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226-02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王忠文集卷十一
             明 王祎 撰
  记
   文丞相画像记
右宋丞相文信公画像公讳天祥字履善庐陵人年二
十以宝祐丙辰擢进士第一咸淳壬申三十有六即致
其事不仕德祐元年起知赣州时国事已蹙其岁乙亥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226-0227b.png
帅义师勤王至临安明年丙子拜右丞相于是宋氏已
不国矣又二年戊寅公在潮州被虏以北留燕四年卒
以不屈死至元十九年壬午岁也呜呼自古人臣秉忠
执节以身死国者有之矣然未有盛于公者也观其从
容蹈道忼慨就义天地可易而志不改金石可变而操
愈坚其视死如归诚有非苟然者人孰无死惟死得其
所故虽死而不泯公之死有系于三纲五常为甚重是
可谓能处死矣岂非死得其所者欤呜呼宋氏有国一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226-0228a.png
用科目以取士当其盛时以道德文章功烈显融于世
者多矣及其亡也非是得一人焉如公者以忠义大节
为之殿三百馀年作人之效不遂终于寥寥乎是则公
之所为死其系于天下国家固为尤重而不轻所谓死
有重于泰山者一也自予少时读公吟啸集及北行日
历具悉其不屈状后又得其本传伏读之知公为益详
未尝不感愤叹息以为忠义大节近世以来无有如公
之盛者及来吴中复得识公遗像睹其面目严冷生气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226-0228b.png
肃然向之感愤叹息者于是尤拳拳焉昔欧阳子记王
彦章画像备致希慕之意且谓其所不泯者不系乎画
之存不存嗟乎彦章固为死节矣揆之于公犹有可议
者使欧阳子得公死事论次之则其希慕又当何如也
呜呼画像之存公之不泯虽不系于此抑百世之下拜
公之像有不感愤叹息而希慕焉者尚为有人心也哉
画像为邓某所造今藏袁泰氏家云
   慈溪县学记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226-0228c.png
慈溪有学始于宋庆历间刘君在中林君肇相继为令
因旧制重作孔子庙复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设师弟
子以兴于学后更废弛屡经缮治二百四十馀年入国
朝元贞丙申庙学俱以菑毁为政者尝一新之又六十
年当至正甲午而陈君麟来尹兹邑睹其规制褊陋屋
室蠹坏愀然叹曰学政之废兴长民者之责也我其敢
不以为己任者聘番阳徐勉会稽钱宰两先生为弟子
师将尽撤栋宇之旧而新是图值时艰虞疆圉多故方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226-0228d.png
务训辑师旅以禦外患既而威惠并著境内晏安乃遂
大兴土木捐已俸为众倡僚佐士民皆相率出钱致助
莫敢后于是礼殿以及两庑重门悉易新搆而讲艺之
堂栖士之庐先贤之祠校官之舍至于庖湢库庾各以
序为峻其垣墙端其术道内外规制举称其度无或不
新焉者其位置大抵仍旧而崇高宏广巩固砻密非复
昔比矣始事于丙申之某月讫工于丁酉之某月役成
君既帅士者行舍菜礼教谕崔植以谓贤侯作兴之功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226-0229a.png
不宜无所纪述书来属祎书其成绩盖古者惟有学而
无庙后世或有庙而无学庙学兼备莫于今为盛自京
师达于郡邑海隅徼塞四方万里之外春秋祭奠蒇事
惟谨而弦诵之声洋洋盈耳蔼乎三代之遗风焉夫何
比年以来宇内兵兴儒服俎豆之事往往而废独慈溪
得贤师帅如吾陈君本彊而用裕文事武备设施有方
不以干戈废礼乐而学政之修如此古之学不惟祭祀
乡射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事即是焉讲而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226-0229b.png
出兵受成论狱讯囚之故无不由之君之于慈溪其庶
几复古之意者矣是故鲁修泮宫诗人颂之有曰穆穆
鲁侯敬明其德又曰济济多士克广德心上下之间相
成以德而逆道之人卒化于善故又曰既作泮宫淮夷
攸服赞美之辞必举乎德而土木之功略不复道可以
知所本矣今贤侯之德嘉惠乎斯文已厚士之游息于
斯者日新其德以称夫兴学之意将见其效之所极无
不顺服于德化鲁人之颂其不复作于今哉昔庆历之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226-0229c.png
记临川王荆公实为之凡先王立学之原教学之法论
之为详顾祎末学何敢措辞然念与君交有素谊不得
苟让辄序次其岁月使刻诸丽牲之石君字文昭永嘉
人起家甲午乙科进士初筮即制邑慈溪治行为淅东
最云
   汉南北军记
南北军汉制也汉受明命抚方夏乃西顾卜宅作都长
安城阙宫室光明神丽固足以备国制而昭皇威隆上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226-0229d.png
都而观万国矣重惟天子之都宜有重兵所以壮根本
而严卫翼者庶其在此盖上天之象以羽林为天军黄
帝之圣以兵师为营卫王者规天法圣则爪牙之卫讵
可缺诸高皇帝以神武之资躬提三尺紏集义旅洒埽
宇内天戈所麾蓬孛消释五年马上虱鞮鍪而汗介胄
