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1096-033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彭城集卷三十五
             宋 刘攽 撰
 行状
  故朝散大夫给事中集贤院学士权判南京留司
  御史台刘公行状
曾祖赠大理评事祖皇任尚书工部员外郎判三司都
磨勘司累赠户部尚书考皇任益州路转运使尚书主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1096-0339d.png
客郎中累赠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公字某尚书中子天
性明彻渊粹自为童子有老成人量初学进士词赋已
为人传诵称道之至年十五乃更习为古文读书心悟
理解志气开发日增月益河江委注不可丈尺斗斛校
也其十七岁所著撰至今存者尚多自两汉之后豪杰
之士所为文章虽皆以理为主偏局所见致远则不通
又其论五经皆欲明王道而惑于曲说駮杂瞀乱不能
自解圣人之道不明及公为之正德性别仁智举中庸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1096-0340a.png
明天命条达理遂交贯旁畅愈深愈远未尝一踬焉尝
论曰荀子不知性扬子不知命韩子不知道荀子言人
性恶则善无所起扬子畏死而投阁韩子汲汲求用于
时以不得出王公大人之门为已忧是三子其盛者也
而其蔽至是况其下者乎至说春秋其所发明尤多论
宋襄公事或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或以讥不能鼓儳杀
敌公以为文王之事亦当内治其国家外信于诸侯何
尝不治不信而强争之既争而轻弃已民其犹足称之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1096-0340b.png
仁且智乎凡公之言大约反其本正已而物正者也书
公子季友卒三传皆以为贤公以谓季友之贤因其有
事而著之今卒而书季者盖自是世季氏也公之论春
秋如此自前世钜儒宿学皆所不至概举二者可以类
知焉为三传权衡解駮三家美恶毫发无得以形遁者
庆历初有司更正贡士令士不从学官者州郡勿举舅
氏王源叔以书招公来太学公答不可曰焉有伯夷孟
轲段干木之俦而自致博士弟子乎其后此令亦废阁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1096-0340c.png
不用公举进士庆历六年三月御试选为第一会内兄
翰林学士承旨王公尧臣时为编排官以嫌自列编排
者用考试官所定等第受成事而甲乙之耳诚无预于
与夺可无嫌也王公固辞之上不得已以为第二拜大
理评事通判蔡州事吴正肃公育旧闻公之贤倾迟之
及罢政事守蔡得公欢甚事无大小皆听公州以清静
与公日赋诗饮酒为乐蔡人传以为盛事蔡州十县五
居高仰地转运使符郡变民诸榖悉以粳糯充赋皆市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1096-0340d.png
于旁县以输官民益困急会诏书问可以宽民力者公
上疏陈其弊因言方今用不足尽如古难宜敕转运使
必不得已折变母变其所无与不可得则民虽病不困
事颇施行八年十一月丁先公忧去官皇祐三年二月
服除还为大理评事召试学士院擢太子中允直集贤
院是时方议定大乐天子使中贵人参其事公谏以谓
王事莫重于乐今材学满朝辩论有馀足以增朝廷之
光而顾使若赵谈者居间臣恐为袁盎笑也明年同判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1096-0341a.png
登闻鼓院改判吏部南曹南曹兼考功事于是夏丞相
薨将葬故事考功当请谥太常集百官议之上以旧恩
特赐竦谥曰文正不复关有司公上奏请收还诏书更
属有司得以公议之因陈竦备位将相无正直声陛下
不当侵臣等官而假人以宠书三上上嘉公守正为改
谥曰文庄八月权判三司开拆司后徙他部亦未离南
曹也侬智高乱岭南枢密副使狄青宣抚四路而朝议
不为置副或曰使中官副之公闻遽上奏曰狄青起于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1096-0341b.png
