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第 1a 页 0619-084.png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上取九
真元门生李景元集解
或问经络刘子曰贵哉人躬手少阳三焦经
络病證源流掣治
大矣道运妙真自古及今故善言古者必
有證于今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惟天之
节气一十有二人之经络以应之周天度
数三百六十有五人之气穴以应之言人
之九窍五藏十二节谓手足阴阳各三焉
皆通乎天气时乎斗柄方回寅之泰卦律
真元门生李景元集解
或问经络刘子曰贵哉人躬手少阳三焦经
络病證源流掣治
大矣道运妙真自古及今故善言古者必
有證于今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惟天之
节气一十有二人之经络以应之周天度
数三百六十有五人之气穴以应之言人
之九窍五藏十二节谓手足阴阳各三焉
皆通乎天气时乎斗柄方回寅之泰卦律
卷首 第 1b 页 0619-085.png
中太簇肇当孟春之月古以子为元今以
寅为首则天道南行其象在上为人马宫
在下为燕其气专在人之三焦三焦者决
渎之官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言
心与肺同处上焦上焦如雾次肝与脾共
处中焦中焦如沤又其次肾位处下焦下
焦如渎三焦者水谷之道路神气之终始
也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口上主内而
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直两乳间陷者
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
卷首 第 2a 页 0619-086.png
谷其治在脐旁曰天枢下焦者在脐下当
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
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名曰三焦其府在
气冲气冲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同
身寸之一寸动脉应手三焦六气变化但
诸脉皆所出为井金关冲二穴在手小指
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所流为荥水液
门二穴在手小指支指陷中所注为腧木
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三焦
俞在第十三椎下两傍三焦之募在脐下
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
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名曰三焦其府在
气冲气冲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同
身寸之一寸动脉应手三焦六气变化但
诸脉皆所出为井金关冲二穴在手小指
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所流为荥水液
门二穴在手小指支指陷中所注为腧木
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三焦
俞在第十三椎下两傍三焦之募在脐下
卷首 第 2b 页 0619-087.png
同身之寸二寸名曰丹田所过为原阳池
二穴在手表腕上陷中以诸经络皆以俞
为原在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诸
经之根本尔故名曰原所行为经火支沟
二穴在手腕后三寸两骨之间每夜乾时
人气所在手少阳三焦经坚者为经及乎
亥时人气亦在三焦络支而横者为络甲
主左手之少阳其气在胆属中焦寅者正
月主左足之少阳及乎人气在左亦在于
肝所入为合土天井二穴在脉外大骨之
卷首 第 3a 页 0619-088.png
后肘上一寸陷中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
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出
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
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
下膈循属三焦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
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上焦者在心
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
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
者在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
脐傍脐下一寸名曰三焦下焦者在脐下
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出
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
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
下膈循属三焦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
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上焦者在心
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
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
者在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
脐傍脐下一寸名曰三焦下焦者在脐下
卷首 第 3b 页 0619-089.png
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
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名曰三焦其府
在气冲几乎丹田上焦募也在脐下同身
寸之二寸
上焦虚寒论曰三焦如雾其气起于胃上
口并咽已上贯膈其气虚寒则令人精神
不守引气于肺欬嗽语声不出膈寒之病
生焉
上焦热结论曰上焦在心下其气起于胃
上口并咽贯膈有热则喉舌乾燥口气面
卷首 第 4a 页 0619-090.png
赤胸膈否满之病生焉
中焦虚寒论曰中焦如沤者以其在胃中
脘不上不下主腐热水谷本胃脘之阳气
温乃能腐化水谷之精灌养周身若寒客
中位则胃中冷胃中冷则饮食不化腹痛
飧泄霍乱吐利治法宜温补之
中焦热结论曰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
下主腐熟水谷其气和平能传糟粕蒸津
液变精微上注于肺通于荣卫如热在中
焦则为坚故其气实则闭塞不通上下膈
中焦虚寒论曰中焦如沤者以其在胃中
脘不上不下主腐热水谷本胃脘之阳气
温乃能腐化水谷之精灌养周身若寒客
中位则胃中冷胃中冷则饮食不化腹痛
