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683-003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名迹录卷一       明 朱圭 编
  诰命
   昆山县城隍之神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帝王受天明命行政教于天下必
有生圣之瑞受命之符此天示不言之妙而人见闻所
及者也神司淑慝为天降祥亦必受天之命所谓明有
礼乐幽有鬼神天理人心其致一也朕君四方虽明智
卷一 第 1b 页 WYG0683-0031d.png
弗类代天理物之道实罄于衷思应天命此神所鉴而
简在帝心者君道之大惟典神天有其举之承事惟谨
昆山县城隍聪明正直圣不可知固有超于高城深池
之表者世之崇于神者则然神受于天者盖不可量也
兹以临御之初与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眷
兹县邑灵祇所司宜封曰鉴察司民城隍显祐伯显则
威灵丕著祐则福泽溥施此固神之德而亦天之命也
司于我民鉴于邑政享兹典祀悠久无疆者主者施行
卷一 第 2a 页 WYG0683-0032a.png
洪武二年正月日
 昆山县城隍神庙在县治西南三十步甲辰岁仍故
 址复作之今上御历之初岁次戊申冬十又二月诏
 有司祀山川以城隍神配且锡神爵府以公州以侯
 县以伯冕服之章咸有其度示更始也明年春三月
 己亥苏州府照磨张浚奉敕书到县知县臣公瑾洎
 僚属郊迎惟谨焚黄祭告以拜宠命是夏六月不雨
 公瑾请于祠下与神约尽三日雨降及期而雨一县
卷一 第 2b 页 WYG0683-0032b.png
 沾足父老咸谓神之灵响素著至是益信兹择乃吉
 日用刻制词洪惟朝廷嘉惠于神馨香所格实自今
 始神其相我民社以永垂于无穷哉臣公瑾拜手谨
 书奉训大夫苏州府昆山县知县臣王公瑾承事郎
 苏州府昆山县丞臣董仲宣承事即苏州府昆山县
 丞臣张显将仕郎苏州府昆山县主簿臣马克成将
 仕郎苏州府昆山县主簿臣赵惟善苏州府昆山县
 典史臣苗利贞洪武二年八月日建
卷一 第 3a 页 WYG0683-0032c.png
  碑铭
   资政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右丞岳实珠公
    政绩碑
历代无海漕海漕自国朝始岁漕东南之粟三百馀万
石出昆山海行走直沽而达京师事重以大置漕府长
佐宾属凡若干人俾专厥职必简拔长材通习海事者
又虑其旷官弛事皇帝岁遣江浙行省重臣使纪纲焉
至正四年右丞岳实珠公实奉上命恪虔勿怠公方严
卷一 第 3b 页 WYG0683-0032d.png
亮直不事表襮嗜好寡薄俭以爱人至官廨见供帐庖
膳甚备即令去之曰吾任国家重务朝夕祗畏虑有弗
称敢以私奉重伤民财吏士视效罔有需徵漕户力莫
能葺漕具及官与值则窘期日多简陋就事公即先数
月与值且令府长长循为故事祀事天妃择日斋祓宿
于庙下躬视祭器牛马充腯百礼备好牲酒既陈正冠
以入进退兴俯诚敬殚尽文武上下不哗不傲神嗜饮
食告以利行万艘毕发鼓铙喧嚣棹工踊跃讴吟满海
卷一 第 4a 页 WYG0683-0033a.png
相风之旗端正北向百示效职海水晏伏长鳄大䲡不
见踪迹则公爱人事神之诚感召至和不诬矣是宜刻
之贞石用昭休绩乃系之以诗曰王畿输粟东南疆造
舟道海行汪洋祥飙应候不可爽漕官饮食勿暇遑小
大执事材尽长我公𨽻之孰不蘉给供百物循故常公
独不使民力伤父老歌咏于道旁永永恩德矢弗忘我
公斋洁祀孔明陈牲以肥酒芬香灵保欢喜神具飨宝
珓告我日月良漕发之旦阴以旸海之百怪俱遁藏神
卷一 第 4b 页 WYG0683-0033b.png