缚婴斩羽天下既混为一任罢之兵佚诸农亩巴渝北
貉无勤远人卧鼓包戈将与天下元元相安于无事矣
然而强宗豪姓盘互关东而材官骑士散在郡国必虎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226-0230a.png
符羽檄召而后来帝室皇居苟无武卒锐士以卫翼之
殆非所以防未然而窒不轨此南北军之所为置也南
军所以卫宫城者也主之者卫尉其属有南北宫二卫
士左右二都候南屯公军苍龙玄武北屯朱雀东明朔
平八司马凡卫士二千四百六十九人然卫尉主兵殿
外而主兵殿门内则为光禄勋其属有左右五官中郎
将虎贲羽林郎左右监凡卫士三千四百六十一人北
军所以卫京城也主之者中尉其属有中垒越骑步兵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226-0230b.png
长水射声屯骑胡骑虎贲八屯校尉而胡骑不常置惟
中垒射声虎贲屯骑在城中馀屯则皆留城外总凡军
士三千五百三十六人而胡骑虎贲所领士数无所考
大抵卫尉主南军以卫宫城实居乎内中尉主北军以
卫京城实居乎外相为表里其势常相均然亦使之自
相为制焉以史考之北军在外而或兼乎南军南军在
内而常重乎北军何也国有大故则北军亦环宫而屯
故五校尝入为宿卫之兵是北军或兼乎南军也吴汉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226-0230c.png
之薨发北军五校轻车介士以送葬而不易于发南军
是南军常重乎北军也岂其兼乎南军者在外之兵多
重乎北军者在内之兵精故欤然古者内兵不外出以
根本之当壮卫翼之当严也汉初犹存古意南北二军
未尝出虽尝出矣而其出未尝远高帝十一年发中尉
卒军灞上文帝三年发中尉材官军长安故曰虽出而
未尝远也至于武帝始以卫尉击南粤宣帝又以羽林
佽飞诸兵击诸羌厥后自明帝至顺帝南军远出者二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226-0230d.png
北军远出者六而高帝建军之本意于是废矣窃尝论
之天下形胜惟地与兵汉都长安阻河山之险左殽右
蜀太华泾渭表里襟带金城千里隐然天府之国矣而
南北二军负城环宫路佖而营列棋峙而星布平居无
事则虎视耽耽四征不庭则如火烈烈戎心奸胆战栗
骇落孰敢弗率以干我天威可谓兵形地势两兼得之
于以镇安四方巩固万代永永无斁高帝之贻燕于厥
子孙者神谋圣略何其宏远也是用著其建军之本意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226-0231a.png
以诏后世若乃官名之更革损益先后不同士卒之调
遣增减始终有异己详于简牍者兹不复书
   唐两省记
人君居至尊之位其职无他在乎任相而已若稽古昔
黄帝命六相舜举十六相而相之名始立汤之左右用
伊虺周之左右用周召而相之员始定盖相者所以寅
亮帝载缉熙皇极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人君非相焉
是赖其孰相与共理天下乎唐有天下稽古建官置门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226-0231b.png
下中书两省以为左右相之所治而门下有侍中中书
有令则所谓左右相也然而初无定名亦无常员或曰
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则无定名也侍中及令其人不
常置而尚书左右仆射亦宰相职则无常员也虽其定
名常员先后不同而其佐天子以统大政者职任惟均
其事权固无与比隆者矣惟门下有省昉于晋中书有
省肇于魏齐尝以门下为黄门隋或以中书为内省而
唐自高祖太宗之世门下中书式遵往制至高宗龙朔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226-0231c.png
元年始改门下为东台中书为西台武后光宅元年改
门下为銮台中书为凤阁玄宗开元元年又改门下为
黄门省中书为紫薇省寻皆辄复旧盖门下中书在宣
政殿之东西而尚书在外谓之南省故门下中书总称
北省又别称门下为左省为东省中书为右省为西省
而复通谓之两省焉是故门下为职所以取旨而出纳
乎帝命中书为职所以造命而黼黻乎皇猷至凡军国
之事实参而总之故下之通乎上者其制有六曰奏抄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226-0231d.png
曰日奏弹曰露布曰议曰表曰状门下皆审署申覆施
行焉王言之制有七曰册书曰制书曰慰劳制书曰发
曰敕曰敕旨曰论事敕书曰敕牒中书皆审署申覆而
施行焉于是天子之布政任官诏旨命令之出首经两
省其或令焉而非其法任焉而非其人门下取旨既随
时而驳正中书造命或因事而封缴弥纶润饰使无缺
失上下相成而治本立矣兹其所以弼庶务而度百僚
叶群工而釐万邦也欤抑尝论之两省之建固均为天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226-0232a.png
子之相而事权所秉初不相同其于军国之事虽参总
之亦未尝合而为一也故事政事堂在东省宰相议政
之所在自中宗永淳二年裴炎以中书令执政事乃迁
之于西省则两省事权至是已合为一非复祖宗之旧
矣岂非其沿袭之弊哉今按两省皆三品门下有侍中
二人黄门侍郎二人给事中四人左散骑常侍二人谏
议大夫四人典仪二人起居郎左补阙左拾遗各二人
城门郎四人符宝郎四人弘文馆校书一人中书有令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226-0232b.png
