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682-02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六
             宋 陈思 撰
  河北东路
   北京
    (大名府春秋时属晋卫战国属卫二汉属魏/郡东郡清河魏文帝分置阳平郡晋因之宋)
    (文帝置东阳平郡元魏因之后周大象二年/置魏州隋大业初置武阳郡唐武德四年平)
    (窦建德改置魏州龙朔二年更名冀州咸亨/三年复曰魏州天保元年曰魏郡自代宗后)
卷六 第 1b 页 WYG0682-0272b.png
    (为田承嗣史宪诚何进滔罗洪信所据曰大/名府置天雄军五代皆因之至梁罢大名后)
    (唐曰兴唐晋曰广晋汉周复曰大名皇朝庆/历十年升为北京今县十一 元城 莘县)
    (清内黄城成安泽魏县平馆陶氏临/ 宗 夏 清 冠)
汉冀州从事郭君碑
 名字已残缺其额题曰冀州从事郭君之碑碑云其
 先出高辛兴自于周又云光和二年终三年十月葬
 (金石/录)
 故冀州从事郭君碑𨽻额之字暧昧者甚鲜独首行
卷六 第 2a 页 WYG0682-0272c.png
 刋剥故不得其名字郭君历郡诸曹掾史主簿督邮
 五官掾功曹故总谓之从事以光和二年卒(𨽻续/)
汉贝丘长博陵崔伯言碑
汉北海苑孟兴碑
 二碑在临清县东南十五里贝丘城文字磨灭(寰宇/记)
后魏圣智寺碑
 在内黄县东北四十里永熙三年沙门遂侃造(访碑/录)
隋贾君英浮图碑
卷六 第 2b 页 WYG0682-0272d.png
 开皇十二年七月(金石/录)
隋愿力寺双七级浮图铭
 仁寿三年正月(金石/录)
隋舍利石函盖记
 在府城龙兴寺中(访碑/录)
唐宗城令薛宝积德政碑
 永徽二年立(访碑/录)
唐宗城令王绍业去思碑
卷六 第 3a 页 WYG0682-0273a.png
 永淳二年立(访碑/录)
唐处士郭武墓志
 圣历三年立在冠氏县衙(访碑/录)
唐善达法师碑
 唐郭庭诲撰任遗祚正书开元五年七月建立元城
 (复斋/碑录)
唐魏州刺史狄仁杰生祠碑
 唐李邕撰张庭圭八分开元十年十一月(金石/录)
卷六 第 3b 页 WYG0682-0273b.png
唐左羽林郎造释迦像碑
 在冠氏县崇明寺内开元二十二年立(访碑/录)
唐馆陶令徐君遗爱碑
 唐张孚受撰朱瑗八分书开元二十四年十月(金石/录)
唐尊胜陀罗尼经幢
 在府城开元寺唐卢重元分书开元中立(金石/录)
相卫山川寺庙名录
 在府城开元中立(访碑/录)
卷六 第 4a 页 WYG0682-0273c.png
唐魏太守苗晋卿德政碑
 唐王维撰天宝七年立(访碑/录)
唐开元寺新建三门楼碑
 封演撰八分书大历十三年七月(金石/录)
唐魏博节度田承嗣德政碑
 唐营田副使裴伉撰杨志方书(访碑/录)
唐观音寺碑
 在府城内李赞撰王立伯书元和二年立(访碑/录)
卷六 第 4b 页 WYG0682-0273d.png
唐魏博节度田绪遗爱碑
 唐裴垍撰张和靖书元和六年二月立政和中与柳
 公权所书何进滔德政碑俱为大名尹所毁(金石/录)
唐狄梁公祠堂碑
 唐冯宿撰胡证正书并篆额元和中立(复斋/碑录)
 在魏县东南四里梁公为魏州刺史百姓立祠祀焉
 (寰宇/记)
唐宗城令衡知全德政碑
卷六 第 5a 页 WYG0682-0274a.png
 在夲县长庆二年立(访碑/录)
唐开元寺新修法华院记
 在府城内开元寺张若撰李系正书长庆四年建(访/碑)
 (录/)
唐新修隆兴寺碑
 在府城内李辀撰崔弁书张肱篆额宝历二年立(访/碑)
 (录/)
唐开元寺碑
卷六 第 5b 页 WYG0682-0274b.png
 在府城内李辀撰崔弁书太和元年立(访碑/录)
唐开元寺修功德记
 在府城内李辀撰崔弁书张肱篆额太和丁未岁立
 (访碑/录)
唐何进滔德政碑
 唐翰林承旨兼侍书工部侍郎柳公权撰并书翰林
 待诏梁五府司马唐元度篆额进滔文宗时为魏博
 节度使文宗诏公权等为撰德政碑以开成五年正
卷六 第 6a 页 WYG0682-0274c.png
 月立有碑楼尚存(集古/录目)
 进滔唐书有传开成五年立其高数丈制度甚闳伟
 在今河北都转运使公廨园中(集古/录)
 进滔事迹固无足取而公权书法为世模楷此碑尤
 为雄伟政和中大名尹建言磨去旧文别刋新制好
 古者为之叹惜(金石/录)
唐观音寺陀罗尼经幢记
 会昌四年(访碑/录)
卷六 第 6b 页 WYG0682-0274d.png
唐观音寺舍利塔碑
 裴涧撰并书篆天祐二年(访碑/录)
唐华阴令杜仲智德政碑
 在本县(访碑/录)
唐赠太尉上党公碑
 在华阴县西三十里(访碑/录)
唐前南乐县令郑信臣碑
 (访碑/录)
卷六 第 7a 页 WYG0682-0275a.png
唐愿力寺碑
 在洹水镇南四十里(访碑/录)
唐护法寺碑
 在馆陶县北四里(访碑/录)
唐文宣王庙碑
 在馆陶(访碑/录)
唐韩王碑
 在华阴西南二十里(访碑/录)
卷六 第 7b 页 WYG0682-0275b.png
   澶州
    (开德府春秋时属卫国秦置东郡二汉属东/魏二郡晋属濮阳国顿丘郡隋属东武阳二)
    (郡唐属澶濮魏三州晋天福中移濮阳于澶/州南郭为治所九年升镇宁军节度皇朝大)
    (观元年升开德府崇宁四年建为北辅今县/七 濮阳 观城 临河 清丰 卫南)
    (朝城/南乐)
汉冀州从事张表碑
 汉𨽻不著书撰人名氏君讳表字人异尝为冀州从
 事后去官不仕而终建宁元年立(集古/录目)
卷六 第 8a 页 WYG0682-0275c.png
 碑云君讳表字元异而文为韵语叙其官阀不甚详
 但云春秋六十四以建宁元年三月癸巳寝疾而终
 (集古/录)
 汉故冀州从事张君碑篆额张君名表灵帝建宁元
 年卒此碑皆作四言韵语(𨽻/释)
 碑云君讳表字元异系帝高辛爰暨后稷又云春秋
 六十四以建宁元年三月终其年十有一月丙寅葬
 (复斋/碑录)
卷六 第 8b 页 WYG0682-0275d.png
汉刘班碑
 在卫南县西墓下(访碑/录)
东魏东平太守刘霸碑
 孝静天光元年四月立在卫南(金石/录)
北齐楚阳太守张乐碑
 在卫南县西北二十五里德昌中葬(访碑/录)
大周濮阳县丈八像碑
 行书无书撰人名氏圣历三年七月立(金石/录)
卷六 第 9a 页 WYG0682-0276a.png
唐卫南县令房公德政碑
 在本县周升撰唐澄书(访碑/录)
   瀛州
    (河间府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属上谷/郡汉属涿郡后汉为河间国晋因之后魏为)
    (河间郡孝文帝置瀛州隋废郡而州如故大/业初州废置河间郡唐为瀛州皇朝大观二)
    (年升河间府瀛海军节度/今县二 河间 乐寿)
后魏车骑大将军邢峦碑
 峦字山宾碑以延昌三年甲子十月建(复斋/碑录)
卷六 第 9b 页 WYG0682-0276b.png
隋文儒先生刘炫碑
 大业元年立(金石/录)
唐赠左仆射李绍立碑
 唐石庭规撰康保允正书并篆额大顺三年四月立
 (复斋/碑录)
