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270483c 页
卷六 第 1a 页 0851-100.png
孙子注解卷之六
   虚实篇(曹操曰能虚实彼己也○李/筌曰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
   (破敌者以实为虚故次其篇○杜牧/曰夫兵者避实击虚先须识彼我之)
   (虚实也○王皙曰凡自守以实攻敌/以虚也○张预曰形篇言攻守势篇)
   (说奇正善用兵者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
   (然后知虚实盖奇正自攻守而/用虚实由奇正而见故次势)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曹操李筌并曰力有馀也○贾林曰先处
 形胜之地以待敌者则有备豫士马闲逸
 ○杜佑同贾林注○王皙同曹操注○张
卷六 第 1b 页 0851-101.png
 预曰形势之地我先据之以待敌人之来
 则士马闲逸而力有馀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李筌曰力不足也太一遁甲云彼来攻我
 则我为主彼为客主易客难也是以太一
 遁甲言其定计之义故知劳佚事不同先
 后势异○杜牧曰后周遣将帅突厥之众
 逼齐齐将段韶禦之时大雪之后周人以
 步卒为前锋从西而下去城二里诸将欲
 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力势自有限今积雪
卷六 第 2a 页 0851-102.png
 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陈以待之彼劳我佚
 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前锋尽殪自
 馀遁矣○贾林曰敌处便利我则不往引
 兵别据示不敌其军敌谓我无谋必来攻
 袭如此则反令敌倦而我不劳○孟氏曰
 若敌已处便势之地已方赴利士马劳倦
 则不利矣○梅尧臣曰先至待敌则力完
 后至趋战则力屈○何氏曰战国秦师伐
 韩围阏与赵遣将赵奢救之军士许历曰
 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
卷六 第 2b 页 0851-103.png
 集其陈以待之不然必败又曰先据北山
 者胜后至者败赵奢即发万人趋之秦兵
 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
 军遂解阏与之围后汉初诸将征隗嚣为
 嚣所败光武令悉军栒邑未及至隗嚚乘
 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馀人下陇因
 分遣巡取栒邑汉将冯异即驰马欲先据
 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
 宜止军此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方盛临
 境狃忲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
卷六 第 3a 页 0851-104.png
 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馀今先
 据城以佚待劳非所以争锋也遂潜往闭
 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
 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而大
 破之东魏将齐神武伐西魏军过蒲津涉
 洛至许原西魏将周文帝军至沙苑齐神
 武闻周文至引军来会诘朝候骑告齐神
 武军且至周文步将李弼曰彼众我寡不
 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
 待之遂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陈合战大
卷六 第 3b 页 0851-105.png
 破之○张预曰便利之地彼已据之我方
 趋彼以战则士马劳倦而力不足或谓所
 战之地我宜先到立陈以待彼则已佚矣
 彼先结陈我后至则我劳矣若宋人已成
 列楚师未既济之类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李筌曰故能致人之劳不致人之佚也○
 杜牧曰致令敌来就我我当蓄力待之不
 就敌人恐我劳也后汉张步将费邑分遣
 其弟敢守巨里耿弇进兵先胁巨里使多
卷六 第 4a 页 0851-106.png
 伐树木扬言以填坑堑数日有降者言邑
 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弇乃严令军中
 趋修攻具宣勒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
 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
 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馀人来救之弇
 喜谓诸将曰吾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
 来适其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
 精兵上冈阪乘高大破之遂临陈斩费邑
 杜佑曰言两军相远彊弱俱敌彼可使历
 险而来我不可历险而往必能引致敌人
卷六 第 4b 页 0851-107.png
