鼎新捐荒图丰而已又令通判沈君溥陈君
卷四 第 16b 页 WYG0683-0152b.png
炜县尹刘君泽复视之皆曰宜然遂增船四艘并旧凡
二十选真楠募良匠俾县丞窦君胤喻君秉协董其事
自浦南迤北其维之贯之之具悉倍于前斤之构之之
工咸精于昔又衡于梁者加丰厚之木系于坼者尽巩
固之方步而履之有若平地俯而视之顿忘其险更置
守者六人人有厚给寓有安居傍建屋数楹行而劳者
有所憩弘治庚申季冬十九日桥成乡人聚而观之咸
曰休哉不烦吾众而漙其利而享其安其功岂小补哉
卷四 第 17a 页 WYG0683-0152c.png
爰徵文于焘刻石以昭不朽焘以为知水道者事疏浚
利徒涉者建桥梁桥梁建立实有碍于疏浚之势疏浚
川泽每多略乎桥梁之举二者将安处乎求其水道疏
通而桥梁修举并行不悖而彼此均利莫如浮桥其孰
能与于此哉传曰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是役也其庶几乎率由美政步武芳躅不倍乎疏浚之
道而得乎博济之术则其识量宏远夫岂晚生末学所
能窥哉因序其颠末俾后之人知所考云
卷四 第 17b 页 WYG0683-0152d.png
   饶稼桥记(莫旦/)
桥以饶稼名志丰年也丰年所以为生民立命也召丰
年而立民命岂无自而然哉必有大德大功以涵煦于
其间而人莫之知也桥在郡城西南二十里南周村之
上跨越来溪之支流左右居民务于耕稼亦有以儒为
业者是以人无怠荒而俗多谨厚焉桥之创始不可考
旧垒石为堍上横以木岁久倾摧将有厉揭之患里士
卢纲欲葺之而未能也其子雍以文学受知于钦差提
卷四 第 18a 页 WYG0683-0153a.png
督水利工部郎中新喻傅公间以白焉公檄吴县簿喻
君秉诣视之君谋于大尹邝侯璠给公钱重建而里之
好义者皆乐助乃悉以石为之经始于弘治辛酉春三
月四日落成于夏四月廿又八日遂为溪山伟观而行
者便焉纲谓不可无述以诏后乃以羡财立亭于桥之
北堍而以碑文见属予惟王政以食为首农事以时为
先农事失时而欲民食足也难矣此桥之所以以饶稼
名欤抑于是而窃有感焉吴于元末干戈之际沦于僣
卷四 第 18b 页 WYG0683-0153b.png
据苦于虐政尚何饶稼之望哉幸而我圣祖龙飞为中
华主命将出师讨张士诚空其巢穴遂以平吴为畿辅
重地今百四十馀年惟见黄童白叟熙熙然耕田凿井
以乐其乐孰知上之功德所以涵煦者如此则夫一桥
虽小揭以饶稼岂不足以昭上赐而与民同乐也哉余
家去桥不远一望往来于斯习知农事今愿与诸父老
率其子弟从事于耒耜之间暇则诵诗书习礼义使父
子慈孝兄弟友恭夫妇保守乡里雍睦兴礼让息争讼
卷四 第 19a 页 WYG0683-0153c.png
自然和气薰蒸丰年可望而所谓业儒者亦将出膺时
需以图补报于盛时也夫然则是桥之建岂止免厉揭
之忧而已哉公名潮字曰会今礼部尚书体斋公之弟
以名进士累今官所至俱有成绩桥梁若越溪若管渎
之数处俱为重建非止是而已也谨记
   重修垂虹桥记(钱溥/)
成化十有七年岁在辛丑暮春之初重修垂虹桥成桥
旧名长桥在吴江县治东三里许泄太湖所滀三郡六
卷四 第 19b 页 WYG0683-0153d.png
县之水注三江以入于海书所谓三江既入震泽底定
是也然水无所泄必有震凌之患人失其济恒多阻溺
之虞则是桥也实据两浙八闽之冲驲使檄递者在焉
南北兴贩者往焉盖要地也桥袤千有馀尺下开七十
二洞跨鲸波之阔耸鳌背之峻人行其上第见洞庭诸
山出没于烟霞缥缈间而东驶诸海日夜不少息真胜
