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200271c 页
卷一 第 1a 页 0628-008.png
周易参同契解卷上
    抱一子陈显微解
   上篇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
 金碧经曰神室者丹之枢纽众石之父母
 魏君谓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其
 义一也非神室则无以成丹非乾坤则无
 以见易乾坤纯体之卦也六子破纯体而
 为卦也麻衣曰乾坤错杂乃生六子六子
 即是乾坤破体是则六子因乾坤而生而
卷一 第 1b 页 0628-009.png
 六十四卦亦莫不出于乾坤故曰众卦之
 父母父母之体本是纯阳纯阴自六子之
 生而纯阳纯阴之体破矣鸟可复纯乎陈
 希夷曰破体鍊之纯体乃成是知破体鍊
 之可返纯体而入道众石鍊之可归神室
 而成丹然而众石非外物吾身中之众卦
 也神室亦非外物也吾身中之乾坤也欲
 鍊大丹先设乾坤为神室神室既设而变
 化在乎其中矣
坎离围郭运毂正辐
卷一 第 2a 页 0628-010.png
 乾坤既奠阴阳自交乾下交坤而为坎坤
 上交乾而为离坎离成而变化又在乎其
 中矣陈希夷曰日为天气自西而下以交
 于地月为地气自东而上以交于天男女
 交精之象也日月往来寒暑生焉四时成
 焉昼夜分焉阴阳定焉天地不能寒暑也
 以日月远近而为寒暑天地不能四时也
 以日月南北而为四时天地不能昼夜也
 以日月出没而为昼夜天地不能晦明也
 以日月交会而为晦明阴阳虽妙不外乎
卷一 第 2b 页 0628-011.png
 日月造化虽大不外乎坎离是故众卦之
 变虽不齐而不出坎离之中爻周流乎六
 位也犹车辐之设虽不一而不出乎一毂
 之运居其中也坎离中爻谓坎中之一离
 中之一上下往来六爻之内老子三十辐
 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达者得其道而
 运身中之日月常人昩其理而违造化之
 阴阳则未免有覆隍之虞脱辐之咎其于
 围郭正毂果何有哉
牝牡四卦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
卷一 第 3a 页 0628-012.png
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

 乾者纯阳牡卦也坤者纯阴牝卦也坎者
 阴中有阳离者阳中有阴牝牡相交之卦
 也故谓之牝牡四卦其他六十卦或偏阴
 在上或偏阳在下或偏阳在上或偏阴在
 下阴阳不纯牝牡不交不可谓之牝牡惟
 此四卦覆冒阴阳之道以为橐籥乾坤者
 橐籥之体坎离者橐籥之用知四卦体用
 则犹工者准绳墨而就规矩御者执衔辔
卷一 第 3b 页 0628-013.png
 而循轨辙处其理于中制其妙于外庶几
 举无差忒动合自然也
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
六十四刚柔有表里
 律历之中一月三十日而牝牡四卦之馀
 适有六十卦以卦奉日一日两卦一卦为
 经一卦为纬朝屯暮蒙朝需暮讼以至既
 济未济而卦象内外刚柔之体朝在上则
 暮在下刚在表则柔在里并兼前四卦则
 周易六十四卦皆为吾用是则大丹之道
卷一 第 4a 页 0628-014.png
 可以参诸易而参同契之所以作也
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
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辰为期
度动静有早晚
 麻衣曰消息画象无止于辞辞外见意方
 审易道又曰卦有反对最为关键反体既
 深对体尤妙屯卦也反之为蒙卦也
 自需讼以下皆以倒体为次如颐小过之
 类不可反者则以对体次之故颐卦则
 以大过卦次之此对体也自朔旦用屯
卷一 第 4b 页 0628-015.png
 蒙至晦爽用既未晦爽循环终而复始可
 见朝阴则暮阳昼动则夜静亲疏回互主
 客递分消息盈虚避就生杀进火忌斯须
 之谬退符防毫发之差抽添须辨浮沉运
 用审之昏晓学者因象而求意得意而忘
 象可也悟真篇诗云此中得意休求象若
 究群爻谩役情
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
讫戌亥
 卦有内外二体内卦三爻法一年之春夏
卷一 第 5a 页 0628-016.png
 一日之子后午前外卦三爻法一岁之秋
 冬一日之午后子前内卦法阳外卦法阴
 乾坤交泰之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子后
 进火午后退符其理一致
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
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赏为阳罚为阴仁为阳义为阴喜为阳怒
 为阴朝则行阳以应春夏暮则行阴以应
