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240640a 页
卷四 第 1a 页 0757-124.png
净明忠孝全书卷之四奉七
    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
    嗣派弟子徐慧校正
   玉真先生语录外集
先生曰入吾忠孝大道之门者皆当祝
国寿报亲恩为第一事次愿雨旸顺序年谷
丰登普天率土咸庆升平
先生曰龙沙记都仙言之千年之前具载豫
章职方乘流传至今三尺童子莫不知之非
驾空无根之论也龙沙自至元壬午生洲绵
卷四 第 1b 页 0757-125.png
亘豫章江心非荒唐无验之说也本净元明
心学之妙课忠责孝大教之典不离日用常
行之道非幻谲怪诞之术也真是千载一时
不可逢之嘉会学者勉乎哉
或问都仙真君化生之事可得闻乎先生曰
都仙于开辟之后实禀太阳馀气而生犹木
星之有紫气其三生之前降神母胎所以母
夫人梦吞赤鸟之精而孕后世误传金凤衔
珠也生而不凡长而学道内鍊已成阳数告
终是名曰死及再现世间则不假父母遗体
卷四 第 2a 页 0757-126.png
矣积修至道内鍊益明又复蜕形者示民有
终也暨三生出现则正当吴赤乌二年建元
改号有开必先仙身住世内鍊转转明净及
上升之后在天为星所谓本体圆明形而上
者又曰传说骑箕尾者即此之义也
或问曰昨承师教以都仙真君三生出现不
假父母遗体审如此缘何又有仙眷先生曰
都仙三生出现时内鍊已成不比凡夫中阴
之身投胎中阴投胎者全假父母精血而成
仙身托胎者纯阳之体聚成形散成气借寓
卷四 第 2b 页 0757-127.png
而已所以不同常人假父母遗体也出胎之
后依然冠婚仕宦盖借此示现以明人伦以
行忠孝所以有父母妻子之属孝廉之举县
令之除仙身示现凡身焉得而无眷聚哉
或问都仙真君拔宅飞升之事有之乎先生
曰非谓血肉之躯厨宅鸡犬高入九霄也盖
得道之士鍊之又鍊内鍊既精阴滓消尽通
体纯阳聚则成形散则成气飘然上征轻清
者归于天无可疑者若论厨宅鸡犬则主人
道果既圆自有神物挟之而去止在海外诸
卷四 第 3a 页 0757-128.png
洲岛间耳
先生曰雷霆者阴阳二气耳却有善恶二神
主之阳气为雷阴气为霆雷有声霆无声雷
性善霆性恶雷好生霆主杀凡令阴霆击物
者非必一一出于上帝谆谆然命之也盖世
间恶类不善之气自然感召如人之不忠不
孝物之蠹害元气者肃杀之机不能容隐其
阴气既降渣滓不能复升者在地成形谓之
雷斧者是也盖阳雷之动专主发生启蛰阴
霆之动专主伤杀焚击亦各从其类耳所以
卷四 第 3b 页 0757-129.png
霆击之所雷必给水愈人之疾亦是神物将
功补过不失好生之德凡霆击物本处不觉
而远闻霹雳一声乃是阳雷摄上阴霆之气
缘此二气不可须臾离故耳如鍊灵砂其硫
黄禀太阳馀气水银禀太阴馀气二物凝结
而成凡鼎之爆裂者实硫黄为之也硫黄一
动水银即随之亦阴从阳之义与阳雷摄阴
霆之意等耳
或问曰先儒言雷霆只是阴阳二气凝聚奋
击而然言亦不及雷车石斧之属何以道教
卷四 第 4a 页 0757-130.png
中却有雷神姓名服色不一果有之耶果无
之耶愿释其疑先生曰皆是也吾闻大道之
全有浑然有粲然今夫雷霆一阴一阳其原
实出先天之道所谓浑然者是也(朱子有云/未发之前)
(气不/用事)若诛击世间不孝恶物之类则实有雷
神奉行所谓粲然者是也(若帝武乙慢天猎/河谓之闾而遭震)
