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1226-03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王忠文集卷十八
             明 王祎 撰
  杂著
   述说苑(并序/)
刘向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以为说苑其所取者
博矣取之既博故或有不当于理者南丰曾巩氏盖尝
病其为说不能尽造乎精微呜呼理之精微自圣门高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1226-0362b.png
第弟子如子贡诸子犹不能以与闻而况于向乎然向
号称博极群书其辞质雅闳伟托物连类善于驰骋务
极其辩乃止秦汉以后言文章者莫先焉予读其书而
好之因摘其有浅薄不中义理者用其本事而易其为
说务在平易正大以求不畔于道虽未必能为精微之
归庶乎约之于义理之正辞之工拙不复计矣裒而录
之得四十三首曰述说苑王祎序(今录十二章/)
武王将伐纣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1226-0362c.png
为天子周为诸侯以诸侯伐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
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之道矣何可攻乎然
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则为匹夫王
攻其失民者也何名伐天子乎又召太公亦以问周公
者问之太公对曰殷为无道诚可伐己臣独以为不可
伐也夫殷虽无道君也周则有道矣臣也君臣之道天
地之经也昔我文考非不知殷之可伐也天下三分有
其二矣然犹服事于殷者君臣之义不敢以废故其至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1226-0362d.png
德人无得而称也臣故以为殷不可伐也虽然非惟不
可伐以臣计之有不必伐也殷纣之恶至是极矣皇天
震怒下民怨苦亡无日矣天下诸侯已莫不悉归我有
周周之王业业已成矣殷之存亡于周其曷有损益也
使殷而亡周固王已殷而存也周有不王者乎周之王
不王不系乎殷之存不存也与其伐而亡之孰若不加
之伐待其自亡也且我周之兴自太王肇基王迹至于
今兹亦既多历年所矣我文考德足以配天功足以有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1226-0363a.png
天下天盖命之伐殷其置不取反服事之者岂其逆天
命哉固将待其自亡耳待其自亡而取之即所以顺天
命也君臣之义全天地之经定万世之下不得而议之
矣此文考之心也今王以文考之心为心少迟之以岁
月以待其自亡此万全之计万世之义也臣故曰殷不
可伐亦不必伐也武王不从举师伐殷伯夷叔齐二子
者闻之扣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
伐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义士也扶而去之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1226-0363b.png
太公因言于武王曰王不臣言之从姑少待之此二子
所为有辞也臣恐天下之有辞者不特二子也
成王封伯禽于鲁召而告之曰尔知君人之道乎夫君
人之道上法于天下取于人而已阴阳五行化生万物
而生生不穷仁之道也四时不易八风不忒而岁序顺
成义之道也三辰交运万汇错陈因其自然之节而礼
生焉二气动荡两仪翕张因其自然之和而乐兴焉雷
霆以震其武雪霜以宣其威刑罚又因之而制焉仁义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1226-0363c.png
礼乐立国之本也刑罚为国之具也何莫不取法于天
也是故仁义礼乐行而民知化矣刑罚行而民知治矣
夫民之情不难知也其所好焉者吾从而好之则凡其
所好者吾皆得以好之也其所恶焉者吾从而恶之则
凡其所恶者吾皆得而恶之也好恶同乎民而天下之
情通天下之志定矣仁义礼乐行乎其间而刑罚可废
矣是之谓大中至正之道于是乎天人交应上下协和
皇极既建而菑害不生祸乱不作治化大行国以永宁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1226-0363d.png
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齐桓公问于管仲曰王者何贵管仲对曰贵天桓公仰
而视天管仲曰臣所谓天非苍苍莽莽之天也亦曰天
之道而己元化絪缊万物资始天之道也赋于生人厥
为秉彝天之道也生生之仁亭毒覆露天之道也至虚
至玄众理攸宗天之道也神妙不测斡制化育天之道
也运动周流一息无间天之道也景纬候序靡或差舛
天之道也风雨霜露恩以囿之天之道也雷霆雪霜威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1226-0364a.png
以肃之天之道也天之为道一乎至诚诚故不忒至诚
之外无他道也夫为人君者亦岂有他道哉诚而已矣
合天之道是谓明诚诚之之久与天为一乃纯乎天矣
人君不能诚未有能合天者也是故号令政刑乖缪舛
错不诚故也始勤终怠厥德以隳不诚故也不诚则逆
天诚故合天也逆天则亡合天则昌由是言之所贵乎
贤君者不以其知天为贵乎故曰臣之所谓天非苍苍
莽莽之天也天之道也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1226-0364b.png
宋桓公之太子曰兹父后妻子曰目夷桓公爱目夷兹
父为公之爱也请于公曰愿立目夷臣为之相兄以佐
之公问其故对曰臣舅在卫甚爱臣臣若立则绝迹于
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因彊以请
公许之将立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义也今弟
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逃矣乃
逃之卫兹父从之逃三年孔父谏于桓公曰先王之制
立子以嫡均嫡以长无嫡以庶均庶以贤是以国本定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1226-0364c.png
而乱原窒今君之子兹父居嫡又长且贤其立无疑也
而乃以让其弟非义也目夷本不当以立然有君父之
命拒不受亦非义也昔伯夷叔齐兄弟者更相为让世
皆高其义臣独非之夫先王之制天地之经也其孰得
而违之违之未有不阶乱者也伯夷叔齐之让皆违越
先王之制徇名以伤义非圣人之道不足法而君之二
子实效焉乱无日矣君幸亟图之社稷之福也桓公曰
诺属有疾使人召兹父曰而不归是使我以忧死也而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1226-0364d.png