境也历岁滋久崩隤日甚殆三之一行者病焉去年冬
巡按御史高唐刘公魁过而见之召其治县者修之工
卷四 第 20a 页 WYG0683-0154a.png
钜费繁未易规复其邑有故义官屠晟之妻赵氏闻之
抚其遗孤承宗叹曰而父积钜赀以贻汝兄弟今汝兄
已殁汝安能独保其所有邪命孙婿周禋告于县曰幸
毋黩于官毋扰于众愿自为之庶扬夫名于不陨保幼
孤于有成于是县达于公公且喜曰以一嫠妇若此非
有烈丈夫志者不能宜令县学官礼于其门奖励之苏
卫指挥杨端董治之周禋则禀于赵以酬应之鸠材庀
工筹议克合乃出白金千馀两经始于其冬不三月遄
卷四 第 20b 页 WYG0683-0154b.png
复其旧焕然维新众乃请于公愿立石以纪述公曰吾
闻春秋常事不书此修桥亦常事也奚容书独以彼称
丈夫者多保利蔑义虽至死不悟而赵乃能之宜书以
为积而能散者之劝赵亦遣禋谢曰妇人无闻惟公巡
我东吴威声义闻自足感人而兴起焉非有所为而为
之也余乃叹曰此虽一事而数善并焉公能使民以义
而加夫劝人之礼赵能舍财取义而存夫保幼之仁况
端与禋内外谋合上不负公之托下卒成赵之志皆得
卷四 第 21a 页 WYG0683-0154c.png
牵连书之使后之有事于斯桥者宁不视以为劝乎诗
曰诸水牙凑汇成具区霪潦泛溢东海是趋辇石为梁
横亘天衢轩豁呈露罔测端倪垂虹中断病涉艰虞绣
衣使者不言自孚感兹孀妇善保其孤一挥千金惟新
是图坱圠兴造广袤范模龙翔虎伏玉砌锦铺工甫三
月雨霁虹舒势控湖山秀敚堪舆檄奏书传如履坦途
如矢斯直曾不少迂勤召告成有永不磨
   重建獬豸桥铭(有序/) (吴洪/)
卷四 第 21b 页 WYG0683-0154d.png
吴江尹侯陈君秉钧来莅吾邑之三年政平而人爱悦
邑衙之前有桥名州桥久圯行者病之侯乃以丰岁劝
众有力者为之民不劳而功倏成惠于民也实多其桥
名未易也成化癸卯五月六日夜风雨交作侯二鼓就
寝梦神人衣冠伟然揖而进曰子为斯邑令一下车民
无冻馁百废具修是桥之建为民千祀之利也但桥名
当易也吾为子告焉子尝览郡志乎是邑仪门旧有亭
名獬豸废久而名存子以斯亭名名桥不亦美乎侯答
卷四 第 22a 页 WYG0683-0155a.png
曰獬豸乃神羊能触邪古人取以为御史章服之饰是
邑鸿硕显荣之多将兆于兹也神人闻之大喜而去侯
觉惊异笔其说以书来京嘱余铭之余邑人也知侯为
详侯以乡贡进士除是官有清白操毅然有为人不可
干志在为民省力屡遇威权不少避侯之大节不可及
矣士论伟之咸以远大望侯也况今圣天子简贤任使
凡在郡邑有异能者悉诏补侍御侯之建桥而神假梦
如此固为吾邑之祯侯之超迁将先符于兹乎神之灵
卷四 第 22b 页 WYG0683-0155b.png
不妄也今特为铭以镵诸石使后人知是桥之名由兹
而立是桥之建由侯而始侯之泽兹邑将与桥同久矣
肇工于成化(缺/) 年春(缺/)月毕工于成化(缺/) 年(缺/)
月侯名尧弼(缺/)    铭曰猗欤吴江钜于吴东陈
侯之来忧民若恫室家胥悦岁屡获丰凿凿白石乃建
飞虹民不告劳千夫率从神乃假梦话言从容有亭獬
豸载郡志中乃为神羊一角如龙无邪不触无佞不攻
易此名桥足振儒风侯乃稽首祯兆是崇桥由此名沄
卷四 第 23a 页 WYG0683-0155c.png
沄朝宗乃期是邑俊髦烈轰致身执法接武登庸孤忠
直节咸跻孤公我公超擢兆先此逢神之嘉惠亦罔有穷
   常熟县新建迎春桥记(王宗钖/)
常熟县治之东南路接昆山太仓为县通衢旧有桥以
木为之易于朽腐修理惟难自吾邑侯下车之明年政
