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226-03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王忠文集卷十五
              明 王祎 撰
  议
   孔子庙庭从祀议
孔子庙庭从祀者凡百有五人自澹台灭明至孔鲤七十
一人皆受业圣人之门而承圣人之教者也自左丘明至许
衡三十四人皆传注圣经尊崇圣学而有功于圣人之道者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226-0306b.png
也盖自唐贞观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至范宁等二十一人
从祀庙庭及宋元丰七年复增荀况扬雄韩愈以世次先后
从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间淳祐元年乃以周敦颐程颢程
颐张载朱熹列于从祀景定二年又增张栻吕祖谦咸淳三
年又增邵雍司马光及元皇庆二年乃以许衡继宋九儒居
从祀之例所谓三十四人者也以今论之汉儒之从祀者十
四人而犹阙者一人董仲舒是也唐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
者一人孔颍达是也宋之从祀者九人而犹阙者四人范仲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226-0307a.png
淹欧阳修真德秀魏了翁是也元之从祀者一人而犹
阙者一人吴澄是也自夫孟轲既往圣学不明邪说盛
行异端并起历秦至汉诸儒继作然完经翼传局于颛
门之学而于圣人之道莫或有闻惟董仲舒于其间号
称醇儒其学博通诸经于春秋之义尤精所以告其君
者如天人性命仁义礼乐以及勉强遵行正谊明道之
论皆他儒之所不能道至其告时君罢黜百家表章六
经以隆孔子之教使道术有统异端息灭民到于今赖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226-0307b.png
之则所以尊崇圣学者其功殆不在孟子下以荀况之
言性恶扬雄之事新莽犹获从祀而仲舒顾在所不取
何也秦人之后圣经阙逸汉儒收拾散亡各为笺传而
偏学异说各自名家晋宋以来为说滋蔓去圣既远莫
可考證学者茫昧不知所归唐初孔颖达受诏撰定诸
经之疏号曰正义自是以来著为定论凡不本于正义
者谓之异端诚学者之宗师百世之取信也是其所以
传注圣经者较之马融郑康成辈功无所与逊且何休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226-0307c.png
注公羊而黜周王鲁王弼注易而专尚清虚害道已甚
然在祀列胡独至于颖达而遗之也圣人之道或著之
事功或载之文章用虽不同而实则一致三代以下人
才莫盛于宋东都其间慨然以圣人之道为己任而著
之行事者范仲淹而已其言以为士当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伊尹之任无以尚之况当其时
天下学术未知所宗尚而仲淹首以中庸授张载以为
道学之倡盖其为学本乎六经而其议论无不主于仁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226-0307d.png
义虽勋业之就未究其志而事功所及光明正大实与
司马光相上下自圣道不行世儒徒知章句以为事而
孰知圣人经世之志固不专在是也欧阳修与仲淹同
时实倡明圣贤之学而著之文章其易春秋诸说诗本
义等书发挥经学为精至其欲删诸经正义谶纬之说
一归于正尤有功于圣道其为言根乎仁义而达之政
理所以羽翼六经而载之于万世至于本论等篇比之
韩愈之原道夫复何愧而世之浅者每目之为文人夫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226-0308a.png
文以载道道因文而乃著虽经天纬地者亦谓之文而
顾可少之哉然则如范仲淹之立功欧阳修之立名皆
可谓有功于圣人之道者韩愈司马光既列从祀则此
二人固决在所当取者也自周敦颐接圣贤千载不传
之绪而程颐兄弟承之道统于是有所传迨朱熹有作
五经四子皆有传注论述统宗会元集圣贤大成绍程
氏之传其中更学禁其道不行于是真德秀魏了翁并
作力以尊崇朱学为己任而圣贤之学乃复明真氏所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226-0308b.png
著有大学衍义读书记魏氏所著有九经要义大抵皆
黜异端崇正理质诸圣人而不谬其于圣人之道可谓
有功而足以缵朱氏所传之绪矣是则此二人者固又
当继朱氏而列于从祀者也及元兴许衡起于北方尊
用朱氏之学以教人既有以任斯道之重而其时吴澄
起于南方能有见于前儒之所未及孝经大学中庸易
诗书春秋礼皆有传注檃括古今诸儒之说而折衷之
其于礼经尤多所删正凡以补朱氏之未备而其真修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226-0308c.png
实践盖无非圣贤正大之学则其人又可谓有功圣人
之道固宜与许衡同列于从祀而不可以或遗也按祀
法有功于圣道则祀之是七人者其有功于圣人之道
如此而从祀阙焉此甚不可蒐累代之旷典昭万世之
公议举而明之固于今日矣又按圣孙孔伋故列孔鲤
之下而曾参亦在曾晰后咸淳三年始升配享于颜孟
为四侑东坐而西向父以从祀立庑下而子以配享坐