安忍此耶兹父乃反复立为太子桓公薨太子嗣位是
为襄公
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里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
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有诸御己者违楚百里
而耕谓其耦曰吾将入见于王而谏之其耦曰子不爱
死乎己曰夫为人君者不皆尧舜不能无过失也君有
过失危亡之道也视其君阽于危亡而不恤仁人不为
也故谏者将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非为身故也爱一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1226-0365a.png
己之死而不为一国之谋忠臣不为也且吾闻谏之道
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
今王愎谏甚苟用正降忠戆以谏之则死也必矣吾将
从讽谏王其或听之乎委其耕入见庄王庄王方立钟
鼓之间左伏杨姬右拥越姬左裯𧚮右朝服见诸御己
入呼之曰诸御己来汝将谏吾层台乎诸御己拜且言
曰臣何敢谏层台也王筑层台将以为乐也彼沮台役
是不欲王之乐也人臣而不欲其君之乐独何心哉彼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1226-0365b.png
七十二人之谏王其罪固宜死也虽然其罪不可赦其
忠则可矜彼其尽谏以取死岂为身谋哉为王计也臣
闻桀杀关龙逢而夏亡纣杀王子比干而殷亡宣王杀
杜伯而周室卑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陈不用子家
羁而楚并之曹不用僖负羁而宋并之莱不用子猛而
齐并之秦不用蹇叔之言而国以危此三天子五诸侯
者皆以不纳谏故致此而尧舜禹汤之盛唯恐乎人之
不谏也今王以尧舜禹汤为贤耶抑以彼三天子五诸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1226-0365c.png
侯为贤也臣诚爱王愿王择其贤者效之耳臣何敢谏
层台耶言己则趋出楚王遽而追之曰己子返矣吾将
用子之谏矣先日说寡人者其说也不足动寡人之心
又危以加诸寡人故皆至于死今子之说足以动寡人
之心又不以危加寡人故吾将用子之谏明日令曰有
能入谏者吾将以为兄弟且命罢层台
楚平王使奋扬杀太子建扬以告建而纵之建奔宋王
怒使城父执奋扬以至责之曰言出于予口入于尔耳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1226-0365d.png
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臣闻之人之大伦五而其尤重
者二父子也君臣也父子之道主乎恩君臣之道主乎
义父不慈子不得以致其孝臣不忠君不得以致其爱
夫古者国君有子选师置傅教以义方动合轨物使无
过恶虽有过失弗彰闻也今建之为太子未闻其有过
失也设使有之是王教之弗以道也王不以自咎而忍
杀之太子之死也何辜伤父子之恩莫此为忍矣且太
子储君也昔者王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受命以来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1226-0366a.png
罔敢失坠每以事王者事太子君臣之义臣不佞不敢
废也臣以弑君罪无所容而王乃使臣杀太子是教臣
无君也臣实不忍杀太子臣以为弑君之罪大违王之
命其罪小故以告太子纵之奔盖上以全王父子之恩
下以全臣君臣之义也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既违
命召又不来罪益重矣逃无往其敢不来王悔而赦之
晋平公筑虒祁之宫石有言者平公问于师旷曰石何
故言也师旷对曰石不能言石而能言妖也臣闻之妖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1226-0366b.png
由人兴是故人君不务修德荒淫无度奢侈无厌刑罚
无章赋敛无艺天怒人怨事变乖错反其经常于是乎
沴气横流阴邪舛逆而妖兴矣则有非动之物而能动
非言之物而能言矣今君享国日久志气怠荒夷狄外
陵诸侯内叛皆莫之省文襄厉悼之业日以衰废乃惟
宫室台榭是崇是侈国用空竭民力屈尽天怒于上而
君不惧民怨于下而君不恤天人违背阴阳乖错故妖
由以兴而石以非言之物而能言也石岂能言哉有神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1226-0366c.png
凭焉不然民听之滥也是皆阴邪沴气所由致也平公
曰敢问弭妖有道乎师旷对曰有人君责躬修德弭妖
之道也臣闻天垂妖象地见妖符所以谴告人君使之
因变而警惧反身以图政各以其政变之则消除之道
也今君宫室过侈故土石之妖兴焉君诚反躬自责罢
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兴举废坠赈赡孤寡则天之意
也人之庆也仁之本也俭之要也夫应天养人为仁为
俭而和气不臻福祥不至者未之有也妖云乎哉平公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1226-0366d.png
曰善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馀祭次曰夷昧次曰季
札于是王寿梦卒谒以季札之贤也让之位季札不肯
当谒乃为约曰季札贤使国及季子则吴可以兴乃兄
弟相继饮食必祝曰愿吾早死国及季札也谒死馀祭
立馀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当季子而季子出使不在
国庶兄僚乃自立为吴王季子既还复事之如故谒子
光曰以吾父之志则国当归之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1226-0367a.png
适也国当吾有僚何为者乃使刺僚杀之请季子为之
君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子共篡也尔杀
吾兄吾今杀汝则是骨肉相贼杀无己时也乃去之延
陵终身不入吴而吴以终乱焉君子曰季子非贤者也
废其父兄之志不孝当取而不取不义舍贼不讨不勇
徇名以生乱不智不孝不义不勇不智其亦悖乎圣人
之道矣谓之贤得乎夫圣人之所为道者中也行而宜
之之谓中非执一之谓也季子之于道盖执一而已矣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1226-0367b.png
且季子诚不欲国也当王谒之卒使光立焉乱原窒矣
光不立则夷昧之后已立焉以成先君之志可也谓己
不当立则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亦非欤兄死弟及
已成先君之志以有国不可谓非义也僚以庶孽非所
