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240868c 页
卷三 第 1a 页 0765-039.png
太上妙法本相经卷下姑七
   普说
天尊言我于斯之中为诸众生普说太上妙
法本相至道之因无量度人一切众生悉来
振集莫不倾仰尔时东虞西虞南北四虞东
来西来南北四来野母不钩独挽木侯鸡鹿
一切邪道悉来在座各自赫奕光明动摇于
其众中澄曜威神竞作巧辞试难不行
虞曰昨君所说一切众生从先业至彼后报
因前而获其果皆不妄举我窃观一切众生
卷三 第 1b 页 0765-040.png
重室之中而居巨夜岂知前世之因今身之
报若遭教泽法法果可登若不遇者随流而
去譬如流中采薪钩著者得不钩著者随流
而去一切凡夫亦如水中之薪遭教则达不
遭则去岂有先业所加今身而受若先因所
行者则不须更造若恃前业所缘今不须求
教定分以竟不用假受如君所说皆不合至
真之道其言未解虞复言曰十方众生各有
类气不依先业之所造也譬如禽还生禽兽
还生兽人民草木蠢动众生种种相生类类
卷三 第 2a 页 0765-041.png
相似岂有前因果报乎譬如销金随类色见
譬如种植随种而果岂可非类而变应也如
君所说皆不合至真其言未解来复言曰我
见众生父母四足子亦四足父母飞行子亦
飞行父母白黑其子白黑父母能言其子能
言未有为能驰步万里者也如君所说皆不
合至真其言未解来复言曰吾见鱼止水之
中虎居长林燕雀依人蚯蚓居穴类气受性
各有所禀岂有非性而食之也如君所说皆
不合至真其言未解野母复言我见虫还生
卷三 第 2b 页 0765-042.png
虫蚝还生蚝蝇还生蝇蚁还生蚁随气啖食
以养性命岂有生业而改其形也如君所说
皆不合至真其言未解不钩复言曰我见众
生若有啖肉者其子啖肉若有啖草者其子
食草若有食木者其子食木若有啖土者其
子啖土一切众生各有定气不相假受错谬
其类也如君所说皆不合至真其言未解独
挽复言曰我见一切众生性不同同体而异
名阴阳不同受化不等依斯理物各有类气
不相改异况一可知百类一可知万如君所
卷三 第 3a 页 0765-043.png
说都不合至真其言未解木侯复言曰我见
保国保身依国依形被发还以被发傍行还
以傍行随类而生随种而果岂有非其性而
横受也从天至地未有异类而异受之如君
所说皆不合至真其言未解鸡鹿各复言曰
我见一切众生或方或圆或长或短各自受
气类性定也未见鍊土成金变豕为犬类类
相生种种自续各各受气不相改易若当改
易一切凡夫蠢动众生悉有前世因缘福德
所种有成于至真之道乎若类不改定而受
卷三 第 3b 页 0765-044.png
生君之所言皆是虚妄诱诳童蒙无益之业
也我当遭今身所造即见受也终不习君虚
说前世之因妄论未来之果遂使迷误后学
乱化国土空悦时变可见神乎若尔从之于
是与长生隔矣
天尊言曰夫一切众生各有缘品前世积业
今身所受今身所造后世所受无因无缘果
从何成无父无母子因何生无天无地万类
何停譬如种植非地不生譬如飞虫非羽不
飞譬如飞驰非空不行譬如云雨非龙不成
卷三 第 4a 页 0765-045.png
何以故若有种类不相假受应普同命若有
定类应普同成所以一父而生其受不同一
母而乳其貌不等若无因缘应普同受若无
祸福应普强弱如汝所言空中可以种栽流
中可以田耨无父可以结子无母可以生息
锻矿可以成器系蜂可以获蜜养蚕可以得
锦长麻可以成纻何以故以能锻矿故以系
蜂获蜜故以使蚕穿纹故麻纻自成故子之
所成者与我道异也吾道与子道不同吾习
与子习不等道名虽同逆顺理反何以故吾
卷三 第 4b 页 0765-046.png
之所用因实而修空据有而行道行于未来
之用修于不望之果是故知勤不知报而果
自应知行不知到而道自达是以成功退之
而功自功居福舍之而福自福若处其功功
无可恃若居其福福尽无止故退功舍福终
会功福积世行道果感所到是以真人积千
世之业而不望报投臭身于鹰虎岂望鹰虎
所报也但哀饥饿故是以施不望报而运自