行伍而列枢近权兵而出宜得正固干略之臣参共其
事今不置副置副而用中人皆不可秦州与羌人争古
渭州上以问左右弃之存之孰利公时从三司奏事闻
之上奏独请弃之以谓假命新城足以蔽秦州长无羌
人之虞虽倾国守之可也不然地形便利贼能乘之以
扰边圉虽倾国争之可也今何所重轻而糜国财困民
力捐士卒之命以贪咫尺之地而有弃明信规小利之
名使其有以窥中国非计也时议者不同竟留之秦州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1096-0341c.png
坐是应接多事财用匮竭矣五年四月迁权三司度支
判官始解南曹赐绯衣银鱼至和元年正月张贵妃薨
追号温成皇后有献议求为立忌日礼官请对不许公
奏言太祖以来后庙四室犹不立忌奈何以温成私昵
之爱而变古越礼恐祖宗神灵不乐于此上乃止八月
同修起居注居一月召试超拜右正言知制诰赐紫金
鱼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初陈丞相以公不附己论议
不能右公唯天子察公忠直数得公奏议开纳无疑故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1096-0341d.png
亟用公知制诰陈丞相以修注未一月为言上不听曰
此岂计官资日月邪公谢日上又面谕曰外间事不便
有所闻当一一语朕矣无几何朝廷从礼院有所询问
礼生擅发印状以报礼官莫知知礼院事吴充谪罚礼
生而坐以出官公奏以为朝廷久安吏习因循百司庶
府苟且已甚稍激厉振职未知如何而使充以此得罪
岂不伤事害政也请追止前命已而修起居注冯京复
以言事夺职公因奏事上谓公曰吴充乃是振职冯京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1096-0342a.png
意亦无他中书恶其太直不与含容耳公奏言自古唯
有人主不能容受直言或致窜谪臣下今则不然上意
慈仁好谏而中书不务将顺圣德之美排逐言者乃是
蔽君之明止君之善必且感动阴阳有风雾日食地震
之异居五日地果震镇戎军而都下雪后累日昏霾太
阳色黄浊略皆如公言公叉密劝上收揽威权无使聪
明蔽塞法令不行以消伏灾变上深纳之时亲睦宅方
筑神御殿天寒休役公建言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公庙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1096-0342b.png
不可设于私家所以明一统也今神御若于礼为可则
不宜以人劳辍作若不中礼则遂止之何权罢也庙事
遂寝宦官石全彬缘葬温成皇后赏劳除宫苑使领利
州观察使全彬不厌后三日后换正除利州观察使公
封还词头上言全彬闺闼之臣如此姑息有权势重于
全彬者何以待之事竟得止二年两制诸公多求补郡
者公上疏论邪臣正臣进退之分正臣常难进而易退
邪臣常易进而难退愿陛下参伍观之吕溱蔡襄欧阳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1096-0342c.png
修贾黯韩绛皆有直质无流心论议不阿执政有益当
世者诚不宜许其外补使四方有以窥朝廷启奸幸之
心上悟乃留欧阳修等不行八月假翰林学士右谏议
大夫充北朝皇太后生辰国信使契丹遣其臣马祐求
迓行自幽州东北入古北口更长兴白隰山路诘曲缭
绕或折而西南行千馀里乃出山至柳河公问祐曰自
松亭直北趋柳河径易不数日至中京何不行此敌人
本欲以山路迂回使中国信其阻远常秘讳之不使汉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1096-0342d.png
使知及得公问惊谢曰实然然自通好以来置驿如此
不敢改也祐复问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食虎豹人以
为山神此何名也公曰以某所闻駮也其状如白马黑
尾锯牙音如鼓盘桓迎日而驰为诵山海经管子书晓
之祐释然相视喜曰真是也前此者汉使往或以轻肆
不为敌人所重又有畏懦拘守约束惴惴不敢蹉跌者
独公坦怀意气自若敌人畏服加礼焉二年三月王文
