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270015a 页
卷二 第 1a 页 0834-090.png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义二
    李昌龄传郑清之赞
忠孝
 传曰东卿司命曰有萧邈之才绝众之望
 养其浩然不营富贵或至贞至廉不食非
 已之食不衣非已之衣纷华不能散其正
 气万乘不能激其名操或先世有功流逮
 后嗣易世鍊化改氏更生此皆有应仙格
 当登仙品然必多历年所始得渐进至于
 至忠至孝则今日谢世明日便当补为地
卷二 第 1b 页 0834-091.png
 下主者复从地下主者便当进补仙阶大
 抵忠也者人臣之大节孝也者人子之本
 事使为臣而皆不忠则为君者复何望于
 臣为子而皆不孝则为父者复何望于子
 如此则君臣之分父子之伦一切丧矣人
 不禽兽如必夷狄如也惜其不知忠孝乃
 超度之本得获度世莫此为速不闻吕公
 诲兰公期之事乎昔吕公诲为御史中丞
 正色直言倾动朝野一日独坐悦见一青
 衣授以一丹曰此清凉丹也上帝非久南
卷二 第 2a 页 0834-092.png
 游炎州命子紏正群仙彼州大热故先以
 此赐公再拜吞之不啻冰雪下咽未几果
 捐馆时朱明复初登第在湘江见公跨一
 玉角鹿左右皆青衣小童吏兵数百前后
 呵拥明复迎揖曰君其已仙乎公曰吾此
 行侍上帝南游不及款曲乃口占一诗曰
 功行偶然书玉阙衣冠无限葬尘埃我今
 从帝为司紏更遣何人直柏台言讫不见
 兰期家世孝悌聚口百馀上下和睦略无
 间言一夕有一真人降自斗中曰吾乃斗
卷二 第 2b 页 0834-093.png
 中孝悌王也未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
 至于地草木为之生孝至于人王道为之
 成子能孝悌吾所以亲眄于子既得见吾
 得道必矣后果如言然则至忠至孝其于
 度世岂不捷疾呜呼忠孝者既如此则不
 忠不孝者当如何哉
   赞曰
  非忠无君非孝无亲舍是二者
  兽而不人庄周放荡命义是遵
  释氏空寂报恩犹勤戴天履地
卷二 第 3a 页 0834-094.png
  孰逃其身
反悌
 传曰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司命使者以父子兄
 弟夫妇为三纲本之与纲字殊而义一若
 弃本舍纲伦何以立大抵能践其实则上
 下相安而不渝苟尚其文则悔吝易生而
 必渎昔姚栖云家不甚富惟仰给农桑生
 三岁其父为其兄无子代之远戍遂死于
 边栖云既丧迎魂以葬庐于墓侧终身号
卷二 第 3b 页 0834-095.png
 慕县令苏彻捐俸买田开阡刻石以表其
 事府尹浑瑊列状以闻有诏褒赏旌表门
 闾名其乡曰孝悌社曰节义里曰爱敬始
 自栖云凡十五世同居聚口数百历三百
 馀年无一人异词经五代离乱子孙保守
 坟墓不相离散又有张诚者亦田家也累
 世同居聚口一百七十有馀内外和睦略
 无间言衣服之𩔖皆无常主每旦家长坐
 堂上子弟列堂下以次受职罔不祗勤自
 祖琯至诚凡六世同居几二百馀年始终
卷二 第 4a 页 0834-096.png
 如一呜呼若二家者真所谓实践者也尚
 虚文者能如是乎
   赞曰
  父母之身分为兄弟一本而出
  安有异体爱其枝叶以护根柢
  史诮豆箕诗歌棠棣如埙如篪
  神相恺悌
正已化人
 传曰孔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又曰席不正
 不坐呜呼衣冠几席尚当使正况行已乎
卷二 第 4b 页 0834-097.png
 又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曰不能正其
 身如正人何此皆圣人行已之大法也然
 则人之行已其可不正惟其正也人皆敬
 之人知敬处即其心已化处又何待区区
 而化之哉昔司马温公为人正直名闻海
 内其居洛也风俗为之一变莫不敦尚名
 教不急货利人随贫富皆自足后生晚辈
 知畏廉耻欲行一事必相戒曰无为不善
