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0850-004.png
孙子注解卷之一性一
   计篇(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李)
   (筌曰计者兵之上也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客成败故孙子)
   (论兵亦以计为篇首○杜牧曰计算/也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所谓道)
   (天地将法也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劣然后定胜负胜负)
   (既定然后兴师动众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著为篇首耳○王皙曰计)
   (者谓计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也○张预曰管子曰计先定于内)
   (而后兵出境故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也或曰兵贵临敌制宜曹公谓计于)
   (庙堂者何也曰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地之远近兵之众寡安得不先计之)
   (及乎两军相临变动相应则在/于将之所裁非可以隃度也)
卷一 第 1b 页 0850-005.png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
 杜牧曰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张预
 曰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筌曰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于此矣是
 以重之恐人轻行者也○杜牧曰国之存
 亡人之死生皆由于兵故须审察也○贾
 林曰地犹所也亦谓陈师振旅战陈之地
 得其利则生失其便则死故曰死生之地
 道者权机立胜之道得之则存失之则亡
卷一 第 2a 页 0850-006.png
 故曰不可不察也书曰有存道者辅而固
 之有亡道者推而亡之○梅尧臣曰地有
 死生之势战有存亡之道○王皙曰兵举
 则死生存亡系之○张预曰民之死生兆
 于此则国之存亡见于彼然死生曰地存
 亡曰道者以死生在胜负之地而存亡系
 得失之道也得不重慎审察乎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李筌曰谓下五事也校量也量计远近而
卷一 第 2b 页 0850-007.png
 求物情以应敌○杜牧曰经者经度也五
 者即下所谓五事也校者校量也计者即
 篇首计算也索者搜索也情者彼我之情
 也此言先须经度五事之优劣次复校量
 计算之得失然后始可搜索彼我胜负之
 情状○贾林曰校量彼我之计谋搜索两
 军之情实则长短可知胜负易见○梅尧
 臣曰经纪五事校定计利○王皙曰经常
 也又经纬也计者谓下七计索尽也兵之
 大经不出道天地将法耳就而校之以七
卷一 第 3a 页 0850-008.png
 计然后能尽彼已胜负之情状也○张预
 曰经经纬也上先经纬五事之次序下乃
 用五事以校计彼我之优劣探索胜负之
 情状
一曰道
 张预曰恩信使民
二曰天
 张预曰上顺天时
三曰地
 张预曰下知地利
卷一 第 3b 页 0850-009.png
四曰将
 张预曰委任贤能
五曰法
 杜牧曰此之谓五事也○王皙曰此经之
 五事也夫用兵之道人和为本天时与地
 利则其助也三者具然后议举兵兵举必
 须将能将能然后法修孙子所次此之谓
 矣○张预曰节制严明夫将与法在五事
 之末者凡举兵伐罪庙堂之上先察恩信
 之厚薄后度天时之逆顺次审地形之险
卷一 第 4a 页 0850-010.png
 易三者已熟然后命将征之兵既出境则
 法令一从于将此其次序也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张预曰以恩信道义抚众则三军一心乐
 为其用易曰悦以犯难民忘其死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曹操曰谓道之以教令危者危疑也○李
 筌曰危亡也以道理众人自化之得其同
 用何亡之有○杜牧曰道者仁义也李斯
 问兵于荀卿答曰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
卷一 第 4b 页 0850-011.png
 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轻为之死复
 对赵孝成王论兵曰百将一心三军同力
 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
 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臆也如
 此始可令与上下同意死生同致不畏惧
 于危疑也○陈皞注同杜牧○孟氏曰一
 作人不疑谓始终无二志也一作人不危
 道谓道之以政令齐之以礼教故能化服
 士民与上下同一也故用兵之妙以权术
 为道大道废而有法法废而有权权废而
卷一 第 5a 页 0850-012.png
 有势势废而有术术废而有数大道沦替
 人情讹伪非以权数而取之则不得其欲
 也故其权术之道使民上下同进趋共爱