安公迁参知政事公自列亲嫌求知扬州诏许之初狄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1096-0343a.png
青自南伐归为枢密使京城小民闻青骤贵相与推说
诵咏其材武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上自
正月不豫青益为都人所指目公忧之会将赴扬州辞
行见上因言陛下爱青不如出之以全始终今外说纷
纷虽不足信要当使无后忧宁负青无使负国家上颔
之曰可语中书公过见三丞相谓曰向者天下有可大
忧者又有可大疑者今上体复平大忧去矣而大疑者
尚存具以青事告之丞相应对唯唯公既至官拜表又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1096-0343b.png
遍遗公卿书汲黯之忠不难于淮阳而眷眷于于李息
朝廷皆知为青发也至八月京师大小青避水徙家相
国寺坐殿上都下喧然执政闻之始惧以熟状出青判
陈州先是有彗星见青去之夕而彗没自皇祐末有日
食之变公尝献救日论三篇备言所以防奸禦变之术
青见而恶之谓所亲曰刘舍人以此洗涤青邪公之建
言或以为过计及后乃大服云扬州雷塘即汉江都之
雷陂也旧属民自唐以来耕种其中往数十岁官取蓄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1096-0343c.png
水以备漕运旧田主二十六家皆夺业失职官始议以
他田偿之竟无与也然塘亦破决不修漕运未尝赖此
发运使因以假扬州种稻而旧田主二百馀口皆饥寒
县官莫省及公至持太和年契书诣府自讼公即判还
之发运使犹以漕运事动朝廷靳留之公用种稻事證
明其无用朝廷乃听公杜公丞相衍致仕居南都闻之
喜曰真良太守矣九月恭谢天地改元嘉祐进公朝散
大夫封宣县开国男天长富人陈乚杀人捕得赇县吏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1096-0343d.png
脱已而以诬王甲甲贫弱不能自明遂受诬囚至府公
察之心知其冤而囚畏吏不敢言公以委户曹杜诱使
精意鞫之诱不能有所反而狱益傅致證左牢不可破
将论囚公亲讯之囚得公语言知其能为已直也乃敢
告冤果陈氏杀人远近传以为神明年四月迁起居舍
人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公初治扬前守政苛吏
民不安公以宽简拊之而民大和及至郓郓比易守政
事不治市邑攘夺公行不禁讼或累月不决公拨遣簿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1096-0344a.png
书决平狱讼不数日则已无事乃更约束明赏罚下吏
奔走承命月馀境内正清盗贼屏息使客行寿张道中
遗钱一囊人不敢取以告耆长长为守视顷之客还取
得之又有暮遗物市中者旦往取故在其所先是西路
久旱麦不登郓州尤多蝗虫公入境而雨至州数日蝗
自出境亡去岁以有年居郓五月召还朝纠察在京刑
狱充宗正司修玉牒官四年正月同权知贤举是岁始
更贡士令奏名者才二百人其罢黜者虽多莫有不服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1096-0344b.png
者至有为赋以颂得人上例赐近臣墨字公得稽古二
字时论荣之杨佐判都水监请凿京北孟阳河盛冬兴
役死者数百人又坏民庐舍发掘丘墓百五十馀所而
河讫不成百姓遮宰相自诉执政乃收检计工役官匠
属吏因呼冤不承狱久不决公奏理之曰佐始相度此
河使生者劳敝死者暴露百姓怨痛谤议沸腾皆佐为
之今置佐不问而专罪馀人不合人情求以佐为首会
有诏疏狱一槩解纵不问是时士大夫稍矜虚名每得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1096-0344c.png
官辄让众亦予其恬退之称让不失始利而得名益高
让端无穷或四五让至七八让天子尝优容之下至布
衣福州陈烈等初除吏亦让赐之粟帛亦让公以为此
皆挟伪求名要上迷众其渐不可长乃建言诸让官或
一让或再让或不得让宜一以故事旧典为准以防未
乱是岁天子将亲大祫于太庙丞相欲加上尊号公以
礼部兼领名表丞相请撰表辞公止之曰陛下自宝元
以来不受徽号至今且二十年天下之人咸知天子持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1096-0344d.png