来翼我灵火光大星奕奕流中樯开张风帆如鸟翔万
里之海三日杭民惟足食乂且康礼乐可作王度彰公
归执枢均万方海陬千载遗歌章郑东撰吴睿书
   奉议大夫昆山州知州王公去思碑
先圣王之有天下也百官庶职悉用仁贤布列中外一
有淫恶即屏除废置以远人害故当是时至治之泽流
浃海内无匹夫匹妇之不获者矣然古之为治也易今
之为治也难封建未罢上下相安故得以察民情而通
卷一 第 5a 页 WYG0683-0033c.png
风俗是以能相安也后世分郡县置守令一旦以楚人
而临之越人之上民情莫能察风俗莫能通且长与佐
贤不肖共处吾将为善彼或沮焉彼将为不善吾莫能
禦焉苟非其人之才且贤而有能过人者未见能善其
治者也吴之昆山其地滨东南之海土沃而民众赋重
而事繁号为难治至治三年东平王公世杰实长是州
公廉亮简直惠以爱人始至亟视学宫社稷曰民无教
则淫民无食则死学社教与食民之本也不可缓也乃
卷一 第 5b 页 WYG0683-0033d.png
作讲堂以居讲习更新坛壝以严祀事初民多入贾衒
射利公谕力本辟田凡若干顷吏并缘为奸里正役常
至不均民情困敝公即更之人无怨言法以四时役民
为坊正管库民且当次吏摇民坏次以取赂岁凡数四
民不得宁多流出境公叹曰民病有若是耶乃属其民
富贫使自实民不忍欺因得品次若干户釐为三等役
以不易民喜而相庆曰我等可相保矣民因书其事于
大帛群歌市过之且持酒肴诣拜公为寿公亲起与民
卷一 第 6a 页 WYG0683-0034a.png
为主饮民酒至一杯尽民同声曰愿公百岁民之流徙
而来归者相接于道崇明为州远在海上去昆山且数
百里其民闻之愿为昆山氓者凡若干馀户甲与乙争
利乙手臂提甲甲以矢中乙系狱二年公处得其情出
之漕船入海遇贼贼驱漕夫四人过船以刃劫之使与
同事后连捕系狱公以胁从亦悉出之公以愚民诖误
牵连至行省州父兄子弟虑公因沮抑弃官至累数百
人诣省门见丞相泣且言曰我公无罪愿大人神明无
卷一 第 6b 页 WYG0683-0034b.png
以毫发加我公由是感动即谕遣公还未几公以母夫
人卒去去之日民涕泣遮道马不能前呜呼若公之才
且贤可谓能过人者矣其施诸民者厚而民报之亦至
是乌可以伪为哉彼或失其道而曰民之无良是亦不
明之甚者也使观于此亦可以少愧矣铭曰皇仁如天
以莫不覆亦无不载如地之厚顾瞻九州九州茫茫维
亿维兆不遐有伤孰协于治曰维守臣敷以仁义洽于
齐民民曰父母止生我躬不有良牧孰御我穷昔公来
卷一 第 7a 页 WYG0683-0034c.png
止重食敬教凡百有作去恶从好我役孔艰集于予毒
如病头垢卒用栉沐民罹于辟俛俟刀斧维心淑问纵
之圜土民闻来归如彼流泉连樯济海于我受廛民愚
召咎匪公之愆控于方伯斯悟公贤帝方思治君子是
使克燕我人惠于天子我闻公归请公勿亟匪公则归
作辅天室昆阳郑东撰昆山顾信书濮阳吴睿篆
   海道都漕运万户府达噜噶齐托音公政绩碑
天下之事久而趋于敝者势也任其事而不知其敝非
卷一 第 7b 页 WYG0683-0034d.png
智也知其敝而莫之能易非勇也今夫主公义而不恤
小故持已断而不惑众见非其人甚智且勇其才有远
过人者不能与也昔我世祖皇帝既定南服将转其土
所出之米内充京师上下有司百官六军之食道里远
阻不可河漕陆挽也时则有朱张氏能用智虑身入海
水寻其漕道由昆山出大海舟西北行旬日而抵直沽
其亦利甚岁漕米亡虑三百万石当是时也漕法始立
且二家殷富不有买卖盗食辄敢谩上自二家废迄今
卷一 第 8a 页 WYG0683-0035a.png
四十五年漕户率衣食于是或其家粗富而其人畏刑
漕万则官之万也漕千则官之千也一或窘贫则相率
无赖买卖盗食无所不至矣朝廷以漕府吏其风采无
以服人至正十二年冬托音公实奉命来居府长公廉
直刚果慈惠爱人始至则张理纲纪修举废坠漕户彫