 憎一利害故人心归于德得人之力无私
 之至也故百万之众其心如一可与俱同
 死力动而不至危亡也臣之于君下之于
 上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
 目而覆胸臆也如此始可与上同意死生
 同致不畏惧于危疑○贾林曰将能以道
 为心与人同利共患则士卒服自然心与
卷一 第 5b 页 0850-013.png
 上者同也使士卒怀我如父母视敌如仇
 雠者非道不能也黄石公云得道者昌失
 道者亡○杜佑曰谓导之以政令齐之以
 礼教也危者疑也上有仁施下能致命也
 故与处存亡之难不畏倾危之败若晋阳
 之围沈灶产蛙人无叛疑心矣○梅尧臣
 曰危戾也主有道则政教行人心同则危
 戾去故主安与安主危与危○王皙曰道
 谓主有道能得民心也夫得民之心者所
 以得死力也得死力者所以济患难也易
卷一 第 6a 页 0850-014.png
 曰悦以犯难民忘其死如是则安畏危难
 之事乎○张预曰危疑也士卒感恩死生
 存亡与上同之决然无所疑惧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曹操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司
 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李
 筌曰应天顺人因时制敌○杜牧曰阴阳
 者五行刑德向背之类是也今五纬行止
 最可据验巫咸甘氏石氏唐蒙史墨梓慎
 裨灶之徒皆有著述咸称秘奥察其指归
卷一 第 6b 页 0850-015.png
 皆本人事准星经曰岁星所在之分不可
 攻攻之反受其殃也左传昭三十二年夏
 吴伐越始用师于越史墨曰不及四十年
 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
 注曰存亡之数不过三纪岁月三周三十
 六岁故曰不及四十年也此年岁在星纪
 星纪吴分也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吴先用
 兵故反受其殃哀二十二年越灭吴至此
 三十八岁也李淳风曰天下诛秦岁星聚
 于东井秦政暴虐失岁星仁和之理违岁
卷一 第 7a 页 0850-016.png
 星恭肃之道拒谏信谗是故胡亥终于灭
 亡复曰岁星清明润泽所在之国分大吉
 君令合于时则岁星光喜年丰人安君尚
 暴虐令人不便则岁星色芒角而怒则兵
 起由此言之岁星所在或有福德或有灾
 祥岂不皆本于人事乎夫吴越之君德均
 势敌阖闾兴师志于吞灭非为拯民故岁
 星福越而祸吴秦之残酷天下诛之上合
 天意故岁星祸秦而祚汉荧惑罚星也宋
 景公出一善言荧惑退移三舍而延二十
卷一 第 7b 页 0850-017.png
 七年以此推之岁为善星不福无道火为
 罚星不罚有德举此二者其他可知况所
 临之分随其政化之善恶各变其本色芒
 角大小随为祸福各随时而占之淳风曰
 夫形器著于下精象系于上近取之身耳
 目为肝肾之用鼻口实心腹所资彼此影
 响岂不然欤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
 化见矣盖本于人事而已矣刑德向背之
 说尤不足信夫刑德天官之陈背水陈者
 为绝纪向山坂陈者为废军武王伐纣背
卷一 第 8a 页 0850-018.png
 济水向山坂而陈以二万二千五百人击
 纣之亿万而灭之今可目睹者国家白元
 和已至今三十年间凡四伐赵寇昭义军
 加以数道之众常号十万围之临城县攻
 其南不拔攻其北不拔攻其东不拔攻其
 西不拔其四度围之通有十岁十岁之内
 东西南北岂有刑德向背王相吉辰哉其
 不拔者岂不曰城坚池深粮多人一哉复
 以往事验之秦累世战胜竟灭六国岂天
 道二百年间常在乾方福德常居鹑首岂
卷一 第 8b 页 0850-019.png
 不曰穆公已还卑身趋士务耕战明法令
 而致之乎故梁惠王问尉缭子曰黄帝有
 刑德可以百战百胜其有之乎尉缭子曰
 不然黄帝所谓刑德者刑以伐之德以守
 之非世之所谓刑德也夫举贤用能者不
 时日而利明法审令者不卜筮而吉贵功
 养劳者不祷祠而福周武王伐纣师次于
 汜水共头山风雨疾雷鼓旗毁折王之骖
 乘惶惧欲死太公曰夫用兵者顺天道未
 必吉逆之未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
卷一 第 9a 页 0850-020.png
 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智者
 不法愚者拘之若乃好贤而任能举事而
 得时此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
 事吉不待祷祠而福从遂命驱之前进周
 公曰今时逆太岁龟灼言凶卜筮不吉星
 凶为灾请还师太公怒曰今纣剖比干囚
 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
 骨安可知乎乃焚龟折蓍率众先涉武王
 从之遂灭纣宋高祖围慕容超于广固将
 攻城诸将咸谏曰今往亡之日兵家所忌
卷一 第 9b 页 0850-021.png
 高祖曰我往彼亡吉孰大焉乃命悉登遂
 克广固后魏太祖武帝讨后燕慕容麟甲
 子晦日进军太史令晁崇奏曰昔纣以甲
 子日亡帝曰周武岂不以甲子日胜乎崇
 无以对遂战破之后魏太武帝征夏赫连
 昌于统万城师次城下昌鼓噪而前会有
 风雨从贼后来太史进曰天不助人将士
 饥渴愿且避之崔浩曰千里制胜一日岂
 得变易风道在人岂有常也帝从之昌军
 大败或曰如此者阴阳向背定不足信孙
卷一 第 10a 页 0850-022.png
 子叙之何也答曰夫暴君昏主或为一宝
 一马则必残人逞志非以天道鬼神谁能
 制止故孙子叙之盖有深旨寒暑时气节
