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210153b 页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0654-004.png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二十五宜一
    唐太仆令启玄子王冰次注
    宋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校正
    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刺腰痛篇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
 足太阳脉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
 别下贯臀故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
 状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经贯臀作贯胂
 刺疟注亦作贯胂三部九候注作贯臀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0654-005.png
 (尻苦/笑切)
刺其郤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郤中委中也在膝后屈处腘中央约文中
 动脉足太阳脉之所入也刺可入同身寸
 之五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太阳合
 肾肾王于冬水衰于春故春无见血也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
可以俯仰不可以顾
 足少阳脉绕发际横入髀厌中故令腰痛
 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俯仰少阳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0654-006.png
 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头
 行手阳明之前至肩上交出手少阳之后
 其支别者目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于颐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故不可以顾○新
 校正云按甲乙经行手阳明之前作行手
 少阳之前也
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
独起者夏无见血
 成骨谓膝外近下胻骨上端两起骨相并
 间陷容指者也胻骨所成柱膝髀骨故谓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0654-007.png
 之成骨也少阳合肝肝主于春木衰于夏
 故无见血也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颧如有见者善悲
 足阳明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
 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
 下廉出大迎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
 循喉咙入缺盆又其支别者起胃下口循
 腹里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故令人腰痛
 不可顾顾如有见者阳虚故悲也
刺阳明于胻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0654-008.png

 按内经中诰流注图经阳明脉穴俞之所
 主此腰痛者悉刺胻前三痏则正三里穴
 也三里在膝下同身寸之三寸胻骨外廉
 两筋肉分间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寸留七
 呼若灸者可灸三壮阳明合脾脾王长夏
 土衰于秋故秋无见血○新校正云按甲
 乙经胻作骭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
 足少阴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故令人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0654-009.png
 腰痛痛引脊内廉也○新校正云按全元
 起
本脊内廉作脊内痛太素亦同此前少
 足太阴腰痛證并刺足太阴法应古文脱
 简也
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太多不
可复也
 按内经中诰流注图经少阴脉穴俞所主
 此腰痛者当刺内踝上则正复溜穴也复
 溜见内踝后上同身寸之二寸动脉陷者
 中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若灸者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0654-010.png
 可灸五壮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
 足厥阴脉自阴股环阴器抵少腹其支别
 者与太阴少阳结于腰髀下侠脊第三第
 四骨空中其穴即中髎下髎故腰痛则中
 如张弓弩之弦也如张弦者言强急之甚
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
乃刺之
 腨踵者言脉在腨外侧下当足跟也腨形
 势如卧鱼之腹故曰鱼腹之外也循其分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0654-011.png
 肉有血络累累然乃刺出之此正当蠡沟
 穴分足厥阴之络在内踝上五寸别走少
 阳者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三呼若灸
 者可灸三壮厥阴三经作居阴是传写草
 书厥字为居也○新校正按经云厥阴之
 脉令人腰痛次言刺厥阴之脉注言刺厥
 阴之络经注相违疑经中脉字乃络字之
 误也喘时转切
其病令人善言嘿嘿然不慧刺之三痏
 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络于舌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0654-012.png
 本故病则善言风盛则昏冒故不爽慧也
 三刺其处腰痛乃除○新校正云按经云
 善言嘿嘿然不慧详善言嘿嘿二病难相
 兼全元起本无善字于义为允又按甲乙
 经厥阴之脉不络舌本王氏于素问之中
 五处引注而注厥论与刺热及此三篇皆
 云络舌本注风论注痹论二篇不言络舌
 本盖王氏亦疑而两言之也
解脉令人腰痛痛而引肩目𥆨𥆨然时遗溲
 解脉散行脉也言不合而别行也此足太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0654-013.png
 阳之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循肩膊
 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下入腘
 中故病斯候也又其支别者从膊内别下
 贯胂循髀外后廉而下合于腘中二脉如
 绳之解股故名解脉也
刺解脉在膝筋内分间郤外廉之横脉出血
血变而止
 膝后两傍大筋双上股之后两筋之间横
 文之处弩肉高起则郤中之分也古中诰
