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240644c 页
卷五 第 1a 页 0757-152.png
净明忠孝全书卷之五奉八
    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
    嗣派弟子徐慧校正
   玉真先生语录别集
或问太上未形口诀群仙未著丹经以前昆
虫草木皆知变化若堕言诠转没交涉切闻
教中有所谓净明忠孝之书毋乃支于说而
费于辞乎先生曰吾教中有大中至正之道
千圣不传之秘出于言语文字之外者子亦
尝得闻乎夫书之行也乃权法也非实法也
卷五 第 1b 页 0757-153.png
实法者一而已矣何谓一太上之净明夫子
之忠恕瞿昙之大乘同此一也推而论之帝
喾之执中尧之允执厥中舜之精一禹之洪
范汤之圣敬日跻文王之纯亦不已伊尹之
一德孟子之养气子思之中庸皆此一也立
言虽殊其道则一圣人知道之不可言而因
言以显道知道之不可传而因心以契道其
曰抱元守一穷理尽性明心见性为未忘心
法者言也唯吾净明大教先圣后圣以神合
真以心契道不堕言诠不落法尘其所以流
卷五 第 2a 页 0757-154.png
演密义以言为倡者亦岂得己而为之政欲
使学者从博而约从修而證回后天而先天
复有名而无名符净明无为一也到此时则
圣人之权法亦犹经者径之义也
先生曰人心之动因物有迁当于物接之初
返观以遏其源所谓复也凡物之理动无不
复雷轰风动兴行万变终归于寂乃其本也
先生曰无极者即太上所谓谷神言其体也
太极者即玄牝盖言其用也谷虚而善应神
灵而无方以至灵之物藏至虚之所能如是
卷五 第 2b 页 0757-155.png
矣则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玄牝之所以为
天地根也
先生曰大道生我于无置我于虚确然一灵
根于太始故视而可见者色也而求其所以
见色者不可得听而可闻者声也而求其所
以闻声者不可得夫人之耳目手足皆形之
于有必藉其中无形者运之犹虚空无形以
万物之形为形是也惟无也故能包万有而
无馀以成大道之体惟有也故能显一无之
妙用以成大道之功
卷五 第 3a 页 0757-156.png
先生曰道寓于物混成无间此常道也道散
于物辩物制名非常道也无极而太极太极
而两仪两仪而五行自无而之有一本万殊
也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自
有而之无万殊一本也唯反身而诚复归于
一则万物皆备于我矣
先生曰净明先天大道原于一气一气运行
昼夜不息周流升降物资以始此形而上者
天也大块流形盘礴厚载洪织高下物资以
生此形而下者地也道立其中黄法布于八
卷五 第 3b 页 0757-157.png
极一正八治天清地宁此中立于两间者人
也天地万化人民品物自生自化自存自亡
昭然一理孰为主宰向非净明以忠孝立教
扶植纲常则彝伦斁而生理息矣虽然志学
之士大忠大孝根于天性安而行之不勉而
中则我净明之教无一字可传迨乎时丁叔
运世鼓浇风有为者万殊千致故太上推好
生之德悯人生之不齐不得不彰其法耳都
仙真君曰上士以文立忠孝以言为天下倡
所谓文所谓言乃縳律也使中人以下守此
卷五 第 4a 页 0757-158.png
律以不失为君子而中人以上自是以上达
也果能如是又当以斯道参赞化育推以及
人故有祈晴祷雨治病驱邪之法凡法中一
符一印皆阴阳之灵文天地神明之信也体
之则一字不立用之则万法皆通凡我法子
臻精真之极者当于未举笔以先体究一念
才动便属后天盖天人相与靡间一息至诚
所感如矢中的所谓至诚一念未动以先是
也凡有投词当屏除众务澄湛一真则行事
之时纵横妙用无所不通符印云乎哉所谓
卷五 第 4b 页 0757-159.png
敛之方寸太极在躬施之万事妙用无穷也
先生曰都仙玉真教主先生于宋绍兴辛亥
间授经于何真公等有曰下士呼符水治药
饵己人之一疾救人之一病谓之功非功也
道家方便法门耳吾之忠孝净明者以之为
相举天下之民跻于仁寿措四海而归于大
平使君上安而民自阜万物莫不自然以之
为将举三军之众而归于不战以屈人之兵
则吾之兵常胜之兵也以吾之忠教不忠之
人尽变为忠以吾之孝教不孝之人尽变为
卷五 第 5a 页 0757-160.png
孝其功可胜计哉又曰上士非必入山绝人
事去妻子入閒旷舍荣华而谓之服鍊当服
鍊其心性心明性达孝悌不亏与山泽之癯
童者异矣忠孝之道非必长生而长生之性
存死而不昧列于仙班谓之长生有曰养气
延年者特未得其一二耳君子之致乎道者
八八宝是也比干死谏谓之忠大舜终身谓
之孝善卷杀身谓之廉南容复圭谓之慎荣
期安贫谓之宽颜回箪瓢谓之裕叔度洪量
谓之容公艺恕己谓之忍如是之人位列仙
卷五 第 5b 页 0757-161.png
班后世失道之人不忠不孝以乱其国家国
家败无所容身乃假名入山学道是舍厦屋
而入炎火也子不见乎民之不忠天生聚敛
之臣子之不孝妇产败家之孙又有曰上士
以文立忠孝以言为天下倡中士以志立忠
孝以行为天下先下士以力致忠孝以身为
众人率如此则净明院注籍升仙而忠孝之
道终矣