 恐司马端明知吕申公正直敢言倾动朝
 野时王安石出守常州移书于公曰某客
卷二 第 5a 页 0834-098.png
 京师二年于兹疵吝积其心胸每不自胜
 及诣长者即废然而反德人之容使人意
 消今于晦叔见之荥阳吕公心与道潜湛
 然方寸其为崇政殿说书也日以正心修
 身之说劝导人主每自言曰若身修心正
 不假他术而天下自化是以所居则躁人
 化闻风则薄夫敦胡公瑗之为苏湖二州
 教授也每解经至有要义必恳切为诸生
 言其所以治已而后治人然则诸君所以
 正已者为如何哉以此化人夫谁不化
卷二 第 5b 页 0834-099.png
   赞曰
  表正影直源清流泚枉已直人
  万无是理圣贤何术举斯加彼
  瑕而戮人三军见齿大学修身
  家齐国治
矜孤
 传曰孤也者未能有成亲已蚤世或母死
 而父或再娶或父死而母再行其者父母
 俱亡藐然孤露不幸至此情况何堪王令
 捧负提携寝兴衣饮主之者信存恻隐亦
卷二 第 6a 页 0834-100.png
 必不如亲父母之情爱之为亲切也可不
 矜乎世人但知孤为可轻而不知其中亦
 有因孤而能养成大器者昔张邓公士逊
 方在襁褓父母皆卒及长安贫读书勤苦
 不倦竟能登科致位台辅以贤德称此至
 贫之孤者也自立如是非能养成大器者
 乎吕中丞诲幼失所怙励志为学不妄交
 游洛阳之人多不之识及登第人方知为
 吕正惠公之孙历官言职以劲正称此贵
 家之孤者也自立如是非能养成大器者
卷二 第 6b 页 0834-101.png
 乎然则孤可轻乎愚于矜孤之下不书矜
 孤而辄书此者正欲不幸而孤者以此为
 法皆知自励右以矜孤言之则前辈行之
 视以为常初不以为奇特查龙图家道甚
 贫尝聚亲族之茕独者养之禄赐所得随
 施辄尽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
 之尤厚尝有一同僚女贫为人婢公闻而
 赎之嫁于士族吕正惠公端与故相冯道
 耀帅赵文度皆乡里世旧道子病废公分
 俸给之又荐文度之子绍宗于朝官之非
卷二 第 7a 页 0834-102.png
 真实矜孤能如是乎
   赞曰
  方幼而孤何怙何恃怀抱无依
  疢疾谁视吾幼及幼人子亦子
  放麑违命射麛泣矢能推是心
  乃合天理
恤寡
 传曰寡也者方当盛年夫忽告殒形单影
 只触目无𦕅况女幼男痴百事未举者耶
 此即孟子所谓穷而无告者也祸变如此
卷二 第 7b 页 0834-103.png
 非穷极欤欲语谁吐非无告欤为其夫者
 虽云死矣冥冥之间乌得无念昔徐择之
 判北京赵士恍自仁兴来留为干官士恍
 与择之三子俱相得无何士恍遽以病卒
 择之父子为办丧事且津遣其妻子甚厚
 又命小吏赵沂护送至京沂毕事归参忽
 作士恍语谢曰士恍不善摄生以方壮之
 年遽就鬼录荷公父子周恤之恩甚至不
 惟死骨得归老母妻子皆得平达乡舍无
 复流落失所之歉区区此心不胜感激阴
卷二 第 8a 页 0834-104.png
 君亦以此敬叹将有以厚报君矣中贵黄
 述奉诏持扇帕至彭泽迎赐北使无何舟
 师王贵中路病卒其舟乃两浙漕司官舟
 贵死舟当归官其妻泣诉曰舟今归官妾
 一家十口饿且死矣愿得一言使贵长子
 得继父业不胜感幸述至镇江言之漕使
 即日剌其子为兵付以父舟是夕宿丹阳
 明见贵操一小舟远远从烟波间来泣具
 拜曰贵虽身死长子已得继业一家十口
 不复忧矣实荷公恩言讫不见呜呼此固
卷二 第 8b 页 0834-105.png
 显显姑置勿论窃观寡妇人中立志大有
 远过人者不可不书赵公槩年七岁而孤
 其母励志教笃竟能登天圣五年第三人
 第初遇郊恩法当任子公请以封其母为
 郡太君宰相曰公为学士拟封不远公曰
 母八十有二朝夕不可期愿及今以为荣
 许之李公筠年三岁而孤其母秦氏有姿
 色或有诱之使嫁母怒叱曰夫妇义属天
 伦死生命由真宰我宁饿死其可再嫁于
 是笃意教筠竟能登第官至耀帅然则寡
卷二 第 9a 页 0834-106.png
 可轻乎愚于恤寡之下亦复书此者正欲
 使一切寡妇皆知所法云呜呼似此之人
 天必报者重乎伦也何止子贵而已哉
   赞曰
  寡而守义贤哲所重折胫露筋
  妇节尤勇台筑怀清暴秦是奉
