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270467c 页
卷四 第 1a 页 0851-004.png
孙子注解卷之四性四
   形篇(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曰形谓主)
   (客攻守八陈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曰因形见情无形者情密有形)
   (者情疏密则胜疏则败也○王皙曰/形者定形也谓两敌强弱有定形也)
   (善用兵者能变化其形因敌以制胜/张预曰两军攻守之形也隐于中则)
   (人不可得而知见于外则敌乘隙而/至形因攻守而显故次谋攻)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张预曰所谓知己者也
以待敌之可胜
 梅尧臣曰藏形内治伺其虚懈○张预曰
卷四 第 1b 页 0851-005.png
 所谓知彼者也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曹操曰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李筌
 曰夫善用兵者守则深壁多具军食善其
 教练攻其城则尚橦棚云梯土山地道陈
 则在山川丘陵背孤向虚从疑击间善战
 者掎角势连首尾相应者为不可胜也夫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
 胜者攻也此数者以为可胜也○杜牧曰
卷四 第 2a 页 0851-006.png
 自整军事长有待敌之备闭迹藏形使敌
 人不能测度因伺敌人有可乘之便然后
 出而攻之○杜佑曰先咨之庙堂虑其危
 难然后高垒深沟使兵练习以此守备之
 故待敌之阙则可胜之言制敌在外故自
 修理以候敌之虚懈已见敌有阙漏之形
 然后可胜○王皙曰不可胜者修道保法
 也可胜者有所隙耳○张预曰守之故在
 己攻之故在彼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
卷四 第 2b 页 0851-007.png
 杜牧曰不可胜者上文注解所谓修整军
 事闭形藏迹是也此事在己故曰能为○
 张预曰藏形晦迹居常严备则己能焉
不能使敌之可胜
 杜牧曰敌若无形可窥无虚懈可乘则我
 虽操可胜之具亦安能取胜敌乎○贾林
 曰敌有智谋深为己备不能强令不己备
 杜佑曰在己故练兵士策与道合深为备
 者亦不可强胜之○梅尧臣曰在己故能
 为在敌故无必○王皙曰在敌不在我也
卷四 第 3a 页 0851-008.png
 张预曰若敌强弱之形不显于外则我岂
 能必胜于彼
故曰胜可知
 曹操曰见成形也○杜牧曰知者但能知
 己之力可以胜敌也○陈皞曰取胜于形
 胜可知也
而不可为
 曹操曰敌有备故也○杜牧曰言我不能
 使敌人虚懈为我可胜之资○贾林曰敌
 若隐而无形不可强为胜败○杜佑曰敌
卷四 第 3b 页 0851-009.png
 有备也已料敌见敌形者则胜负可知若
 敌密而无形亦不可强使为败故范蠡曰
 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梅
 尧臣曰敌有阙则可知敌无阙则不可为
 何氏曰可知之胜在我我有备也不可为
 之胜在敌敌无形也○张预曰己有备则
 胜可知敌有备则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
 曹操曰藏形也○杜牧曰言未见敌人有
 可胜之形已则藏形为不可胜之备以自
卷四 第 4a 页 0851-010.png
 守也○杜佑曰藏形也若未见其形彼众
 我寡则自守也○梅尧臣曰且有待也○
 何氏曰未见敌人形势虚实有可胜之理
 则宜固守○张预曰知己未可以胜则守
 其气而待之
可胜者攻也
 曹操曰敌攻己乃可胜○李筌曰夫善用
 兵者守则高垒坚壁也攻其橦棚云梯土
 山地道陈左川泽右丘陵背孤向虚从疑
 击间识辨五令以节众势连首尾相应者
卷四 第 4b 页 0851-011.png
 为不可胜也无此数者以为可胜也○杜
 牧曰敌人有可胜之形则当出而攻之
 杜佑曰敌攻已乃可胜也已见其形彼寡
 我众则可攻○梅尧臣曰见其阙也○王
 皙曰守者以于胜不足攻者以于胜有馀