二人侍郎二人舍人六人右散骑常侍起居舍人右补
阙右拾遗各二人通事舍人十六人自馀两省小吏各
有差其详则六典之书具焉谨著其略以为记
   清宁堂记
清宁堂赤松山道士俞君元吉之居也初俞君之师故
藏唐李阳冰所书天清地宁四大篆奎章阁侍书学士
虞公集翰林待制柳公贯皆为之题识亦既勒诸石矣
于是俞公复与其徒陈君一山搆堂宝积观之西南偏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226-0232c.png
而因用清宁为堂名陈君雅辱与某游爰来徵文以为
记某闻之老子之所谓道者一而已一者道之本原所
谓道生一也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也故其言曰天
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夫天人见其穹然而覆也地人
见其块然而载也而孰知天之能覆以清故也地之能
载以宁故也天之所为清地之所为宁孰主张是孰纲
维是夫其为之宰者亦曰道而已矣天非道以为之宰
其能覆焉而不崩乎地非道以为之宰其能载焉而不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226-0232d.png
倾乎不崩则清不倾则宁其清其宁者自然之体也自
然者道之极致即本原之谓也究其本原则道固在天
地之先矣道体本清宁乌有天地得之而乃弗清宁故
夫天无以清地无以宁者由天地之失其道也一失其
道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其又言曰侯王得一
以为天下正夫侯王之能制天下万物之动而正之者
亦不过本于道而已耳呜呼老子得一之论不其为五
千言中之要旨欤抑吾又闻之儒者之说盖以天地位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226-0233a.png
为致中和之极功而非天下之至诚不能与于斯意者
老子之旨将不外于是外于是以为道固非余之所知
矣陈君质粹而性敏学道甚早道德之书既习而通之
顾余身为形役方务与世相驰骋而与道益相反道之
为道未之有得也其将何辞以复于君他日或者与君
从游于方之外内圣外王之学尚当相与商确之以各
究其所得君其亦必有以教我乎哉
   漳浦县孔子新庙记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226-0233b.png
洪武二年正月庚申漳浦县新作孔子庙成县大夫张
侯以书来请曰愿有记也始侯将为庙以其事言郡府
祎适忝郡佐许为之记及是庙成而祎迫于召命将还
京师因辞其请侯复使来言曰庙成而记之执事尝坠
言矣愿无卒辞辞既不获乃为书其成绩以为记按郡
志漳为州始于唐垂拱二年实治漳浦县后以其地有
瘴疠州移治龙溪而漳浦为县如故其县之有学则自
宋庆历四年始盖自汉以来孔子有庙不出阙里唐制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226-0233c.png
天下州县始皆立庙祀孔子然漳浦之有学虽始于宋
而其学之有庙固始于唐矣国家既定天下庙学兼备
悉遵近代之制洪武改元漳既入职方朝廷慎简贤才
以牧远人而吾张侯被选宰漳浦既至用故事谒孔子
庙见其栋挠柱折颓弊已甚慨然叹曰事有急于此者
乎即图简材募工而重作之以十一月庀事仅两月而
庙已成列楹一十有八以间计者三其崇三十有二尺
广五十有五尺而深如广之数轮奂具美规制聿加既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226-0233d.png
又治其门庑修其墙垣于是始称其为圣之居而讲经
之堂肄业之舍与庖湢之属皆易其旧使之新而学制
咸备矣乃二月丁卯侯率僚属及为士者行舍菜之礼
又俾民之子弟游于学而延名儒为之师凡可以崇教
道而敦俗化者侯无不究心也盖漳浦为县介乎闽广
之交其境阻山而负海奸宄所出没其俗悍其民易以
动岭海之间厥为岩邑故必得长民者举圣人之道以
导之使之复其仁义礼智之性而明乎君臣父子夫妇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226-0234a.png
长幼朋友之伦然后俗易以化而政易以成也侯通经
博古夙以文学名其为漳浦勤于政理而尤汲汲惟学
是兴可谓知为政之本矣所可书者讵止工役之勤而
已哉是役也庙之费为最重故祎举其重者特书之使
刻诸牲石用以志漳浦之学其兴自张侯始侯名理字
玉文番阳人由徽之黟县令以承事郎再调来漳浦佐
其事者丞金华陈尧民典史钱唐方好文也
   学诗斋诗记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226-0234b.png
宁海钟君舜举名其居曰学诗其言曰昔者吾尝闻诸
夫子矣不学诗无以言惟学诗也可以兴观群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而又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故吾早岁
授经于父师而诗是学亦既用其章句之说以取科第
矣既而思之诗非徒事乎章句而已也诗以理情性是
故圣人有优柔敦厚之教焉求止乎礼义之中而不失
其所感之正情性之道斯得矣若此者吾将终身从事
焉而不敢以或怠此吾斋之所为名也他曰君持部使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226-0234c.png