飧泄霍乱吐利治法宜温补之
中焦热结论曰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
下主腐熟水谷其气和平能传糟粕蒸津
液变精微上注于肺通于荣卫如热在中
焦则为坚故其气实则闭塞不通上下膈
卷首 第 4b 页 0619-091.png
绝热则身重目黄目甘脾瘅之證生焉
下焦虚寒论曰下焦如渎其气起于胃下
脘别回肠注于膀胱主出而不内以传道
也其气虚寒则津液不固大小便利不止
小腹痛不欲闻人语如三焦俱虚上焦虚
则引气于肺中焦虚则生寒腹痛洞泄便
利霍乱下焦虚则大小便不止津液气绝
寒则补于肾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
所终始也其处虽异其原则一故有俱虚
之病治宜温之
卷首 第 5a 页 0619-092.png
下焦热结论曰下焦者在脐下当膀胱上
口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以传道也又下
焦如渎司决壅泄其气实而有热则津液
内燥传道不利由是有气逆便难胃胀呕
哕之證
三焦统论曰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
象三才之用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待
此以通达是以上焦在心下主内而不出
中焦在胃脘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主
分别清浊出而不内统而论之三焦者上
口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以传道也又下
焦如渎司决壅泄其气实而有热则津液
内燥传道不利由是有气逆便难胃胀呕
哕之證
三焦统论曰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
象三才之用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待
此以通达是以上焦在心下主内而不出
中焦在胃脘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主
分别清浊出而不内统而论之三焦者上
卷首 第 5b 页 0619-093.png
合于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在手小指次
指之端是手少阳经也太阳络也故三焦
气盛为有馀则胀气满于皮肤内轻轻然
而不实或小便涩大便难大便难者由五
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
热并结故也是为三焦之实也则宜以嘻
掣之掣音导三焦之气不足则寒气客之
病遗尿或泄利或气满或食不消是三焦
之气虚也则宜以劳宫二穴抱一关元而
温之兼闭口屈舌食其胎津可也劳宫二
卷首 第 6a 页 0619-094.png
穴火也在掌中央动脉下以屈无名指取
之关元者小肠募也在脐下同身寸之三
寸足三阴任脉之会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
物有成理而不说故天不言而四时行焉百
物生焉惟圣人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调理春温夏暑秋忿冬怒四时迭运不齐
也方阳用事万物以熙人于是时以祈以
因方阴用事万物以凝人于是时以夷以
隩况夫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
之关元者小肠募也在脐下同身寸之三
寸足三阴任脉之会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
物有成理而不说故天不言而四时行焉百
物生焉惟圣人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调理春温夏暑秋忿冬怒四时迭运不齐
也方阳用事万物以熙人于是时以祈以
因方阴用事万物以凝人于是时以夷以
隩况夫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
卷首 第 6b 页 0619-095.png
宜皆消息盈虚系焉攸在每岁寅卯辰月
仍为春时春气西行春气在经脉故春弦
如钩脉之常也如不从常反是者病春气
始于下及左又言春气始于前故正月二
月春气在肝肝王于春及王于甲乙俞在
颈项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魂之居也
凡肝为发生之主肝为少阳阳长之始及
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唯春养阳宜食
其凉以养于阳肝其恶风亦畏于清清金
令也凡春伤于风夏为飧泄故春病在肝
卷首 第 7a 页 0619-096.png
与头及俞亦在其阴矣兼春病始于前善
养生者则于春气调神所为夜卧早起广
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应养
生之道也春以清治肝而反温凡天之用
温可以远温故从之则全神逆之则伤肝
惟斗之正建仲春之月卯之大壮律仲夹钟
天道西南行其象在上为天蠍宫在下为宋
其气所在人之大肠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变化之方手
阳明大肠经之井金为商阳二穴在手大
养生者则于春气调神所为夜卧早起广
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应养
生之道也春以清治肝而反温凡天之用
温可以远温故从之则全神逆之则伤肝
惟斗之正建仲春之月卯之大壮律仲夹钟
天道西南行其象在上为天蠍宫在下为宋
其气所在人之大肠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变化之方手
阳明大肠经之井金为商阳二穴在手大
卷首 第 7b 页 0619-097.png
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荣木为二间
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踰
木为三间二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
廉侧陷中大肠俞在第十六椎下两傍原
为合谷二穴在大指岐骨间陷中一名虎
口经火为阳溪二穴在腕中上侧两筋间
陷中每昼甲时人气所在手阳明大肠经
及乎卯时人气亦在大肠络庚主右手之
少阴其气主大肠之疾卯者为纬二月主
左足之大阳及乎人气在左亦在于肝合
卷首 第 8a 页 0619-098.png
土为曲池二月在肘后辅骨屈肘曲骨之
中大肠抑亦与肺不殊大肠手阳明之脉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
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
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腢骨之前廉上出
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
肠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
感于寒即泄当脐下痛不能久立与胃候
同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盖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大肠疾候大肠象金