堂上尊卑舛逆莫此为甚圣人之道在于明人伦而先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226-0308d.png
自废乱何以诏后世借曰曾子子思以传道为重然子
必当为父屈昔鲁祀僖公跻之闵公之上传者谓子虽
齐圣不先父食以为逆祀今孔氏曾氏父子之失序非
逆祀乎是故曾参孔伋今当降居于曾晰孔鲤之下又
司马光于程颢程颐为先进张载于二程为表叔而位
次皆在下其先后次序亦不可不明咸淳之定从祀徒
依朱子六赞以周二程邵张司马为序而不知朱子之
赞特以形容六君子道德之盛初未尝定其先后之次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226-0309a.png
胡可遂据以为准乎是故司马光张载今当升居于程
颢程颐之上若夫荀况扬雄何休王弼之徒有不当与
于从祀者兹又未敢以遽数也嗟乎天下之礼有似缓
而实急似轻而实重者以其有关于名教也公议所在
孰得而废之况乎礼文之事自儒者出则于有功圣道
之人礼所宜与祀而未称于礼者固不得置之而不之
议也是用疏其为名教所系而公议之不可废者列之
如右庶几议礼之君子有所采择云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226-0309b.png
   泉货议
天下之物以至无用而权至有用者泉货是也谓之泉
者言其形谓之货者言其用其制先有铜钱后有楮币
铜钱之制自五帝三王下更历代莫之有改其为法最
古而楮币之制所谓关会交钞者又所以权钱而行金
宋之末造也之二物者握之非有补于暖也食之非有
补于饱也而先王以守财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命之
曰衡于国家者恒赖以为生民之大命而不能以一日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226-0309c.png
废一日或废则国家之命几乎息矣故曰以至无用而
权至有用者泉货是也国朝因时制宜袭近代之法一
切用钞而钱尽废不用自中统至元钞之行且一百年
中更至大虽尝改法然旋亦即复旧乃自顷岁以中统
交钞重其贯陌与至元宝钞相等并行京师复铸至正
新钱使配异代旧钱与二钞兼用其意殆将合古而达
今而不知适以起天下人心之疑夫中统本轻至元本
重二钞并行则民必取重而弃轻钞乃虚文钱乃实器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226-0309d.png
钱钞兼用则民必舍虚而取实故自变法以来民间或
争用中统或纯用至元好恶不常以及近时又皆绝不
用二钞而惟钱之是用而又京师鼓铸寻废所铸钱流
布不甚广于是民间所用者悉异代之旧钱矣嗟乎二
钞者国家之所用而民则以为弃物而弗之用旧钱者
国家未尝专以为用而民争相宝爱而用之是天下之
民反操国家之柄而国家之命已下制于民泉货之弊
莫此时为甚矣诏旨屡饬禁令愈严民顽然相视而弗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226-0310a.png
之恤而上之人亦坐视其法之弊举无策以救之民情
所至如水就下势之趋向不可复遏是故善为天下者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以为利上之人何故而不为今
外宰相得承制行事亦既审察民情即江浙省府治鼓
铸累月之间国用颇赖以资给则其为效固有不可诬
者然其所铸乃当十大钱止用于杭城而不足以行远
间有流布诸路者民亦易视之弗信泉货之弊自若也
愚窃以为今日钞法宜姑置弗问而钱法当在所速讲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226-0310b.png
钱法之议有二一曰广开鼓铸二曰罢铸大钱考之史
传汉郡国皆得鼓铸而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唐
亦即出铜所在置监天下垆九十有九宋铸钱总二十
六监而诸路所铸其数多寡各有差其法皆为不可废
贾谊所谓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人操造币
之势者此谓不可使民私铸尔非谓官不当广铸也夫
钱便于贸易而铜不便于转输转输不便故即其所出
而鼓铸贸易相便故随其所在而流布此势之必然而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226-0310c.png
国朝至大中亦置江淮等六监此可见鼓铸之开当广
矣自周景王楚庄王欲铸大钱其臣即以为非汉之赤
仄以一当五王莽之大钱五十蜀之直百后周之当千
唐之乾元后唐之永通宋之熙宁皆为当十大抵一时
苟且之为张商英言当十钱自唐以来为害甚明盖大
钱质轻而利重利重故盗铸者多质轻故宝爱者少小
钱费厚而利均费厚故盗铸者少利均故贸易者平此
亦势之必然故历代大钱皆旋踵而废而至大大钱今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226-0310d.png
亦存者无几此可见大钱之铸当罢矣由是言之鼓铸
不可不开而监局之置不可不广大钱不可不罢而小
钱之铸不可不多为今之计无踰此者且今江浙地大
物众省府鼓铸固必仍旧其浙东西江东闽中诸路宜
各斟酌所在分置监局或一州二州即为一垆而凡所
铸钱必以汉五铢唐开元金大定宋大观及今至正小
钱为则其大钱更不复铸夫鼓铸广则造钱多而人易