靡者尽削其籍别召富民俾共漕事始人甚难之然人
素服公威望重令下无一人敢后至者进民厅事下从
容谕之曰今官与汝直且汝视直所漕米多寡有差他
卷一 第 8b 页 WYG0683-0035b.png
役且一切汝复无苦也民闻公言罔敢违逆退相先治
船以称塞公命初法漕户有不肯躬身入海者坐之公
以新户多富户民多软弱弗习海第无失事听其用人
自代且为常法时府库空匮漕直钱莫知所出公虑后
时害事忧见于色会都省遣使送钞行省供亿军务公
闻之驰马至姑苏驿从使臣留钞使臣以军务急重不
从公曰我为转饟顾不急且重也竟取钞二十万锭以
给漕直漕户利焉故事岁春夏宰臣暨漕府长祇奉皇
卷一 第 9a 页 WYG0683-0035c.png
帝命致祀海神天妃公虔恭齐祓躬视牲酒肥充洁新
一如法式比于行事进退兴俯始终恪诚神相漕事涛
风禁息卒以无虞漕户盗卖米而征民取偿吏役并缘
为奸公察知之第令坐漕户毋纵泛滥蠹民民免者甚
众吴民饥公视官廪多羡米谓郡长吏曰今四方盗贼
盖良民也迫于饥耳吾食厚禄奈何坐视民饥且死不
少愿恤也郡长吏即尽出羡米平价大纵民籴民甚德
之成周国有大事则六官通职以相助是谓官联故有
卷一 第 9b 页 WYG0683-0035d.png
丧荒之联事若公之救民饥非出位也且其居漕府更
法易弊其智识实能以佐其勇是不谓之有远过人之
才者耶公尝为御史出监闽宪复贰浙东帅阃皆大有
声今其政绩又显著若此作为铭诗刻之贞石以示无
穷不亦宜乎铭曰于皇世祖既受天命奄有南服南服
孔将有江有湖诞殖嘉榖有新附臣肇启其海用海为
陆乃漕其粮上入于京其食斯足凡彼作法维鲜克终
罔不有淑彼众漕人乃敢用奸勿畏于戮皇帝曰嘻谓
卷一 第 10a 页 WYG0683-0036a.png
公汝南作朕心腹公召我人曰来共事匪汝荼毒复汝
徭役亦勿从海予大矜汝致虔神妃沐浴斋虑迁宿祠
下躬视洁肥壶濯鼎鼐羊豕牛马大昕公入祼荐拜起
亿万观者神食馨香馨香惟诚匪乐巫舞神妃效灵漕
发之旦无暴风雨蛟鼍遁匿水波偃平保有樯橹吴民
罹饥中心怛忧食勿暇遑民来贸贸俾控邦侯发陈于
仓民无散流老稚饱嬉歌于道旁其歌维何曰维报功
天子圣明亟召公归公归秉枢大惠群方昆阳郑东撰
卷一 第 10b 页 WYG0683-0036b.png
濮阳吴睿书
   昆山州重修东岳庙碑
有天下者得通祭山川之神盖中天地而立故其气通
诸侯非其境内则不得祭非惟不敢踰犯礼制然亦非
其气之所能通也岳之列有五岱宗在秩祀为最隆故
唐虞巡狩必先至其地成周之时其山在鲁境内故惟
鲁得祭今其祠庙遍天下则天下皆得祭之非止于鲁
矣昔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大夫请祭诸郊昭王曰
卷一 第 11a 页 WYG0683-0036c.png
三代命祀祭不踰望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仲尼
称其为知大道然则山川非其境内不能为祸顾独能
为福耶虽然予尝考夫后世遍祀之故曰山林川谷丘
陵能出云为雨见怪物皆曰神公羊氏传曰触石而出
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尔是泰山
能出云为雨且其雨及天下是有功于天下天下祀之
岂以是欤宜他岳不得与焉昆山有祠大德初河南行
省左丞朱公清所建也中殿后阁前门旁庑规制完具
卷一 第 11b 页 WYG0683-0036d.png
公乃延道士殷君震亨主之且使之甲乙以相承继次
傅金君修德殷君元善杨君春泽迨今且六十年木之
坚者日腐土之黏者日解丹雘之绚烂者日晦昧漫漶
春泽乃谋于师曰祠庙之设实为兹邦之人雨晦疾厉
相近之地兹屋日就于坏不修将何以严祭祀乃与其
师尽出所储即兴工役邦人亦多输钱以助未几腐者