(死则见之史矣今天动咸/必彰周公之德则见经矣)浑然者先天之道
粲然者后天之气譬如王命征讨不庭穆清
所出(此乃气才/用事之时)秪是纶音初未见行阵之类
比似浑然之道一般纶音才发出去则将帅
卷四 第 4b 页 0757-131.png
旌旗士马戈甲颇临彼境矣非粲然乎又如
发蛰行春驱龙降雨推此亦可知大概真儒
抱先天之学只认著浑然之道谈多不及后
天之详非不知也特不言耳后天法家只认
著雷霆天将之属无非粲然之气有时开佗
雷霆起处多是漫不加省个中惟有曾踏上
头关的亲见过来也先天后天浑然粲然无
有不是又曰乾为天降而为露坤为地升而
为雾一升一降为甘露艮为山山藏云震为
雷震动发生万物巽为风风生巽位离为火
卷四 第 5a 页 0757-132.png
故有雷坎属水出霆而行杀伐兑为泽金生
水雨部属之
或问阴阳二气化形之理先生曰阴搏阳激
发而为雷阴凝阳流走而为电阴弱阳盛起
而为风阴盛阳弱聚而为云阴阳升降蒸而
为雨阴阳舒和降而为雪阴否阳溃飞而为
霜阴散阳泰布而为露升降不能化而为雾
阴阳不畅结而为雹淫水为霓淫火为魃
或问世间有一种不务德行之士行道法则
符将显验此理如何先生曰此辈是宿生曾
卷四 第 5b 页 0757-133.png
于道教香火中积累功缘来故今生受此报
答虽然若更能崇行而知道方谓之不朽功
能若不理道德则不过一期适意耳异时身
后冥冥中事绪亦不少矣
或问净明法中符命何其简而又简也先生
曰符者契合之义先天符命下笔多尚轻清
又不须执泥篆文糺结者方谓之符此中作
用契合于道便谓之符所以符同不过直书
四字而已用至圆象时所谓元气归根神力
最重凡所到处阳道胜阴如日消冰所撄者
卷四 第 6a 页 0757-134.png
摧所触者破视生意露在芒端者有间矣
或问周程朱张诸儒先著书立言多是力辟
虚无寂灭之教何邪先生曰彼皆天人也皆
自仙佛中来以公心为道故生于儒中救世
偏弊耳大概三家之学皆是化人归善世间
皆阙不得但二氏之教若过盛则于纲常之
教未免有所伤如乘舟之偏重则须移身而
正之舟平始可行道亦犹是也又二氏真人
真僧则皆是人欲净尽纯然天性奈何如此
者少末流之弊每多真儒于是乎出以实理
卷四 第 6b 页 0757-135.png
正学而振饰之既振饰已翛然而逝复归天
人境中矣
又问何以见得是天人曰但看他剖析太极
之妙处便是学有所得的人非天人而何若
道诸先儒就里无自得之妙周子如何作出
太极图与通书程子如何注易恁地合道至
如邵子皇极经世书全是百原深山中静坐
工夫发现出来晦庵南轩之注四书皆是退
有所据的人象山若无所得如何做得一代
宗师临终祈雪一事尤为奇特若是杜撰汉
卷四 第 7a 页 0757-136.png
如何服得天下后世人心要知真儒都是戒
慎恐惧中做将出来亲见道体后说出话来
真是俯仰无愧
又问今说诸儒是天人有何所据曰谨按蜀
本青元真人所注度人经云三界之上四种
民天多是历代圣君贤臣居之如羲文周孔
之徒是也浩劫交周鸿濛开辟此诸天人降
生人间开物成务以教民庶为民之种故称
种民旧见林侍宸传一日入朝见元祐奸党
碑司马光程颐等诸名贤姓名皆在上林公
卷四 第 7b 页 0757-137.png
向之稽首上怪问卿何故作礼林曰时相辈
捐为奸党臣等见之多是星宿之名又如康
节临终时言吾梦旌旗鹤雁导吾行万山中
吾神逝矣晦庵亦自是武夷洞天神仙出来
扶儒教一遍晚节盘桓山中文墨可见紫清
白玉蟾亦甚加敬赞其遗像有云皇极坠地