者节莅闽中余适被召自闽南还胥会焉具以其言为
告余因笔以为记而复为之言曰诗道其微矣乎以情
性言诗非余所能知自章句言之则余窃有疑矣盖二
南大小雅周颂周公之所定变风变雅鲁商二颂孔子
之所取而并周公所定者合三百五篇尚矣自今观之
二南以关雎配鹊巢葛覃配采蘩卷耳配草虫樛木配
江汜螽斯配小星夭桃配标梅兔罝配羔羊芣苡配采
蘋汉广配行露汝坟配殷雷麟趾配驺虞各十一篇整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226-0234d.png
然相合信其为房中之乐而甘棠后人思召伯者也何
彼秾矣王风也野有死麇淫诗也此三诗者胡为而厕
其间而又成王之颂乃有康王以后之诗今谓二南周
颂果为周公之所定其可乎秦火诗书同祸书残阙甚
而诗独无一篇之失然素绚唐棣狸首辔柔诸诗既已
散逸而已放之郑声乃反获存刘歆以谓诗始出时一
人不能独尽其义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不足则以
世俗之流传管弦之滥在者足之不复辨其非故变雅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226-0235a.png
之中或有类乎正雅而又六月变小雅之始民劳变大
雅之始乃与正雅同其篇什豳风非变也乃系于十三
国之末焉乌在其为各得所也然则今之三百篇谓皆
孔子所删之旧可乎不可也盖自汉以来学诗者悉本
于郑氏训诂谱序惟郑说之从人有耳目肺肠不敢以
自信也及宋朱子之传出而郑学乃遂废朱子所谓本
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
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旨者学诗之要无以易此矣世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226-0235b.png
之习其读者固得有所据依而其可疑如向之所云者
学者以为朱子之所未尝言不敢以为言也昔者吾乡
先正王文宪公盖尝欲修正之而卒亦不果岂非诗道
之微于是为己甚乎祎之无似窃亦有意于此而力则
不能逮以吾钟君之好学故愿相与商确之若夫情性
之所感有得于章句之表者君尚亦有以语我也哉
   杨氏墓记
杨氏在吾乌伤为望族世居县南四十里之赤岸宋南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226-0235c.png
渡以来擢巍科跻膴仕者踵武相继迨今二百年而子
孙彬彬世其先业号称衣冠家有曰芾字仲章其尤卓
然能以儒学自名者也芾间为余言曰昔我高祖讳焯
嘉定甲戌进士仕至南雄府中奉大夫累赠通议大夫
妣硕人吕氏黄氏宜人胡氏曾祖讳埴由世泽入官仕
知肇庆府奉直大夫金华县开国男妣宜人钱氏两世
坟墓俱在双林乡蜀墅塘之南南雄府君与吕氏同穴
而黄氏胡氏别圹祔其左少南则肇庆府君与钱氏之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226-0235d.png
藏在焉兆域相望不出百武为山约二十馀亩疆界可
考也我先祖将仕府君之没也先人藐在幼龄为所亲
者窃契劵盗鬻里中富人陈氏而杨氏兆域子孙莫之
保矣先人在时愿出己资赎之而不可得盖赍志以没
芾长幸有知痛心疾首誓毕先志顷岁偿以元值乃始
复归我杨氏先人之志庶几以酬而吾他日亦可以见
祖宗九京矣厥既加之封树约宗族昆弟岁时修拜祭
之礼然恐我后人或不知其故也妄意吾子惠之一言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226-0236a.png
刻诸墓隧俾后不敢忘余窃闻之祖宗之于子孙一体
之分其精神血气相为流通者也坟墓者祖宗体魄之
所托夫苟子孙不能以保守则亦奚取乎一体分哉杨
氏二世之墓自卜吉于斯仅百馀年而又占于他姓者
数十载为子孙者固宜知所感愤况子孙之贤有如芾
者宁能不以为己责乎今也故壤既复堂封如旧死者
有灵斯即安于地下而子子孙孙岁时皆来顾瞻松楸
孝弟之心其必油然而生矣先儒有言不忘乎先茔孝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226-0236b.png
之大者也芾于是乎能孝矣志其事于石岂特以视杨
氏之子孙凡天下之知有祖宗者尚因杨氏之有儆也
   福建转运盐使司题名记
国家底定南服乃洪武元年三月诏即福建置转运使
司以总盐政重国课也于是濠梁杨公桢吴公某并以
器能昭被简擢杨公为使吴公同知其司事越二年二
公谓凡官府皆有题名乃谋砻石书而刻之伻来俾余
为之记盖福建所𨽻者八州人物繁阜煮海之利昔称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226-0236c.png
易办然比岁兵兴之馀户口既耗而课额倍增人以为
病惟二公能究其利原革其弊蠹以故绩用优著大课
告集其可谓称吾圣天子所任属者矣是故题名之建
即姓名以识贤否因岁月而稽黜陟劝惩之义于是乎
在今兹所书自二公始而虚其左以俟来者云
   友怡堂记
礼部黄君子邕谓余曰昔我曾大父年六十有三而我
大父以生曾大父盖年九十四而没大父承其堂构惟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226-0236d.png
谨实生三子长则吾先子泰和府君次则吾叔父克明
甫克己甫也盱之新城吾黄氏世居之南对箫曲诸峰
岩姿壑态近在目睫有亭馆园池之适焉吾二叔父雅
敦友爱之义故克明甫所居之堂扁曰友怡所以志也