 秋冬苟能应四时之宜自然得五行之理
 非区区行赏行罚汲汲为义为仁与夫作
卷一 第 5b 页 0628-017.png
 喜作怒也魏君假是以喻阴阳生杀云尔
 况丹者至阳之精倘有纤毫阴气煅炼未
 尽终未成就修真之士动静语默之间可
 不谨欤至如好生利物仁慈宽恕惠爱忠
 信和喜清静真实不妄之类皆阳也好杀
 害物残忍嫉忿贪悭凌侮骄傲狠愎淫欲
 虚诈不实之类皆阴也戒阴修阳阴将自
 亡阴尽阳纯自然成真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
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为坎离
卷一 第 6a 页 0628-018.png
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
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
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此段魏君自解以乾坤为神室列阴阳配
 合之位使坎离交于其中以成变化之功
 易谓坎离者日月为易也日月乃天地之
 易坎离即人身中之易乾坤其体也坎离
 其用也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不
 定上下无常幽潜莫测沦匿难寻而变化
 于中生成至宝犹阴阳交感化生万物而
卷一 第 6b 页 0628-019.png
 为道之纪纲也
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金碧经曰有无相制朱雀炎空紫华曜日
 砂汞没亡魏君之言盖发明金碧经之旨
 也其旨盖以性火真空制命水至宝火体
 本空遇物而现而虚明无我者皆火德也
 及乎运火于太虚鼎器之中使弥天紫焰
 遍界红光金宫玉阙变现千端神兽灵龙
 飞腾万状此铅汞也亦坎离也固非无也
 然作用既已果安在哉故云故推消息坎
卷一 第 7a 页 0628-020.png
 离没亡
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
类结字原理为證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
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
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
 易卦纳甲法坎纳六戊离纳六己坎为月
 离为日故曰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二
 字合为易字故曰推类结字是皆原理为
 證而非虚造言论也易既不外乎日月丹
 岂不本乎坎离然坎之与离皆存戊己古
卷一 第 7b 页 0628-021.png
 人云都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况土旺四季罗络始终水火木金虽各居
 一方而皆禀中宫土德张紫阳诗云四象
 五行全藉土土德之功大矣哉土者金母
 也知五行之俱归于土则知五行之俱变
 为金然后能会造化于中宫种黄芽于后
 土矣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穷神以知
化阳往则阴来辐凑而轮转出入更卷舒
 金碧经曰丹术著明莫大乎金火穷微以
卷一 第 8a 页 0628-022.png
 任化阳动则阴消魏君以易系辞参之然
 大易之道垂象于日月大丹之道著明于
 金火金火即坎离也故金精盛则玉兔增
 辉火德旺而金乌倍烈学者既穷其神而
 知其化使阳往而阴来辐凑而轮转递互
 出入相为卷舒取大易爻象而为节符视
 日月昏明而行火候自然夺天地之机盗
 造化之妙矣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
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时天地搆其
卷一 第 8b 页 0628-023.png
精日月相掸持雄阳播玄施雌阴统黄化混
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
成驱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药有三百八十四铢
 二十四铢为一两三百八十四铢为十六
 两即二八之数据爻象阴阳升降之理摘
 卦为符而视符行火符即爻画非别有符
 也据易言之谓之卦据丹言之谓之符故
 曰符谓六十四卦也卦当阳生之震则火
 进一阳之符当斯之时神室鍊其精金火
卷一 第 9a 页 0628-024.png
 相运推雄阳龙也雌阴虎也播玄施者龙
 腾玄天而降雨也统黄化者虎入后土而
 产金也上天入地混沌交接之象也于是
 权舆而立其根基经营而养其鄞鄂其神
 既凝其躯自成凡大而天地细而蠕动有