致小钱多则称物均而人知贵易致则其用不匮知贵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226-0311a.png
则其行可久推而放之其法将遍诸天下而准固不特
江浙一省而已至于权铜有禁尤当加严宜如唐制佛
像以铅锡土木为之唯鉴磬钉环钮得用铜馀皆禁绝
又民间所有铜皆得入官官为鼓铸除工本之费更取
其三而以七归于民而又鼓铸之际关防严密制作精
致定其轻重而有度平其出纳而有常如是则今日之
钱殆可流于地上而异代之钱将不销而自废矣于是
国家之命得以伸于民民生而由之而可遂因民之所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226-0311b.png
利而利之莫此为便匡今之弊以复古之道为计宜无
踰于此者上之人岂亦不是之思诚思之顾胡为而不
亟于行也抑尝因是复有其说古者三币珠玉为上黄
金为中白金为下后世或为二币秦制黄金以镒为名
及铜钱是也今诚使官民公私并得铸黄金白金为钱
随其质之高下轻重而定价之贵贱多寡使与铜钱母
子相权而行当亦无不可者且今公私贸易苦于铜钱
重不可致远率皆挟用二金藉使有司不明立之制而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226-0311c.png
使之用公私之间有不以之为用者乎是则用黄金白
金为钱与铜钱并行亦所谓因其所利而利之者也或
者顾谓废钱而用钞实祖宗之成宪而于术数之说为
有符今唯用钱无乃稽之典章驱之图谶有相乖违者
乎是不然天下之法虽圣人不能使之久而无弊及其
弊也固未尝无法以救之变而通之存乎人焉耳而可
泥于拘挛之见偏于寻常之论哉记曰一弛一张文武
之道夫弛而不张张而不弛要皆非先王之所以为天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226-0311d.png
下者弛之张之与时宜之斯为善矣嗟乎当今时事之
急可言者众矣然孰有急于泉货者故述斯议庶上之
人得采择焉
   七出议
(大戴礼/本命篇)妻有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窃
盗是也而又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之丧
前贫贱后富贵是也凡此圣人所以顺男女之际重婚
姻之始也后世之议者或曰妇人不顺父母淫妒多言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226-0312a.png
窃盗其为罪而见出宜也若无子恶疾乃其不幸非其
罪也而去之非礼也圣人之制礼岂其若是严甚哉故
七出定为五出于礼为称也曰圣人之制礼严与宽盖
并用也惟其严也故有以合乎天理之公惟其宽也故
有顺乎人情之正宽严相适而制礼之意得矣今自七
出言之无子恶疾固妇人之不幸也而出之若过乎严
矣然三不去者妇人孰无之使其无子恶疾矣而或其
有所取无所归也与更三年之丧也前贫贱而后富贵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226-0312b.png
也则固不得而去之也是又未尝不宽甚也夫夫妇之
配偶人伦之本也圣人之制礼其必审于此矣故曰宽
严相适圣人制礼之意所以为中也或曰恶疾无子而
或有是三不去者固不去矣使或无是也则其出也庸
岂其罪欤曰妻道二一曰奉宗祀也一曰续宗嗣也二
者人道之本也今其无子则是绝世也恶疾则是不可
与共粢盛也是义之不得不绝者也夫不顺父母以其
逆德也淫以其乱族也妒以其乱家也多言以其离间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226-0312c.png
也窃盗以其反义也五者其恶德之见绝于人者也无
子之绝世恶疾之不可与共粢盛二者其恶德之见绝
于天者也其于义所当绝均也或曰古者诸侯一夫人
六侄娣两媵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藉使妻有恶
疾无子则固有妾足以生子而奉祀奚必妻之出也曰
礼莫重于嫡孽之分所以培化本而窒乱源也庶孽正
嫡家国之祸莫不由兹苟因妻有恶疾无子而成庶孽
之宠以启争夺之祸是家国之大不幸也又况庶人有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226-0312d.png
妻而无妾其为不幸也尤大夫因妇人之不幸而致家
国之大不幸轻重之际圣人故有以权衡之而谨其始
矣然则以恶疾无子而出妻义之不得已而礼之不可
免者也或曰礼者先王教人之具律者圣人御世之准
故礼虚文而律实法也七出之文虽载于礼而五出之
法今著于律奚为其不可也曰礼与律非二物也礼者
防之于未然律者禁之于己然皆缘人情而为制礼之
所不许即律之所不容出于礼则入于律也恶疾无子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226-0313a.png
之当出其著于律历代相因未之有改由人情之所同
也礼律二者均为圣人之所制其轻重之际详矣七出
之目胡独于今而废之也故尝论之夫妇之道以义合
以礼成者也其成也则纳之以礼不合也则出之以义
圣人之所许也礼载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以
夫人之礼行至以夫人入使者将命曰寡君不敏不能
从而守社稷宗庙使使臣某故告于执事主人对曰寡