今也二叔父年俱及艾而吾暌违之曰久盖叔父之视
吾犹子而吾视之犹父耳子尚徼惠斯文之好为文以
记斯堂庶几有以道吾叔父之志而慰其心乎余闻之
兄弟之相好出于天衷之所降民彝之所秉非自外至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226-0237a.png
者也诗曰因心则友心者天衷民彝之所具谓之因心
则盖与生而俱生矣而岂自外至哉是故夫子之言曰
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又曰
兄弟怡怡此其言兄弟之情至矣自世道日降政庞俗
裂而后阋墙之诮兴君子未尝不深叹于斯焉今克明
甫兄弟之友爱如此虽其能由乎圣贤之教抑亦天性
固然有非勉焉者欤传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
国兴让有如克明甫之友爱将见其由一乡以及一国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226-0237b.png
莫不化之又岂特为黄氏一家之善而已哉余是用推
其说以复子邕而致诸克明甫请揭诸壁间以为记若
夫棣鄂之歌荆树之曲则群公与子邕游者当为之赋
兹不复云
   崆峒山房记
崆峒山在赣郡城南二十里按寰宇记一名崆山山多
林木果实一郡资之虽名崆山而出物倍于他山也山
之势巍峨巃嵷而其支冈有比出者章贡二水夹之以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1226-0237c.png
驰属于郡治故堪舆家谓崆山乃郡治地脉之母云刘
君宗弼世家郡城西十里其曾大父苍崖先生乃迁于
城中孝义里尝建精舍曰登云聚书其中集师友与子
弟而讲学焉逮其大父伯父皆世以儒学名至宗弼益
以其学自奋擢至正辛卯进士第有元赣人之第进士
实自宗弼始宗弼之居南望崆峒近在目睫故读书之
室因名曰崆峒山房及出而仕今昭代历官成均由博
士为司业寻持浙江部使者节所至即以向之名书室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1226-0237d.png
者为所居之扁焉曰吾以志乡土之思也间尝俾余为
之记余窃闻之君子之为学学乎圣贤之道者也圣贤
之道成己成物而已矣是故不有以成己则无以立其
本不有以成物则无以措诸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者
成己之道也及推而至天地位万物育则成物之道也
然自一己以对天下本末虽殊而非二致由下学而底
上达精粗虽异而皆一理故曾子之说自格物致知以
至于治国平天下子思之言自本诸身以至于建诸天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1226-0238a.png
地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悖不惑孟子之论自可欲之善
有诸己之信以至于不可知之神大抵先后虽有叙始
终则无间知之矣而必至之以不止体立矣而用必有
以行之圣贤之道如是而已矣今吾宗弼之所学固圣
贤之所为道也方其学之于家也其所受于父师者岂
复有外于此哉今也出而用世殆即前日之所学者推
之成己成物之效庶几其可验矣乎余也于圣贤之道
亦固夙有志焉者也自与宗弼定交京师且六年相与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1226-0238b.png
议论盖亦数矣今复举余所闻以为言者诚以为学之
道贵乎讲贯举其指要而复言之固所示相好之厚也
若夫崆峒之奇胜岩姿壑态朝夕四时之变足以资人
之玩赏则世之工于文辞者当能抽秘骋妍而为之咏
歌非余之所能知矣
   鴳适轩记
祎尝读列禦寇庄周书知夫人生天地间自形自色自
生自杀自赢自啬自穷自达一出于天之自然诚有不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1226-0238c.png
可以人力为者故古之至人所以和其天倪全其天器
而至于无为者不过安乎天分休乎天君以自适其适
而已自适其适者顺其天之自然也天下之物曾足为
吾累乎盍亦观夫斥鴳者乎其飞也腾跃而上不过数
仞而彼则自以为飞之至焉大鹏翱翔于天池不慕之
而强其力之所不能鸴鸠毕志于榆枌不鄙之以优为
而不为何也彼以得性为至尽分为极自适其适而他
不知所以然也然则人生天地间求所以自适其适者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1226-0238d.png
其可斥鴳有弗若乎今夫世之人不能无累于物而囿
于物不知自形自色自生自杀自赢自啬自穷自达者
皆一定而不可以人力为方且以有涯之生极无涯之
欲心术内动机械外张狂颠困踬日夜务与天敌而奋
不知止是岂惟视斥鴳之自适为有愧固与蛣蜣之转
丸蝜蝂之缘险无异矣不亦悲乎泰甫贡先生世居宣
城南湖上号衣冠家其宴閒之轩扁曰鴳适盖先生博
学高见道充而气和久淹外服不以疏远戚其意入官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1226-0239a.png
王朝不以荣宠婴其心政事文章举足以名世矣而未
尝自有其有也故人以谓是殆庶几自适其适而物不
能以累之者也然则先生之名斯轩固将托以自见欤
虽然祎闻至人以太虚为家以无何有为乡视所居所
处皆蘧庐也而先生犹不能忘情于斯轩何耶他日先
生屏迹于太虚之家而税驾于无何有之乡顾祎畸人
庸讵知造物者之不有以遂我得乘成以随先生耶姑
