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200685c 页
卷十六 第 1a 页 0643-082.png
道枢卷之十六
     至 游 子 曾 慥 集
  灵源篇(太极布妙人得其一/葆鍊元和持之勿失)
何真人(何仙/姑也)曰命之蒂在乎真息者也太极
布妙人得其一而勿失者善持也宫室虚闲
则其神自居矣烹熬其灵府则其血液斯枯
矣悲喜思虑所以蠹其形者也苟迷而不知
则其气乱而精神无所据矣元和竭而神斯
去矣方其萌芽脆弱须含畜焉吾之根识者
易于变迁故未有美稼生于荒田者也故九
卷十六 第 1b 页 0643-083.png
年而足乎火之候玄应无心其神速矣真心
者无心也动静两忘者离乎欲也神者性也
气者命也神不外驰则气定矣二物者其谁
亲乎失之何以为本哉混合为一而复忘其
一则可以同化元之出没彻金贯石不为难
焉坐在立亡犹倏忽焉此道也易知而难行
也行忘其所行道斯毕矣若夫闭气数息非
吾所谓道也专气致柔则其神自留往来之
真息斯休休然矣久之绵绵归于元命于是
灵泉不汲而自流夫三万六千者大功也阴
卷十六 第 2a 页 0643-084.png
阳节候在其中矣蒸融乎关脉以变其筋骨
则光明无不通矣三彭出乎阴尸之宅万国
朝于赤帝之宫真人来于丹台此岂一朝一
夕所致哉惟吾本真而已故战胜其魔者吾
之慧力与夫虚淡而然欤其初何以为镃基
耶念中之境须自除焉梦中之神须自执焉
不荡不凝者大要也不方不圆者玄道也元
和内运则以成其真呼吸而求于外者非道
也元气不止则神不安矣蠹木无根则柯叶
槁矣夫涕唾也精血也执本穷元亦一而已
卷十六 第 2b 页 0643-085.png
矣随时变化由吾之心焉故在体感热斯为
汗矣在目感悲斯为泪矣在肾感合斯为精
矣在鼻感风斯为涕矣纵横流转以润其身
惟其至也不出于神水此神妙难言者也真
气者能资人之生吾恬淡无私斋戒以宁其
心节其语言于是得醍醐甘露之浆饥渴除
而真素见矣其初勤苦乎修鍊及功之成则
逍遥焉勤苦之中当复闲焉以养其元神吾
之心何以得闲乎斯纵擒在我者也吾之用
内何也泰然而修大定者也形神未能俱全
卷十六 第 3a 页 0643-086.png
吾不了其命则了其性乎彼多能者与修行
之路背而驰者也其犹烟雾不能成雨露矣
修鍊之要以神气为本神气不安则徒劳者
也无中之妙有其难执欤养婴儿者必护其
母欤吾尝减俊辨黜聪明养其精神为愚其
成与不成无必取焉无必取其质自延矣有
必取斯神仙矣有必无必惟坚其心则神真
不散而朝元者也
   中源篇(房日青龙参曰白虎/镇星统之万物之母)
世有大药何谓也仰观于天房曰青龙汞之
卷十六 第 3b 页 0643-087.png
精也参曰白虎铅之精也二气者至宝也日
为朱雀火之神也月为玄武丹砂铅也于是
欲知大药而立元基焉必得中央戊己之土
者也土者自镇星生之能载万物之母也汞
生于丹砂丹砂复为汞不见丹砂之形及乎
复本又为丹砂故青龙者丹砂之宅也自有
阴阳合其精华焉白虎者黑金之舍也被褐
怀玉外黑内白鍊而为真铅是以古先至人
曰此神龙之精也淮南八公曰此秋石也秋
石者何也庚生乎金应西方之位辛生石也
卷十六 第 4a 页 0643-088.png
丹砂之中生乎汞者神水也故神水者汞之
神也东方木君甲乙也南方火之主也是为
丹砂其色赤属阳南方之位者也龙虎二气
也方其相温在于鼎中盖如人之受胎精气
混然其交有形兆焉则以水定四时而为大
还丹焉其二精和合其状乳花于是自相制
伏者也自十有一月一阳之生至乎四月纯
阳之时入乎五月一阴之初即阴生阳互用
遂以自媒可也阳极阴生于甲午之中用阳
之卦自子至于午之中于是六卦入于乾位
卷十六 第 4b 页 0643-089.png
(六卦属/于乾宫)砂产于金者也汞归于铅者也药