 张预曰知彼有可胜之理则攻其心而取
 之
守则不足攻则有馀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
 力有馀也○李筌曰力不足者可以守力
卷四 第 5a 页 0851-012.png
 有馀者可以攻也○梅尧臣曰守则知力
 不足攻则知力有馀○张预曰吾所以守
 者谓取胜之道有所不足故且待之吾所
 以攻者谓胜敌之事已有其馀故出击之
 言非百胜不战非万全不斗也后人谓不
 足为弱有馀为强者非也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
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曹操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于九地之
 下因天时之变者动于九天之上○李筌
卷四 第 5b 页 0851-013.png
 曰天一遁甲经云九天之上可以陈兵九
 地之下可以伏藏常以直符加时干后一
 所临宫为九天后二所临宫为九地地者
 静而利藏天者运而利动故魏武不明二
 遁以九地为山川九天为天时也夫以天
 一太一之遁幽微知而用之故全也经云
 知三避五魁然独处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以此法出不拘诸咎则其义也○杜牧曰
 守者韬声灭迹幽比鬼神在于地下不可
 得而见之攻者势迅声烈疾若雷电如来
卷四 第 6a 页 0851-014.png
 天上不可得而备也九者高深数之极○
 陈皞曰春三月寅功曹为九天之上申传
 送为九地之下夏三月午胜先为九天之
 上子神后为九地之下秋三月申传送为
 九天之上寅功曹为九地之下冬三月子
 神后为九天之上午胜先为九地之下也
 杜佑曰善守备者务因其山川之阻丘陵
 之固使不知所攻言其深密藏于九地之
 下善攻者务因天时地利水火之变使敌
 不知所备言其雷震发动若于九天之上
卷四 第 6b 页 0851-015.png
 也○梅尧臣曰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
 高不可测盖守备密而攻取迅也○王皙
 曰守者为未见可攻之利当潜藏其形沉
 静幽默不使敌人窥测之也攻者为见可
 攻之利当高远神速乘其不意惧敌人觉
 我而为之备也九者极言之耳○何氏曰
 九地九天言其深微尉缭子曰治兵者若
 秘于地若邃于天言其秘密邃远之甚也
 后汉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左将军皇甫嵩
 督前军董卓救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
卷四 第 7a 页 0851-016.png
 听卓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
 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嵩
 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
 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馀有馀
 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
 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
 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
 夫势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
 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
卷四 第 7b 页 0851-017.png
 小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
 何救焉遂不听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