当立札纵不欲国不可置不问也札置不问又从而服
事焉光之所为启争端也僚立而光杀之则光者弑君
之贼也乌有弑君之贼舍之不讨者乎夫洁己取廉徇
一己之名不顾国家之大计匹夫之节也且先君所为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1226-0367c.png
欲国及札者觊以兴宗国也札不受国一己之名则有
矣盍亦思国家之乱由是以生也札既不能兴宗国反
从而阶乱焉恶取其为节也是故废父兄之志不可谓
孝也当取而不取不可谓义也舍弑君之贼不讨不可
谓勇也徇名以生乱不可谓智也季子之不得为贤审
矣谓季子为贤者知执一之中不知圣人之道所以为
中者也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1226-0367d.png
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死晏子对曰此馁而死公曰嘻
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焉晏子对曰臣以为君不知己之
无德也君诚自知为无德也是可以言有德矣夫奢俭
德之分也奢之为凶德由之则身败而国亡俭之为吉
德由之则身安而国昌此不待智者而后知也五帝之
盛者莫如尧尧之自奉者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土阶三
尺而已三王之盛莫如禹而禹也卑宫室而尽力乎沟
洫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帝王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1226-0368a.png
之尚俭也如此身先乎天下惠及乎四海故化隆于其
时成名于万世也若夫亡国之君则无如桀纣矣桀为
倾宫以逸豫蔑厥德纣为鹿台糟丘酒池肉林宫墙文
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金玉珍玮妇女倡优钟鼓管弦
流漫不禁而财用愈竭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戮夫帝
王以俭为尚其后犹流而奢苟奢以为尚其流莫知所
底止矣夫奢安可穷哉今吾齐诸侯之国也而君之自
奉天子所不如君之惠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1226-0368b.png
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
族君之奢侈去桀纣无几矣人皆知君之无德也臣亦
固知君之无德也而未敢以言恐君或自以为有德则
臣言无自而入也今君乃自以为无德臣于是知君可
与为有德也故臣愿有请于君夫人君之所为好奢者
自乐之心胜也乐者人心之所同百姓之所愿欲而不
可得者也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百
姓莫不蒙君之德也且臣所谓推其乐与百姓同之者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1226-0368c.png
非谓以仓廪府库之所储家给而户颁之也君能俭则
费用节费用节则财赋足财赋足则税敛可薄矣夫百
姓之所为苦者税敛之重也税敛薄矣百姓未有不乐
焉者也夫乐不同乎百姓德不同乎一国者桀纣之所
以亡也君如察臣婴之言躬俭以自厉节费用薄税敛
推君之盛德布公之于天下使其乐与百姓同之则尧
禹可为也一殣奚足恤哉墨子闻之以告禽滑釐曰齐
景公喜奢而忘俭乱亡可待也幸有晏子以俭镌之然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1226-0368d.png
犹几不能胜齐之易亡为存易乱为治者晏子之功也
齐宣王出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
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闾邱先生
不拜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父
老皆拜闾邱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
人今日来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
拜而先生独不拜寡人自以为少故又赐父老无徭役
父老皆拜而先生又独不拜寡人得无有咎乎闾邱先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1226-0369a.png
生对曰大王社稷主率师徒以出游臣王民也故奔走
以劳王臣之所为劳大王者非以私故也大王奈何私
以待臣耶且大王赐臣田不租是欲以富之也赐臣无
徭役是欲以安之也富且安夫人之所同欲岂臣顾不
欲之耶臣诚不敢以私累己并累大王也臣闻之王者
无私是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王者体合
天地明配日月故其于民也覆载照临之恩弗敢有偏
也偏则为私矣是故力可以富万民而不得以富独夫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1226-0369b.png
智足以安天下而不能以安一户不敢以私故也今齐
地方千里千里之民孰非王之所当恤者岂得徒以臣
等劳王之故私以富安之也且臣闻之王者之欲其民
富安也莫先于行仁政仁政者何省刑罚薄税敛而已
税敛薄则国无妄费无妄费则财用有馀而民家给人
足矣刑罚省则国无滥刑无滥刑则政理不乖而民皞
皞焉熙熙焉无不得其所矣田未尝不租也徭役未尝
或蠲也而其民固已既富且安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1226-0369c.png
大王盍即今者恤臣之心扩而充之使凡为王民者咸
得以富且安矣苟能充之岂特为王民者得以富且安
四海虽广其保之也何难之有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
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此之谓矣今王之爱臣诚甚矣
而所以爱臣者则固非臣之所敢当也虽然臣切以王
之甚爱臣不如臣之有爱于王也何也王之爱臣者以
私而臣之爱王者以公也齐宣王曰善请先生以为相
越使诸发执梅一枝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1226-0369d.png
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子
惭之出谓诸发曰先王之制礼也托之以仪物所以昭
秩序辨等杀宣节文敦好爱也是故列国诸侯有交聘
之礼焉玉帛以将之辞命以通之忠信以本之使价以
行之仪物必其适也情文必其称也讲好而修睦崇德
而明义道涂往来弗敢壅也岁时展修弗敢渝也是故