   冀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属钜鹿郡汉置/信都国景帝改为广川宣帝复故汉明帝更)
    (名乐安安帝改曰安平复兼置冀州晋因之/后魏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后周皆因之)
卷六 第 10a 页 WYG0682-0276c.png
    (隋初郡废而冀州如故大业初州废复置信/都郡唐为冀州皇朝庆历八年升武安军节)
    (度今领县四/高唐 堂邑) (聊城/博平)
唐崔慎碑
 唐紫微侍郎苏颋撰慎孙太常博士瑨八分书慎字
 行谨博陵安平人官至沧州苏湖令其子晔字元炜
 神龙中为中书令封博令郡王追赠慎幽州刺史碑
 以开元三年立(集古/录目)
   棣州
卷六 第 10b 页 WYG0682-0276d.png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汉属渤海平原/千乘郡后汉属北海平原郡乐安国晋属乐)
    (安乐陵二郡隋初属棣州后属渤海郡唐武/德三年置棣州天宝元年曰乐安郡今县三)
    (河厌次信滴/ 阳)
北齐宋僧奴为父造像碑
 在滴河县界(访碑/录)
北齐武平仲造像碑
 不著书撰人姓名(诸道石/刻录)
乐安郡孙敬僧造弥陀像铭
卷六 第 11a 页 WYG0682-0277a.png
 细字无书人姓名(诸道石/刻录)
   莫州
    (汉为鄚县属涿郡后汉属河间国晋因之隋/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属蒲州贞观元年属)
    (瀛州景云二年置鄚州开元十年以篆体/郑鄚文相类更名莫州今县一 任丘)
西魏岐州刺史王毅碑
 大统九年十月立(金石/录)
唐瀛州任丘令王君德政碑
 唐崔融撰八分书无姓名仪凤元年(金石/录)
卷六 第 11b 页 WYG0682-0277b.png
大周上柱国平州司马冯道墓志
 在任丘县界如意元年立(访碑/录)
唐长丰县兴城碑
 沙门邈文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
 (录/)
唐御注孝经双石幢记
 唐杨谏撰刘景廉八分书开元二十七年九月(金石/录)
唐文安郡任丘令王君清德颂
卷六 第 12a 页 WYG0682-0277c.png
 唐傅衡之撰崔琦正书天宝八年正月(金石/录)
唐刺史刘君德政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诸道石/刻录)
   霸州
    (汉属渤海郡后汉属广阳国河间郡晋属燕/国章武后属河间燕郡隋属河间涿郡唐属)
    (幽州莫州晋时入于契丹周克复之置霸州/皇朝政和三年为永清军今县二 文安)
    (大/城)
唐张仁宪神道碑
卷六 第 12b 页 WYG0682-0277d.png
 唐幽州节度掌书记李俭撰幽州节度参军蔡陵八
 分书并篆额仁宪字(缺/) 官至太子中允其孙仲武
 为卢龙节度使追赠仁宪为工部尚书碑以大中二
 年立在文安县(集古/录目)
   德州
    (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汉置平原郡后/汉因之晋为平原国宋属平原郡后魏后周)
    (皆因之隋初置德州后复为平原郡唐为德/州天宝元年曰平原郡今县二德安 平原)
唐长寿寺舍利碑
卷六 第 13a 页 WYG0682-0278a.png
 𨽻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寿中内出舍利寘
 于三河郡之长寿道场藏以金棺石函唐初诏选名
 僧三十人居之齐王元吉造丈八大像于寺中碑以
 武德六年五月立(集古/录目)
 碑武德中建而所述乃隋事也其事迹文辞皆所不
 取录其书耳
唐东方朔庙碑
 唐柳令誉撰行书无姓名开元十九年三月立(金石/录)
卷六 第 13b 页 WYG0682-0278b.png
唐东方先生画赞
 晋散骑常侍夏侯湛撰唐平原太守颜真卿书初开
 元八年德州刺史韩思复以赞刻于朔庙后真卿为
 太守文已残缺遂以天宝十三年十二月重立此碑
 (集古/录目)
唐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唐颜真卿撰并书及题额真卿既易旧碑因记其事
 迹年月刻在画赞之阴(集古/录目)
卷六 第 14a 页 WYG0682-0278c.png
  河北西路
   真定府
    (春秋时属鲜虞为晋所灭战国属赵秦属钜/鹿郡汉高帝置恒山郡后避文帝名改曰常)
    (山亦属真定国东汉属常山国魏晋复为郡/元魏因之后周兼立恒州隋开皇初郡废大)
    (业初州废复立常山郡唐武德初复曰恒州/后升为成德军节度元和十五年避穆宗讳)
    (曰镇州五代时曰真定府梁以讳改曰武顺/唐复曰成德晋曰顺德汉复曰成德周及皇)
    (朝因之今县九鹿真定山槁城唐栾城寿元/氏 井陉 获 平 行 灵)
汉江三公山碑(集古录作/北岳碑)
卷六 第 14b 页 WYG0682-0278d.png
 𨽻书不著书撰人名氏文字磨灭者多不可悉考其
 中间有称光和四年元氏左尉上郡炜者其意若炜
 祖父因选举而立此铭以报神贶(集古/录目)
 文字残缺尤甚其隐隐可见者光和四年以此知为
 汉碑尔其文断续不可次序盖多言圭币牲酒黍稷
 丰穰等事似是祷赛之文(集古/录)
 欧公集古录有此岳碑文字残缺尤甚其可见者曰
 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余尝托人于北岳访求
卷六 第 15a 页 WYG0682-0279a.png
 前代刻石几尽独无汉碑今此碑所书事与集古所
 载皆同又光和四年立惟其额题曰三公之碑而集
 古以为北岳碑岂欧阳公未尝见其额乎三公者山
 名其事亦载于白石神君与无极山碑三山皆在真
 定元氏(金石/录)
 三公之碑颖额两旁又有封龙君灵山君六𨽻字颇
 大盖封龙与灵山是两山之名揭其神于额之旁者
 即是配食三公之祠此碑光和四年左尉樊子义立
卷六 第 15b 页 WYG0682-0279b.png
 颂顷者先公大师以使事为北方所留绍兴癸亥年
 政地王次翁使至燕先公隔垣墙与驿中人语为觇
 者所得赖副留守高吉祥之力脱缧绁而归予之出
 疆也高之子嗣先相廷劳以先世之故并辔殊从容
 尝诿其访寻中原古刻云北人所不好市无粥碑者
 及道过真定顾瞻名山三叹而已(𨽻/释)
汉无极山碑
 无极山碑篆额此山与三公山封龙山灵山白石山
卷六 第 16a 页 WYG0682-0279c.png
 皆在元氏男子盖高范迁援三公龙灵有请于太常
 乞官给圭璧四时祀具诏从之吏更造庙宇而立此
 碑灵帝光和四年也(隶/释)
汉白石神君碑
 白石神君碑篆额灵帝光和六年立前二年盖高等
 援三公封龙灵山请于朝为无极山得法食至是恒
 山相冯巡元氏今王翊复具无石本末求依无极为
 比朝廷听许遂开拓殿宇琢石勒碑汉人分𨽻固有
卷六 第 16b 页 WYG0682-0279d.png
 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
