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682-02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五
             宋 陈思 撰
  京西北路下
   许州
    (春秋许国战国属转秦置颍川郡汉高帝为/韩国寻复故后汉因之魏晋并为颍川郡后)
    (魏亦同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曰许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颍川郡唐武德四)
    (年曰许州天寿元年曰颍川郡后升忠武军/节度梁改为匡国军唐灭梁复曰忠武皇朝)
卷五 第 1b 页 WYG0682-0249b.png
    (元丰三年升颍昌府崇宁四年建为南辅今/县七 长社 郾城 阳翟 长葛 临颍)
    (舞阳/郏县)
汉郭禧前碑
 文字残缺所存才百许字共可见者公讳禧字君房
 而已禧郭躬从孙也郭氏世为阳翟人自躬以下皆
 葬阳翟其墓尚存今此碑缺处犹有陈留扶沟字疑
 禧尝寓居是邑其卒也返葬故乡而汉书注遂以为
 扶沟人恐误(金石/录)
卷五 第 2a 页 WYG0682-0250a.png
 太尉郭禧断碑篆额所存其上一段字画方劲前后
 数行仅有数十字可认其中彊半剥落篆额亦然首
 行却有郭君名字禧以灵帝建宁三年为太尉光和
 二年薨(𨽻/续)
汉郭禧碑阴
 其首有四大字云故吏人名其下列故吏密张立度
 成匽师张协子通雒阳李苍子考故民河南阴德纪
 信以下凡百馀人字画完好者甚多笔法淳古可爱
卷五 第 2b 页 WYG0682-0250b.png
 (金石/录)
汉郭禧后碑
 碑残缺尤甚其略可辨者惟光和二年夏五月甲寅
 大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而其额题汉故太尉郭公
 神道字画尚完(金石/录)
汉丹阳太守郭旻碑
 碑云君讳旻字巨公有周之裔也又云俾守丹阳为
 政四年以公事去官年过耳顺寝疾颓延熹元年
卷五 第 3a 页 WYG0682-0250c.png
 卒三载礼阕诸子已刻墓道之铭矣而碑石狭小加
 有瑕瘢后十馀年当孝灵光和之二年其从子五原
 太守鸿因葬太尉公遂与其孙范不改旧文重立此
 碑今石中有裂文子在越时才得其上一段后一纪
 尤延之持节江东以其下一半相赠合而为一遂成
 全碑(𨽻/续)
汉文范先生陈仲弓碑
 其额题云汉文范先生陈仲弓之碑碑文字已漫灭
卷五 第 3b 页 WYG0682-0250d.png
 蔡邕字画见于今者绝少故虽漫灭之馀尤为可惜
 按邕集仲弓三碑皆邕撰其一碑云中平三年秋八
 月丙子卒而三碑皆云春秋八十有三后汉书仲弓
 传以为中平四年八十四卒于蒙者传疑误(金石/录)
 汉文范先生陈仲弓之铭篆额两行额下有穿穿下
 数行仅存最上一字独醇字瞭然可识前一行者其
 右从月又前一行彷佛是君字蔡中郎为仲弓作三
 碑其第二碑有含光醇德之句前有徵士陈君但相
卷五 第 4a 页 WYG0682-0251a.png
 去差远中间无从月者疑此非中郎所作赵氏有仲
 弓残碑以校集本凡改定数字岂即此碑乎(𨽻/续)
汉陈仲弓碑阴
 碑阴故吏姓名多已刓缺蔡邕小字八分惟此与石
 经遗字尔石经字画谨严而此碑阴尤放逸可爱(金/石)
 (录/)
汉陈度碑
 文字残缺不完其略可识者云君讳度字妙高陈国
卷五 第 4b 页 WYG0682-0251b.png
 相人而最后题中平四年九月二十日己丑立(金/录)
 君名度字妙高陈国柘人灵帝中平二年卒又二年
 立碑此刻大半紊碎所存仅二百字少成句读其中
 并无官称郡国志陈国有柘县苦县沛国有相县苦
 在春秋时曰相赵氏认柘作相误也(𨽻/续)
汉司空掾陈寔碑
 碑已残缺不可辨惟其首八大字尚完字画奇伟在
 颖川陈太丘墓侧按后汉书太丘传载二子纪谌纪
卷五 第 5a 页 WYG0682-0251c.png
 为大鸿胪谌不著其为何官惟刘孝标注世说引海
 内先贤传曰谌字季方寔少子也司空掾公车徵不
 就蚤卒然则斯碑岂非陈谌碑乎(金石/录)
 汉故司空掾陈君碑篆额蔡中郎所作第三碑也此
 碑仅有前七十字下文尽皆不存中郎作太丘第一
 碑云春秋八十三中平三年卒汉史误作四年此碑
 作五年者乃豫牧立碑之年也赵氏跋云文已残缺
 不可辨惟八篆额字画奇伟引世说注太丘次子谌
卷五 第 5b 页 WYG0682-0251d.png
 尝以司空掾召谓此是陈谌之碑殊不知碑中自有
 大丘姓名其文又在蔡邕集盖不能认碑故有斯误
 (𨽻/续)
汉河南尹苏府君碑额
 汉故河南尹苏府君碑在许州道傍碑无文词惟此
 十字其额尔(金石/录)
汉尚书左仆射荀公碑
 在长社县东北七里冢前文字磨灭(访碑/录)
卷五 第 6a 页 WYG0682-0252a.png
魏公卿上尊号奏
 唐贤多传为梁鹄书今人或谓非鹄也乃钟繇书尔
 未知孰是(集古/录)
 不著书撰人名氏与受禅坛记同汉既禅位文帝未
 受魏相国安乐侯华歆等上表劝进(阙/) 公卿将军
 上尊号奏篆额相传以为钟繇书其中有大理东武
 亭侯臣繇者乃其人也当时内外前后劝进之辞不
 一此盖其最后一章碑自造于华裔字之误石理皴