记其说以俟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1226-0239b.png
   归全精舍记
吴郡袁君既葬其先府君于吴县胥台乡穹窿山职坞
之原而请铭于内翰黄公寻直墓右结庐一区为岁时
拜祭会聚之所扁曰归全精舍属余记之呜呼人之有
身父母全而生之则必全而归之盖归而至于全而后
为人之道尽矣是故人子之身父母之身也父母分其
血气以生我而我禀其血气而身以生是人子之与父
母其血气盖相为流通也故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1226-0239c.png
然则奉父母之遗体而弗知敬爱之以全其归者其尚
得谓之孝矣乎烹熟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温清定省
左右以安之非孝也养也养也者奉父母之体而非所
以敬爱父母之遗体也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其惟不亏
其体不辱其身归而能全乎故昔之以孝称者盖顷步
而弗敢弗敬爱其身也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
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有亏其体者乎恶言不出诸口忿
言不返于身不敢以羞贻父母之遗体而有辱其身者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1226-0239d.png
乎不亏其体不辱其身若曾子之临终而启手足而后
知免者斯其谓之全而归之者乎呜呼归而至于全而
后为人之道尽而后始可以为孝矣吾闻府君力本尚
义以善称其乡迹其始终盖无愧于归而能全者也既
终且葬而以归全名其墓右之庐者君所以彰府君之
孝于无穷也然则岁时而拜祭焉拜祭而会聚焉君之
至于斯也履秋霜春雨之降而感时序之流易悽怆怵
惕之心油然而生念府君之孝而不可复作则所以敬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1226-0240a.png
爱其身而体府君之孝以为孝者得不重自勉乎呜呼
孝子不匮吾尚于君望之府君之名讳里贯与平生大
槩已具于志者兹不著君好学有文行信其名可立其
字云
   婺州路总管府推官厅记
国朝各路置总管府其官属自达噜噶齐总管以至推
官皆联衔署书而刑狱之政则推官专任之故府治之
旁推官别有厅事以为详谳之所谨其职严其体也婺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1226-0240b.png
州为路以来其府治当大德庚子改作于总管夏公若
水元统甲戌更新于经历元君思忠而推官厅居其东
偏规制褊陋岁久弗理日废以坏至正乙未之春推官
张君弥远始至即图致力而重建焉谋诸同列萧君国
用既以为当白于达噜噶齐塔尼巴公总管陈公以实
莫不以为宜而资用无所于出陈公乃为之经画得钱
五千三百四十缗爰购材僦工撤其旧而一新之其正
宇为屋以间计者三高广皆有加于旧左右门庑悉就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1226-0240c.png
整饬崇其阶戺峻其垣墙内外塈涂焕然毕备庀工于
六月己巳再阅月而落成等威有禁限之防事情无宣
泄之患所谓详谳之所者于是为始称矣其搆兴之岁
月咸谓不可无纪俾祎书之以示后来夫推官之职在
乎持法以求民之平者也然而职于持法而不能使民
不犯法能尽抚字之道而使之不犯法者其郡守乎今
陈公为守威行爱立务以清净化民欲民相安于无事
而张君断狱处决平亭济以刚明本以仁恕未尝奇请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1226-0240d.png
他比以为察以故其民尤赖之夫能有以使之不犯法
而或丽乎法者又能使之得其平上下相成如此民其
有不治者乎斯宇之建所可书者固不特搆兴之颠末
而已也是役也判官巴延君经历王君弼知事钱君淳
并赞助之而司吏张守信始终任程督之劳云
   甘泉寺佛殿记
分水县北二百步有山曰玉华山之南有寺曰甘泉案
图志山尝出泉玉色而甘故名玉华寺居山阯瞰泉上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1226-0241a.png
亦因名甘泉晋天福三年县令钱滔所建也中更废坏
其故基多为岳祠民居所侵占历岁滋久莫可考已今
至正十二年大盗窃据县治主僧普润犹守义不屈寺
为其所燬百年栋宇鞠为瓦砾之区寇退润与其徒正
印图复其旧有志而力不能为也明年春县大夫高昌
君实来谓兹祝釐之所不宜不即起其废乃捐俸赀为
倡好事者颇佽助之遂简材庀工新作其佛殿为三楹
间重檐阿于四周规制宏壮而藻绘涂塈之功毕备焉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1226-0241b.png
凡用工徒若干缗钱若干十四年十月某甲子其成之
年月日也盖分水地僻而赋薄其人勤生而啬施大抵
其土所产不过茶炭纸漆丝枲之属多山少田粟米无
以周一岁之食恒仰籴他境而执业隶编氓者则皆能
自食其力无懈人然习尚简朴不事华饰大家有畜悉
閟吝不发而比岁科繇殊极计其所畜亦仅足以供上
之徵敛而或且弗能给其俗如此其于施何如也顾兹
宇之建润既不善飞奇钩货以病民而人之好施者复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1226-0241c.png