 形有气者莫不由是而出惟产此一点于
 外乃降本流末为生生不穷之道产此一
 点于内乃返本还元长生超脱之道也
于是仲尼赞鸿濛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
关雎建始初冠昏气相纽元年乃生
卷一 第 9b 页 0628-025.png
 形气未具曰鸿濛具而未离曰浑沦易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犹鸿濛也太极犹
 浑沦也乾坤者太极之变也合之为太极
 分之为乾坤故合乾坤而言之谓之浑沦
 分乾坤而言之谓之天地仲尼赞易首陈
 乾坤为易之门户以乾坤洞虚之德而蕴
 鸿濛之易也关雎之诗冠昏之义取二气
 相纽而言也乾坤未分则谓之浑沦阴阳
 相纽则谓之始初列子曰太初气之始也
 太始形之始也故曰关雎建始初金丹也
卷一 第 10a 页 0628-026.png
 者太乙元君取乾坤未分阴阳未离之气
 化为真汞鍊作真丹故曰先天一气混元
 至精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金碧经曰
 元君始鍊汞神室含洞虚玄白生金公巍
 巍建始初其旨在此元年者首年也修鍊
 之初首初一年滋生黄芽金丹成矣学者
 当观时节因缘下手用功采取至宝以结
 丹头丹头既得自然默会天机而立超圣
 地世人迷昩不晓天机妄以私意测度或
 错认邪蹊或误求外物又岂知神灵至宝
卷一 第 10b 页 0628-027.png
 生于虚无者邪盖乾坤未分阴阳未判自
 有其时也学道之士切在至诚专心归向
 道真一旦逢师授之口诀或熟读是书豁
 然契悟则自能晓悟其时方能采至宝于
 虚无取灵物于恍惚或问曰虚无恍惚之
 中岂有物耶答曰岂不见阳燧取火方诸
 取水其火其水凭虚而生但人未知虚空
 之中自有天然神通妙用视之不见听之
 不闻抟之不得者耳
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屈伸
卷一 第 11a 页 0628-028.png
以应时故易统天心
 显天符者日月也日月有进退屈伸与易
 卦阴阳升降往来代谢之理相应故知易
 统天心而作易圣人大功大德于天下岂
 虚生也哉
 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消
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三日出为爽震受
庚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
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
明蟾蜍视卦节兔魄吐精光七八道已讫屈
卷一 第 11b 页 0628-029.png
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
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
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
 大道形于造化而造化至难窥测也苟能
 窥造化而测其机则能探道妙而盗其用
 非真仙上圣畴克尔哉古之圣真仁天下
 之心不可思议也既测造化之机而利诸
 已复明造化之妙而利诸人在己者固可
 以心知意会而示人者非假象托文将何
 以发明使人默而识之乎于是仰观俯察
卷一 第 12a 页 0628-030.png
 于天地之间而显造化之妙用者莫大乎
 日月旁求于经书之中而载造化之妙理
 者莫出于易卦而又将日月往来盈亏之
 迹校易卦爻画变动之理莫不相参而一
 致是则参同契之所由作也谓参大易之
 理同造化之妙契大丹之道也今观乎一
 阳初生其卦为复(震下/坤上)震为长男坤为母
 乾为父复卦本是纯坤一阳自乾来变下
 为震故曰因母立兆基震具乾体而微然
 积渐二阳以至三阳则乾体成矣故曰长
卷一 第 12b 页 0628-031.png
 子继父体应钟律者一月增一爻也据斗
 枢者一时进一爻也月初三日月现微明
 于西方庚位应震之一阳初生而周易纳
 甲法震卦纳六庚其造化之理参合如此
 初八日月现上弦于南方丁位应兑卦二
 阳生而纳甲法则兑纳六丁以至十五日
 月满于东方甲位则乾卦又纳六甲其时
 卦备三阳兔蟾俱盛蟾蜍本金气之精故
 视卦节而渐旺玉兔乃卯木之魄故望太
 阳而吐光七八者十五也三五之道已终
卷一 第 13a 页 0628-032.png
 则满者亏而伸者屈高者低而升者降至
 十六日一阴生而当阴用事月于平旦现
 在西方辛位以应巽卦纳辛至二十三日
 于平旦现在南方丙位应艮卦纳丙至三
 十日月没东方乙位应坤卦纳乙节尽则
 又相禅与阳复用事继体生龙龙者震也
 八卦之中独坎离二卦不与者往来升降
 于六卦即坎离之二用也坎离之用大矣
 哉
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
卷一 第 13b 页 0628-033.png
