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607-05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代会要卷十
             宋 王溥 撰
  刑法杂录
后唐同光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奏准狱律诸立
春已后秋分已前不得奏决死刑违者徒一年今寺司
相次有案牍若准律文候秋分后申奏必虑刑狱延留
者诏曰刑以秋冬虽关恻隐罪多连累翻虑淹延若或
卷十 第 1b 页 WYG0607-0531b.png
十人之中止于一夫抵死岂可以轻附重禁锢逾时言
念哀矜又难全废其诸司囚徒罪无轻重并宜各委本
司据罪详断轻者即时疏理重者候过立春至秋分然
后行法如关系军机须行严令或谋为逆恶或蕴蓄奸
邪或行劫杀人难于留滞并不在此限
其年闰十二月二十五日大理少卿魏逅奏此后伏请
指挥天下州府应所禁囚徒不计州县府巡大小刑狱
委观察使刺史填送清强判官一员于本厅每月二十
卷十 第 2a 页 WYG0607-0531c.png
六日两衙引问明置狱状细述事端大则尽理推寻小
则立限决遣其外县镇禁人三日外具事节申本州府
仍勘问指挥奉敕宜依
天成元年十一月六日敕应天下刑狱公事访闻近日
多有冤滞自今后每捉到正贼但见赃验便行正断不
得更追关连祗证人宿食去处
二年六月十二日大理少卿王爵奏伏惟正观五年八
月二十一日敕极刑虽令即决仍三覆奏在京五覆奏
卷十 第 2b 页 WYG0607-0531d.png
决前三奏决日两奏准犯恶逆者一覆奏著于格令又
准建中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敕应决大辟罪在京者宜
令行决之司三覆奏决前两奏决日一奏谨按断狱诸
死罪囚不待覆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即奏报应决
者听三日乃行刑若限未满而行刑者徒一年伏以人
命至重死不再生近年以来全不覆奏或蒙赦宥已被
诛夷伏乞敕下所司应在京有犯极刑者令决前决日
各一覆奏听进止有凶逆犯军令者亦许临时一覆奏
卷十 第 3a 页 WYG0607-0532a.png
应诸州府乞别降敕命指挥奉敕宜依
二年七月十七日敕节文今后指挥诸道州府凡有推鞫囚
狱案成后逐处委观察防禦团练军事判官引所勘囚人面前
录问如有异同即移司别勘若见本情其前推勘官吏量罪科责
如无异同即于案后别连一状云所录问囚人无疑案同转上本处
观察团练使刺史有案牍未经录问不得便令详断如防禦团
练刺史州有合申节使公案亦仰本处录问过即得申送
其年八月十五日少府少监申著瑀奏伏乞指挥诸道
卷十 第 3b 页 WYG0607-0532b.png
州府此后或显犯宪章者候文案毕任依格法断惩如
未明事理不得行责情杖从之
其年闰八月敕古者赏以春夏刑以秋冬将赏为之加
膳将刑为之不举乐今朕切于禁暴乐在劝能其或秋
后有功不可待冰泮而行赏春时有罪不可候霜降而
加刑渐向太平方行古道况赏不僣与则立功者转多
刑不滥施则犯法者渐少其在京或遇行极法日宜不
举乐朕减常膳诸州使遇行极法日亦禁声乐
卷十 第 4a 页 WYG0607-0532c.png
长兴二年四月二日敕诸道州府各置病囚院仍委随
处长吏耑加经心或有病囚当时差人诊候疗理后据
所犯轻重决断如敢故违致病囚负屈身死本官吏并
加严断兼每年自夏初至八月未立秋每五日一次差
人洗刷枷杻
其年闰五月敕应律令格式六典准旧制令百司各于
其间录出本局公事巨细一一抄写不得漏落纤毫集
成卷轴兼粉壁书在公厅若未有廨署者其文书委官
卷十 第 4b 页 WYG0607-0532d.png
主掌仍每有新授官到令自写录一本披寻或因领问
之时须知次第仍令御史台告谕限两月内抄录及粉
壁书写须毕其间或有未可便行及曾釐革事件委逐
司旋申中书
四年六月大理正张仁瑑奏伏见诸道州府刑杀罪人