盈好让今复加数字既不足尽圣德而前美并弃诚亦
可惜愿加深思富丞相不怡曰适已奏闻乃是上意欲
尔不可止也公曰诺退谓子弟曰吾备位近臣当献可
替否宁得罪权门岂可使主上受虚名而弃实美耶遂
上疏曰陛下尊号既已云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
德尽善极美矣复加大仁不足增光而曰至治有若自
矜今百姓多困仓廪不实风俗未清贤不肖混淆狱讼
繁多盗贼群辈水旱继有四夷虽粗定然本以重赂厚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1096-0345a.png
利羁糜之非畏威慕义也未可谓至治然则让而不居
于圣德弥高矣臣谓陛下永执至道以当天心必有一
谦四益之报增加数字未必发扬光辉而反累二十年
昭升之美又入今岁以来颇有灾异日食地震雨雷大
雪飞蝗涌水伤害广远以理论之陛下寅畏天命正当
深自抑损岂可于此时加上尊号昔伊尹戒商王曰有
言逆放汝心必来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诚
望陛下求诸道而已章凡四上天子得公奏顾侍臣曰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1096-0345b.png
我意本谓当如此遂断章表不受于是忤时相初郭后
既以废薨天子加恩追复其号而不许谥与祔庙且二
十馀年至是礼官乃倡议请依礼祔郭后于庙朝议将
许之公疏争曰昔春秋之义夫人不薨于寝不赴于同
盟不反哭于庙不言夫人不称小君徙以礼不足故名
号阙然郭后之废虽云无大罪然亦既废矣及其追复
也许其号而不许其礼且二十馀年今一旦欲治以嫡
后之仪致之于庙恐其未安于春秋也春秋之夫人于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1096-0345c.png
彼三者一不备则不正其称而郭后于三者无一焉而
欲正其礼恐其未安于义也且传曰不有废也君何以
兴废兴之间固必有正不正之礼存焉今欲扶所废以
为正必将抑所兴以为不正古者不二嫡万世之后宗
庙之礼岂臣子所当擅轻重哉谨案景祐诏书本不许
郭氏祔庙议已决矣无为复纷纷以乱大礼宜令诸儒
极其论难有诏并张洞奏状重议洞论景祐诏书以谓
追复郭后是人主意停止庙谥则执政所为公以议不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1096-0345d.png
同不连章已而丞相召太常趣定议将以祫前升祔公
闻之又上奏曰臣观洞之言乃是曼辞饰说苟蔽前失
以追复郭后则出于天子以停止庙谥则出于大臣共
一诏书也而论之异同若不幸而此言传于后且归过
君父亏损圣德此其一也且臣前奏最要切者以为废
兴不两立而人君无二嫡备万世之后礼分不明也洞
既不以此为辞若不幸朝廷过听之是虽自以能讦上
起废为功而犹且阴逼母后妄渎正礼此其二也愿并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1096-0346a.png
下臣章令两制详议有诏是公议者乃止于是祫祭有
日礼官建白请以孝章皇后以下四主享于别庙不升
合食上重其事有诏两制集议公与故宿等共上议曰
案春秋传曰大祐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国朝
事宗庙且百有馀年至祫之日别庙后主皆升合食遵
用以为典制此皆祖宗制节垂法以贻子孙者也未易
轻改且行之已久祝嘏宗史即守以为常一旦轻议损
益恐神灵不安亦未必当先帝意也传曰祭从先祖如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1096-0346b.png
其故便公以论列未尽又特上奏曰九经所载祫祭制
度最明备者莫如春秋公羊传自汉以下皆引为证所
谓未毁庙者岂有帝后之限哉此乃国朝所以依缘循
守行之且百年者也命群臣不务推原春秋之法而独
引后儒疑近之说不务讲求本朝之故而专倡异代难
通之制不务将顺主上广孝之心而轻议宗庙久行之
仪欲摈隔四后使亿万斯年永不得合食于先帝臣窃