君固前辞不教矣寡君敢不敬须以俟命大夫以下出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226-0313b.png
妻夫使人致之曰某不敏不能从而共粢盛某也敢告
于侍者主人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敢不敬须以
俟命是其进退之间从容孙顺有如此先王因其义之
不得已而礼之不可免所以存其辞而不废也是故孔
氏之家三世尝出妻矣使果以出妻为难也然则圣人
非欤由是论之徇私情昵细惠不知礼义之大节谓妇
人无子恶疾为不当去而欲减七出为五出者可谓野
于礼也已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1226-0313c.png
  赞
   宋景濂像赞
外和而神融内充而面睟衣冠虽晋人之风气象实宋
儒之懿夫其知言以穷天下之理养气以任天下之事
隐则如虎豹之在山出则类凤麟之瑞世后乎千载而
有存中乎两间而无愧此盖古君子之所难然吾谓斯
人之必至
   戴叔能像赞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1226-0313d.png
萧萧乎冰雪之姿济济乎山林之服萃和气以中充蔼
高标而外肃盖其著述之富有年于兹而进修之勤惟
日不足将自致乎儒林文苑之间庶几继往哲之芳躅
   赵子常画赞
形癯而体胖神清而气完躬其纯美之质奋乎强盛之
年如不胜衣而学将以成乎已似不能言而心蕲以合
乎天人徒见其长往于林壑而孰知其上希于圣贤也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1226-0314a.png
   韩君画赞(并序/)
韩君致用名谔其先为安阳人宋建炎初从南渡家于
会稽故君今又为会稽人焉韩氏故宰相家儋爵析圭
光显累世时殊事异虽世禄弗延而其后人皆自立于
学以世其道德维君生于名阀克有淑质其于学问殆
若夙成出入玄微上下今古所谓明体适用有本有文
者也然其智识超融襟度弘敞厌薄世故而不以累于
外屏绝私欲而不以蔽其内等轩冕如桎梏嗜泉石如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1226-0314b.png
膏肓不为物先而恒瞠若乎其后又岂所谓拔乎其萃
游方之外者耶会稽佳山水有五云溪者山水尤胜君
乘兴即遨游其间因自号曰五云生故或论其趋尚幽
隐遗弃氛垢操特立独行之节怀长往不返之志类乎
疾物以矫情高栖以危行者矣予窃以为君之自处虽
不累于物而未尝不与物交者也远而不携迩而不迫
非有道之士安足以及此哉君与予游交谊为厚知君
之深宜莫予若睹其画像形诸赞辞其辞曰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1226-0314c.png
恂恂韩君秉德不渝不刚以挠不柔以纡不抗乎高不
沦乎污维执其中与道为徒相其外矣温恭其躯梧竹
之标形容则癯相其内矣心清而虚县鉴止水神明孔
腴华利之区荣名之涂世非我遗我则靡趋销声养粹
其情舒舒既纯既完不肆不迂保厥所有有而弗居逍
遥而游游乎物初我观若人实与道俱彼昏不知攘权
竞誉身为物役泯没斯须自遏其躬亦狂以愚韩君恂
恂是鉴是图何以昭之我言不诬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1226-0314d.png
   福宁王尹赞(并序/)
史氏之法于死节死事之辨有轻重之权衡焉盖以为
人之死虽同而所死有不同死事者一时变故之所激
夫人或能之至于死节则非见义明而识理正者不能
也岂所谓非死之难处死为难欤抑所死虽不同要皆
不可不谓之能死欤国家混一百年承平之盛极矣乃
自顷岁寇盗窃发名都大邑残废殆尽然其间守土之
臣之能死者固班班然可数也以吾所闻闽越之间其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1226-0315a.png
能死者得二人焉得死事者一人曰崇安县尹彭君庭
坚得死节者一人则福宁州尹王侠是已侯讳伯颜字
伯敬滨州沾化人身长八尺美仪度倜傥有大志尝语
人曰世治为良臣世乱为忠臣庶无愧此生耳弱冠游
京师受知驸马荆王王拜丞相行省湖广辟侯知印历
宣使满考调永之祁阳湖之乌程两县尹皆以治最闻
升信州推官平反冤狱甚多至正九年有诏遴选守令
侯用荐者以朝列大夫尹福宁越再期政化大孚十二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1226-0315b.png
年春除福建转运盐使司副使时盗贼充斥且逼州境
侯因留不行曰福宁民犹吾子耳吾忍舍之去乎乃募
民兵训练为备又谕乡民各团结自相保十一月庚辰
贼入境侯及中子相引兵与战败之已而贼大集侯还
守州治壬午贼攻西门侯奋身率先力战贼稍却俄而
马中流矢遂坠地被执贼首谓侯曰公廉能名素著欲
屈公仍尹此州何如侯骂曰吾受天子命守兹土义当
杀贼今乃败政有死尔宁能从贼反耶贼怒强之跪侯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1226-0315c.png
曰此膝可断不能跪贼贼愈怒令左右驱之侯嚼舌喷
血贼面大骂曰吾失守兹土义当死反贼杀我即杀何
驱为然我可杀慎勿杀吾民也会贼执监州至责之曰
汝何得与王州尹同拒我也侯又大骂曰起兵者实我
非监州且吾起兵灭贼尔何名拒耶吾生不能杀贼死
当为神必汝杀矣贼愈益怒侯遂遇害临刑神色不变
立而受刃出血尽白头堕而体不仆时年六十矣死后
