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200641c 页
卷七 第 1a 页 0642-004.png
道枢卷之七笃六
    至 游 子 曾 慥 集
  黄庭篇(内景之学盖有二家/榷其至当其思无邪)
人之绛宫者上清也其名曰紫霞盖身之中
五行混然而聚至灵之气者也三魂者一曰
胎光其居上丹田二曰爽灵其居中丹田三
曰幽精其居下丹田下丹田者下关元也其
名曰命关曰金关曰玄关曰死生关二肾者
其左少阳其右太阴上通于诸脉及于经终
此密户也二肾所生如日月之气常随呼吸
卷七 第 1b 页 0642-005.png
而出入焉内灌于生门上入于泥丸上下通
流如日月之运行人之动静呼吸心宜常存
之者也元气者出于下丹田流注于身凡昼
之干则阳极而阴生故会合于泥丸阴阳相
推循环无穷昼夜之间犹列宿分布焉夫能
服气固精得其节符则灵气凝变如紫烟白
云充于三田其升为云其降为雨以之溉灌
五脏而植根者也上纳津液下勿泄其气气
液充满如深井之出涌泉自然洞流无穷通
于鼻门而入于口滋于其身如是则黄铅紫
卷七 第 2a 页 0642-006.png
汞生矣依时采而鍊之入于丹田贯诸百节
自然出闇室而照真阳之门故曰回紫抱黄
入丹田者此之谓也口者玉池也其中灵液
皆由脾胃消化水谷承变而生焉其源自乎
肘后之关冲之至于辘轳之关其分四脉下
之二脉从顶之后入顶之下透舌之二窍及
下齿(齿缝/也)出焉上之二脉入于泥丸穿于上
腭之二窍及上齿出焉一气不调则水谷不
化脾胃之气缓而玉池乾枯焉经曰昼夜不
寐乃成真不寐者非不寝也去阴昏之气而
卷七 第 2b 页 0642-007.png
已九皇丹经曰昼咽灵液夜伏真气久则气
轮自运于三宫如波涛之声所以心合于气
气合于神融而且和泯泯澄湛不逐于物入
于不动之境焉存黄庭者何也闭八门锁金
关澄湛灵台扫除阴室使二气交会于蟾宫
所以制鍊琼丹填补血脑者也耳也鼻也口
也心也命关也(耳鼻/凡两)不可妄启发焉当收视
反听绝诸外照其名曰七蕤玉籥闭二扉此
之谓也夫修大还者必先扃三要焉三要者
耳也目也口也而后闭金关焉如是则太一
卷七 第 3a 页 0642-008.png
玄泉消于幽关上贯于昆崙矣九微上仙常
带虎符者水中之金也脾者横津也脾长一
尺横津长三寸有六分在心之下谓之黄庭
之府焉心与脾者父子也是为火生于土灵
台之所居也鼻者中岳也窍之左其气之出
则阳也窍之右其气之出则阴也昼夜阴阳
不定焉观其运行始会于丹田次流于寸口
朝于鼻中贯于五内归于命门扁鹊曰二呼
也其脉行乎三寸焉一吸也其脉行乎三寸
焉呼吸定息其脉之行是为六寸昼夜一万
卷七 第 3b 页 0642-009.png
三千五百息则脉行乎五十度而周于身矣
其运行之道盖如环之无端焉荣者阳也卫
者阴也荣减一息则生寒矣卫加一息则生
热矣神能御气则鼻不失息如婴儿之在胎
者也故胎息者上至于气关下至于气海非
若口鼻之劳也真人之息以踵何也气伏于
下元则其息长而远矣出于三焦之上则其
息短而促矣葛真人曰灵龟俊鹄千岁不食
者善息故也舌之下有三穴焉左曰全津右
曰玉液中曰玄膺皆涌生甘泉以灌于气海
卷七 第 4a 页 0642-010.png
气海者命门也此生死之岸也曰神曰气曰
精身之三宝也保之之要有三焉始以导引
百骸通流血脉以安其四体中以勤修百行
抱制魂魄以全万神终以淘鍊本元飞行日
月以复其真精真精者得一可以仙矣治身