 以腘中为太阳之郤当取郤外廉有血脉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0654-014.png
 横见迢然紫黑而盛满者乃刺之当见黑
 血必候其血色变赤乃止血不变赤极而
 写之必行血色变赤乃止此太阳中经之
 为腰痛也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
 足太阳之别脉自肩而别下循背脊至腰
 而横入髀外后廉而下合腘中故若引带
 如折腰之状○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如引
 带作如裂善恐作善怒
刺解脉在邸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0654-015.png
见赤血而已
 郤中则委中穴足太阳合也在膝后屈处
 腘中央约文中动脉刺可入同身寸之五
 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此经刺法也
 今则取其结络大如黍米者当黑血箭射
 而出见血变赤然可止也○新校正云按
 全元起云有两解脉病源各异恐误未详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

 足少阳之别络也并少阳经上行去足外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0654-016.png
 踝上同身寸之五十乃别走厥阴并经下
 络足跗故曰同阴脉也怫怒也言睡如嗔
 怒也○新校正云按太素小锤作小针(怫/音)
 (弗)
剌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绝骨之端如前同身寸之三分阳辅穴也
 足少阳脉所行剌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
 七呼若炎者可炙三壮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
 阳维起于阳则太阳之所生奇经八脉此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0654-017.png
 其一也
剌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

 太阳所主与正经并行而上至腨下复与
 太阳合而上也腨下去地正同身寸之一
 尺是则承光穴在锐腨阳下肉分间陷者
 中剌可入同身寸之七分若炎者可炎五
 壮以其取腨肠下肉分间故云合腨下间
 ○新校正云按穴之所在乃承山穴非承
 光也山字误为光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0654-018.png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则恐仆得
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
 衡横也谓太阳之外络自腰中横入髀外
 后廉而下与中经合于腘中者今举重伤
 腰则横络绝中经独盛故腰痛不可以俯
 仰矣一经作行绝之脉传写鱼鲁之误也
 若是行脉中诰不应取太阳脉委阳殷门
 之穴也
刺之在郤阳筋之间上郤数寸衡居为二痏
出血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0654-019.png
 横居二穴谓委阳殷门平视横相当也郤
 阳谓浮郤穴上侧委阳穴也筋之间谓膝
 后腘上两筋之间殷门穴也二穴各去臀
 下横文同身寸之六寸故曰上郤数寸也
 委阳刺可入同身寸之七分留五呼若灸
 者可灸三壮殷门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
 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故曰行居为二
 痏○新校正云详王氏云浮郤穴上侧委
 阳穴也按甲乙经委阳在浮郤穴下一寸
 不得言上侧也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0654-020.png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
令人欲饮饮已欲走
 足太阳之中经也其脉循腰下会于后阴
 故曰会阴之脉其经自腰下行至足今阳
 气大盛故痛上漯漯然汗出汗液既出则
 肾燥阴虚故汗乾令人欲饮水以救肾也
 水入腹已肾气复生阴气流行太阳又盛
 故饮水已反欲走也
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郤下五寸横居
视其盛者出血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0654-021.png
 直阳之脉则太阳之脉侠脊下行贯臀下
 至腘中下循腨过外踝之后条直而行者
 故曰直阳之脉也蹻谓阳蹻所生申脉穴
 在外踝下也郤下则腘下也言此刺处在
 腘下同身寸之五寸上承郤中之穴下当
 申脉之位是谓承筋穴即腨中央如外陷
 者中也太阳脉气所发禁不可刺可灸三
 壮今云刺者谓刺其血络之盛满者也两
 腨皆有太阳经气下行当视两腨中央有
 血络盛满者乃刺出之故曰视其盛者出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0654-022.png
 血○新校正云详上云会阴之脉令人腰
 痛此云刺直阳之脉者详此直阳之脉即
 会阴之脉也文变而事不殊又承筋穴注
 云腨中央如外按甲乙经及骨空论注无
 如外二字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

 是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同身寸之五寸
 腨分中并少阴经而上也少阴之脉前则
 阴维脉所行也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0654-023.png
 鬲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别者从肺
 出络心注胸中故甚则悲以恐也恐者生
 于肾悲者生于心
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二寸
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内踝后上同身寸之五寸复溜穴少阴脉
 所行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内踝之后筑
 宾穴阴维之郤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
 灸者可灸五壮少阴之前阴维之会以三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0654-024.png
 脉会在此穴分位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
 分若灸者可灸五壮今中诰经文正同此
 法○新校正云按甲乙经足太阳之络别
 走少阴者名曰飞阳在外踝上七寸又云
 筑宾阴维之郤在内踝上腨分中复溜穴
 在内踝上二寸今此经注都与甲乙不合
 者疑经注中五寸字当作二寸则素问与
 甲乙相应矣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𥆨𥆨然甚则
反折舌卷不能言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0654-025.png
 阴蹻脉也阴蹻者足少阴之别也起于然
 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而