 汉字纤毫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若虽有光和纪年
 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尔(𨽻/释)
汉八都神坛庙碑
 在元氏县西北二十里庙坛上光和中立(访碑/录)
晋北岳祠堂颂
 泰始六年二月(金石/录)
北齐造珉题名
卷六 第 17a 页 WYG0682-0280a.png
 在府城内奉思寺二门上天保七年立(访碑/录)
北齐恒山义七级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七级者浮图也义者盖邑人为众
 所造若义井也碑首题云慕容仪同曲常山义七级
 之碑据碑文常山太守綦连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图
 其后慕容乐曲显贵相继为大守而增葺之也綦连
 公不知其名(集古/录目)
 不著书撰人名氏文辞声偶而甚怪书字颇合古法
卷六 第 17b 页 WYG0682-0280b.png
 其碑首题云慕容仪同曲常山义七级之
 碑其文云常山太守綦连公以天保九年为国敬造
 七级浮图一区至天统年间以太守慕容乐及新除
 常山太守曲显贵(缺/)  石子和等增成之盖北齐
 时碑也(集古/录)
北齐定州刺史贾念碑
 在元氏县界
隋龙藏寺碑
卷六 第 18a 页 WYG0682-0280c.png
 齐开府参军张公礼撰不著书人名氏隋威公世子
 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上孝(仙作/)奉敕率州民万
 人共立此寺碑首题曰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
 以开皇六年立寺今废碑在真定府门下(集古/录目)
 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撰不著书撰人名
 氏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碑云太师上柱国大威公
 之世子左威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恒州
 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仙奉敕劝奖州
卷六 第 18b 页 WYG0682-0280d.png
 人一万共造此寺其述孝仙云世业重于金张器识
 逾于许郭然北齐周隋诸史不见其父子名氏不知
 何人也(集古/录)
隋九门令李康清德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碑为𨽻书康字和(缺/)陇西狄道人
 氏隋为冠军将军大中帅都督恒州九门令县民张
 老生等为之颂德以开皇十一年二月立(集古/录目)
 不著书撰人名氏文为声偶而字画奇崛遒劲康陇
卷六 第 19a 页 WYG0682-0281a.png
 西狄道人也其碑首题云大隋冠军将军大中帅都
 督恒州九门县令陇西李君清德颂予在河北时遣
 人于废九门县城中得此碑字多讹缺其后题十一
 年岁在辛亥大将军在酉二月癸丑朔十二日甲子
 建年生有二字讹阙不可识按隋书开皇十一年岁
 在辛亥其二字乃开皇也大将军在酉之说出于阴
 阳家前史不载而此碑见之(集古/录)
隋恒岳寺舍利塔碑
卷六 第 19b 页 WYG0682-0281b.png
 𨽻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寿元年建舍利塔
 于恒岳寺诏吏民皆行道七日人施十钱又自写帝
 形像于寺中大业元年长史张果等立碑(集古/录目)
隋九门令钳耳府君清德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钳耳君名文彻本出于西戎后为
 华阴朝邑人隋炀帝时为恒州九门令迁梁州司马
 将去县民刻石颂德碑以大业六年立在废九门县
 中(集古/录目)
卷六 第 20a 页 WYG0682-0281c.png
 不著书人名氏字画有非欧虞之学不能
隋井陉令邢光乘清德颂
 不著立碑年月(诸道石/刻录)
唐镇岳灵仙寺碑
 唐薛收撰正书无姓名贞观元年立(金石/录)
唐大理卿郎颖碑
 唐中书侍郎李伯药撰前骠骑大将军宋才书颖字
 楚之历任隋唐至大理卿柱国恒山公致仕卒谥曰
卷六 第 20b 页 WYG0682-0281d.png
 平碑以贞观五年十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录目)
平公官属题名
 不著书人名氏平公颖也凡柱国府僚佐故吏长史
 司马掾属参军曲(缺/)人恒山公府国官国令大农常
 侍侍郎国尉典尉舍人城局庙长学官长食官长丞
 厩牧长丞典府长丞亲事百三十馀人在颖碑阴(集/古)
 (录/目)
隋尚书左丞郎茂碑
卷六 第 21a 页 WYG0682-0282a.png
 唐宗正卿李伯药撰幽州人张师丘书平公孙馀令
 题额茂字蔚之常山新市人平公颖弟也仕隋至太
 常上卿尚书左丞终于庐陵太守碑贞观五年十一
 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录)
唐鹿泉县尉皇哲(缺/)
 在获鹿龙朔二年立(访碑/录)
唐九门县西浮图碑
 唐前应诏四科举董行思撰清河傅德(缺/)  宗时
卷六 第 21b 页 WYG0682-0282b.png
 县人于慧炬寺因隋浮图故基而重立其碑额题曰
 九门县合乡城人等为国造浮图即以上元三年立
 (集古/录目)
唐栾城县孙氏纪族碑
 在栾城县极果寺内孙福善撰孙仲杲书仪凤三年
 立(访碑/录)
唐恒岳岭路铭
 唐深泽县处士张克隽撰恒岭处士碑(缺/)书高宗调
卷六 第 22a 页 WYG0682-0282c.png
 露中用兵于突厥恒州长史(碑不/著名)披山刋木构桥梁
 以通运路路由北岳故以岳岭为名碑以调露二年
 二月立(集古/录目)
唐开业寺碑
 唐李尚一撰苏文举书开业寺者后魏司徒李裔所
 立谓之隐觉寺周废佛法以寺赐裔孙祖元隋初复
 立为寺贞观中赐名开业碑以开耀二年二月立(集/古)
 (录/目)
卷六 第 22b 页 WYG0682-0282d.png
唐陶云德政碑
 唐申州录事张义感撰不著书人名氏云字(缺/)举河
 南伊阙人高宗时为恒州刺史碑以(缺/) 三年立在
 真定府牙门下(集古/录目)
 予为河北转运使至真定见碑仆在府牙门下埋地
 中命工掘出立于庑下字为行书颇为妍丽而不著
 书者姓名惜哉(集古/录)
唐八都坛记
卷六 第 23a 页 WYG0682-0283a.png
 碑首题曰八都坛神君实录八都者盖其时有封龙
 等八山为坛都(一作/神)望而祭之因坛立庙以为名唐
 刺史冯义县令萧倓等祷雨有应率人修其庙而为
 之记因列时人姓名于后撰述者自称元质而不著
 姓亦无书人名氏碑以垂拱三年立(集古/录目)