 已不往从也○梅尧臣曰能令敌来则敌
 劳我不往就则我佚○王皙曰致人者以
 佚乘其劳致于人者以劳乘其佚○何氏
 曰令敌自来○张预曰致敌来战则彼势
 常虚不往赴战则我势常实此乃虚实彼
 我之术也耿弇先逼巨里以诱致费邑近
 之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曹操曰诱之以利也○李筌曰以利诱之
 敌则自远而至也赵将李牧诱匈奴则其
卷六 第 5a 页 0851-108.png
 义也○杜牧曰李牧大纵畜牧人众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
 大喜率众来入牧大破之杀匈奴十万骑
 单于奔走岁馀不敢犯边也○梅尧臣曰
 何能自来示之以利○何氏曰以利诱之
 而来我佚敌劳○张预曰所以能致敌之
 来者诱之以利耳李牧佯北以致匈奴杨
 素毁车以诱突厥是也
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曹操曰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李筌
卷六 第 5b 页 0851-109.png
 曰害其所急彼必释我而自固也魏人寇
 赵邯郸乞师于齐齐将田忌欲救赵孙膑
 曰夫解纷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
 捣虚形格势禁则自解尔今二国相持轻
 锐竭于外疲老殆于内我袭其虚彼必解
 围而奔命所谓一举存赵而弊魏也后魏
 果释赵而奔大梁遭齐人于马陵魏师败
 绩○杜牧曰曹公攻河北师次顿丘黑山
 贼于毒等攻武阳曹公乃引兵西入山攻
 毒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曹公要击于内
卷六 第 6a 页 0851-110.png
 大破之也○陈皞曰子胥疲楚师孙膑走
 魏将之类也○杜佑曰致其所必走攻其
 所必救能守其险害之要路敌不得自至
 故王子曰一猫当穴万鼠不敢出一虎当
 溪万鹿不敢过○梅尧臣曰敌不得来当
 制之以害○王皙曰以害形之敌患之而
 不至○张预曰所以能令敌人必不得至
 者害其所顾爱耳孙膑直走大梁而解邯
 郸之围是也
故敌佚能劳之
卷六 第 6b 页 0851-111.png
 曹操曰以事烦之○李筌曰攻其不意使
 敌疲于奔命○杜牧曰高颎言平陈之策
 于隋祖曰江北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
 田早熟量彼收穫之际徵兵上马声言掩
 袭彼必屯兵禦守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
 兵我便解甲于是陈人始病○梅尧臣曰
 挠之使不得休息○王皙曰巧致之也○
 何氏曰春秋时吴王阖闾问于伍员曰伐
 楚何如对曰楚执政众莫适任患若为三
 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
卷六 第 7a 页 0851-112.png
 归则出彼必道弊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
 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阖闾
 从之楚于是乎始病吴遂入郢〇张预曰
 为多方以误之之术使其不得休息或曰
 彼若先处战地以待我则是彼佚也我不
 可起而与之战我既不往彼必自来即是
 变佚为劳也
饱能饥之
 曹操曰绝粮道以饥之〇李筌曰焚其积
 聚芟其禾苗绝其粮道〇杜牧曰我为主
卷六 第 7b 页 0851-113.png
 敌为客则可以绝粮道而饥之如我为客
 敌为主则如之何答曰饥敌之术非止绝
 粮道但能饥之则是隋高颎平陈之策曰
 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有畜积皆非地窖密
 遣人因风纵火待敌修立更复烧之不出
 数年自可财力俱尽遂行其策由是陈人
 益困三国时诸葛诞文钦据寿春及招吴
 请援司马景王讨之谓诸将曰彼当突围
 决一朝之命或谓大军不能久省食减口
 冀有他变料贼之情不出此二者当多方
卷六 第 8a 页 0851-114.png
 以乱之因命合围遣羸疾寄谷淮北廪军
 士豆人三升诞钦闻之果喜景王愈羸形
 以示之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粮尽攻
 而拔之隋末宇文化及率兵攻李密于黎
 阳密知化及粮少因伪和之以弊其众化
 及大喜恣其兵食冀密馈之其后食尽其
 将王智略张童仁等率所部兵归于密前
 后相继化及以此遂败〇陈皞曰饥敌之
 术在临事应机〇梅尧臣曰要其粮使不
 得馈〇王皙曰谓敌人足食我能使之饥
卷六 第 8b 页 0851-115.png
 乏耳曹公曰绝其粮道皙谓火积亦是也
 何氏曰如吴楚反周亚夫曰楚丘剽轻难
 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
 亚夫会兵荥阳吴攻梁梁急请救亚夫引
 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使轻骑弓高侯
 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兵乏粮饥欲退数挑
 战终不出乃引兵去精兵追击大破之王
 莽末天下乱光武兄伯升起兵讨莽为莽
 将甄阜梁丘赐所败复收会兵众还保于
 棘阳阜赐乘胜留辎重于蓝乡引精兵十
卷六 第 9a 页 0851-116.png
 馀万人南渡横临沘水阻两山间为营绝
 后桥示无还心伯升于是大飨军士设盟
 约休卒三日为六部潜师夜起袭取蓝乡
 尽获其辎重明晨自南攻甄阜下江兵自
 东南攻梁丘赐乏食陈溃遂斩阜赐唐辅
 公祏遣其伪将冯惠亮陈当世领水军屯
 于博望山陈正通河间王孝恭徐绍宗率
