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240904b 页
卷三 第 1a 页 0766-084.png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下伯三
   人伦章第十七(天地之秀而成人也/道德已成谓之伦也)
主用宾曰明
 主人使宾客顺道而为明夫明者素之道
 夫素者乃为见素抱朴无私无欲无劳其
 形无摇其精虚心而体天之道实腹而法
 地之德能犹是者可谓明矣 真常耿耿
 妙无涯人静江天草带葭孤馆竹篱茅舍
 地清风和月照梨花
宾动主曰昏
卷三 第 1b 页 0766-085.png
 宾客动主人逆道而为昏
混像固曰真
 混合有像物坚固而为真
同器残曰刑
 同器伤残内外谓之贼杀严刑
出入全曰神
 出入不失其道而全神内之神
动静中曰清
 动静中道而立谓之清静之根
大像凉曰宁
卷三 第 2a 页 0766-086.png
 大像实而火盛以凉减而方宁
太虚炎曰盈
 太虚有像已失炎火益而可盈
居和冲曰平
 已居神气之内用冲和而平之神居有间
 之根用昭清而悟之
顺时啬曰澄
 啬者养也顺四时之候而饲有益之物常
 餐有气之食阳浆助壳阴水却之以浊复
 浊以秽补秽养成其神就以离火真阳之
卷三 第 2b 页 0766-087.png
 精接而鍊之法时于丑寅之间法日于一
 候之内二卦为年两弦为月上闭七窍偃
 脊缩脐鼻收清气□入元宫候气已定方
 出浊气依此行之渐成真道故曰食其时
 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也 颂曰欲理洞
 天芳同根养蒂昌初月宜脩竹梅花禦雪
 香浊体清还秀流源静自彰渺渺离阳格
 能交坎气罡食时温匪弃运候火无伤养
 就冲霄体澄澄大道乡 又曰玉溪仙洞
 野人家晓色晴岚远带沙隐约水边流入
卷三 第 3a 页 0766-088.png
 户元来都是片桃花 又曰安神保命在
 无劳寡欲亡私体自膏每用食时温养外
 洞天离火鍊成□
善变化曰灵
 居有为而无为善变化而灵明
法天道曰成
 执观天道而行内外之机即遂生成目下
 长春不夜故经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
 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
 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
卷三 第 3b 页 0766-089.png
 损有馀而奉不足于天下者惟真道人乎
 人能法此天之道而成神仙之躬也
仍犹是者曰人伦
 仍能也犹如也成于妙道也
罔犹是者胡弗沉
 罔无也由用也罔由是者无用此也胡何
 也沉溺也
吁欣兮隳在游尔乎所闻
 吁苦趣也欣仙道也兮文辞也隳死基也
 在生首也游尔乎者苦乐死生游尔乎此
卷三 第 4a 页 0766-090.png
 所闻者耳之所闻章中之义 洞曰神为
 主也人心正觉之性也气为宾也人肾冲
 和之气也心曰主公意为宾客常令神使
 其气心使其意即得顺而泰矣胡不然者
 则将反是矣故曰心使气曰强主用宾曰
 明也能如是哉则合有像而得其固同有
 为而却其刑自得出入全其神动静中其
 清若阳太炎也以水而凉之若其太虚也
 以火而温之若居冲和也以真而平之若
 处四时也以保而育之能犹是之也变通
卷三 第 4b 页 0766-091.png
 而善化法天之道也妙道而已成也慧性
 一开廓达清虚之境元明昭现寥通天地
 之根识破有为同有像而如梦电觉知无
 色混无像而若真空是故变通不测其神
 否泰不量其器出死生之岸离苦乐之乡
 游浩劫以长存步黄华之妙境者也 颂
 曰出世须凭向上文人伦章内显其真还
 能达此行诸足便是玄元无上人
   响应章第十八(响应者/因果也)
响应之道者自乎天人矣
卷三 第 5a 页 0766-092.png
 人作而天应之故得天人相通也
人之所发者声之所应矣其犹谷之作音也
 空谷之言响声应之人之善恶祸福随之
人之所造者感之所报矣其犹影之逐体也
 形物曲直其影随之善恶昭报因果定矣