数日面犹如生民无老稚号哭昼夜不绝贼亦悔杀侯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1226-0315d.png
有毒蜂如云屯贼庭民请葬侯尸尸葬而蜂散贼中时
时见侯引兵入州治见者皆惊蹶而贼首无疾辄自毙
侯之既死也相寻亦被执贼欲使之官相曰吾与尔贼
义不共戴天顾欲事尔耶亦死之相妻潘亦被执贼首
欲乱之潘恸哭曰吾以失所天死固其所岂以身受辱
即绝不饮食及其二女亦皆死焉呜呼若王侯者谓之
能死其节非欤传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者非侯之谓
欤侯不惟自死能尽节而子若妇悉秉节以死岂忠义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1226-0316a.png
固皆天性欤徵诸史氏之法诚在所深取是用备叙其
事且系之赞用著今日为国死难之有人为人臣之劝
云尔赞曰
矫矫王侯万夫之雄孰为大节为臣死忠为臣死忠遑
恤厥躬维躬可杀名不可毁死而不朽是谓不死呜呼
王侯英风千祀
   潘先生画像赞
气清神腴德容蔼如深衣大带端拱徐趋临雍拜老则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1226-0316b.png
李躬桓荣用儒饬吏则儿宽仲舒故其进为邦家之龟
鉴退为郡国之范模古之所谓乡先生者岂非斯人之
徒欤
   自赞画像
读古人之诗书被今人之冠服其见于外或乃谓为有
馀然存诸中吾自知为不足也
   赵敬德画像赞
气虽腴而能清体虽癯而实伟律度以禔其仪容规矩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1226-0316c.png
以制其操履当其方壮也玉雪姿质咸谓异代之王孙
锦绣文章共称当世之学士及其垂老也收敛英华沈
?义理蔼乎西汉之醇儒俨然东鲁之君子慨乡学之
无几庶斯文之在此尚千载以自期讵百年而遂止
   苏伯夔像赞
眉山之裔颖滨之支受才孔硕发闻于时方其仕也如
汉仲舒以儒饬吏佩玉而趋及其止也如晋渊明弃官
而归田拂袖而行乡之典刑始终无疵七十非老尚观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1226-0316d.png
期颐
   宁山赞
山之为物宁则其体自元气之肇凝即一形之永峙厚
重而能安蕴畜而无匮是故前圣论为仁寿大易象其
艮止猗欤君子厥德孔似齿既尊而岿然爵愈崇而屹
尔欲处世以长存爰在物而自儗岂不以寿者宁之功
止者宁之理吾殆见其将登于空同而齐年于广成子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1226-0317a.png
   虞先生戴笠图赞
猗文靖公青城山樵继百年之学术擅一代之文豪当
其舒英扬翘际乎熙朝䌷书东壁之府载笔西清之曹
摛天藻以洒翰撷宫锦而为袍虽方朔金马之避世太
白金銮之应诏曾何足俪峻而联高及其挂冠神武返
乎林皋竹簟茅屋之閒旷葛巾野服之逍遥病卧秋风
日著茂陵之稿行歌春梦时携儋耳之瓢睨八极而志
隘旷千载而神超盖其进也负道义如邱山其退也等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1226-0317b.png
富贵犹毫毛百世之下睹兹遗像亦可想见其风标也

  颂
   端本堂颂(并序/)
皇帝即阼十有七年为至正九年冬诏以皇子春秋日
长宜亲师就傅以知学拜谕德赞善各一员文学二员
仍命以翰林学士直学士待制兼其职复置正字司经
各二员即兴圣宫西偏故宣文阁改曰端本堂以为肄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1226-0317c.png
学之所乃十一月九日皇子始就学其礼皇子坐于皇
帝位之右而左向其左设师傅之位谕德以下以次左
坐而右向复置几其间以奠裕宗皇帝所诵圣典比授
经则别设授读位司经正字执经导皇子及谕德以下
各就授读位相向坐授毕乃复本位而宗亲大臣子被
选为伴读者凡十人窃惟储贰者国家之本而亲师就
傅以知学又储贰之本也是以古先哲王登崇主鬯以
尊宗庙而重社稷莫不选天下端士孝弟博文有才者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1226-0317d.png
以卫翼之辅导以经义而纳之轨物故其见正人闻正
论行正道左右前后莫匪正直用能养其德成其器以
基天下之命所谓端本者也惟我有元自太祖皇帝肇
兴武功聿成厥家世祖皇帝诞敷文德大造区宇列圣
相继重基累搆益茂武烈以缵天序子子孙孙承之无
疆肆今皇帝陛下躬具圣神传有大器夙夜兢业以修
太平持盈守成有周成之风清净寡欲有汉文之懿虽
甚盛德蔑以加矣以故克享天心多历年所顾念宗社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1226-0318a.png
万世之计在定国本思有以卫翼而辅导之端本之堂
于是乎建斯盖国家之盛典一代之宏规推较古今无
所与让赞述之作其可以已臣愚不敏庸敢拜手稽首
而献颂焉其辞曰
兴圣之宫皇帝攸居前殿后阁东西万庐有翼者堂在
殿西庑厥堂何为皇子来处维时皇子是为国本以承
宗社继体维谨辅养圣功贵早有图犹本在木必培其
初皇帝曰嘻汝其就学前谟往训用益汝觉皇子敬恭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1226-0318b.png
来处于堂彝文旷典以莫不彰良傅硕师左右挈提吉