 撰人名元质不见其姓又不著书人名氏其字画亦
 可爱碑首题云大唐八都坛神君之实录其文云都
 望八山之始坛也此地名山封龙之类有八因坛立
卷六 第 23b 页 WYG0682-0283b.png
 庙遂为号焉封龙山在今镇州其馀七山不见其名
 又云汉光和中有碑而今亡此碑垂拱三年立(集古/录)
唐北岳庙君碑
 唐韦虚心撰陈怀志行书开元九年三月(金石/录)
唐真定令柳令誉记德碑
 唐裴伉撰并分书开元十二年立(金石/录)
唐北岳碑
 唐张嘉真撰并书开元十五年四月(金石/录)
卷六 第 24a 页 WYG0682-0283c.png
唐栾城县孙阳施石台铭
 在平山县赵僎撰并行书开元丁卯岁
唐北岳真君碑
 唐房凤撰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十年正月(缺/)子立
 (复斋/碑录)
唐北岳恒山碑
 释邈词释旷书开元二十一年八月(金石/录)
唐白鹿泉神君祠碑
卷六 第 24b 页 WYG0682-0283d.png
 唐韦济撰裴伉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三月立在获鹿
 (诸道石/刻录)
唐元氏令庞履温清德颂
 唐邵混之撰蔡有邻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九月(金石/录)
唐真定令杜望之遗爱碑
 唐李琚撰并分书开元二十五年(金石/录)
唐封北岳安天王碑铭
 唐李筌撰戴千龄分书篆额天宝七年五月二十五
卷六 第 25a 页 WYG0682-0284a.png
 日建(复斋/碑录)
唐栾城令刘沔遗爱颂
 在夲县郑彶撰赵舍书大历五年(访碑/录)
唐慧解寺三门楼赞
 唐李宥撰周籯金行书大历十二年六月镌刻在府
 内开元寺三门石柱上(访碑/录)
唐僧道源发愿文
 唐前恒冀等州观察判官王洽撰试金吾(缺/) 曹参
卷六 第 25b 页 WYG0682-0284b.png
 军王承规集王羲之书并篆额道源恒(缺/)开元寺僧
 也常发愿礼大佛名及诵藏经成(缺/)军步军使王士
 良等为立此碑贞元十四年正月刻(集古/录目)
唐范希朝谒北岳庙记
 元和五年河东节度使范希朝讨镇州过北岳庙题
 记(集古/录目)
唐鹿泉胡祠文
 唐来复撰并书宝历二年四月立在获鹿(复斋/碑录)
卷六 第 26a 页 WYG0682-0284c.png
   相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后属赵秦属邯郸/二汉为魏郡曹公为魏王都此晋亦为魏郡)
    (后赵石季龙前燕慕容隽皆都之后魏置相/州及魏北齐又都焉改为清都尹后周复置)
    (相州及魏郡隋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魏/郡唐为相州天宝元年曰邺郡后属天雄军)
    (节度梁分置昭德军而天雄军乱遂入于晋/庄宗灭梁复属天雄晋高祖置彰德军今县)
    (四漳安阳虑汤阴/临 林)
魏甄皇后识坐板函
 文昭皇后识坐板函八字绍圣丙子年邺民耕地得
卷六 第 26b 页 WYG0682-0284d.png
 一绿石匣广八寸有半长倍之厚三之一鹿项笏头
 盖其上有此八字魏文帝甄皇氏神坐前之物也故
 嘉兴守林衡之父时为相之铭漳之模得之其字乃
 魏𨽻之工者传于世既鲜故士大夫罕见魏史黄初
 中葬甄夫人于邺州帝以母氏之故追上尊谥别立
 寝庙此乃明帝时所刻者(𨽻/续)
魏张文商碑
 在汤阴西百步(访碑/录)
卷六 第 27a 页 WYG0682-0285a.png
伪赵西门豹祠殿基记
 记云伪赵建武六年岁在庚子七月庚寅造西门祠
 殿基(金石/录)
东魏定国寺浮图碑
 在安阳县东魏迁邺高丞相以南台为相国寺作砖
 浮图极高其文即温子升撰(寰宇/记)
东魏韩陵碑
 在安阳县东北十七里东魏丞相高欢破尔朱兆兄
卷六 第 27b 页 WYG0682-0285b.png
 弟于此山下仍立碑即温子升之词陈尚书陈陵尝
 北使邺读韩陵碑爱其才丽手自录之归陈士人问
 陵北朝人物如何曰惟韩陵片碑尔(寰宇/记)
北齐立门君碑
 在邺县今(临/漳)邺城故事云西门豹为令造筑沟渠决
 漳水以溉民田因是户口丰饶天下被泽仆射魏收
 为立此碑(寰宇/记)
 魏文侯七年始封此地以西门豹为邺令民不敢欺
卷六 第 28a 页 WYG0682-0285c.png
 至襄王时史起为邺令引漳水溉邺仍袭其用(舆地/记)
北齐都达禅师塔铭
 天保九年(诸道石/刻录)
隋临漳令赵君清德颂
 开皇六年(金石/录)
唐刺史许圉师德政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氏乾封二年立(金石/录)
唐立周太师尉迟公庙碑
卷六 第 28b 页 WYG0682-0285d.png
 唐前华州郑县尉阎伯玙撰序秘书省校书郎颜真
 卿撰铭蔡有邻𨽻书迥字居罗代人仕周为相州总
 管周末隋文帝秉政迥举兵不克而死唐武德中改
 葬复其封爵开元二十六年相州刺史张嘉祐为之
 立庙建碑以开元二十八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唐尉迟公庙碑阴
 唐孙士良撰蔡有邻八分书开元二十六年二月立
 (金石/录)
卷六 第 29a 页 WYG0682-0286a.png
唐林虑县记
 正书无撰人姓名天宝六载(金石/录)
铜雀台碑
 在安阳(诸道石/刻录)
唐林虑县造寺碑
总持寺碑
邺县修定寺碑
 分书(三碑诸道/石刻录)
卷六 第 29b 页 WYG0682-0286b.png
   定州
    (中山府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属上谷钜鹿二郡汉高帝置中山郡)
    (景帝三年改为国后汉晋皆因之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置中山尹后魏为中山郡兼置)
    (安州唐改为定州升义武军节度皇朝太平/兴国元年改定武军政和三年改中山府中)
    (山郡今县七望安喜新无极北曲/阳 唐县 都 乐 平)
汉上谷太守张
 在安喜县东六里(访碑/录)
汉孝子王立碑
卷六 第 30a 页 WYG0682-0286c.png
 安喜县
兰亭序
 唐何延年谓右军永和中与太原孙承公四十有一
 人脩禊挥毫制序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
 更无凡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具别体就中之字
 有二十许变转悉异遂无同者如有神助及醒后他
 日再书数十百本终不及此余谓神助及醒后更书
 数十百本无如者恐此言过矣右军他书岂减禊帖
卷六 第 30b 页 WYG0682-0286d.png
 但此帖字数比他书最多若千文千锦卷舒展玩无
 不满人意者轸在心目不可忘非若其他尺牍数行
 数十字如寸锦片玉玩之易尽也(高宗御制/朝墨志)
 兰亭修禊序世所传本尤多而皆不同盖唐数家所