夫天道者与善而辅德矣天之罗者恢治而
罔极矣
 天道无私惟在亲善助德扶忠佑良滋孝
 益仁而已矣
鉴兮自然
卷三 第 5b 页 0766-093.png
 照于天下其如秋月印于江水也
司兮善恶
 主于天下其如宝鉴对于形物也
皇皇者矣昭昭者哉
 皇大也昭明也高而无位大而无穷明浩
 茫茫故再称也
顺之者降乎百福
 作善者皇天降福作不善者厚土临殃
逆之者降乎百殃
 罔上虚民皇天弗保残贼仁义天锡尔殃
卷三 第 6a 页 0766-094.png
示乎感应昊然巨彰
 示明也示乎感应者昭报因果也昊天也
 巨大也昊然巨彰者天然大明注于今古
 也
抑哉人也宜乎慎详
 盖尔之民思而畏之 洞曰畏天命者君
 子之芳言观天道者神仙之法则顺而行
 之则昌逆而用之则死是以圣人积德合
 天将神契道以至长生久视之道不由是
 者寔愚之甚也 颂曰报应其如秋汉月
卷三 第 6b 页 0766-095.png
 光晖水鉴清江色无私无曲地天明人世
 人思大神哲
   进退章第十九行藏合正动止观天
道德善正者可明而进之非道德善正者可
断而退之
 天道之行者可以行非天道之行者可以
 止
能明而进者乃曰真人矣真人之用者所谓
知足乐天俭止宽慈之谓也
 知足则富贵莫能及乐天则爱累弗能逮
卷三 第 7a 页 0766-096.png
 俭止则不足匪能迩宽慈则灾害罔能近
 此之四端犹身之四肢也全之者为真人
 之躬故真人之用矣
能断而退者亦曰真人矣真人之常者所以
逊时顺大平善昭神之谓也
 逊时则远其害顺天则近其福平善则入
 其道昭神则出其世此之所谓全之为真
 人罔之为小人矣
若能明断进退遐迩由斯方可达真几于圣

卷三 第 7b 页 0766-097.png
 人能进退明断远近用此方可入真近圣
 人之乡入圣人之室也 洞曰全身者曲
 而不直成誉者直而不曲脩身者名货有
 费名货者脩身有违彼者弗能此此者弗
 能彼若能彼之为此此之为彼者惟真人
 之谓也故圣人云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
 貌若愚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者玄之又玄
 先师之妙训矣 颂曰道德先王礼乐昭
 用时即得地天寥非斯难脱浮生梦柳岸
 空教月气潇
卷三 第 8a 页 0766-098.png
   宗元章第二十(祖三教圣人/宗元流无异)
人之学而达贵者吾知习圣人之要矣夫圣
人之要者凡有其三焉
 要分其三归之则一
一者在乎儒其要则为忠孝仁义礼智信文
德正明典兹为要矣
 上中二卷皆言此矣兹此也
二者在乎道其要则为希夷纯朴清静无为
昭神制气慈足柔和普惠无穷混一同尘复
命归元兹为要矣
卷三 第 8b 页 0766-099.png
 希夷纯朴者元本希夷体无形神是神行
 藏周遍处无处不光明纯兮素朴三世明
 觉体道如如妙中真握 清静无为昭神
 制气者应物以情求有像像中得意返忘
 情昭哉神显江天月气若洪时人自灵气
 制神自招无为清静调身得纯阳舍何愁
 丹地苗真广气洪抱素三宫自得坚固元
 神此日优游明月清风为侣精血养灵苗
 居浊神气调主公燕静处笄女自妖娆出
 殿乘宫马金鞍玉佩摇潇湘明月下鞭指
卷三 第 9a 页 0766-100.png
 白云桥 慈足柔和普惠无穷者内外慈
 柔和宽中用道么无穷皆得润明月照清
 波慈爱生灵皆足柔和临处滋畜无穷普
 惠齐恩柳岸江头风速钱塘月照东郊芦
 花深处郁郁天河数点寒星烛破幽关东
 北 混一同尘复命归元者混一握三十
 百二同尘妙理最非治归元父母复其命
 方到真光无昩地硌硌浮生梦尘沙悉是
 空悟得本来面方为第一功名货尘情浮
 幻多还如晨露比江河争如猛省逝乎大
卷三 第 9b 页 0766-101.png
 妙意行时人自和像内求真心使气气兴
 心朗道无滞壸中把握地天春柳岸清风
 妙无际一阳才发寒蟾抱朴绿水潺潺清
 风飒飒古岸潇湘横舟鼓角公子亭亭妙
 中音乐
三者在乎释其要则为慈悲忍辱究竟平等
彼此因果普利众生入无相法演大觉经渊
明真宰兹为要矣
 慈悲者慈救众生出爱河皆令得度浪涛
 波齐心逮此幽关鬼冤债亲疏悉解么解
卷三 第 10a 页 0766-102.png
