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240634c 页
卷三 第 1a 页 0757-092.png
净明忠孝全书卷之三奉六
    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
    嗣派弟子徐慧校正
   玉真先生语录内集
或问古今之法门多矣何以此教独名净明
忠孝先生曰别无他说净明只是正心诚意
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但世儒习闻此语烂熟
了多是忽略过去此间却务真践实履
先生曰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体皆爱
先生曰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不染
卷三 第 1b 页 0757-093.png
不触忠孝自得又曰忠者忠于君也心君为
万神之主宰一念欺心即不忠也
先生曰人子事其亲自谓能竭其力者未也
须是一念之孝能致父母心中印可则天心
亦印可矣如此方可谓之孝道格天
或问曰去古日远文籍浩繁末学之夫莫知
正略今净明教中正心修身之学真忠至孝
之道紧要处乞示一二语先生曰某自初年
修学以来只是履践三十字年来受用甚觉
得力今以奉告所谓三十字者惩忿窒欲明
卷三 第 2a 页 0757-094.png
理不昧心天纤毫失度即招黑暗之愆霎顷
邪言必犯禁空之丑曰敢问其详先生曰人
之一性本自光明上与天通但苦多生以来
渐染薰习纵忿恣欲曲昧道理便不得为人
之道则何以配天地而曰三才所谓忿者不
只是恚怒嗔恨但涉嫉妒小狭褊浅不能容
物以察察为明一些个放不过之类总属忿
也若能深惩痛戒开广襟量则嗔火自然不
上炎所谓欲者不但是淫邪色欲但涉溺爱
眷恋滞著事物之间如心贪一物绸缪意根
卷三 第 2b 页 0757-095.png
不肯放舍总属欲也若能窒塞其源(源即是/爱念初)
(萌/处)惺惺做人则欲水自然不下流虽是如此
其中却要明理明理只是不昧心天心中有
天者理即是也谓如人能敬爱父母便是不
昧此道理不忘来处知有本源若顶天立地
戴发舍齿做个人自幼至长不知爱敬顺事
其父母者非病风丧心而何乃至不知有君
不知有师兄弟不能友恭交游不尚信义等
皆然此外但是固护己私不顾道理而行事
者皆谓之昧心天心天才昧恰如一面明镜
卷三 第 3a 页 0757-096.png
无端却把许多埃墨涂污其上凡此等累积
一生冥冥罔觉自己本命元神蒙在黑暗之
乡所以一瞑目后便堕幽关长夜受苦万状
卒乍未有出期哀哉静观世人有纵忿者焚
和自伤有纵欲者沉坠己灵曲昧道理者元
神日衰福德日销只是他自不觉若能翻然
醒觉截日改过者惩忿则心火下降窒欲则
肾水上升明理不昧心天则元神日壮福德
日增水上火下精神既济中有真土为之主
(真土者即是/明黄中之理)只此便是正心修身之学真
卷三 第 3b 页 0757-097.png
忠至孝之道修持久久复其本净元明之性
道在是矣后二十字乃王屋山石鼓天戒即
是此间日用中密行工夫且如行事但是一
毫一发不合法度处自己本命元神已是暗
损却光明了日积月累不知改悔全体归阴
矣又谈话间须是语觉无伤方出口但有一
言半句不合道理的又有一种人爱说薄福
话的恣意说出来无所忌惮不知虚空却有
神明听著所谓禁空之丑者即度人经中飞
天大丑魔王是也其类甚众上帝委任助佐
卷三 第 4a 页 0757-098.png
三官检察过恶常时飞行虚空鉴观下界邪
言一出冒犯其禁(此只是天高听毕之言但/人闻者往往以为常谈而)
(忽之/耳)彼才动念之顷言者福德自销福德既
销殃祸随至如上皆是感召而然所以经云
自业所招还自来受由是观之凡人一言一
行可不谨哉而况有志于道之十乎
先生曰大凡世人被些子嗔火欲水及与私
意潜伏在肚皮里不能降制者是阻隔了前
程万千好事可惜他不自觉若能降制得下
者久久间真阴阳真五行之妙自当亲见之
卷三 第 4b 页 0757-099.png
道为子得矣
先生曰净明大教大中至正之学也可以通
行天下后世而无弊紧要处在不欺昧其心