之要在乎存想于是又有妄想真想焉夫闭
目作观或引五色之气或化日月之光或为
龙虎之形或作婴儿之象或思赤珠或现金
丹此妄想也闭目内视而使神识气气识神
于是气为神胎形为气主神气相合而自然
卷七 第 4b 页 0642-011.png
此真想也日月既足可以出入其㲉矣肺主
乎气者也是为华盖焉其下通于命关其上
贯乎神庐气或不通则鼻塞矣于是存其白
元静调六气(呬嘘呵吹/呼吸也)可以革壅滞矣白元
者何也肺之真气也能治身者莫先乎行气
气活则血荣血荣则精实精实则神灵而四
海内丰矣四海者何也气血精髓也其要在
乎戒五伤焉多乎咸则心伤矣多乎苦则肺
伤矣多乎酸则脾伤矣多乎辛则伤肝矣多
乎甘则肾伤矣不特此而已久于视则血伤
卷七 第 5a 页 0642-012.png
矣久于卧则气伤矣久于立则骨伤矣久于
坐则肉伤矣久于行则筋伤矣知此者血气
调理上可以穷七返下可以究九还鍊真元
伏金液于是血成乳气成云骨成金髓凝霜
矣肝者藏魂也忍怒可以制阴抑喜可以养
阳者也一阳起于子而至于巳则六阳极矣
常人之真气遇极则飞散焉达生之士观其
极则内生一阴阴极于亥(亥六/阴也)则内生一阳
阴阳相推生生无已故得神全精复与天地
相久者也此何道乎用七日来复之候以摄
卷七 第 5b 页 0642-013.png
魂还魄鍊丹结胎者也肾堂者玄关也心肾
合为一脉其白如线其连如环其中广一寸
有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是为九天真一灵和
之妙气至精活命之深根者也若夫五脏六
腑百关百脉金津玉液日月之光华皆在乎
肾焉常能存固则二部之海水应刻定候其
潮自生至于生门矣生门者何也幽关之户
也水之运也及冬至则王气极气极则凝为
霜结为冰夫能实其肾则凝为白金得乎离
火则为还丹矣夫火极则炎上水极则流下
卷七 第 6a 页 0642-014.png
故阴极则无阳阳极则无阴水火之极莫能
力制悟此者斯审阴阳消长之理擘洪濛开
造化提日月升昆崙以成逆会七返者也始
升脑则成云次贯骨则成髓髓满则骨坚骨
坚则生肉肉实则筋舒筋固则添血血盛则
益气气冲则益毛发矣脾者金台也元气之
大根也能消谷分气者也其脉下贯于命门
在脐之下一寸有三分名曰玉环是为下丹
田夫命门者何也性命之门非独右肾而已
也常温养脾火使土气充盈则体强而本固
卷七 第 6b 页 0642-015.png
矣脾实气盈则其脸如丹盖脾者其长一尺
掩于太仓若其壮实则五藏亨通虚则四支
堕矣昔乖崖子(张忠定/公咏也)见希夷先生当暑而
附火绵冠厚衲曰吾守一泓之气不能与造
化争焉胆者六府之精也主诸气力外应乎
目曈鼻柱者也鍊三元之气既久则五藏之
灵光夜烛矣三魂宁者梦寐灭矣三田各有
室焉其室一寸有二分阳驰阴走圣人状之
为龙虎谓其难制伏者也曰鼻曰目曰心此
身前之三关也曰尾闾曰肘后曰辘轳此身
卷七 第 7a 页 0642-016.png
后之三关也曰口曰手曰足此身外之三关
也呼吸进退阙一不可焉知三田者存鍊北
方之正气采之有时还之有数自然变化九
玄金液之大丹者也地户者口中也帝乡者
额心也鼻之气出清入玄者也夫存想发火
运载河车不离乎呼吸而已于此鍊其津液
而入于玄宫肾之铅汞飞出于上道于是上
下关键而不泄圣胎斯成矣舌之吐缩漱津
咽液当如江河之注五内源源不绝者可也
养三田净六府固神室闭邪关于是结五内
卷七 第 7b 页 0642-017.png
之精华育大化之元胞使气住于神宫丹回