以易解者以固而晦昧漫漶者以新时至正十二年壬
辰岁也初震亨又别作室于祠庙之东南曰灵宝进院
卷一 第 12a 页 WYG0683-0037a.png
今亦春泽主焉震亨字在山崇明西沙人德业为时所
推重宜其传世皆贤也余惟能福天下者岱宗之神也
能建祠庙使神福于一州者朱公也能继其功而勿坠
者殷与杨之力也是可书已又为之作为歌章使州人
歌以事神其词曰岱宗岩岩位东方大哉兖镇鲁所望
其色上与天苍苍苍龙七星经中央发育万物司青阳
夭厉不降降休祥大云时出冒八荒气阖为雨辟为𤾉
黍稌湿燥丕穰穰民不饥饿逢屡康中非灵示孰主张
卷一 第 12b 页 WYG0683-0037b.png
兹义明白非渺茫恭惟洪功浩莫量千古万古天同长
唐虞下暨明圣王代隆祀望弥昭彰秩踰四岳礼非常
西南北中让莫当扶桑出日灼殿堂木兰斲橑文杏梁
幼牲角握弱匪强黄流在卣臭馨香我卜而食时日良
飙风倏忽神来享昭明在上何洋洋冕而青纮帝衣裳
山祇川后序两旁祝傅神指意孔臧天子万岁寿无疆
敷锡四海名永庆昆阳郑东撰濮阳吴睿书并篆额
   重修灵慈宫碑
卷一 第 13a 页 WYG0683-0037c.png
海之利天下其功用为最大通舟楫济阻远迁货资之
重虽地之相远若秦越无乘车御马之劳不踰旬日可坐
而至矣然天下惟海为至险况夫操不可恃之器而陵
不可测之渊其遇卒然之变有非人力可得而禦者不
有神之智力以相左右其能克济哉我元运东南之米
取道辽海缭绕万里而达京圻其亦远且艰矣惟海神
天妃有功于国与民者甚大舟入大海汪洋之中上天
下水四无畔涯彼以眇然之身谈笑而往无少怖畏疑
卷一 第 13b 页 WYG0683-0037d.png
虑之心以神赖也当大风疾至海水尽立雷电交下天
日尽暝同舟之人对面不辨颜色穷蹙危殆叫号于神
神之樯火烨如大星众叩头再拜举手相贺如得更生
其禦灾捍患者此神之得祠亦宜矣神夙昔著灵至宋
元祐间有功朝廷始立祠于其地圣堆厥后灵迹日益
显赫凡东南并海郡县悉皆置祠祀之虔至国朝始锡
祠额曰灵慈昆山周泾有灵慈宫大德间朱公清所建
也因肇启漕道出入海水屡承神休所以表著灵迹而
卷一 第 14a 页 WYG0683-0038a.png
为祀祷之地当漕发之期省臣及漕府长佐必躬祠下
得从以行且祗奉上命具六牲以严祀事春夏凡四至
焉皇帝岁遣使函香贲临德意优渥曰是宜宫祠修洁
完好幽以事神明以祗待王命至正十三年春今漕府
长托音公始至祠下仰见殿庑榱瓦彫弊丹垩萧瑟大
惊曰是虽主祠失人亦有司之过也乃出公帑钞计凡
七千五百缗俾新之主祠道士杨春泽用掌葺治州郡
长佐及远近富人皆相先出钱以佐役未几旧屋皆完
卷一 第 14b 页 WYG0683-0038b.png
复以殿之东北为殿以安神寝殿北为楼以弭使节至
是宫之规制始备矣初祠之立实道士殷震亨主之震
亨卒乏人以浮屠摄焉后至元间主以道士张德一公
乃访求道士之贤且才者将俾之举废修坠因得春泽
且以春泽实震亨之后遂使之主是宫且定为甲乙相
继无有变易而春泽之勤敏果能立事又足以彰公知
人之明焉公尽心漕政弥满周密无有罅漏及其致力
于神又复恳至且图久长及神相漕事卒底于宁虽其
卷一 第 15a 页 WYG0683-0038c.png
昭答国家典礼之隆然亦出于敬诚感召之故神人相
与其亦可信也夫既记公事神之迹又作迎送神之歌
使岁时歌以祀神其词曰海之水兮实大以长妃旦出
兮无方夕归来兮故乡閟灵馆兮莆之阳编贝户兮珠
房女窈窕兮在旁啾吹匏兮鼓簧饮且食兮乐康筑游
宫兮娄浒敞高堂兮疏户云为车兮龙为马妃倏忽其
来下荐广牡兮丰黍伐大钟兮贲鼓方洋洋兮翟舞聊
逍遥兮容与载羞肴蒸人㪺酒兮我妃孔乐旡不有兮
卷一 第 15b 页 WYG0683-0038d.png
高涛山立大鱼吼兮风吹玄旗飒先后兮火流群樯赤
圆斗兮舟人如林命妃手兮嗟我欲留终不可久兮昆
阳郑东撰濮阳吴睿书并篆额
   昆山州重修学宫碑