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八卦布列
曜运移不失中
 乾纳六甲六壬坤纳六乙六癸八卦之中
 惟乾坤纳二干馀卦只纳一干故曰壬癸
 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以显乾坤之中皆有
 真水也少阳数七少阴数八合之得十五
 老阳数九老阴数六合之得十五四者合
 之得三十应一月之数七八九六者四象
 也大易之理与造化之理莫不一致也至
 三十日月没之际阳气索然灭藏过是则
卷一 第 14a 页 0628-034.png
 一阳又复宛转循环终而复始运移不失
 其中则准造化而无差应卦爻而不忒矣
元精眇难睹推度效符證居则观其象准拟
其形容立表以为范占候定吉凶发号顺节
令勿失爻动时上察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
稽于人心参合考三才动则依卦变静则循
彖辞乾坤用施行天地然后理可得不慎乎
 元精者至灵至神之至宝也生于虚无无
 形象之可睹隐于眇忽无踪迹之可求将
 欲采之必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推其符證
卷一 第 14b 页 0628-035.png
 效其法度居则观象而准拟其形容动则
 立表以占候其吉凶上察天文下观潮候
 中稽人心更须循卦节而行阳则动勿失
 爻象变动之时体彖辞而行阴则静不失
 至柔含光之理如是则乾坤之用在我施
 行而灵神之精可得而采取矣况八风调
 则甘露降阴阳泰则醴泉生是皆天地治
 也和则致祥乖则致厉可得不谨欤
御政之首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
化纲纽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
卷一 第 15a 页 0628-036.png
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俯仰
 用功之初犹御政之首须当遏绝凶淫屏
 去嗜欲管括元气使微密坚固无走泄之
 虞自然布宝于金胎生神于玉室苟毫发
 差殊则如政事错谬应时感动天变乖离
 其要在乎运火候于精微体斗杓之运转
 爻象内动吉凶外兴五纬或差列宿随戾
 矣
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
 丹居神室犹人君之立国而人君之立国
卷一 第 15b 页 0628-037.png
 盖取于天象有三台公辅之位有文昌统
 录之司台辅之职则坐而论道调燮阴阳
 使百官各任其职故诘责在台辅也统录
 之司则揆量人材黜陟贤否使百官各尽
 其能故统录在文昌也百官有司各称其
 职则民物安妥而天下太平众卦火符不
 失其度则万化流通而圣胎增长然治国
 者在一人之所招修丹者在一心之所感
 而已
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
卷一 第 16a 页 0628-038.png
复更始原始要终存亡之绪或君骄溢亢满
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
咎执法刺讥诘过贻主
 此段五六以明水土之用也土数五日之
 数五而五行之数亦五也水数六月之数
 六而六律之数亦六也自甲至癸十干谓
 之十日而五干刚五干柔此日之数五也
 月律十二而六律六吕此月之数六也五
 其六而为三十度度竟复更始者晦朔循
 环也金火二物互相存亡于晦朔之间或
卷一 第 16b 页 0628-039.png
 君骄溢亢满违道者土数多而分两违也
 或臣邪佞行不顺轨者水铢不定也分两
 盈缩则乖变凶咎不当责火过在土也金
 碧经曰非火之咎谴责于土盖谓此也
辰极受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内
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
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
不见近而易求
 丹居神室犹北辰在上以正众星人君布
 政以临万国中正而不动则森罗顺共端
卷一 第 17a 页 0628-040.png
 拱而无为则天下和平是则为政法天而
 丹法为政也则当隐藏其明回光内照无
 为静默固蒂深根日月与万象俱沈使光
 辉之不露婴子共玄珠增长本温养之无
 亏无为功里见神功非有相中生实相视
 之不可见听之那得闻然近而易求非从
 外得在学者阴功善行如何耳
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中美干立
末可持
 黄者中宫之色丹者中宫之宝周易坤卦
卷一 第 17b 页 0628-041.png
 六五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