 临也其转相传模实真弥远然时时犹有可喜处岂
 笔法或得其一二耶想其真迹宜何如也哉世言真
 本葬在昭陵唐末之乱昭陵为温韬所发其所藏书
 画皆剔取其金玉而弃之于是魏晋以来诸贤墨迹
卷六 第 31a 页 WYG0682-0287a.png
 遂复流落于人间太宗皇帝时购募所得集以为法
 帖十卷俾模传之数以分赐近臣今公卿家所有法
 帖是也然独兰亭真本亡矣故不得列于法帖以传
 今予所得皆人家旧所藏者虽笔画不同聊并列之
 以见其各有所得至于真伪优劣览者当自择焉其
 前一本流俗所传不记其所得其二得于殿中丞王
 广渊其三得于故相王沂公家又有别本在定州民
 家二家各自有石较其本纤毫不异故不复录其四
卷六 第 31b 页 WYG0682-0287b.png
 得于三司蔡给事君谟也所传本不出乎此其或更
 有所未传更俟博采(集古/录)
 右军褉帖叙草号称最得意书宋齐以来藏在秘府
 士大夫间未闻称述岂未经大盗兵火时盖有墨迹
 在兰亭右者及萧氏字文焚荡之馀千不存一永师
 晚出所见妙迹惟有兰亭故为虞褚辈道之所以太
 宗求之百方期于必得其后公私相盗今竟失之书
 家晚得定武本盖彷佛存古人笔意耳
卷六 第 32a 页 WYG0682-0287c.png
 此文自唐明皇得真迹刻之学士院人间不得复见
 朱梁篡窃辇至汴都耶律德光破石晋此刻度河契
 丹既归与辎重弃之杀狐林后置之州治遂人定本
 (碧岫野人/赵秷仲古)
 定武兰亭叙石刻世称善本宣和中从仕中山访询
 故老以谓石晋之末契丹自中原辇载宝货图书而
 北至真定德光死汉祖起太原永康自立而归与其
 祖母交兵于国弃此石于中山庆历中土人李学究
卷六 第 32b 页 WYG0682-0287d.png
 者得之不以视人韩忠献之守定武也李生始以墨
 本献公公坚索李乃瘗之地中别刻石本以示公又
 一纪李生即世其子乃出石散模售人每本须钱一
 千由是好事者争取之其后李氏子负官缗无从取
 偿时景文守定乃以公帑金代输之因取其石匣藏
 于库非贵游交旧不可得也熙宁间薛师正出牧其
 子绍彭又刻别本者留之中山易古刻携归长安大
 观中诏取其石置宣和殿人间不复见矣(养浩/书室)
卷六 第 33a 页 WYG0682-0288a.png
 定武郡斋旧有兰亭石刻为薛师正之子绍彭易去
 世之所传多矣宣和初其弟嗣昌献于天上徽宗命
 龛置睿思东阁之壁自是人间不复得靖康之乱凡
 尚方奇尤卓绝之珍悉为金人辇归彼国独此石弃
 而不取建炎初高宗驻跸广陵宗泽汝林居守东都
 见之迁骑疾驰进行在所曾未逾月大驾幸浙失于
 仓猝之际绍兴中向子固叔坚师淮南密旨令搜访
 之叔坚冥索不获其后坚遭台评以谓穷寻窖藏金
卷六 第 33b 页 WYG0682-0288b.png
 宝至于广掘地土盖由此焉叔坚之子淔端叔语余
 如是物之显晦有时未知何辰当复出耶绍熙壬子
 夏余觅官修门与顺伯剧谈偶及顺伯云此一段事
 世所未闻当为我识之所得旧本之左因遂书之斯
 碑所用纸竹岂非所谓模打者欤(王明/清)
 此帖世传以为右军得意书世间石刻无虑数十百
 本而共推定武本以为冠诸家辨别真赝其说不一
 或以为薛绍彭刻石易旧本归其家镵去湍流带右
卷六 第 34a 页 WYG0682-0288c.png
 天五字今世所存本此五字不全者薛氏旧物也又
 仰字如针眼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凡有此者皆
 望风以为真而未尝确然辨其帖之所以善所以不
 善者夫世之所以贵定武者以其镌刻精好不失右
 军笔意而已非以其能为针眼为蟹爪为丁形也使
 其能得其笔意虽无此三者不害为善本况此三者
 皆可以人力为而其笔意非真能者未易辨今不求
 其本而区区焉眭目于其末此相马而惟记其骊黄
卷六 第 34b 页 WYG0682-0288d.png
 牝牡岂不为九方皋所笑乎山谷论此帖以为无一
 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真意肥瘐亦自成妍要
 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此能观书者也(曾槃并兰/亭博议)
后魏刺史崔亮颂
 不著书撰人名氏其额曰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
 颂使君名亮字敬儒齐国磐阳人长史冯时等立此
 碑碑石漫灭亡其年月(集古/录目)
 题云魏镇北将军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颂盖亮
卷六 第 35a 页 WYG0682-0289a.png
 尝为定州既去郡人立此碑颂德尔神龟三年正月
 建(金石/录)
魏中山太守常通碑
 在府城西北三里(访碑/录)
隋正解寺碑
 隋随昌刘鼎卿撰不著书人名氏寺本后魏宣武帝
 以七庙所立谓之七帝寺至周被废隋文帝时复兴
 佛法定州赞治崔子石舍以为寺赐名正解碑以开
卷六 第 35b 页 WYG0682-0289b.png
 皇十二年四月立(集古/录目)
隋高阳郡隆圣道场碑
 隋虞世基撰并书周建德六年隋高祖拥旄于此至
 大业九年伐叛海东旋师有诏改为高阳郡记王业
 之所兴设隆圣道场为高祖祈福大业九年十二月
 立此碑(舆地/碑记)
隋七祖堂记
 无书撰人名氏(诸道石/刻录)
卷六 第 36a 页 WYG0682-0289c.png
唐正解寺碑
 唐李伯药撰分书无姓名贞观四年正月(金石/录)
唐施石台铭
 唐赵僎撰并行书开元十五年立(金石/录)
唐卢舍那珉像碑
 唐赵僎撰蔡有邻八分书珉像定州刺史张嘉贞所
 造碑以开元十六年二月立(集古/录目)
唐文宣王庙记
卷六 第 36b 页 WYG0682-0289d.png
 唐卢肇撰并正书大中十三年八月(金石/录)
唐定州录事王君颂
 无书撰人名氏(诸道石/刻录)
隋文帝舍利塔碑
 隋李伯药撰书人名缺不可辨文帝仁寿中所起舍
 利塔铭也碑以大业五年四月立(集古/录目)
唐柏仁令郑君纪德碑
 唐李羲仲正书无姓名圣历三年十一月立(金石/录)
卷六 第 37a 页 WYG0682-0290a.png
唐曹溪能大师碑
 唐蔡有邻书(诸道石/刻录)
唐能大师碑
 唐兵部侍即宋鼎撰河南阳翟县丞史惟则八分书
 能大师姓卢氏南海新兴人居新兴之曹溪天宝七
 年其弟子神会建碑于钜鹿郡之开元寺(集古/录目)
 曹溪能大师碑天宝十一载二月立(金石/录)
唐相宋璟碑
卷六 第 37b 页 WYG0682-0290b.png
 唐抚州刺史颜真卿撰并书璟字子(缺/)邢州南和人
 官至尚书右丞相封广平公谥曰文贞碑以大历七
 年九月璟孙俨追建(集古/录目)
唐宋璟碑阴
 唐颜真卿撰正书无姓名大历十一年三月立附(金/石)
 录
漳河神坛碑
 在沙河县西北七十一里汤山(寰宇/记)
卷六 第 38a 页 WYG0682-0290c.png
   怀州
    (战国时属魏秦属山川郡项羽立司马邛为/殷王都此汉初殷国寻更名河内郡郡后汉)
    (因之晋分属汲郡后魏置怀州燕置河内郡/隋初郡废而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置河内)