 循腹上入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颃内廉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
 故腰痛之状如此
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躁上大筋前太阴后上
踝二寸所
 内筋谓大筋之前分内也太阴后大筋前
 即阴蹻之郤交信穴也在内踝上同身寸
 之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之间陷者之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0654-026.png
 中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留五呼若灸者
 可灸三壮今中诰经文正主此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
木居其中甚则遗溲
 散脉足太阴之别也散行而上故以名焉
 其脉循股内入腹中与少阴少阳结于腰
 髁下骨空中故病则腰下如有横木居其
 中甚乃遗溲也
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0654-027.png
 谓膝前内侧也骨肉分谓膝内辅骨之下
 下廉腨肉之两间也络外廉则太阴之络
 色青而见者也辅骨之下后有大筋撷束
 膝胻之骨令其连属取此筋骨系束之处
 脉以去其病是曰地机三刺而已故曰束
 脉为之三痏也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肉里之脉少阳所生则阳维之脉气所发
 也里里也
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0654-028.png
之后
 分肉主之一经云少阳绝骨之前传写误
 也绝骨之前足少阳脉所行绝骨之后阳
 维脉所过故指曰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
 之后也分肉穴在足外踝直上绝骨之端
 如后同身寸之二分筋肉分间阳维脉气
 所发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十呼若灸
 者可灸三壮○新校正云按分肉之穴甲
 乙经不见与气穴注两出而分寸不同气
 穴注二分作三分五分作三分十呼作七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0654-029.png
 呼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𥆨𥆨欲僵仆
刺足太阳郤中出血
 郤中委中○新校正云按太素作头沉沉
 然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
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
郤中出血
 此法玄妙中诰不同莫可窥测当用知其
 应不尔皆应先去血络乃调之也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0654-030.png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
 上寒阴市主之阴市在膝上同身寸之三
 寸伏菟下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可
 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
 壮不可顾三里主之三里在膝下同身寸
 之三寸脉外廉两筋肉分间足阳明脉之
 所入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寸留七呼若
 灸者可灸三壮
上热刺足太阴
 地机主之地机在膝下同身寸之五寸足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0654-031.png
 太阴之郤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
 者可灸三壮○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五
 壮
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涌泉太钟悉主之涌泉在足心陷者中屈
 足捲指宛宛中足少阴脉之所出刺可入
 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壮
 太钟在足跟后街中动脉足少阴之络刺
 可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
 三壮○新校正云按刺疟注大钟在内踝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0654-032.png
 后街中水穴论注在内踝后此注在跟后
 街中动脉三注不同甲乙经亦云在跟后
 冲中当从甲乙经为正
大便难刺足少阴
 涌泉主之
少腹满刺足厥阴
 太冲主之在足大指本节后内间同身寸
 之二寸陷者中脉动应手足厥阴脉之所
 注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十呼若灸
 者可灸三壮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0654-033.png
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
 如折束骨主之不可以俯仰京骨昆崙悉
 主之不可举申脉仆参悉主之束骨在足
 小指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者中足太
 阳脉之所注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
 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壮京骨在足外侧大
 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按而得之足太阳
 脉之所过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
 呼若灸者可灸三壮昆崙在足外踝后跟
 骨上陷者中细脉动应手足太阳脉之所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0654-034.png
 行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十呼若灸
 者可灸三壮申脉在外踝下同身寸之五
 分容爪甲阳蹻之所生也刺可入同身寸
 之六分留十呼若灸者可灸三壮仆参在
 跟骨下陷者中足太阳阳蹻二脉之会刺
 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
 三壮○新校正云按甲乙经申脉在外踝
 下陷者中无五分字刺入六分作三分留
 十呼作六呼气穴注作七呼仆参留七呼
 甲乙经作六呼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0654-035.png
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复溜主之取用飞阳注从腰痛上寒不可
 顾至此件经语除注并合朱书○新校正
 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并太素自腰痛
 上寒至此并无乃王氏所添也今注云从
 腰痛上寒至并合朱书十九字非王冰之
 语盖后人所加也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不可以俯仰字(䏚/音)
