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0641-004.png
道枢卷之一(二同/卷笃一)
   至 游 子 曾 慥 集
  玄轴篇(心劳神疲与道背驰/冥心湛然乃道之几)
至朴子曰天之体其高明欤天之性其玄虚
欤天与我命而秉以为性矣必也冲以用之
无巧也无拙也无智也无愚也湛湛乎适于
自然之场焉昔者太源洞长告于方丈先生
曰噫已入于无为矣而其性未能湛湛乎何
哉曰尔好乐(宫商之/声也)以习蔽之矣况忲于斯
者耶夫人离朴为华物诱于外五欲六蔽以
卷一 第 1b 页 0641-005.png
 
疵其洁无以见于天元则必濯其垢而后可
也何以濯之耶吾心者法水也于是涤三昧
焉开六蔽焉去五垢焉汰其浊而见素矣夫
能皓皓而不污莫先于却事物之见故知远
察微者聪明之见也命之曰伐性之斧务华
矜荣者声利之见也命之曰陷性之阱巧言
令辞者利口之见也命之曰惑性之药奇谋
诡策者深机之见也命之曰败性之寇是何
也智深者伪生识远者诈强夫畀我以知者
本为知道者也赋我以识者本为识性者也
卷一 第 2a 页 0641-006.png
岂期眩于外哉康伯子通古今之书及闻道
也终日如愚潘洞见子钟离子子钟离子示
以物而不能名子钟离子曰大矣哉却见者
也万物芸芸各归其根敷荣吐华各丧其真
朝生夕陨物孰免乎吾当内自省焉吾亦物
也于是探其本集其灵去有归无返于真空
返于真空者必先除其衅焉夫灼以华藻惑
以铿锵滋以膏粱袭以芬苾示以好恶习以
嫉媢役以金玉悦以爵禄媚以语言诬以机
谋斯十衅也不能除焉则违性失道矣赤松
卷一 第 2b 页 0641-007.png
 
子曰欲去之者先澄其源而后可也下愚者
所禀昧昧焉上智者为邪所蔽而与之同何
以扶蔀而发晦乎必舍其暗塞而投于纯明
之舍焉太上曰多知博见彼以为明斯乃为
暗者也天与之性何为而亡乎道与之貌何
为而悴乎七情之燎焚于五内真元烬矣夫
能使其情俱为煨而熄焉则冥冥寂寂真乐
至矣思真子学而未知道怼焉泣于瑶池之
下真君谓曰尔之七情不为触而发则入真
慧矣内心未纯则尚华而亡其纯矣古之至
卷一 第 3a 页 0641-008.png
人以性却性以形忘形性吾有也不以性蔽
性而入于昏形吾有也不以形丧形而入于
华内而贵朴如槁木焉故末茂者伤本枝大
者害干梵宫灵宇(梵宫八界/灵宇三千)帝之都也吾身
亦有妙庭焉慧日所烛玄风所扇夫何以致
之欤惩忿窒欲忍有所得慈无所舍此其端
乎妙素子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之器器非性也托器以入道者也嗟夫氄氄
无涯者生死之流也吾能知夫尘劳之缘腐
真而伐性吾能绝焉对松宇以遣白日调瑶
卷一 第 3b 页 0641-009.png
 
琴以战素月斯陟于道矣外思者道之寇也
纷丽挠乎虑铿铿动乎情坤牛挽之河车运
之外奔而入内驰而出则性斯丧焉性也者
水也风薄之则乱其清矣吾视外境其如芥
焉则含元而登太一矣精思子曰绮言者语
之疵也邪视者鉴之疵也淫哇者听之疵也
躁动者正之疵也狎侮者议之疵也作狂者
念之疵也今夫驭气而游于丹廓者其孰敢
忽此耶咎莫大于有见恃识以开万端而求
于胜也故意可以测古人之情明可以灼圣
卷一 第 4a 页 0641-010.png
贤之理顾有蔽也莫能开之有惑也莫能引
之异径以为大路也行潦以为沧溟也吾以
为慧而离于慧益远矣可不务去乎弃圣绝
智屏其良知进乎不为之宰者道之本也高
陵子始未闻道其书满家既闻道破觚折牍
窒其视刳其识道非无也性非空也无则沈
乎罔象矣空则委于冥求矣希声无听也空
色无视也无象无得也至虚者有其空真符
者有其有于是当先固其守焉夫然后入于
正不因人而舍不见法而迁此有守者也确
卷一 第 4b 页 0641-011.png
 