卷五 第 6b 页 WYG0682-0252b.png
 剥字迹晻昩今世所传者多是前一段尔(𨽻/释)
魏尊号奏碑阴
 碑云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勤恤民隐视者
 如伤凡十行刻于碑阴盖尊号奏文多不能尽故刋
 于碑阴以足知非别碑也石埋皴剥世多不传𨽻释
 载自造华裔字之后石埋皴剥字迹晻昩谓此碑也
 (复斋/碑录)
魏受禅表
卷五 第 7a 页 WYG0682-0252c.png
 世传为梁鹄书而颜真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
 (集古/录)
 𨽻书不著书撰人名氏世传以为钟繇书或以为梁
 鹄书魏文帝黄初元年为坛于繁昌以受汉禅碑不
 著所立年月在魏文帝庙中(集古/录目)
 繁昌县城内有三台时人谓之繁昌台坛前有二碑
 魏文帝受禅于此自坛而降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故其石铭曰遂于繁昌筑灵坛也于后其碑六字生
卷五 第 7b 页 WYG0682-0252d.png
 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水/经)
 魏受禅表篆额在许昌亦曰钟繇书所谓表者盖表
 揭其事非奏表之表也水经云繁昌城内有三台人
 谓之繁昌台坛前二碑其后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
 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此盖附会符命之
 误也(𨽻/释)
 魏受禅表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刘禹/锡嘉)
 (话/)
卷五 第 8a 页 WYG0682-0253a.png
 廷康元年献皇帝诏张愔持节持玺绶禅位于魏丕
 即筑坛受禅顾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乃立二
 碑此其一也碑后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
 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嘉话录云此碑王朗文梁鹄
 书钟繇镌时称三绝书断则谓元常八分入妙魏受
 禅碑为最直言钟元常未知孰是近时士大夫学𨽻
 者多学此碑余谓舍石经而学此碑如学画虎此可
 与知音者道(集古/后录)
卷五 第 8b 页 WYG0682-0253b.png
晋议郎陈先生碑
 𨽻书不著书撰人名氏碑字断缺其可见者曰延颖
 川许昌人不知其为名与字也其额曰晋故议郎陈
 先生碑元康二年门生君含等立(集古/录)
晋尉氏令陈君碑
 𨽻书今碑石残缺不可悉考其可见者曰字道臧太
 尉掾之小子其额曰晋尉氏令陈君碑以此知其官
 及姓氏也(集古/录目)
卷五 第 9a 页 WYG0682-0253c.png
东魏造石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阳翟郡防境大都督石文达等为
 太守敬曦造像记以武定七年立(集古/录目)
北齐赫连府君清德颂
 据北史列传子悦为郑州刺史郡人请为立碑诏许
 之碑所载亦同而碑乃在今许昌者按隋书地里志
 颍川郡旧置颍川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改曰许川(金/石)
 (录/)
卷五 第 9b 页 WYG0682-0253d.png
唐题度人经变相
 予家旧藏唐阎立本画灵宝度人经变褚遂良题字
 惜其岁久湮灭将失传独字画仅可模刻以贻好事
 云元祐戊辰仲冬韩城范正思记(本碑/跋)
唐文荡律师塔碑
 唐前河南告成尉卢奂撰著作郎魏栖梧书律师姓
 药氏河南密县人开元十三年十月弟子一智为之
 建塔立此碑在阳翟县(集古/录目)
卷五 第 10a 页 WYG0682-0254a.png
唐立舞阳侯祠堂碑
 唐校书郎王利器撰集贤院待制史惟则八分前京
 兆府司录徐浩篆额舞阳令张紫阳䓁修庙记也碑
 以天宝二年二月立在舞阳县(集古/录目)
唐读樊丞相传诗
 唐河阴阴尉郑炅之撰安定胡霈然分书不著年月
 (集古/录目)
唐颖阳观碑
卷五 第 10b 页 WYG0682-0254b.png
 唐张粲撰史惟则分书天宝五年七月立(金石/录)
唐陈太丘祖德碑
 系孙兼撰序伾撰铭伾子膺书天宝九载十一月立
 (金石/录)
唐善财寺碑
 唐史惟则分书在阳翟县(访碑/录)
唐立汉黄公庙碑(在阳/翟)
 唐李翰撰张从申行书李阳冰篆额建中三月立(金/石)
卷五 第 11a 页 WYG0682-0254c.png
 (录/)
唐张敬因碑
 唐颜真卿撰并书在许州临颍县民田中庆历初有
 知此碑者稍稍往摹之民家患其践田稼遂击碎之
 余在滁阳闻而遣人往求之得其残缺者为七段矣
 其文不可次弟独其名氏存焉曰君讳敬因南阳人
 也其字画尤奇甚可惜也(集古/录)