虽有骨肉寻时不容改瘗皆给丧葬行人载于城外或残
害尸发多致邀求准狱官令诸大辟罪官给酒食听亲
故辞诀宣告犯状日未后行刑注云决之经宿所司即
卷十 第 5a 页 WYG0607-0533a.png
为埋瘗若有亲故亦任收葬又条诸囚死无亲故者官
给棺于官地埋瘗置砖铭于圹内立牌于冢上书姓名
请依令指挥从之
其年七月前潞州屯留县主簿李光鼎献时务凡当道
推刑狱请令于本判官厅前当面责勘据递到疑状判
官与本司官典同对练候勘鞫了日即将印缝分付本
典结案从之
应顺元年三月十三日敕令后应三京及诸道州府凡
卷十 第 5b 页 WYG0607-0533b.png
有刑狱并须据罪断遣除准初勘鞫及合奏覆外其馀
不得便将案奏拟闻
晋天福三年八月二十六日敕下刑部大理寺御史台
及三京诸道州府今后或有系囚染病者并令逐处医
工看候于公廨钱内量支药价或事轻者仍许家人看
候所有罪犯合处杖责者仍候痊复日科决
四年九月相州奏管内所获贼人从来籍没财产云是
邺都旧例格律未见明文敕今后凡有贼人准格定罪
卷十 第 6a 页 WYG0607-0533c.png
不得没纳家资天下诸州准此
五年三月十日敕𠢐耳称冤人准大中六年十二月十五
日敕若有犯者决杖流配诉虽有理不在申明今后所陈
与为勘断𠢐耳之罪准律别科
六年五月十五日尚书刑部员外郎李象奏请今后凡是
散官不计高低若犯罪不得当赎亦不得上请详定院覆
应内外文武官有品官者自依品官法无品官有散试官者
应内外带职廷臣宾从有功将校等并请同九品官例其
卷十 第 6b 页 WYG0607-0533d.png
京都军巡使及诸道州府衙前职员内外杂任镇将等并
请准律不得上请当赎其巡司马步司判官虽有曾历品官
者亦请同流外职准律杖罪已下依决罚例徒罪已上仍依
当赎法(周显德五年七月新定刑统今后定罪诸道行军/司马节度副使副留守准从五品例诸道两使判)
(官防禦团练副使准从六品官例节度掌书记防团判官两/藩营田等判官准从七品官例诸道推巡及军事判官准从)
(八品官例诸军将校内诸司副/供奉官殿直临时奏听圣旨)
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敕宜令四京及诸道州府遇大祭祀
正冬寒食立春立夏雨雪未晴已上曰并不得行极法如有
卷十 第 7a 页 WYG0607-0534a.png
已断下文案可取次日及雨雪定后施行
开运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详定院奏今后在京及诸道州府
如有准敕决笞杖者差一员公干清强官监视从之
周广顺元年正月五日赦节文今后应诸色犯罪除反逆
罪外并不得没籍家赀诛及骨肉一依格令处分
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起今后应天下诸道州府断遣死罪
者候断遣讫录原案闻奏仍分明录推司官典及详断检法
官姓名具检用法条朱书不得漏落
卷十 第 7b 页 WYG0607-0534b.png
显德元年十月敕应诸司贼盗宜委本府州节度防禦团
练等使刺史专切断除其部内凡有贼盗及逃走军健诸
色亡命之人并须觉察设计差人收拿不计远近以获为
限应有婚姻斗竞贼盗公事仰逐月长吏躬亲鞫问仍令
本判官不时提举疾速区分庶敕命凡有大辟罪断讫其
公案申奏今后仰抄录要当事节兼于前面朱书罪人
入禁至断了日数奏闻
二年四月五日敕应诸道见禁罪人无家人供给乞食者每
卷十 第 8a 页 WYG0607-0534c.png
人逐日散官米二升不得任信狱子节给减消罪人口食
仍令不住供给水浆洒扫狱内每五日一度洗刷枷杻如
有病疾者昼时差人看验医疗
五年七月七日敕州县自官已下因公事行责情杖量其罪
轻重用不得过臀十五杖因责情杖致死者具事由闻奏
又敕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并曾经官司推
问服罪不问赦前后赃多少并取决杀
  历
卷十 第 8b 页 WYG0607-0534d.png
逐朝历名     黄帝起用辛卯历
