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240007a 页
卷二 第 1a 页 0736-042.png

紫霄绛宫上阳子观吾陈致虚撰
道德经序
上阳子曰道始无名德亦非称自伏羲画卦
苍颉创爻玄龟龙马河图洛书文王重易箕
子洪范皆存而不名老子垂世始强名之曰
道夫道之为说先天地而位天地始万物而
育万物草木根实非道不生胎卵湿化非道
不产道果何物也其可见乎而功用若是其
可摸捉乎而造化若是其可思议乎而变通
卷二 第 1b 页 0736-043.png

此道得老子以明万世之下此道以老子为
法天以清地以宁三光以明万物以荣圣人
仙佛以修以成噫道果何物而若是其大也
孔子而佛皆明此道非别有一道也后来乃
分三教儒者不明曾子子思之相受何事却
猜之为日用当行释者不能明心见性只得
念诵顽坐道则不究金丹窍妙以为焚修法
术皆非道也盖未有所授受耳道之为物通
气而生气复资气而育天地万物未有非气
卷二 第 2a 页 0736-044.png

鼻往来要知是气之名须究外内之道气之
在外者曰黑铅即金丹之道也释云佛法儒
谓仁义道曰金丹三教大圣必用是气而后
方能成佛作仙即此是道非别有一路耶气
之在内者曰黑汞即修定之道也道名踵音
儒谓中和释云世音即自然之道三教大圣
必用此道故名虽殊而道则同也是以天下
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昔者老子西游关令君
喜知为圣人迎之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卷二 第 2b 页 0736-045.png

盩厔县终南山宗圣宫是也此书留世始以
老子名分上下二篇真人郑思远标注八十
一章之目唐赐号曰道德经古今解注何啻
数百人唯河上公所释以授汉文帝者语淡
义深今难得其真本经中大意第一章显而
出之了具眼者于此早分利钝夫道也者本
无名无为且名亦既有复不可常名则无为
而无不为矣故三十八章曰上德无为而无
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
卷二 第 3a 页 0736-046.png

而无不为也无为者无以为也无不为者有
以为也为是道者慧饶颜闵必待师传建言
有之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上
阳子曰岂古然哉于今为然盖不可识则不
可见不可见则不可思议摸捉我师缘督真
人授钟吕王马之的旨南岳一面悉拜其授
致虚年甫四十虽居林下癖嗜诗书尝谓寂
灭虚无其说杳冥渀𧧯蒙师一指芒刺脱然
眼下便见方知脚跟元踏实地犹如空中浮
卷二 第 3b 页 0736-047.png

视至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早是性命双题愈
觉浑身是汗坐对老子坐行共老子行佛祖
在脚跟底立似三界中我的最尊超然有何
生死则三清剑五岳冠有与无物与窍朱里
汞水中银日兔月乌雌雄黑白以至金刚浮
幢灯笼佛殿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百尺竿西
江水竹麻萑苇棒喝照用恒河沙量佛法莫
不皆是见了悟了日夕照觑大机大用有时
得到休歇之处尤为快活何以故只为此者
卷二 第 4a 页 0736-048.png

不同入同出又不同没只一已是强名况复
云此两者于下重云众妙之门圣人无空言
一字是一个铁汉点检将来却似大路傍草
里有两颗骊珠寻常人都蓦直过了明眼人
一见圆陀陀光烁烁收拾随身去岂不欣然
何哉盖今世人只是看经却不观经圣贤仙
佛留下经书要引世人皆为圣贤仙佛一切
常人不明其意朝念暮诵以为祷祈更不于
中究竟生死一件实事抑何愚哉犹诲人医
卷二 第 4b 页 0736-049.png

而脉人之脉不必劳诵千遍万遍若病而不
诊只诵此语虽感得叔和立现复奈之何经
书亦然若看而不观亦犹病之诵而不诊者
但了其字观者要了其义了字则讹了舌头
了义则坐断舌头讹了非了坐断是了不了
的是人了底是圣贤仙佛喻如金刚经云佛
说非身是名大身六祖释云色身虽大内心
量小不名大身法身虽小内心量大等虚空
界方名大身色身虽如须弥终不为大此欲
卷二 第 5a 页 0736-050.png