应苦不望乐而乐自感故知行知勤知习知
用终不望一身而责其果也是以吾与子所
卷三 第 5a 页 0765-047.png
用不同功受不等也
四虞四来野母不钩独挽木侯鸡鹿等各不
信受相谓言曰天尊者非至真之道也妄说
虚空未来之果广演譬喻诱诸愚冥虚身丧
形枉及受生也虚證将来未然之果巧言妄
譬说有因缘及诸四众迷心未了一生之中
虚弃当年也于是生心欲停止者踊跃飞驰
悉皆还返
尔时天尊闭天光明四方冥黑诸道迷乱莫
知趣向唯有座所光明如常无有迷乱
卷三 第 5b 页 0765-048.png
诸道还来就其光明因而问曰天何妖怪忽
无光明四方冥黑行者迷返不审此怪为坐
何事也
天尊曰天光自无何关子焉子积行道术飞
驰空中威神之力世所无有岂为闇所拘而
论迷乱也我止知说将来未然之果诱说愚
矇过去之法岂知光明所以而闭也汝何不
作道智观之道眼视之足知所由乎
虞曰我道止知长寿短寿飞行之事未睹斯
理天尊与我分别若能知之即知天尊得因
卷三 第 6a 页 0765-049.png
缘之果未来之功若不能了即知天尊所说
之妄也
天尊于是欣然而笑光明从口中而出照曜
十方朗睹八清及得过去所受未来所趣见
前之业悉各鉴视及诸四种众生过去未来
及得见在一切受趣莫不见之见昆崙顶上
神仙之宫壁方四千里周回一千二百门其
中小宫三千六百区金楼玉殿五城十二门
纯以琉璃为地珊瑚银薄真珠连绵千屈万
叠晃曜无比但见天帝在中而治三十二天
卷三 第 6b 页 0765-050.png
王辅弼四边复见四角上宫阁高妙丽饰有
四天帝王治在其中天龙鬼神亦在左右昆
崙之上见斯妙乐不可称计尔时四虞四来
诸邪道等心乃开悟于是不退遂获地仙之

尔时静老问曰一切众生各有缘品人之所
行一依所行计业而致其报如四虞四来等
以前不信正真故今落邪中昨虽一往自行
威力不从真教叛而去之昏迷还返今虽不
信犹未委尽一信之间所获即高其事云何
卷三 第 7a 页 0765-051.png
答曰如斯十二邪道始于道时皆起邪妄之
因以遭不正之师受于不正之气其气成精
遂落邪中其神以附名为邪道耳以今一回
之信缘此回信之功以致地仙之道耳四虞
慧根多故终轮于大道大真之位也何以故
夫为道者尚于初心贵其后成是以得一果
之报譬如种树结果值岁霜雹寒风废折不
收其果后岁时调适花得结实足以丰甘是
故择岁而熟必存一果何以故树者譬学士
花者譬其果霜雹譬邪师是以中为邪所误
卷三 第 7b 页 0765-052.png
今就正真教也东虞者东海中原人少修道
业志存神仙中遭伪师之法因而行伪遂名
为伪道也西虞者西海金仓人也少好上道
不务家业中遭野母之教习而不正修行其
法遂染邪精其修不正邪气以附其神染著
自谓真仙即名为邪道也南来者南海阳泽
人也少术道法志契朱紫中遭三志之教乐
而行用其气附著遂为外也北来者北海仓
池人也少染道教长遭邪师之法随而行之
自谓正真之道习而行之遂名为邪也野母
卷三 第 8a 页 0765-053.png
者西方长引人也少修道业不务王俗中遭
邪僻之教因而习之即落理外不祗正教邪
气附著其精化神如可法效即而染之者皆
名邪道也不钩者北方寒池人也少好道业
不群流俗中遭伪师之教专而修之遂致邪
气附入其神可效因而行之名为邪道也独
挽者东方无极人也少好道法专志正真中
遭伪师之教法而行之遂致邪中是以其法
易遭其师叵直故师者道士之父母也乳饴
诸子甚须良美是以真人择师而学故能成
卷三 第 8b 页 0765-054.png
真审道而修故能成道何以故诸道致邪一
由师教之不真树花遭霜亦由匠者之不正
中遭外教盖由心意之不坚夫为学士先志
后愿必全其真先念后勤必达其果故道人
强于志坚于诫牢于心审于意择师而修良
徒而行三思求益岂有过误追逐明师不辞
勤苦日有三益岂有颠蹙是故为道不易为
师甚难譬如行人共侣经过险路千万之众
皆不能达若有一人二人文能润众武能敌
愚强抚无怯前盗息心诸来行众悉得通达
卷三 第 9a 页 0765-055.png
千万之侣莫不蒙恩若有学士遭其良徒亦