昆山在宋为望县学宫在县治西南二百九十步元祐
间县令杜采之所徙建也国朝以生齿之庶升州徙治
所东仓至正丙申海寇毁东仓州复旧治所招还流逸
民重立官寺及社稷之坛宓牺神农黄帝之庙至是遂
卷一 第 16a 页 WYG0683-0039a.png
大修孔子庙殿之址拓其旧三之一堂室门庑斋序直
舍库庾庖湢无不毕具又为堂以祀乡先贤凿池论堂
以制象设先圣先师绘从祀诸贤范祭器理大成乐又
无不如法实今费侯为州三年之所成也民之居者知
有教士之归者知有养又侯之仁民礼士一出于诚之
所致也役始至正二十年夏四月竣事于冬十二月侯
既帅僚友将吏儒先生讲舍菜礼先圣先师又遣职于
校者具书币状颠末走百里外谒予文以志予方悼世
卷一 第 16b 页 WYG0683-0039b.png
变之剧州邑鞠为草棘者虽邹鲁地不免矧阻江要海
与寇争尺寸者哉讫能保障其所如金汤帡幪其居庐
校室如按堵之故非其人之守将雄才健政有以济其
民者曷致是耶若侯者是已傅曰守令者民之师帅也
侯非师帅之殊尤者乎抑闻侯治暇即过黉宫与为弟
子师者辨讨名理扶植纲常者切切然恐不及人于乎
人之所以为人国之所以为国者纲常也叙此则治斁
此则乱世降道微邪说暴行满天下驯致三纲沦九法
卷一 第 17a 页 WYG0683-0039c.png
斁人类无以别禽兽然理出于天者未尝一息而可灭
予读孟子书知先王之学校之教矣其言于战国之君
曰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时方崇功利薄仁义则
又告之曰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者推其效可
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人心天理之足恃也如
此诗曰既作泮宫淮夷攸服是其效已又曰在泮献馘
在泮献囚又知古之文武非两岐也侯于是用武之秋
不敢斯须忘文教其不以是欤昔鲁作泮宫国人有颂
卷一 第 17b 页 WYG0683-0039d.png
窃取其义而系之以诗云侯名复初字克明东平人赞
其成者同知州事海陵梅英判官济阳丁复初教授陶
植提按控牍陈善都目沈继祖谢安道也诗曰维吴支
邑昆在北东东薄于海捍海作邦陵谷以变井邑以迁
人民鸡犬往而复还邑有庠序鞠为草莽治必有教复
我黉宇展也费侯乐师克师文事武事匪曰两岐在昔
受成献囚献馘我教既成我战必克化民服敌孰负孰
荷侯曰噫嘻岂不在我我部百里我心一家衣冠俨雅
卷一 第 18a 页 WYG0683-0040a.png
笾豆静嘉天纲不斁国纪攸叙如子从父如弟子听傅
维昆有石维石有铭铭以著绩聿观厥成有元至正廿
一年岁次辛丑春正月上元日建训𨗳陈增殷奎直学
(缺/)李察学吏夏芑竹先仁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
提举杨维祯撰将仕郎杭州路海宁州判官褚奂书并
篆额
  记
   昆山州重修学宫记
卷一 第 18b 页 WYG0683-0040b.png
教民者民从治民者民讼是以学校重三代之际学校
遍天下记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其大略可
睹已予尝考所谓校室之制则塾也即其所以督教之
意遂使田庐民氓皆尽躬行孝弟忠信之行其效美矣
及秦弃诗书不用学校遂废至汉孝武时始复兴学由
汉以下每一改邑学辄随而弛必久而后复我世祖皇
帝初定天下即使使东祠孔子复延致鸿儒大兴礼乐
文教之事民口为儒家复其繇役每诏下条序学校于
卷一 第 19a 页 WYG0683-0040c.png
是圣道彰明教化纯美天子坐致太平之功学校不废
也昆山故大县顷以户满若干方升为州后徙治益东