于脑可以变朽为荣矣三田修炼之功至则
留精止胎自然三气右旋于脑户六阳左绕
于乾宫上下顺流百关俱爽则九窍洞达矣
北方正一之气其主洞房金室坎离之二气
也坎离交则日月精华自然合一而会于三
田矣金室下元者肾宫也其名曰寿海尾闾
不禁则沧海竭矣故曰长生至谨房中急其
此之谓欤内视三房九室使内外洞彻乃存
漱五牙之玉液而咽之(五牙五/脏也)于是闭命关
卷七 第 8a 页 0642-018.png
下金锁制精气欲急伏铅汞之将飞铅者水
中之金也盈则魄动矣汞者火中之银也满
则魂摇矣大肠者玉堂之府也小肠者元阳
之府也左膀者太和之府也右胱者太素之
府也胃者中黄之府也胆者太清之府也修
之治之勿令故焉斯可也善治生者先治其
心将躁则安之将邪则正之将求则以舍而
抑之将浊则以清而澄之行止于是造次于
是久之则物冥于外神鉴于中不求静而愈
静不求泰而弥泰于是动寂俱忘天真自适
卷七 第 8b 页 0642-019.png
焉五行者散而为五混而为一者也(一者一/气也)
一者道之始药之祖也故天以一阳降而生
复六降而生乾阳极矣则一阴降而生姤六
降而生坤(十一月至四月其卦复临泰大壮/夬乾也五月至十月其卦姤遁否)
(观剥/坤也)圣人收采天地之真气分成二体一曰
铅二曰汞各八两合乎三百八十四铢(二十/四铢)
(为一两三百八十/四铢者一斤也)以应于卦爻者也仰观天
道俯推漏刻以均分其火候夺取一千八十
之火功以脱凡胎斯盖起于一终于一金丹
之火候也从玄根而论之则混元一判三才
卷七 第 9a 页 0642-020.png
具焉四时迁焉从内景而论之则洪濛一判
三宫具焉万象生焉四气运焉此天地人皆
生于一者欤其妙在乎合三五之气用九九
之节符三五者何也水火土也于是闭幽门
研八遁分三明其父泥丸其母雌一以收三
光归于子室精神不失矣八遁者何谓也戴
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者是
也三明者何谓也二肾之宫其左为日其右
为月而斗所居者是也吾身有日月焉使之
高奔上彻于泥丸中行于五内上下三宫循
卷七 第 9b 页 0642-021.png
环无穷则百骸固而精髓实矣此黄庭之道
也玄一者何也鍊阴魄养阳魂结玄珠而固
精海者也世人以阴鍊阳其自壮而至老者
乎达士以阳鍊阴其自老而复壮者乎漱鍊
者先闭诸洞后转赤龙上假玉池之津液以
灌养增添焉使上下相通是为胎津胞液之
大药者也胎津者何也北方之中吾能深扃
固键则三田九窍清静而无漏其一津一气
结矣经曰飞升上天驾玉轮昼夜七日思勿
眠何也六阴六阳七复之数内鍊金丹之火
卷七 第 10a 页 0642-022.png
候者也勿眠者常澄湛其真思不可昏昧灵
台者也百谷者土地之精也止能养形而已
语曰子欲不死肠中无滓子欲长生肠中常
清故宜食太和之精气焉夫欲实其腹先虚
其心心主静者也气主动者也故通乎道者
翱翔海宇之外而心常宁焉休息毫釐之间
而气常运焉静然后能契至虚虚极则莹莹
极则明明极则彻彻则天地之大莫能逃乎
方寸矣心者神之宅也目者神之窗也心运
则目开心住则目闭故昼耀景暮闭藏则通
卷七 第 10b 页 0642-023.png
利华精而阴阳调矣荣卫二气汪行乎六合
隐于卯酉藏于二肾肾之左玉房也太和真
人居焉肾之右金室也太玄玉女居焉北斗
者内有四辅外有三杓常混合于气海气海
者初九潜龙建子之位也经曰知雌守雄可
无老何谓也雄者火龙也善食紫金黄芽其