不斲丧其生谓之真忠至孝事先奉亲公忠
正直作世间上品好人旦旦寻思要仰不愧
于天俯不愧于人内不怍于心当事会之难
处处以明理之心处之似庖丁解牛底妙手
处教十分当理著步步要上合天心只恁地
做将去夙兴夜寐存著忠孝一念在心者人
不知天必知之也亦莫妄想希求福报日久
卷三 第 5a 页 0757-100.png
岁深自然如所愿望要识得此教门不是蓬
首垢面滞寂沈空的所为所以古人道是不
须求绝俗作名教罪人又道是欲修仙道先
修人道每见世间一种号为学道之士十二
时中使心用计奸邪谬僻之不除险诐倾侧
之犹在任是满口说出黄芽白雪黑汞红铅
到底只成个妄想去所以千人万人学终无
一二成究竟何以云然只是不曾先去整理
心地故也古人云千虚不博一实要知求仙
学道譬如做一座好房屋相似就地面上先
卷三 第 5b 页 0757-101.png
要净除瓦砾剪去荆榛深筑磉窠方成基址
次第建立柱石位置栋梁盖覆齐全泥饰光
净工夫圆满耸动观瞻若是荆榛不除瓦砾
不去不平基址不筑磉窠却要就上面立柱
架梁覆丸编壁莫教一日风雨震凌洪流漂
荡欹侧倾倒枉费辛勤又如江流中做一座
石桥相似先须推穷到底脚踏实地却就实
地垒木叠石大做根脚砌到上头平铺桥面
造屋遮覆方保不朽根基直得惊涛骤浪冲
激无由怪雨颠风摇撼不动人人赞叹非有
卷三 第 6a 页 0757-102.png
他也只是根深脚稳所以牢固长久若心地
不好根浮脚浅之士何可望其有成惟我都
仙真君净明道法忠孝雷霆心地上顿悟本
净元明性天中力行真忠至孝为万灵之主
宰作后学之范模行己无亏用心切到功圆
果满德贵道尊拔宅飞腾万年不朽俯视世
间有诸不崇内行惟务外求者不可同日语
矣何以故人心皆具天理终是未蒙相肯前
辈有云待汝心正道汝是恁时方表无瑕痹
细细思惟敦正孰邪孰真孰伪吾鞭不可妄
卷三 第 6b 页 0757-103.png
得勉之勉之
先生曰万法皆空一诚为实
先生曰天立中黄八极而报无上之本正谓
隔蔽中下界阴浊之气不令上冲清虚之境
人之一身亦有中黄八极亦是隔蔽下焦秽
浊之气不令薰蒸心府所谓膈膜者是也其
世间不忠不孝怨怒诸气上至天中黄八极
其气返而为水旱疾疫之灾各从气频感召
可以类推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者此也惟有
忠孝之气径冲清虚之境如矢中的至于恶
卷三 第 7a 页 0757-104.png
曜亦为之退舍
先生曰奉行道法皆当平居暇日存守正念
此即正心之学正则道在其中傥不正而用
以驱邪则是助桀为虐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先生曰世人积善属阳阳气上浮积恶属阴
阴气下堕今天上星宿即世人阳气也然三
界有善有恶虽为天星苟一念不正即属阴
阴气自然复堕为人星殒为石者所堕之阴
滓也
或问从古学道求仙皆言修鍊二字今净明
卷三 第 7b 页 0757-105.png
教中于此独略何耶先生曰吾但闻都仙真
君有云净明大教是正心修身之学非区区
世俗所谓修鍊精气之说也正心修身是教
世人整理性天心地工夫若上古之世民生
太朴未散何用整理何用修鍊语言动作无
不合道只缘后世众生多是诈诈奸奸愈趍
愈下一动一作便昧其心冥冥罔觉无所不
至间有慕道者不就本元心地上用克己工
夫妄认修鍊精气以为无上真常之妙所以
太上患斯道之不明也俯告日月帝君流通
卷三 第 8a 页 0757-106.png
此教帝君复授之都仙真君必欲后之学者
由真忠至孝复归本净元明之境修鍊之妙
无以易此矣正是复古之学所以至胡天师
复申言之曰贵在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
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鍊自然道成信斯言
也直至净明要之都仙真君与胡天师此言
不信何言可信世俗于克己工夫多是忽略
别求修鍊方术殊不知不整心地只要飞腾
可谓却行而求前者也今而斯道大明于世
有识之士能趣此教可谓一日千里矣大槩
卷三 第 8b 页 0757-107.png
有能忠孝立本方寸净明者自己心天与上