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鸣蝉又云两楹之
梦既往一唯之妙不传晦庵亦曾注周易参
同契来多与铁柱宫道士傅云庵谈道有诗
赠云到处逢人说传颠相看知是几生前直
卷四 第 8a 页 0757-138.png
携北斗倾天汉去作龙宫第二仙至今手泽
遗像留本宫种德堂然诸先儒语言文字中
止塞抑遏之辞隐然是世道之福二教之福
时人不觉尔静思方见得道道理出
又问世间止存儒教可乎曰是何言欤若二
氏之教可灭则天灭之久矣何至今日后之
学者凡见先儒言语文字要体认得大意是
振饰世教不必胶柱鼓瑟泥其文辞可也且
宜泯默自修为是间有未量己之德行望见
先儒言语于是极口抵排何如贴身且看自
卷四 第 8b 页 0757-139.png
己生平于事先奉亲分上无欠缺否能自拔
于利欲之中实如古人冰糵自处否能不愧
暗室屋漏否若践履事事是得先儒了又须
念周程张朱辈皆是再来的人皆是有福的
人我未能然不可更添言语也大凡人自己
本来福积不厚肆口又无忌惮愈见薄福去
要见薄福的證验平生数奇多忤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处便是也福薄后业愈重矣业重
则再出头来面目又别了大概仙佛自是累
劫修积大福大德之人于救世护生不可谓
卷四 第 9a 页 0757-140.png
之无功未庸轻议之也其实世间聪明之士
无惜自修其本进进不已到得圣贤地位时
点头一笑方知吾言之不妄
先生曰释氏警策有云父母不供甘旨六亲
固已弃离不能安国治邦家业顿捐继嗣如
此看来出家之士甚有济河焚舟气象矣当
作如是思惟退步则其舟已焚进前自应努
力所谓努力者精持戒行一心在道或勤劳
材干香火功缘他时自然有好收因结果若
不能思惟策中四句犹且耽酒嗜肉好色贪
卷四 第 9b 页 0757-141.png
财与下俗无少异熙熙度日悠悠一生不觉
不知尖檐两头脱也何况不耕而食不蚕而
衣日受人天供养全无惭愧不知补报却是
乐中受了苦中还佗恶境临身悔之何及细
细思之
或问祈祷亦有卒无感应者何耶先生曰雨
阳关系天地间生意至诚求请乌得不应若
平日操修涵养不能上合天心一旦欲求其
应不亦难乎人事尽时天理自见
或问诸家鍊度动是百十道符完形续体今
卷四 第 10a 页 0757-142.png
净明只是鍊度一符无乃太简乎先生曰至
道不烦只是以善化恶以阳制阴收万归三
收三归一鍊消阴滓身净自然化生每见后
天之法不曾究竟得一个大本领搬出许多
枝梢花叶徒为已堕之魂重添许多妄想净
明先天之学只要了得核中有个仁仁中有
一点生意藏之土中春气才动根生干长都
出自然岂曾见天公亲刻枝叶也哉又曰夜
静则阴灵易达日阳则地祇难通事关幽冥
须用静夜
卷四 第 10b 页 0757-143.png
又问教中鍊度之法简切之妙既闻命矣但
一旸之义可得闻乎曰混沌之初譬如一满
瓮中纯是浊水相似澄湛既久轻清上浮重
浊下沈天地分矣上下才分便有一点真阳
生于其中名之为日者是也据某看来自古
及今天地之中只是一点阳光为之主宰足
以镇世所谓阴者不是别有一物只是阳之
影耳所以道是阴从阳又道是阴阳不须臾
离经云太阳真精为万物祖又云月本无光
望如黑鉴日滉水光映以为明又经云月待
卷四 第 11a 页 0757-144.png
日明亦是此义也又云九阳之精为日十阴
之精为月日月之精和合为星辰以此观之
星月皆受日之光见得天地间分明只是一
点阳光为万物主宰但举一旸二字则星月