 脱苦趣而乐静乡 忍辱者万苦临时我
 自如真如不动任君诬忘情已到绝斯四
 人我众生寿者欤 究竟者识破浮生一
 切法皆为虚幻梦中朴法犹尚假况斯像
 一切有为皆丧觉穷究有为一切像像中
 悟得幻泡障既知总是梦中虚即便回头
 入无上照破浮生梦元神自得明无心方
 此定风月始为邻啸朗青山足潇湘绿水
 澄江头无限景都在帝王城 平等者生
 死亲疏冤故债一心如意悉令解周生济
卷三 第 10b 页 0766-103.png
 死妙当时若不违时道应在 彼此者悟
 道超升彼岸清迷情染像我应沉飘摇三
 界绵绵此可惜青春无限人 因果者种
 此善因获善果若施恶种恶还增大哉因
 果鉴如影步步相随报应明 普利众生
 入无相法演大觉经者诸相皆为梦无身
 却是身明中元一气相辅得长春 渊明
 真宰者正觉昭然体是真真中动止勿教
 沉非斯难玩江头月绿水青山勿误君
是故三大圣人之要者同源而异举之相一
卷三 第 11a 页 0766-104.png
而分别之化无极之身演无极之教普利平
等仁爱一切
 应化无边尽尘沙不可量皆谈真正教利
 死与超生
凡能肇竟禋要而悟行诸弗怠方得贵矣
 肇始也竟终也禋敬也诸之也三大圣人
 演万法于人天其造无殊本同归而一矣
 洞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夫
 物芸芸各归其根者惟一分众众归一也
 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者还同之谓也
卷三 第 11b 页 0766-105.png
 乃至圣人一以贯之皆大道有统殊途而
 同归矣是故君子不器而为一隅矣我先
 师云三大圣人者皆分身应化逐器随机
 方圆慈造而为度物奈何后世愚辈执性
 多弊强另分别恃我之心非于彼者即得
 递相嫉妒互起爱僧此之所为俱陷地狱
 后世英才宜当虑之故圣人云执者失之
 也 老氏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
 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矣人能穷斯至理昼夜无忌行而用
卷三 第 12a 页 0766-106.png
 之善非逮也 颂曰归依道释与宣尼昼
 则无忌夜亦随用我圣人三教理何愁不
 到凤凰池
   脩真章第二十一(履道之乡谓之脩/真颂曰混迹同)
   (尘足则休壶中把住帝王州清江/水照寥天月绿草猗猗古岸头)
脩真之道者圣人之贵矣夫贵者元气也夫
元者为晶神物之宗也夫气者为阴阳像之
祖也
 圣人之道所以尚者元气也元气之基所
 以贵者精血也
卷三 第 12b 页 0766-107.png
夫元气备者法配水火制定铅汞合彼震魂
长生者矣
 元气备者男精女血元而坚固也法配水
 火者道合离坎也制定铅汞者点化乾之
 铅制鍊坤之汞也合彼震魂者混合震宫
 之魂以青龙真精契之也长生者不夜之
 乡也
夫元气损者法配清阳补益水火提挈兑魄
复命者矣
 法配清阳者道符震兑也补益水火者宜
卷三 第 13a 页 0766-108.png
 添离之髓当抽坎之气也提挈兑魄者提
 挈兑宫之魄把握震宫之魂此惟言乾坤
 离坎震兑之像而不言艮巽者何也是故
 圣人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矣其内二像
 亦随彼而益矣故未及言之且多言不若
 守中也复命者阳得阴而谓之归根阴得
 阳而谓之复命也
所谓定其所备和其所损
 足者点成砂里汞亏时补益汞中砂
以气益气以神滋神
卷三 第 13b 页 0766-109.png
 阴之气血善能益于阳之精神也阳之精
 神善能滋于阴之气血矣
逐其患湿
 人身之中而有者三宫也其上中者而名
 泥丸绛宫也其下者而曰元宫矣此之三
 所乃神气精血所居之乡非患湿阴邪所
 在之处故其患湿也宜为却之矣
成乎妙躯
 若能如是即成道身
脩身之要贵乎是枢
卷三 第 14a 页 0766-110.png
 脩行之首斯为要矣
人能奉之神仙者欤
 人能行之而登阳天出入金门身得神仙
 矣 洞曰动其气而静其神益其血而点