 十馀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弊果
 自解去○张预曰藏于九地之下喻幽而
 不可知也动于九天之上喻来而不可备
 也尉缭子曰若秘于地若邃于天是也守
 则固是自保也攻则取是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当见未萌○李筌曰知不出众知
 非善也韩信破赵未餐而出井陉曰破赵
卷四 第 8a 页 0851-018.png
 会食时诸将呒然佯应曰诺乃背水陈赵
 乘壁望见皆大笑言汉将不便兵也乃破
 赵食斩成安君此则众所不知也○杜牧
 曰众人之所见破军杀将然后知胜我之
 所见庙堂之上鐏俎之间已知胜负者矣
 贾林曰守必固攻必克能自保全而常不
 失胜见未然之胜善知将然之败谓实微
 妙通玄非众人之所见也○孟氏曰当见
 未萌言两军已交虽料见胜负策不能过
 绝于人但见近形非远太公曰智与众同
卷四 第 8b 页 0851-019.png
 非国师也○梅尧臣曰人所见而见故非
 善○王皙曰众常之人见所以胜而不知
 制胜之形○张预曰众人所知己成已著
 也我之所见未形未萌也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争锋也○李筌曰争锋力战天下
 易见故非善也○杜牧曰天下犹上文言
 众也言天下人皆称战胜者故破军杀将
 者也我之善者阴谋潜运攻必伐谋胜敌
 之日曾不血刃○陈皞曰潜运其智专伐
卷四 第 9a 页 0851-020.png
 其谋未战而屈人之兵乃是善之善者也
 梅尧臣曰见不过众战虽胜天下称之犹
 不曰善○王皙曰以谋屈人则善矣○张
 预曰战而后能胜众人称之曰善是有智
 名勇功也故云非善若见微察隐取胜于
 无形则真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曰月不为明目闻雷
霆不为聪耳
 曹操曰易见闻也○李筌曰易见闻也以
 为攻战胜而天下不曰善也夫智能之将
卷四 第 9b 页 0851-021.png
 人所莫测为之深谋故孙武曰难知如阴
 也○王皙曰众人之所知不为智力战而
 胜人不为善○何氏曰此言众人之所见
 所闻不足为异也昔乌获举千钧之鼎为
 力离朱百步睹纤芥之物为明师旷听蚊
 行蚁步为聪也兵之成形而见之谁不能
 也故胜于未形乃为知兵矣○张预曰人
 皆能也引此以喻众人之见胜也秋毫谓
 兔毛至秋而劲细言至轻也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卷四 第 10a 页 0851-022.png
 曹操曰原微易胜攻其可胜不攻其不可
 胜也○杜牧曰敌人之谋初有萌兆我则
 潜运以能攻之用力既少制胜既微故曰
 易胜也○梅尧臣曰力举秋毫明见日月
 聪闻雷霆不出众人之所能也故见于著
 则胜于艰见于微则胜于易○何氏曰言
 敌人之谋初有萌兆我则潜运已能攻之
 用力既少制敌甚微故曰易胜也○张预
 曰交锋接刃而后能制敌者是其胜难也
 见微察隐而破于未形者是其胜易也故
卷四 第 10b 页 0851-023.png
 善战者常攻其易胜而不攻其难胜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曹操曰敌兵形未成胜之无赫赫之功也
 李筌曰胜敌而天下不知何智名之有○
 杜牧曰胜于未萌天下不知故无智名曾
 不血刃敌国已服故无勇功也○梅尧臣
 曰大智不彰大功不扬见微胜易何勇何
 智○何氏曰患销未形人谁称智不战而
 服人谁言勇汉之子房唐之裴度能之○
 张预曰阴谋潜运取胜于无形天下不闻
卷四 第 11a 页 0851-024.png
 料敌制胜之智不见搴旗斩将之功若留
 侯未尝有战斗功是也
故其战胜不忒
 李筌曰百战百胜有何疑贰也此筌以忒
 字为贰也○陈皞曰筹不虚运策不徒发
 张预曰力战而求胜虽善者亦有败时既
 见于未形察于未成则百战百胜而无一
 差忒矣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曹操曰察敌必可败不差忒也○李筌曰
卷四 第 11b 页 0851-025.png
 置胜于已败之师何忒焉师老卒惰法令
 不一谓已败也○杜牧曰措循置也忒差
 忒也我能置胜不忒者何也盖先见敌人
 已败之形然后攻之故能致必胜之功不
 差忒也○贾林曰读措为错错杂也取敌