 在其中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而
 况身有大丹怀藏至宝则其精神异常肌
 肤润泽可知矣大抵欲为神仙先为君子
 德行或慊于君子则人道犹未充况仙道
 乎故魏君取易居中履正之辞以发明有
 中形外之理使上根之士闻之则积行累
 功而登仙中士闻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
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经曰了得一万事毕而一妙理岂易知之
卷一 第 18a 页 0628-042.png
 者耶苟知是一而后可以得是一如是之
 一真一之一也非数之一也真一之一自
 道而生而数之一则天一生水之一也知
 一自道生则大丹之道无馀蕴矣故曰一
 者以掩蔽但世人莫能知之耳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
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
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
 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坤道上
 行而其体本静静则无为而不可以察求
卷一 第 18b 页 0628-043.png
 乾道下济而其体常动动则有为而自强
 不息上闭称有者坤道上行闭之则有水
 而水有形下闭称无者乾道下济闭之则
 有火而火无迹无者以奉上者乾可以索
 坤而上行也上有神德居者坤则含真一
 之宝也乾下济则能生坤之气坤上行则
 能生乾之金其要在乾坤二窍互相为用
 上下交泰则金多而气自生气多而金自
 盛是则金之与气实相须此乾坤二妙用
 也
卷一 第 19a 页 0628-044.png
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
者道枢其数名一阴阳之始玄含黄芽五金
之主北方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
玉外为狂夫
 白者银也黑者铅也知白守黑谓鍊银于
 铅也鍊银于铅则神明自生银为金之精
 铅为水之基五行之中惟独水之数一合
 道之枢而为阴阳之始也虽非真一之一
 而得真一之用故真一之道先取金子为
 黄芽之根金子即水也欲合万殊而为一
卷一 第 19b 页 0628-045.png
 必先于万殊之中求其一者而为基也此
 金丹之法有取于用铅者其理如此所以
 谓水为道枢也论至于此始明水得真一
 之用而未是真一之一也水之生数一水
 之成数六以成数六言之则水一含土五
 也故铅外黑内含金华而有玄含黄芽之
 妙用焉水者五行之始铅者五金之主水
 本居北搬运而南使水自下升载宝而上
 如河车之运故曰河车以黄杂黑故曰被
 褐谓铅质本贱也而白银在内故曰怀玉
卷一 第 20a 页 0628-046.png
 谓至宝冥藏也大抵造化之理莫不以贱
 护贵以晦养明以卑保尊以狂养圣虽外
 视狂夫而内怀至宝可见机缄不露良贾
 深藏岂可与急急于人知者同日而语魏
 君之旨虽本在铅而义亦两及之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真
人至妙若有若无髣髴大渊乍沉乍浮进退
分布各守境隅
 银是金铅是水金生水故金为水母水者
 金子铅藏银故母隐子胎子藏母胞金胎
卷一 第 20b 页 0628-047.png
 处铅中即是真人在渊内或现或隐乍沉
 乍浮及乎用铅既已水退渊澄真人出现
 则又各守境隅矣金碧经曰灰池炎灼铅
 沉银浮其旨同此
采之类白造之则朱鍊为表卫白里贞居方
圆径寸混而相拘先天地生巍巍尊高
 采之类白者采浮银至宝于西方造之则
 朱者结金丹圣胎于南室丹成显象如混
 沌鸡子白里贞居方圆径寸混而相拘此
 魏君显示先天之法象也既生于天地之
卷一 第 21a 页 0628-048.png
 先其巍巍尊高岂可思议
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
禦固密阏绝奸邪曲阁相通以戒不虞可以
无思难以愁劳神气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
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神室之中法象既圆世界成立金轮在外
 如墙阙之周遮世界居中同蓬壸之美丽
 银山铁壁之坚密则使阏绝奸邪以无虞
 琼楼玉阁之四通则可游戏神通而无碍
 当是时也可以无思难以愁劳保护太和
卷一 第 21b 页 0628-049.png
 如持满器一念动止则法身随焉神气充
 身至难保护守之则昌失之则亡学者勉
 之哉
是非历藏法内视有所思履斗步罡宿六甲
次日辰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
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