 制其行止也周瑜为孙权数曹公四败一
 曰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
 湖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用兵之忌也寒
 暑同归于天时故联以叙之也○孟氏曰
 兵者法天运也阴阳者刚柔盈缩也用阴
 则沉虚固静用阳则轻捷猛厉后则用阴
 先则用阳阴无蔽也阳无察也阴阳之象
卷一 第 10b 页 0850-023.png
 无定形故兵法天天有寒暑兵有生杀天
 则应杀而制物兵则应机而制形故曰天
 也○贾林曰读时制为时气谓从其善时
 占其气候之利也○杜佑曰谓顺天行诛
 因阴阳四时刚柔之制○梅尧臣曰兵必
 参天道顺气候以时制之所谓制也司马
 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王皙
 曰谓阴阳总天道五行四时风云气象也
 善消息之以助军胜然非异人特授其诀
 则末由也若黄石授书张良乃太公兵法
卷一 第 11a 页 0850-024.png
 是也意者岂天机神密非常人所得知耶
 其诸十数家纷纭抑未足以取审矣寒暑
 若吴起云疾风大寒盛夏炎热之类时制
 因时利害而制宜也范蠡云天时不作弗
 为人客是也○张预曰夫阴阳者非孤虚
 向背之谓也盖兵自有阴阳耳范蠡曰后
 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
 夺之又云设右为牝益左为牝早晏以顺
 天道李卫公解曰左右者人之阴阳早晏
 者天之阴阳奇正者天人相变之阴阳此
卷一 第 11b 页 0850-025.png
 皆言兵自有阴阳刚柔之用非天官日时
 之阴阳也今观尉缭子天官之篇则义最
 明矣太白阴经亦有天无阴阳之篇皆著
 为卷首欲以决世人之惑也太公曰圣人
 欲止后世之乱故作为谲书以寄胜于天
 道无益于兵也是亦然矣唐太宗亦曰凶
 器无甚于兵行兵苟便于人事岂以避忌
 为疑也寒暑者谓冬夏兴师也汉征匈奴
 士多堕指马援征蛮卒多疫死皆冬夏兴
 师故也时制者谓顺天时而制征讨也太
卷一 第 12a 页 0850-026.png
 白阴经言天时者乃水旱蝗雹荒乱之天
 时非孤虚向背之天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
 论在九地篇中○李筌曰得形势之地有
 死生之势○梅尧臣曰知形势之利害○
 张预曰凡用兵贵先知地形知远近则能
 为迂直之计知险易则能审步骑之利知
 广狭则能度众寡之用知死生则能识战
 散之势也
卷一 第 12b 页 0850-027.png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曹操曰将宜五德备也○李筌曰此五者
 为将之德故师有丈人之称也○杜牧曰
 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者流用智为先
 盖智者能机权识变通也信者使人不惑
 于刑赏也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勇者
 决胜乘势不逡巡也严者以威刑肃三军
 也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践将伐吴问
 战焉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
 不能知民之极无以诠度天下之众寡不
卷一 第 13a 页 0850-028.png
 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
 能断疑以发大计也○贾林曰专任智则
 贼偏施仁则懦固守信则愚恃勇力则暴
 令过严则残五者兼备各适其用则可为
 将帅○梅尧臣曰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
 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王皙曰智
 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
 令一也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徇
 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
 五者相须阙一不可故曹公曰将宜五德
卷一 第 13b 页 0850-029.png
 备也○何氏曰非智不可以料敌应机非
 信不可以训人率下非仁不可以附众抚
 士非勇不可以决谋合战非严不可以服
 强齐众全此五才将之体也○张预曰智
 不可乱信不可欺仁不可暴勇不可惧严
 不可犯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大将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曹操曰部曲幡帜金鼓之制也官者百官
 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者主军费用也○
 李筌曰曲部曲也制节度也官爵赏也道
卷一 第 14a 页 0850-030.png
 路也主掌也用者军资用也皆师之常法
 而将所治也○杜牧曰曲者部曲队伍有
 分画也制者金鼓旌旗有节制也官者偏
 裨校列各有官司也道者营陈开阖各有
 道径也主者管库厮养职守主张其事也
 用者车马器械三军须用之物也荀卿曰
 械用有数夫兵者以食为本须先计粮道
 然后兴师○梅尧臣曰曲制部曲队伍分
 画必有制也官道裨校首长统率必有道
 也主用主军之资粮百物必有用度也○