  况其无告宁不为动谁或躏之
  不戁不竦
 传曰老也者阅世之久更事之多衮衮年

卷二 第 9b 页 0834-107.png
 少无限沦丧厖眉皓首独保康强可不敬
 乎开宝初有郓州卢县尉许永者诣匦进
 状日言父琼九十七长兄八十一次兄七
 十九水身七十五愿得一近便差遣以就
 荣养太祖命召其父既至敷奏详敏词
 气不衰太祖大加敬叹曰卿一门如此
 必有大过人者琼曰亦无他但累世义聚
 不分耳太祖曰此即卿大过人处立命
 赐袭衣腰带银装鞍勒一副马一疋御茶
 三十斤杂䌽三十段与近便差遣一任从
卷二 第 10a 页 0834-108.png
 其志也吴元嗣亦享高寿时圣节根括老
 人惟元嗣一门有八十九十者一百以上
 者八人内吴琬一名一百一十有四步履
 轻健气不少衰询其履践亦累世义聚不
 分诏赐一官旌表门闾门外又筑二所义
 顺土台立二株华表鹤柱异其礼也至尊
 尚尔况馀人乎窃尝求之本朝处高位而
 享其高寿者惟张退传九十一文潞公九
 十三赵康靖八十六张文定八十五陈文
 惠八十二曾宣靖富文忠皆八十以上又
卷二 第 10b 页 0834-109.png
 求其次赵清献庞庄敏向文简李文正皆
 七十以上已不及也又求其次曹武惠薛
 简肃王懿敏吕文穆吕文惠寇文悯皆六
 十以上又不及也又求其次种司諌恰六
 十刘集贤恰五十王内翰尹舍人王待制
 钱宣靖皆四十以上远不及也又如石徂
 徕恰四十苏内翰三十九赵舍人三十六
 王御史三十八此则尤可惜也名利场中
 弹指便过还有于自已分上做得些工夫
 者乎如或未然即是空来人世浪走一遭
卷二 第 11a 页 0834-110.png
 于诸佛所谓愿我寿命长勤行一切善愿
 我福德盛广济一切人之说皆蹉过也嗟
 乎少年但知负才轻侮老辈不知寿居五
 福之先纵有多才不到其地于事何益昔
 杨大年与周翰朱昂同在禁掖时二公皆
 已老杨方弱冠每轻侮二公翰大不堪因
 好谓曰君莫侮我老老亦终留与君昂从
 傍摇手曰莫与莫与厥后太年寿止四十
 有九然则老也者欲到其地岂不难乎可
 不敬乎
卷二 第 11b 页 0834-111.png
   赞曰
  学养三老礼尊高年为近于亲
  家国所先天与之寿俾华其颠
  人而弗敬是名亵天矧复耆德
  敢不礼焉
怀幼
 传曰孔子曰少者怀之孟子亦曰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盖幼者年方童稚未有识知
 为之长者固当矜怜而抚恤之也虐而视
 之非人道矣故父母有幼子则当尽其恩
卷二 第 12a 页 0834-112.png
 勤兄有幼弟则当极其友爱他人有幼者
 亦当推吾恩爱之心等而视之不宜分别
 彼此也若夫吾之子弟则爱之他人之子
 弟则不爱亦非所以尽怀幼之道也况夫
 幼者位则居卑力则孱弱卑者易侮弱者
 易凌苟无慈爱之心则将挟长以自肆矣
 在彼者必无辩口以别是非也必无强力
 以较胜负也如痿者之被杖无所逸避如
 瘄者之受谗不能辩明其苦可胜道哉甚
 矣风俗之薄也妇人之性𩔖多忌刻为母
卷二 第 12b 页 0834-113.png
 之德不均爱子之心始偏已之所生则亲
 之妾之所生则薄之其为继母者又往往
 不恤前人之子如闵子骞之母冬寒衣其
 子以纩而衣子骞以芦花使之御车是也
 子骞之母犹尔其他可知由是孤孽幼稚
 横罹惨毒者多矣闾巷之人规并财产则
 为尊长为兄姊者为赘婿者乃有不慈不
 义凌虐其卑幼者矣巧饰诉牒伪立契约
 嘱牙保以曲證贿吏胥以舞文使之困苦
 抑塞无所赴愬甚则阴谋诡计捐伤其性
卷二 第 13a 页 0834-114.png
 命者有之呜呼尚忍言之哉昔者李知本
 一门子孙百馀长少雍穆阳城兄弟孤茕
 相依前辈救荒则以收养孤幼为先若此
 者足以尽怀幼之道矣
   赞曰
  尧哀孺于聃慕婴儿仲尼之志
  少者怀之在厥初生淳德未漓
  易致凌虐可无保持所以孤幼
  周仁先施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
卷二 第 13b 页 0834-11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