 其精者则得渐成实其腹而强其骨坚其
 脑而住世虽非白日升天犹能长生不老
 者矣 颂曰男是真阳更觅阳阳中点制
 得其昌人能递互复其命便是神仙不夜
 乡
   鍊性章第二十二(董成真觉种/方号道人身)
卷三 第 14b 页 0766-111.png
鍊性之大者治贼而可矣夫贼者凡有其五

 五行之像谓之五贼
一曰志也其性为恐谓之寒贼若能治之名
无漏性
 志者水之晶而为人之肾气之主而为志
 也其性为恐谓之寒贼者肾气之志主恐
 惧惊怖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神矣
 若能治之名无漏性者慧光照鉴此之恐
 志内明真宰故得不怖成乎无漏廓然清
卷三 第 15a 页 0766-112.png
 素月白风清古岸汀洲之境也 离斯无
 色界沙尘总是空妥妥如如体清风明月
 中
二曰魂也其性为怒谓之嗔贼若能治之名
清凉性
 魂者木之秀而为人之肝血肝胆之主而
 为魂也其性为怒谓之嗔贼者肝胆之魂
 主嗔怒忿争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
 神矣若能治之名清凉性者慧光照鉴此
 之嗔魂觉悟真空其如梦电即得返照回
卷三 第 15b 页 0766-113.png
 光元明洞鉴朗月秋天清风古岸遂清凉
 之果成静土之乡也
三曰神也其性为喜谓之乐贼若能治之名
希夷性
 神者火之真而为人之心神心神之主而
 曰神明也其性为喜谓之乐贼者心神之
 神主喜乐游逸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
 之神矣若能治之名希夷性者常有欲也
 以观其终常贼兴也以察其幻即得悟机
 达本反视回光成希夷之性视不足见听
卷三 第 16a 页 0766-114.png
 不足闻此之际也即得悟生无介目之累
 保神有清静之方江头绿草嫩猗猗而苇
 施芦花古岸横舟月潇潇而清风满袖
 元明此日方当现清静门中我正闲尘世
 拂开真宰现元神跳出死生关
四曰意也其性为思谓之贪贼若能治之名
无为性
 意者土之肌而为人之脾胃脾胃之主而
 为意也其性为思谓之贪贼者脾胃之意
 主想望思念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
卷三 第 16b 页 0766-115.png
 神矣若能治之名无为性者人能治之乃
 曰无为千秋万古之真皓月清风为侣也
五曰魄也其性为忧谓之痴贼若能治之名
大明性
 魄者金之气而为人之肺气肺气之生而
 为魄也其性为忧谓之痴贼者肺气之魄
 主忧愁烦恼之像此像生也大损元觉之
 神矣若能治之名大明性者人能绝此即
 得绿水青山之境长春不夜之乡大明无
 翳而已矣
卷三 第 17a 页 0766-116.png
此之五贼咸在乎心
 此之五贼而为五行之像也万化之宗矣
 万化所主者藉君于心也是故圣人言五
 贼咸在乎心也
人若顺之则转轮三界
 人顺其贼也而行恐怒喜思忧之性也即
 沉沦没转游三界矣夫三界者欲界色界
 无色界也三界之内而有者四境也夫四
 境者财为欲境色为爱境酒为迷境气为
 嗔境此之三界而同四境者惟天人之爱
卷三 第 17b 页 0766-117.png
 河乃群生之苦海五贼而喜者其惟境界
 也是故圣人云人若顺之则转轮三界矣
 咄哉五贼沉人无觅三界绵绵四境默默
 爱河荡荡舟楫难释无色阳天空留清碧
人若治之则神蹈仙京
 蹈履也人治其贼也而亡恐怒喜思忧之
 性也即履长春神仙之乡矣远离三界不
 居四境出此爱河身升玉京朝礼上帝稽
 首天尊欢喜踊跃皇道开明
是故言听动观一切时中皆当明照制鍊脩
卷三 第 18a 页 0766-118.png
行如是弗怠即得福生无际游宴长春也
 洞曰人能动止心兴意举体措身为一切
 时中常观妙化渊明真宰识破浮生悟落
 花之境省如梦之期制脩斯道擒欲亡贼
 者即得翱翔紫阙游宴长春也 颂曰迷
 者沉沦悟者仙何须苦苦殢经篇到头只
 是昭清觉打破尘笼自有天
   明素章第二十三(廓然洞彻谓之明/混混沌沌谓之素)
人皆行此空色不能悟彼明素
 人皆行此空色者人处三时梦时时总是
卷三 第 18b 页 0766-119.png