 敬因南阳西鄂人子匡济为淮西节度使追赠敬因
卷五 第 11b 页 WYG0682-0254d.png
 和州刺史此碑埋没已久庆历初县民耕出之远近
 闻者争往摹拓村民厌苦其扰遂击碎之今在者数
 段耳人犹模之故其文不完真卿官爵及立碑年月
 则皆亡矣(集古/录目)
唐阳翟县厅壁记
 唐许尧佐撰吴宗冉书元和十四年五月(金石/录)
唐令长新诫
 唐玄宗御制太和九年县令李易简建郑宗冉书此
卷五 第 12a 页 WYG0682-0255a.png
 本无玄宗敕书而别有敕语乃当时召新除令长赐
 食于朝堂而遣之叮咛慰勉之言也在舞县(集古/录目)
唐阳翟县水亭记
 唐魏庾撰并书大中五年五月(金石/录)
唐阳翟县新石桥记
 唐崔周衡书(访碑/录)
唐立舞阳侯樊君碑堂记
 裴颖撰唐长孺八分书(诸道石/刻录)
卷五 第 12b 页 WYG0682-0255b.png
唐石桥记
 崔周衡书在阳翟县(访碑/录)
   郑州
    (秦属三川郡二汉及魏属河南郡晋置荥阳/郡后魏为东恒农郡东魏置广武郡后周置)
    (郑州隋开皇十六年曰营州炀帝初复为郑/州寻废置荥阳郡唐正观元年州废自武牢)
    (移郑州治此天宝元年曰荥阳郡皇朝景祐/元年号奉宁节度崇宁四年建为西辅今县)
    (六/) (管城/原武) (荣阳/荥泽) (新郑/密县)
晋右将军郑烈碑
卷五 第 13a 页 WYG0682-0255c.png
 不著书撰人名氏字为𨽻书烈字休林荥阳人官至
 兖州刺史轻车将军拜平莞侯拜议郎卒赠右军将
 军谥曰僖故吏殿中监申杨等立此碑以太康四年
 立(集古/录)
 碑云君讳烈字休林又云曾祖先生皇祖徵君显考
 将作大匠实有茂德载在国策烈晋史无传以碑考
 之尝为文帝参佐武帝时仕为兖州刺史封东莞男
 以疾徵拜议郎卒于太康二年追赠右军将军谥曰
卷五 第 13b 页 WYG0682-0255d.png
 僖侯云(金石/录)
 晋故右军将军平莞僖侯郑府君之碑𨽻额郑君名
 烈荥阳人仕于晋初至兖州刺史轻车将军召拜议
 郎以太康二年八月卒故吏申杨等立此碑四年之
 七月也郑君所封其上一平字则晓然可识下一字
 则微有缺损小欧阳谓之平莞侯赵氏以为东莞则
 误也晋县亦无平莞非乡名即亭名也予尝以魏末
 至晋末𨽻字无可取者晚获此碑其劲健方格顾后
卷五 第 14a 页 WYG0682-0256a.png
 绝配若杂置汉刻中未易甄别
隋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
 大业二年三月造在荥阳县(访碑/录)
唐高宗造像记
 大业二年三月(金石/录)
周立汉太尉纪信碑
 卢藏用撰并八分书长安二年七月立(金石/录)
唐阳武县李行忠佛堂记
卷五 第 14b 页 WYG0682-0256b.png
 无撰人姓名唐李固徽书景云元年十一月建(复斋/碑录)
唐商州刺史欧阳琟碑
 唐颜真卿撰并书琟字琟渤海人仕至商州刺史武
 关防禦使去官不仕而终碑以大历十年十月立(集/古)
 (录/目)
唐京河水门记
 唐秘书省校书郎直史馆韦处厚撰处士唐衢八分
 郑州刺史李少和引京水注于管城之北为石水门
卷五 第 15a 页 WYG0682-0256c.png
 以节其出入元和五年正月立此碑(集古/录目)
唐无量寺多宝塔碑
 唐裴度撰王凝行书元和十二年二月立在新郑县
 (复斋/碑录)
唐大海寺王像碑
 唐张仲方撰韩齐中分书并篆额长庆四年正月立
 (复斋/碑录)
县令马公德政颂
卷五 第 15b 页 WYG0682-0256d.png
 (诸道石/刻录)
   滑州
    (春秋时属卫战国时亦属卫其西境属魏秦/属东郡二汉因之晋为陈留濮阳二国宋武)
    (帝平河南置兖州以为边镇后魏置东郡隋/置祀州后为滑州又改为兖州后复为东郡)
    (唐后为滑州天宝元年更名灵昌郡大历七/年升义成军复故而改灵昌曰灵河皇朝太)
    (平兴国四年改武成军今县/三 白马 韦城 胙城)
后周大像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碑文为对隅述事不明又但称延
卷五 第 16a 页 WYG0682-0257a.png
 寿公而无姓名今以北史考之周大象二年尉迟迥
 兵起于邺分遣部将所在攻下城邑东郡太守延寿
 公于仲文弃郡奔关中拜(阙/) 还击迥军取梁郡败
 其将檀让于武成碑(阙/) 罗于金乡与此碑同盖文
 仲纪功碑也大象二年立(集古/录目)
 宇文氏之事迹无足采者惟其字画不俗亦有取焉
 玩物以志忧者惟怪奇变态真伪相杂使览者自择
 则可以忘倦焉故余于集古所录者博矣(集古/录)
卷五 第 16b 页 WYG0682-0257b.png
隋仪同府参军黄山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山字子岳荆州江夏人仕至仪同
 孔仲衡府参军碑以大业九年立(集古/录目)
隋舍利塔碑
 正书篆额(诸道石/刻录)
周黄罗刹碑
 唐秦王府学士虞世南撰不著书人名氏罗刹东郡
 胙县人周末尉迟迥兵起罗刹聚众击之授(碑/缺)军总
卷五 第 17a 页 WYG0682-0257c.png
 管碑以武德八年十月立(集古/录目)
 罗刹仕周为行军总管其子君汉唐初为将有功武