卷一 第 14b 页 0850-031.png
 王皙曰曲者卒伍之属制者节制其行列
 进退也官者群吏偏裨也道者军行及所
 舍也主者主守其事用者凡军之用谓辎
 重粮积之属○张预曰曲部曲也制节制
 也官谓分偏裨之任道谓利粮饷之路主
 者职掌军资之人用者计度费用之物六
 者用兵之要宜处置有其法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张预曰已上五事人人同闻但深晓变极
 之理则胜不然则败
卷一 第 15a 页 0850-032.png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曹操曰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即胜也索
 其情者胜负之情○杜牧曰谓上五事将
 欲闻知校量计算彼我之优劣然后搜索
 其情状乃能必胜不尔则败○贾林曰书
 云非知之艰行之惟难○王皙曰当尽知
 也言虽周知五事待七计以尽其情也○
 张预曰上已陈五事自此而下方考校彼
 我之得失探索胜负之情状也
曰主孰有道
卷一 第 15b 页 0850-033.png
 曹操曰道德智能○李筌曰孰实也有道
 之主必有智能之将范增辞楚陈平归汉
 即其义也○杜牧曰孰谁也言我与敌人
 之主谁能远佞亲贤任人不疑也○杜佑
 曰主君也道道德也必先考校两国之君
 谁知谁否也若荀息料虞公贪而好宝宫
 之奇懦而不能强谏是也○梅尧臣曰谁
 能得人心也○王皙曰若韩信言项王匹
 夫之勇妇人之仁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谓汉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秦
卷一 第 16a 页 0850-034.png
 民亡不欲大王王秦者是也○何氏曰书
 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抚虐之政孰有之
 也○张预曰先校二国之君谁有恩信之
 道即上所谓令民与上同意者之道也若
 淮阴料项王仁勇过高祖而不赏有功为
 妇人之仁亦是也
将孰有能
 杜牧曰将孰有能者上所谓智信仁勇严
 若汉高祖料魏将柏直不能当韩信之类
 也
卷一 第 16b 页 0850-035.png
天地孰得
 曹操李筌并曰天时地利○杜牧曰天者
 上所谓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上所谓远
 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杜佑曰视两军所
 据知谁得天时地利○梅尧臣曰稽合天
 时审察地利○王皙同杜牧注○张预曰
 观两军所举谁得天时地利若魏武帝盛
 冬伐吴慕容超不据大岘则失天时地利
 者也
法令孰行
卷一 第 17a 页 0850-036.png
 曹操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杜牧曰县
 法设禁贵贱如一魏绛戮仆曹公断发是
 也○杜佑曰发号出令校孰下不敢犯○
 梅尧臣曰齐众以法一众以令○王皙曰
 孰能法明令便人听而从○张预曰魏绛
 戮扬干穰苴斩庄贾吕蒙诛乡人卧龙刑
 马谡兹所谓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谁为如
 此
兵众孰强
 杜牧曰上下和同勇于战为强卒众车多
卷一 第 17b 页 0850-037.png
 为强○梅尧臣曰内和外附○王皙曰强
 弱足以相刑而知○张预曰车坚马良士
 勇兵利闻鼓而喜闻金而怒谁者为然
士卒孰练
 杜牧曰辨旌旗审金鼓明开合知进退闲
 驰逐便弓矢习击刺也○杜佑曰知谁兵
 器强利士卒简练者故王子曰士不素习
 当陈惶惑将不素习临陈闇变○梅尧臣
 曰车骑闲习孰国精粗○王皙曰孰训之
 精○何氏曰勇怯强弱岂能一槩○张预
卷一 第 18a 页 0850-038.png
 曰离合聚散之法坐作进退之令谁素闲
 习
赏罚孰明
 杜牧曰赏不僣刑不滥○杜佑曰赏善罚
 恶知谁分明者故王子曰赏无度则费而
 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梅尧臣曰赏
 有功罚有罪○王皙曰孰能赏必当功罚
 必称情○张预曰当赏者虽仇怨必录当
 罚者虽父子不舍又司马法曰赏不逾时
 罚不迁列于谁为明
卷一 第 18b 页 0850-039.png
吾以此知胜负矣
 曹操曰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贾林曰
 以上七事量校彼我之政则胜败可见○
 梅尧臣曰能索其情则知胜负○张预曰
 七事俱优则未战而先胜七事俱劣则未
 战而先败故胜负可预知也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
必败去之
 曹操曰不能定计则退而去也○杜牧曰
 若彼自备护不从我计形势均等无以相
卷一 第 19a 页 0850-040.png
 加用战必败引而去之故春秋传曰允当
 则归也○陈皞曰孙武以书千阖闾曰听
 用吾计策必能胜敌我当留之不去不听
 吾计策必当负败我去之不留以此感动
 阖闾庶必见用故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寡
 人尽观之矣其时阖闾行军用师多自为
 将故不言主而言将也○孟氏曰将裨将
 也听吾计画而胜则留之违吾计画而败
 则除去之○梅尧臣曰武以十三篇千吴
 王阖闾故首篇以此辞动之谓王将听吾
卷一 第 19b 页 0850-041.png
 计而用战必胜我当留此也王将不听我