东仓今州是也既迁有司作新学其制务侈于旧然来
者弗察浸久浸弛至正四年春今守王侯士英来见其
芜陋弗治曰不教民无以为治学废教将安出夫国家
隆学校所以树教本也乃使修学宫上者栋宇下者步
庑周垣靡不坚完又使士顾信相于论堂之北作新堂
以为子弟讲业问辨之地守以时入学则居于是使论
卷一 第 19b 页 WYG0683-0040d.png
说所受于师者以察其进否又凿两池夹室之旁中植
莲花曰是周子之所爱而为说以喻道者也因名堂益
清是岁学成而予适至入其境民有负老持幼望其邑
而歌问之而曰前日为政者虐故去之日闻新守善养
亲又多善政是能养民者也吾故还耳余闻其言而叹
曰斯近于仁矣能使其民亲游于其校士之居校者称
侯之美曰仁而不僣徭役贞矣廉而不苛盗攘息矣勤
而不烦草莱辟矣予曰斯宽矣能使民迁善余尝论之
卷一 第 20a 页 WYG0683-0041a.png
夫民易治耳道之仁而仁道之让而让设为学校教使
皆尽躬修孝弟忠信如古之制其效亦无不著观侯之
于学善矣又能以身先夫民民喻其仁若依父母诚称
国家之明制庶几知教矣昔者鲁修泮宫而鲁颂作重
民彝也余愿窃取其义因为诗以劝教民诗曰勾吴之
东其县维娄地大民夥升取雄州州既改作民来如属
不教则悍乃作新学学诚教首吏闇勿察弥久而弛置
若绵蕞守入伏谒顾瞻怵惕俄而大起栋隆且吉相作
卷一 第 20b 页 WYG0683-0041b.png
新堂使居弦诵更进弟子试为礼颂守谓弟子力学自
躬毋苦征徭恣求良朋父兄圜观欢喜忭舞执公之辔
愿之公所昔我避逃将子车下今弦于官进豆陈俎池
水湜湜菡萏其花锦绅缟带容色洒如勖哉尔士有敬
毋怠作室者谁守世杰氏李孝光撰
   昆山州重修儒学记
昆山学校之难异于他郡有三故焉州之旧为县故学
校视县为高下县既升州而学校尚仍旧规制卑狭不
卷一 第 21a 页 WYG0683-0041c.png
足以耸观瞻兴士类其故一也又今州治乃旧太仓地
地濒海荒落其后日渐生聚成市蕃汉闽广杂处混居
而土著者十无二三文学之士亦率自他邦来今之旧
𨽻儒籍者数不满十人盖民非土著则所向无恒心士
非土著则所习无恒业其故二也又今之职教者非尽
得人经术之不明行艺之未备不能正身检下而且徇
私以纵其奸是以蠹愈深而弊愈甚此学校之通患而
昆山为甚其故三也虽然事存乎政政存乎人其转移
卷一 第 21b 页 WYG0683-0041d.png
作兴之机亦存乎为牧守者何如耳至正九年夏史侯
文彬来为守既谒庙庭即惕然思有以新之先是学赡
空于计吏之手岁所入无几何入即随手支付无所储
储亦无其所侯命先作仓庾为屋者三翼其左右者二
敞其前为轩者一凡向时之侵渔窥觊冒占儒额者悉
去之节浮费谨出纳明号令而是岁之所入者始全所
储者始有馀此侯之所以立其本也乃履殿西偏地复
侵疆三亩有奇筑而为墙凡四十丈殿后地旧为污池
卷一 第 22a 页 WYG0683-0042a.png
旦暮潮汐荡激几坏址乃募工舆土实污池叠石以防
河岸而为墙于其上此侯之所以广其基也基址既固
乃建讲堂堂之高二丈三尺其入深五丈以楹数之者
八其费出于州民陈允恭而凡畚筑完甃之务则民之
愿输力者听盖侯之德惠政教足以动之故其乐于趋
事如此若侯之自为与资于学廪者则更建大成殿为
六楹高五丈二尺深亦如之为仪门二楹如殿其高视
殿不及二丈六尺其入深三丈门东西为官厅各四楹
卷一 第 22b 页 WYG0683-0042b.png
堂之东西为斋以居生徒殿之东西为庑以列从祀通
为屋二十有六先是从祀诸贤并图于壁翳昧陊剥弗
彰至是始改为塑象凡百有五人其门墙亭泮靡不完
好始于至正十年之正月而以明年二月成此侯设施
之次第也侯之综理规画不啻若家事非有公府剧务
不得已者必日一至焉若朝夕程督则授之教官前乡
贡进士蔡君景行景行亦孜孜展力以相其成于是授
业者有师执经有徒诵声洋洋达于闾里观者易视闻