事已和即兴举废坠凡学校城隍庙以至诸司公廨东
南济农诸仓悉为一新因念桥之颓圮行者病涉且虑
木之不能久也乃易以坚石申请于今总理河道工部
卷四 第 23b 页 WYG0683-0155d.png
正郎傅公跃然曰此诚经久图也即命以行于是召匠
计之仍命义民唐政侯佩瞿旭董理其事经始于弘治
己未六月十五日落成于十一月二十八日未几桥即
巍然焕然如长虹驾空见者惊喜桥之麓多侯姓旧名
为侯家桥吾邑积岁迎春皆从大东门地颇近北外有
观音堂甚卑隘不堪即事考之节令春从东方来非北
地所宜况官吏师生粮塘里老以及通县旄倪群聚而
观地不容足邑侯因易以东门总收仓场即事毕经行
卷四 第 24a 页 WYG0683-0156a.png
此桥其地宽其方正父老欢呼咸曰百年因袭之弊一
洗而新之遂改名迎春桥傅公又曰此盛事也不可无
言以记其实邑侯与诸寮佐谓予染指卜商之学徵言
志之窃惟郑子产以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讥其惠而
不知为政若此桥之建举之者邑侯也成之者傅公也
二君子存公平正大之体而有纪纲法度之施所以集
此数百年之事功不煦煦为人鳃鳃为惠利泽及人真
可书也它如福山唐墅小山湖桥皆常熟要津旧悉
卷四 第 24b 页 WYG0683-0156b.png
倾圮侯复次第鼎新均未有记亦缺典也兹并入记中
以见侯之惠泽如水行地岂特一桥一事而已哉邑侯
姓杨名子器浙之慈溪人以名进士起家授知昆山高
平常熟三县方今应召而起大用有期傅公名潮江右
新喻世家奉命东南大兴水利功业未量若治农官赵
祥县丞张翰杨明主簿郝尚质董资皆能赞襄惟谨亦
可书矣呜呼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继斯邑者尚当勿
替引之是为记
卷四 第 25a 页 WYG0683-0156c.png
   韩氏脩造桥梁道路记(桑悦/)
天下之事成于义而败于利义之为字一而已矣视之
无形求之无迹颓宇遇之巍巍翼翼曲路得之平平直直
城池倾圮有之则饰廪箧落寞值之则溢我为则勇我
战则力大至为臣死忠为子死孝扶天纲立人极义其
可少之耶是故事以义成不犯五刑物以义得不劳神
力交以义结窭贱不绝甚矣哉天下不可无义也练川
之娄溪有故家子韩君玞字良玉实魏国忠献公之后
卷四 第 25b 页 WYG0683-0156d.png
平生读书仗义年至六旬顾后无继因慨然曰吾蓄之
富聚之则利散之则义可不为济人计耶顾娄溪至邑
桥梁俱有未修民或病涉邑侯青城孙君玺以名进士
宰本邑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兹桥心恐烦民尚未之及
遂捐已资自韩泾新团泾谭泾周泾新漕泾袁家泾俞
项泾庄泾孙泾为桥者九俱以石易木足为久远计共
费白金数百两又造北门城隍桥及砌娄溪街三千丈
皆垂成初桥既成孙侯申文钦差工部郎中傅公潮大
卷四 第 26a 页 WYG0683-0157a.png
加叹赏批荅有云一毫不拔慨世俗之可憎九桥连脩
睹斯人之独异又曰与其厚之以币孰若华之以文用
旌尚义之贤并作守钱之戒令侯备䌽帐俾县学教谕
周成彰之以词并侑以羊尊侯亲下其庐鼓乐前导舆
从塞涂光辉满路里巷之士无不荣之夫桥之成道路
之脩使出于官所损不知几家所刑不知几人良玉以
独力成之于乡之人前无损而后有益是岂易得也耶
夫藏经有曰积财不施者自已无分五家子有分今良