 步骑军于青州山河间王孝恭至坚壁不
 与斗使奇兵断其粮道贼渐馁夜薄我营
 孝恭安卧不动明日纵羸兵以攻贼垒使
卷六 第 9b 页 0851-117.png
 卢祖尚率精骑列陈以待之俄而攻垒者
 败走出追奔数里遇祖尚军与战大败之
 正通弃营而走〇张预曰我先举兵则我
 为客彼为主为客则食不足为主则饱有
 馀若夺其畜积掠其田野因粮于彼馆谷
 于敌则我反饱彼反饥矣则是变客为主
 也不必焚其积聚废其农时然后能饥敌
 矣或彼为客则绝其粮道广武君欲请奇
 兵以遮绝韩信军后是也
安能动之
卷六 第 10a 页 0851-118.png
 曹操曰攻其所必爱出其所必趋则使敌
 不得不相救也〇李筌曰出其所必趋击
 其所不意攻其所必爱使不得不救也〇
 杜牧曰司马宣王攻公孙文懿于辽东阻
 辽水以拒魏军宣王曰贼坚营高垒以老
 我师攻之正入其计古人云敌虽高垒不
 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我今直指襄
 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
 陈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来邀之乃纵击
 大破之竟平辽东〇陈皞曰左传楚伐宋
卷六 第 10b 页 0851-119.png
 宋告急于晋晋先轸曰我执曹君而分曹
 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
 赂怒顽能无战乎遂破楚师〇孟氏注同
 曹操〇梅尧臣曰趋其所顾所不得止〇
 王皙同李筌注〇何氏曰攻其所爱岂能
 安视而不动哉〇张预曰彼方安守以为
 自固之术不欲速战则当攻其所必救使
 不得已而须出臾骈坚壁秦伯挑其裨将
 遂皆出战是也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卷六 第 11a 页 0851-120.png
 曹操曰使敌不得相往而救之也〇何氏
 曰令敌人须应我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曹操曰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李筌曰出敌无备从孤击虚何人之有
 杜牧曰梁元帝时西蜀称帝率兵东下将
 攻元帝西魏大将周文帝曰平蜀制梁在
 兹一举诸将多有异同文帝谓将军尉迟
 迥曰伐蜀之事一以委公然计将安出迥
 曰蜀与中国隔绝百馀年矣恃其山川险
卷六 第 11b 页 0851-121.png
 阻不虞我师之至宜以精甲锐骑星夜奔
 袭之平路则倍道兼行险途则缓兵渐进
 出其不意冲其腹心必向风不守竟以平
 蜀言不劳者空虚之地无敌人之虞行止
 在我故不劳也〇陈皞曰夫言空虚者非
 止为敌人不备也但备之不严守之不固
 将弱兵乱粮少势孤我整军临之彼必望
 风自溃是我不劳苦如行无人之地〇梅
 尧臣曰出所不意〇何氏曰曹公北征乌
 桓谋臣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
卷六 第 12a 页 0851-122.png
 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得以为备不如
 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公乃密
 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公至惶怖
 合战大破之斩踓顿及名王已下又唐吐
 谷浑寇边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
 轻途二千里行空虚之地平吐谷浑而还
 故太宗曰且李靖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
 复定襄古今未有也○张预曰掩其空虚
 攻其无备虽千里之征人不疲劳若邓文
 伐蜀由阴平之径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
卷六 第 12b 页 0851-123.png
 是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李筌曰无虞易取○杜牧曰警其东击其
 西诱其前袭其后后汉张步都剧使弟蓝
 守西安又令别将守临淄去临淄四十里
 耿弇引军营其间弇视西安城小而坚蓝
 兵又精临淄名虽大其实易攻弇令军吏
 治攻具后五日攻西安纵生口令归蓝闻
 之晨夜守城至期夜半弇勒诸将蓐食及
 明至临淄城下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
卷六 第 13a 页 0851-124.png
 速攻西安弇曰西安闻吾欲攻日夜为备
 临淄出其不意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
 拔拔临淄即西安势孤所谓击一得两尽
 如其策后汉末朱隽击黄巾贼帅韩忠于
 宛隽作长围起土山以临其城内因鸣鼓
 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
 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小城惶惧
 乞降〇陈皞曰国家征上党王宰知刘稹
 恃天井之险不为固守之计宰悉力攻夺
 而后守稹失其险终陷其巢穴也〇梅尧
卷六 第 13b 页 0851-125.png
 臣曰言击其南实攻其北〇王皙曰攻其
 虚也谓将不能兵不精垒不坚备不严救
 不及食不足心不一尔〇张预曰善攻者
 动于九天之上使敌人莫之能备莫之能
 备则吾之所攻者乃敌之所不守也耿弇