卷一 第 23a 页 WYG0683-0042c.png
者易听而人心俗尚之变且权舆于此矣已而蔡君述
其本末以来请为记予前佐领江浙儒学所记学校多
矣然因仍者易为力改创者难为功今斯学内外高深
横纵巍焉廓焉跨轶前代非力足以任重才足以立功
者不及此虽然予尝徵郡乘所载人物自晋二陆而下
多名士然犹曰才华过实君子所不取如清慎超卓仁
义不污者率有其人至近代端拱迄咸淳科第相望为
邻邑最其间又以大魁为朝名卿抗疏力诋权贵者清
卷一 第 23b 页 WYG0683-0042d.png
节凛凛照映史册为闾里重州治既垂四十年商贾之
集生齿之繁财殖之富皆有加于在昔而人才之见于
世者犹有愧焉此其故可知矣今侯一举而新之所以
嘉惠士子者甚至为士子者盍亦以侯之心为心以圣
贤之学为学为小学而必由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必
由乎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为大学必由乎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以修其身必明乎治国平天下之务以达其用
师以是为教弟子以是为学夫如是则德成于已名扬
卷一 第 24a 页 WYG0683-0043a.png
于后时居则善其乡以成礼让之风出则广其施以著
之行事之实上以忠于国下以有光于前闻人夫岂非
史侯之所望于诸君者哉史侯为州所增广创设不可
殚记予独举其作新学校之功以为州之士子劝无负
侯之盛心云承务郎前浙江等处儒学副提举李祁撰
武略将军建昌路总管府判官胡布书并篆额
 至正九年夏史侯文彬守昆山始新州校规州制也
 浙提举李先生祁为之记史侯去而碑未创至至正
卷一 第 24b 页 WYG0683-0043b.png
 廿二年春基分教是邦始奠祠而立焉太守契侯实
 董成之呜乎史侯建学功非一日而数年间始得刻
 石庸非政教有所关系而史侯之勤终不可泯耶明年
 夏平江路昆山州儒学教授江南蔡基志
   启圣庙新建宗鲁书塾记
宗鲁书塾者松江上海之士民因孔氏之遗迹而作也
遗迹者何孔子裔孙有仕于东南者侨居于此故名其
地曰孔宅泾也泾之东十五里曰青龙镇青龙又南六
卷一 第 25a 页 WYG0683-0043c.png
十馀里曰华亭此其地之所在也按图经孔子二十二
代孙仕汉为太子少傅曰潜者避地会稽廿九代孙曰
滔者仕梁为海盐令三十二代孙曰嗣哲者仕隋为吴
郡主簿三十四代孙曰恒者为苏州长史孔氏仕东南
者非一人历岁滋久不可必其主名也旧访其地有孔
圣庙颜渊井宰我墩泾之北有浦曰叔梁浦立有叔梁
庙后因追封又名曰启圣王庙盖孔氏久居其地或值
世代分据阻绝思慕其乡作家庙进祀故泾曰孔宅浦
卷一 第 25b 页 WYG0683-0043d.png
曰叔梁而井若墩皆以弟子名者实以拟夫东鲁尊其
所出而不忘其所自也又传孔圣庙尝废为孔宅寺泰
定中庑下有异声寺僧掘其地得旧时冠履等物土人
益信其为孔氏所居矣至正岁戊子前延平路教授章
颜青龙人也家素饶财乐善尚义睹兹废址名存实亡
乃择庙东隙地乘地爽垲而营治焉佣工市材载堂载
构并建两礼殿右祀启圣王叔梁氏及夫人颜氏左祀
宣圣及从祀四贤十哲两庑列祀濂洛新安等传道诸
卷一 第 26a 页 WYG0683-0044a.png
大儒象设尊严规制宏邃南院门二北祠文昌讲集有
堂肄诵有斋东曰进德西曰修业黉舍粗具兵难荐炽
寝不遑理后十有二年岁庚子兴化马玉麟尹上海访
知其故时章颜已死召其子弼辅喻之曰汝父搆是而
中辍何居乃畀禄米以助不给弼辅割田六顷八十馀
亩岁租米为石三百五十以资释奠舍菜养士及器服
百用之费于是走币致前信州蓝山书院山长刘镛以
主之设训𨗳二人曰洪恕曰韩羽以教弟子员直学一