卷四 第 26b 页 WYG0683-0157b.png
玉以五家之物为万民之利所得不既多乎良玉素以
乏嗣为忧桥功之就即产一佳儿名锡有符孙侯昔日
奖谕之言他日见之成立而阅诸桥或期驷马之过或
咏青龙之现必有待也予以文字为职业因为记其事
即可勒之于石以垂永久
   长洲县重建官渎朱泾二桥记(都穆/)
工部郎中新喻傅公以朝命莅吴水利于兹三年凡政
之可以利民而行远者公悉心为之罔惮劳瘁而州县
卷四 第 27a 页 WYG0683-0157c.png
亦奉令惟谨莫之敢后公尝谓桥梁者水利之首务惟
长洲官渎朱泾二桥在郡东北旧𨽻于县实当要冲岁
久倾坏以为此而弗修则行者病而水道壅非所以为
政也乃出在公之银以为之倡而县民马璘曹源等复
乐助焉公命县丞窦君胤专董斯役撤其旧而一新之
经始于弘治庚申秋八月至辛酉春二月而工告完官
渎旧修十有五寻崇三寻有四尺广减崇之二朱泾旧
修八寻有四尺崇不及二寻广减崇过半今视旧咸崇
卷四 第 27b 页 WYG0683-0157d.png
三尺广倍之而洞其下者亦然事虽董于所司趋于小
民而所以规画之者大抵皆出乎公是故成之之易而
其坚厚雄伟则又可以久远而非利于一时者也穆尝
稽之郡志桥梁之盛唐称三百有五十以今视之其数
盖不止是但旧之司水利者皆州县之佐官无专员其
任弗隆往往坠废自如而水旱迭患迩年以来莅以廷
臣由是其事始重而况忠勤谅直如公者哉是举也官
不知费民不告劳而徒者舟者莫不感叹谓公之爱民
卷四 第 28a 页 WYG0683-0158a.png
如此而水道之通诚有藉焉公之惠不其博哉窦君俾
穆为记将刻诸石示不忘公之功穆吴人也盖尝受公
之知而目睹其事故敢执笔而记之公名潮字曰会由
甲科进士典内翰而至今官政事文学与其兄大宗伯
体斋先生齐名于时
   吴郡溪渎三桥记(陈霁/)
吴郡横山之麓震泽之濆厮流溉壤以通舟楫陆途四
达故多桥其东属吴江为越来溪春秋时越伐吴兵从
卷四 第 28b 页 WYG0683-0158b.png
之入故名南距泽水二百里为越地兹实吴之故陲也
桥曰溪桥溪之支流为笔港修直如笔取象类也桥曰
饶稼其南属吴为管渎因以名桥襟山带泽厥维要区
饶稼旧为木梁朽折且尽溪渎皆石为之圮甚堕石刺
水中钜石危欹嶪嶪欲崩徒者却顾胁息趋而过舟行
者望而忧之经其下惊悸凛汗回视皆相贺或不惮迂
路绕出之盖三桥之弗葺先后数年矣尚书工部都水
郎中新喻傅公奉玺书督水利于三吴兴废疏滞钜细
卷四 第 29a 页 WYG0683-0158c.png
覃举既二年行郡经泽中临视兹土集耆老问状曰是
葺之晚其加崇乎然毋劳尔民下属邑理其役发帑鸠
工伐石聚材民争趋之堤堑借作工用次举缮危以安
代木以石拓旧规新高广有加焉靡公私钱十有八万
役夫千人始作于弘治辛酉春三月成于其冬之十月
综其事者吴令邝君璠判簿喻君秉吴江令刘君泽邑
丞于君旺竣事诸吏民谋曰公惠民深矣兹一役也功
倍而利博废而克完亟而弗劳不有述也其奚考引公
卷四 第 29b 页 WYG0683-0158d.png
德以诏于后乃相与来请为列其事以书于石
   吴邑重建永安诸桥记(浦应祥/)
吴为苏之首邑而苏实古都会览周职方延连三江浸
汇五湖其波流冲射为濠为堑为溪为渎为津港为陂
塘者难以数计苟可以通舟楫处必资桥梁以利涉焉
故桥之为数考之地志城内官桥凡三百九十自其郭
外言之则所谓徒杠舆梁者奚翅数倍也承平百年来
多所倾圯行者病涉间有好义者欲修葺而作新之视