 德中为父追立此碑(金石/录)
唐黄君汉碑
 唐东宫左庶子李伯药撰不著书人名氏君汉字景
 云东郡胙县人罗刹之子唐初官至夔州都督封虢
 国公碑以贞观六年立(集古/录目)
唐匡城令郑府君碑
卷五 第 17b 页 WYG0682-0257d.png
 唐校书郎吴先壁撰前国子进士李惟恕书滑州匡
 城令郑諲去思颂德之碑也諲字叔敬荥阳开封人
 碑以景龙中立(集古/录目)
唐滑台铭
 唐李季卿撰令狐彰行书永泰元年正月(金石/录)
唐滑台记
 唐崔粲撰永泰元年(诸道石/刻录)
唐令狐彰开河碑
卷五 第 18a 页 WYG0682-0258a.png
 唐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撰尚书吏部侍郎徐浩书
 并篆额先是河至酸枣濒县而东岁失河道尚书右
 仆射霍国公令狐彰闻之碑以大历八年正月立(新/增)
唐清台新驿记
 唐滑亳节度使李勉撰李阳冰篆勉使同州别驾裴
 万增广驿舍以大历九年八月立此碑于驿中(集古/录目)
 李阳冰篆在今滑州驿中其阴有铭曰斯去千载冰
 生唐时冰今又去后来者谁后千载有人吾不知之
卷五 第 18b 页 WYG0682-0258b.png
 后千载无人当尽于斯呜呼郡人为吾宝之不知作
 者为谁然贾耽尝为李腾序说文字源盛称阳冰此
 记耽为滑州刺史因见斯记而称之耳阳冰所书世
 固多有可爱者不独斯记也(集古/录)
 唐李勉撰李阳冰篆其阴有铭欧阳公云不知作者
 为谁余尝考之乃舒元舆玉箸篆志后赞也其文载
 于唐文粹反元舆集中欧阳公偶未尝见之耳(金石/录)
唐滑台新驿记
卷五 第 19a 页 WYG0682-0258c.png
 裴(名/缺)八分书(金石/录)
唐滑州新井铭
 唐贾耽撰徐璹正书李腾篆额贞元五年九月(金石/录)
唐说文字源
 唐义成单节度使贾耽撰序前杨府户曹参军徐璹
 书秘书少监李阳冰重修汉许慎说文字源阳冰从
 子检校祠部员外郎腾篆凡五百四十字碑以贞元
 五年十月立(集古/录目)
卷五 第 19b 页 WYG0682-0258d.png
唐明皇送李邕赴滑州诗
 唐柏元封行书元和五年十月(金石/录)
唐李元素二州慰思述
 唐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李元素二州慰思述
 庾承宣撰唐衢分书并篆额元和中立(复斋/碑录)
唐义成节度李听德政碑
 唐宋中锡奉敕撰待诏侯丕奉敕正书太和三年八
 月建(复斋/碑录)
卷五 第 20a 页 WYG0682-0259a.png
唐节堂记
 唐刘三复撰李德裕分书太和四年五月(金石/录)
唐秋日登楼望赞皇山诗
 唐李德裕撰并分书太和四年八月(金石/录)
唐李德裕德政碑
 唐贾餗奉敕撰归融奉敕分书太和六年八月立(复/斋)
 (碑/录)
唐李德修尧祠记
卷五 第 20b 页 WYG0682-0259b.png
 唐白敏中撰开成二年立(访碑/录)
 尧祠在州西南二十里汉刘盆子所立唐宝历中节
 度使李听祈雨有应重修立记(寰宇/记)
   孟州
    (春秋战国皆属周自汉晋至隋皆属河内郡/唐显庆三年割属河南府建中二年乃以河)
    (南之河阳河阴济源温四县租税入河阳三/城使又以泛水军赋益之会昌三年遂以此)
    (五县为孟州今县六/济源 泛水 河阴) (河阳/王屋) (温县/)
汉成皋令任伯嗣碑
卷五 第 21a 页 WYG0682-0259c.png
 其首已残缺其可见者云字伯嗣南阳编人也又云
 延熹五年以筑阳相迁来临县其后历叙政绩又云
 迁君桂阳碑在今泛水县泛水在汉为成皋此碑盖
 成皋令德政颂尔后汉书桓帝纪延熹八年有桂阳
 太守任胤以此碑校之岁月相符又名与字协知其
 名胤也(金石/录)
汉任伯嗣碑阴
 大观初获此碑置于泛水辇运司廨舍壁间余闻其
卷五 第 21b 页 WYG0682-0259d.png
 阴有字因托人讽邑官破壁出之遂得此本盖汉碑
 有阴者十七八世多弃而不录尔(金石/录)
后汉北军中候郭君碑
 绪枝叶云布列在川郡又云复辟司徒拜北军中候
 年六十有六建宁四年九月丙子卒(集古/录)
 汉故北军中候郭君碑篆额郭君字仲奇尝为司𨽻
 中都官从事辟将军府宰比阳建宁四年九月卒五
 年三月葬(复斋/碑录)
卷五 第 22a 页 WYG0682-0260a.png
汉司𨽻从事郭究碑
 汉𨽻不著书撰人名氏究字长(碑/缺)汲人也官至司𨽻
 从事碑以中平元年立(集古/录目)
 碑云君讳究汲人也元城君之孙雒阳令之适历至
 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令长辟司𨽻从事部郡都官
 春秋二十八而卒中平元年岁在甲子三月而葬(集/古)
 (录/)
 汉故司𨽻从事郭君碑篆额郭君名究仕郡诸曹吏
卷五 第 22b 页 WYG0682-0260b.png
 辟从事年二十八而卒灵帝中平元年葬(𨽻/释)
汉郎中郭君碑
 汉郎中郭君之碑𨽻额名字皆缺文辞亦有可句者
 其云惠兄仲犀又云元兄维世而有为人后者为之
 子之文盖郭君以兄之子为后也郭仲奇碑尝有惠
 兄之称此碑复尔仲犀者若非仲奇之伯则其同族
 也(𨽻/释)
隋梁公堰纪功碑
卷五 第 23a 页 WYG0682-0260c.png
