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210008b 页
卷二 第 1a 页 0649-050.png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二慎二
   ( 唐太仆令启玄子王冰次注)
   ( 宋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校正)
   ( 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
 春阳上升气潜发能生育庶物陈其姿容
 故曰发陈也谓春三月者皆因节候而命
 之夏秋冬亦然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卷二 第 1b 页 0649-051.png
 天气温地气发温发相合故万物滋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温气生寒气散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法象也春气发生于万物之首故被发缓
 形以使志意发生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春气发生施无求报故养生者必顺于时
 也(予音/与)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卷二 第 2a 页 0649-052.png
 所谓因时之序也然立春之节初五日东
 风解冻次五日蛰虫始振后五日鱼上冰
 次雨水气初五日獭祭鱼次五日鸿雁来
 后五日草木萌动次仲春惊蛰之节初五
 日小桃华○新校正云详小桃华月令作
 桃始华次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
 鸠次春分气初五日玄鸟至次五日雷乃
 发声芍药荣后五日始电次季春清明之
 节初五日桐始华次五日田鼠化为鴽牡
 丹华后五日虹始见次谷雨气初五日萍
卷二 第 2b 页 0649-053.png
 始生次五日鸣鸠拂其羽后五日戴胜降
 于桑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春阳布发生
 之令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新校正
 云详芍药荣牡丹华今月令无(獭多达切/鴽音如鹑)
 (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逆谓反行秋令也肝象木王于春故行秋
 令则肝气伤夏火王而木废故病生于夏
 然四时之气春生夏长逆春伤肝故少气
 以奉于夏长之令也
卷二 第 3a 页 0649-054.png
夏三月此谓蕃秀
 阳自春生至夏洪盛物生以长故蕃秀也
 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举夏至也脉要精微论曰夏至四十五日
 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由是则天地气交也
 然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
 华实也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卷二 第 3b 页 0649-055.png
 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物化则华
 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阳故所
 爱亦顺阳而在外也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立夏之节初五日蝼蝈鸣次五日蚯蚓出
 后五日赤箭生○新校正按月令作王瓜
 生次小满气初五日吴葵华○新校正按
 月令作苦菜秀次五日靡草死后五日
 暑至次仲夏芒种之节初五日螗螂生次
 五日□始鸣后五日反舌无声次夏至气
卷二 第 4a 页 0649-056.png
 初五日鹿角解次五日蜩始鸣后五日
 夏生木堇荣次季夏小暑之节初五日温
 风至次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
 次大暑气初五日腐草化为萤次五日土
 润溽暑后五日大雨时行凡此六气一十
 八候皆夏气扬蕃秀之令故养生者必敬
 顺天时也○新校正详木堇荣今月令无
 (鵙古阒切/搏劳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逆谓反行冬令也痎痎瘦之疟也心象火
卷二 第 4b 页 0649-057.png
 王于夏故行冬令则心气伤秋金王而火
 废故病发于秋而为痎疟也然四时之气
 秋收冬藏逆夏伤心故少气以奉于秋收
 之令也冬水胜火故重病于冬至之时也
 (痎音/皆)
秋三月此谓容平
 万物夏长华实已成容状至秋平而定也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天气以急风声切也地气以明物色变也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卷二 第 5a 页 0649-058.png
 惧中寒露故早卧欲使安宁故早起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志气躁则不慎其动不慎其动则助秋刑
 急顺杀伐生故使志安宁缓秋刑也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神荡则欲炽欲炽则伤和气既伤则秋气
 不平调也故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也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亦顺秋气之收敛也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卷二 第 5b 页 0649-059.png
 立秋之节初五日凉风至次五日白露降
 后五日寒蝉鸣次处暑气初五日鹰乃祭
 鸟次五日天地始肃后五日禾乃登次仲
 秋白露之节初五日育风至鸿雁来次五
 日玄鸟归后五日群鸟养羞次秋分气初
 五日雷乃收声次五日蛰虫垤户景天华
 后五日水始涸次季秋寒露之节初五日
 鸿雁来宾次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后五日
 菊有黄华次霜降气初五日豺乃祭兽次
 五日草木黄落后五日蛰虫咸俯凡此六
卷二 第 6a 页 0649-060.png
 气一十八候皆秋气正收敛之令故养生
 者必谨奉天时也○新校正云详景天华
 三字今月令无(垤步/回切)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逆谓反行夏令也肺象金王于秋故行夏
 令则气伤冬水王而金废故病发于冬飧
 泄者食不化而泄出也逆秋伤肺故少气
 以奉于冬藏之令也(飧音/孙)
冬三月此谓闭藏
 草木凋蛰虫去地户闭塞阳气伏藏
卷二 第 6b 页 0649-061.png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阳气下沉水冰地坼故宜周密不欲烦劳
 扰谓烦也劳也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避于寒也
使志若伏若匪
 今详匪字当作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皆谓不欲妄出于外触冒寒气也故下文
 云
卷二 第 7a 页 0649-062.png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去寒就温言居深室也灵枢经曰冬日在
 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无泄皮肤谓勿汗