恨之昔贡禹议罢园庙匡衡议迁郊兆群臣和之者非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1096-0346c.png
一自以为周公孔子复生不可得变元帝成帝信之然
而通人未以为当既而皆悔之则无及矣夫宗庙之礼
神明之位岂可使举措数有后悔哉此自陛下所当留
圣思也初上春秋高朝议或有恐上劳拜起者而礼官
承旨遂造此议上微闻之又得公章谓近臣曰朕初谓
礼当然苟以拜起为烦吾犹能之何惮也遂手诏罢议
蜀人龙昌期者著书传经以诡僻炫众至诋毁周公杂
用佛说拥弟子十数人至都文丞相荐诸朝以所著书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1096-0346d.png
示两制公与同列并奏昌期非圣不经请下益州毁弃
板本事未行而昌期用荐赐五品服帛百疋中外疑骇
公拜疏曰臣按昌期之书违古畔道所谓言伪而辨学
非而博是王制之不听而诛者也陛下哀其衰老未使
服少正卯之刑则幸矣又何赏焉昔孔子作孝经非圣
人者无法而朝廷顾多昌期之毁周公臣所不晓也且
陛下使臣等议之臣等不敢不尽忠今置臣等之言而
不用纵昌期之妄而不诛乃反褒以命服厚以重币是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1096-0347a.png
非贸乱沮劝颠倒使迷国之计行于侧而非圣人之俗
倡于下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伏乞追还诏书毋使有识
之士窥朝廷浅深词极切直昌期亦惶惧不敢受赐装
卸营卒桑达等数十人酗酒斗呼指斥乘舆有司不之
觉皇城使以旨捕送开封府推鞫案成弃达市公移府
问所以不经审讯之由府报曰近例凡圣旨中书门下
枢密院所鞫狱皆不虑问公曰此岂可行耶遂奏请自
今一准定格枢密使以开封府有例不复论可否进呈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1096-0347b.png
报公不行公争之曰先帝仁圣钦恤以京师刑狱最烦
故建纠察一司證审真伪自迩以来每有大辟倍加精
慎此则先帝不敢兼于庶狱庶慎惟有司之任今乃曲
忤圣旨中书门下枢密院所鞫公事不复审察未见所
以尊朝廷慎刑罚而适足启府县弛慢狱卒侵侮罪人
衔冤不得告诉之弊又朝廷旧法不许用例破条今顾
于刑狱极慎人命至重之际而废条用例此臣所不喻
也天子乃以公章下开封府著为令翰林学士韩绛上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1096-0347c.png
言国朝官制未立如中书门下为宰相职号令乃以近
臣兼判两省例已重诸如此类宜加裁定正其名体他
官典领一用旧例百司常务多阙二府请择重轻移付
于下走吏章服与公卿不殊宜著为等级台阁省寺无
所传录可依仿周礼唐六典著为一书天子以为可行
召公与翰林胡宿受诏同详定公以谓此帝王能事朝
廷大务必将损益沿革成一朝之制不独空言而已当
得其人乃能成事前日朝廷欲正大乐先定律吕自景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1096-0347d.png
祐至今近三十年而功不就今之所为又重于乐自非
周召管萧之才恐虽三十年亦未可望也凡再辞不许
既受命公乃奏请未至局先条可改正裁损申明数事
送中书门下参详可否然后删定诏许焉未及上明年
三月韩再奏趣行之公乃与胡公诣政事堂略条一二
事咨丞相曰国家必欲兴修官制勒成一经为后世法
则宜先简别条贯澄清流品使事事有法不然者虚列
官府徒作空文无用也今且以数事言之如枢密院五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1096-0348a.png
代以来始与中书对掌机务名体不正无甚于此尚书
二十四司今为虚名官冗员众蠹财害政即欲改正官
制则当罢枢密院废三司省郎官不治事者以前资散
官处之可乎审刑院审官院群牧司提举司纠察司骈
衍于官皆当省还属尚书九卿此裁损者也可乎唐制
谏官史官随宰相入立仗下唐制中书出制敕门下审
之而后尚书出告身唐制学士下领外职舍人分判六
曹皆美政也必欲申明官制无先于此者可乎当开元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1096-0348b.png
时官有定员职有常守故李林甫之为六典也易然犹