 之胜理非一途故杂而料之也常于胜未
 形已见敌之败○梅尧臣曰睹其可败胜
 则不差○何氏曰善料也○张预曰所以
 能胜而不差者盖察知敌人有必可败之
 形然后措兵以能之云耳
卷四 第 12a 页 0851-026.png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李筌曰兵得地者昌失地者亡地者要害
 之地秦军败赵先据北山者胜宋师伐燕
 过大岘而胜皆得其地也○杜牧曰不败
 之地者为不可胜之计使敌人必不能败
 我也不失敌人之败者言窥伺敌人可败
 之形不失毫发也○陈皞注同李筌○杜
 佑注同杜牧○梅尧臣曰善候敌隙我则
 常胜○王皙曰常为不可胜待敌可胜不
 失其机○何氏曰自恃有备则无患常伺
卷四 第 12b 页 0851-027.png
 敌隙则胜之不失也立于不败之地利也
 言我常为胜所○张预曰审吾法令明吾
 赏罚便吾器用养吾武勇是立于不败之
 地也我有节制则彼将自衄是不失敌之
 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

 曹操曰有谋与无虑也○李筌曰计与不
 计也是以薛公知黥布之必败田丰知魏
 武之必胜是其义也○杜牧曰管子曰天
卷四 第 13a 页 0851-028.png
 时地利其数多少其要必出于计数故凡
 攻伐之道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
 不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敌人之积
 不能约也不明敌人之将不见先军不明
 敌人之士不见先陈故以众击寡以理击
 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士练卒击
 欧众白徒故能百战百胜此则先胜而后
 求战之义也卫公李靖曰夫将之上务在
 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虑远审于天时稽
 乎人理若不料其能不达权变及临机付
卷四 第 13b 页 0851-029.png
 敌方始趑趄左顾右盼计无所出信任过
 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何异趣
 苍生而赴汤火驱牛羊而啖狼虎者乎此
 则先战而后求胜之义也○贾林曰不知
 彼我之情陈兵轻进意虽求胜而终自败
 也○梅尧臣曰可胜而战战则胜矣未见
 可战胜可得乎○何氏曰凡用兵先定必
 胜之计而后出军若不先谋而欲恃强胜
 未必也○张预曰计谋先胜然后兴师故
 以战则克尉缭子曰兵不必胜不可以言
卷四 第 14a 页 0851-030.png
 战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谓危事不可轻
 举也又曰兵贵先胜于此则胜彼矣弗胜
 于此则弗胜彼矣此之谓也若赵充国常
 先计而后战亦是也不谋而进欲幸其成
 功故以战则败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自修治为不可胜之
 道保法度不失敌之败乱也○李筌曰以
 顺讨逆不伐无罪之国军至无虏掠不伐
 树木污井灶所过山川城杜陵祠必涤而
卷四 第 14b 页 0851-031.png
 除之不习亡国之事谓之道法也军严肃
 有死无犯赏罚信义将若此者能胜敌
 之败政也○杜牧曰道者仁义也法者法
 制也善用兵者先修理仁义保守法制自
 为不可胜之政伺敌有可败之隙则攻能
 胜之○贾林曰常修用兵之胜道保赏罚
 之法度如此则当为胜不能则败故曰胜
 败之政也○梅尧臣曰攻守自修法令自
 保在我而已○王皙曰法者下之五事也
 张预曰修治为战之道保守制敌之法故
卷四 第 15a 页 0851-032.png
 能必胜或曰先修饰道义以和其众后保
 守法令以戢其下使民爱而畏之然后能
 为胜败
兵法一曰度
 贾林曰度土地也○王皙曰丈尺也
二曰量
 贾林曰量人力多少仓廪虚实○王皙曰
 㪷斛也
三曰数
 贾林曰算数也以数推之则众寡可知虚
卷四 第 15b 页 0851-033.png
 实可见○王皙曰百千也
四曰称
 贾林曰既知众寡兼知彼我之德业轻重
 才能之长短○王皙曰权衡也
五曰胜
 曹操曰胜败之政用兵之法当以此五事
