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240788a 页
卷二 第 1a 页 0762-038.png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中诸二
    洞真及登真诀云
太明宫 玉霄琳房 玉晨宫
协晨宫 七灵台  凤台
琼阁  晨华阙   太和殿
寥阳殿 紫珠闼七 映房
长楼
 右玉晨道君所居
丹灵白玉宫 琼阙
 右太素三元君所居
卷二 第 1b 页 0762-039.png
真阳宫
 右玉皇君之所居处
太老寝堂
 右八皇老时入此堂
会方宫
 右九老仙皇君所居
散华台
 右二十七皇道君治其上
瑶台琼阙中藏金玄羽章万神隐文
 右高上玉帝藏其真经之所
卷二 第 2a 页 0762-040.png
七映紫台中(藏步蹑天纲/空常内名)
龙山台 秀玄台 大晖殿
 右地皇上真所游处
三华房
  右阳安元君之所居
玉清宫
  右高上玉帝元始天王太真之馆
紫瑶宫  丹琼府
  右北玄高上虚皇君所居
网灵宫  化生府 
卷二 第 2b 页 0762-041.png
  右南朱高上虚皇君所居
光音宫  八坦府
  右西华高上虚皇君所居
紫微宫  朱霍府
  右东明高上虚皇君所居
金灵宫  凤啸府
  右中元中舍虚皇君所居
凤生宫  洞光府
  右五灵七明混生高上君所居
明范宫  辉华府
卷二 第 3a 页 0762-042.png
  右三元无上玄老灵皇元辰君所居
七瑶宫  北元府
  右玄寂无上虚皇君所居
郁森宫  八琼府
  右大明灵晖中真无上君所居
灵雾宫  霄上府
  右三元四极玄上元灵君所居
洞霄宫  演真府
  右三元晨中黄景虚皇元台君所居
返香宫  夙滞府
卷二 第 3b 页 0762-043.png
  右三元紫映晖神虚生真元胎君所居
琼容宫  太丹府
  右青精上真内景君所居
琼光宫  通灵府
  右太阳九气玉贤元君所居
已上宫台馆府并在玉清妙境
寒灵丹殿
  右元始天王下教命五老仙都出玉佩
  金珰宝经以传高圣玉晨大道君所居
广灵堂
卷二 第 4a 页 0762-044.png
  右太素三元君所居
晨灯台
  右元始天王刻书紫微宫飞天检文于
  其上
金牖台
  右元始天王刻书玄空飞天中书三元
  玉检文于其上
三元玄台
  右历万八千劫则三天九灵上彻隐文
  一现于其上
卷二 第 4b 页 0762-045.png
明真宫  灵晖府
 右太初九素金华景元君所居
紫曜宫  七宝府
 右九皇上真司命君所居
通妙宫  定微府
 右天皇上真玉华三元君所居
天皇宫  玉灵府
 右太一上元禁君所居
金华宫  紫生府
 右元虚皇房真晨君所居
卷二 第 5a 页 0762-046.png
四明宫  八朗府
  右太极四真人元君所居
华晨宫  魁元府
  右四计中真士晨散华君所居
七灵宫  机玄府
  右辰中皇景元君所居
金阙宫  玉真府
  右后圣太平李真天帝上景君所居
无量宫  玄阙府
  右太虚后圣元景彭室真君所居
卷二 第 5b 页 0762-047.png
太玄宫  玉堂府
  右太玄都九气丈人主仙君所居
清虚宫  洞清府
  右上清八景老君所居
清元宫  旸谷府
  右扶桑大帝九老仙皇君所居
金灵宫  通气府
  右小有王真华先生主图王君所居
司空宫  仙都府
  右玄州二十七真相伯上帝司禁君所
卷二 第 6a 页 0762-048.png
  居
宝素宫  九玄府
  右龟山九灵真仙母所居
常阳宫  九生府
  右上始少阳青帝君所居
洞阳宫  朱陵府
  右通阳纳阴赤帝君所居
金门宫  通光府
  右少阴西金白帝君所居
广灵宫  北黄府
卷二 第 6b 页 0762-049.png
  右通阴太阳黑帝君所居
黄元宫  高皇府
  右总灵高皇帝君所居
已上道君宫殿杂宝玄堂在上清妙境
  洞玄经曰
太素宫
  右太素道君所居
太和宫
  右太和大道君所居
金华楼
卷二 第 7a 页 0762-050.png