然有作卓然有入故由有而适于无从相而
至于寂矣五空八识不辨乎始终而入无为
者殆未知无为之为自有欤立我者必自乎
无我者也亹乎尘昧疵乎物蔽执乎我者害
道者也故物我俱忘而为一一又灭之而入
于无之域豁而达慧而通身无相也心无思
也我性之率可以致道执之而物不能夺守
之而外不能盗矣天与之形物俱有形道与
之性物俱有性流形既远出性之庭孰不有
守耶有守小而失大者有守外而弃内者有
卷一 第 5a 页 0641-012.png
守彼而丧我者有守伪而背真者守有道乎
守其我以大者也固其内以真者也若不知
守焉则干正紊真者至其谁能禦之哉圆净
子曰白之守玄者欤太上谓范子曰五蠹亡
矣七情灭矣汝知之乎范子曰非鍊磨者乎
曰鍊无以守则其外移矣磨无以守则其有
倾矣其惟守己而已颛蒙之子非性有殊也
惟其昧而不自觉欤既其觉也神安魄定入
几微矣皇甫子曰觉有五或因其殃而觉欤
或因其疾而觉欤或因其难而觉欤或因其
卷一 第 5b 页 0641-013.png
 
蒙而觉欤或因其达而觉欤众流既分其源
则散众情既出其性则蔽是以其源不澄焉
六欲以滓之三毒以荡之蔽源者流也乱性
者情也嗜欲者风波也纷华逐欲而生纯实
从物而死性之质凋而不朴矣性之灵渍而
不明矣根不宁而蒂不固矣湛乎一景独守
其源众流昭彻而澄矣我性之肇亦与人同
焉所受之纯全而不刿所葆之粹和而不较
中有圆者其性也欤运而不穷融而不凝穷
则为蔽凝则为止夫能明达洞彻者粹美以
卷一 第 6a 页 0641-014.png
挺内和会以塞外熙然如春无方如神不散
其阳不系于物斯圆之效欤故得其性也静
以止之而不知其运虚以极之而不知其反
其犹独阴之寂而不入其真耶玉惠子曰六
欲生而真灵缺岂能圆乎三毒兴而冲和丧
岂能融乎圆融殒而夭阏至矣物之性未尝
殊也小大所囿皆同焉好恶所受皆均焉从
其大小由其好恶则迷其本远其宗弃其源
失其祖矣自执其性鹜于六尘舍于三彭惟
抉其昧剖其愚以明为宗以清为性识阴阳
卷一 第 6b 页 0641-015.png
 
之所囿而同乎冲虚天元之性则廓然之所
宗矣消秽子曰得一而清越乎群宰之上与
化同游与性同契者适乎至真之祖者也赤
松子曰三明宅于中六凿鐍其外吾不登乎
异歧矣巫硖之子以响为宗而获鬼随焉西
波之子以因求其祖而得巫报焉所见不可
不慎乎无法之中有范焉有围焉空以道范
之虚以化围之空非彼所谓之空也虚非彼
所谓之虚也不空其思不思其空斯可谓达
也已矣夫以筥挈水者犹求诸空者欤吾知
卷一 第 7a 页 0641-016.png
所以裨补之斯复其真性矣诚以无为无则
何以语道之大乎真修者缘类而应也无所
入无所舍而灵心见于外于是真冲挺秀奥
理特达天纯不驳入于慧焉钟离子曰其识
通明其名曰慧其灵盈固其名曰圆得寂者
亡乎寂者也其善忘也欤至幽至虚可登乎
亡矣其心如滞矿焉物不能招矣则入冥不
杳入恍不惚寥寥乎有见默默乎有闻不见
为见不闻为闻然后有见闻之实不晦予盖
尝入乎冥冥守乎寥寥入寂之中而得寂之
卷一 第 7b 页 0641-017.png
 
应者也九变之上不可名也四游之前不可
形也能复于斯其惟无而已以有为有其失
也实以无为无其失也虚无之有者真有也
无之无者真无也渊静之渊渊而又渊洞玄
之玄玄而又玄兹犹其粗也夫见乎无无者
斯至乎道矣其太素之始哉钟离子曰无中
以求无孰知之耶夭粹而杂者有以驳之矣
灵源而浊者有以挠之矣惟旷兮若谷应受
不留澹兮若海源委不已无诡于道无戕其
性浩乎守其真寂乎袭其气精神会通成于
卷一 第 8a 页 0641-018.png
不化矣何以知其然也实者虚之应也虚者
实之乘也相为之用则各归于初莫测其变
焉夫玄览者可以涤吾之性思而不空则殆
(殆于多/知也)空而不思则罔(罔乎无/守也)其不亦达乎
性命者欤是道也道之全性之极也
   五化篇(万物芸芸其变不穷/能以道化虚明则通)
谭子曰至道有五化焉孰为道化乎夫虚化
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此
道之要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
物所以通也此道之用也圣人穷通塞之端
卷一 第 8b 页 0641-019.png
 