性好动而不息焉雌者水虎也善食红银白
雪其性好驰而无定焉通乎道者使龙虎潜
交饵之以紫金黄芽养之以红银白雪故得
雄依雌恋虎伏龙潜自然风雨顺序天地之
卷七 第 11a 页 0642-024.png
功成矣心精专则其内不倾上合三焦而下
玉浆取津于玄膺入于明堂溉于其喉神明
通矣斯乃下有还丹则必上烹元液使阴尽
而阳生火抽而水添循环而不止何以取津
乎搅漱舌之下则波涛自满咽之则注于丹
海矣大功欲成者其邪关外塞命门中关乎
肺者王乎荣卫二气其在于肾是为金水相
生父子之道也行三十六咽于玉池则百脉
通而血液滋矣此七返者也何谓也腾脑则
成云降口则成水传肺则成唾传心则成血
卷七 第 11b 页 0642-025.png
传肝则成精传脾则成液传肾则成二脉而
为阴精阳粹者也金津玉液者阴阳之所生
也夫能上经七返传入于二肾下变九还传
至于脑上下往来而不息于是为琼膏玉霜
者欤大功渐著则元气充实八素之液流通
其肾受精贯于五内更九九之真火气满候
足则金丹成矣
   太极篇(身有横津太极之根/葆其中黄形可长存)
东阳子曰人受中气以生与天地同于一禀
者也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大中
卷七 第 12a 页 0642-026.png
之谓也春秋传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
命也人之就胎其肾先受形焉次之以生五
脏故肾为命门者也其左为少阳为天为日
其右为太阴为地为月是一身之太极判而
始生者也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太极常
若也人之所以长生久视者以中气不失也
故古先至人言养生者以身之中谓之黄庭
焉黄者中之色也庭者中之所生也正当二
肾之间者也其上至于魂庭魂庭者脾也其
下至于关元关元者气海也上下在脐各三
卷七 第 12b 页 0642-027.png
寸前对生门后至密户生门者脐也密户者
精室也其中气液流通上极于泥丸下至于
衡端三元九宫八真二十四景悉以黄庭为
之主焉人之有黄庭即天地之有太极老氏
之谓谷神也谷神者何谓欤谷言其虚而受
神之所藏也玄牝者二肾也其左为玄玄者
天之色也其右为牝牝者地之类也天地呼
吸之气出入于此故曰天地之根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此所谓胎息者也审能脩之常存
而勿失虽与天地并焉可也然修之岂易也
卷七 第 13a 页 0642-028.png
耶其必有道焉要之运用不过乎心保藏不
过乎肾涵养和会不过乎脾致一守静真积
力久则必有得矣故修之之道以秘啬真气
为本洿泄者其大忌也经曰闭绝命门保玉
都百年方酢寿有馀可不戒哉吾观脐之下
三寸是为横津化为精水流溢于外焉闭之
唯在乎重密重密则精气固矣此吾之真气
者也得不竞竞谨谨以保持也哉
   火候篇(内丹之基资火乃成/周天之度勿失常经)
至游子曰闭气二十有四其数足矣出则复
卷七 第 13b 页 0642-029.png
闭用赤龙右搅之者七左搅之者九漱者十
有六琢齿者二于是分三咽焉先右次左次
中此阴爻者也闭气三十有六其数足矣出
而复闭用赤龙左搅之者七右搅之者九漱
者三十有三琢齿者三于是三咽焉先左次
右次中此阳爻者也凡闭气一百九十二以
火二八两煅之所谓火候者也