鲜非得县大夫为之倡则其成亦岂若是亟乎君名莽
赉布哈字惟一以荫补官主休宁簿擢江浙行省掾乃
来宰分水期年政成三皇孔子庙诸神祠燬于寇者皆
新之惠爱及民固多有古循吏风殿成即介其县文学
冯宗礼来请记君与予雅相好且分水予尝至焉故畀
之记因道其土俗及君政绩使刻以示县人云
   寿菊堂记
江东肃政廉访司经历宁夏吴君名所居之堂曰寿菊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1226-0241d.png
以奉其母太夫人于是太夫人实生四百有八十甲子
而九月八日乃其初度之辰宾客咸会举觞为寿或有
言者曰善乎君之名斯堂也花卉之属争妍竞秀鲜不
朝荣而夕悴而惟菊也早植晚发之盛衰不与众卉同
霜露既降草木黄落其花始开开而未尝落落而未尝
零操孤高而质幽烈故昔人有晚节之称焉是则凡卉
之能寿者宜莫如菊即寿菊而名堂不犹庄周氏取喻
于大椿者乎或又有言曰菊非特能寿而已也而且能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1226-0242a.png
致人之寿焉盖其禀气之正中和所萃服之者有长久
之益故昔人以为辅体延年莫斯为贵而南阳之菊潭
饮其水者上寿至百二三十其中亦百有馀岁物之能
致人寿者其有过于菊哉卫之诗人尝托兴于萱草之
忘忧今君以菊能致寿而有取焉殆犹诗人之意云尔
或复作而言曰噫菊恶能致寿也致寿有道非假乎菊
也是故人子之善养者内有以悦其心外有以宁其身
此致寿之道也记礼者曰中孝用劳尊仁安义可谓用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1226-0242b.png
劳矣夫公卿大夫尊重于仁安行于义而无劳倦焉令
名所由成也令名之成所以悦乎亲之心也又曰烹熟
膻芗尝而荐之温凊定省左右以安之夫饮食寝处之
间孝子弗敬谨于是则无以为孝也故饮食寝处之适
所以宁乎亲之身也心悦而身宁致寿之道不在兹乎
维君起家进士方以文武忠孝建立大节以扬名当时
而禄又足以为奉养之资所谓内以悦其心外以宁其
身者盖以两尽以故太夫人春秋既高而愈益康强则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1226-0242c.png
所以致其寿者固有在矣菊云乎哉于是众皆以其言
为然则属笔于祎使书之祎不敢辞因次第客语书以
为寿菊堂记
   杭州仙林寺戒坛记
杭州仙林大慈恩普济教寺有万善戒坛普为四众传
授三聚净戒之所也寺盖宋绍兴末洪济大师智卿所
创戒坛在佛殿后隆兴初赐寺额为仙林坛曰隆兴万
善淳祐间加寺额为仙林慈恩普济坛曰淳祐万善大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1226-0242d.png
乘至至元中祐岩法师荣公以前代宿德昭被光宠奉
帝师命复加今寺额而为坛主至正三年寺厄于灾坛
亦就毁其年妙智通悟明解大师就公来领寺事以兴
废起坠为己任久之始克裒众施建大佛殿继又罄已
资率耆旧僧建三门两庑及选佛选僧二堂惟戒坛未
及兴建而为费最钜盖戒律之宣诸天龙神人及众人
之所毕集非有崇栋广霤穹座邃筵则无以致其严肃
不严不肃则无以耸人天之观听而一其皈向之诚郡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1226-0243a.png
人顾君天祐父子者尝与就公论道而有契焉慨然乐
为之造就乃捐金谷购木石卜吉而庀工为殿以间计
者一前后为二栋列楹十有六其崇九十有九尺去其
崇三之一以为广增其广四之二以为修而坛居乎中
坛高九尺有奇飞榱步檐外称其度䌽幢宝盖内极庄
严始事于十一年正月日至明年十月日而讫工塑绘
像设者顾君之配舒氏而上下瓦甓则其子妇戴氏佽
助焉窃闻我佛如来以一大事出现于世普为众生设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1226-0243b.png
方便力成就佛果菩提是故弘敷轨范式示开遮详布
科条用垂汲引律之所戒教由以行学徒有所摄持常
人有所趋向故得以去恶而就善超凡而入圣或智或
劣皆證大乘若正若依悉成佛道后世律师教主代佛
宣说将集四众必有坛场此戒坛所为建也今就公务
隆祖道载扬宗风圆机应人能无留碍而顾君宿植德
本雅慕真乘于世有为一无吝惜宜乎兹坛之建以坏
为成有所不难而亦有非偶然而然者财法二施等无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1226-0243c.png
差别此岂有漏之因人天之小善而已乎就公名智就
别号道翁越之新昌石氏子以卜年被旨护持寺事顾
君字祐之钱唐人
   绍兴谳狱记
至正四年夏宣城贡公由应奉翰林文字出为绍兴总
管府推官郡之有推官职专详谳刑狱而绍兴为郡所
辖州二县六地大民众狱讼号称繁剧故居职者每难
其人及公为之则固有异于人人者矣山阴白洋港有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1226-0243d.png
大船飘近岸盐夫史甲二十人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
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闻而往视之怪
其无他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
家事遂连高史等既诬服高亦被逮不置公密求博询