仅成一书耳卒之不能行也本朝随事建官取便事而
已有司奉法守职可矣苟不能尔恐虽成书犹且复废
宇文之周官唐之六典是也丞相久之度不能行曰然
此诚难事业已行姑徐徐为之居月馀韩以中丞言事
出知蔡州又数月公帅长安然胡公犹在朝而朝廷亦
不复问官制云十月上亲祫祭太庙礼毕公以加恩上
骑都尉进封开国子初翰林侍读学士吕溱自真定府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1096-0348c.png
召还监司积与溱不平捕溱亲吏按验穷治得溱尝借
官曲作酒及以私货往河东交易二罪溱先谪知舒州
而后狱具大理寺约法溱乃未尝受推法不当蔽罪自
溱事起外议纷纷言溱有死罪十独天子素知溱薄过
不致于理夺溱侍读分司南京而已公行制书具道上
所以待溱意许溱自新上恩如此诏词理当尔非有所
左右也而自中丞知杂谏官御史争上言溱罪大责轻
公制词不直天子察公无过以其章示公既而言溱者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1096-0348d.png
终不息上厌甚不得已为不用赦再削一官他舍人命
词与公无异言者乃止御史吴中复尝荐文学郑叔熊
于朝故事御史荐士无特授官者前数年观文殿学士
王公举正尝荐叔熊既不行矣己而执政以中复故乃
更追用举正前章除叔熊以官叔熊实以医自名为中
复治嬖妾有功中复故称之公刺讥中复中复闻之恨
甚又憾前诋欺不遂而公洁廉无私无可加诬者公前
议郭后庙有语云上之废郭后虑在宗庙社稷之际不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1096-0349a.png
得不然耳中复即深文排诋析言搆语云此欲开导人
主废后是许敬宗之伦中复既唱其端随者翕然执政
诸公虽知其不直然亦恶公数正言异已欲因事挤之
以御史章上将开陈其端绪冀人主意动则挻之矣而
上辄曰此岂可行敕封去之每上辄然至十馀章后日
有御史复上殿上逆谓之曰是又将言刘某耶此御史
实自欲言他事皇惧甚退更相告言谏官御史本亦承
望上旨虽数妄作不能不反顾己患既揣知上意即噤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1096-0349b.png
齰不复言当是时非人主素知公公几不免公为人亮
直正固某处已明甚循理蹈义志之所充乃形于言不
以纤毫异内外也又以为德性苟充则功名可遗学问
苟明则文章不足事也其以待人亦推己意而同之然
世俗方以夸严无实为成名虚誉崇饰为尚贤内不能
自知则高自期待外以悦人则复以才能许人士之浮
薄慕名者喜乐之与公异操故与世多不合其夫人尝
谓公曰人以君为傲宜有以接俗弭谤公曰吾何傲也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1096-0349c.png
哉老者吾尊之少者吾宾之贵者吾严之贱者吾安之
自谓宜矣世俗之人又欲其足之随之谄之狎之然则
是乡原已吾不为也是时执政为上与太平复行王化
取其文致与周汉等隆而已士大夫知旨者趋欢附和
咸得显仕公乃介然独立上下交忤谤言益多执政滋
不悦公在西垣七年诏诰典重褒贬有体不可增损一
字为上尊号表时凡五请一谢不移时即具文尝一日
有诏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宰相得旨即日待进公将上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1096-0349d.png
马遂不解带援笔书之凡数千言词意皆不同吏誊白
不暇往反才食顷执政皆惊视以为所未尝见吏有窃
言曰公乃以此见忌耳故事舍人迁翰林者皆以久次
执政不欲公在内每有阙辄置不用会永兴军阙守公
自请治之执政喜公之去疏奏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
永兴军府事公谢曰臣本求永兴不望侍读不敢受诏
不许既行六日学士阙遂越用范镇众人为公惘然公
之辞行面陈用将之术且言顷来边吏颇以饮食佣役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1096-0350a.png
得罪即今武吏多不愿临边如孙沔吕溱贵重有功名