 在河阴县西二十里本汉平帝汴河决壤至明帝永
 平十二年乃令王景理渠堤其后通塞各计朝代隋
 开皇七年使梁睿增修古堰遏河入汴立碑纪功(寰/宇)
 (记/)
唐等慈寺碑
 唐秘书少监颜师古奉敕撰不著书人名氏初太宗
 东伐王世允窦建德来救破之于泛水及即位有诏
 尝破敌之处皆建寺以为战死者资福此其一也碑
卷五 第 23b 页 WYG0682-0260d.png
 以贞观二年立(集古/录目)
 其寺在郑州泛水唐太宗破王世允窦建德乃于其
 战处建寺云为阵亡士荐福唐初用兵破贼处多大
 抵皆造寺此其一也(集古/录)
唐纪功碑
 唐高宗撰并行书飞白题额显庆四年八月在泛水
 (金石/录)
唐修敬寺旭禅师碑
卷五 第 24a 页 WYG0682-0261a.png
 无书撰人名氏禅师姓赵氏绛州稷山人碑以万岁
 通天二年立在河阳(集古/录目)
唐明皇过泛水诗
 开元十三年十月(诸道石/刻录)
唐重修梁公堰碑
 唐泛水主簿赵居贞撰县令王象书梁公堰者隋开
 皇中华阳梁睿所修故以为名依山凿堰以道河水
 通运路中间改其旧制别起渠口当河冲立石柱以
卷五 第 24b 页 WYG0682-0261b.png
 酾水既成遽填塞不能通开元十五年敕将作大匠
 范安复其故迹作此铭碑以开元十五年二月立(集/古)
 (录/目)
唐令长新诫
 唐开元中县令冯宴所刻后岁久以为柱础宝历二
 年县令崔潾移置于县廨(集古/录目)
唐济源令李造遗爱颂
 唐中书舍人梁陟撰监察御史集贤院修撰徐浩书
卷五 第 25a 页 WYG0682-0261c.png
 李公名造唐之宗室自济源令入为(阙/)此颂济源
 册立碑以开元二十六年十一月立(集古/录目)
唐淄川令裴大智碑
 唐滑州刺史李邕撰司(缺/)员外郎萧诚书大智河东
 人官至淄川县令碑以开元十九年十一月立在济
 源(集古/录目)
 萧诚以书知名当时今碑刻传于世者颇少人集录
 所得才数本尔然字画笔法多不同疑模刻之有工
卷五 第 25b 页 WYG0682-0261d.png
 拙惟此碑及独孤册碑字体同而最佳(集古/录)
唐小鲁真人仙解谣
 唐鲁国清撰进士陈锡书真人名成字和光年八岁
 及其兄希言皆为道士于奉仙宫此碑止有其半不
 见所终及立石年月在济源(集古/录目)
唐开梁公堰颂
 唐祁顺之撰徐浩分书并篆额天宝六年七月立(金/石)
 (录/)
卷五 第 26a 页 WYG0682-0262a.png
唐开梁公堰碑阴记
 唐平致和撰并正书天宝六载七月立(金石/录)
唐贞一先生庙碣
 唐左威卫录事参军卫凭撰右监门卫兵曹参军薛
 希昌八分贞一先生者道士司马子微也字承祯法
 号道德又自号白云先生明皇置阳台宫于王屋山
 以处之追谥贞一其从子纲因所居立以为庙碑无
 所立年月在王屋县(集古/录目)
卷五 第 26b 页 WYG0682-0262b.png
 唐贞一先生庙碣天宝六年七月立(金石/录)
唐济源令房琯遗爱颂
 唐监察御史平冽撰河阳县令徐浩书房公名琯清
 河人尝为济源令冽作颂时琯为给事中碑以天宝
 七年二月立(集古/录目)
唐宴济渎碑
 唐达奚珣撰薛希昌分书天宝中立(金石/录)
唐济渎庙祭器铭
卷五 第 27a 页 WYG0682-0262c.png
 唐济源县令张洪撰八分书不著名氏济源有北海
 祠坛故四时祠祀必取祭器于河南沈币双舫亦以
 沁河渡口船为之往返劳弊是时大风拔木洪因取
 以为祭器双舫及杂用之物碑以贞元十三年立(集/古)
 (录/目)
唐重修李造遗爱碑记
 唐高后规撰高从彦正书贞元二十一年立(金石/录)
唐韩文公送愿归盘谷序
卷五 第 27b 页 WYG0682-0262d.png
 韩愈撰盘谷在孟州济源贞元中县令刻石于其侧
 令姓崔其名浃今已磨灭(集古/录)
 正书无姓名贞元中刻石(金石/录)
唐韩文公题名
 唐都官员外郎韩愈元和四年题在济源(集古/录目)
唐房琯碑阴记
 唐石洪撰兵部郎中郑权书房琯有遗爱碑在济源
 元和六年琯从祖子式以河南尹奉诏祠济源洪等
卷五 第 28a 页 WYG0682-0263a.png
 刻此记于碑阴(集古/录目)
唐济祠亭并诗
 济源有三渊当祠下俗谓之海县令房琯初立亭于
 北海上以为祠神之所元和九年县令李朝阳广其
 制度作记并诗记朝阳之子蟠撰诗李朝阳撰裴潾
 书郑冠篆额(集古/录目)
唐济祠西海新亭记
 唐房琯立亭于北海上李朝阳为之记而西海之地
卷五 第 28b 页 WYG0682-0263b.png
 故为民家所有县令王源迥取之以立亭又作西海
 新亭记凤翔节度推官侯云章撰济源令章行质书
 郑冠篆额碑以长庆二年立(集古/录目)
唐岭南节度郑权碑
 唐陜川大都督府长史庾承宣撰万年县令姚尚书
 字复道荥阳人官至岭南节度使碑以宝历二年立
 (集古/录目)
 姚尚书笔力精劲虽唐人工于书者多而及此者亦
卷五 第 29a 页 WYG0682-0263c.png
 少惜其不传于世而今人莫有知者惟余以集录之
 博得此而已(集古/录)
唐司马子微记
 唐王屋令崔运撰道士张宏明书大和三年刻在王
 屋县(集古/录目)
唐司马子微坐忘论
 唐白云先生撰道士张宏明书大和三年女道士柳
 凝然赵景玄刻石并凝然所为铭同刻后又有篆书
卷五 第 29b 页 WYG0682-0263d.png
 曰卢同高常严固元和五年凡十字碑在王屋(集古/录目)