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
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祠鬼物见形象
梦寐感慨之心欢而意悦自谓必延期遽以
天命死腐露其形骸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
卷一 第 22a 页 0628-050.png
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馀前却违黄老曲
折戾九都
 世间法术不可胜计虽历藏诸法在学者
 明辨邪正审察是非而已如闭目内视而
 思五脏之精光步斗而行以取天罡之正
 气按日辰而祭甲厌九一以行阴吐正气
 而吸邪浊元胞而服气昼夜不卧晦朔无
 休身体日疲精神恍惚或立坛而祠鬼或
 感梦以祈神诸术虽多皆非正法将期延
 寿反更夭亡腐臭形骸枉伤天命诚可悲
卷一 第 22b 页 0628-051.png
 叹又岂知金液还丹并与父母肉身变化
 而飞腾者哉如前所述诸法皆违背黄帝
 老君之道观其举措反获戾于九都之府
 矣
明者省厥旨矌然知所由勤而行之夙夜不
休服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
能存能亡长乐无忧道成德就潜伏伺时太
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成上升膺箓受图
 世之明者省魏君所述之旨知所以修鍊
 之由勤而行之夙夜无替不踰三年丹道
卷一 第 23a 页 0628-052.png
 成就便可出水入火轻举远游变化灵通
 消遥自在然道成德就须当潜伏人间积
 功累行以待太乙元君之召然后移居中
 洲膺图受箓功满上升身归紫府所谓功
 满三千大罗为仙功满八百大罗为客在
 功行之高下云耳
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鼎炉白虎
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
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
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
卷一 第 23b 页 0628-053.png
不倾铢有三百八十四亦应卦爻之数
 古有丹书述火候功用谓之火记凡六百
 篇其旨不外乎周易然火记之作岂虚而
 无据耶当演易以明之可也易有三百八
 十四爻即周天火候上下二弦二八一斤
 之数一斤计三百八十四铢适与卦爻相
 应乾爻一百九十二坤爻一百九十二而
 乾坤之道备矣偃月炉者谓玄关一窍之
 体用也其窍半黑半白如半弦月故曰偃
 月炉知偃月为炉鼎则大丹之道思过半
卷一 第 24a 页 0628-054.png
 矣白虎在下为发火之枢机青龙居上起
 腾云之风浪其间真汞变化流珠是则东
 龙与西虎相交阴魄与阳魂相制运神功
 于金鼎煅圣药于玉炉倒造化之机翻乾
 坤之用非天下之至通其孰克知此哉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
不亏明金不失其重日月形如常金本从月
生朔旦受日符金返归其母月晦日相包隐
藏其匡郭沉沦于洞虚金复其故性威光鼎
乃熹
卷一 第 24b 页 0628-055.png
 日月与金最为长久自开天辟地以来日
 月之形如常而未尝亏明真金之重如初
 而未尝夺色盖三者一体也人徒见金精
 盛而月倍明以知金自月生而不知月之
 明本生于日也故会合之际月藏其明沉
 沦同虚以受日化乃能生金而金性本出
 于日故其坚刚重实禀太阳之色具太阳
 之性也万物遇火莫不销坏惟金入火色
 不夺光经百鍊而愈坚度大冶而益赤盖
 火乃太阳之气金乃太阳之精金入猛火
卷一 第 25a 页 0628-056.png
 乃复其故性是以鼎炉火炽则金色愈增
 而威光熹然可爱矣
子午数合三戊己数称五三五既和谐八石
正纲纪呼吸相含育伫恩为夫妇黄土金之
父流珠水之母水以土为鬼土镇水不起朱
雀为火精执平调胜负水盛火消灭俱死归
厚土三性既会合本性共宗祖
 八石外药也以三五譬之子水一午火二
 子午之数合而成三也土数五故戊己称
 五也三五和谐水火土三者合会也三五
卷一 第 25b 页 0628-057.png
 相为夫妇互作君臣如八石之互相制度
 也土生金故土为金父土剋水故土为水
 鬼流珠汞也生于日而结为金金生水故
 流珠为水母以水沃之则火不炎以土镇
 之则水不滥是则三物一家都归戊己也
 水得土则消火得土则息金得土乃归其
 父也土为金父则火为金祖故曰三性会
 合则本性共宗祖也
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
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土游于四
卷一 第 26a 页 0628-058.png