 抄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0654-036.png
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
针立已
 此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也控通引也䏚谓
 季胁下之空软处也腰尻交者谓髁下尻
 骨二傍四骨空左右八穴俗呼此骨为八
 髎骨也此腰痛取腰髁下第四髎即下髎
 穴也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
 中故曰腰尻交者也两髁脾谓两髁骨下
 坚起肉也胂上非脾之上巅正当刺胂肉
 矣直刺胂肉即胂上也何者胂之上巅别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0654-037.png
 有中膂肉俞白环俞虽并主腰痛考其形
 證经不相应矣髁骨即腰脊两傍起骨也
 侠脊两傍腰髁之下各有胂肉陇起而斜
 趣于髁骨之后内承其髁故曰两髁胂也
 下承髁胂肉左右两胂各有四骨空故曰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上髎当髁骨下陷者
 中馀三髎少斜下按之陷中是也四空悉
 主腰痛唯下髎所主文与经同即太阴厥
 阴少阳所结者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寸
 留十呼若灸者可灸三壮以月生死为痏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0654-038.png
 数者月初向圆为月生月半向空为月死
 死月刺少生月刺多缪刺论曰月生一日
 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
 六日十四痏渐少之其痏数多少如此即
 知之(髁苦瓦切/髎音辽)
左取右右取左
 痛在左针取右痛在右针取左所以然者
 以其脉左右交结于尻骨之中故也○新
 校正云详此腰痛引少腹一节与缪刺论
 重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0654-039.png
   风论篇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
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
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
解愿闻其说
 伤谓人自中之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
不得泄
 腠理开疏则邪风入风气入已玄府闭封
 故内不得通外不得泄也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0654-040.png
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
而闷
 洒然寒貌闷不爽貌腠理开则风飘扬故
 寒腠理闭则风混乱故闷
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
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寒风入胃故食饮衰热气内藏故消肌肉
 寒热相合故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也
 怢慄卒振寒貌○新校正云详怢慄全元
 起
本作失味甲乙经作解㑊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0654-041.png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
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
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阳明者胃脉也胃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
 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
 却循颐后下廉循喉咙入缺盆下鬲属胃
 故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也人
 肥则腠理密致故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
 目黄人瘦则腠理开疏风得外泄则寒中
 而泣出也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0654-042.png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
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䐜而有
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肉分之间卫气行处风与卫气相薄俱行
 于肉分之间故气道涩而不利也气道不
 利风气内攻卫气相持故肉愤䐜而疮出
 也疡疮也若卫气被风吹之不得流转所
 在偏并凝而不行则肉有不仁之处也不
 仁谓𤸷而不知寒热痛痒
疠者有荣卫热胕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0654-043.png
色败皮肤疡溃
 此则风入于经脉之中也荣行脉中故风
 入脉中内攻于血与荣气合合热而血胕
 坏也其气不清言溃乱也然血脉溃乱荣
 复挟风阳脉尽上于头鼻为呼吸之所故
 鼻柱坏而色恶皮肤破而溃烂也脉要精
 微论曰脉风盛为疠溃胡对切
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始为寒热热成曰疠风○新校正云按别
 本成一作盛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0654-044.png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
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
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
邪者为肾风
 春甲乙木肝主之夏丙丁火心主之季夏
 戊己土脾主之秋庚辛金肺主之冬壬癸
 水肾主之
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
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随俞左右而偏中之则为偏风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0654-045.png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
目风眼寒
 风府穴名正入项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
 中督脉阳维之会自风府而上则脑户也
 脑户者督脉足太阳之会故循风府而上
 则为脑风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
 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故风入系头则为
 目风眼寒也
饮酒中风则为漏风
 热郁腠疏中风汗出多如液漏故曰漏风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0654-046.png