唐白乐天游济源诗
 正书大和五年九月冯宿诗附(金石/录)
唐白乐天游王屋山诗
 唐白居易撰道士张宏明正书大和六年十月题(复/斋)
 (碑/录)
唐高瑀神道诗
 唐司徒侍中东都留守裴度撰河南尹郑干书瑀字
卷五 第 30a 页 WYG0682-0264a.png
 乾亮渤海修人官至忠武军节度使赠司空碑以大
 和八年立(集古/录目)
唐李石神道碑
 唐东都留守李德裕撰工部侍郎柳公权书碑文残
 缺名氏皆不可见考其世系事迹知为李石碑也碑
 以大中中立在河阴(集古/录目)
 余家集录颜柳书尤多惟碑石不完者则其字尤佳
 非字之然也譬夫金玉埋没于泥滓时时发见其一
卷五 第 30b 页 WYG0682-0264b.png
 二则粲然在目特为可喜尔(集古/录)
唐睿宗赐白云先生书
 唐赐白云先生敕三玄宗敕并送别诗各一阳台宫
 画壁奏状并答敕乾元元年禁山庙采樵敕三大中
 八年王屋主簿韩抗书以刻石(集古/录目)
唐孔岑父碑
 唐太子少傅郑絪撰前大理少卿柳知微书府君名
 岑父字次翁鲁国邹人官至著作佐郎子戣戢皆显
卷五 第 31a 页 WYG0682-0264c.png
 贵赠岑父司空碑以咸通十二年立在河阴(集古/录目)
 唐赠司空孔岑父碑咸通十一年正月立(金石/录)
温县造文宣王庙记
 李建正书篆额(诸道石/刻录)
   蔡州
    (春秋时属沈蔡战国属楚魏秦属颍川郡汉/置汝南郡后汉及魏晋皆因之宋及后魏兼)
    (置豫州以为重镇东魏置行台后周置总管/府后改曰舒州寻复曰豫州复改曰蔡州隋)
    (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天宝后置汝南郡唐武/德三年曰豫州天宝元年曰汝南郡宝应元)
卷五 第 31b 页 WYG0682-0264d.png
    (年改曰蔡州皇朝景祐二年升淮康军节度/今县十 汝阳 上蔡 新蔡 褒信)
    (平舆/确山) (遂阳/贞阳) (新息/西平)
汉永乐少府贾君阙
 汉故永乐少府将作贾君之阙碑为篆书而将作下
 二字缺不可识(集古/录目)
 按汉书桓帝母孝崇匽皇后居永乐宫和平元年诏
 置太仆少府如长乐故事又按汉官仪长乐少府以
 宦者为之则贾者盖亦宦者也(金石/录)
卷五 第 32a 页 WYG0682-0265a.png
隋午卯寺碑
 开皇十年五月八日息州刺史梁洋建(复斋/碑录)
隋梁洋建塔表德政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隋息州参军裴玉䓁为刺史梁洋
 建塔以表德政碑以开皇十一年立在新息县(集古/录目)
 在今蔡州新息县隋开皇十一年参军裴玉与州人
 为息州刺史梁洋建宝塔表德政碑按隋书志后周
 于新息置息州大业中州废(集古/录)
卷五 第 32b 页 WYG0682-0265b.png
唐豫州刺史狄梁公碑
 唐元通礼撰党复书贞元三年重立(访碑/录)
唐平淮西碑
 唐段文昌撰陆邳分书并篆额元和十四年十二月
 建(复斋/碑录)
唐溵州刺史高承简德政碑
 唐王起撰裴潾书长庆中立按唐书地里志元和十
 二年以郾城上蔡西平遂平四县置溵州长庆元年
卷五 第 33a 页 WYG0682-0265c.png
 州废今碑后题长庆而其下残缺当为元年盖是年
 州遂废矣高公名承简崇文之子为裴度牙将后至
 邠宁节度唐史有传
   陈州
    (秦属颍川郡二汉属淮阳国汝南郡后汉因/之晋属梁国汝南郡后魏置陈郡及北杨州)
    (北齐改为信州隋为陈州后置淮阳郡唐为/陈州晋开运二年置镇安军节度汉初军废)
    (周广政二年复之今县五华宛丘/项城 商水 南顿 西)
汉封观碑
卷五 第 33b 页 WYG0682-0265d.png
 在项城县墓前(访碑/录)
魏贾逵碑
 𨽻书不著书撰人名氏逵字安道河东襄陵人魏明
 帝时官至建威将军豫州刺史故从事吴康等立此
 碑(集古/录目)
 魏故建威将军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君之碑篆额
 在项城县本庙内(访碑/录)
唐龙兴寺碑
卷五 第 34a 页 WYG0682-0266a.png
 唐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张说撰吏部侍郎修文馆
 学士卢藏用八分中宗初复位天下州郡皆置龙兴
 寺一所此碑以景龙四年五月立(集古/录目)
唐龙兴寺碑阴
 唐薛融书检校陈州刺史韩琦等题名凡五十六人
 又有僧惠明等题名十六人别体书不著名氏(集古/录目)
唐大云寺讲堂记
 唐李邕撰并书开元十一年(诸道石/刻录)
卷五 第 34b 页 WYG0682-0266b.png
唐八卦坛碑
 在宛丘县北一里即伏羲于蔡水得龟因画八卦之
 坛旧有长史张济贤之文后刺史李邕除旧文换新
 文刻之(寰宇/记)
唐伏羲庙碑
 唐孙郡撰赵榖书并题额光化中立(访碑/录)
唐开元寺讲堂记
 唐卢中敏书(诸道石/刻录)
卷五 第 35a 页 WYG0682-0266c.png
魏文庙碑
 李勋文(诸道石/刻录)
   颍州
    (春秋时为胡国及楚地秦为颍川郡地二汉/属汝南郡魏置汝阴郡晋因之后魏置颍川)