   右仙真玉录皆在楼中
已前宝楼绮宫在太清妙境极乐之所
唐天皇问曰天尊有几身为弟子已不能苦
道上启天尊覆护弟子天师对曰可名非名
故證理于绝言之境大象无象故升玄于无
物之间若唯恍惚杳冥众生可无瞻仰所以
垂象立号令含识各有归依无始以来劫数
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虽不总备经文实
亦纪之万一即事可显者千五百天尊名别
录随进 按诸经所明天尊有法身本身道
卷二 第 7b 页 0762-051.png
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谨按太上开演
秘密藏经曰太上言此经名为开演秘密之
藏义如我等比无上法王出此五浊化诸众
生三业示现方便善巧意趣微隐难可了知
所以示者十方天尊所得妙身即真道相体
自然无形无名非造非作法如虚空相无数
劫来久證此法同一性平等无二而能出现
种种法身示修习报应化无方人天恶道随
类所见受生业行皆同其法或现殊胜超踰
世间第一希有独步无畏威变自在不可思
卷二 第 8a 页 0762-052.png
议是名开演身秘密藏能于正道真实之性
天尊无说寂灭相中善巧因缘分别显示随
其所宜说法无尽言辞次第义味深赜或说
三乘入天业果渐渐开化使得同归真一正
道是名开演口秘密藏虽无念虑离分别想
以一切智洞达空门正观穷理边底与真实
相平等为一以一切智照人间法色法非法
心法非心法人天五道四大六尘众生想念
果报因缘于一念中明了无碍善识根性随
宜所行洞达究意是名开演心秘密藏以是
卷二 第 8b 页 0762-053.png
三种秘密之法成真道身非是凡夫了至九
星所能觉知法身天尊者谨按升玄经曰吾
以三气周环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
太上或为帝师或为玄宗出幽入冥待应无
方随人所好为作法身同归之趣非为缘异
愚者不体相与𡜍贤吾悯口过敢陈其源道
之布气在于无边无形无像留住经文不自
巧饰诚惟修身其身得真既得真像自然登
晨此法玄妙玄之又玄愚者失趣或谓非神
相与竞笑攻本伐根按太上洞极最胜无等
卷二 第 9a 页 0762-054.png
道集经曰尔时十方天尊来到此土依域而
住各于殿内而说赞曰
 元始无上第一尊 超踰十方无等伦
 无数劫来积妙行 具足清净福惠因
 烦恼结习皆已断 毕竟故业不造新
 神通威力无所畏 洞达三界了悟真
 圆备智慧诸功德 集此妙法以为身
本身天尊者谨按宝玄经云太上曰本寂应
动真假有殊权实众妙同出玄门又按太上
开演秘密藏经曰帝君曰如是本身能生万
卷二 第 9b 页 0762-055.png
物即是万物之本始者此与神本有何差别
太上答曰源其实体无有二相何以故俱毕
竟故无始终故不可言说故以善方便亦得
言异所谓神本是妄想物一念想续众生业
果轮转无穷是名识物亦名神本言本身者
即是道性清净之心能为一切出万法之根
本故名为本始是真性非心不心非色不色
无缘虑故非无常故故言非心能生心故无
不知故亦名为心无所碍故故名非色能生
色故道眼见故亦名为色是清净心具足一
卷二 第 10a 页 0762-056.png
切无量功德智慧成就常住自在湛然安乐
但为烦恼所覆蔽故未得了故名为性若修
方便断诸烦恼障法尽故显现了故名为本
身如此身者本自有之非今造故故名为本
非有性非三代摄方便说故故非三代本来
有故名为过去一切众生毕定当得故名未
来十方大圣今已得故故名见在虽复说有
三代差别体不动故常住无变道身天尊者
谨按太上灵宝无量度人经云元始祖劫化
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
卷二 第 10b 页 0762-057.png
为身又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太上大道
君与无量天真妙行真人俱诣太微天帝君
处明霞之上琼阙之内金华之房太微帝君
稽首道君不审三代十方天尊所得妙身以
何为法为同一体为各异耶太上告曰至真