季守界定规矩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薰
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
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
号之曰真人
 胡麻又名巨胜此凡药也服之尚可延年
 况神丹乃纯阳之精其性如金刚之不坏
 而金在万物之中为至贵之宝苟得服之
 寿命长久岂不万倍于凡药乎辰戌丑未
 四方皆有土可见金木水火皆资土而立
 而五脏之数五虽禀金木水火其实亦资
卷一 第 26b 页 0628-059.png
 土五而荣也金者土之子真丹入腹而金
 气入于五脏之内则溟濛烟雾遍体薰烝
 如陶冶之中火正炽时而上水下施如烟
 如雾其时四肢百脉淫淫春泽熏熏流布
 自然回颜换骨返老还婴颜色光鲜精神
 悦泽发白返黑齿落更生老翁变作壮年
 耆妪翻成姹女形体改换世厄自逃昼夜
 清明神识不寐法身与幻质皆充阴魄与
 阳神俱妙方可谓之真人矣当是时虽混
 尘凡而不同三界虽居浊世莫测行藏欲
卷一 第 27a 页 0628-060.png
 去则直造蓬洲放意则俓超象外矣
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冰雪得温汤解释
成太玄金以砂为主禀和于水银变化由其
真终始自相因欲作服食仙宜以同类者植
禾当以黍覆鸡用其子以类辅自然物成易
陶冶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类同者相从
事乖不成宝是以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
水流不炎上火动不润下
 物类相感有不期然而自不容不然者胡
 粉本铅烧就而再投火中则其色变坏复
卷一 第 27b 页 0628-061.png
 化为铅冰雪本水结再得火气则复化为
 水至宝之生本出乎太阳真精结灵聚秀
 初结成朱砂则其中已有真汞真汞离母
 则曰水银水银在大冶之中为太阳所鍊
 岁久凝为白银白银历久始变黄金则是
 金本以砂为主砂者神也故曰神砂汞者
 精也故曰水银今者鍊丹之初先采阳精
 变化为砂次取水银与砂相合研和二物
 煅鍊成金既已成金方用铅养盖真精生
 化出乎太阳本与太阴交合而生须得真
卷一 第 28a 页 0628-062.png
 铅始堪服食真铅生于太阴故曰同类金
 得真铅如子得母以此相辅陶冶易成譬
 以黍种禾以鸡抱卵同禀相感同气相须
 也苟不知此别求异类则徒劳心力枉费
 工夫犹燕雀不能生凤狐兔不能乳马水
 不可以蒸物火不可以润物也知此理则
 砂汞合而精神生水火交而蒸润得则是
 火居水下而可以遂炎上之功水居火上
 而可以成润下之德非天下至精其孰与
 于此哉
卷一 第 28b 页 0628-063.png
世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材邂逅不遭遇耗火
亡货财据按依文说妄以意为之端绪无因
缘度量失操持捣治羌石胆云母及矾磁硫
黄烧豫章泥澒相鍊持鼓下五石铜以之为
辅枢杂姓不同种安肯合体居千举必万败
欲黠反成痴侥倖迄不遇圣人独知之稚年
至白首中道生狐疑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
岐管窥不广见难以揆方来
 金丹之理妙夺造化迥出思议之表不遇
 至人徒劳测度若用外物尤其狂妄守邪
卷一 第 29a 页 0628-064.png
 背正又非贤材往往学道之人不肯坚心
 寻师访友苦志勤求或有始无终或狐疑
 中道蹉跎白首衰老无成是皆管窥天自
 高自满者之过也然明明日月荡荡乾坤
 寒暑往来朝昏相代无非大道方来之理
 不遇至人难以揆度学者宜先积行累功
 以祈感遇切勿自欺宝山空手归去
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
王帝之宗结体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
辅之三君天所挺迭兴更御时优劣有步骤
卷一 第 29b 页 0628-065.png
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有形
易忖量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诗
书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褰帷帐瞋
目登高台
 魏君天资挺拔犹且因师觉悟故叹金丹
 妙理非有形有兆实难忖难量虽三圣寓
 是理于易经而八卦参玄机于造化象指
 既形之妙言彰可兆之功揆之参同犹存
 世法虽圣人审分铢而制作使学者探𧷤
 隐而推求奈何指秘辞心道超象外参同
卷一 第 30a 页 0628-066.png
 不作冥昩奚明此魏君所以准穷理尽性
 之书述超凡入圣之道如执左契似褰前
 帷本出师资非干前识是知天机虽远而
 人人有分大道不隐而世世得人勿谓宿