 之克临淄朱隽之讨黄巾但其一端耳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杜牧曰不攻尚守何况其所攻乎汉太尉
 周亚夫击七国于昌邑也贼奔壁东南陬
 亚夫使备其西北俄而贼精卒攻西北不
卷六 第 14a 页 0851-126.png
 得入因遁走追破之〇陈皞曰无虑敌不
 攻虑我不守无所不攻无所不守乃用兵
 之计备也〇梅尧臣曰贼击我西亦备乎
 东〇王皙曰守以实也谓将能兵精垒坚
 备严救及食足心一尔〇张预曰善守者
 藏于九地之下使敌人莫之能测莫之能
 测则吾之所守者乃敌之所不攻也周亚
 夫击东南而备西北亦是其一端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
所攻
卷六 第 14b 页 0851-127.png
 曹操曰情不泄也〇李筌曰善攻者器械
 多也东魏高欢攻邺是也善守谨备也周
 韦孝宽守晋州是也〇杜牧曰攻取备禦
 之情不泄也〇贾林曰教令行人心附备
 守坚固微隐无形敌人犹豫智无所措也
 梅尧臣曰善攻者机密不泄善守者周备
 不隙〇王皙曰善攻者待敌有可胜之隙
 速而攻之则使其不能守也善守者常为
 不可胜则使其不能攻也云不知者攻守
 之计不知所出耳〇何氏曰言攻守之谋
卷六 第 15a 页 0851-128.png
 令不可测〇张预曰夫守则不足攻则有
 馀所谓不足者非力弱也盖示敌以不足
 则敌必来攻此是敌不知其所攻也所谓
 有馀者非力彊也盖示敌之有馀则敌必
 自守此是敌不知其所守也情不外泄积
 乎攻守者也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
能为敌之司命
 李筌曰言二遁用兵之奇正攻守微妙不
 可形于言说也微妙神乎敌之死生悬形
卷六 第 15b 页 0851-129.png
 于我故曰司命〇杜牧曰微者静也神者
 动也静者守动者攻敌之死生悉悬于我
 故如天之司命〇杜佑曰言其微妙所不
 可见也言变化之形倏忽若神故能料敌
 死生若天之司命也〇梅尧臣曰无形则
 微密不可得而窥无声则神速不可得而
 知〇王皙曰微密则难窥神速则难应故
 能制敌之命〇何氏曰武论虚实之法至
 于神微而后见成功之极也吾之实使敌
 视之为虚吾之虚使敌视之为实敌之实
卷六 第 16a 页 0851-130.png
 吾能使之为虚敌之虚吾能知其非实盖
 敌不识吾虚实而吾能审敌之虚实也吾
 欲攻敌也知彼所守者为实而所不守者
 为虚吾将避其坚而攻其脆批其亢而捣
 其虚敌欲攻我也知彼所攻者为不急而
 所不攻者为要吾将示敌之虚而斗吾之
 实彼示形在东而吾设备于西是故吾之
 攻也彼不知其所当守吾之守也敌不料
 其所当攻攻守之变出于虚实之法或藏
 九地之下以喻吾之守或动九天之上以
卷六 第 16b 页 0851-131.png
 比吾之攻灭迹而不可见韬声而不可闻
 若从地出天下倏出间入星耀鬼行入乎
 无间之域旋乎九泉之渊微之微者神之
 神者至于天下之明目不能窥其形之微
 天下之𦖟耳不能听其声之神有形者至
 于无形有声者至于无声非无形也敌人
 不能窥也非无声也敌人不能听也虚实
 之变极也善守兵者通于虚实之变遂可
 以入于神微之奥不善者案然寻微穷神
 而泥其用兵之迹不能泯其形声而至于
卷六 第 17a 页 0851-132.png
 闻见者是不知神微之妙固在虚实之变
 也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安得无形与声哉
 但敌人不能窥听耳〇张预曰攻守之术
 微妙神密至于无形之可睹无声之可闻
 故敌人死生之命皆主于我也
进而不可禦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
而不可及也
 曹操曰卒往进攻其虚懈退又疾也〇李
 筌曰进者袭空虚懈怠退者必辎重在先
 行远而大军始退是以不可追后赵王石
卷六 第 17b 页 0851-133.png
 勒兵在葛陂苦雨欲班师于邺惧晋人蹑
 其后用张宾计令辎重先行远而不可及
 也此筌以速字为远者也〇杜牧曰既攻
 其虚敌必败败丧之后安能追我我故得
 以疾退也〇陈皞曰杜说非也曹公之围
 张绣也城未拔力未屈而去之绣兵出袭
 其后赏诩止之绣不听果被曹公所败绣
 谓诩曰公既能知其败必能知其胜诩曰
 复以败卒袭之绣从之曹公果败岂是败
 丧之后不能追之哉盖言乘虚而进敌不
卷六 第 18a 页 0851-134.png
 知所禦逐利而退敌不知所追也〇杜佑
 曰神天其虚空也〇梅尧臣曰进乘其虚
 则莫我禦退因其弊则莫我追〇何氏曰
 兵进则冲虚兵退则利速我能制敌而敌
 不能制我也〇张预曰对垒相持之际见
 彼之虚隙则急进而捣之敌岂能禦我也
 获利而退则速还璧以自守敌岂能追我
 也兵之情主速风来电往敌不能制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
攻其所必救也
卷六 第 18b 页 0851-135.png
 曹操李筌曰绝其粮道守其归路攻其君
 主也〇杜牧曰我为主敌为客则绝其粮
 食守其归路若我为客敌为主则攻其君
 主司马宣王攻辽东直指襄平是也〇梅
 尧臣曰攻其要害〇王皙曰曹公曰绝粮
 道守归路攻君主也皙谓敌若坚守但能
 攻其所必救则与我战矣若耿弇欲攻巨
 里以致费邑亦是也〇何氏曰如魏将司
 马宣王征公孙文㦤汎舟潜济辽水作长
 围忽弃贼而向襄平诸将言不攻贼而作
卷六 第 19a 页 0851-136.png
 长围非所以示众也宣王曰贼坚营高垒
 欲以老吾兵也古人言曰敌虽高垒不得
 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在此
 则窟穴虚矣我直指襄平必人怀内惧惧
 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陈而过贼见兵出
 其后果邀之宣王谓诸将曰所以不攻其
 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乃纵兵逆击大破