    (郡隋亦为颍川复为汝阴郡唐为颍川皇朝/元丰二年升顺昌军节度今县四 汝阴)
    (万寿/沈丘) (颍上/)
唐颜默残碑
 初颍川人家以其石为马台皇祐中王回深甫之弟
卷五 第 35b 页 WYG0682-0266d.png
 囧容季见而识其为颜书因摹本以传深甫为文以
 记之默仕晋为汝阴太守故大历中鲁公追建此碑
 于汝阴(金石/录)
唐张龙公庙碑
 唐澶人赵耕撰不著书人名氏龙公名路斯与妻子
 言已与蓼人郑祥远皆龙也某日当战令诸子助战
 以绛绡系鬣为别祥远败死公与九子皆化为龙土
 人为之立庙颍川刺史王敬尧又增大之碑以乾宁
卷五 第 36a 页 WYG0682-0267a.png
 元年立在颍上县百社村(集古/录目)
 赵耕撰碑云君讳路斯颍上百社人也隋初明经登
 第景龙中为宣城令夫人关州石氏生九子公罢令
 归每夕出自戍至丑归常体冷且湿石氏异而询之
 公曰吾龙也蓼人郑祥远亦龙也骑白牛据吾池自
 谓郑公池吾屡与战未胜明日取决可令吾子挟弓
 矢射之系鬣以青绡者郑也绛绡者吾也子遂射中
 青绡郑怒东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龙穴山是也由
卷五 第 36b 页 WYG0682-0267b.png
 是公与九子俱复为龙亦谓可怪矣余尝以事至百
 社村过其祠下见其林木阴蔚池水窈然诚异物之
 所托岁时祷雨屡获其应汝阴人尤以为神也(集古/录目)
   汝州
    (战国属韩秦属三川郡二汉属河南颍川郡/魏晋属河南襄城郡后魏属汝北鲁阳郡东)
    (魏置北荆川后周改曰和州隋初置伊川炀/帝初改为汝州后废州以其地属襄城颍川)
    (二郡唐为汝州天宝元年曰临汝郡今县五/梁县 襄城 叶县 鲁山 龙兴)
汉吉成侯州辅碑
卷五 第 37a 页 WYG0682-0267c.png
 犨县𣹑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冢
 冢前有碑墓西枕冈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坟倾墓
 毁碑兽沦移人有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去
 地凡一丈许作制甚工左膞上刻作辟邪字自安帝
 没于桓后(水经/注)
 名字已残缺其额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
 侯州君之铭此碑载当时诏书有云其封辅为叶吉
 成侯以此知其名辅而郦道元注水经云𣹑水南有
卷五 第 37b 页 WYG0682-0267d.png
 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包冢冢前有碑其词
 云六帝四后是咨是诹今验其文实有此语独以辅
 为苞盖水经之误(金石/录)
 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君之铭篆额州君
 名辅为小黄门大宫今复拜小黄门历藏府令谒者
 令中尚方令中常侍黄门令长乐太仆大长秋封叶
 吉成侯以威宗永寿二年十二月卒此碑叙其历事
 六帝四后详瞻有史法与汉代他碑体格绝不同(𨽻/释)
卷五 第 38a 页 WYG0682-0268a.png
汉吉成侯州辅碑阴
 州辅碑阴自汉阳太守而下四十有九人其八人称
 邑曰冠军曰宛曰章陵曰新阳曰比阳曰鲁阳皆南
 阳之邑也馀人惟延笃有传乃南阳犨人则不称邑
 者犨之人也碑云乡人姻族相与刋石则又知辅为
 犨县人也(𨽻/释)
汉州辅墓石兽膞字
 郦道元注水经云州君墓有两石兽已沦没人有掘
卷五 第 38b 页 WYG0682-0268b.png
 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去地丈许制作甚工左
 膞上刻作辟邪字余初得州君墓碑又览水经所载
 意此字犹存会故人董之明守官汝颍间因托访求
 之踰年持以见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见也其一乃天
 禄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又云天禄近岁为村民
 所毁辟邪虽存然字尽已残缺难辨此盖十年前邑
 人所藏今不可复得矣(金石/录)
汉都乡正街弹碑
卷五 第 39a 页 WYG0682-0268c.png
 在汝州界故昆阳城中文字磨灭不可考究其岁月
  略可见盖中平二年正月而其额题都乡正街弹碑
  莫知为何碑也(金石/录)
 都乡正街弹碑𨽻额灵帝中平二年立次有张芭社
 则题名数人(𨽻/释)
唐独孤哲祭叶公文
 正书无名氏乾封二年十一月立在叶县(复斋/碑录)
唐温汤碑
卷五 第 39b 页 WYG0682-0268d.png
 在梁县西四十里唐圣历三年正月则天驾幸今有
 碑石断折(寰宇/记)
唐则天幸流杯亭宴诗
 唐麟台丞殷仲容书武后圣历三年幸汝州宴饮于
 州南流杯亭与群臣分韵赋诗武后御制及梁王三
 思等凡七首平章事李峤为序以久视元年九月刻
 石碑后没于汝水中贞元五年刺史陆长源辈出之
