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210061b 页
卷十二 第 1a 页 0651-066.png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十二慎十
    唐太仆令启玄子王冰次注
    宋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校正
    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汤液醪醴论篇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液谓清液醪醴谓酒之属也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以稻薪稻米者完稻
薪者坚
 坚谓资其坚劲完谓取其完全完全则酒
卷十二 第 1b 页 0651-067.png
 清冷坚劲则气迅疾而效速也
帝曰何以然
 言何以能完坚邪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
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夫稻者生于阴水之精首戴天阳之气二
 者和合然乃化成故云得天地之和而能
 至完秋气劲切霜露凝结稻以冬采故云
 伐取得时而能至坚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卷十二 第 2a 页 0651-068.png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

 言圣人悯念生灵先防萌渐陈其法制以
 备不虞耳
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故但为备用而不
 服也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虽道德稍衰邪气时至以心犹近道故服
 用万全也
卷十二 第 2b 页 0651-069.png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言不必如中古之世用也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
艾治其外也
 言法殊于往古也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
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
 言神不能使针石之妙用也何者志意违
 背于师尔故也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卷十二 第 3a 页 0651-070.png
 动离于道耗散天真故尔○新校正云按
 全元起本云精神进志意定故病可愈太
 素云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可愈
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
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
而病不愈也
 精神者生之源荣卫者气之主气主不辅
 生源复消神不内居病何能愈哉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
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
卷十二 第 3b 页 0651-071.png
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
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
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新校正云按别本暇一作谓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此之谓也
 言医与病不相得也然工人或亲戚兄弟
 该明情疑勿用工先备识不谓知方针艾
 之妙靡容药石之攻匪预如是则道虽昭
 著万举万全病不许治欲奚为疗五藏别
卷十二 第 4a 页 0651-072.png
 论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
 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不必
 治治之无功此皆谓工病不相得邪气不
 宾服也岂惟针艾之有恶哉药石亦有之
 矣○新校正云按移精变气论曰标本已
 得邪气乃服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生而五藏阳以竭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阳作伤义
 亦通
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
卷十二 第 4b 页 0651-073.png
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
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不从毫毛言生于内也阴气内盛阳气竭
 绝不得入于腹中故言五藏阳以竭也津
 液者水也充满也郭皮也阴蓄于中水气
 胀满上攻于肺肺气孤危魄者肺神肾为
 水害子不救母故云其魄独居也夫阴精
 损削于内阳气耗减于外则三焦闭溢水
 道不通水满皮肤身体否肿故云形不可
 与衣相保也凡此之类皆四支脉数急而
卷十二 第 5a 页 0651-074.png
 内鼓动于肺中也肺动者谓气急而咳也
 言如是者皆水气格拒于腹膜之内浮肿
 施张于身形之外欲穷标本其可得乎四
 极言四末则四支也左传曰风淫末疾灵
 枢经曰阳受气于四末○新校正云详形
 施于外施字疑误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
 新校正云按太素莝作茎
是以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
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
卷十二 第 5b 页 0651-075.png
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平治权衡谓察脉浮沉也脉浮为在表脉
 沉为在里在里者泄之在外者汗之故下
 文云开鬼门洁净府也去宛陈茎谓去积
 久之水物犹如草茎之不可久留于身中
 也全本作草莝微动四极谓微动四支令
 阳气渐以宣行故文曰温衣也经脉满则
 络脉溢络脉溢则缪刺之以调其络脉使
 形容如旧而不肿故云缪刺其处以复其
 形也开鬼门是启玄府遣气也五阳是五
卷十二 第 6a 页 0651-076.png
 藏之阳气也洁净府谓写膀胱水去也脉
 和则五精之气以时宾服于肾藏也然五
 藏之阳渐而宣布五藏之外气秽复除也