 之三战皆捷唐马燧讨田悦时军粮少悦
 深壁不战燧令诸军持十日粮进次仓口
 与悦夹洹水而军李抱真李芃问曰粮少
卷六 第 19b 页 0851-137.png
 而深入何也燧曰粮少利速战兵法善于
 致人不致于人今田悦与淄青兖三军为
 首尾计欲不战以老我师若分兵击其左
 右兵少未可必破悦且来救是前后受敌
 也兵法所谓攻其必救彼固当战也燧为
 诸军合而破之燧乃造三桥道逾洹水日
 挑战悦不敢出恒州兵以军少惧为燧所
 并引军合于悦悦与燧明日复挑战乃伏
 兵万人欲邀燧燧乃引诸军半夜皆食先
 鸡鸣时击鼓吹角潜师傍洹水径赴魏州
卷六 第 20a 页 0851-138.png
 令曰闻贼至则止为陈又令百骑吹鼓角
 皆留于后仍抱薪持火待军毕发止鼓角
 匿其旁伺悦军毕渡焚其桥军行十数里
 乃率淄青兖州步骑四万馀人踰桥掩其
 后乘风纵火鼓噪而进燧乃坐甲令无动
 命前除草斩荆棘广百步以为陈募勇力
 得五千馀人分为前列以候贼至比悦军
 至则火止气乏力少衰乃纵兵击之悦军
 大败悦走桥桥已焚矣悦军乱赴水斩首
 二万淄青军殆尽〇张预曰我为客彼为
卷六 第 20b 页 0851-139.png
 主我兵彊而食少彼势弱而粮多则利在
 必战敌人虽有金城汤池之固不得守其
 险而必来与我战者在攻其所顾爱使之
 相救援也若楚人围宋晋将救之狐偃曰
 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
 之则宋免矣从之而解又晋宣帝讨公孙
 文懿忽弃贼而走襄平讨其巢穴贼果出
 邀之遂逆击三战皆捷亦其义也
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
 曹操曰军不欲烦也〇李筌曰拒境自守
卷六 第 21a 页 0851-140.png
 也若入敌境则用天一遁甲真人闭六戊
 之法以刀画地为营也〇孟氏曰以物画
 地而守喻其易也盖我能戾敌人之心不
 敢至也
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曹操曰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敌疑
 也〇李筌曰乖异也设奇异而疑之是以
 敌不可得与我战汉上谷太守李广纵马
 卸安疑也〇杜牧曰言敌来攻我我不与
 战设权变以疑之使敌人疑惑不决与初
卷六 第 21b 页 0851-141.png
 来之心乖戾不敢与我战也曹公争汉中
 地蜀先主拒之时将赵云守别屯将数十
 骑轻出卒遇大军云且斗且却公军追至
 围云入营史大开门偃旗息鼓曹公军疑
 有伏引去诸葛武侯屯于阳平使魏延诸
 将并兵东下武侯惟留万人守城候白司
 马宣王曰亮在城中兵少力弱将士失色
 亮时意气自若敕军中悉卧旗息鼓不得
 辄出开四门扫地却洒宣王疑有伏于是
 引去趋北山亮谓参佐曰司马懿谓吾有
卷六 第 22a 页 0851-142.png
 设伏循山走矣宣王后知颇以为恨曹公
 与吕布相持公军出收麦布领众卒至公
 营止有千人出陈半隐于堤下吕布迟疑
 不敢进曰曹操多诈勿入伏中遂引兵去
 陈皞曰左传楚令尹子元伐郑入自纯门
 至于远市悬门不发子元曰郑有人焉乃
 还〇贾林曰置疑兵于敌恶之所屯营于
 形胜之地虽未修垒堑敌人不敢来攻于
 我也〇梅尧臣曰画地喻易也乖其道而
 示以利使其疑而不敢进也〇王皙曰画
卷六 第 22b 页 0851-143.png
 地言易且明制之必有道也〇张预曰我
 为主彼为客我粮多而卒寡彼食少而兵
 众则利在不战虽不为营垒之固敌必不
 敢来与我战者示以疑形乖其所往也若
 楚人伐郑郑悬门不发效楚言而出楚师
 不敢进而遁又司马懿欲攻诸葛亮亮偃
 旗卧鼓开门却洒懿疑有伏兵遂引而去
 亦其义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忿
 杜佑曰我专一而敌分散〇梅尧臣曰他
卷六 第 23a 页 0851-144.png
 人有形我形不见故敌分兵以备我〇张
 预曰吾之正使敌视以为奇吾之奇使敌
 视以为正形人者也以奇为正以正为奇
 变化纷纭使敌莫测无形者也敌形既见
 我乃合众以临之我形不彰彼必分势以
 防备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杜佑曰我料见敌形审其虚实故所备者
 少专为一屯以我之专击彼之散卒为十
 共击一也〇梅尧臣曰离一为十我常以
卷六 第 23b 页 0851-145.png
 十分击一分
则我众而敌寡
 杜佑曰我专为一故众敌分为十故寡〇
 张预曰见敌虚实不劳多备故专为一屯
 彼则不然不见我形故分为十处是以我
 之十分击敌之一分也故我不得不众敌
 不得不寡
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杜牧曰约犹少也我深堑高垒灭迹韬声
 出入无形攻取莫测或以轻兵健马冲其
卷六 第 24a 页 0851-146.png
 空虚或以彊弩长弓夺其要害触左履右
 突后惊前昼日误之以旌旗暮夜惑之以
 大鼓故敌人畏惧分兵防虞譬如登山瞰
 城垂帘视外敌人分张之势我则尽知我
 之攻守之方敌则不测故我能专一敌则
 分离专一者力全分离者力寡以全击寡
 故能必胜也〇杜佑曰言约少而易胜
 梅尧臣曰以专击分则我所敌少也〇王
 皙曰多为之形使敌备已其实攻者则无
 备也故我专敌分矣专则众分则寡十攻
卷六 第 24b 页 0851-147.png
 一者大约言耳〇何氏同杜牧注〇张预
 曰夫势聚则彊兵散则弱以众彊之势击
 寡弱之兵则众力少而成功多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
 杜佑曰言举动微密情不可见使彼知所
 出而不知吾所举知所举而不知吾所集
 张预曰无形势故也
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
 梅尧臣曰敌不知则处处为备