天黄中道气血脉贯通此感彼应异时与道
合真如水归海矣可不勉旃
先生曰天之有文地之有理人之有事三才
之道古今不可诬也净明之道不废人事但
当正心处物常应常静也
或问教中有云天立中黄八极而报无上之
本八极正㨿穹霄何所愿闻先生曰所谓报
本而后还源是也无上是道中黄八极是理
由道而生理明理以报本是教中大意都仙
卷三 第 9a 页 0757-108.png
真君昔告我曰中天九宫之中黄中太一之
景名曰天心又称祖土乃世间生化之所由
万理之所都也其实只是混沌开辟之后积
阳之气上浮盘亘其广八十一万里是道理
之主宰世人身心功过被此光明之所洞照
纤芥圭黍所不能逃散在人身中谓之丹扃
所以曰人心皆具太极一切善恶因果所不
能逃如影随形者盖于上界实相关系故也
所以学道者必先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明理
之士自己心天光明洞彻自是不昧言行自
卷三 第 9b 页 0757-109.png
然不犯于理丝毫碍理之事断断不肯为只
为心明故也心明则知本性下落矣既知本
性复造命源当是时污习悉除阴滓普消升
入无上清虚之境极道之墟水火风灾之所
不及方得名为超出阴阳易数生死之外今
吾法子若不自躬行践履上做起只讲寻常
修鍊精气之术是谓不明理而学道却行而
求前纵有小成亦不能升入清虚之境所以
报尽复来散入诸趣可不惧哉盖是黄中一
关不曾过得俗语云于道理上过不去何以
卷三 第 10a 页 0757-110.png
故未至天半诸魔不肯保举故也所谓不肯
保举者只是此人平时念念爱作昧天理之
事行义不足以服鬼神私心多公心少恶胜
善阴胜阳终无大成气象若以公忠正直仁
孝廉明修学者则可与道合真上超种民之
天无不成就者矣
先生曰凡人家祸福鲜不由其平日操修所
感召吾曾赴人家约为供真是晚将及门遥
望有黑覆其屋庐至则供具已办吾告之曰
天真不歆子之供矣其人惊问何故吾曰世
卷三 第 10b 页 0757-111.png
间凶殃恶逆之气上冲于天不能度中黄八
极之境复下为人之殃今子屋上有黑气必
因感召而至其人遂首陈早起家中有阋墙
之事吾曰是矣然横逆非久当至纵为勉强
作供徒劳而已因命彻供具已而数日果有
意外之祸所以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沴无非
此感彼应吾又曾见方册中有一句云多用
恕心无烈祸若萌奸巧有奇穷亦不外是理
先生曰道藏经云修学真常之道玄功成就
时身所行事是十圣智口所出言是太上旨
卷三 第 11a 页 0757-112.png
卷舒造化移易阴阳无施不可岂小事哉然
则修学之事一举足顷一出言间不合道理
不合天心敢望至此地位乎
先生曰道藏诸经无非教人舍恶归善弃邪
顺正所以曰经者径也是入道之径路每见
世人不肯力除恶习克去私己却于晨昏诵
念不辍此等圣贤不取譬能言之猩猩也我
诸法子要得此心如镜之明如水之净纤毫
洞照日以改过崇行为第一义积种种方便
去道不远矣胜如念千百卷经也若不务修
卷三 第 11b 页 0757-113.png
德而求道前程难望有成所以曰德是道之
基址道是德之华实静心端坐试目思之
先生曰吾初学净明大道时不甚诵道经亦
只是将旧记儒书在做工夫谓如崇德尚行
每念到戒慎乎其所不赌恐惧乎其所不闻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
出此等言语发深信心不敢须臾违背了至
于用心道妙每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
放心而不知求及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
兽不远处便自然知耻一时感激不啻如汤
卷三 第 12a 页 0757-114.png
火芒刺之在身心便思惟道是我若悠悠上
去不了此道未免做先觉之罪人直是寝食
不遑安处后来庶几有进矣感格穹霄得些
乐处静而思之实由当时知耻之力也
先生曰吾有三则古语学者可以佩受志节
要高毋习卑污务图近效器量要大毋局楄
浅不能容物操履要正毋殉己私随邪逐物