妙理寂绝无形清净凝湛不可言名方便引
化略开二途一者道身寂体虚无二者生身
诞孕形躯言道身者离一切相正慧成满断
除虚妄冥契玄宗与道为一不灭不生无来
无去谈论路断念虑长毕帝君礼曰不审道
卷二 第 11a 页 0762-058.png
身即是寂本唯更有义名为本耶太上告曰
道为圣本本是道根虽是一体非无二源道
名独立体自虚通强字无待远逝息功本对
于末因待假名称为物始用涉能生又为迹
本动寂用殊出没物表语嘿相须于是道君
欲显玄理重说偈曰
  道身不生灭  任理自玄通
  湛然常清净  独立强言空
  绝名不待对  亦妄造物功
  端静息义用  肃菽守虚冲
卷二 第 11b 页 0762-059.png
真身天尊者按仙公请问经曰得道之尊并
由积德行善论身鍊神故致成真又太上决
疑经曰元始天尊时在协晨灵观棱层之台
与太上大道君及十二亿童真上圣俱坐白
玉师子之座俱宣秘要开阐妙门自非天尊
同业共行入道界人不豫斯会复以神力震
动大地周回旋转惊骇物心当尔之时三恶
众生皆得休假人天之报各蒙增益无诸苦
恼障难之厄莫不一时远近俱集其众无量
不可胜言是时大众咸同一心瞻仰道君目
卷二 第 12a 页 0762-060.png
不暂眴而说偈曰
 元始无上天人师 今舍大慈离生死
 独反善寂妙一源 不住世间济尘滓
 真智淳净无碍身 譬喻言辞莫能拟
 非是我等所知见 何能观之悟玄理
迹身天尊者谨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帝
君又问生身迹身是应作耶太上答曰如是
如是生之与迹并称机缘利益不差即名为
应体用不别随义异名帝君又问是迹身者
为有法耶为无法耶太上答曰我不说耶一
卷二 第 12b 页 0762-061.png
切诸法性无所有云何迹身而当有法若假
名字亦有亦无不离本故故名为无众生见
故故名为有更无别体故名为无有实利益
故名为有犹如明镜能现色像了了分明种
种差别是镜中像不可定说是有是无而亦
得言镜中有像一切众生心镜明故见真道
像又如止水无涛波故影见日月星辰飞鸟
悉见水底一切诸物亦见自影了了分明此
水中物及所见影俱非真实不可言有不可
言无一切众生心水清澄见道身影亦复如
卷二 第 13a 页 0762-062.png
是体印真道是故非有非不见故不得言无
如追逝者寻迹然得是迹与人非一非异迹
身亦尔明解之人因迹入悟见真道身知无
迹法故名为一非不因迹渐得晓达能立福
田是名为异如是之义是道境界非是凡夫
下圣能了于是道君欲显斯义重说偈言
  权迹无定方  现身亦长久
  逼示五道形  姿容顺妍丑
  任本之所重  利益无忧负
  乍有变化生  时或因父母
卷二 第 13b 页 0762-063.png
应身天尊者谨按老君经教云圣真无鞅大
要有二一者道精神气降应成形形以同人
人未还本二者凡夫积学功行备充神与应
合隐而无名道应随缘缘本无名出应有号
出号异应号异道同动不离寂又按太上决
疑经云元始天尊曰为众生故现应受身游
入五道称缘开度随宜方便皆使悟入称物
根性权示色像故名应身而此应身亦无生
灭去来常住不变为利一切隐显不同发起
精进令无退转是时众仙转拜道君而说偈
卷二 第 14a 页 0762-064.png

 无上净妙真智身 寂灭无相莫能睹
 但见应体还本源 是故各怀大忧苦
 仰赖太上无极尊 犹如失母依慈父
 我等没在忧火中 惟愿时霔甘露雨
 断绝倒想恋著心 消除诸见灭邪趣
分身天尊者谨按灵书度命经曰天尊分形
百万处处同时是男是女普见天尊在五色
光中如俱一地随所在处长幼男女皆往稽
首天尊随其国土说演十部妙经授以禁诫
卷二 第 14b 页 0762-065.png
宣示男女是时四方边境男女长幼莫示福
心各赍金银五色纹缯珠玉珍宝无鞅亿数
来送天尊伏受法诫尊承妙经七日七夜光
明朗除四方复常诸国宝信满一国中天尊
一时布赐穷困饥者饱足贫者不乏贫富齐
等人无怨心上天校录先有善功名书金简
皆得度世飞行太空始入法门普皆长寿三
万六千年又按太上洞极最胜无等道集经
曰元始天尊三日三夜安然不动诸根寂灭
入甚深定洞观妙门一切大众皆亦端拱瞻
卷二 第 15a 页 0762-066.png