复如是是故真人不妄修不妄行以致于无
为弃损取益成道以此
虞问天尊曰一切万法悉从何生因何气而
有唯愿天尊告其因缘令诸众等各知所从
而来
答曰一切万法各禀道气而生因空而成何
以故道者无形应气万质空者无段通运有
形无空无气荡绝言想无言无想万有隐没
是故道者万物之父空者万物之母何以故
卷三 第 9b 页 0765-056.png
譬如父阳母阴因果胎息以十月之得有形
施名立字乃有父子之道尊卑之位若其无
父子从何生若其无母胎息何成是故空者
运通居之将知是其母子无所因则无其子
若无其子可不空无也若有其子空者万有
之母是故道生德畜假有若存形若非其子
孝道无以可明若无其有空无以可辩是故
有无相生此之谓也是以真人恒修于空以
贵其母故恒顺于道以尊其父故是以尊道
贵空所敬处大何以故我之本父母也故所
卷三 第 10a 页 0765-057.png
敬处大可有众生不避贵贱不知其所重者
自伐其形自绝其根何以故譬如其树若刖
斩其根株者万无一活若露其根株者遭冬
则枯槁狂人失道亦复如是其犹颠木之生
苗逸鱼之失水假尔而生命亦不久是以真
人守道坚固以致长存深根固蒂以致华颜
故不为违不为逆安乐以此
虞曰受恩愿问馀解夫道至真以无言为宗
无体无形假以空无为主不审诸真人见在
福中者敬修何法述何为质因何起心从何
卷三 第 10b 页 0765-058.png
生意而致斯位乎愿为分别令诸来者悉得
闻知
答曰汝之所问甚要甚妙谛听为汝分别夫
至真无形修空以得其真至法无言顺文以
得其道恒念于众生苦恼之难心忧世界广
济一切终日行之不忧其身毕身存济不恃
身为身以此念故运感自然行之不辞故致
太真之号也譬如煮其咸土但知爨火周时
自变满釜生盐人但行慈悲乐自归人何以
故恶想兴则梦行其害善念发则梦见其祥
卷三 第 11a 页 0765-059.png
是故行毒则祸臻行善则福至故知行不知
报而果自成知种不知收而穫自丰真性之
道亦复如是
问曰其心正报之以真应其心不正报之以
邪伪止由心也则不须其范昨所说时其师
真则弟子正其师邪则弟子伪今日所说其
理差异愿为分别令诸不了悉得受解
答曰尔其师明则无陷滞之患其师闇则为
魔曹之所难无师岂为道乎无念岂为善乎
是故明师行大慈断奢贪师徒相询善友相
卷三 第 11b 页 0765-060.png
习岂得无师而学上清之道乎故师者父也
若无其父子从何生若无其师道从何成是
以贵之于明师何以故明师者明闲道法无
有谬误后人述之其正相承邪气不乱功成
德就遂至于至真无为之道乎是故明闇不
同贤愚殊分所行各异受业因趣何以随师
而习因业取对故师徒相仿朋友相习此之
谓矣素变无常随匠所染染性尚黑从工互
变污著黏牢刬不可却胶布相投挽不可夺
魔气相染亦复如是何以故譬如紫朱参半
卷三 第 12a 页 0765-061.png
朱必灭色淄渑经旬必乱其味是故处净者
乐于净恶其秽居秽者不尚于华洁而贵其
秽类味事殊道顺事友邪正之见亦复如是
类性等受取与同器其名虽一虚实不等是
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故能存为厚恒
以身居其朴以俟于明匠若处其薄者则终
不加其匠是故君子识其厚知其朴故能居
身于其所不妄染不妄行故能处身于其所
明泯则亡守之则存妄染魔俗则身必坏妄
行不正则形必败故君子守信以此
卷三 第 12b 页 0765-062.png
明行若雪孔德若退执真若失逐匠若职备
道若贼射著若白功行明雪则几于道不夷
不微不希众果三茂以致于无为何以故明
行者自洁清无秽尘孔德者心存大道不扰
不烦执真者志契道物守静不移逐匠者驰
涉明轨若务荣禄备道者四固奸寇恒恐颠
怖射著者恐矢不中心无移易六事不辍几
近于无为也是以真人行于六事六德集焉
故道人取与不同所持各异
六断不备焉为无为五色不绝焉致妙乡功
卷三 第 13a 页 0765-063.png
缺短袂无可行人勇敢行道冰汤相消何以
故飞巢不止寄无所安欲染于道空无之会