颛顼用乙卯历   虞用戊午历
夏用丙寅历    商用甲寅历
周用丁巳历    鲁用庚子历
秦用乙卯历    汉用太初历
四分历      三统历用三本
魏用黄初历    景初历用二本
宋用大明历    元嘉历用二本
卷十 第 9a 页 WYG0607-0535a.png
齐用天保历    同章历
正象历用三本   后魏用兴和历
正光历      正元历用三本
梁用大同历    乾象历
永昌历三本    后周用天和历
丙寅历      明元历三本
隋用甲子历    开皇历
皇极历      大业历三本
卷十 第 9b 页 WYG0607-0535b.png
唐用戊寅历    麟德历
神龙历      大衍历
元和历      元和观象历
长庆宣明历    宝应历
正元历      景福崇元历十本
晋天福四年八月司天监马重绩奏曰臣闻为国者正
一气之元宣万邦之命受兹历象以立章程长庆宣明
虽气朔不渝而星躔罕验景福崇元纵五丽甚正而
卷十 第 10a 页 WYG0607-0535c.png
年差一日今以宣明气朔崇元星纬二历相参方得符合
况自古诸历皆以天正十一月为岁首循太古甲子为
上元积岁弥多差阔之甚臣改定元朔为新历一部一
十一卷七章上下经二卷算草二卷立成十二卷取天宝
十四年乙未立为近元以雨水正月朔为岁首其所撰
新历谨诣阁门上进遂命司天少监赵仁锜张文皓秋
官正徐皓文参谋赵延义杜崇黾等以新历与宣明崇
元考覈得失敕赐号调元历仍令翰林学士承旨和
卷十 第 10b 页 WYG0607-0535d.png
凝撰序
周显德三年八月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权知开封
府事王朴奏曰臣闻圣人之作历也在乎知天人之变
者也人情之动则可以言知之天道之动则当以数知
之数之为用也圣人以之观天道焉岁月日时由斯而
成阴阳寒暑由斯而节四方之政由斯而行夫为国家
者履端立极必体其元布政考绩必同其岁礼动乐举
必正其朔三农百工必授其时五刑九伐必顺其气庶
卷十 第 11a 页 WYG0607-0536a.png
务有为必从其日六籍宗之为大典百王执之为要道
是以圣人受命必治历数故得五纪有常受庶徵有常
应正朔行之于天下也自唐而下凡历数朝乱日失天
垂将百载天之历数汨陈而已今陛下顺效古道寅畏
上天咨询庶官振举坠典以臣薄游曲艺尝涉旧史遂
降述作之命俾究迎推之要虽非能者敢不奉诏是以
包万象以立法齐七政以立元则圭箭以候气审朓朒
以定朔明九道以步日校迟疾以推星考黄道之邪正
卷十 第 11b 页 WYG0607-0536b.png
辨天势之升降而交蚀详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各有
数合则化成矣阳之策三十六阴之策二十四奇偶相
合两阳三阴同得七十二则阴阳之数合七十二者化
成之数也化成则谓之五行之数五之得奇之数过则谓
之气盈不及谓之朔虚至于应变分明而无所不通所
谓包万象矣故以七十二为经法经者常也常用之法
也百者数之节也随法进退不失旧位故谓之通法以通
法进统法得七千二百谓之统法自元入经先用此法
卷十 第 12a 页 WYG0607-0536c.png
统历之诸法也以通法进统法得七十二万气朔之下收
分必尽谓之全率以通法进全率得七千二百万谓之大
率而元统生焉元者岁日月时皆甲子日月五星合在
子正之宿当盈缩先后之中所谓七政齐也古之植圭
于阳城者以其近洛故也盖尚慊其中乃在洛之东偏
开元十二年遣使天下候影南距林邑国北距横野军
中得浚仪之岳台应南北弦居地之中皇家建国定都于
梁今树圭置箭测岳台晷漏以为中数晷漏正则日之
卷十 第 12b 页 WYG0607-0536d.png
所至气之所应得之矣日月皆有盈缩日盈月缩则后
中而朔月盈日缩则先中而朔自古朓朒之法率皆平
行之数入历既有前后而又衰稍不伦皇极旧术则迂
回而难用降及诸历则疏远而多失今以月离朓朒随
历较定日躔朓朒临用加减所得者入离定日也一日
之中分为九限逐限损益衰稍有伦朓朒之法所谓审