义轮回生死何有了期三教圣师立言垂训
皆欲接引方来非各门异户以相冰炭者师
授是经俾之续其言外意上阳子曰大哉五
千馀言多以天下国家用兵治民之说以翼
其道然以之平天下治国家用兵使民无施
不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故
莹蟾子有治道丹道兵机禅机之说也将以
无为之道奏之于吾皇以仿陶唐无为之治
也其将以有为之道告之于宰辅行治平日
卷二 第 5b 页 0736-051.png

学道之士以修金丹也得此道以无为而治
天下者汉文帝之谓矣得此道以佐汉而定
天下者张子房之谓矣得此道而其鬼不神
者张辅汉之谓矣得此道而善摄生者许旌
阳之谓矣妙哉是经其言父则云教父母则
云物母此其为道德经也其旨意先有为而
后无为非蠢然无为也本道德而后仁义非
毁于仁义也先仁义而后礼非弃于礼者也
如恍惚中有象有物杳冥中有精有信不贵
卷二 第 6a 页 0736-052.png

内隐八十馀异名如众甫神器玄牝橐籥之
类盖深注意于道使后之人从是而悟因悟
而入因入而有焉即有为者金丹也噫后之
人峨其冠者不明玄牝窍妙之门曳其裾者
不修无为有为之道使彼之有目者视之为
异端之教彼之有口者呼之为异端之徒而
世之明敏器识之士甘与彼之下愚或侪或
躐奔竞是非至于老死而不知有神仙之道
惜哉且三教圣贤之所建立者始焉莫不各
卷二 第 6b 页 0736-053.png

太上也巍巍尊居三清之境以生育天地运
行日月宰制劫运终始万物为心其视天下
民物一不安者若已有之中下之人恣其狂
愚不知源流妄诞诋排谓彼之非圣人者罔
谴益彰惑之甚也谓此之归太上者罔福是
未得其道也原其著此书者其欲引道修行
之士以成真人使天下有以匡世救劫者也
如降魔斩蛟平潮弭灾之事焉然悟者自悟
也迷者自迷也悟也者因缘时节之来也迷
卷二 第 7a 页 0736-054.png

兄弟也朋友也此大道之纲常也万世之不
可易也降魔也斩蛟也此道成之事也适时
而就其功也老子之道即金丹大道也夫
金丹之道先明三纲五常次则因定生慧纲
常既明则道自纲常而出非出纲常之外而
别求道也是谓有为故云和其光同其尘也
乃至定慧圆明是谓无为故云知其雄守其
雌也道至无为则神仙之事备矣知此经者
则明其道故曰太上下知有之不知者则辩
卷二 第 7b 页 0736-055.png

因并释之每章就下转语夫如此者特为此
老垂一只方便手为天下人具一只智慧眼
垂手者接济迷途具眼者早自明了使人人
回首物物知归长生升仙必有真实根器的
至顺辛未中秋后三日紫霄上阳子观吾陈
致虚谨序
道可道章解
道可道非常道上阳子曰夫道也者位天地
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
卷二 第 8a 页 0736-056.png

如面比数多者之也孤则独一无侣曰道直
入鸿濛而还归溟涬曰道善夺造化而顿超
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尔灵通曰道
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
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是道也
有大识见之眼而无睛有大智慧之耳而无
闻有吸西江之口而无齿有诸妙香之鼻而
不嗅有杀活舌头而味不味有金刚法身而
在自在有生死剑而武士不敢施用有一字
卷二 第 8b 页 0736-057.png

而日彰任峭巍巍辟立万仞放身无怖细入
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曰道将无入有是道作
佛成仙是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
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
千馀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果何谓也一言
以定之曰气也故郑真人曰道乃气之用当
知体其道者是气也可道者道有号道有名
道有讳比如道之号曰万物宗是道号也名
曰涅槃妙心是表德也道之号与表皆可呼
卷二 第 9a 页 0736-058.png