仰尊颜无一差跌过三日已元始天尊举身
含笑遍体放光纯黄金色普照大众发微妙
音赞道君曰善哉善哉我之真子能绍尊位
教化众生启方便门与我无异十方天尊皆
悉随喜元始天尊化作百亿黄金之殿高下
庄严法坐绮饰齐等如前十方国土皆在殿
内分身天尊十方界见此光明一时来集相
貌徒众说法轨仪称叹道君
化身天尊者定志经曰时有十二年少处世
闾乐日日相就共作饮食嬉戏游观或复议
卷二 第 15b 页 0762-067.png
论为道之难易天尊以道眼遥见人前生在
世得为人而秘吝经典故弟子相道之心亦
复犹预因此彻缘缘犹可度于是天尊即化
作凡夫从会中过讦乞食因共语化人曰持
戒甚易违此难耳诸人闻化人言皆各佥然
问化人曰云何先生持戒云易不持极难化
人曰立身如戒不畏天子不畏鬼神何为不
易如违戒者是人悉畏复畏鬼神云何不难
于是十二年少并有道意因各各自忖了达
法缘太上决疑经云元始天尊语徐来勒曰
卷二 第 16a 页 0762-068.png
吾以道眼遥于寂地观察众生有能分别赐
子法印依教行者我即化身种种示现人天
六道随宜施作倏有欻无权示接引覆护辅
持今无留难卿当以此正法之印普教天人
咸使知识按法奉行太极真人稽首奉命
唐天皇问曰道法在此天中为极为当更有
所在潘尊师答曰谨按登真隐诀真灵位业
经云
玉清紫虚高上元皇道君
洞虚三元太明上皇道君
卷二 第 16b 页 0762-069.png
虚明紫兰中元高上崞皇道君
太素高虚上极紫皇道君
  右玉清上元景四道君
北玄高上虚皇道君
南朱高上虚皇道君
西华高上虚皇道君
东明高上虚皇道君
中元上合虚皇道君
五灵七明混生高上道君
 右玉清中元紫清六道君
卷二 第 17a 页 0762-070.png
三元无上玄老灵皇元晨君
三元四极上元虚皇元灵君
三元晨中黄景虚皇元台君
三元紫映辉神虚生真元胎君
玉玄皇道君
上皇道君
  右玉清下元高清六元君
高上道君
玉皇道君
玉玄道君
卷二 第 17b 页 0762-071.png
玄清玉皇
上皇天帝
太上虚皇道君
上皇高真太上王君
三天太一元君
  右玉清诸道君出上清经并业崇重但
  心相入寂不复应化于下界也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
  右太上大道君为上清已下万道化主
  见八素经上
卷二 第 18a 页 0762-072.png
紫微太素高虚洞曜三元道君
紫晨微天帝道君
紫明太山九道高元玉晨道君
  右上清道君主训教学真之人
太虚飞晨中央黄老道君
金阙帝晨后圣玄元上道君
太元丹林太帝上道君
后圣太师太微左真保皇道君
上清紫清太素三元君道君
上清上元太素元君道君
卷二 第 18b 页 0762-073.png
上清中元紫素元君道君
上清下元黄素元君道君
上清紫晨天帝道君
上清太微天高道君
上清紫明太微九道高玄玉晨道君
上清太虚上霄飞晨中央黄老道君
上清紫元太微素三元道君
玄清洞元青帝玉司道君
玄清洞元赤帝玉司道君
玄清洞元白帝玉司道君
卷二 第 19a 页 0762-074.png
玄清洞元黑帝玉司道君
玄清洞元黄帝玉司道君
玄清紫元虚皇龟台九灵太真元君
玄清太元东霞扶桑丹林太帝道君
玄清太平金阙帝晨圣玄元上道君
洞清九太虚后圣元影彭室上真道君
洞清八景灵都玄老君道君
洞清九微太真玉宝上相青童道君
洞清太玄都九气丈人主仙道君
洞清玉真华先生国玉道君
卷二 第 19b 页 0762-075.png
洞清玄洲二十九真伯上帝司禁道君
洞清太元晨君列峨嵋洞宫玉道君
洞清后圣九灵真子上道君
洞清太平仙综司玉道君
清微三天长生玄谷幽真道君
清微安阳玄虚先生道君
清微万石玄游先生道君
清微上元三气度命道君
清微南宫定仙司录道君
清微安昌总仙度厄道君
卷二 第 20a 页 0762-076.png
清微玄理炼魂上禁真皇道君
清微生神化骨保仙道君
清微玄虚万石先生道君
太清紫元三气法师长生道君
太清中宫青真小童道君
八素经曰玉清宫之下真人乃上清宫之上
真人太清宫之上真人乃上清宫之下真人
诸仙受行太上真道三品尽备者为玉清道
君真君诸仙受行