 空三时者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也不能
 悟彼明素者贪恋空中有孰知步步空自
 从无始劫至此尚盲聋
吾能破此空色亦能行彼明素
 吾者假中之真有内之无无内之有恍惚
 之间长生之者是为吾也吾犹我也能破
 者五鬼亡时见我身我身无处不光明何
 须直待能乎破不待能时贼自沉亦能行
 彼明素者善离诸像而入无为也
夫空色者所谓恐怒喜思忧之属也
卷三 第 19a 页 0766-120.png
 五行所主而性自然
夫明素者所谓昭清觉静慧之属也
 明达无为谓之昭灵光无染谓之清居像
 不昩谓之觉断绝邪障谓之静出入同道
 谓之慧此名五印土也
如人能破此之空色慧灵悟解洞彻光明离
有为法入无相身
 一切有像终归真空故要离之无形之神
 洞而不灭要当入也
同道无终独斯者哉
卷三 第 19b 页 0766-121.png
 洞曰薰成之性同道身而不灭者其惟斯
 身也斯身之名圣人呼之非为一号
 道君称为不神之神释迦称为如来之相
 圣人言为君主之官宣父论为仁人君子
 至于主公真我佛祖金刚者皆同归而异
 途矣大抵只为人之元来之性心神是也
 然此心神要当亡其五贼除其五性贼性
 者乃为恐怒喜思忧也即得生其五体升
 其五印体印者乃是昭清觉静慧也能犹
 是者乃曰道身非犹是者止为众生矣夫
卷三 第 20a 页 0766-122.png
 道身而全斯治者乃曰鬼中神仙也夫道
 身而全斯治及乎结汞凝铅混同道体建
 德合天积功累行者乃曰天中神仙也道
 身未全能点精易气积德利人者乃曰陆
 地神仙也夫道身未全精神未备惟忠孝
 仁义正德柔和者乃曰水府神仙也夫道
 身未备善德未脩惟保精益气鍊血爱神
 者乃曰人间神仙也夫道身之称者乃人
 心之谓也人心所亡恐怒喜思忧之性而
 成昭清觉静慧之神者惟道身之谓也恐
卷三 第 20b 页 0766-123.png
 人误解故再注之夫五仙之位而列五品
 天仙者居其一也地仙者居其二也水仙
 者居其三也人仙者居其四也鬼仙者居
 其五也五仙之位互有高卑人心之造其
 惟异也还不然者而为五苦五苦之由则
 将反是矣 颂曰灵性无形道阳光像内
 真二端相合处万古不能沉
   常道章第二十四(妙觉灵光微寒潭/照秋月天汉大哉)
   (气相符洞无灭阳精阴髓呼吸而已/德配三才自然之理青松影下绿禬)
   (阴中风月潇湘真如妙用三三六六/坎离洞谷妙应阴阳通光无欲 颂)
卷三 第 21a 页 0766-124.png
   (曰帝王官阙瑞烟嘉处处江山罩䌽/霞紫凤飞鸾成羽盖黄金白玉秀珍)
   (花翩翩台畔龙楼室沥沥筠中玩女/家尚矣君哉攸德处无为为里就丹)
   (砂又曰真人居处是仙乡步步还/同妙境方尘意拂时山水秀道心开)
   (处竹松良清风友者应明月静谷邻/兮岂世伥惟有白云千万顷朝夕与)
   (我著翱翔又曰仙公得道始名真/不在浊兮不在清亦匪太过还不逮)
   (又非中道立乎身的端妙处云何说/今日言中子细论其道无可无不可)
   (死生荣辱/在活心)
常道之道非化非造
 常道之道者绵绵昼夜时刻相借非此绝
 生得者无榭非化非造者动静滋物空同
卷三 第 21b 页 0766-125.png
 恍惚合理自然神昭素烛
常真之真非名非形
 常真之真者日用清真秀出天庭冲和在
 手妙力滋新非名非形者可名与形势终
 已倾非此体号却入真灵
其乎动也应物以善德
 元真洞照湛湛清妙来者应之其如鉴耀
其乎静也寂湛以渊清
 真如灵处三千界契理合天妙非怠壸中
 皓月与清风满目潇湘遍舟载竹径潇湘
卷三 第 22a 页 0766-126.png
 风蔌蔌南山一带笼烟谷停骖一顾坠金
 鞍满目睛岚似珠玉
此之际也弗脩弗證
 善恶俱亡因果消岂分彼此与昏朝清辉
 面目昭千古雪里梅花竹在梢
适乎不器入乎妙灵诚不神之神乃道冲之

 一任纵横天地间何须独步此江山周游
 大道应无色妙理还时不复还清觉一声
 笛满袖幽琅三弄瑟应寒元真洞彻先天
卷三 第 22b 页 0767-004.png
 外点破尘沙欲界关
同万物竟而不灭阴阳生而不穷洞然无间
玄玄者也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