犹以此见废设复有孟舒魏尚之徒臣固知议者之不
能容此乃冯唐所以疑汉文帝不能用颇牧也臣愿陛
下容边臣阔略细过无督以微法又言马军都指挥使
张茂实本周王乳母子尝养宫中往年市人以狂言动
茂实近者御史中丞韩绛又以倾宰相重摇人心臣谓
要令两善莫若解茂实兵权处以外郡于茂实不失富
贵而朝廷得远嫌疑上皆然之是后边将遂无以酒食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1096-0350b.png
坐者茂实顷之亦出知曹州公以十二月至雍部先是
关中比岁不登百姓流移长安尤甚公开仓廪赈乏绝
宽赋敛止逋责省徭役缓期会约束豪右母敢固粜民
苦大钱数变法疑惑公使官吏俸钱一皆中给民因知
官不复变法矣事必当请者请而行之其馀则皆以便
宜厝置视事三日大雪盈尺雍人喜曰此公赐我数月
流民稍自归明年大丰熟是时朝廷遣使均田欲以等
贫富以致颂声上因公之西敕至部徐访利害以闻于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1096-0350c.png
是孙琳主均河中府及耀州召聚吏民暴露田间百姓
相传县官且增赋税所在斫伐桑柘关中嚣然公遽上
言方今灾伤流移恐未可以均田愿且召还孙琳别俟
丰岁以安民心初琳以方田法步地千步为方以方度
之诚使其覈实无颇然但为能知田亩高下耳至于均
税之法以地肥瘠为差其勤力从事田亩修治者则赋
重自若其惰窳不事事而田亩荒瘠者因获减赋然此
当以肥瘠言也吏非廉明用心不一或不能尽知田事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1096-0350d.png
或挟私与夺上无由察也故均田之害人皆知之独言
事者乐其名公所以求待丰岁者恶斥言之耳琳之度
田起自万泉龙门此两邑皆山田崎岖二三百里间人
以谓审如琳法非旬岁不可周遍也琳皆不出一月而
奏毕功论者惊笑其谩会公奏至中书犹信琳言以公
为不晓用琳章报公敕榜告民毋得残桑柘而已顷之
河中民果诉增减田税不平凡数百户七年四月迁礼
部郎中九月大飨明堂进封彭城郡开国侯公与欧阳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1096-0351a.png
公永叔相厚及欧阳参知政事尝为丞相韩公言公所
为不如谤者之言也久之韩公谢曰虽失之东隅可以
收之桑榆乎欧阳曰公能如是大善将还公为翰林学
士会上不豫事且寝八年四月英宗皇帝即位进吏部
郎中公治长安豪猾敛手良民得职大姓范伟积产数
巨万冒武功县令范祚为其祖伟所取信者持祚为令
时黄敕耳伟家不徭役者五十年更西事调发下户困
敝而伟自若盗相祚墓以已祖母合葬之谩云祚继室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1096-0351b.png
也雷简夫以处士登用能为文辞伟赂简夫使为墓碑
以信其伪伟因此出入公卿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至
徒流辄以赎去长安人皆知伟罔胃畏伟不敢言吏受
赇者辄为伟蔽匿公因事发之穷治伟伏罪长安中欢
呼称神明会大赦未断而公去雍伟因谋反变前状自
后连五狱證逮四五百人展转二年朝廷以委御史乃
不得变而伟亦以更大赦杕之而已长安人恨之公在
雍三年治声四出巴蜀人皆愿得公为守引领冀望或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1096-0351c.png
相与至界上问使客刘公何时来是年公以疾自请八
月召赴阙勾当三班院徙判太常寺兼礼仪事上初即
位有疾皇太后尝临朝上疾愈乃归政适有小人言二
宫不欢谏者或讦而过直公以谓当以义理从容感讽
不可以口舌争也是时方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
公因陈前说曰舜至侧微也尧越四岳禅之以位天地
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其孝友之德光于上下何
谓孝友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辞气明畅上竦体改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1096-0351d.png