相接者无非粲然之文也相与者无非驩然之恩也于
是乎疆场以安社稷用宁大小强弱弗相陵也尊卑上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1226-0370a.png
下弗相悖也施及子孙世世修好毋敢违蔑或相害也
此先王之礼有本有文所为贵也今吾子奉其君之命
跋涉千里辱临敝邑曰以修聘也然而玉帛筐篚曾弗
之将言语辞命曾弗之修所以为寡君遗者梅一枝也
其无乃薄先王之礼而废列国之典乎寡君惧夫礼之
亵而情之矫为好或不能以久也不敢闻命请辞诸发
对曰越亦先王之所封也先君之受封不得在冀兖之
州中国文明之地而乃处海陲之际屏外藩以为居蛮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1226-0370b.png
蜃蛟龙杂然以同处华夏之教文物礼药之盛不能以
素习也荒陬僻壤土贡薄瘠不能以备物也然窃闻之
礼者诚敬其本也仪文其末也敦其本略其末而情以
亲谊以笃者有之矣未有修其末弃其本为好能久长
者也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可羞于王公可荐
于鬼神岂求其仪文哉诚敬以本之也寡君慕大国之
义为日久矣以大国之轸念敝邑也用遣下臣修问起
居以为譬诸草木臭味之有同故奉梅一枝以为献曰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1226-0370c.png
大国之君庶其鉴予诚敬矣乎君若顾惠诸侯绥之以
德而惟诚敬之为重固将徼福于敝邑苟徒贵其仪文
之备则寡君之获戾也甚焉梁王闻之曰是不亦善于
辞令者乎披衣出以见诸发厚礼而荅之
魏文侯觞大夫于曲阳饮酣文侯喟然叹曰吾独无豫
让以为臣哉蹇重举酒进曰臣请浮君文侯曰何以蹇
重对曰夫豫让恶足言也臣闻之人臣之道有三焉上
焉者以道事君以德感君务在格君心之非使君之过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1226-0370d.png
弗形焉君之道德日以隆盛己则何功之有周公之于
成王是也次焉者君有过乃谏犯颜忤旨不顾必力争
之而纳君于无过之地乃止君有改过之美臣有尽忠
之名管仲之于桓公晏子之于景公是也其下焉者君
有过而不能谏谏不行言不听而不能去坐视其君败
国亡无可奈何而身死焉身虽死忠其于国家之败亡
奚补若豫让之于智伯是己是故有命之父母不知孝
子有道之君不知忠臣君今思得豫让以为臣盍亦思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1226-0371a.png
豫让之君果何如君哉夫豫让焉足言也君失言矣文
侯曰善受浮而饮之釂而不让
   续志林(并序/)
古称文章家自汉唐而下莫盛于宋东都欧阳修氏曾
巩氏王安石氏并时迭起而苏轼氏于其间为尤杰然
者也苏氏之文长于持论纵横开辟上下变化无不如
其意之所欲言虽其理不能皆纯而其才气之浩博固
将躐汉唐而上之矣余读其书爱其志林诸篇议论超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1226-0371b.png
卓而文章驰骋殊可喜中心慕之因窃其馀论续为十
八篇陈俚乐于金声玉振之馀厕瓦缶于夏鼎商敦之
末亦见其不知量已然而愿学之意则庶乎君子有取
焉王祎序(今录八篇/)
周穆王时徐偃王为国除去刑争末事君国子民待四
方者务出于仁义而穆王无道意不在天下四方诸侯
之争辩者无所质正咸宾祭于徐焉或谓楚文王曰徐
偃王好行仁义之道汉东诸侯三十六国尽服矣王不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1226-0371c.png
伐楚必事徐楚遂兴师伐徐残之徐偃王将死曰吾赖
于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
以至此也君子曰仁义天下之本也自古有天下者由
之以兴矣未有由之而亡者也谓行仁义而亡者知假
仁义之名而不知所以为仁义者也徐偃王之谓也夫
徐处淮之南北而得乎地之中其为中国患久矣先乎
穆王当成王时即已肆其强暴书所谓淮夷徐戎并兴
东郊不开是也后乎穆王至宣王时其冯陵为尤甚诗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1226-0371d.png
所谓徐方绎骚是也当穆王时天下晏安而天子乃无
意于天下方乘八龙西游与王母宴于瑶池之上逸乐
而忘返于是偃王时得乘间而起用其笼络驾驭之小
智煦煦以为仁孑孑以为义以聋瞽东诸侯而诸侯之
争辩者适无所质正乃咸宾祭于徐庭偃王盖自谓仁
义之道为止于是而王业固可图而不知所以为仁义
者不在是也故未几为天子诸侯所不容而国以遂败
身以遂亡而偃王顾谓吾好行仁义之道以至此也呜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1226-0372a.png
呼藉使偃王诚知仁义之为道而力行之则民之附之
者心必坚诸侯之从之者名正而言顺汤武之业可成
也其何败亡之有惟其不知所以为仁义而徒假仁义
之名故不旋踵而败亡世之论者因以谓汤武以仁义
兴偃王以仁义亡兴亡虽殊其为仁义一也呜呼亦孰
知仁义虽一而行之有不同偃王假其名而行之汤武
则真知之而行之以无伪者也兴亡之效固判然不同
矣汤武偃王奈何同年而语哉春秋之时宋襄公欲图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1226-0372b.png
霸亦徒假仁义以为名与楚人为泓之战曰吾文王之
师也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一战而败国以几亡故宋
襄公之仁义即徐偃王之仁义也一则假以谋王而不
成一则假以图霸而不就皆假其名而不知用其实者
也或曰齐桓晋文亦假仁义者也而其霸业以成何欤
曰齐桓晋文之于仁义善假之者也假之而善故其业
以成偃王襄公则慕仁义之名而不善假不善于假其
败亡也固宜此又其得失之所由分也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1226-0372c.png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
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酆鄗至犬戎
败幽王周以东迁于洛苏氏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
之缪也自平王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然终以不振
则东迁之过也君子曰周之东迁非过也谓周自东迁
而益衰可也谓国东迁而致衰不可也周居酆鄗酆鄗
在西故谓洛为东都自武王迁九鼎于洛固已有意于
经营周公相成王成武王之志于是乎卜洛以建邑而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1226-0372d.png
郊丘社壝宗庙市里无乎不备是固以洛邑为可都矣
谓洛邑形势不如西周之据函崤界蜀陇邪则东有成
皋西有殽黾背河向伊洛其固有之守也谓洛邑土地