人正士前导后规仁义之原成败之迹经史在列式受
敷绎广厦细毡讽诵从容狗马声色靡接于躬日就月
将遹观缉熙朝斯夕斯圣敬并跻前星有光于以增之
少海既润于以凝之国本既端国本斯定神器有归祇
迓天命乾健而正离继而明规重矩叠丕开太平稽诸
绵代亦有遐则博望之置承华之辟处有非地厥就乃
卑维今端本孰盛与夷巍巍我元叶万年亿历祚延洪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1226-0318c.png
系在今日于维斯堂拥休蓄灵邦家之基永永是徵
   日月山祀天颂(并序/)
臣闻惟天子得祭天而祭天必于高邱古之制也圣元
龙兴肇基朔汉遂建大号以临天下然国俗本有拜天
之礼衣冠尚质牲品尚纯帝后之宗戚助祭非此族也
不得与焉报本反始之意可谓出于至诚者矣当太祖
天造之始东征西伐礼文之事固未暇遑太宗戡金之
五年岁在戊戌时中原甫定即命孔子五十一代孙元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1226-0318d.png
措取曲阜太常雅乐辇其歌工舞节与乐器俎豆祭服
至于日月山及宪宗二年壬子之岁秋八月始即日月
山以祀天推太宗睿宗配焉既又用元措言并祭昊天
后土始大合乐一代礼乐之兴肇于此矣当其时群臣
奏对之际上问礼乐何始左右以尧舜为对则其所以
立神基肇人极者圣谟睿略何其宏远也按日月山国
语云纳喇萨喇山在和林之北实祖宗兴王之地古者王
者祭天则日月从祀日居东月居西今天子祀天兹山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1226-0319a.png
而山适以日月名此其嘉符瑞应开万世无疆之基者
尤可徵不诬也厥后世祖定鼎于燕首建庙室成宗于
国南郊肇立圆丘武宗躬行祼享英宗复置卤簿至于
文宗爰祀郊丘肆今天子践位以来郊丘祀天礼凡荐
举前作后述岁辑月增容物典章焕然毕备弥文之盛
无复有加原其所自则日月山之祀固其权舆哉窃观
汉唐之君间能稽古礼文祗举郊祀必有儒学之臣铺
张妍辞扬厉楙实相如之歌杜甫之赋载诸简册亦足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1226-0319b.png
称谈国家钜典之兴岂汉唐拘陋侈靡之制能望后尘
宜有颂诗形容盛德列诸昊天成命我将思文之什视
成周有光焉臣愚职在翰墨不能自已敢再拜稽首而
献颂曰
真元烈烈乘乾奋兴皇基北巩神旅南征西域咸属中
原毕平大勋遂集王业斯成白旗九斿植于龙庭以朝
万国以接百灵宪宗御极三叶是承布德沛泽宣威抗
棱土疆日辟未及戢兵稽古礼文次第以营礼有拜天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1226-0319c.png
国俗所仍润饬黼黻礼仪用精二年八月郊祀肇行礼
行何所大山是升大山伊何日月为名阯亘千里势压
八纮因山祭天匪高不凭乃凭高丘以对苍冥皇帝斋
祓秉心兢兢臣工执事祇戒慎矜瞻彼嵬峨大辂爰乘
辇道肃尘羽卫列星玉弰金戚庶旄翠旌幄殿幔室如
云之凝陟降下上奠圭荐牲圭则有邸牲则有骍毡席
蒲藉匏爵瓦登至敬不饬大朴无形爟火焜煌鋗律和
鸣礼备三献乐终九成紫烟郁空瑶光烛冥群阴解剥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1226-0319d.png
朝阳霁澄风马云车来燕来宁天其右之顾歆德馨上
帝既鉴先祖亦听产祥降康如冈如陵叶气旁魄景烁
昭明一代钜典于焉足證后圣既作祖武之绳重规叠
矩制度益宏昔汉制祀甘泉是称六天杂谶真伪混并
岂若我朝追古合经熙事讫峻纯嘏具膺维天子圣维
天子诚天授神策以莫不增亿万斯年丕图是贞小臣
作颂爰昭圣能
   兴龙笙颂(并序/)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1226-0320a.png
臣闻王者功成作乐乐者章功德之具也是故其功大
者其乐备用以荐之郊庙则神享施之朝廷则群臣和
使听者无不虚已竦神说而成流以故海内遍知上德
被服其风光辉日新化上迁善至于含生异类之物亦
莫不感动而不知所以然所谓情深而文明气盛而神
化者也昔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
大章舜作韶禹作夏汤作濩武王作武周公作勺皆由
事与时并名与功偕不相沿袭而一代之制兴焉乐已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1226-0320b.png
所自作明有制也惟我世祖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函夏
神功圣德度越百王功成治定乃肇置大乐以用诸朝
廷其器有曰兴龙笙者实上所自作或曰西域之所献
而天子加损益焉者也其制为管九十列为十五行每
行纵列六管其管下植于匮中而匮后鼓之以鞴自匮
足至管端约高五尺仍镂版凤形绘以金采以围管之
三面约广三尺加文饰焉凡大朝会则列诸轩陛之间
与众乐并奏每用乐工二人一以按管一以鼓鞴以达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1226-0320c.png
气出声以叶众音而乐之奏成矣其制之宏钜历古所
无诚足以章显功德垂示永世而学士大夫顾未尝摛
藻掞辞以具形容之盛非阙典欤臣愚不揣微贱辄为
之颂虽不敢儗诸时迈执竞桓赉之列盖庶几汉世乐
府之遗意焉其词曰
巍巍圣元龙兴朔土于皇世皇诞统区宇南谐北变东