 计而用战必败我当去此也○王皙曰将
 行也用谓用兵耳言行听吾此计用兵则
 必胜我当留行不听吾此计用兵则必败
 我当去也○张预曰将辞也孙子谓今将
 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胜我乃留此
 矣将不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败我
 乃去之他国矣以此辞激吴王而求用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曹操曰常法之外也○李筌曰计利既定
卷一 第 20a 页 0850-042.png
 乃乘形势之势也佐其外者常法之外也
 ○杜牧曰计算利害是军事根本利害已
 见听用然后于常法之外更求兵势以助
 佐其事○也贾林曰计其利听其谋得敌
 之情我乃设奇谲之势以动之外者或傍
 攻或后蹑以佐正陈○梅尧臣曰定计于
 内为势于外以助成胜○王皙曰吾计之
 利已听复当知应变以佐其外○张预曰
 孙子又谓吾所计之利若已听从则我当
 复为兵势以佐助其事于外盖兵之常法
卷一 第 20b 页 0850-043.png
 即可明言于人兵之利势须因敌而为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曹操曰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李筌曰
 谋因事势○杜牧曰自此便言常法之外
 势夫势者不可先见或因敌之害见我之
 利或因敌之利见我之害然后始可制机
 权而取胜也○梅尧臣曰因利行权以制
 之○王皙曰势者乘其变者也○张预曰
 所谓势者须因事之利制为权谋以胜敌
 耳故不能先言也自此而后略言权变
卷一 第 21a 页 0850-044.png
兵者诡道也
 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李筌曰
 军不厌诈○梅尧臣曰非谲不可以行权
 非权不可以制敌○王皙曰诡者所以求
 胜敌御众必以信也○张预曰用兵虽本
 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故曳柴扬尘
 栾枝之谲也万弩齐发孙膑之奇也千牛
 俱奔田单之权也囊沙壅水淮阴之诈也
 此皆用诡道而制胜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卷一 第 21b 页 0850-045.png
 张预曰实强而示之弱实勇而示之怯李
 牧败匈奴孙膑斩庞涓之类也
用而示之不用
 李筌曰言已实用师外示之怯也汉将陈
 豨反连兵匈奴高祖遣使十辈视之皆言
 可击复遣娄敬报曰匈奴不可击上问其
 故对曰夫两国相制宜矜誇其长今臣往
 徒见羸老此必能而示之不能臣以为不
 可击也高祖怒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妄
 沮吾众械娄敬于广武以三十万众至白
卷一 第 22a 页 0850-046.png
 登高祖为匈奴所围七日乏食此师外示
 之以怯之义也○杜牧曰此乃诡诈藏形
 夫形也者不可使见于敌敌人见形必有
 应传曰鸷鸟将击必藏其形如匈奴示羸
 老于汉使之义也○杜佑曰言已实能用
 外示之以不能不用使敌不我备也若孙
 膑减灶而制庞涓○王皙曰强示弱勇示
 怯治示乱实示虚智示愚众示寡进示退
 速示迟取示舍彼示此○何氏曰能而示
 之不能者如单于羸师诱高祖围于平城
卷一 第 22b 页 0850-047.png
 是也用而示之不用者如李牧按兵于云
 中大败匈奴是也○张预曰欲战而示之
 退欲速而示之缓班超击莎车赵奢破秦
 军之类也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李筌曰令敌失备也汉将韩信虏魏王豹
 初陈舟欲渡临晋乃潜师浮木罂从夏阳
 袭安邑而魏失备也耿弇之征张步亦先
 攻临淄皆示远势也○杜牧曰欲近袭敌
 必示以远去之形欲远袭敌必示以近进
卷一 第 23a 页 0850-048.png
 之形韩信盛兵临晋而渡于夏阳此乃示
 以近形而远袭敌也后汉末曹公袁绍相
 持官渡绍遣将郭图淳于琼颜良等攻东
 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
 河曹公北救延津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分
 兵势乃可公致兵延津将欲渡兵向其后
 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
 颜良可擒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留分兵
 西应之公乃引军行趋白马未至十馀里
 良大惊来战使张辽关羽前进击破斩颜
卷一 第 23b 页 0850-049.png
 良解白马围此乃示以远形而近袭敌也
 ○贾林曰去就在我敌何由知○杜佑曰
 欲近而设其远也欲远而设其近也诳耀
 敌军示之以远本从其近若韩信之袭安
 邑○梅尧臣曰使其不能赜○王皙同上
 注○何氏曰远而示之近者韩信陈舟临
 晋而渡夏阳是也近而示之远者晋侯伐
 虢假道于虞是也○张预曰欲近袭之反
 示以远吴与越夹水相矩越为左右句卒
 相去各五里夜争鸣鼓而进吴人分以禦
卷一 第 24a 页 0850-050.png
 之越乃潜涉当吴中军而袭之吴大败是
 也欲远攻之反示以近韩信陈兵临晋而
 渡于夏阳是也
利而诱之
 杜牧曰赵将李牧大纵畜牧人众满野匈
 奴小入徉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
 之大喜率众大至牧多为奇陈左右夹击