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其网中
鱼为渔者所杀史等未尝杀人以夺物高亦弗知情其
冤皆白游徼徐裕以巡盐为名横行村落一日遇诸暨
商夺其所赍钱扑杀之投其尸于水走告县曰我获私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1226-0244a.png
盐犯人畏罪赴水死矣官验视以有伤疑之会赦遂以
疑狱释公追鞫覆案具得裕所以杀人状复俾待报民
有阮福者溺水死指以与谢甲盐船遇因致其溺公考
问左验致其溺者乃赵乙也坐赵而释谢徐德元告其
弟侄以殴伤狱既成公知其诬继而里民累数十状发
德元所为不法事公簿责德元恃强横武断乡曲持官
府短长及是又以非罪排挤其骨肉释其弟侄而坐德
元徐长二诉其弟为郭甲郭乙所杀真杀之者实乙而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1226-0244b.png
豪民郑丙与甲为仇家故嗾徐使连甲公既释甲即以
其罪罪郑杭民黄生有田在县境而近僧寺岁来收租
与寺僧交僧召黄及其傔二人饮酒酣其一人谑侮僧
其一人责之不服则击以他物误中其脑以死僧惧移
其尸寺外执黄以诉谓其故杀人相胁欲要货贿公揣
知其由出黄于狱县长官鞫系董连二十三人持军器
谋泛海为盗公廉问得实所谓军器大半皆农具且他
无为盗显迹乃当连等五人私持军器之罪馀置不问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1226-0244c.png
杨茂获海贼三十人不分首从将悉处以死公以省录
其为首者止八人馀皆诖误并释免之诸暨民葛壹素
亡赖客有过其里买栗者贪其财绐之曰某山栗多得
利可倍我俱尔往客从之至山深无人处以斧斫死之
既而其子来迹父所在复绐之曰而父在某山中与俱
往又杀之久之其妻诉于州不受则诉于公公命吏诣
葛所居里推究之尽得其故执葛系死于狱仍磔其尸
黄声远伪造钞既自首与之同造者黄甲也甲坐系十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1226-0244d.png
馀岁于法有罪而自首者免其罪与自首者同罪而有
亲者比自首公审甲与声远乃有服从兄弟即释之何
成诉其子因黄保至其家徵租惊惧致死具狱上公按
之则其子死以病而黄与何有隙以故诬黄抵何以罪
馀姚孙国宾以求盗获姚甲造伪钞受赇而释之执高
乙鲁丙赴有司诬其同造伪高尝与姚行用实非自造
孙既舍姚因以加诸高而鲁与高不相识孙以事衔之
辄并连鲁公疑高等覆造不合以孙鞫之辞屈情见即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1226-0245a.png
释鲁而当高以本罪姚遂处死孙亦就法会稽袁宝与
所亲二人泛海遇剧盗李麻千在海上惧而从之至潮
阳麻千率众请自新官给袁等信劵使归既归而拘之
仍以盗论公以谓袁等在潮阳既以自新复加之罪则
失信于民贷使复业陈兴恃富豪搆结巡司以被盗为
缘诬平民王氏执其妻烧钱灼残其体公痛惩之萧山
吴宣差父子怙势为暴乡民被其害甚张文有坟山强
据之文诉于官反枉文以诬告公直其事吴父子皆伏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1226-0245b.png
辜嵊县张氏妇诉邻人张甲以刅伤之盖张氏始通于
张甲既又与富民裘乙通以是致争互持刅相伤也悉
置于律上虞县胥徵湖田之逋租愚民聚众殴死之根
连株逮系緤百馀人公穷竟之得首罪者一人以死论
为从者十人以减死论纵九十馀人郡地濒海惟盐最
为民病有余大郎者私鬻盗鬻招集亡命之徒动以千
百所至强人受买莫敢谁何或发其罪公命督捕之绳
以法徙置他郡先是凡以私鬻盗鬻而丽于法者多连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1226-0245c.png
及无辜所司为之传致并缘为奸利公下令事觉止坐
犯人不得转相连逮平反者前后亡虑百馀事其凡刑
名之事无大小必记于籍立限勾稽吏曹无敢奇请他
比以舞文法间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意之所向万夫莫回事之所疑片言以决故能庭无滞
讼狱无冤囚豪强慹服善良赖以为安公在官四十三
月去之日郡民家为位焚香以拜父老攀留填塞道路
马不得前追饯数十里涕泣而别囚之居囹圄者闻公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1226-0245d.png
去亦皆恸哭不已呜呼是区区者谁实使之盖公儒者
诚以本之恕以推之刚断以济之公正以持之故其原
心定罪探意立诚一皆合乎春秋之义以及有是也汉
儒以经义决疑狱世之论者顾以为阔疏然则儒者之
用果可与传爰书惟法令是师者同日语哉公于绍兴
所谳狱事其迹之著者不可胜数今姑存十一于千百
著之于篇将使世之为吏者有所取则焉尔他善政已
具遗爱碑者兹不复书公名师泰字泰甫由国子生释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1226-0246a.png
褐授泰和州判官擢江浙行中书掾史入为应奉于翰
林乃调推官绍兴由推官复召入翰林为应奉寻迁宣
文阁授经郎今除翰林待制云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1226-0246b.png
 
 
 
 
 
 
 
 王忠文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