 经具名曰酒风
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
 内耗其精外开腠理因内风袭故曰内风
 经具名曰劳风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沐发中风舍于头故曰首风
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餐泄
 风在肠中上熏于胃故食不化而下出焉
 餐泄者食不化而出也○新校正云按
 元起
云餐泄者水谷不分为利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0654-047.png
外在腠理则为泄风
 风居腠理则玄府开通风薄汗泄故云泄
 风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
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新校正云按
 元起
本及甲乙经致字作故
帝曰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
其病能
 诊谓可言之證能谓内作病形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0654-048.png
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
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凡内多风气则热有馀热则腠理开故多
 汗也风薄于内故恶风焉皏谓薄白色也
 肺色白在变动为咳主藏气风内迫之故
 色皏然白时咳短气也昼则阳气在表故
 差暮则阳气入里风内应之故甚也眉上
 谓两眉间之上阙庭之部所以外司肺候
 故诊在焉白肺色也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0654-049.png
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焦绝谓唇焦而文理断绝也何者热则皮
 剥故也风薄于心则神乱故善怒而吓人
 也心脉支别者从心系上侠咽喉而主舌
 故病甚则言不可快也口唇色赤故诊在
 焉赤者心色○新校正云按甲乙经无吓
 字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乾善怒
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肝病在心藏无养心气虚故善悲肝合木
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0654-050.png
 木色苍故色微苍也肝脉者循股阴入髦
 中环阴器抵少腹侠胃属肝络胆上贯鬲
 布胁肋循喉咙之后入颃颡上出额与督
 脉会于巅其支别者从目系下故嗌乾善
 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也青肝色也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支不欲动
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脾脉起于足上循胻骨又上膝股内前廉
 入腹属脾络胃上鬲侠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鬲注心中心脉出
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0654-051.png
 于手循臂故身体怠堕四支不欲动而不
 嗜食脾气合土主中央鼻于面部亦居中
 故诊在焉黄脾色也○新校正云按王注
 脾风不当引心脉出于手循臂七字于义
 无取脾主四支脾风则四支不欲动矣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
正立其色炱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痝然言肿起也炱黑色也肾者阴也目下
 亦阴也故肾藏受风则面痝然而浮肿肾
 脉者起于足下上循腨内出腘内廉上股
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0654-052.png
 内后廉贯脊故脊痛不能正立也隐曲者
 谓隐蔽委曲之处也肾藏精外应交接今
 藏被风薄精气内微故隐蔽委曲之事不
 通利所为也阴阳应象大论曰气归精精
 食气今精不足则气内归精气不注皮故
 肌皮上黑也黑肾色也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
腹善满失衣则䐜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

 胃之脉支别者从颐后下廉过人迎循喉
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0654-053.png
 咙入缺盆下鬲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
 盆下乳内廉下侠齐入气街中其支别者
 起胃下口循腹里至气街中而合故颈多
 汗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也然失衣
 则外寒而中热故腹䐜胀食寒则寒物薄
 胃而阳不内消故泄利胃合脾而主肉胃
 气不足则肉不长故瘦也胃中风气蓄聚
 故腹大也○新校正云按孙思邈云新食
 竟取风为胃风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
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0654-054.png
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头者诸阳之会风客之则文腠疏故头面
 多汗也夫人阳气外合于风故先当风一
 日则病甚以先风甚故亦先衰是以至其
 风日则病少愈内谓室屋之内也不可以
 出室屋之内者以头痛甚而不喜外风故
 也○新校正云按孙思邈云新沐浴竟取
 风为首风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
则身汗喘息恶风衣裳濡口乾善渴不能劳
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0654-055.png

 肺胃风热故不可单衣腠理开疏故食则
 汗出甚则风薄于肺故身汗喘息恶风衣
 裳濡口乾善渴也形劳则喘息故不能劳
 事○新校正云按孙思邈云因醉取风为
 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乾善渴近衣
 则身热如火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懈惰
 不欲自劳
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乾上渍其
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0654-056.png
 上渍谓皮上湿如水渍也以多汗出故尔
 汗多则津液涸故口中乾形劳则汗出甚
 故不能劳事身体尽痛以其汗多汗多则
 亡阳故寒也○新校正云按孙思邈云新
 房室竟取风为内风其状恶风汗流沾衣
 裳疑此泄风乃内风也按本论前文先云
 漏风内风首风次言入中为肠风在外为
 泄风今有泄风而无内风孙思邈载内风
 乃此泄风之状故知此泄字内之误也
帝曰善
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0654-057.png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