   水火篇(火本司天水本司地/一升一降用乃既济)
至游子曰人身有三昧之火焉一曰君火是
为上昧其心是也二曰臣火是为中昧其肾
卷七 第 14a 页 0642-030.png
是也三曰民火是为下昧其膀胱是也今之
所行者有曰长生之火有曰周天之火是火
者不知敛散之法则炎上而为孽矣古诗不
云乎本因敲石光遂致烘天热其是之谓欤
大抵火不可以无也大能去三尸斯不死矣
小能去九虫斯不病矣要知以归宿而后可
也夫孰知水之功哉水之在人也为汗为洟
为血为溲为矢为涎为沫此数者皆水之在
人而外骛者也其在内也脑为髓海心为血
海丹田为气海脾胃为水谷之海百骸则百
卷七 第 14b 页 0642-031.png
川也四海流通则百川灌盈矣庄子曰水之
性不杂则清不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莫能
清矣故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亦其理欤刘
高尚所以作活法也苏子瞻居乎白鹤之峰
感乳泉而赋之其理深矣惜乎能言之而不
能行也学者于是当明水火既济之法夫火
在心为性者也水在肾为命者也二者实相
须以济焉肾之水非心之火养之则不能上
升矣心之火非肾之水藏之则不能下降矣
夫能长养成就上际下蟠旁通曲引于三元
卷七 第 15a 页 0642-032.png
九宫五藏百节斯可以保固而长存者也是
以崔子曰定中如得水火透便是长生不死

   坎离篇(厥阴生坎厥阳生离/深明其用久视之基)
至游子曰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在人之身
其心则天也其肾则地也相去八寸四分合
乎天地之数者也故天气下降则心气下至
于肾肾为坎者也地气上升则肾气上至于
心心为离者也天地交泰万物生焉坎离既
济黄芽出焉以类推之离为阳则坎为阴也
卷七 第 15b 页 0642-033.png
离为日则坎为月也离为火则坎为水也离
为性则坎为命也离为龙则坎为虎也离为
奇则坎为偶也离为铅则坎为汞也离为液
则坎为气也昔海蟾子以谓五行四象者即
坎离之诀也吾观日魂月魄昼夜相随而不
停性命关连人而不知若能明天地升降之
运知日月交合之宜气中生液液中生气阴
中有阳阳中有阴则坎离成矣惟兹要诀人
罕知焉马自然所阅方外士其数千百矣其
说不过咽津行气存想胎息周天火候而已
卷七 第 16a 页 0642-034.png
行年六十有四遇海蟾子于是洒然而悟平
日所闻皆非也然则其要何哉有二八两之
药传送于炉鼎使龙虎交加千万遍而不止
则大丹于是就矣吕公诗云有人问我长生
法遥指天边日月轮真知言哉
   甲庚篇(东西定位全木既彰/于寅于申鍊之有方)
至游子曰论子午者多矣子者北坎太元之
水也吾观乎天文上属玄枵之躔当女虚危
之舍下应乎齐之野在于人其配肾焉推于
卦气为复之卦一阳始生之时也午者南离
卷七 第 16b 页 0642-035.png
阳明之火也吾观乎天文上属鹑火之躔当
柳星张之舍下应乎周之野在于人其配心
焉推之卦气为遘之卦一阴始生之时也子
虽为阴一阳生于其中谓之阴中有阳焉午
虽为阳一阴生于其中谓之阳中有阴焉此
学者所共知也夫学者以一阳之初动元气
上升皆知握固盘膝升身进火运金精于髓
海满神水于高源鼻气绵绵内安神识至丑
而止俟元气传至于亭午之时而合于心火