先生曰块桴土鼓污尊坏饮礼乐存焉故有
无声之乐无体之礼乐之钟磬金声而玉振
卷五 第 6a 页 0757-162.png
之也修斋设醮必击磬以格天神鸣钟以召
地祇始终调理贵在和澹和而躁心释淡而
欲念平如是则心正意诚合乎无为故与天
地一今人未明此理叩击音声务求宏厉慆
堙心耳令人欲动情胜宜其天人间隔矣又
化财设供不过表诚贫士志诚酌水亦可所
谓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故曰大音希
声大礼必简
先生曰科法中建斋行道只是积诚以期醮
祭之时天人响答每见朝醮行事太烦及至
卷五 第 6b 页 0757-163.png
祭享则斋主法众诚意已怠修斋之士可不
审之
先生曰道不可名所可名者物而已矣道不
可传所可传者教而已矣虽然道在天下未
尝无名未尝无传道之有名如残朴以为器
凡器之中有形而上者存焉道之有传如大
钧元气行于四时万物各遂其生凡物之生
有执其机者焉吾净明大教推本太上究其
言诠则精一执中之旨正一斩邪三五飞步
先天五雷一旸鍊度皆可名可传之大者也
卷五 第 7a 页 0757-164.png
求道之方虽不在是亦不外是
先生曰今人无德有道未戒先斋可谓抱薪
救火
先生曰性犹日也身犹月也星家以人所生
之时推日出之时为立命即我之性也以月
之所在为安身即我之身也身命禀气自相
依附何也日之所寓为月性之所寓为身人
性之灵明知觉非父母之灵乃自性之灵也
其未生以前精爽游扬太空去来无碍才出
母胎则此性欻然感附而身命不相离者亦
卷五 第 7b 页 0757-165.png
犹月之生魄必先与日相会谓之合璧此欻
然感附之时也月本无光附日以明日之光
明即我性之灵明也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
亏月之盈亏即我之生死
生生曰天命流行化育万物无非道也日月
星辰昭布森列无非经也雷轰霆击霜清雪
明无非法也细而幽林鸟噪碧涧鱼跳云片
翕张瀑声呜咽如是景象无非示人入处故
复卦以动之端为见天地之心处
先生曰上古之时阴阳和畅风雨顺调民物
卷五 第 8a 页 0757-166.png
阜康鬼神不扰皆是太和之气感召亦大人
过化存神之效也
先生曰忠孝者臣子之良知良能人人具此
天理非分外事也若以为有德于君父而钩
名邀誉是亦华士元少正卯之流耳
先生曰处臣子最难之地而能通乎权变以
成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大舜比干是
也故申生之待烹以成其恭非不孝者而独
称舜不陷父于不慈也微子之去殷以存宗
祀非不忠者而独称比干能全臣之大节也
卷五 第 8b 页 0757-167.png
臣子之忠孝而身不免乎戮有幸与不幸也
大舜申生微子比干易地则皆然
先生曰物理之相感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者燧诸水火穹壤匪遥磁石引针隔碍潜通
知法家之符印为燧诸而一己之灵为真水
火则可与语道法矣非惟物理为然人亦有
之其母齧指其子心动此气类之相感也
或问儒家是有为之学道家是无为之学儒
家之用是范围天地之内道家之用是超越
天地之外此说可得闻与曰子未知有为之
卷五 第 9a 页 0757-168.png
学又安能知无为之学哉
或问净明大教始于忠孝立本中于去欲正
心终于真至净明然息心甚难况日月之间
天理人心互为雄长为之奈何曰前念为念
后念为照念起不著净心守一但灭动心不
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湛然常寂是名
空心止动归止是名照心寂照两全洞合道
源净极明生玄之又玄
先生曰寂然不动是无极感而遂通是太极
无极者净明之谓三界上者也然天黄大阳
卷五 第 9b 页 0757-169.png
即天界之无极吴天上帝为太极地黄太阴
即地界之无极后土氏为太极人黄丹扃即
人界之无极盘古王为太极又万物之中各
具太极非知道之深不可语此
先生曰喜怒哀乐不失于正于道无伤但须
发之各有攸当不致乖戾耳
先生曰雷祖者神霄九宸之无极也九宸者
雷霆之九气九司者九宸之馀气耳
先生曰今奉新县浮云山华林八百洞政为
龙沙八百弟子而设即八百群真之总会洞
卷五 第 10a 页 0757-170.png
也洞主乃太上老君今称李真人又称李八
百又云日行八百里寿至八百岁其说皆非
自天地开辟以来即有此洞以待后之列仙

先生曰世传石函记金锁记及醉思仙歌等
类皆非真君所作真君之文无非发明忠孝
之道学者审之
先生曰弟子授受之后当秉孝诚具列上世
亡名投师超度或自行鍊法是亦报本也详
见一旸鍊度法中
卷五 第 10b 页 0757-171.png
先生曰吾净明大教示人以简易之理而人
犹难之甚矣道之不明也学道之士当笃信
心万一怀疑便有窒碍己且昏惑何以明人
夫天与之而不能守守之而不能行是弃天
也自卑以求幸其言自鬻以求售其学是亵
天也弃天亵天是谓背道凡我法子戒之慎



净明忠孝全书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