不如西周为天下土腴邪则左伊右瀍沃衍可以富也
而况天下之中实维洛邑阴阳之所和南北日晷于是
而取正道里之所均四方诸侯于是而取则是则雒邑
曷尝不可以为都也以书考之周公告成王使居新邑
以为治王因遂东故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是成王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1226-0373a.png
尝至洛邑事烝祭矣以诗考之宣王徵车马备器械会
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是宣王又尝至洛邑会
诸侯矣然则平王之迁洛得非先王之遗意而岂可谓
其失计乎藉使周因东迁而致衰则曰蹙国百里已非
一日西夷交侵有甚于戎伐凡伯南征不复有甚于问
鼎重轻岂至平王以后而然耶盖周自厉王之乱王室
板荡不有宣王以中兴之吾见其不待东迁已无周矣
宣王之后幽王失德王室又大坏使平王不迁周其将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1226-0373b.png
不衰乎使文武而东迁周其有不兴乎是周之所以衰
因无令王以振兴之初不以迁故也且尧都平阳而舜
迁蒲坂禹又迁安邑商自契至汤八迁盘庚五迁是唐
虞夏商之都罔有定止盖屡迁矣奈之何独以周之东
迁为失计耶迁都之义曰洛邑之地四达而平使有德
易以兴无德易以衰则都洛本可以致兴而所由致衰
者固在于不德也周以后汉世祖都洛矣而延祚二百
魏孝文又都洛矣而太和称治有德而都洛无有不兴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1226-0373c.png
之理此古今之所同然者然则周有天下传主三十七
而平王以后凡二十四主历年八百六十有七而东迁
之后犹五百二十八年平王之东迁其果失计乎哉
汉高帝既定天下谓群臣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
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
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也君子曰知人善
任使此帝王之略也夫以高帝之雄姿大度而当其任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1226-0373d.png
使者又皆天下之才其取天下也固宜矣方其与项籍
俱起叛亡逐秦鹿蚌鹬相持者八年高帝之命悬于籍
手数矣而籍卒以取亡者籍专为暴高帝务为宽大故
也高帝之入咸阳也秋毫无所犯籍至火而屠之暴与
宽大异趋如此楚汉兴亡于是已决况籍有一范增而
不能用而高帝则揽一时之英豪而御之如所谓三杰
者皆天下之才也而用之各能当其才及其成功且曰
吾不如焉是可谓知人善任使有帝王之略矣其得天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1226-0374a.png
下不亦宜乎虽然高帝固善知人为可尚抑所以任使
之道则未免持驾御之术以束缚驰骤之盖有无足多
者当韩信为治粟都尉萧何数言其奇而高帝故不用
殆欲激之使亡尔既亡而追得之则信以为必死矣返
遽拜之为大将使其以任遇太重为过望效死以酬恩
不复叛而信遂为汉遇我厚也此在其术中而不知者
也郦食其为汉谋挠楚欲立六国后高帝非不知六国
后不可立也而以问良是特以尝其心焉耳盖良始惟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1226-0374b.png
为韩报仇又尝说项梁立韩诸公子横成君成为王而
已为韩司徒而又及自褒中去汉而归韩高帝恐良终
为韩不为汉故因疑其谋以尝良岂果不知六国后不
当立哉而子房固且力陈其难以为不可此又在其术
中而不知者也萧何与高帝同起事膺专任守关中汉
廷诸臣功无与比盛高帝恐其日自骄以取祸故遣卒
为卫又系之廷尉以抑折之使自谨守以保令终非诚
疑何也设诚疑之则已以待韩彭者待之矣而何至自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1226-0374c.png
污以求免此又在其术中而不知者也嗟乎三子者皆
人杰然役于高帝术中而皆不知而高帝既知三子之
为人杰矣乃徒以术御之不复知有忠信之为道君臣
之际其不俱可惜哉且吾闻之舜之于十二牧武王之
于十臣其君臣之相与无非忠信之道焉上以诚求下
下以诚事上元首股肱视同一体乌有所谓相持之术
哉呜呼此古帝王之所以为盛也高帝非不得天下也
然其君臣之际如此其不有愧于古帝王也夫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1226-0374d.png
高帝六年叔孙通徵鲁诸生起朝仪鲁两生不肯行曰
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
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君子曰两生之所谓礼乐
非礼乐也彼以为礼乐矣而吾谓非礼乐何哉彼徒知
其文而非其本之谓也记曰礼者天地之别也乐者天
地之和也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
合同而化而乐兴焉又曰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
地同和孔子之论以为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1226-0375a.png
云钟鼓云乎哉孟子之论先之以仁义而曰礼之实节
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是也此礼乐之谓也
夫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者也圣贤之治身即其所以治
天下国家者也以其不可斯须废者而必俟乎百年亦
何其迂之甚也是故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其可损益因
革者文也故忠变为质质变而文继文者不能保其不
变也夏变而濩濩变而武继武者或不能保其不变也
此皆文之谓也至论其本则古今一而已矣孔子所谓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1226-0375b.png
百世可知者也吾故曰两生之所谓礼乐非礼乐也礼
乐之文而非其本之谓也自两生创是说而汉儒悉宗
之终汉之世礼乐之说纷如而其大槩则正朔也服色
也辟雍也井田也封建也雅乐也是皆帝王经制之具
而扫灭于暴秦者有王者作固当修而明之然汉之贤
君莫如孝文汉兴至是已及百年礼乐之兴维其时矣
而贾生请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则谦让以为
未遑惟以德化民故海内安宁烟火万里成康以后称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1226-0375c.png