    (郡唐为怀州天宝初曰河内郡/今县三 河内 武陟 修武)
汉李固碑
 在山阳城内(访碑/录)
西晋光禄勋尚凯碑
 永康元年十二月立碑云君讳凯字士伯河内山阳
卷六 第 38b 页 WYG0682-0290d.png
 人也后云累迁河西尹春秋六十有八元康九年四
 月甲子薨追赠光禄勋(金石/录)
后魏孔子庙碑并祭文
 不著书撰人名氏孔子北适赵闻鸣犊见杀而还晋
 人思之立庙于其地后魏太和中怀州刺史如清龙
 使河内太守达头素和增葺立记又有延兴四年祭
 文称太上皇帝告宣尼之灵者文成帝也(集古/录目)
 文词事实皆不足采其书亦非佳独其字画多异故
卷六 第 39a 页 WYG0682-0291a.png
 特录之以备广览(集古/录)
 文词颇古质可喜云孔子欲北从赵鞅闻杀鸣犊遂
 䄈车而返及其没也晋人思之于大行岭南为之立
 庙焉记太和元年立其额又有延兴四年太上皇帝
 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献文帝也(金石/录)
后魏定鼎碑(金石录作/御射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后魏镇远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复
 馥书宣武帝讲武于洹卫之间命近臣驰射帝发矢
卷六 第 39b 页 WYG0682-0291b.png
 远及里馀侍中崔光等请为铭记之其首曰定鼎迁
 中之十年俗因谓之定鼎碑以景明三年十月立(集/古)
 (录/目)
 流俗谓之定鼎碑景明魏宣武年号也碑云定鼎迁
 中之十年按魏孝文以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至景
 明三年盖十年矣(集古/录)
 按北史及魏书宣武纪景明三年十月庚子帝射御
 弧矢射远及一百五十步群臣勒铭于射所即此碑
卷六 第 40a 页 WYG0682-0291c.png
 也(金名/录)
后魏神龟造像碑
 后魏恒嵩撰不著书人名氏河内县民造石碑像记
 题名者数十人三十皆称侍佛碑以神龟三年立(集/古)
 (录/目)
 余所集录目隋以前碑志皆未尝辄弃者以其时有
 所取于其间也然患其文词鄙浅又言皆浮屠然独
 取其字画往往工妙惟后魏北齐差劣而又字法多
卷六 第 40b 页 WYG0682-0291d.png
 异不知其何从而得之遂与诸家相戾亦意其外人
 昧于学问而所传讹谬尔然录之以资广览也此碑
 字画时时遒劲尤可佳也神龟孝明年号(集古/录)
北齐崇因寺碑
 陆义撰姚淑八分书皇建二年三月(金石/录)
周大云寺碑
 唐太子中舍人贾膺福撰并书夲隋文帝所立谓之
 长寿武后改曰大云碑以大足元年五月立(集古/录)
卷六 第 41a 页 WYG0682-0292a.png
 贾膺福撰并八分书笔法精妙可喜按旧唐史武后
 铸九鼎图山川物象命上书人贾膺福薛昌容李元
 振钟绍京等分题之绍京之书世固多有膺福笔迹
 虽仅存然世亦未有称其能者如昌容等书遂不复
 见以此知士之所以自著于不朽者果在德而不在
 艺也(金石/录)
周大云寺碑阴
 萧怀素正书长安二年立(诸道石/刻录)
卷六 第 41b 页 WYG0682-0292b.png
唐孔子赞并碑阴记
 唐文林郎武尽礼书据碑称其先君尝为怀州刺史
 作此赞后为州录事参军而刻之然不书其姓也并
 尽礼所作记述汉以来追赠孔子官爵孔子裔孙元
 宝等重葺祠宇修立旧碑并赞皆刻于碑阴(集古/录目)
 唐孔子赞撰人姓名残缺武尽礼正书景龙二年立
 (金石/录)
唐宁照寺钟铭
卷六 第 42a 页 WYG0682-0292c.png
 唐居士武承泰撰文林郎武尽礼书寺僧初铸大钟
 以景龙三年立此铭(集古/录目)
 武尽礼笔法精劲当时宜自名家而唐人未有称之
 见于文字者岂其工书如尽礼者往往皆是特今人
 罕及尔余每得唐人书未尝不叹今人之废学也(集古/录)
唐明皇御注道德经
 唐元宗书注皇太子绍及庆王琮等奉敕书初开元
 二十四年玄宗已注道德经道门威仪司马秀等奏
卷六 第 42b 页 WYG0682-0292d.png
 请两京及天下应修官齐等州造立石台刋勒经注
 (集古/录目)
唐群臣立道德经台奏答
 唐元宗注经成诏道士司马秀等请立经台奏谢批
 答及皇太子绍庆王琮等十八人列名皆刻于经台
 (集古/录目)
唐令长新诫
 在河内唐元宗御制初唐元宗择令长一百六十三
卷六 第 43a 页 WYG0682-0293a.png
 人又自制新诫宰相裴耀卿等请令集贤院善书者
 书以赐之其后诸县往各以刻石(集古/录目)
唐太子太师裴休神道碑
 唐宣武节度副大使(碑缺不/见其姓)处晦撰右散骑常侍(缺/)
   碑以咸通八年立(集古/录目)
   卫州
    (战国时属魏秦属三川二汉属河内郡魏置/朝歌郡晋改为汲郡后魏因之东魏置义州)
    (后周改为卫州又置修武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置汲郡唐为卫州天宝元年曰汲)
卷六 第 43b 页 WYG0682-0293b.png
    (郡今县四/嘉 新都) (汲县/共城) (获/)
殷比干墓四字
 殷比干墓四字在今卫州比干墓上世传孔子书然
 𨽻书始于秦非孔子书必矣字画古劲其汉人书乎
 (石公/弼)
 水经云朝歌县牧野比干冢前有石铭𨽻云殷大夫
 比干之墓今已中折不知谁人所志大观中会稽石
 国佐有此四字比水经又阙其三字书清劲乃东都
卷六 第 44a 页 WYG0682-0293c.png
 威灵时人所书者碑如欧赵皆未之见(𨽻/续)
汉故原武典农高府君之神道
 在汲县东北五十里二石柱上(寰宇/记)
晋立齐太公庙碑
 其略云太公望者此县人晋室受命四海一家太康
 二年县之西偏有盗发冢而得竹策之书此碑乃汲
 县令卢无忌立后题太康十年三月(金石/录)
后魏吊比干文
卷六 第 44b 页 WYG0682-0293d.png
 文为𨽻书不著名氏据碑称迁中之元载北届卫壤
 睹比干之墓内吊之而其额曰皇帝吊殷比干文然
 则后魏太和中孝文帝之所作也碑以太和十八年
 十一月立
 碑首残缺惟元载字可识其下云岁御次平阉荗望
 舒会于星纪十有四日日惟甲申按尔雅云岁在戍
 曰阉茂又郑康成注月令仲冬者日月会于星纪后
 魏书孝文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经比干墓亲
卷六 第 45a 页 WYG0682-0294a.png
 为吊文树碑而刋之是岁甲戌其说皆合(金石/录)
后魏吊比干文碑阴
 碑阴尽纪侍从群臣官爵姓名(金石/录)
后魏造五级浮图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后魏汲郡朝歌雍城里人张丑和
 等共造五级浮图以正光二年刻石其后有比丘僧
 题名(集古/录目)
东魏石像记
卷六 第 45b 页 WYG0682-0294b.png
 武定四年建(访碑/录)
东魏石像碑
 后魏镇西将军廉侯李道于汲县置立堂宇镌石为
 老子像而祠之在共城武定十年立(寰宇/记)
北齐造像碑