 有记在碑阴字为八分书(集古/录目)
卷五 第 40a 页 WYG0682-0269a.png
 唐武后久视元年幸汝州温汤群臣应制诗也李峤
 序殷仲容书开元中汝水坏其碑亭碑亦沉没贞元
 中陆长源为刺史以为峤序仲容书绝代之宝也乃
 为之造亭立碑自记其事于碑阴武氏乱唐毒流天
 下其遗迹宜为唐氏所弃而长源当时贤者区区于
 此何哉然余又录之者时以仲容书尔是以君子患
 乎多爱(集古/录)
 在梁县城南三十里唐则天尝与侍臣姚元崇苏颋
卷五 第 40b 页 WYG0682-0269b.png
 武三思薛耀等游晏赋诗(寰宇/记)
唐叶县令宋公遗爱颂
 唐吴师道撰正书无姓名神龙三年五月(金石/录)
唐广成子庙碑
 崆峒山在梁县西南四十里有广成子庙即黄帝问
 道于广成子之所唐开元二年汝州刺史充本州防
 禦使卢贞立碑(寰宇/记)
唐王仙公庙记
卷五 第 41a 页 WYG0682-0269c.png
 唐岑拘撰参军高重明书仙公者汉叶县令王乔也
 县人旧以姓名称其庙唐叶令史惟清改曰仙公碑
  以开元二十五年刻在叶县(集古/录目)
唐宋公神道碑
 唐中书舍人逊狄撰河南府阳翟县尉集贤校理御
 书史惟则八分宋公名字缺亡而碑不著其乡里官
 至廷州刺史碑以天宝四年立在梁县(集古/录目)
唐汝州刺史李深遗爱颂
卷五 第 41b 页 WYG0682-0269d.png
 撰人名缺韩秀弼分书大历十二年三月立(金石/录)
唐容州都督元结碑
 唐湖州刺史颜鲁公撰并书元结字次山官至容州
 都督本管经略使碑以大历中立在鲁山县(集古/录目)
 唐自大宗致治之盛几乎三代之隆而惟文章独不
 能革五国之弊既久而后韩柳之徒出盖习俗难变
 而文章之变体又难也次山当开元天宝时独作古
 文其笔力雄健意气超拔不减韩之徒也可谓特立
卷五 第 42a 页 WYG0682-0270a.png
 之士哉(集古/录)
唐流杯亭诗碑阴记
 唐陆长源撰八分书无姓名贞元五年立附(金石/录)
唐复黄陂记
 唐前乡贡进士侯喜撰不著书人名氏汝州有三十
 六陂黄陂为最大自隋始筑至唐开元中数复废缺
 贞元十八年刺史卢虔筑而复之碑以元和三年立
 (集古/录目)
卷五 第 42b 页 WYG0682-0270b.png
 黄陂在今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
 顷始作于隋记云至贞元辛未刺史卢虔始复之辛
 未贞元七年也碑以元和三年建(集古/录)
唐龙兴寺碑
 正书无书撰人名氏宝历二年五月(复斋/碑录)
唐元鲁山琴台记
 唐汝州鲁山县令宋整撰不著书人名氏琴台者故
 县令元德秀之所立整葺其颓毁以大中八年正月
卷五 第 43a 页 WYG0682-0270c.png
 立此记在鲁山(集古/录目)
唐商馀操
 唐苏预撰韩择交八分书预友元结隐居教授于商
 馀之肥溪预为作此辞预时为河南令自号中行子
 碑不载刻石年月在鲁山县(集古/录目)
鲁阳公墓四字
 在鲁山县露山东北五里墓上石碑有鲁阳公墓四
 字(寰宇/记)
卷五 第 43b 页 WYG0682-0270d.png
后周文宣王庙记
 县令郭忠恕撰并书按图史忠恕为汉相阴公从事
 周祖徵为周易博士国初贬乾州司户大宗朝复任
 国子主簿流登州卒不载其尝为县令也记云县在
 汝水之汭嵩山之阳不知其为何县最后题甲寅四
 月十五日建盖周世宗乾德元年也或云此记在汝
 州界中(金石/录)
汝帖十二卷
卷五 第 44a 页 WYG0682-0271a.png
 来汝踰年吏民习其疏拙不甚诿以事闭閤萧然
 奉亲之外独念弃日偶得三代而下讫于五季字书
 百姓冠以仓颉奇古篆籀𨽻草真行之法略具用十
 二石刻置坐啸堂壁其论世正名于治乱之际君子
 小人之分每致意焉识者谓之笔史盖使小学家流
 因以抟古知义不特区区近笔砚而已大观三年八
 月上丁敷阳王字辅道(本/跋)
 顷在洛中闻汝州新镌诸帖谓之汝刻其名已弗典
卷五 第 44b 页 WYG0682-0271b.png
 矣意谓其汇择必佳及见之乃大不然杂取法帖续
 帖中所有者时载之又珉王开簉不能辨也此犹亡
 害至其集古帖及碑中字萃为伪帖并以一帖省其
 文别为帖语及强名者甚多稍识诗者便可别之如
 以逸少帖春秋辄为患不得北军问远近清和等语
 乃摘取北军远近春秋等字集为一帖强为王衍书
 以续帖中诸县故佳字强名为王桢之书(桢之字公/干徽之子)
 取汝州东汉州韩碑中数字强名为蔡中郎书取卫
卷五 第 45a 页 WYG0682-0271c.png
 州魏州文吊此千文中数行强名为崔浩书如北齐
 碑便目为温子升后魏碑便目为沈法会如此者甚
 多且如吊比干文魏孝文作而崔浩之死在太武时
 乃目为浩书其不稽古如此至若张华帖内杂以宝
 章集中王慈字薛稷帖中杂以法帖内子敬字皆集
 成之字意全不相属取王筠帖中和南清豫一帖(疑/有)
 (阙/文)如是者不可具载幸世尚多古帖极有未传者自
 可刻具全篇何必区区作伪以误后学但贻识者嗤
卷五 第 45b 页 WYG0682-0271d.png
 笑耳汝州既以石十馀刻之而越州复传其本又刻
 之二州之石残可吊也信知识真者少何足云云(东/观)
 (馀/论)
 
 
 
 
 宝刻丛编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