此水火之交感者也以一阴之初动液血迎
卷七 第 17a 页 0642-036.png
合皆知盘足叠手安定心神鼻气绵绵满口
含津勿吐勿咽运心之火上合于玉液交心
肾之气成既济之功至未而止俟心血传至
于亥子之时而合于肾水此水火之还元者
也默默旋斡其功自谓能行子午而交龙虎
矣夫行子午之功者盖欲交龙虎而还大丹
然龙虎未有不能生之而能交之者也故行
子午之功必在乎生龙虎其妙本乎鍊甲庚
者也试历论之鍊甲庚者何也或以谓甲寄
在寅寅者火之所生而王于午本东南之气
卷七 第 17b 页 0642-037.png
也是为液血变化之方阳龙生成之地故鍊
甲必于寅之时焉庚寄在申申者水之所生
而王于子本西北之气也是为精血变化之
方阴虎生成之地故鍊庚必于申之时焉是
为龙虎所生之方而不知所以生龙虎之妙
矣夫火生于寅而王于午其后受胎养于丑
者也水生于申而王于子其受胎养于丑者
也凡物未有不先受胎养而有生有王也前
人行子之功至丑而止者丑寅东北之卦也
并处于艮宫其气均平传送为近盖丑之初
卷七 第 18a 页 0642-038.png
时神水渐降于华池当以舌搅于上腭行咽
饮于重楼玉液既通跻于重楼则甲之木受
玉液而传养矣甲有所养则肝之木生肝之
木生则传之于心至此则心之火王焉是以
玉液传至于午地感心之火而化血谓之阳
龙也行午之功至未而止者未申西南之卦
也并处于坤宫其气均平传送为近未之时
真药将聚于全鼎则鼻之息多入少出固真
火于脾之土真火既传养于脾之土则庚之
金复受脾之土而传养矣庚有所养则肺之
卷七 第 18b 页 0642-039.png
金生肺之金生则传之于肾至此则肾水王
焉故心之血传至于子地感阴气而化精谓
之阴虎也是以太白真人歌曰五行颠倒术
龙从火里出阴阳不顺行虎向水中生吕公
曰阳龙还向离宫出阴虎仍从坎位生太上
内日月经曰元气入心化为血焉血者精之
源神之母流阴入于肾宫则化为精信乎鍊
甲庚生龙虎之妙诚本乎丑未也然神水降
于华池谓之玉液行咽饮于丑之时者何以
證之灵宝道要曰东望扶桑未晓升身渐过
卷七 第 19a 页 0642-040.png
重楼骤马数游宇宙少男止至扬州艮少男
也扬州者丑之地也吾观乎天文丑者上属
乎星纪之躔当斗牛女之舍下应扬州之地
者也张平叔诗曰金鼎未留朱里汞玉池先
下水中银则行咽饮于丑之时也明矣然液
血聚于金鼎谓之真药行养火于未之时者
何以證之灵宝道要曰采药须凭玉兔成亲
必在黄婆俟至壅州相见奉送一曲阳歌又
曰西南火入壅州何也玉兔金精也黄婆脾
土也其坤西南之位也壅州者未之地也吾
卷七 第 19b 页 0642-041.png
观乎天文未者上属鹑首之躔当井鬼柳之
舍下应壅州之地也张平叔诗曰要知产药
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此行养火于未之
时也明矣夫生龙虎之妙在乎鍊甲庚以成
之而收功于子午焉行子午之功而昧此机
要则恶能成其变化哉虽然达者行修鍊以
通关节非一日之力而后至也探微妙以换
凡胎其悟必有因乎吾尝权其至当曰运河
车之正气溯尾闾冲夹脊透玉京和二物于
泥丸还大丹于丹灶夺造化之权成长生之
卷七 第 20a 页 0642-042.png
道者不过鍊甲庚而已岂不秘哉



道枢卷之七





卷七 第 20b 页 0642-04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