之光皆在其中若说三光则涉支离分散若
举一旸则是归并底说话木本水源归根复
命元气聚一岂不妙哉
又问何不只写阴阳之阳字今写日傍旸字
是取何义曰按韵注旸是日出又是日气盖
为一切幽亡魂类当初眼光落地时全体归
卷四 第 11b 页 0757-145.png
阴所以曰幽关又曰长夜受诸苦恼不睹光
明故今而受鍊者仰承阳光照射譬如更阑
昏黑忽睹海角光生万物精神相照又如积
雨开霁人情自然舒畅和悦所谓日出者此
也若频频受鍊者积阳自生温暖之气一如
寒谷回春雪消冰解草木群品萌芽迸发生
意盎然矣所谓日气者此也一旸鍊度其义
如此
或问前云阴是阳之影果尔阴中有主宰之
神也无先生曰阳有阳之至神太阳上帝是
卷四 第 12a 页 0757-146.png
也阴有阴之至神太阴皇君是也乌得而无
主宰圣人尊阳贵阴盖以此义又曰但是人
身之影亦有神道书言人影益炬可数至九
数九影之神亦各有名古者有相人影浓淡
知贵贱寿夭有艾灸人影疗病者又如蛊蜮
之类皆射人影而肆毒者乌得无神
又问两曜中间日乌月兔是取何义曰日体
外阳而内阴月质外阴而内阳日中金乌实
表阳中之阴月中玉兔实表阴中之阳所以
曰坎离之精互藏其宅余昔面受都仙之旨
卷四 第 12b 页 0757-147.png
教令作鍊度火符先于圆象中心著一墨点
水符先于圆象中心著一朱点正取水阴根
阳火阳根阴之义所以经云玄为缟兔交以
天精盖表阴阳生生不穷之妙理也
或问净明告斗之法何为不设斗灯何为符
命绝少先生曰汝知星斗之所出乎太极一
真之源也由太极而生阴阳五行天赋人受
谓之建顺五常经云日月五星谓之三光其
配属者谓之大魁七元阳明贪狼阴精巨门
即是日月其馀五星即属五行七曜大明彰
卷四 第 13a 页 0757-148.png
示万方者只是天地中间二五之精却皆属
后天返真还元同归太极而归无形是为净
明大道先天之宗本也所以通真达灵贵在
得气之先今向净明二曜九气之灯焚符所
告者昔都仙真君有旨云此名先天之斗盖
指太极而言也譬如寻流溯源著衣举领先
天之法贵乎简者就发端处用工故不疾而
速不行而至虽然若不知自己身中中黄太乙
之妙又焉能感动天心北极也哉若只靠存
想之繁符篆之多吾但见其神离气散耳一
卷四 第 13b 页 0757-149.png
真之妙竟复何在以是观之若无本领之士
此法亦未易行也
或问都仙真君斩蛟之剑可得闻乎先生曰
道剑也智锷慧锋实出一气未发之先寂然
不动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既发之后形而
下者谓之器如星殒于地而为石霆所击处
有遗斧即阴气之渣滓今庐陵玄潭观所藏
之剑非铁非石长不踰尺实智锷慧锋之渣
滓也
或问世传都仙真君役鬼工铸铁柱之说有
卷四 第 14a 页 0757-150.png
之乎先生曰神道设教普化下根其实只是
地之精华融结成形其出现也有应验有时
节当时都仙道果圆成天地之气无不应验
此柱非假镕铸自然出现以镇压一境耳如
魏青龙年张掖柳谷口水溢涌宝石者为晋
世之开先唐贞观中源州松昌鸿池谷中忽
涌五石青质白文者昭李氏之灵祚也
先生曰参学之士亲书誓词投吾为师吾为
奏闻都仙转奏上天普告三界依法付度不
须申奏文字醮谢不限定仪不得举债泛费
卷四 第 14b 页 0757-151.png


净明忠孝全书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