五色不绝寄空何所是以真人不栖心于巢
故能成栖去离五色故能成真
君子不行而行不用而用不贵而贵不恃而
恃是其恃者三宝以恃之故道人所行与俗
反何以故俗人尚于贪道人贵于廉俗人尚
于杀道人贵于长俗人尚于淫道人贵于贞
所行之行虽同其行而用不同受之不等故
道与俗反此之谓矣
卷三 第 13b 页 0765-064.png
治身之与治国其理同然行路之与达处其
数俱尔何以故治身断念则神安治国去烦
则国平趣里不达所规不获是以真人观国
以治其身观理以行其道终日行之以致于
无为是故损之以损之果致于大道何以故
以恶日损以善日益是以有异念急弃之起
烦想即烧之终不为罗之患以此
大国所以灭良田所以败以其不善故不善
者不善其道也何以故若良田废则稊莠茂
若大国烦则民乱若民乱则兵革竞起天下
卷三 第 14a 页 0765-065.png
无聊是故云之所以者何民者君之根君者
民之尊若无其民则君无所安是故不得轻
民而无根不得轻君而无尊故不可轻不可

观流逝之不可长保审徙不停不可宁处故
智者观之能行其道愚者守迷始终莫悟是
以真人瞻之行之故致于无为广而救狭而
行终身不亡不亡者其神恒存不离其形是
以死而不亡此之谓矣
迷道不远魔道不久自成不达自明不显所
卷三 第 14b 页 0765-066.png
以者何若独徒而旅行迷者必致陷身之患
若自成明而显者必有滞魔之难何以故学
不师受必迷误后学迷涉万险必致祸败是
以真人乘高岗而行始终不迷随其明师而
学终始不误故道人审而行之不明而传者
泄不师而教者滞病而不疗者结积必杀迷
而不变险路必败峻陂而驰迹多必跌刚而
强张木人必折粗铤纯器槃节必缺水凿其
岸淹射必穴缀缯风冲妙好必裂若木寄林
杂叶必弊魔道不废消膏若雪利刃自向曜
卷三 第 15a 页 0765-067.png
锋必割拙人持斲其手必害居贫强施消融
必败羸窭妄驰原隰叵达沙阜种植旱苗不
活颠木枝茂不斩自折
筑室为屋窗牖不立建弩射著弦发不设朴
枋为器凿不安穴船渡大水不摇其楫欲行
常道不全具诫亦复如是何以故真人行先
凿户牖发弩射的先牢弦结兴朴造器先利
斧凿治船渡水先安橹楫具是所须乘无不
尅真人德行况斯而获
道无亲疏唯善为亲真无贵贱修之则应功
卷三 第 15b 页 0765-068.png
不妄施施之必感行不休止趋之必达何以
故若有亲疏则有党累之患若有贵贱则有
豪望之祸是故不亲不疏能应之亲疏不贵
不贱能应之贵贱是以真人不尚不贵而心
夷然不慢卑贱而采无遗
明行不漏弃尘不著五好百顾溢谈不话谗
说不听美利不贪屏除六恶以纳六通宽养
广救以易故乡离本就今以成至真三明六
达孔智自然位极高上总统真仙慈育母养
平等一切广施众生随色而获不可思议号
卷三 第 16a 页 0765-069.png
为虚无无上正真之道
浮说若誇寻之不究巧言若美择之无据可
谓处有说虚损巧失德其道即隐不降其人
何以故道感有实不降于虚是故实者习空
之首得真之元是以真人终日言不浮谈终
身行不邪巧是故德成而不隐功著而不损
以成于无为
明教若日其用不厌其行若舌用之不折明
行若玉其行不玷其性若水用之不逆明说
若雪其用不弊其言若膏用之不替明诫若
卷三 第 16b 页 0765-070.png
日其用不败其执若结用之不泄高而不高
卑而不耻德而不德纯而不否己虚不辍守
道不移广施大慈念救不疲不自称功德感
自然众智内融万善同缘德积不停巍巍如
此九仙超迈无为至真
大国贪而不厌必为祸所患寇贼贪而不厌
必为官所难恃力凌弱不知甚必为健所困
怙贵押直不知曲必为殃所残是故治身与
治国同何以故恃德者隆恃强者终守忠者
久依贵者殆助虐者徒两亡者孤是以真人
卷三 第 17a 页 0765-071.png
守忠能久远虚能寿不亡不孤唯侣为友唯
同为厚故去彼取此



太上妙法本相经卷下




卷三 第 17b 页 0765-07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