道虽有其名而不可以常道故曰非常道何
谓非常道盖可自见而不可以人见众生见
可自道而不可以人道众生道是云可道非
常道也何谓非常道以其至广大而尽精微
故不可以常道也以其净裸裸赤洒洒巍巍
尊高故不可以常道也以其杳冥恍惚有物
混成先天地生故不可常道也是谓非常道
者也名可名非常名上阳子曰夫名也者事
物用以称题曰名人神借以呼唤曰名可名
卷二 第 9b 页 0736-059.png

则不可又如坤阴物也曰坤则可曰阴物则
不可故曰可名非常名也又如今有人名曰
谷神小名曰刍狗而字曰众甫讳与小名上
之呼下可也故曰可名众人则不可呼若众
人呼人之小名则其人勃然而怒矣何以故
众人不可呼人之小名若于僻陋之所人不
闻见之地而言之则可若于稠人中呼之则
必自取辱焉故曰非常名也何谓非常名盖
人人有一个讳名或可以自题而不可托人
卷二 第 10a 页 0736-060.png

不可行但非泛常所行之道名以体言在人
未尝不可称但非泛常所称之名耳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者待之而后动也
有者已动而将形也天地始者雌雄蟠糺而
物所自晖万物母者阴阳感兆而气所自育
以无而偶有者犹以天而配地以母而匹始
者犹以气而合神是知有与无二者峙而天
地位焉始与母二者出而万物育焉我师云
人之灵明知觉者即无也神也絪缊活动者
卷二 第 10b 页 0736-061.png

以见不见之处照不照之所也常无欲以观
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一定之中而求变化
曰常未见之前而将兴发曰欲冲虚至圣曰
妙包元含灵曰窍常无欲以观其妙者于一
定之中而求变化待之而后动而于未见之
前而将兴发此即观其冲虚至圣之妙也常
有欲以观其窍者于一定之中而求变化已
动而将形形于未见之前而将兴发此即观
其包元含灵之窍也我师曰观其妙者见其
卷二 第 11a 页 0736-062.png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两者道与名
也无与有也始与母也妙与窍也皆云两者
而当以无与有为先同出而异名者有无同
出于一而名乃分矣玄者不可见不可闻不
可说同谓之玄者无与有两者皆不可得而
见闻名说也玄之又玄者以其无与有两者
愈不可见愈不可闻愈不可名谓即佛云不
可说不可说转不可说者即此道也众妙之
门者言其玄乃万物冲虚至圣出入之所也
卷二 第 11b 页 0736-063.png

眼下甚分明道之体者自然也道之用者虚
无也虚无者先天地也契曰委志归虚无悟
真篇曰道自虚无生一气我师云先天一气
自虚无中来此乃为之而有以为也自然者
复天地也人禀父母阴阳二气而生而长浑
混未判抱一无离此乃无为而无以为也道
本无名强名之曰道是有名矣既有名矣又
不可常名既不可常名则不可得而闻见也
是道也是物耶是有形也是无形耶乃不可
卷二 第 12a 页 0736-064.png

以至于今成仙作佛者何限虽遗千经万论
于世而终不显题者唯是道之尊德之贵也
夫人本来清静若脚跟下见得明了无他障
碍何必更向经句上寻觅盖为世人翻著见
解讷处不能讷知处不能知是故圣人慈悲
方便假名托字百般迁就而为之讳亦只先
天地一物耳三教大圣殊途同归初无差别
如孟子集义所生之道即孔子一贯之道也
释迦拈花以传涅槃妙心之旨即达么直指
卷二 第 12b 页 0736-065.png

即玄关一窍大道金丹也深山妙窟里代不
乏人所谓透到是处一明一切明一了一切
了利根上士获睹此经字上求义义里通禅
句中得意意外悟道忽若智慧眼开感得天
人相与宁不庆快
上阳子金丹大要虚无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