宾西旅聿昭圣文丕布神武宝历是膺玉烛爰抚德庞
功隆超轶今古乃章功德乃立乐府乃作雅笙厥制维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1226-0320d.png
钜嶰谷抡材后夔审矩列管九十如箫斯竖管以匮植
匮由鞴鼓鞴动气应手按声吐挹抐擪牵连络组高
五尺馀广三尺许黄钟本宫蕤宾叶吕清不过商细不
逾羽变声振厉凤韵纡纾妙音之达萧寥容与有如臣
子仰事君父臣声之畅雄浑包溥有如圆穹覆冒海宇
抑扬合调闿阖谐谱唱和章夏导扬韶濩大音斯完神
人乐胥王会之辰穆穆帝所天临黼座云映华籞仙仗
既班大乐爰举朱干玉戚崇牙龙虡钟镛瑟琴亦有柷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1226-0321a.png
敔于维兹笙独贯乐部钧天普奏九成咸序四灵毕来
百兽率舞陋哉斯制哇俚淫蛊箜篌筚篥于律何取侯
今之制孰盛敢伍微臣作颂式配有瞽于万斯年仰宪
皇祖
  箴
   续丹扆箴(并序/)
官箴王阙古之谊也唐李卫公献丹扆六箴于其君立
意措辞分章指事忠爱之道蔼然可观其殆有所讽刺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1226-0321b.png
而救君于得失箴谏之谊者矣然其言之犹乏剀切君
子病焉祎不自揆因掇卫公之馀旨取夫善可为训恶
可为戒而人臣所难言者极言之作续丹扆六箴
天运不息昏昕有恒有恒伊何宵终则明人君体天夙
兴在廷宵向终矣君胡不兴宵终不明天运乃愆宵终
不兴君斯违天佩玉晏鸣荒淫用宣鸡鸣而起大舜称

   右宵衣箴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1226-0321c.png
维衮与冕君服堂堂以朝以祭视瞻所宗玉衣示侈商
祚以亡估服称妖汉室乃倾一服之华若未过靡孰知
祸殃鲜不职此皇王所戒不物不轨三服罢官著美惇

   右正服箴
为天下君职在养民匪以天下徒奉一人取民有制壤
奠式陈贡献无艺丧乱之因淫声冶色使君聋瞽奇物
异品竟亦何补却蛤焚裘为事非钜俭德著闻齐风尧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1226-0321d.png

   右罢献箴
臣言劘君如批逆鳞大诛小斥何益于臣臣岂求益凡
以益君君弗臣听匪愚则昏从君转圜是谓能改一事
十谏庶无后悔圣维尧舜刍荛犹采拒谏遂斥不败奚

   右纳诲箴
人心不同有如其面面则易知心实难见心之奸邪阴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1226-0322a.png
运?变审之察之贵在能断秦斯岂讦唐杞非谀欺君
误国面是心殊此而弗辨家国沦胥知人则哲钦哉圣

   右辨邪箴
春秋谨始大易知几思患预防必防其微莽卒篡汉貂
终危齐惟微弗防遂至噬脐不观坚冰其初履霜滔天
之水实由滥觞恶过无小虽小勿将积之久矣社覆宗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1226-0322b.png
   右防微箴
   汉部刺史箴(并序/)
汉兴六世孝武皇帝以雄材大略稽古立制乃元封五
年夏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以督察郡国是时攘却胡越
开地斥境初置交阯朔方二郡及冀幽并兖徐青扬荆
豫益凉为州十三刺史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所察
六条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
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招守利侵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1226-0322c.png
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
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疾山崩
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著不平苟阿所爱蔽贤
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
石违公卜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凡非条所
问即不省居部九岁者举为守相其秩六百石及成帝
绥和元年以为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
准乃更为州牧秩其二千石位次九卿其后或称刺史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1226-0322d.png
或称州牧不常厥名而九卿或出领之其任要益重矣
自夫黄帝建官首立四监唐虞任人厥建群牧则州伯
之设所从来尚矣维汉即十三州置部刺史实古牧伯
之任秩虽轻而职甚重员虽简而治则繁诚得官人之
意故当其时必有率职尽规以继虞人九州之作者惜
无传焉敢用追述本旨为之箴曰
汉继古帝承秦绍周郡国有守视古诸侯用以理民民