先生曰世间粗心学道之人常说自己无有
不是处岂有此理但是未尝静定思惟若将
细细比较他古人成就者是争多少阶级所
卷三 第 12b 页 0757-115.png
以某常说人不能自谦何可望其有进
先生曰昔兰公真君有云孝至于天日月为
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人道
为之成大哉孝乎世人但能以孝道二字常
蕴在方寸内则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忿亦渐
消欲亦渐寡过亦能改善亦能迁人道备矣
然后可以配天地曰三才若不能以孝道自
牧者俗语谓之不做人又曰为人不了
或问正心之学审能行之足矣奚用道法为
哉先生曰此语中古之世则可行也若去古
卷三 第 13a 页 0757-116.png
既远人心浇漓如鲁论一书先圣所言多未
曾行独以子不语神藉口其流弊至于无所
忌惮不知罪福谤无因果者多矣又以天理
作门庭人欲为行径适足为本教之累人心
受病既深道法乃其针砭所以古人道是无
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言之
于口人得而闻之行之于身人得而见之思
之于心神得而知之人之聪明犹不可欺况
神之聪明乎由是观之治人心过非神不可
道法岂容废哉
卷三 第 13b 页 0757-117.png
先生曰忠孝居百行之先中黄为大道之秘
凡我弟子皆当修身慎行然后推以济物不
然驱役鬼神徒增罪戾耳
先生曰天下道理最大此前朝贤相之言也
以愚见观之世间至甚灵验亦无如道理以
理由道生故也顺之则吉背之则凶每见曲
昧道理之人或大言无当以尚气或阴险私
邪以求胜亦何所不极其至哉人力莫之能
敌矣但造物者好生地不放过他纵被刑辟
难免鬼诛岂造物者不仁邪良由彼辈自作
卷三 第 14a 页 0757-118.png
自受之耳
或问净明法中驱治尚杀伐否先生曰大凡
行法之士未消得峻责鬼神且要先净除了
自己胸腹间几种魑魅魍魉则外邪自然息
灭矣所谓魑魅魍魉者只是十二时中贪财
好色邪僻奸狡胡思乱量的念头便是也剿
除此祟先要勇猛决烈无上之道因此成就
况行法哉所以道是能治内祟方可降伏外
邪若是不能清荡内祟的人纵有些来小去
灵验天心终是未印可更思异时身谢之后
卷三 第 14b 页 0757-119.png
却有执对的事来也
或问净除邪念有何法度先生曰道个却在
念头几微上工夫如何是几微譬如恶木萌
糵初生时便要和根刬却若侍佗成长起来
枝叶延蔓除之较难了易曰履霜坚冰至言
履霜之初要防备后地有坚冰阴气转盛时
所以又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先生曰此教法大槩只是学为人之道净明
忠孝人人分内有也但要人自肯承当入此
教者或仕宦或隐遁无往不可所贵忠君孝
卷三 第 15a 页 0757-120.png
亲奉先淑后至于夏葛冬裘渴饮饥食与世
人略无少异只就方寸中用些整治工夫非
比世俗所谓修行殊形异服废绝人事没溺
空无所以此学不至洁身乱伦害义伤教
或问道法旧用奏申文字今只上家书无乃
太简乎先生曰古者忠臣孝子只是一念精
诚感而遂通近代行法之士多不修己以求
感动只靠烧化文字所以往往不应盖惟德
动天无远弗届今此大教之行学者真个平
日能惩忿窒欲不昧心天则一旦有求于天
卷三 第 15b 页 0757-121.png
举念便是若平时恣忿纵欲违天背理一旦
有求便写奏申之词百十纸烧化也济不得
事异时法子行持精熟时但是默奏自有感
通家书不须亦可自迄古以来仙家化人多
尚经章符咒之属今净明大教之兴劈初头
便是坛记坛铭道说法说高文大论总名净
明忠孝之书每用儒家文字开化何邪此是
教法变通处经章符咒开化亦久矣儒家往
往视为虚无荒唐之论今此都仙真君以实
理正学更新教法缘仙材法器贵得明理之
卷三 第 16a 页 0757-122.png
士相与拯世度生仰赞化育所以示此也



净明忠孝全书卷之三





卷三 第 16b 页 0757-12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