矣赤道者天之纮带也其数圆而平纪宿度之常数焉
黄道者日轨也其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去赤道极远二十四度
卷十 第 13a 页 WYG0607-0537a.png
当与赤道近则其势斜当去赤道远则其势直当斜则日
行宜迟当直则日行宜速故二分前后加其度二至前
后减其度九道者月轨也其半在黄道内半在黄道外去黄道极
远六度出黄道谓之正交入黄道谓之中交若正交在
秋分之宿中交在春分之宿则比黄道益斜若正交在
春分之宿中交在秋分之宿则比黄道反直若正交中
交在二至之宿则其势差斜故较去二至二分远近以考
斜正乃得加减之数自古虽有九道之说盖亦知而未
卷十 第 13b 页 WYG0607-0537b.png
详空有祖述之文全无推步之用今以黄道一周分为
八节一节之中分为九道尽七十二道而复使日月二
轨无所隐其斜正之势焉九道之法可谓明矣星之行
也远日而迟近日而速去日极远势尽而留自古诸历
分段失实阴阳无准今日行分尚多次日便留自留而
退唯用平行仍以入段行度为入历之数皆非本理遂至
乖戾今较定逐日行分积逐日行分以为变段于是自
疾而渐迟势尽而留自留而行亦积微而后多别立诸
卷十 第 14a 页 WYG0607-0537c.png
段变历以推变差俾诸段变差际会相合星之迟疾可
得而知之矣自古相传皆谓去交十五度以下则日月
有蚀殊不知日月之相掩与闇虚之相射其理有异焉
今以日月径度之大小校去交之远近以黄道之斜正
天势之升降度仰视旁视之分数则交亏得其实矣乃
以一篇步日一篇步月一篇步星以卦候没灭为之下
篇都四篇为历经一卷历十一卷草三卷显德三年七
政细行历一卷臣检讨先代图籍今古历书皆无蚀神
卷十 第 14b 页 WYG0607-0537d.png
首尾之文盖天竺胡僧之妖说也近自司天卜祝小术
不能举其大体遂为等接之法盖从假用以求径捷于
是乎交有逆行之数后学者不能详知便言历有九曜
以为注历之常式今并削而去之昔在唐尧钦若昊天
陛下亲降圣谟考历象日月星辰唐尧之道也其历谨
以显德钦天为名天道元远非微臣之所尽知但竭两
端以奉明诏疏略乖谬甘俟罪戾世宗览之亲为制序
仍付司天监行用以来年正旦为始自前诸历皆废
卷十 第 15a 页 WYG0607-0538a.png
  浑天仪
后唐清泰三年十一月遣司天少监赵仁锜往汴州取
浑天仪(先是梁朝曾造自梁亡留在汴州故司天监/何果奏取竟以旧浑天仪损折不能施用)
  漏刻
晋天福三年二月司天台奏臣等准漏刻经云漏刻之
制起自轩辕所以上揆天时下著人事是故日行有南
北晷漏有长短以黄道去极之度而求漏刻自移之变
夫中星昼夜一百刻分为十二时每时有八刻三分之
卷十 第 15b 页 WYG0607-0538b.png
一假令符天以六十分为一刻一时有八刻二十分四
刻十分为正前十分四刻为正后二十分为中必为时
正上古已来皆依此法自唐室将季黄巢犯京既失旧
经漏刻无准伏以见行漏刻自午初四刻元称巳时已
入未时犹打午正若不改更终成错误今欲每时初打
一刻至四刻后正时正牌打八刻终一时后一时却从
初起即上同往古下验将来奉敕宜依令本司集寮属
讨定奏闻者臣等据诸家历数及太霄论漏刻等经皆
卷十 第 16a 页 WYG0607-0538c.png
以昼夜时百刻分为十二时每时有八刻三分之一凡
一时以打一刻起于时初八刻终于时正近取到水秤
较验方知见行漏刻差误假令以午时为例从午时五
刻上行作午时一刻浸至未时四刻始满八刻方终午
时此则午未两时中各取半合为一时也自日出后至
日入以来时刻皆如此例相侵伏乞改正从时初打一
刻至四刻后进正牌八刻终为一时后时却从初起时
辰自正晷漏无差从之
卷十 第 16b 页 WYG0607-0538d.png
  地震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十一月镇州地震三年十一月二
十五日魏府徐泗地大震
明宗天成二年七月郑州地大震杀二人长兴二年六
月太原地震自二十五日未时至二十七日申时二十