 天保九年岁次戊寅二月八日鲁思明敬造(访碑/录)
唐赠比干诏
 唐薛纯陁八分书贞观十九年二月(金石/录)
卷六 第 46a 页 WYG0682-0294c.png
顾村佛堂碑
 在共城路南字画颇古无年月(访碑/录)
周百泉陂碑
尊胜陁罗尼幢子
香严寺华严经壁
唐共城令碑
班氏先宗碑
 五碑诸道石刻录
卷六 第 46b 页 WYG0682-0294d.png
   浚州
    (政和五年改通利军为浚/州县二 卫县 黎阳)
汉张公神碑
 在通利军黎阳县界其口镇(访碑/录)
 𨽻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字多讹缺虽事迹粗可见而
 不复成文其间有铭词凡二首汉朝歌长郑彬以和
 平元年为张公立碑于庙又为监黎阳营谒者李君
 作歌九章同刻其后有李君等题名亦讹缺不可辨
卷六 第 47a 页 WYG0682-0295a.png
 矣在黎阳(集古/录目)
 张公神碑𨽻额在黎阳威宗和平元年立碑云朝歌
 长郑彬为张公建阙作碑铭勒神懿监黎阳营谒者
 李君好郑之文既彻俸佐工又作歌九章刻之石皴
 剥不明仅能辨其梗概其辞依仿离骚颇亦遒雅可
 观然不知张公是何神也(释/𨽻)
   洺州
    (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置广平/国后汉国废为钜鹿郡之西郡魏置广平郡)
卷六 第 47b 页 WYG0682-0295b.png
    (晋及后魏皆因之后周置洺州隋大业初置/武安郡唐为洺州天宝元年曰广平郡今县)
    (五/恩) (永年/鸡泽) (肥乡/曲周) (平/)
汉淳于长夏承碑
 碑云君讳承字仲兖东莱府君之孙太尉掾之中子
 中郎将弟也又云年五十有六建宁三年六月癸巳
 淹疾卒官碑在洺州元祐间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
 建宁灵帝时年号也距今千岁矣而刻画完好如新
 余家所藏汉碑二百馀卷独此碑最完(金石/录)
卷六 第 48a 页 WYG0682-0295c.png
 汉北海淳于长夏君碑篆额元祐中洺州治河堤始
 得之夏君名承仕郡为主簿督邮至冀州从事四府
 举辟除淳于长灵帝建宁三年卒此碑字体颇奇怪
 唐人盖所祖述汉字有八分有𨽻其学中绝不可分
 别梁庾元威作书论载𨽻有十馀种曰芝英𨽻花草
 𨽻钟鼎𨽻龙虎𨽻凤鱼𨽻麒麟𨽻仙人𨽻科斗𨽻云
 𨽻虫𨽻龟𨽻鸾𨽻此碑盖其间之一体(𨽻释/)
魏大长秋游述碑并阴
卷六 第 48b 页 WYG0682-0295d.png
 碑云君讳述字庶祖广平任人也晋太始十年九月
 乙丑卒咸宁三年九月甲子造(复斋/碑录)
唐昭福寺碑
 在永年县西南十里洺水南唐贞观四年立岑文本
 祠(寰宇/记)
唐高匡墓志
 不著书撰人名氏匡字才仁沧州渤海人碑以乾封
 二年立夲朝嘉祐中永年令石起得之于洺州乾明
卷六 第 49a 页 WYG0682-0296a.png
 僧舍(集古/录目)
   深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属魏秦属钜鹿郡汉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魏晋为博陵国后魏北)
    (齐后周为博陵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深州大业初废属博陵郡唐武德四年置深)
    (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先天二年复置天宝元/年曰饶阳郡今县五 静安 束鹿 安平)
    (武饶阳/ 强)
隋敬族碑
 (诸道石/刻录)
卷六 第 49b 页 WYG0682-0296b.png
唐武强令梁胙德政碑
 撰人名缺刘元明正书垂拱元年四月立(金石/录)
武强令王公德政碑
 在本县(访碑/录)
   磁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属魏/郡赵国后汉因之晋属广平郡隋属武安魏)
    (二郡汉置磁州天祐三年以磁慈声相近更/名惠州后唐复故名后曰滏阳郡今县三)
    (滏阳武邯/郸 安)
卷六 第 50a 页 WYG0682-0296c.png
东魏太尉高翻碑
 翻齐献武王欢之叔父也碑后题建立岁月文字残
 缺惟齐魏无字可辨又云岁次己未按东魏孝静以
 元象二年十二月改元兴和是年岁次己未此碑盖
 元象二年建也(金石/录)
 在州城南门外五星村民家元象二年立碑题北齐
 临清王假黄钺高翻碑(访碑/录)
唐日爱寺碑
卷六 第 50b 页 WYG0682-0296d.png
 唐何荣光书开元二十六年立(访碑/录)
唐罔极寺大行禅师元德幢铭
 在邯郸县韩覃撰并书(访碑/录)
 韩覃撰并行书开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录)
唐大行禅师义方训
 唐何荣光行书开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录)
唐登丛台怀古赋
 唐严浚撰蔡有邻分书开元二十七年秋立(金石/录)
卷六 第 51a 页 WYG0682-0297a.png
唐瑶台寺律和尚塔铭
 在滏阳县(访碑/录)
唐洺州司马庞承宗碑
 在邯郸县(访碑/录)
唐崔府君庙颂
 在州城敷灵朝内(访碑/铭)
唐崔府君墓志
 在同前处(访碑/录)
卷六 第 51b 页 WYG0682-0297b.png
   祁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二汉属中山国晋/属博陵国元魏北齐后周隋属博陵郡唐属)
    (定州景福二年置祁州于无极县皇朝景德/元年徙治蒲阴今县三蒲阴鼓城 深泽)
魏立汉刘盆子碑
 在深泽县正始二年立(访碑/录)
魏元成碑
 在深泽县坟侧正始五年立(访碑/录)
唐大忍寺门楼碑
卷六 第 52a 页 WYG0682-0297c.png
 沙门释某撰裴杭八分书开元十八年立(金石/录)
唐大思寺门楼碑
 唐杨邈撰裴抗书开元二十一年立(金石/录)
   赵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秦属邯郸郡汉属恒/山钜鹿郡后汉因之兼置汉州晋为赵国后)
    (魏为赵郡明帝兼置殷州北齐改为赵州隋/改为栾州后复为赵郡唐为赵州天宝元年)
    (曰赵郡皇朝崇宁四年升庆源军节度今县/五 平棘 宁晋 临城 隆平 高邑)
周穆王吉日癸巳
卷六 第 52b 页 WYG0682-0297d.png
 刻石曰吉日癸巳在今赞皇坛山上坛山在县南十
 三里穆天子传云穆天子登赞皇山以望临城置坛
 此山遂以为名癸巳志其日也图经所载如此而又
 别有四望山者云是穆王所登山据穆天子传云登
 山不言刻石然字画亦奇怪土人谓坛山为马蹬山
 以其字形类也庆历中宋尚书祁在镇阳遣人于坛
 山摹此字而赵州守将武臣也遽命工凿山取其字
 龛于州廨之壁闻者为之叹惜也(集古/录)