 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也○贾林曰以利
 动之动而有形我所以因形制胜也○梅
 尧臣曰彼贪利则以货诱之○何氏曰利
卷一 第 24b 页 0850-051.png
 而诱之者如赤眉委辎重而饵邓禹是也
 ○张预曰示以小利诱而克之若楚人伐
 绞莫敖曰绞小而轻请无捍采樵者以诱
 之于是绞人获楚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
 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设伏兵于山下而
 大败之是也
乱而取之
 李筌曰敌贪利必乱也秦王姚兴征秃发
 傉檀悉驱部内牛羊散放于野纵秦人虏
 掠秦人得利既无行列傉檀阴分十将掩
卷一 第 25a 页 0850-052.png
 而击之大败秦人斩首七千馀级乱而取
 之之义也○杜牧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
 取之传曰兼弱攻昩取乱侮亡武之善经
 也○贾林曰我令奸智乱之候乱而取之
 也○梅尧臣曰彼乱则乘而取之○王皙
 曰乱谓无节制取言易也○张预曰诈为
 纷乱诱而取之若吴越相攻吴以罪人三
 千示不整以诱越罪人或奔或止越人争
 之为吴所败是也言敌乱而后取者非也
 春秋之法凡书取者言易也鲁师取邿是
卷一 第 25b 页 0850-053.png
 也
实而备之
 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也○李筌曰备敌
 之实蜀将关羽欲围魏之樊城惧吴将吕
 蒙袭其后乃多留备兵守荆州蒙阴知其
 旨遂诈之以疾羽乃撤去备兵遂为蒙所
 取而荆州没吴则其义也○杜牧曰对垒
 相持不论虚实常须为备此言居常无事
 邻封接境敌若脩政治实上下相爱赏罚
 明信士卒精练即须备之不待交兵然后
卷一 第 26a 页 0850-054.png
 为备也○陈皞曰敌若不动完实我当谨
 备亦自实以备敌也○梅尧臣曰彼实则
 不可不备○王皙曰彼将有以击吾之不
 备也○何氏曰彼敌但见其实而未见其
 虚之形则当蓄力而备之也○张预曰经
 曰角之而知有馀不足之处有馀则实也
 不足则虚也言敌人兵势既实则我当为
 不可胜之计以待之勿轻举也李靖军镜
 曰观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强而避之
卷一 第 26b 页 0850-055.png
 曹操曰避其所长也○李筌曰量力也楚
 子伐随随之臣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
 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
 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不从随
 师败绩随侯逸攻强之败也○杜牧曰逃
 避所长言敌人乘兵强气锐则当须且回
 避之待其衰懈候其间隙而击之晋末岭
 南贼卢循徐道覆乘虚袭建邺刘裕禦之
 曰贼若新亭直上且当避之回泊蔡洲乃
 成擒耳徐道覆欲焚舟直上循以为不可
卷一 第 27a 页 0850-056.png
 乃泊于蔡洲竟以败灭○贾林曰以弱制
 强理须待变○杜佑曰彼府库充实士卒
 锐盛则当退避以伺其虚懈观变而应之
 ○梅尧臣曰彼强则我当避其锐○王皙
 曰敌兵精锐我势寡弱则须退避○张预
 曰经曰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言
 敌人行陈修整节制严明则我当避之不
 可轻肆也若秦晋相攻交绥而退盖各防
 其失败也
怒而挠之
卷一 第 27b 页 0850-057.png
 曹操曰待其衰懈也○李筌曰将之多怒
 者权必易乱性不坚也汉相陈平谋挠楚
 权以太牢具进楚使惊曰是亚父使邪乃
 项王使邪此怒挠之者也○杜牧曰大将
 刚戾者可激之令怒则逞志快意志气挠
 乱不顾本谋也○孟氏曰敌人盛怒当屈
 扰之○梅尧臣曰彼褊急易怒则挠之使
 愤激轻战○王皙曰敌持重则激怒以挠
 之○何氏曰怒而挠之者汉兵击曹咎于
 汜水是也○张预曰彼性刚忿则辱之令
卷一 第 28a 页 0850-058.png
 怒志气挠惑则不谋而轻进若晋人执宛
 春以怒楚是也尉缭子曰宽不可激而怒
 言性宽者则不可激怒而致之也
卑而骄之
 李筌曰币重而言廿其志不小后赵石勒
 称臣于王浚左右欲击之浚曰石公来欲
 奉我耳敢言击者斩设飨礼以待之勒乃
 驱牛羊数万头声言上礼实以填诸街巷
 使浚兵不得发乃入蓟城擒浚于厅斩之
 而并燕卑而骄之则其义也○杜牧曰秦
卷一 第 28b 页 0850-059.png
 末匈奴冒顿初立东胡强使使谓冒顿曰
 欲得头曼时千里马冒顿以问群臣群臣
 皆曰千里马国之宝勿与冒顿曰奈何与
 人邻国爱一马乎遂与之居顷之东胡使
 使来曰愿得单于一阏氏冒顿问群臣皆
 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
 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与之居顷之东胡
 复曰匈奴有弃地千里吾欲有之冒顿问
 群臣群臣皆曰与之亦可不与亦可冒顿
 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本何可与诸言与
卷一 第 29a 页 0850-060.png
 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东
 袭东胡东胡轻冒顿不为之备冒顿击灭