治者莫加焉至武帝而改正朔矣议明堂矣至成帝议
立辟雍未作而王莽作之矣至哀帝而诏定雅乐罢淫
声矣此三君者其于致治何如也自汉以来千数百年
之间有为之君臣于斯数者未尝不讲明之其说易通
而易行者正朔服色也言人人殊而或行或不及行者
明堂辟雍雅乐也其说虽多而终不可行者封建井田
也夫其可行者因之不可行者革之而皆足以为一代
之治则其为礼乐之文而非其本也明矣礼乐之文无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1226-0375d.png
与于治道也明矣盖高祖以马上得天下而轻诗书叔
孙通鄙儒也因拔剑击柱之事将肃朝仪以止諠哗乃
进儒者可与守成之说夫肃朝仪以绵蕞从事其事至
末也而通以为儒者守成之事两生以为兴礼乐之事
嗟乎儒之为儒礼乐之为礼乐止是而已乎至隋文中
子讲道河汾谓其徒魏徵房杜曰先辈虽聪明特达然
逢明主必愧礼乐及闻江都之变曰道废久矣如有王
者出三十年而后礼乐可称也十年平之十年富之十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1226-0376a.png
年和之斯成矣其后唐太宗与房杜论兴礼乐曰礼坏
乐崩朕甚悯之有志不就古人攸悲时难得而易失朕
所以遑遑也徵与房杜皆惭悚而退是数公者可谓兴
王之良佐而明于古今之治体矣虽未尝以改法立制
自任至论其辅佐之实则房杜之弥缝魏之谏诤皆人
臣之所难乌在其愧礼乐也是故以征伐取天下者莫
如汤武汤造邦之初诰其臣下曰无从匪彝无即慆淫
各守尔典以承天休此礼也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此乐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1226-0376b.png
也武下车之初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
能此礼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此乐也然则革命
不崇朝而礼乐行乎其间亦乌待乎三十年之久乎故
吾以谓两生之所谓百年文中子之所谓三十年皆徒
论礼乐之文而非达其本者也嗟乎两生不足道也文
中子动以圣人自儗而立论若是几何而不为叔孙通
也哉
光武遭汉中衰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而乃敦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1226-0376c.png
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继以明章临雍
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
明行修之人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自三代既亡风
俗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君子曰国家风化之成
非一人之为一日之积也为之非一人故行之也无弊
积之非一日故守之也有素此所以既成而益隆愈久
而不替者也周之有天下也始于文武崇道德隆礼义
设辟雍泮宫庠序之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1226-0376d.png
正夫妇天下莫不晓然论孝悌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
之道满天下继以成康持盈守成世笃忠厚当其时风
俗之隆比屋可封盖垂裕乎八百年之久此岂一人之
为一日之积哉成周之后言风化之美者无如东汉矣
然非光武躬行于其先明章继志于其后皆敦尚经术
修明儒学以为务则其效之所至亦岂能底于盛极乎
是故自建武永平以至于建初永元上而朝廷下而乡
闾莫不以名节相砥砺而不肯一毫苟且以自诡相师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1226-0377a.png
成风翕然无间此其俗习之美虽其比隆于成周可也
及乎元兴以后阉竖擅政而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
中材顾望不知所为而汉已失其操柄纲纪大坏矣然
在位公卿大夫有若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
徒皆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戮力用公义以扶
其危直道正言分别其是非白黑不少回挠至于势有
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而其执弥坚其行弥厉志虽
不就而其忠则有馀天下之士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1226-0377b.png
感慨奋激如符融郭泰范滂许劭之流咸立私论以救
其败阙而其甚者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
而不避而且以不得与其死以为耻以故百馀年间拥
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而犹莫不以尊汉为辞虽以曹
操之奸雄擅强大觊非望乃至没身不敢废汉以自立
岂不以名义有在知所畏避而自抑乎呜呼尚论两汉
之习者西汉必曰经术东汉必曰名节抑岂知经术者
固名节之本而名节之为效其有系于国家天下为尤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1226-0377c.png
重如是夫程子之言曰后汉名节成于风俗非自得也
然一变之则可以至道矣司马公之言曰教化国家之
急务风俗天下之大事惟明智之君子深识长虑然后
知其为益之大而收效之远也至哉言乎其政治之龟
鉴乎
曹操权势日隆董昭言宜进爵加九锡以彰殊勋荀彧
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
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及击孙权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1226-0377d.png
请彧劳军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
事彧以病留寿春饮药而卒君子曰篡逆之人将欲夺
人之国家必择正人贤士人望所属而意与已忤者从
而中伤之惟恐人之不成其志而其恶之不遂也曹操
之杀荀文若是已夫文若饮药而死盖自杀也而谓操
杀之何哉盖文若虽自杀而致其自杀者操也虽谓操
杀之可也呜呼君子不幸而处国家乱亡之际而欲自
立于其间适足以杀其身而已尔虽欲明哲保身有不