上品经备者为上清真人
卷二 第 20b 页 0762-077.png
中品备及三品皆有而各不备者并为中道
真人
下品备及中下皆有而不备者并为下元真
人诸仙受行中品经不备者为太清真人
诸仙受行下品经不备者为九宫真人
诸仙受行太极经者为五岳名山地真人
诸仙受行太清经者为五岳名山地真人
  仙有九品 真有九品
  圣有九品合二十七品列之如左
   一至仙 二灵仙 三玄仙
卷二 第 21a 页 0762-078.png
   四飞仙  五真仙  六神仙
   七大仙  八高仙  九上仙
真圣品一准至灵玄飞真人大高上而数
  右件真仙圣品位足学地从人学仙仙
  学真真学圣圣学道道学无极大道仙
  未及真真未及圣圣未及道道未及无
  上正真无极大道
唐天皇问曰道家经皆是六十甲子灵官为
首起自星官天师对曰
按紫馆明真地仙洞诀经曰日月五星二十
卷二 第 21b 页 0762-079.png
八宿北斗九星并有宫殿门户其中有神灵
帝皇后之列尊卑阶级总御风雨统摄万灵
照煌照煌并临下土一切众生名籍仰隶人
民善恶等业众灵申奏上曹善功者升名黄
箓罪责者书之黑簿功满三千迁名仙格初
学之人修善立功皆因阴阳六甲之正神蒙
削除罪录纪名仙籍为此灵官并是有为曹
部不能小有差违若被遗志则致年劫之晓
是故勤求启请庶早成功此是学之初门非
大乘之高趣又初从凡学犹为诸魔所障是
卷二 第 22a 页 0762-080.png
以上凭日月星官下取六甲正气将以摄御
鬼神辟除妖魔筌蹄初学极果不然受法门
徒各依阶级从渐入顿自下之高故三乘教
法小大不等谨按太真科曰盟威为下科太
清为中科上清道德为上科三科为三乘下
机之人先求自利未能度人故三皇洞神陶
鍊智慧自近之远以明身为万善之本济己
可以及物中机之人智慧明了济物为利己
之由济身为度人之本故中品洞玄辩有通
无物我兼济若到洞真混合真假物我两遗
卷二 第 22b 页 0762-081.png
空有一贯是以中下之人初始学道立功树
德皆凭阴阳六甲日月五星一拟度身二拟
济物或救疾疗病拔死度生虽是有为功德
福力大多从此熏修渐渐增进功成不处行
满不居常行阴惠为而不恃自与道合终会
无为
唐天皇问曰道法在此天中为极唯当更有
所在尊师对曰谨按灵宝本元经及太真科
诸天灵书度命经并曰三界三清四种大罗
之别其三界合有二十八天次上有四种人
卷二 第 23a 页 0762-082.png
天次上有无上三天次上有一大罗高盖天
  太黄皇曾天   太明玉完天
  清明何童天   玄胎平育天
  元明文举天   七耀摩夷天
   右六天欲界阴阳胎生年积万岁
  虚无越衡天   太极濛翳天
  赤明和阳天   玄明恭华天
  曜明宗飘天   竺落皇笳天
  虚明堂耀天   观明端靖天
  玄明恭庆天   太焕极瑶天
卷二 第 23b 页 0762-083.png
  元载孔升天   太安皇崖天
  显定极风天   始皇孝芒天
  太皇翁重天   无思江由天
  上揲阮乐天   无极昙誓天
   右十八天色界阴阳有色与欲界同
   不相交接人皆化生年积亿岁不残
   不伤也
  皓庭霄度天   渊通元洞天
  翰宠妙成天   秀乐禁上天
   右四天无色界阴阳有形身长数百
卷二 第 24a 页 0762-084.png
   里不以为累能隐形入微无复色欲
   唯直相知积年万劫虽不事学而能
   行善福报所果至于魔王学未极亦
   游此天不得越三界未免洪灾大运
   交周二十八天一时混沌犹如雾縠
   其中学真堪为种人者圣母迎之登
   常融玉隆梵度贾奕四天之上其学
   圣真仙在三界者退还人道经历三
   涂能越进者当依功转
  无上常融天  玉隆腾胜天
卷二 第 24b 页 0762-085.png
  龙变梵度天  太极平育贾奕天
   右四种人天名四梵天寿命无有大
   期唯有念念变易日就增明不论
   寿尽而终越此天已下及三界寿命远
   近并于中增修仁净于习气都尽即
   生其中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