 之冒顿遂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
 北侵燕代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
 地也○陈皞曰所欲必无所顾吝子女以
 惑其心玉帛以骄其志范蠡郑武之谋也
 ○杜佑曰彼其举国兴师怒而欲进则当
 外示屈挠以高其志俟惰归要而击之故
 王子曰善用法者如狸之与鼠力之与智
 示之犹卑静而下之○梅尧臣曰示以卑
卷一 第 29b 页 0850-061.png
 弱以骄其心○王皙曰示卑弱以骄之彼
 不虞我而击其间○张预曰或卑辞厚赂
 或羸师佯北皆所以令其骄怠吴子伐齐
 越子率众而朝王及列士皆有赂吴人皆
 喜惟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后果为越所灭
 楚伐庸七遇皆北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
 遂不设备楚子乃为二队以伐之遂灭庸
 皆其义也
佚而劳之
 一本作引而劳之○曹操曰以利劳之○
卷一 第 30a 页 0850-062.png
 李筌曰敌佚而我劳之者善功也吴伐楚
 公子光问计于伍子胥子胥曰可为三师
 以肄焉我一师至彼必尽众而出彼出我
 归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然后三师以
 继之必大克从之楚于是乎始病吴矣○
 杜牧曰吴公子光问伐楚于伍员员曰可
 为三军以肄焉我一师至彼必尽出彼出
 则归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然后三师
 以继之必大克从之于是子重一岁七奔
 命于是乎始病吴终入郢后汉末曹公既
卷一 第 30b 页 0850-063.png
 破刘备备奔袁绍引兵欲与曹公战别驾
 田丰曰操善用兵未可轻举不如以久持
 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有四州之地外结英
 豪内修农战然后拣其精锐分为奇兵乘
 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
 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安业我未劳
 而彼已困矣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
 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悔无及也绍不
 从故败○梅尧臣曰以我之佚待彼之劳
 ○王皙曰多奇兵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出
卷一 第 31a 页 0850-064.png
 救左则右救右则左所以罢劳之也○何
 氏曰孙子有治力之法以佚而待劳故论
 敌佚我宜多方以劳弊之然后可以制胜
 ○张预曰我则力全彼则道敝若晋楚争
 郑久而不决晋知武子乃分四军为三部
 晋各一动而楚三来于是三驾而楚不能
 与之争又申公巫臣教吴伐楚于是子重
 一岁七奔命是也
亲而离之
 曹操曰以间离之○李筌曰破其行约间
卷一 第 31b 页 0850-065.png
 其君臣而后攻也昔秦伐赵秦相应侯间
 于赵王曰我惟惧赵用括耳廉颇易与也
 赵王然之乃用括代颇为秦所坑卒四十
 万于长平则其义也○杜牧曰言敌若上
 下相亲则当以厚利啖而离间之陈平言
 于汉王曰今项王骨鲠之臣不过亚父钟
 离昩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大王诚能
 捐数万斤金间其君臣彼必内相诛汉因
 举兵而攻之灭楚必矣汉王然之出黄金
 四万斤与平使之反间项王果疑亚父不
卷一 第 32a 页 0850-066.png
 急击下荥阳汉王遁去○陈皞曰彼吝爵
 禄此必捐之彼啬财货此必轻之彼好杀
 罚此必缓之因其上下相猜得行离间之
 说由余所以归秦英布所以佐汉也○杜
 佑曰以利诱之使五间并入辩士驰说亲
 彼君臣分离其形势若秦遣反间欺诳赵
 君使废廉颇而任赵奢之子卒有长平之
 败○梅尧臣同杜牧注○王皙曰敌相亲
 当以计谋离间之○张预曰或间其君臣
 或间其交援使相离贰然后图之应侯间
卷一 第 32b 页 0850-067.png
 赵而退廉颇陈平间楚而逐范增是君臣
 相离也秦晋相合以伐郑烛之武夜出说
 秦伯曰今得郑则归于晋无益于秦也不
 如舍郑以为东道主秦伯悟而退师是交
 援相离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曹操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李筌曰击
 懈怠袭空虚○杜牧曰击其空虚袭其懈
 怠○孟氏曰击其空虚袭其懈怠使敌不
 知所以备也故曰兵者无形为妙太公曰
卷一 第 33a 页 0850-068.png
 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梅尧臣
 王皙二注同上○何氏曰攻其无备者魏
 太祖征乌桓郭嘉曰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太祖行至
 易水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
 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合战大破之
 唐李靖陈十策以图箫铣总管三军之任
 一以委靖八月集兵夔州铣以时属秋潦
 江水泛涨三峡路危必谓靖不能进遂不