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1226-0378a.png
可得若文若者亦何其不幸也且文若可不谓正人贤
士者欤当汉之乱豪杰并起文若以为曹操者庶几可
以图大事定国家故从而佐之凡其与操谋所谓大顺
大略大德者大抵皆匡朝宁国之事岂尝与谋篡汉哉
而不知曹操者天下之奸雄怀其鬼蜮之智虽外示恭
逊而篡汉乃其本心彼董昭逆知其本心者也九锡之
谋有以中其心之所欲矣文若虽贤而智不足顾谓曹
公秉忠贞而守退让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不亦有
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1226-0378b.png
忤其心乎智不足而节有馀不杀其身不止矣操见平
时文若所与言未尝逢其志及图九锡而又忤其志使
文若而在将已之志不得终成其杀之也固其所矣是
故文若死操之恶遂成明年而九锡加及孙权称臣称
述天命而操以为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操死子丕
遂篡位而且以舜禹自居矣呜呼世岂有是等文王舜
禹也哉朱温将篡唐欲以优人张廷范为太常卿裴枢
持其事枢等朝廷宿望温以为小事犹不已从必不肯
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1226-0378c.png
听已取天下故肆其诛锄白马之祻枢等无遗类矣曹
操之篡汉朱温之篡唐其恶一也操之杀荀彧温之杀
裴枢何其所为之相类耶吾是以知篡逆之人欲夺人
之国家者必择正人贤士而中伤之惟恐人之不成其
志而其恶之不得遂也呜呼以操久蓄无君之心加有
大功于天下其移汉祚不啻如反掌文若纵忤已其力
岂足以沮操当是时国之后戚朝之忠良杀戮略尽留
一文若夫亦何害而操曾不能少容焉文若则死矣而
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1226-0378d.png
不知篡位之司马懿已儗其后而不察也害能加于其
所易制而明不足以料其所难图乌在曹操之为智哉
懿既制魏国命子师及昭并秉重权而昭子炎遂以代
魏当其时王凌以寿春欲讨懿而不克文钦毋邱俭以
淮南欲诛师而不遂诸葛诞又欲以寿春诛昭而不成
巨奸之锋夫人将啮之然人知司马氏专魏而不知养
成其恶者由操之不智也故夫司马氏于魏犹曹氏之
于汉而已耳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未有不仁
卷十八 第 35a 页 WYG1226-0379a.png
而得天下者也又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有天下者
盍亦鉴观之乎
唐太宗有天下贞观之间天下大治外薄岭海户门不
闭行不赍粮米斗三钱岁断死狱仅二十有九蛮夷君
长咸袭衣冠带刀宿卫太宗叹曰此魏徵劝我行仁义
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或曰太宗乌在其为仁义
也太宗之为君大抵仁不胜其武义不胜其利者也当
其以英武之姿而举义师于弱冠之始一战而定东都
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1226-0379b.png
再战而下河北以至取江陵举黎阳攘群盗如振槁拉
朽其有天下如运诸掌视成汤之拯民似矣而阳尊隋
以为名则何异晋文河阳之尊周北擒颉利西灭高昌
以及破吐谷浑降薛延陀衣冠其人县郡其地视武王
之通道似矣而高丽之征垂老而不厌则不及齐桓召
陵之伐楚太宗之用武果三王之义乎囚至五覆罪至
三讯视古人听狱之辞则审矣而张蕴古之死则未免
于滥杀除断趾之法去鞭背之刑视古人肉刑之制则
卷十八 第 36a 页 WYG1226-0379c.png
轻矣而李君羡之诛则未免于淫刑太宗之用刑果三
王之仁乎盖其好大喜功志慕高远而学问之道有未
充故其设施制度纲纪虽有足观而平生所为类皆假
仁义以济其功利之私乌在其为仁义也君子曰三代
而下贤圣之君无如太宗矣而顾犹不足焉春秋责备
之意其毋乃已甚乎夫论仁义之本太宗虽若有愧论
仁义之功太宗不可谓不盛也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然则太宗虽未可以性之许之
卷十八 第 36b 页 WYG1226-0379d.png
而亦岂可以假之议之哉不然仁义之效大矣太宗行
之何其易致而速成如是也盖仁义之于天下如饥渴
之于饮食人情之所同欲也其所以同欲由人心之所
同有也况当天下大乱之馀斯民新脱迹于水火绥之
以仁抚之以义尤易为力故其行之数岁粟米之贱斗
至数钱居者有馀蓄行者有馀资人人自厚几至刑措
天下翕然而从化如影响之从形声有不期然而然者
此其为效易致而速成曾不待乎必世百年之久不谓
卷十八 第 37a 页 WYG1226-0380a.png
之盛可乎太宗之所以致是者非其身之而孰致之乎
使太宗行之以无倦虽至于由仁义行可也而谓其徒
行仁义可乎而况谓其假仁义不亦过乎且自唐虞之
治五百馀年而有汤之治自汤之治五百馀年而有文
武之治文武以后千有馀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其治
天下之效如此然而犹以其所未至而责备之不得与
先王并是则文武之前率五百馀年而遇一治世文武
之后千有馀年而犹未遇愿治之君也是不亦责人终
卷十八 第 37b 页 WYG1226-0380b.png
无已乎呜呼唐有天下更十八君垂三百年其间蜀道
关陜奉天之幸唐之几亡者数矣而天下终复为唐焉
是则太宗仁义之效益不可诬而行仁义之功果何负
于太宗哉
魏徵尝言于唐太宗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无俾臣为
忠臣也君子曰人臣委质以事君其义一也而以为有
良臣忠臣之异者则以其君有道无道其不同焉耳人
君有道人臣直道以事之而得明哲以保身故谓之良
卷十八 第 38a 页 WYG1226-0380c.png
臣君臣之名两全而无失此处君臣之常者也人君无
道人臣不容于直道而杀身以殉之故谓之忠臣君臣
之名两败而不全此处君臣之变者也是故有禹汤文
武之为君则皋陶伊尹周召之流因而为良臣有夏桀
殷纣之为君则龙逢比干之流因而为忠臣呜呼使其
君为桀纣而已为龙逢比干之为此岂人臣之所愿乎
宜乎魏徵拳拳焉以为太宗告也且三代而下受谏如
太宗之为君尽谏如魏徵之为臣可谓各极其志无愧
卷十八 第 38b 页 WYG1226-0380d.png
乎君明臣良者矣而徵犹为是言何哉呜呼此政徵之
所为善谏者也徵之意以谓君有道则臣得为良臣君
无道则臣必为忠臣愿陛下为有道无为无道苟为无
道则臣将必为忠臣矣是殆欲绳其君使不得为无道
云尔不然则忠良虽异称要皆美名而徵亦何择焉盖
徵非为其身谋实为其君计藉令其君以无道见丑于
天下后世而已独以忠节闻孰与君都显号臣荷美名
而臣主之善两立也抑徵之为是言盖亦深知太宗之
卷十八 第 39a 页 WYG1226-0381a.png
足以为有道矣苟太宗果不足与为有道也则与龙逢
比干游于地下徵其宁有贬哉幸而太宗力致贞观之
治而终为有道之君虽徵之所以谏之者非一端安知
非忠臣良臣之论有以启之也虽然良臣未始不为忠