 称量知敌之情○张预曰此言安营布陈
 之法也李卫公曰教士犹布棋于盘若无
 画路棋安用之
地生度
卷四 第 16a 页 0851-034.png
 曹操曰因地形势而度之○李筌曰既度
 有情则量敌而禦之○杜牧曰度者计也
 言度我国土大小人户多少征赋所入兵
 车所籍山河险易道里迂直自度此事与
 敌人如何然后起兵夫小不能谋大弱不
 能击强近不能袭远夷不能攻险此皆生
 于地故先度也○梅尧臣曰因地以度军
 势○王皙曰地人所履也举兵攻战先本
 于地由地故生度度所以度长短知远近
 也凡行军临敌先须知远近之计○何氏
卷四 第 16b 页 0851-035.png
 曰地者远近险易也度计也未出军先计
 敌国之险易道路迂直兵甲孰多勇怯孰
 是计度可伐然后兴师动众可以成功
度生量
 杜牧曰量者酌量也言度地已熟然后能
 酌量彼我之强弱也○梅尧臣曰因度地
 以量敌情○王皙曰谓量有大小言既知
 远近之计则须更量其地之大小也○何
 氏曰量酌彼已之形势
量生数
卷四 第 17a 页 0851-036.png
 曹操曰知其远近广狭知其人数也○李
 筌曰量敌远近强弱须备士卒军资之数
 而胜也○杜牧曰数者机数也言强弱已
 定然后能用机变数也○贾林曰量地远
 近广狭则知敌人人数多少也○梅尧臣
 曰因量以得众寡之数○王皙曰数所以
 纪多少言既知敌之大小则更计其精劣
 多少之数曹公曰知其人数○何氏曰数
 机变也先酌量彼我强弱利害然后为机
 数○张预曰地有远近广狭之形必先度
卷四 第 17b 页 0851-037.png
 知之然后量其容人多少之数也
数生称
 曹操曰称量敌孰愈也○李筌曰分数既
 定贤智之多少得贤者重失贤者轻如韩
 信之论楚汉也须知轻重别贤愚而称之
 锱铢则强○杜牧曰称校也机权之数已
 行然后可以称校彼我之胜负也○梅尧
 臣曰因数以权轻重○王皙曰称所以知
 重轻喻强弱之形势也能尽知远近之计
 大小之举多少之数以与敌相形则知重
卷四 第 18a 页 0851-038.png
 轻所在○何氏同杜牧注
称生胜
 曹操曰称量之数知其胜负所在○李筌
 曰称知轻重胜败之数可知也○杜牧曰
 称校既熟我胜敌败分明见也○梅尧臣
 曰因轻重以知胜负○王皙曰重胜轻也
 陈皞杜佑李筌同杜牧上五事注○何氏
 曰上五事未战先计必胜之法故孙子引
 古法以疏胜败之○要也张预曰称宜也
 地形与人数相称则疏密得宜故可胜也
卷四 第 18b 页 0851-039.png
 尉缭子曰无过在于度数度谓尺寸数谓
 什伍度以量地数以量兵地与兵相称则
 胜五者皆因地形而得故自地而生之也
 李靖五陈随地形而变是也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
 梅尧臣曰力易举也
败兵若以铢称镒
 曹操曰轻不能举重也○李筌曰二十两
 为镒铢之于镒轻重异位胜败之数亦复
 如之○梅尧臣曰力难制也○王皙曰言
卷四 第 19a 页 0851-040.png
 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张预曰二十
 两为镒二十四铢为两此言有制之兵对
 无制之兵轻重不侔也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

 曹操曰八尺曰仞决水千仞其高势疾也
 李筌曰八尺曰仞言其势也杜预伐吴言
 兵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自解则其义
 也○杜牧曰夫积水在千仞之溪不可测
 量如我之守不见形也及决水下湍𣵡奔
卷四 第 19b 页 0851-041.png
 注如我之攻不可禦也○梅尧臣曰水决
 千仞之溪莫测其迅兵动九天之上莫见
 其迹此军之形也○王皙曰千仞之溪至
 峭绝也喻不可胜对可胜之形乘机攻之
 决水是也○张预曰水之性避高而趋下
 决之赴深溪固湍浚而莫之禦也兵之形
 象水乘敌之不备掩敌之不意避实而击
 虚亦莫之制也或曰千仞之溪谓不测之
 渊人莫能量其浅深及决而下之则其势
 莫之能禦如善守者匿形晦迹藏于九地
卷四 第 20a 页 0851-042.png
 之下敌莫能测其强弱及乘虚而出则其
 锋莫之能当也



孙子注解卷之四




卷四 第 20b 页 0851-04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