卷一 第 33b 页 0850-069.png
 设备九月靖率兵而进曰兵贵神速机不
 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乘水涨之势倏
 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纵使知我
 仓卒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
 铣始惧召兵江南果不能至勒兵围城铣
 遂降出其不意者魏末遗将钟会邓艾伐
 蜀蜀将姜维守剑阁钟会攻维未克艾上
 言请从阴平由邪径出剑阁西入成都奇
 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军必还赴涪则会方
 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卷一 第 34a 页 0850-070.png
 军志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
 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
 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
 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
 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
 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诸葛瞻自
 涪还绵竹列陈相拒大败之斩瞻及尚书
 张遵等进军至成都蜀主刘禅降又齐神
 武为东魏将率兵伐西魏屯军蒲坂造三
 道浮桥渡河又遣其将窦泰趣潼关高敖
卷一 第 34b 页 0850-071.png
 曹围洛州西魏将周文帝出军广阳召诸
 将谓曰贼今掎吾三面又造桥于河示欲
 必渡欲缀吾军使窦泰得西入耳久与相
 持其计得行非良策也且高欢用兵常以
 泰为先驱其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出其
 不意袭之必克克泰则欢不战而自走矣
 诸将咸曰贼在近舍而远袭事若蹉跌悔
 无可及周文曰欢前再袭潼关吾军不过
 霸上今者大来兵未出郊贼顾谓吾但自
 守耳无远斗意又狃于得志有轻我心乘
卷一 第 35a 页 0850-072.png
 此击之何往不克贼虽造桥未能征渡比
 五日中吾取窦泰必矣公等勿疑周文遂
 率骑六千还长安声言欲往陇右辛亥潜
 出军癸丑晨至潼关窦泰卒闻军至惶惧
 依山为陈未及成列周文击破之斩泰传
 首长安高敖曹适陷洛州闻泰没烧辎重
 弃城而走○张预曰攻无备者谓懈怠之
 处敌之所不虞者则击之若燕人畏郑三
 军而不虞制人为制人所败是也出不意
 者谓虚空之地敌不以为虑者则袭之若
卷一 第 35b 页 0850-073.png
 邓艾伐蜀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是也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曹操曰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
 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在
 目也○李筌曰无备不意攻之必胜此兵
 之要秘而不传也○杜牧曰传言也此言
 上之所陈悉用兵取胜之策固非一定之
 制见敌之形始可施为不可旡事而言也
 ○梅尧臣曰临敌应变制宜岂可预前言
 之○王皙曰夫校计行兵是谓常法若乘
卷一 第 36a 页 0850-074.png
 机决胜则不可预传述也○张预曰言上
 所陈之事乃兵家之胜策须临敌制宜不
 可以预先传言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
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
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曹操曰以吾道观之矣○李筌曰夫战者
 决胜庙堂然后与人争利凡伐叛怀远推
 亡固存兼弱攻昩皆物情之所出中外离
 心如商周之师者是为未战而庙算胜太
卷一 第 36b 页 0850-075.png
 一遁甲置算之法因六十算已上为多算
 六十算已下为少算客多算临少算主人
 败客少算临多算主人胜此皆胜败易见
 矣○杜牧曰庙算者计算于庙堂之上也
 ○梅尧臣曰多算故未战而庙谋先胜少
 算故未战而庙谋不胜是不可无算矣○
 王皙曰此惧学者惑不可先传之说故复
 言计篇义也○何氏曰计有巧拙成败击
 焉○张预曰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
 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筹策深
卷一 第 37a 页 0850-076.png
 远则其计所得者多故未战而先胜谋虑
 浅近则其计所得者少故未战而先负多
 计胜少计其无计者安得无败故曰胜兵
 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有计
 无计胜负易见


孙子注解卷之一


卷一 第 37b 页 0850-07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