在于鼎为二气之所推移及其成熟如人之
在胎者也阴阳结媒而成其若神灵者乎十
月霜雪降矣黄芽内熟其色颙颙黄芽之成
者龙虎自然之神化也丹成而服之则当守
一存神其心与道合焉吾尝跏趺而坐左右
手各起前后摇之三十有六左手取右手左
右摇天柱者各三十有六握固摇其辘轳者
三十有六双飞其辘轳者亦三十有六左右
手为挽弓焉右挽左顾左右手如钩向前用
卷十六 第 5a 页 0643-090.png
力攀者各三十有六扣齿漱津用力三咽之
于是始行火功焉子者四两也每两九转则
三十有六矣丑者八两也(计七/十二)寅者十二两
(计一/百八)辰者十六两也(计一百/四十四)巳者二十两
(计一百/八十)午者二十两也每两六转则一百
有二十矣未者十六两也(计九/十六)申者十二两
(计七/十二)戌者八两也(计四/十八)亥者四两也(计二/十四)
惟阴卯阳酉不行焉
   中黄篇(五谷养形亦以害生/餐服元和安而延龄)
人受形于胎故以精血为根灵识元气为本
卷十六 第 5b 页 0643-091.png
于是吾明五藏焉观夫元气浩然凝结成质
育以五藏法五行之相应也明以七窍象七
曜之照也夫人之腹有五行之正气顺之则
无疾逆之则为害矣首天也足地也心之气
骨之气节之气皆大此所谓神宅也如此则
修道易成且寿矣道以心识为用如用心舍
情则直上于九天此其大要者也夫婴儿在
胎无声无息合于至理既出于胎六识潜萌
体袭五谷贪恚并生随识所用口受外味以
忘识身受内役以丧情神离形以散坏形离
卷十六 第 6a 页 0643-092.png
神以去生殊不知皮肉相应筋骨相成肝合
乎筋其外爪心合乎脉其外色脾合乎肉其
外唇肺合乎皮其外毛肾合乎骨其外发咸
者骨之伤也苦者血之伤也甘者肉之伤也
辛者气之伤也酸者筋之伤也夫孰知其以
哉气阳也味阴也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其
初岂不相资耶而后皆相反焉于是精食气
而其精伤矣形食味而其形伤矣故谷气盛
而元气衰以至于老焉春之月七旬有二日
损苦增辛以养吾肺夏之月七旬有二日损
卷十六 第 6b 页 0643-093.png
酸增甘以养吾脾秋之月七旬有二日损辛
增酸以养吾肝冬之月七旬有二日损咸增
苦以养吾心四时之季各旬有八日损甘增
咸以养吾肾如是亦可以寿三百龄矣先之
以除欲以养其精后之以辟谷以存其命食
胎气食灵元斯不死之道也有华胥国者太
上之庭者其外三十里上罗飞棘下布疾藜
至华胥者先径其中焉夫飞棘蒺藜者其犹
吾之三彭也欤三彭亡则吾登乎胎仙之区
矣九仙君曰道之要盖十有八章焉经曰专
卷十六 第 7a 页 0643-094.png
修静定身如玉但服元和除五谷何谓也心
者随时所动先当净居内绝所思外绝所欲
则元气自足矣世以五谷为肥肤之具不知
为坏身之本也经曰咸味辛酸五藏病津味
入牙昏心镜此之谓也于春三月净理一室
肆几设床施茵至子之时一气初生则净其
心神叩齿三十六通以左右手握固仰卧瞑
目俟喘息之出即闭口鼓满其气以咽入为
度漱以咽之若入于腹汩汩作声以饥为度
饥即更服焉气入之后如其口燥即饮胡麻
卷十六 第 7b 页 0643-095.png
之液(巨胜三大升去皮九蒸九曝茯苓三两/细研为末先下巨胜末三两次下茯苓)
(末煎数沸/少入酥蜜)久焉气自畅通而安和所咽流滑
胡麻之液可以止矣久之肠中之滓尽则咽
其气自如汤液至脐之下服气之初溲溺赤
黄勿惧矣夫汤液不绝则肠中之滓不尽终
不能洞晓是非矣欲绝水谷宜自量而已无
远近之限焉或三十日或五十日或百日三
丹田自然以次停满故三十日下田满则神
气足而不泄且不饥矣六十日中田满则体
无虚羸行步健矣九十日上田满则内凝结
卷十六 第 8a 页 0643-096.png