 如是故精髓自生形肉自盛藏府既和则
 骨肉之气更相保抱大经脉气然乃平复
 尔
帝曰善
   玉版论要篇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
何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
卷十二 第 6b 页 0651-077.png
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
恒道在于一
 一谓色脉之应也知色脉之应则可以揆
 度奇恒矣○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请作
 谓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血气者神气也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
 之神不可不谨养也夫血气应顺四时递
 迁囚王循环五气无相夺伦是则神转不
 回也回谓却行也然血气随王不合却行
卷十二 第 7a 页 0651-078.png
 却行则反常反常则回而不转也回而不
 转乃失生气之机矣何以明之夫木衰则
 火王火衰则土王土衰则金王金衰则水
 王水衰则木王终而复始循环此之谓神
 转不回也若木衰水王水衰金王金衰土
 王土衰火王火衰木王此之谓回而不转
 也然反天常轨生之何有耶
至数之要迫近以微
 言五色五脉变化之要道迫近于天常而
 又微妙
卷十二 第 7b 页 0651-079.png
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玉机篇名也言以此回转之要旨著之玉
 版合同于玉机论文也○新校正云详道
 之至数至此与玉机真藏论文相重注颇
 不同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容色者他气也如肝木部内见赤黄白黑
 色皆谓他气也馀藏率如此例所见皆在
 明堂上下左右要察候处故云各在其要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容作客视色之
卷十二 第 8a 页 0651-080.png
 法具在甲乙经中
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
 色浅则病微故十日乃已
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
 色深则病甚故必终齐乃已
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病深甚故日多
色夭面脱不治
 色见大深兼之天恶面肉又脱不可治也
百日尽已
卷十二 第 8b 页 0651-081.png
 色不夭面不脱治之百日尽可已○新校
 正云详色夭面脱虽不治然期当百日乃
 已尽也
脉短气绝死
 脉短已虚加之渐绝真气将竭故必死
病温虚甚死
 甚虚而病温温气涸其精血故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
 色见于下者病生之气也故从色见于上
 者伤神之兆也故逆
卷十二 第 9a 页 0651-082.png
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
 左为阳故男子右为从而左为逆右为阴
 故女子右为逆而左为从
易重阳死重阴死
 女子色见于左男子色见于右是变易也
 男子色见于左是曰重阳女子色见于右
 是曰重阴气极则反故皆死也
阴阳反他
 新校正云按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反作
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卷十二 第 9b 页 0651-083.png
 权衡相夺谓阴阳二气不得高下之宜是
 奇于恒常之事当揆度其气随宜而处疗
 之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
 脉击抟于手而病𤸷痹及挛躄者皆寒热
 之气交合所为非邪气虚实之所生也
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
 夫脉有表无里有里无表皆曰孤亡之气
 也若有表有里而气不足者皆曰虚衰之
 气也
卷十二 第 10a 页 0651-084.png
孤为逆虚为从
 孤无所依故曰逆虚衰可复故曰从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
 凡揆度奇恒之法先以气口太阴之脉定
 四时之正气然后度量奇恒之气也
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
 木见金脉金见火脉火见水脉水见土脉
 土见木脉如是皆行所不胜也故曰逆贼
 胜不已故逆则死焉
行所胜曰从从则活
卷十二 第 10b 页 0651-085.png
 木见水火土脉火见金木土脉土见金水
 火脉金见土木水脉水见金火木脉如是
 者皆可胜之脉故曰从从则无所剋杀伤
 败故从则活也
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
 以不越于五行故虽相胜犹循环终而复
 始也
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
 过谓遍也然逆行一过遍于五气者不复
 可数为平和矣
卷十二 第 11a 页 0651-086.png
   诊要经终论篇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
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方正也言天地气正发生其万物也木治
 东方王七十二日犹当三月节后一十二
 日是木之用事以月而取则正月二月人
 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天气正方以阳气明盛地气定发为万物
 华而欲实也然季终土寄而王土又生于
卷十二 第 11b 页 0651-087.png
 丙故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天阳赫盛地焰高升故言天气盛地气高
 火性炎上故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七月三阴爻生八月阴始肃杀故云阴气
 始杀也然阴气肃杀类合于金肺气象金
 故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阴气始凝地气始闭随阳而入故人气在
卷十二 第 12a 页 0651-088.png
 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阳气深伏故气在肾也夫气之变也故发
 生于木长茂于土盛高而上肃杀于金避
 寒于火伏藏于水斯皆随顺阴阳气之升
 沉也五藏生成篇曰五藏之象可以类推
 此之谓气类也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
 散俞谓间穴分理谓肌肉分理○新校正
 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春气在经脉此散