而忠臣未有不为良者也徵之此言抑有所矫而言之
世有庸回之臣韦脂塞默惟以持禄固位为务者将必
坐视其君之昏愚暴戾而无所匡救因据魏徵良臣之
言以为解卒致臣主有两败之祸呜呼此又徵之罪人
卷十八 第 39b 页 WYG1226-0381b.png
也哉
   儒解
有用之谓儒世之论者顾皆谓儒为无用何也曰非论
者之过也彼所谓无用诚无用者也而吾所谓有用者
则非彼之所谓无用矣夫周公孔子儒者也周公之道
尝用于天下矣孔子虽不得其位而其道即周公之道
天下之所用也其为道也自格物致知以至于治国平
天下内外无二致也自本诸身以至于徵诸庶民建诸
卷十八 第 40a 页 WYG1226-0381c.png
三王本末皆一贯也小之则云为于日用事物之间大
之则可以位天地育万物也斯道也周公孔子之所为
儒者也周公孔子远矣其遗言固载于六经凡帝王经
世之略圣贤传心之要粲然具在后世儒者之所取法
也不法周公孔子不足谓为儒儒而法周公孔子矣其
不可谓为有用乎噫斯吾之所谓儒也其果世之所谓
无用者乎且世之所谓无用者我知之矣缝掖其衣高
视而阔步其为业也呫毕训诂而已耳缀缉辞章而已
卷十八 第 40b 页 WYG1226-0381d.png
耳问之天下国家之务则曰我儒者非所习也使之涉
事而遇变则曰我儒者非所能也嗟乎儒者之道其果
尽于训诂辞章而已乎此其为儒也其为世所诋訾而
蒙迂阔之讥也固宜谓之为无用固诚无用矣而又何
怪焉姑孰潘君章甫儒之有用者也自为右史即以嘉
言谠论上简主知历佥湖广浙东宪所至赫赫有政誉
用是入中书为参议遂拜江西按察使夫陪钧轴总宪
度国家之任莫重焉而君则迭任之此其为有用夫人
卷十八 第 41a 页 WYG1226-0382a.png
之所知也抑余之所知固有大于是者周公孔子之道
吾将望之儒者之效庶几赖以暴白于天下宁如今日
所见而已乎虽然有用之用难矣而无用之用亦不易
也若余者盖业于无用之用流于迂阔不能以自返者
也君盍有以教我乎哉余尝执笔继君后知之也深故
于其行解儒以为赠
   书闽中死事
呜呼元末天下乱大都小邑弃君叛父而卖降者何其
卷十八 第 41b 页 WYG1226-0382b.png
众也于是纲常几斁矣然其间以节义自见者亦时时
有焉岂天衷民彝固不可泯耶岁戊申国兵取闽以步
骑由杉关捣邵武遂克建宁以舟师由海道破福州遂
取汀剑而兴化漳泉皆望风纳款闽八州不两月悉平
当是时大小守吏亡虑数千百而能死者仅得两人焉
曰拜特穆尔曰德哷默色此两人者从习于仕宦未必
明乎圣贤道德之教及其从容就义虽古烈丈夫何以
加焉故特采其事著于篇
卷十八 第 42a 页 WYG1226-0382c.png
拜特穆尔者字君寿蒙古人也历仕素著廉能名至正
中以选为福建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行省治福州我
师至城下城将陷引其妻妾五人上楼上慷慨谓之曰
丈夫死国妇人死夫义也今城不守吾且死若等能吾
从乎皆泣谢曰无他志也有死而已即皆引绳自缢死
有十岁女度其不能自杀呼诣佛龛前绐之曰汝稽颡
拜佛可保爹娘无恙也甫拜挈米囊压其背囊米重女
即死囊下独念宗嗣不可绝而有男始三岁命乳媪抱
卷十八 第 42b 页 WYG1226-0382d.png
匿旁近民居中仍俾赍金银自随谓之曰万一事不测
以此赎性命或可全也未几兵入城乃引镫然屋四围
窗有顷火四面发遂焚死
德哷默色者字子初回回人也性刚狠敏于吏事事母
孝年四十犹不仕曰吾不忍舍吾母也由宿卫用年劳
授行宣政院崇教三迁为漳州路达噜噶齐居官三年
民安之时陈有定据闽中诸郡甲兵钱谷之政用其私
人总制之朝廷命官皆不得有所与王师比及境总制
卷十八 第 43a 页 WYG1226-0383a.png
者即以城纳降势已不可为仰天叹曰吾不才不数年
致位三品国恩厚矣无可以报国恩者惟有死耳居无
何吏报新朝招谕使者至礼当出城迓从容语吏曰尔
第往吾行出矣乃被公服诣厅事北面再拜毕取印斫
其文又取手版书曰大元臣子置案上据其坐以坐即
引佩刀剸喉中断喉以死既死手执刀按膝坐俨然如
生时郡民相聚哭庭下敛其尸葬城东门
呜呼昔宋季李芾守潭州有元阿尔哈雅之师至潭州
卷十八 第 43b 页 WYG1226-0383b.png
陷芾举室杀身自焚死赵卯发守池州巴延军南下郡
佐举城降卯发与其妻同缢死死节之烈近世罕与为
比者去今百年人称道之历历如前日事抑岂特百年
间人称道之不置虽亘万世不泯可也呜呼以余观此
两人视芾卯发何愧焉
   说舟
盍试观于舟乎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无小大均也然而
其大小之异器则其所载者异量而所施者异宜矣今
卷十八 第 44a 页 WYG1226-0383c.png
夫一仞之桅五尺之楫揉版之为舷揭竿之为橹其浮
也摇摇然其游也枵枵然其所载也钧石而已耳其所
施也浅溪溢涧而已耳若是者谓之非舟焉不可也若
夫豫章以为橹楩楠以为艗徂徕之松以为樯新甫之
柏以为舵其高十丈其广十筵其行也山移其止也云
立吴之米蜀之盐广闽夷蛮之琛货万斛之重百产之
夥无乎不任载也长河大江重湖钜海危涛复浪之中
蛟龙鼋鼍天吴罔象之所出没顺长风逆洪涨鼓而驾
卷十八 第 44b 页 WYG1226-0383d.png
之一息千里矣是亦舟耳与向之所云者其毋乃不同
乎故曰舟无大小皆可以济不通也然而有大小焉则
其为用不可同日语矣嗟乎人之才也亦然才无大小
皆足以为用也故其大者则用天下国家而小者则为
天下国家之用夫其用天下国家也犹舟之于吴米蜀
盐广闽蛮夷之琛货无所不容而济乎长河大江重湖
钜海者也其为天下国家之用者犹舟之所容仅钧石
而行乎浅溪溢涧者也其所载也异量所施之异宜将
卷十八 第 45a 页 WYG1226-0384a.png
不犹大小之异器乎丹阳滕君才弘学博而器宏尤工
为文辞受知于君相也久乃自布衣入为起居注居半
岁擢佥湖广宪司事越二年上知其才之可以用于大
也遂拜为宪使仍往治湖广盖骎骎向柄任矣书曰若
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士大夫莫不以是期之余与君有
交承之谊于其行送之江之浒因说舟以为赠
   杂说二首
蜈蚣与鸡不相类也而其雠最甚鸡见蜈蚣必殄而噬
卷十八 第 45b 页 WYG1226-0384b.png
之人被蜈蚣螫者涂以鸡涎痛随愈然鸡死蜈蚣辄入
其腹齧之不置蚊与鳖不同群也而其怨尤深鳖被蚊
嘬无不毙而人欲辟蚊者粉鳖甲骨爇之蚊闻其臭率
皆避去即不避无能生存者夫蠢蠢之物有知而无识
者也蜈蚣见殄于鸡鸡虽死矣必复其雠于既死鳖见
毙于蚊蚊固生也犹报其怨使不能生物性之烈有如
此呜呼人有识矣操害人之心而不顾人之雠怨于己
亦何其不善自恕也哉
卷十八 第 46a 页 WYG1226-0384c.png
猬之为物毛善刺人能跳入虎耳虎或噬之猬皮顽不
能死则穴虎腹以出而其性恶鹊见鹊便自仰腹受啄
乌贼之为物无有皮介每暴于水上状若已死人取之
易甚而其性好乌乌有下啄则卷而食之呜呼猬与乌
贼其形相万也其好恶不相侔也猬狞然而可畏乌贼
块然而可狎狞然可畏者宜能害鹊而反受害于鹊块
然可狎者宜不可害乌而卒致害于乌此其理诚有不
可解者然则人固有狞然而恶人者其可畏块然而好
卷十八 第 46b 页 WYG1226-0384d.png
人者其可狎耶
 
 
 
 
 
 
 王忠文集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