卷四 第 30a 页 WYG0683-0159a.png
上之人无有以劝相而倡率之遂至于废坠而不举良
可惜也弘治己未工部郎中新喻傅公奉敕总督江南
水利来苏治水之馀令曰桥梁道路利于民者不细乃
檄有司出公帑为倡而民之好施乐助者听一时要津
孔道穷陬僻隅朱栏碧甃罔不聿新诚盛举也兹者自
胥门之西二十里许至木渎为桥者三曰永安永济永
福自木渎之东南不数里许有塘曰福兴为桥者四咸
𨽻是邑公爰咨邑令邝侯璠劝农簿喻君秉躬董其役
卷四 第 30b 页 WYG0683-0159b.png
卑者崇之狭者广之倾者完圯者固上可以通车舆下
可以通巨舰信久远之良图而非直目前之美观也其
所以利于民者诚溥且博矣公莅政三载将复明天子
命乡之民被公之利泽者胥谓予曰公之德政施于他
方者咸有名笔以记公之盛今公去为明天子留而不
复至也则公之休美施及吾乡者岁月流迈能不有所
遗亡乎吾辈敢砻砺坚珉请执事文于上庸以树于通
衢以昭示于来者执事无靳焉予是其请遂不辞而书
卷四 第 31a 页 WYG0683-0159c.png
之桥凡有七其徒庸材用高广寻丈与夫施财丕作之
里民姓氏当别叙于碑阴故于此而略
   归普二泾通水建桥记(杨循吉/)
苏之郭惟西为盛而吴实司之有水焉来自太湖引大
濠而别注者南曰归泾北流三里至途而止北曰普安
泾南流亦三里至田而止中隔小溪涉不及膝村氓以
资浣濯灌溉莫之能贯焉弘治辛酉胥门浮桥兴邑令
任邱邝侯相水至斯叹曰噫是固有别津而人不知也
卷四 第 31b 页 WYG0683-0159d.png
决途凿田其克有济乎于时巡按侍御长沙袁公方祇
奉命孜孜治道郡侯汝宁曹公尽力民事尤敦惠爱侯
具以请皆慨然许可侯乃集地之耆年而敏事者语以
故咸曰兹川湮塞且数百年今故形具在庞眉之老思
复其旧而不可得大夫有意吾侪其何幸则又谕田者
俾售之果以地献涓日斲土庶民子来不旬月功告成
凡用役一千开地四十丈而南壅之决于一日者不与
焉沿流而行又随在疏剔其遇地之侵官而屋其上者
卷四 第 32a 页 WYG0683-0160a.png
必斥无贷豪强共命惟恐后伐树祛蕴洞为流波一望
洋洋靡有阻遏于是鼓楫而过者无虚晷临流而宇者
竞厥居黎庶相庆胥来聚观若天造地设理固有定而
适成乎今也方役之始侯欲广渠容巨舰虑匪卑梁可
纳乃作十桥跨其上在北者首普安领其五曰昌禄寿
安永福积善富民在南者首归泾领其三曰通惠彰盛
丰利七之用石三之用木率取隆显壮于里廛朱阑绿
波照映远近级以备雨徒者便之然后乡人以为舟之
卷四 第 32b 页 WYG0683-0160b.png
出是有二美焉胥不能沮阊不能险是民志也乃谋伐
石书伟功谓愚居与水迩宜不得辞愚惟物郁则思通
然必遭而后济功成则不朽然必协而后克观之斯渠
昔否今亨脉于大川其不有遭乎上下一心以建厥勋
其不谓协乎虽然由是以求执政之贤不可以不志(阙/)
     持法而宪体振惟郡侯公以廉(阙/)
  惟令侯承之以勤能洁脩而邑(阙/)     安
堵乐业熙熙乎无所不遂也(阙/)     一时馀事
卷四 第 33a 页 WYG0683-0160c.png
流泽布庥而亦垂之(阙/)     而荷通物之任乘
建功之机既(阙/)     哉是以敢笔其详以示于
后世(阙/)
 
 
 
 
 
卷四 第 33b 页 WYG0683-0160d.png
 
 
 
 
 
 
 
 吴中金石新编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