卷六 第 53a 页 WYG0682-0298a.png
 世传周穆王书按穆王时所用皆古文科斗书此字
 笔画反类小篆又穆天子传史记诸书皆不载以此
 疑其非是姑录之以待识者(金石/录)
 穆王登赞皇山以望临城置坛此山谓之坛山图经
 云吉日癸巳志其日也皇祐五年武臣李忠祐为守
 命工凿取其字以别石加灰补之俾方正上题书目
 癸巳之记龛之州廨(复斋/碑录)
 唐以前无所传闻而世定以为穆王书自宋景文祁
卷六 第 53b 页 WYG0682-0298b.png
 发之且以穆天子传为证耳然字画奇古信非秦汉
 以后遗迹余始至汝南同年生林虙为河北提举学
 事亟往求之虙见寄才两月复以书报曰此字近诏
 取藏禁中不可复得矣此书初在赞皇山中后武人
 为守凿山取之好事者常为叹息今乃得辇置近严
 则前日未为不幸然余求之稍缓几遂失之故今尤
 为可珍也(叶石/林)
 诸家所记皆言在赵州州廨石林跋乃以政和五年
卷六 第 54a 页 WYG0682-0298c.png
 归内府矣其说为信因录之以广异闻
汉光武碑
 汉章帝北巡至高邑光武亦即位于此有石坛坛有
 圭头碑即帝建在高邑(寰宇/记)
耿球碑
 在平棘县宋子故城袁绍立师宜官书(寰宇/记)
晋太尉杨骏墓志
 在宁晋县北十里骏武帝后之父也(寰宇/记)
卷六 第 54b 页 WYG0682-0298d.png
伪赵横山神李君碑
 碑阴所记凡二百五十三人晋咸宁中建(金石/录)
后魏张善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善字碑缺赵郡平棘人隐居学佛
 老之说召拜辅国将军辞而不受碑以大延四年立
 (集古/录目)
东魏赵贵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贵南钜鹿瘿陶人仕东魏至本郡
卷六 第 55a 页 WYG0682-0299a.png
 太守赠殷刺史碑以天平二年立(集古/录目)
隋造龙华浮图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赵郡平棘人范氏等共造浮图以
 开皇七年立此碑在平棘(集古/录目)
隋栾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郝士威撰侯彦直分书大业二年丙寅七月十五日
 立在汶州石桥前(复斋/碑录)
唐瘿陶令李怀仁清德颂
卷六 第 55b 页 WYG0682-0299b.png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永徽元年立(金石/录)
唐立汉光武皇帝庙碑
 唐李云撰虞规行书开元十九年十月立(金石/录)
唐立汉光武即位坛碑
 王预撰行书开元二十二年四月(金石/录)
唐令长新诫
 明皇御制开元二十四年二月(诸道石/刻录)
唐石桥记
卷六 第 56a 页 WYG0682-0299c.png
 唐张嘉贞撰柳识书(访碑/录)
唐李氏三祖堂记
 唐李云卿撰在高邑之北道傍(诸道石/刻录)
赵郡开元寺经楼铭
 僧楚琼行书篆额(诸道石/刻录)
刺史王公德政碑
 (诸道石/刻录)
唐立汉世祖祠记
卷六 第 56b 页 WYG0682-0299d.png
 唐张邈撰梁游楚分书天宝二年四月(金石/录)
唐聪明山神祠记
 唐张造撰正书无姓名大历七年立(金石/录)
唐聪明山铭
 唐洪经纶撰张沔分书建中元年六月立(金石/录)
唐祷聪明山记
 唐洺州刺史卢琐撰不著书人名氏昭义军节度使
 卢从史祷于聪明山祷作此记从史并其官属皆题
卷六 第 57a 页 WYG0682-0300a.png
 名于后以元和七年七月立(集古/录目)
唐独孤守忠碑
 唐韦承庆撰柳济物书(诸道石/刻录)
唐沧州三河镇将昭武校尉张德志
 在永年(元丰/碑目)
张邕碑
 (诸道石/刻录)
   安肃军
卷六 第 57b 页 WYG0682-0300b.png
    (自五代以上地里与易州同皇朝太平兴国/六年置静戎军景德元年改为安肃军今县)
    (一/肃) (安/)
汉左伯桃碑
 在安肃县西十五里墓前(访碑/录)
   广信军
    (自五代以上地里与易州同皇朝太平兴国/六年置威虏军景德元年改为广信军今县)
    (一/城) (遂/)
唐梦真容敕
卷六 第 58a 页 WYG0682-0300c.png
 唐赵履信记苏灵芝行书并篆额开元二十九年六
 月一日立本朝天圣六年重摹(复斋/碑录)
金刚经
 山及多译(诸道石/刻录)
   顺安军
    (自唐以上地里与瀛州同如意元年析河间/县置武兴神龙元年更名唐兴星云二年属)
    (莫州五代时属瀛州后废皇朝太平兴国七/年以废唐兴县地置唐兴寨淳化三年升为)
    (顺安军今县/一 高阳)
卷六 第 58b 页 WYG0682-0300d.png
唐高阳实谛寺碑
 撰人姓名缺苏灵芝行书开元二十六年六月(金石/录)
  河北路化外州
   幽州
    (大都督武王封召公奭于燕都此及秦灭燕/以为上谷郡汉高帝分立燕国昭帝元凤元)
    (年为广阳郡武帝太始元年更为国东汉建/武中并入上谷郡永平八年复立为郡兼立)
    (幽州魏晋为燕国前燕慕容隽初都其地元/魏立幽州及燕郡北齐置东北道行台后周)
    (平齐置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府废/立涿郡唐武德元年为幽州天宝元年曰范)
卷六 第 59a 页 WYG0682-0301a.png
    (阳郡升为卢龙军领县九清荆县次幽都乡/广平 潞县 武清 永 安 良)
    (平昌/)
唐游击将军薛侯彦碑
 唐赵含撰并行书开元十八年正月立(金石/录)
唐云麾将军李秀碑
 唐李邕撰并行书天宝元载正月立唐明皇以天宝
 三年改年为载今此碑元年立而称载何哉(金石/录)
唐复舜庙颂
卷六 第 59b 页 WYG0682-0301b.png
 唐韦稔撰颜頵正书并篆额贞元十二年闰八月(金石/录)
   易州
    (历代地里与幽州同秦属上谷郡汉属涿郡/魏属范阳郡晋属范阳国元魏复属范阳郡)
    (隋开皇初立易州及黎郡寻废大业初州废/立上谷郡唐为易州天宝元年曰上谷郡领)
    (县四满易县五涞/水 城 回)
唐铁像碑
 唐王端撰苏灵芝行书开元二十七年立(金石/录)
唐易州刺史田琬德政碑
卷六 第 60a 页 WYG0682-0301c.png
 唐中书侍郎集贤院学士徐安贞撰苏灵芝书琬字
 正勤自易州刺史迁为安西都护此易州人所立德
 政碑也以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立(集古/录目)
唐侯台记
 唐前在监门率府兵曹参军梁德裕撰苏灵芝书候
 台者古燕国望云气之所也后人因其故址立台以
 备游宴易州刺史郭明肃于其四壁书为郭隗剧辛
 孝子烈妇等像碑以开元九年十月立(集古/录目)
卷六 第 60b 页 WYG0682-0301d.png
 
 
 
 
 
 
 
 宝刻丛编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