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卷六 第 25a 页 0851-148.png
 曹操曰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备我也言
 少而易击也〇王皙曰与敌必战之地不
 可使敌知之知则并力得拒于我曹公曰
 形藏则敌疑〇张预曰不能测吾车果何
 出骑果何来徒果何从故分离其众所在
 辄为备遂致众散而弱势分而衰是以吾
 所与接战之处以大众临孤军也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
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杜佑曰言敌之所备者多则士卒无不分
卷六 第 25b 页 0851-149.png
 散而少〇梅尧臣曰所备皆寡也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已者也
 曹操曰上所谓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以
 备我也〇李筌曰陈兵之地不可令敌人
 知之彼疑则谓众离而备我也杜牧曰
 所战之地不可令敌人知之我形不泄则
 左右前后远近险易敌人不知亦不知我
 何处来攻何地会战故分兵彻卫处处防
 备形藏者众分多者寡故众者必胜也寡
 者必败也〇孟氏曰备人则我散备我则
卷六 第 26a 页 0851-150.png
 彼分〇杜佑曰敌分散而少者皆先备人
 也敌所以备已多者由我专而众故也〇
 梅尧臣曰使敌愈备则愈寡也〇王皙曰
 左右前后俱备则俱寡〇何氏同诸注〇
 张预曰左右前后无处不为备则无处不
 兵寡也所以寡者为兵分而广备于人也
 所以众者为势专而使人备已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曹操曰以度量知空虚会战之日〇李筌
 曰知战之地则舟车步骑之所便也魏武
卷六 第 26b 页 0851-151.png
 以北土未安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强
 是以有黄盖之败吴王濞驱吴楚之众奔
 驰于梁郑之间此不知战地日者故太一
 遁甲曰计法三门五将主客成败则可知
 也于是千里会战而胜〇杜牧曰宋武帝
 使朱龄石伐谯纵于蜀宋武曰往年刘敬
 宣出内水向黄武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
 从外水来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
 来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
 向黄武正堕其计今以大众自外取成都
卷六 第 27a 页 0851-152.png
 疑兵向内水此则制敌之奇也而虑此声
 先驰贼知虚实别有函书全封付龄石函
 边书曰至白帝乃开诸军未知处分所由
 至白帝发书曰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
 熹朱林于中水取广汉使羸弱乘高舰十
 馀由内水向黄武谯纵果以重兵备内水
 龄石灭之〇陈皞曰杜注止言知战之地
 未叙知战之曰我若伐敌至期不得与我
 战敌来侵我我必预备以应之项羽谓曹
 咎曰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与将军会苟
卷六 第 27b 页 0851-153.png
 不知必战之日安能为约〇孟氏曰以度
 量知空虚先知战地之形又审必战之日
 则可千里期会先往以待之若敌已先至
 可不往以劳之〇杜佑曰夫善战者必知
 战之日知战之地度道设期分军杂卒远
 者先进近者后发千里之会同时而合若
 会都市其会地之日无令敌知知之则所
 备处少不知则所备处多备寡则专备多
 则分分则力散专则力全〇梅尧臣曰若
 能度必战之地必战之日虽千里之远可
卷六 第 28a 页 0851-154.png
 剋期而与战〇王皙曰必先知地利敌情
 然后以兵法之度量计其远近知其空虚
 审敌趣应之所及战期也如是则虽千里
 可会战而破敌矣故曹公曰以度量知空
 虚会战之日者是也〇张预曰凡举兵伐
 敌所战之地必先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
 人如期而来以与我战知战地日则所备
 者专所守者固虽千里之远可以赴战若
 蹇叔知晋人禦师必于殽是知战地也陈
 汤料乌孙围兵五日必解是知战曰也又
卷六 第 28b 页 0851-155.png
 若孙膑庞涓于马陵度日暮必至是也
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
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
十里近者数里乎
 杜牧曰管子曰计未定而出兵则战而自
 毁也〇杜佑曰敌已先据形势之地已方
 趣利欲战则左右前后疑惑进退不能相
 救况十数里之间也〇梅尧臣曰不能救
 者寡也左右前后尚不能救况远乎〇张
 预曰不知敌入何地会兵何日接战则所
卷六 第 29a 页 0851-156.png
 备者不专所守者不固忽遇勍敌则仓遽
 而与之战左右前后犹不能相援又况首
 尾相去之远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曹操曰越人相聚纷然无知也或曰吴越
 雠国也〇李筌曰越过也不知战地及战
 日兵虽过人安能知其胜败乎〇陈皞曰
 孙子为吴王阖闾论兵吴与越雠故言越
 谓过人之兵非义也〇贾林曰不知战地
 不知战日士众虽多不能制胜败之政亦
卷六 第 29b 页 0851-157.png
 何益也〇梅尧臣曰吴越敌国也言越人
 虽多亦当为我分之而寡也〇王皙曰此
 武相时料敌也言越兵虽多苟不善相救