卷十二 第 12b 页 0651-089.png
 俞即经脉之俞也又水热穴论云春取络
 脉分肉
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辨疾气之间甚也传谓相传环谓循环也
 相传则传所不胜循环则周回于五气也
 ○新校正云按太素环也作环已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尽气谓出血而尽针下取所络脉盛邪之
 气也邪气尽已穴俞闭密则经循环而痛
 病之气必下去矣以阳气大盛故为是法
卷十二 第 13a 页 0651-090.png
 刺之○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夏
 气在孙络此络俞即孙络之俞也又水热
 穴论云夏取盛经分腠
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循理谓循肌肉之分理也上谓手脉下谓
 足脉神变谓脉气变易与未刺时异也脉
 者神之用故尔言之○新校正云按四时
 刺逆从论云秋气在皮肤义与此合又水
 热穴论云取俞以写阴邪取合以虚阳邪
 皇甫士安云是始秋之始变
卷十二 第 13b 页 0651-091.png
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直下谓直尔下之散下谓散布下之○新
 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冬气在骨髓
 此俞窍即骨髓之俞窍也又水热穴论云
 冬取井荣皇甫士安云是末冬之治变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脉
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
且少气
 心主脉故脉乱气微水受气于夏肾主骨
 故入淫于骨髓也心火微则胃土不足故
卷十二 第 14a 页 0651-092.png
 不嗜食而少气也○新校正云按四时刺
 逆从论云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
时惊又且哭
 木受气于秋肝主筋故刺秋分则筋挛也
 若气逆环周则为咳嗽肝主惊故时惊肺
 主气故气逆又且哭也○新校正云按四
 时刺逆从论云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
上气也
春刺冬分邪气著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
卷十二 第 14b 页 0651-093.png
言语
 冬主阳气伏藏故邪气著藏肾实则胀故
 刺冬分则令人胀也火受气于冬心主言
 故欲言语也○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
 论云春刺筋骨血气内著令人腹痛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惰
 肝养筋肝气不足故筋力解惰○新校正
 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夏刺经脉血气乃
 竭令人解㑊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
卷十二 第 15a 页 0651-094.png
人将捕之
 肝木为语伤秋分则肝木虚故恐如人将
 捕之肝不足故欲无言而复恐也○新校
 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夏刺肌肉血气
 内却令人善恐甲乙经作闷
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夏伤于肾肝肺勃之志内不足故令人少
 气时欲怒也○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
 论云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畅然欲有所为起而
卷十二 第 15b 页 0651-095.png
忘之
 肝虚故也刺不当也○新校正云按四时
 刺逆从论云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
 忘
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
 心气少则脾气孤故令嗜卧心主梦神为
 之故令善梦○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
 论云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
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
 阴气上干故时寒也洒洒寒貌○新校正
卷十二 第 16a 页 0651-096.png
 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秋刺筋骨血气内
 散令人寒慄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

 肝气少故令欲卧不能眠肝主目故眠而
 如见有物之形状也○新校正云按四时
 刺逆从论云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
 不明
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
 泄脉气故也○新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
卷十二 第 16b 页 0651-097.png
 论云冬刺络脉血气外泄留为大痹
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肺气不足故发渴○新校正云按四时刺
 逆从论云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藏
 心肺在鬲上肾肝在鬲下脾象土而居中
 故刺胸腹必避之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
 𩲸意志损之则五神去神去则死至故不
 可不慎也
中心者环死
卷十二 第 17a 页 0651-098.png
 气行如环之一周则死也正谓周十二辰
 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论云一日死其动
 为噫四时刺逆从论同此经阙刺中肝死
 日刺禁论云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四时
 刺逆从论同
中脾者五日死
 土数五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论云中脾
 十日死其动为吞四时刺逆从论同
中肾者七日死
 水成数六水数毕当至七日而死一云十
卷十二 第 17b 页 0651-099.png
 日死字之误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论云