 有仙骨方可希求当知但办肯心无不可
 者翻覆魏君前后谦辞始知前真慈悲之
 旨
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说世人
不熟思寻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切为贤者
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瘖绝道获罪诛写
卷一 第 30b 页 0628-067.png
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俛仰缀
斯虑陶冶有法度未忍悉陈敷略述其纪纲
枝条见扶疏
 世之学者见丹经紫书火候之说述进退
 文武之功有始终起止之异不狐疑者鲜
 矣所以诸经多云有六百篇以载火候功
 用殊不知言殊旨一体异用同既识朝屯
 暮蒙之反覆则知昼姤夜复之循环如转
 璇玑如循轨辙虽文辞之郑重实嘱付之
 勤渠故彰六百篇以周三百日不出乎进
卷一 第 31a 页 0628-068.png
 退两卦但在夫始终一诚心志精专丝毫
 不忒叹夫圣言不隐世不熟思故魏君复
 叙三篇无非一理盖欲调析纪纲陈敷法
 度使后学易明厥量大哉
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计有十五水数
亦如之临炉定铢两五分水有馀二者以为
真金重如本初其三遂不入火二与之俱三
物相含受变化状若神下有太阳气伏蒸须
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舆焉岁月将欲讫
毁性伤寿年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
卷一 第 31b 页 0628-069.png
 欲鍊大丹先以纯金修筑城郭周遭围绕
 然后取真水于其中始无渗漏或谓金堤
 或言城郭皆此意也欲筑金堤但知四象
 五行全藉土之理则金自然成矣会用五
 行真土能成五行真金盖土者金母也既
 成五行真金则能匮五行真水盖水者金
 子也水土金三物纽结成方寸之形而婴
 儿现象于其间矣及夫运用上升则金光
 满室腾腾若车舆之行故号黄舆也但临
 炉定则金重不过五分放水多些少不妨
卷一 第 32a 页 0628-070.png
 其三不入火二与俱者木三火二也火二
 与木三俱不入如人之魂神本自无体寓
 物而现修真之功但鍊水土金三物三物
 既结就而成宝则魂神自然与之俱妙矣
 水入金防本是凝液借太阳在下之气伏
 蒸煅鍊变化成舆火力既周神功既足则
 千变万化凤辇龙车皆是物也及乎脱胎
 则形体闪烁如明窗日影射尘之状此魏
 君显露功成变化之象奈何世人不知妄
 行忖测曾未梦见敢肆臆说惟亲诣者能
卷一 第 32b 页 0628-071.png
 知之耳
捣治并合之驰入赤色门固塞其际会务令
致完坚炎火张于下昼夜声正勤始文使可
修终竟武乃陈候视加勤慎审察调寒温周
旋十二节节尽更相亲气索命将绝休死亡
魄魂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提粉以一元
刀圭最为神
 此言运用之功动天地之橐籥如捣而治
 之直至南方赤门方固闭而使水火际会
 此功昼夜不绝先以文升次以武降周旋
卷一 第 33a 页 0628-072.png
 十二时一日既终更宜勉强至于气已索
 然命将垂绝百脉归根万窍归寂非死也
 绝后重苏金光转紫状如紫粉一刀圭许
 时时呈露处处现前变化不测神妙不可
 思议矣
推演五行数较约而不烦举水以激火奄然
灭光明日月相激薄常在晦朔间水盛坎侵
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
 若以五行较之火见水则奄然灭光然日
 月亦水火也每遇合朔而不相伤何也盖
卷一 第 33b 页 0628-073.png
 天地阴阳交感相食自有定数定期无水
 盛火衰之害能察其机而盗用之则宇宙
 在手万化在身虽水火之相剋而合为夫
 妇金木之间隔而自然交通然天下莫不
 见而莫能知也悲夫
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
称还丹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
虎黄帝美金花淮南鍊秋石王阳加黄芽贤
者能行持不肖母与俱古今道由一对谈吐
所谋学者加勉力留念深思惟至要言甚露
卷一 第 34a 页 0628-074.png
昭昭不我欺
 此言还丹之所以称还丹也还者以情言
 丹者以性言金来归性初者言金公本我
 所生今使之复见其母还归本初与姹女
 相合结成婴儿故曰还丹紫阳诗曰金公
 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
 归舍养配将姹女结亲情是也古今名称
 虽不同其实一道也

周易参同契解卷上
卷一 第 34b 页 0628-07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