馀度左补阙李祥上疏曰臣闻天地之道以简易示人
鬼神之情以祸福为务王者祥瑞至而不喜灾异见而
必惊罔不寅畏上元思答天谴臣闻北京地震日数稍
卷十 第 17a 页 WYG0607-0539a.png
多臣曾览国书伏见高宗时晋州地震时侍中张行成
奏曰天阳也地阴也君阳象臣阴象君宜转运臣宜安
静今晋州地震弥旬不休将恐女谒用事臣下阴谋且
晋州是陛下本封今地震为尤彰其应伏愿深思远虑
以杜未萌又开元中泰州地震又差官宣慰兼降使致
祭山川所损之家委量事制宜奏闻伏惟陛下中兴唐
祚起自晋阳地数震于帝乡理合思于天诫况圣明御
宇于今六年岁稔时康人安俗阜臣虑陛下忘创业艰
卷十 第 17b 页 WYG0607-0539b.png
难之时有成功矜满之意伏望特委亲信兼选勋贤且
往北京安慰密令巡察问黎民之疾苦严山川之祭祀
然后鉴前朝得失之本探历代圣哲之规崇不讳之风
罢不急之务上深嘉之赐以四品之章服
  日蚀
梁太祖一(开平五年正月丙戌朔太史言案前史汉高/祖末年日蚀于岁首上甚恶之于是素服避)
(正殿命百官各守本司/降敕赦宥罪以答天谴)
少帝一(龙德三年十月/辛未朔日蚀)
卷十 第 18a 页 WYG0607-0539c.png
后唐庄宗一(同光二年四月癸亥朔日司/天奏日蚀在卯主岁大旱)
明宗五(天成元年八月乙酉朔二年八月乙卯朔三年/五月丁丑朔其日阴云不见百官称贺长兴元)
(年六月癸巳朔其日阴冥不见至夕大雨二年十一月/甲申朔先是司天计朔日合食二分伏缘所食微少太)
(阳光影相铄伏恐不辨亏缺其/日不入閤百官不守司从之)
晋高祖四(天福二年正月乙卯朔先是司天奏正月二/日太阳亏蚀宜避正殿开诸门盖藏兵器是)
(日太阳亏十分内蚀三分在危室十七度日出东方已/带蚀三分渐生至卯时复满三年正月戊申朔司天先)
(奏其日日蚀至日不蚀内外称贺四年七月庚子朔中/书门下奏谨案旧礼日有变天子素服避殿太史以所)
(司救日于社陈五兵五鼓五麾东戟南矛西弩北楯中/央置鼓服从其位百职废务素服守司重列于廷每等)
卷十 第 18b 页 WYG0607-0539d.png
(异位向日而立明复而止今所司法物咸不能具去岁/正旦日蚀惟谨藏兵仗皇帝避正殿素服百官守司今)
(且欲依旧礼施行从之七年四月甲寅/朔是日百官守司太阳不食上表称贺)
少帝四(天福八年四月戊中朔开运元年九月庚/午朔二年八月甲子朔三年二月壬戌朔)
汉隐帝三(乾祐元年六月戊寅朔二年六/月癸酉朔三年十一月甲子朔)
周太祖一(广顺二年四/月丙戌朔)
  月蚀
梁太祖一(开平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夜先是司天奏是/日月蚀不宜用兵时王景仁方总大军北伐)
(追之不及至五年正月二日/果为唐庄宗大败于柏乡)
卷十 第 19a 页 WYG0607-0540a.png
后唐庄宗二(同光三年五月戊/申其年九月甲辰)
明宗三(天成三年十二月乙卯四年六/月癸丑望其年十二月庚戌)
少帝二(开运元年三月戊子/其年六月丙戊蚀)
汉高祖一(天福十二年/十二月乙未)
周世宗二(显德三年正月戊申/五年十一月辛未)
  彗孛
梁乾化二年四月甲戌夜彗见于灵台之西(五月以彗/星谪见降)
(赦宥罪以/答天谴)
卷十 第 19b 页 WYG0607-0540b.png
后唐天成三年十月庚午夕西南有孛长丈馀东南指
在宿五度三夕不见
清泰三年九月己丑彗出虚危长尺馀形细微经天垒
哭星(其年十一月废帝遇难/于洛阳晋高祖登极)
晋天福六年九月有彗星见丈馀(安重荣建谋举兵/向阙败于宗城县)
八年十月庚戌夜有彗星见于东方西指尾长一丈在
角九度(其年十二月青/州杨光远叛命)
周显德三年正月壬戌夜有星孛于参宿其芒指于东
卷十 第 20a 页 WYG0607-0540c.png

 
 
 
 
 
 
 
卷十 第 20b 页 WYG0607-0540d.png
 
 
 
 
 
 
 
 五代会要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