而外充肥矣于是三焦平实神凝体清淡无
所思可以栖心圣境以学胎仙若夫或食或
断使人志散喜贪诸味则谷之气难遣求仙
者之大病焉此内养形神者一也经曰子能
守之三虫弃得见九真五牙气何谓也夫服
津液则得不饥况于服气者乎故绝谷者则
魂魄变改三尸动摇矣然服气之初或十有
四日或二十八曰滓秽既出渐觉其体虚弱
百节无力此元气未达也惟勿惧焉当坚守
之使下田满则饥渴除矣始也肤色黄瘠后
卷十六 第 8b 页 0643-097.png
当悦泽矣如兼食而行则无效焉大抵服气
欲速达于五藏必绝其汤液绝五十日闭目
内想脾中之气行自心而起散至四肢仰卧
祝曰中央戊己内藏元气黄色内坚用之可
理丹阳莫辞朱陵共议得达四肢黄云大起
于是每至丑之时而勿差焉历二十八日内
见脾中之气郁如黄云过于四肢久之其气
可以灭烛吹火百步之外如大风可兴云雾
以蔽其身矣三尸者一居脑宫脑宫者上丹
田也其色白青使人思饮食好嗜欲动摇其
卷十六 第 9a 页 0643-098.png
心焉一居明堂明堂者中丹田也使人贪财
贿好喜怒精神恍惚焉一居腹胃腹胃者下
丹田也使人爱衣服荒酒色撩乱其情焉夫
能用心坚强以食其气则三十日上虫死六
十日中虫死九十日下虫死于是五藏之中
有五行之正气运应于九天无所不通矣此
食气玄微者二也经曰五牙咸恶辛酸味何
谓也五味不绝五藏之灵气不生矣此五牙
咸恶者三也经曰蒸筋曝骨达诸关握固潜
通开百窍何谓也服气五旬而未能绝水谷
卷十六 第 9b 页 0643-099.png
之气遇天晴霁于正午之时坐密室施床设
席散发于枕上握固渐于二胁之傍然后叩
齿七通端心瞑目如觉微闷即用力握固稍
稍筋脉徐开灵气渐通于骨肉之间津汗润
泽于皮肤之上数数运行自然颜色光而气
力倍闭气鍊形元气通行于毛发毛发跳踯
矣此烟霞净志者四也经曰百窍关连总有
神何谓也百窍通于百穴百穴通于百脉目
之上有二穴焉通于肝脉肝脉通于心脉故
心悲则泪脑之上亦有穴焉通于鼻脉鼻脉
卷十六 第 10a 页 0643-100.png
通于心脉故心悲则鼻酸脑热则鼻乾盖百
脉与百窍相望百关与百节相连是以一穴
闭则一病生一脉塞则一经乱矣服气者则
诸脉通畅胃腹无物以停留寒热不侵毒物
不干吾之万神始得归集于身痍痕客气消
矣此百窍关连者五也经曰何物为冤七七
裹何谓也其滓既尽最当绝其水谷者四旬
有九日其至切者也稍稍百脉洞达返照如
烛俗心顿舍五藏怡和不能坚精则前功亡
矣此长存之道者六也经曰滞子神功去路
卷十六 第 10b 页 0643-101.png
难大都谷实偏为病何谓也谷气坚实则五
藏壅滞神气不凝而灵光不照矣此咸美辛
酸者七也经曰谷实精华与灵隔缠罗六府
昏诸脉何谓也谷气精华化而为涎为膜以
缠罗于五藏六腑关节筋脉焉夫服气五六
十日见其滓尽而不知谷气精华未出也于
是有饮食之思其情散荡殆为三尸之所动
及夫后溲或如脓或如血或如坏脂或如鸡
粪乃谷气欲出也踰三二十日或如涎如膜
者出则谷气之精华矣此谷实精华者八也
卷十六 第 11a 页 0643-102.png
经曰自辩元和九仙气何谓也谷气尽则识
元气矣此三虫宅居者九也经曰由子运动
呼吸生居在丹田内荧荧何谓也神气既足
则呼吸运动能兴云雾而得隐形无滞矣丹
田之气平实则上升下游结如鸡子其光照
乎数里筋骨康强其体和平矣此九仙真气
者十也经曰胎息真仙食气得却闭真气成
胎息何谓也服气二百日五藏既虚可以学
胎仙矣先须密室厚毡累席其枕之高四指
而与身平舍其心识握固仰卧初闭其息自
卷十六 第 11b 页 0643-103.png
十至十五以及三十五十一百息使其心不
动移昼夜十二时凡一千六百五十息焉方
其气绝则以魄留守其身魂游上天矣百息
之后魂神当见其魄魄阴神也不欲人之生
焉其神七其衣黑衣其冠黑冠其柄黑玺是