卷一 第 26b 页 WYG0683-0044b.png
人曰王黼以司出纳渐有条序而马代去海陵何缉为
尹申敕前规免章氏所舍田役以优其家松江倅顾逖
亦遣功曹董工甓坛筑垣以补完之有顷顾与何又皆
罢去岁癸卯秋维扬苏宗瑞尹上海而(缺/) 张宪文为
丞天台陈聚为簿暨(缺/)职黄佑胡绍忠协恭敷治振厉
士风躬履书塾𨗳饬惟恪虑昧于永乃命山长刘镛具
因革丐文以刻石焉惟礼莫大于祀治莫先于教祀以
致敬教以迪善能敬而善俗斯厚矣古者乡师州长属
卷一 第 27a 页 WYG0683-0044c.png
民读法会射考其德行道艺以纠戒其过恶祭乐祖于
瞽宗以示不忘祀之与教其来尚矣圣人之教本于道
道原于性性旡不善则道无不在教无不行也吾夫子
生于叔世不得其位孜孜然修明经籍垂世立教使天
下之人知有人伦而不沦于异类千万世如一日则天
地父母之德家祀户享未足以报也况是地也圣裔居
之尝建家庙矣事迹有徵废而不兴见者闻者宁恝然
耶郡邑大夫士先后劝戒建置一新俎豆斯陈弦诵斯
卷一 第 27b 页 WYG0683-0044d.png
秩洋洋如在济济来游可谓知所务矣于以崇德报功
于以化民成俗其效岂浅浅者名曰宗鲁以表其迹不
亦宜乎昔子产不毁乡校孔子仁之诸君子之兴书塾
得毋有以称述之耶于乎道若大路然人病不由耳师
弟子业于是者溯夫渊源之正而不污流是溺识夫体
用之全而不邪径是惑是则圣所望于后学邑大夫所
望于俊乂者将群游于书塾泾浦者如周旋于阙里沂
雩之间自是吴多君子使人曰吴一变至于鲁顾不休
卷一 第 28a 页 WYG0683-0045a.png
与至正癸卯冬中月既望资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
省左丞周伯琦记并书篆
   昆山州重修三皇庙记
稽古鸿荒之世人文未开蚩蚩之民与鸟兽争一旦之
命不有圣人出而立人极焉生人之类灭久矣毛茹而
血饮也为之庖厨巢居而穴处也为之宫室画卦以通
神明之德造契以代结绳之政为之耒耨以厚其生为
之医药以救其死造律历垂衣裳以开万世之治其有
卷一 第 28b 页 WYG0683-0045b.png
功于生民甚大庙焉而栋宇挠祀焉而笾豆缺岂教民
报本之意哉昆山三皇庙自州治迁后日就隳废至正
十九年州治复还旧所大尉(缺/)承制以安卿石君同知州
事奠谒之初顾瞻太息退而谋诸知州费侯曰州事草
创百废宜次第举三皇建极之始今而庙宇崩摧神象
暴露国家崇奉之意安在耶举所宜先费侯是其议亟
捐俸为倡医流义士翕然和之不数日得钱若干缗米
若干石召匠度材以工给其役以吏董其事不数月殿
卷一 第 29a 页 WYG0683-0045c.png
宇之颠覆者隆然起两庑星门之朽弊者翼然张阶墀
砖级之陊剥者整以密象塑丹白之漫漶者焕以新传
所谓人存政举者是也夫弛张系乎理不系乎时废兴
由乎人不由乎数有为者何施而不可也学有田若干
荡租若干册籍迷失无所考石君又追究归之学祭祀
饘供之用于是乎不窘矣庙成而石君去费侯曰石君
之善不可没也徵予文记之予读邵子经世书至皇帝
王霸未尝不废书而叹也皇以道化民霸以力服人世
卷一 第 29b 页 WYG0683-0045d.png
降俗漓古道茫昧昆山之长贰修举废坠而以三皇庙先
焉其薄功利以尊道德者耶其知报本而善教民者邪
诗云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后之人庶乎尚有考也费
侯名复初字克明东平人石君字安卿西夏人陈秀民
撰饶介书余诠篆额至正二十三年夏月日平江路昆
山州知州契斯同知州事郜肃州判丁克明提控按牍
赵从周都目谢弘道医学权教授王晔教授许规立
 名迹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