 也汗则阳气发泄阳气发泄则数为寒气
 所迫夺之亟数也(亟去/吏切)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立冬之节初五日水始冰次五日地始冻
 后五日雉入大水为蜃次小雪气初五日
 虹藏不见次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五日
闭塞而成冬次仲冬大雪之节初五
卷二 第 7b 页 0649-063.png
 日冰益壮地始坼鵙鸟不鸣次五日虎始
 交后五日芸始生荔挺出次冬至气初五
 日蚯蚓结次五日麋角解后五日水泉动
 次季冬小寒之节初五日雁北乡次五日
 鸷鸟厉疾后五日水泽腹坚凡此六气一
 十八候皆冬气正养藏之令故养生者必
 谨奉天时也荔音利挺大顶切乡音向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谓反行夏令也肾象水王于冬故行夏
 令则肾气伤春木王而水废故病发于春
卷二 第 8a 页 0649-064.png
 也逆冬伤肾故少气以奉于春生之令也
天气清静光明者也
 言天明不竭以清静故致之人寿延长亦
 由顺动而得故言天气以示于人也
藏德不止
 新校正云按别本止一作上
故不下也
 四时成序七曜周行天不形言是藏德也
 德隐则应用不屈故不下也老子曰上德
 不德是以有德也言天至尊高德犹见隐
卷二 第 8b 页 0649-065.png
 也况全生之道而不顺天乎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
 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
 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所谕者何言人之真
 气亦不可泄露当清静法道以保天真苟
 离于道则虚邪入于空窍(空音/孔)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阳谓天气亦风热也地气谓湿亦云雾也
 风热之害人则九窍闭塞露湿之为病则
卷二 第 9a 页 0649-066.png
 掩翳精明取类者在天则日月不光在人
 则两目藏曜也灵枢经曰天有日月人有
 眼目易曰丧明于易岂非失养生之道耶
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雾者云之类露者雨之类夫阳盛则地不
 上应阴虚则天不下交故云雾不化精微
 之气上应于天而为白露不下之咎矣阴
 阳应象大论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明二气交合乃成雨
 露方盛衰论曰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
卷二 第 9b 页 0649-067.png
 气不足明气不相召亦不能交合也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夫云雾不化其精微雨露不沾于原泽是
 为天气不降地气不腾变化之道既亏生
 育之源斯泯故万物之命无禀而生然其
 死者则名木先应故云名木多死也名谓
 名果珍木表谓表陈其状也易系辞曰天
 地絪缊万物化醇然不表交通则为否也
 易曰天地不交否(否部/鄙切)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卷二 第 10a 页 0649-068.png
 恶谓害气也发谓发散也节谓节度也菀
 谓蕴积也槁谓枯槁也言害气伏藏而不
 散发风雨无度折伤复多槁物蕴积春不
 荣也岂惟其物独遇是而有之哉人离于
 道亦有之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
相失则未央绝灭
 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失
 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央久也
 远也
卷二 第 10b 页 0649-069.png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

 道非远于人人心远于道惟圣人心合于
 道故寿命无穷从犹顺也谓顺四时之令
 也然四时之令不可逆之逆之则五脏内
 伤而他疾起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生谓动出也阳气不出内郁于肝则肝气
 混糅变而伤矣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卷二 第 11a 页 0649-070.png
 长谓外茂也洞谓中空也阳不外茂内薄
 于心燠热内消故心中空也(燠音/欲)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收谓收敛焦谓上焦也太阴行气主化上
 焦故肺气不收上焦满也○新校正云按
 焦满全元起本作进满甲乙太素作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沉谓沉伏也少阴之气内通于肾故少阴
 不伏肾气独沉○新校正云详独沉太素
 作沉独
卷二 第 11b 页 0649-071.png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时序运行阴阳变化天地合气生育万物
 故万物之根悉归于此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
 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
 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
 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滋苗者必固其
 根伐下者必枯其上故以斯调节从顺其
 根二气常存盖由根固百刻晓暮食亦宜
卷二 第 12a 页 0649-072.png
 然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圣人所以身无奇病生气不竭者以顺其
 根也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是则失四时阴阳之道也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谓得养生之道苛者重也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卷二 第 12b 页 0649-073.png
 圣人心合于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于
 迷故佩服而已老子曰道者同于道德者
 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
 愚者未同于道德则可谓失道者也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格拒也谓内性格拒于天道也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乱此之谓也
卷二 第 13a 页 0649-074.png
 知之至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
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知不及时也备禦虚邪事符握虎噬而后
 药虽悔何为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二

卷二 第 13b 页 0649-07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