为玄母若见之则当存念祝曰玄母玄母吾
身之王长养筋骨莫离尸户吾与魂父同游
天去次见三人各长一尸有五寸其衣朱衣
其冠朱冠其柄朱玺引上元宫诸脑之神百
馀而出其身则见一气于二丹田中状如白
卷十六 第 12a 页 0643-104.png
云光照洞达则谨呼三魂之名一曰爽灵二
曰胎光三曰幽精得此阳神领其脑宫之神
引其光神游于上天初出之时觉其身从黑
房而出见诸鬼神诡形异质或大或小惟勿
惧焉俟无所见始为良矣故为斯道者必求
同志而与之居虑其有所见而生怖畏身不
得去也则使同志者记其喘息之数焉此胎
息真仙者十一也经曰五藏真气芝苗英何
谓也其肝木也生于火克于土来自东方其
色青苍受之于阳潜伏此气闭固千息则青
卷十六 第 12b 页 0643-105.png
色周流而凝结矣其行之也自子之时当隔
一时至五十日见其气如青云想之可以治
人之浮热时疫臃肿疥痒急嗽之疾其心火
也生于木克于金来自南方其色赤受于朱
阳潜伏千息赤色当出每午之时存想其气
其心大如鸡子稍稍赤气自顶而散祝曰南
方丙丁赤龙居停阴神避位阳官下迎思之
必至用之自成五十日则赤气如火之光可
以治人之冷疾其肺全也生于土克于木来
自西方其色白服之千息白色当出每丑之
卷十六 第 13a 页 0643-106.png
时存想其气状如白珠其光住于眉间咒曰
西方庚辛太微玄冥内应六府外为肺神见
于气上游于丹田固护我命用之成仙存念
一过四旬有九日肺中有气状如白云能照
厚地一切宝物及察人之善恶视表知里如
不行存想五气之法则须服气三年然后见
五藏之中由不辨生克寒热之理寒则用心
之气心气者火也热则用肾之气肾气者水
也故不知用气则无效矣其脾土也生于火
克于水来自中央其色正黄闭之千息则黄
卷十六 第 13b 页 0643-107.png
色昌矣日一想其气而无时焉四旬有九日
自见其气可以身入垣壁而人不得见矣其
肾水也生于金克于火来自北方其色黑是
为下元主持命房其中有真守之勿忘夫五
藏之神气每至五更之始各存想其色其气
俱出于顶则止不须一一想焉如是者其功
缓踰百日而效此五藏真气者十二也经曰
太极真宫住碧空何谓也上界之宫也故上
界以七珍精气为日月下界以阴阳托气为
日月下界一年三百六十日是为上界一日
卷十六 第 14a 页 0643-108.png
十二时焉此太极真宫者十三也经曰更上
寥天入太微何谓也九天第五殿也此九气
真仙者十四也经曰静理修真为圣人九行
空门列真载何谓也九行者一曰慈悯为衣
二曰止舍为食三曰正心为乘四曰专志为
财五曰谦下为床六曰顺义为器七曰勤惠
为屋八曰修空为宅九曰布施为华此太微
玄宫者十五也经曰诸行无心是实心因心
运得归天去何谓也无心之心因有心也此
九行空门者十六也经曰六府万神常有常
卷十六 第 14b 页 0643-109.png
何谓也大肠之府主于肺堂鼻柱中央以为
候色其重十有二两其长一尺有二寸其广
八寸大肠十有二曲其贮水谷一斗二升十
二时中有神焉衣冠各如其色十有一人水
谷气尽则其神见矣肾府者主其内宫外应
于耳为宅门户盖精主肾肾为后宫内列宫
女左壬右癸循环于二耳有元神守之嗔怒
则伤肾肾伤则失其志丧其元神嗔怒者道
之忌也肾合气于膀胱上应于舌根气液往
来是以膀胱二府合为津门而气海循环以
卷十六 第 15a 页 0643-110.png
为要路焉服气未成当节言语以养其津其
中有神三百六十以应一岁之位其气既成
常抱不贪之行则当见其神而合神理此六
府万神者十七也经曰勿泄天章子存志何
谓也始终不泄则天神助之矣此勿泄天章
者十八也




卷十六 第 15b 页 0643-111.png
道枢卷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