容知其以讽谏也左右属听者无不嗟喜动色即日传
其语于外既退王翰林谓公曰公直言至此乎慈寿闻
之亦大喜治平元年四月公得惊眩疾数月不朝告且
满百日公求便郡养疾上谓执政曰刘某器识才学朝
廷未见其比者虽病固当留乃复赐告尝一日讲毕上
谓学士诸公曰曾见刘某否病今何如可往省之于是
王范两学士来见公道上语会内苑橙实初熟上使中
贵人以五十枚赐公面问公起居所以慰抚甚厚公拜
卷三十五 第 26a 页 WYG1096-0352a.png
表谢而病亦少间因自陈家贫复求补外上怆然许之
九月除知卫州换汝州郡久废不治公召曹吏谓曰吾
以病来此汝无以吾病故习前态谩欺分毫黥罚汝吏
人素闻威名战栗不敢犯已而更以吏事委属僚时时
更改判画举大纲而已其所以赈饥穷省徭役诛锄黠
恶方略如旧吏皆窃言公病犹尔况不病耶二年十一
月上郊进封开国公三年四月迁右谏议大夫公谢曰
臣久病苟禄已无愧耻诚不敢复望迁秩重招讥议诏
卷三十五 第 26b 页 WYG1096-0352b.png
不许公前后拜官未尝辄让唯初拜侍读及除谏议辞
之其诚心以谓所不宜处则不欲苟受之非以邀名也
居无何召还阙公自陈病笃不能朝愿罢学士治南台
许焉十一月改集贤院学士权判南京留司御史台四
年正月今上嗣位改给事中明年四月八日薨于位享
年五十所著春秋传十五卷春秋权衡十七卷春秋说
例二卷春秋文权二卷春秋意林五卷弟子记五卷七
经小传五卷皆成书易外传二十卷元滋九篇通古五
卷三十五 第 27a 页 WYG1096-0352c.png
卷古风五卷皆未就文集若干卷公学问广博无书不
通自浮屠老子以及山经地志阴阳卜筮医药天文略
皆究知大略求其意义合于圣人者而世人所谓善者
亦不废也尝与吕溱济叔同在礼部夜视填星指曰此
于法当得土不然乃得女居数日使者来因言宫中两
夫人皆当就馆吕相视笑数月果生两公主又尝斋太
乙宫与内弟王钦臣夜语曰岁星往来虚危间色甚明
盛以吾观之当有兴于齐者岁馀英宗以齐州防禦使
卷三十五 第 27b 页 WYG1096-0352d.png
入继大统遂登大位云在长安时得三代时钟鼎器皿
数十皆有篆刻铭识文字奇古公按读之因以考知前
代制度用匜敦簠簋与前世学者所说不同其所言齐
黄同冕亦书传所不载也公珍惜之尝曰我死子孙以
此烝尝我及病累年尝使子弟诵书其侧时阅古器以
自适尝叹曰我所著书皆圣人微旨而不及尽有成岂
非天哉公与人交不求其备得一善则称道之其推进
者甚众而与江休复邻几最善尝曰邻几和而不流柔
卷三十五 第 28a 页 WYG1096-0353a.png
而不犯当求之古人阮籍陶潜之伦也荐之于朝邻几
所以骤用修起居注公有力焉又尝称贾直孺人或讥
贾者公曰贾何必全美居今之世而劲直有守不阿贵
位此其足以过人远矣凡公论交如此及邻几死哭之
恸曰唯君知我时欧阳永叔为志墓石公为书之以致
意焉梅尧臣圣俞与公亲且旧既卒其家不能自存公
哀之未有以助也圣俞尝欲书程丞相神道碑病不果
公为成之程氏喜饷白金五百两公不发封尽以赙梅
卷三十五 第 28b 页 WYG1096-0353b.png
氏公平生未尝轻为人书铭特此二事以经营二友云
公两娶武威伦氏皆侍御史赠某官程之女前夫人先
公十七年卒继以女妹累封河南郡君子男四人长定
国郊社掌座早死次奉世进士及第大理寺丞次当时
大理评事少子安上太常寺太祝女子三人长嫁大理
评事韩宗直二尚幼公于宗族赒给甚厚家事未尝问
有无岁时朝廷行礼得以推恩辄以旁逮疏族先人有
田在苏州公未尝取一粒皆以畀内外亲属及其终家
卷三十五 第 29a 页 WYG1096-0353c.png
无馀财公既殁朝廷推恩以两子孙望旦皆为将作监
主簿又除族子安世试将作监主簿安世父敦坐法堕
官公常怜之雅意欲官其子故诸孤以安世名闻所以
成公意也某年少公四岁及某能读书则公学问成立
矣故某所学所闻资取于公而公志之所存某窃预焉
公于某友爱天至尝曰唯得兄弟可以忘我病公不幸
至于大故哀痛感慕无心以处岂复能详记其徽美耶
日月有期将以来岁某月从袝于先公诚冀自托于大
卷三十五 第 29b 页 WYG1096-0353d.png
贤君子垂名无疆而惧他人闻见之不详且世俗之多
诸恶不敢尽也故自抑推割而纂述其大槩唯执事悯
怜而赐纂述焉谨状
 
 
 
 
 彭城集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