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
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藏之为元精用
之为万灵舍之为太乙放之为太清老枫化
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之有清也贤
女化为坚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之无情
也射似虎者见虎不见其石斩暴蛟者见蛟
不见其水是知万物可以虚我身可以无以
我之无合彼之虚自然可以隐可以显可以
死可以生空中之尘若飞云之目未尝见也
穴中之蚁若牛斗而耳未尝闻也况非见闻
卷一 第 9a 页 0641-020.png
者乎太虚者一虚也太神者一神也太气者
一气也太形者一形也命之则一根之则一
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者也稚子弄
影不知为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为像所侮
化家者不知为家所化化国者不知为国所
化化天下者不知为天下所化虚化神神化
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
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
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噫化化其无穷
者哉太上者虚无之神也天地者阴阳之神
卷一 第 9b 页 0641-021.png
 
也人虫者血肉之神也其同者神也其异者
形也形不灵而气灵语不灵而声灵觉不灵
而梦灵生不灵而死灵冰泮返清形散返明
能知真死者可以游太上之京矣孰为术化
乎云龙风虎得神气之道者也神母也气子
也以神召气以母召子何有不至乎荡秽者
必召五方之气伏虺者必役五星之精召之
于外守之于内用之于外无所不可也转万
斛之舟者田一寻之木发千钧之弩者由一
寸之机一目可以观天地一人可以君兆民
卷一 第 10a 页 0641-022.png
太虚茫茫而有涯太上浩浩而有家得天地
之纲知阴阳之房见精神之藏则数可以夺
矣命可以治矣天地可以返覆矣至淫者化
为女至暴者化为虎乐者其形和也喜者其
形逸也怒者其形刚也忧者其形蹙也斯亦
变化之道也蠮螉之虫孕螟蛉之子传其情
交其精湿其气和其神随物大小俱得其真
蠢动无定情万物无定形阴阳相搏则芝菌
不根而生也燥湿相育则蝤蛴不母而生也
人体阴阳而根之效燥湿而母之无不济者
卷一 第 10b 页 0641-023.png
 
何也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也涧松
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气也美玉所以能犯火
者蓄至精也大人昼运灵旗夜录神芝觉思
所不思可以冬御风而不寒夏御火而不热
矣孰为德化乎天下贤愚营营然如飞蛾之
投夜烛苍蝇之触晓窗知往而不知返知进
而不知退感父之慈非孝也喜君之宠非忠
也感始于不感喜始于不喜多感必多怨多
喜必多怒抑人者人抑之容人者人容之贷
其死者乐其死贷其输者乐其输孰为仁化
卷一 第 11a 页 0641-024.png
乎海鱼有吐墨上庇其身而游者人因墨而
得之智者多屈辩者多辱明者多蔽勇者多
死君子能罪己斯能罪人不报怨斯能报人
救物而称义者人不义之行惠而求报者人
不报之蝼蚁之有君也一拳之宫与众处之
一块之台与众临之一粒之食与众蓄之一
虫之肉与众咂之故得心相通而后神相通
神相通而后气相通气相通而后形相通太
古之道也孰为食化乎一日不食则惫二日
不食则病三日不食则死民事之急者食也
卷一 第 11b 页 0641-025.png
 
为巫者鬼必附之设像者神必主之盖乐所
享也虎狼不过噬肉蛟龙不过嗜血人则无
所不嗜所以不足则斗矣夫水将逼而投于
水知必不免且贵其缓也虎将噬而投于谷
知必不免或觊其生也孰为俭化乎水火常
用之物用之不得其道以致于败家盖失于
不简也饮馔者常食之物食之不得其道以
至于亡身盖失于不节也欲救之术莫过乎
俭俭于听可以养虚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
言可以养气俭于私可以养富俭于公可以
卷一 第 12a 页 0641-026.png
养贵俭于门闼可以无盗贼俭于环卫可以
无叛乱俭于嫔嫱可以养寿命俭于心则可
以生死是谓万物之化柄也奢者富不足俭
者贫有馀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奢者好
亲人所以多过俭者能远人所以寡过奢者
事君必有所辱俭者事君必保其禄奢者多
忧俭者多喜奢者好动俭者好静奢者好难
俭者好易奢者好繁俭者好简奢者好逸乐
俭者好恬淡有毕生而一器而无缺者有十
年而一裘不弊者斯人也可以即清静之道
卷一 第 12b 页 0641-027.png
 





道枢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