 亦无益于胜败之数〇张预曰吾字作吴
 字之误也吴越邻国数相侵伐故下文云
 吴人与越人相恶也言越国之兵虽曰众
 多但不知战地战日当分其势而弱也
故曰胜可为也
 牡牧曰为胜在我故言可为之〇孟氏曰
 若使敌不知战地期日我之必胜可常有
卷六 第 30a 页 0851-158.png
 也〇梅尧臣同杜牧注〇王皙何氏同孟
 氏注〇张预曰为胜在我故也形篇云胜
 可知而不可为今言胜可为者何也盖形
 篇论攻守之势言敌若有备则不可必为
 也今则主以越兵而言度越人必不能知
 所战之地日故云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杜牧曰以下四事度量之敌兵虽众使其
 不能与我斗胜也〇孟氏曰敌虽多兵我
 能多设变诈分其形势使不能并力也〇
卷六 第 30b 页 0851-159.png
 贾林曰敌虽众多不知己之兵情常使急
 自备不暇谋斗〇梅尧臣曰苟能寡何有
 斗〇王皙曰多益不救奚所恃而斗〇张
 预曰分散其势不得齐力同进则焉能与
 我争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李筌曰用兵者取胜之兵法可制太一遁
 甲五将之计以定关格掩迫之数得失可
 知也〇孟氏曰策度敌情观其施为则计
 数可知〇贾林曰□俎帷幄之间以策筹
卷六 第 31a 页 0851-160.png
 之我得彼失之计皆先知也〇杜佑曰策
 度敌情观其所施计数可知〇梅尧臣曰
 彼得失之计我以算策而知〇王皙曰策
 其敌情以见得失之数〇张预曰筹策敌
 情知其计之得失若薛公料黥布之三计
 是也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李筌曰候望云气风鸟人情则动静可知
 也王莽时王寻征昆阳有云气如坏山当
 营而坠去地数丈而光武知其必败梁王
卷六 第 31b 页 0851-161.png
 僧辩营上有如堤之气候景知其必胜风
 鸟贪豺之类也此筌以作字为候字者也
 杜牧曰作激作也言激作敌人使其应我
 然后观其动静理乱之形也魏武侯曰两
 军相当不知其将如何吴起曰令贱勇者
 将锐而击交合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退
 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奔北不追见利不取
 此将有谋若其悉众追北旗幡杂乱行止
 纵横贪利务得若此之类将令不行击而
 勿疑〇陈皞曰作为也为之利害使敌赴
卷六 第 32a 页 0851-162.png
 之则知进退之理也〇贾林曰善觇候者
 必知其动静之理〇杜佑曰喜怒动作察
 其举止则情理可得故知动静权变为其
 胜负也〇梅尧臣曰彼动静之理因我所
 发而见〇王皙曰候其理当动以否〇张
 预曰发作久之观其喜怒则动静之理可
 得而知也若晋文公拘宛春以怒楚将子
 玉子玉遂乘晋军是其躁动也诸葛亮遗
 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司马宣王宣王终不
 出战此是其安静也
卷六 第 32b 页 0851-163.png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李筌曰夫破陈设奇或偃旗鼓形之以弱
 或虚列灶火幡帜形之以彊投之以死致
 之以生是以死生因地而成也韩信下井
 陉刘裕过大岘则其义也〇杜牧曰死生
 之地盖战地也投之死地必生置之生地
 必死言我多方误挠敌人以观其应我之
 形然后随而制之则死生之地可知也〇
 陈皞曰敌人既有动静则我得见其形有
 谋者所处之地必生无谋者所投之地必
卷六 第 33a 页 0851-164.png
 死也〇孟氏曰形相敌情观其所据则地
 形势生死可得而知〇贾林曰见所理兵
 形则可知其死所〇梅尧臣曰彼生死之
 地我因形见而识〇何氏同杜牧注〇张
 预曰形之以弱则彼必进形之以彊则彼
 必退因其进退之际则知彼所据之地死
 与生也上文云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
 是也死地谓倾覆之地生地谓便利之地
角之而知有馀不足之处
 曹操曰角量也〇李筌曰角量也量其力
卷六 第 33b 页 0851-165.png
 精勇则虚实可知也〇杜牧曰角量也言
 以我之有馀角量敌人之有馀以我之不
 足角量敌人之不足管子曰善攻者料众
 以攻众料食以攻食食不存不攻备不存
 不攻司马宣王伐辽东司马陈圭曰昔攻
 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
 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切
 惑焉王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四
 倍于达而粮不淹一月以一月图一年安
 可不速以四击一正命半解犹当为之是
卷六 第 34a 页 0851-166.png
 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
 我饱雨水乃尔功力不设贼粮垂尽当示
 无能以安之既而雨止昼夜攻之竟平辽
 东〇梅尧臣曰彼有馀不足之处我以角
 量而审〇王皙曰角谓相角也角彼我之
 力则知有馀不足之处然后可以谋攻守
 之利也此而上亦所以量敌知战〇张预
 曰有馀彊也不足弱也角量敌形知彼彊
 弱之所唐太宗曰凡临陈常以吾彊对敌
 弱常以吾弱对敌彊苟非角量安得知之
卷六 第 34b 页 0851-167.png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
智者不能谋
 李筌曰形敌之妙入于无形间不可窥智
 不可谋是谓形也〇杜牧曰此言用兵之
 道至于臻极不过于无形无形则虽有间
 者深来窥我不能知我之虚实彊弱不泄
 于外虽有智能之士亦不能谋我也〇梅
 尧臣曰兵本有形虚实不露是以无形此