 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四时刺逆从论云
 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
中肺者五日死
 金生数四金数毕当至五日而死一云三
 日死亦字误也○新校正云按刺禁论云
 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四时刺逆从论同
 王注四时刺逆从论云此三论皆岐伯之
 言而不同者传之误也
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
卷十二 第 18a 页 0651-100.png
 五藏之气同主一年鬲伤则五藏之气互
 相克伐故不过一岁必死
刺避五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肾
之处不知者反之
 肾著于脊脾藏居中鬲连于胁际知者为
 顺不知者反伤其藏
刺胸腹者必以布憿著之乃从单布上刺
 形定则不误中于五藏也○新校正云按
 别本憿一作𢅎又作撽(憿古尧切/著直略切)
刺之不愈复刺
卷十二 第 18b 页 0651-101.png
 要以气至为故也针经曰刺之气不至无
 问其数刺之气至去之勿复针此之谓也
刺针必肃
 肃谓静肃所以候气之存亡
刺肿摇针
 以出大脓血故
经刺勿摇
 经气不欲泄故
此刺之道也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终谓尽也
卷十二 第 19a 页 0651-102.png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其
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戴眼谓睛不转而仰视也然足太阳脉起
 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从巅入络脑还出
 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其支别者
 下循足至小指外侧手太阳脉起于手小
 指之端循臂上肩入缺盆其支别者上颊
 至目内眦抵足太阳○新校正云按甲乙
 经作斜络于颧○又其支别者从缺盆循
 颈上颊至目外眦○新校正云按甲乙经
卷十二 第 19b 页 0651-103.png
 外作兑○故戴眼反折瘈疭色白绝汗乃
 出也绝汗谓汗暴出如珠而不流旋复乾
 也太阳极则汗出故出则死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
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足少阳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
 其支别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少
 阳脉其支别者从耳后亦入耳中出走耳
 前故终则耳聋目睘绝系也少阳主骨故
 气终则百节纵缓色青白者金木相薄也
卷十二 第 20a 页 0651-104.png
 故见死矣睘谓直视如惊貌(睘音/琼)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
经盛不仁则终矣
 足阳明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
 齿缝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
 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
 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
 迎循喉咙入缺盆下鬲手阳明脉起于手
 循臂至肩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
 络肺其支别者从缺盆上颈贯颊下入齿
卷十二 第 20b 页 0651-105.png
 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侠
 鼻鼽抵足阳明○新校正云按甲乙经鼽
 作孔无抵足阳明四字○故终则口目动
 作也口目动作谓目睒睒而鼓颔也胃病
 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又骂詈
 骂詈而不避亲疏故善惊妄言也黄者上
 色上谓手脉下谓足脉也经盛谓面目颈
 颔足跗腕胫皆躁盛而动也不仁谓不知
 善恶如是者皆气竭之微也故终矣(睒音/闪)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
卷十二 第 21a 页 0651-106.png
而终矣
 手少阴气绝则血不流足少阴气绝则骨
 不耎骨硬则龈上宣故齿长而积垢污血
 坏则皮色死故面色如漆而不赤也足少
 阴脉从肾上贯肝鬲入肺中手少阴脉起
 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鬲络少腹故其终则
 腹胀闭上下不通也○新校正云详王注
 云骨不耎骨硬按难经及甲乙经云骨不
 濡则肉弗能著当作骨不濡手少阴脉络
 少腹甲乙经作络小肠
卷十二 第 21b 页 0651-107.png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
 足太阴脉行从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上鬲手太阴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
 胃口上鬲属肺故终则如是也灵枢经曰
 足太阴之脉动则病食则呕腹胀善噫也
呕则逆逆则面赤
 呕则气逆故面赤○新校正云按灵枢经
 作善噫噫则呕呕则逆
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

卷十二 第 22a 页 0651-108.png
 呕则上通故但面赤不呕则下已闭上复
 不通心气外燔故皮毛焦而终矣何者足
 太阴脉支别者复从胃别上鬲注心中由
 是则皮毛焦乃心气外燔而然也
厥阴终者中热嗌乾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
上缩而终矣
 足厥阴络循胫上皋结于茎其正经入毛
 中下过阴器上抵少腹侠胃上循喉咙之
 后入颃颡手厥阴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
 故终则中热嗌乾善溺心烦矣灵枢经曰
卷十二 第 22b 页 0651-109.png
 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
 舌本故甚则舌卷卵上缩也又以厥阴之
 脉过阴器故尔○新校正云按甲乙经皋
 作睾过作环
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则十二经也败
 谓气终尽而败坏也○新校正云详十二
 经终又出灵枢经与素问重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