用得职宣化承流以辅皇极流塞化梗民则愁叹孰其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1226-0323a.png
作非使我民怨乃稽古制乃任牧伯乃置刺史督察郡
国孰为督察奉诏六条依条以按有罪孰逃厥秩六百
厥员十三匪轻匪简是临是监维时郡国有不严惮望
风怀警抚职知劝顾维刺史其责孔艰何以自献亦有
瞽言惟皇宪天冒下惟仁同仁一视作天下君君之子
民必务矜恻被以漏泉奠以盘石俯垂清问虞舜之贤
视之如伤姬文则然自古哲王为官择人曷为择人凡
以为民君则仁矣臣职乃修臣职之修斯民之休维圣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1226-0323b.png
有言民维邦本牧臣司宪敢告旒衮
   唐起居郎箴(并序/)
起居郎古左史也人君动则左史书之是非之权衡公
议之所系也禹不能褒鲧管蔡不能贬周公赵盾不能
改董狐之书崔氏不能夺南史之简公是公非记善恶
以志鉴诫自非擅良史之才者其孰能明公议以取信
于万世乎故人主极天下之尊而公议所以摄人主公议
极天下之正而史官又所以持公议者粤自成周左右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1226-0323c.png
史始置及汉乃有起居注魏晋起居注以著作掌之有
其职而无其官隋初以吏部散官检书正字掌起居后
又谓古有内外史今著作如外史宜置起居官以掌其
内即内史省置起居舍人至唐贞观二年省起居舍人
移其职门下始置起居郎二人显庆中复于中书省置
起居舍人遂与起居郎分掌左右矣按唐六典起居郎
掌录天子之动作法度以修记事之史凡记事之制以
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必书其朔日甲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1226-0323d.png
乙以纪历数典礼文物以考制度迁拜旌赏以劝善诛
伐黜免以惩恶年终则授之国史而撰述焉其职切密
而清要朝夕侍上当有献替之言窃效官箴王阙之义
博稽史氏之本末而为之箴
若稽前圣敬畏是崇夙夜厉精思儆厥躬爰立史官厥
分左右人君之动左右所守执简珥笔以伺起居立于
螭坳记注谨书是是非非明指善恶不回以阿不讦而
略正色立朝直笔何疑曰腕可断笔不可私万世公议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1226-0324a.png
具在尺牍维是攸司众所钦瞩君举必书臣职之虔书
而不法后嗣何观影出于形迹出于履盍慎其微盍谨
其始当宁临御一日万几千里之谬由于毫釐德之休
明登我王道勒诸简编侪美坟诰兴居无节群行或颇
谤书徒咎累德已多人君一身宗社所寄善恶之分成
败所系屋漏不愧室闇勿欺兢兢业业念兹在兹敬之
敬之用辑衮职史臣司笔敢告执戟
   閒止斋箴(并序/)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1226-0324b.png
在易兼山之卦其辞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
其人夫背者人所不见而身者我之所固有庭者地之
至近而人者身之所必交止于所不见而不获其身则
忘我矣即至近之地而不见其人则忘物矣忘我则我
不累于物而中不出忘物则物不能以累我而外不入
中不出外不入斯其为止之至乎钱唐张君子英所居
之斋其名曰閒止虽用陶靖节诗语而止之为义实本
乎艮然艮之彖曰艮其止止其所也盖不得其所则无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1226-0324c.png
可止之理矣君之止于閒非所谓止其所耶金华王祎
因推是说以为之箴庶几懿戒之意云尔箴曰
莫灵为人非与物同而弗自克乃欲是从欲动于中物
诱于外物欲交蔽行已斯悖营营蚩蚩孰知所止能知
所止是谓君子其止何如忘我与物忘物不入忘我不
出物我两忘彼此无累曷贞曷悔斯止之至止之至矣
则与道俱岂与道俱与天为徒恂恂张君有粹其德曰
止于閒不竞于力相在尔室爰处爰居从容暇豫求遂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1226-0324d.png
厥初先民有言尚不愧于屋漏名言孔昭敢告左右
   思学斋箴(并序/)
思学斋者徐德龄氏读书之室也书曰思曰睿又曰维
学逊志务时敏六经之言思学莫先于此矣至吾夫子
始并举而屡言之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之类是也夫深思以索之所以明诸心也力学以求之
所以徵诸身也人之至于圣贤者职是而充之焉尔然
则思学者岂非进德之要欤予不佞因箴以谂于德龄
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1226-0325a.png
尚亦因予言而益加勉哉箴曰
君子进德莫先于思心虽孔灵匪思莫知亦既知矣仍
力于学日用云为式效先觉既明于心复徵于身知之
行之如车两轮进而无息乃底成德厥德克成圣贤为
一无息之道取法于天诚以本之终日乾乾圣谟孔昭
勖哉君子敢陈吾私用告签史
 
 
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1226-0325b.png
 
 
 
 
 
 
 
 王忠文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