 极致也虽使间者以情钓智者以谋料可
 得乎〇王皙曰制兵形于无形是谓极致
卷六 第 35a 页 0851-168.png
 孰能窥而谋之哉〇何氏曰行列在外机
 变在内因形制变人难窥测可谓知微〇
 张预曰始以虚实形敌敌不能测故其极
 致卒归于无形既无形可睹无迹可求则
 间者不能窥其隙智者无以运其计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
 曹操曰因敌形而立胜〇李筌曰错置也
 设形险之势因士卒之勇而取胜焉军事
 尚密非众人之所知也〇杜牧曰窥形可
 置胜败非智者不能固非众人所能得知
卷六 第 35b 页 0851-169.png
 也〇梅尧臣曰众知我能置胜矣不知因
 敌之形〇何氏曰因敌置胜众不能知〇
 张预曰因敌变动之形以置胜非众人所
 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
之形
 曹操曰不以一形之胜万形或曰不备知
 也制胜者人皆知吾所以胜莫知吾因敌
 形制胜也〇李筌曰战胜人知之制胜之
 法幽密人莫知〇杜牧曰言已胜之后但
卷六 第 36a 页 0851-170.png
 知我制敌人使有败形本自于我然后我
 能胜之也上文云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
 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彊而避
 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
 之斯皆制胜之道人莫知之也〇陈皞曰
 人但知我胜敌之善不能知我因敌之败
 形〇梅尧臣曰知得胜之迹而不知作胜
 之象〇王皙曰若韩信背水拔帜是也人
 但见水上军殊死战不可败及赵军惊乱
 遁走不知吾能制使之然者以何道也
卷六 第 36b 页 0851-171.png
 张预曰立胜之迹人皆知之但莫测吾因
 敌形而制此胜也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曹操曰不重复动而应之也〇李筌曰不
 复前谋以取胜随宜制变也〇杜牧曰敌
 每有形我则始能随而应之以取胜〇杜
 佑曰死官也〇贾林曰应敌形而制胜乃
 无穷〇梅尧臣曰不执故态应形有机〇
 王皙曰夫制胜之理惟一而所胜之形无
 穷也〇何氏曰已胜之分不再用也敌来
卷六 第 37a 页 0851-172.png
 斯应不循前法故不穷〇张预曰已胜之
 后不复更用前谋但随敌之形而应之出
 奇无穷也
夫兵形象水
 孟氏曰兵之形势如水流迟速之势无常
 也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梅尧臣曰性也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梅尧臣曰利也〇张预曰水趋下则顺兵
卷六 第 37b 页 0851-173.png
 击虚则利
水因地而制流
 杜牧曰因地之下〇梅尧臣曰顺高下也
 张预曰方圆斜直因地而成形
兵因敌而制胜
 李筌曰不因敌之势吾何以制哉夫轻兵
 不能持久守之必败重兵挑之必出怒兵
 辱之彊兵缓之将骄宜卑之将贪宜利之
 将疑宜反间之故因敌而制胜〇杜牧曰
 因敌之虚也〇贾林曰见敌盛衰之形我
卷六 第 38a 页 0851-174.png
 得因而立胜〇杜佑曰言水因地之倾侧
 而制其流兵因敌之亏阙而取其胜者也
 梅尧臣曰随虚实也〇王皙曰谓堤防疏
 导之也〇何氏曰因敌彊弱而成功〇张
 预曰虚实彊弱随敌而取胜
故兵无常势
 梅尧臣曰应敌为势〇张预曰敌有变动
 故无常势
水无常形
 梅尧臣曰因地为形〇孟氏曰兵有变化
卷六 第 38b 页 0851-175.png
 地有方圆〇张预曰地有高下故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曹操曰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
 化取胜若神〇李筌曰能知此道谓之神
 兵也〇杜牧曰兵之势因敌乃见势不在
 我故无常势如水之形因地乃有形不在
 水故无常形水因地之下则可漂石兵因
 敌之应则可变化如神者也〇梅尧臣曰
 随而变化微不可测〇王皙曰兵有常理
 而无常势水有常性而无常形兵有常理
卷六 第 39a 页 0851-176.png
 者击虚是也无常势者因敌以应之也水
 有常性者就下是也无常形者因地以制
 之也夫兵势有变则虽败卒尚复可使击
 胜兵况精锐乎〇何氏曰行权应变在智
 略智略不可测则神妙者也〇张预曰兵
 势已定能因敌变动应而胜之其妙如神
故五行无常胜
 杜佑曰五行更王〇王皙曰迭相克也
四时无常位
 杜佑曰四时迭用〇王皙曰迭相代也
卷六 第 39b 页 0851-177.png
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曹操曰兵无常势盈缩随敌〇李筌曰五
 行者休囚王相递相胜也四时者寒暑往
 来无常定也日月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四分度之一百刻者春秋二分则日夜均
 夏至之日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之日
 昼四十刻夜六十刻长短不均也月初为
 朔八日为上弦十五日为望二十四日为
 下弦三十日为晦则死生义也孙子以为
 五行四时日月盈缩无常况于兵之形变
卷六 第 40a 页 0851-178.png
 安常定也〇梅尧臣曰皆所以象兵之随
 敌也〇王皙曰皆喻兵之变化非一道也
 张预曰言五行之休王四时之代谢日月
 之盈昃皆如兵势之无定也
孙子注解卷之六





卷六 第 40b 页 0852-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