中大肠抑亦与肺不殊大肠手阳明之脉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
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
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腢骨之前廉上出
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
肠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
感于寒即泄当脐下痛不能久立与胃候
同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盖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大肠疾候大肠象金
卷首 第 8b 页 0619-099.png
主于秋手阳明其经也肺之府也为传道
之官变化糟粕出焉其气盛则为有馀则
病肠内切痛如锥刀刺无休息时腰背寒
痹挛急是为大肠气之实则宜泻之大肠
气不足则寒气客之善泄是为大肠之气
虚也则宜补之诊其右手寸口脉手阳明
经也脉浮则为阳阳实者大肠实也大肠
虚冷之病胸中喘肠鸣虚渴唇乾目急善
惊滑泄骨节疼痛不能久立寒邪客于其
间则令气虚弱不能自固而成诸疾诊其
卷首 第 9a 页 0619-100.png
脉右手气口以前阳虚者是也大肠实大
肠者传泻行道之府也其气盛实燥热生
焉传泻不利肠中痛如锥刀所刺或生鼠
乳肿胀疼闷大肠不通腹胁胀满腰背重
痛上气喘满皆大肠气实之證也病主热
渗津液故便坚不通但隔塞不便则其證
也故真人铭食竟行百步数以手摩肚者
则苛疾不起人如衰老年及八十大便不
通津液微少不宜寒药动利本草中用橘
皮一斤杏仁六两蜜丸谓脱气丸不惟气
肠者传泻行道之府也其气盛实燥热生
焉传泻不利肠中痛如锥刀所刺或生鼠
乳肿胀疼闷大肠不通腹胁胀满腰背重
痛上气喘满皆大肠气实之證也病主热
渗津液故便坚不通但隔塞不便则其證
也故真人铭食竟行百步数以手摩肚者
则苛疾不起人如衰老年及八十大便不
通津液微少不宜寒药动利本草中用橘
皮一斤杏仁六两蜜丸谓脱气丸不惟气
卷首 第 9b 页 0619-101.png
下大肠润能食不损气入大肠中其补泻
𤙲治与肺藏一揆
天罡次建季春之月辰之夬卦律中姑洗天
道北行其象在上为天称宫在下为郑其气
攸在人之小肠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变化之方手
大阳小肠经之井金为少泽二穴在小指
之端去爪甲下一分荥木前谷二穴在小
指外侧本节前陷中腧木后溪二穴在小
指外侧本节后陷中小肠俞在第十八椎
卷首 第 10a 页 0619-102.png
下两傍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
足太阴少阴厥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
也原出于腕骨二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
下陷中经火为阳谷二穴在手外侧腕中
兑骨下陷中每昼丁时人气所在手太阳
小肠经及乎未时人气亦在小肠络丙主
左手之阳明其气主小肠之疾辰者三月
主左足之阳明及乎人气在左亦在于脾
合土为少海二穴在肘内臁节后陷中是
故小肠合心均为表里小肠手太阳之脉
足太阴少阴厥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
也原出于腕骨二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
下陷中经火为阳谷二穴在手外侧腕中
兑骨下陷中每昼丁时人气所在手太阳
小肠经及乎未时人气亦在小肠络丙主
左手之阳明其气主小肠之疾辰者三月
主左足之阳明及乎人气在左亦在于脾
合土为少海二穴在肘内臁节后陷中是
故小肠合心均为表里小肠手太阳之脉
卷首 第 10b 页 0619-103.png
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上腕出躁中直上
循臂骨下臁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
外后臁出肩解绕肩髀交肩上入缺盆络
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小肠病者小肠
痛腰脊控泽而痛时窘之后当耳煎热苦
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
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泽音高阴丸小肠
病候小肠象火王于夏手太阳其经也心
之府也水液之下行为溲溲者流于小肠
其气盛为有馀则病小肠热焦竭乾涩小
卷首 第 11a 页 0619-104.png
肠䐜胀是为小肠之气实也则宜泻之小
肠不足则寒气客之肠病惊跳不言乍来
乍去是为小肠之气虚也则宜补之
小肠虚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心之府也
手太阳其经也其气虚则为不足故左手
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小肠虚也虚则
生寒是故有颅际头角偏痛耳聋不聪惊
跳小便数之證治宜补之
小肠实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心之府也
手太阳其经也其气盛则为有馀故左手
肠不足则寒气客之肠病惊跳不言乍来
乍去是为小肠之气虚也则宜补之
小肠虚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心之府也
手太阳其经也其气虚则为不足故左手
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小肠虚也虚则
生寒是故有颅际头角偏痛耳聋不聪惊
跳小便数之證治宜补之
小肠实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心之府也
手太阳其经也其气盛则为有馀故左手
卷首 第 11b 页 0619-105.png
寸口人迎以前脉阳实者小肠实也实则
生热是故有身热来去口疮心烦身重汗
不出小便不利之證以其补泻𤙲治之方
而与心藏不贰
斗之又其次建孟夏之月巳之乾卦律中仲
吕乾道西行其象在上为双女宫在下为楚
其气在人之手厥阴心包经络
井金为中冲二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
如韭叶荣木为劳宫二穴在掌中央屈无
名指取之踰木为太陵二穴在掌后两筋
卷首 第 12a 页 0619-106.png
间陷中经火为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
胁间陷中每于辛时人气所在手厥阴心
主经及乎戌时人气亦在心主络巳者四
月主右足之阳明及乎人气在右亦在于
脾合土曲泽二穴在肘内臁下陷中屈肘
得之或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言
膻中者在胸中两乳间为气之海然心主
为君以脉宣教令膻中主气以气布阴阳
气和志适则喜乐由生其输上在柱骨之
上下前在于人迎及言膻中者心主之宫
胁间陷中每于辛时人气所在手厥阴心
主经及乎戌时人气亦在心主络巳者四
月主右足之阳明及乎人气在右亦在于
脾合土曲泽二穴在肘内臁下陷中屈肘
得之或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言
膻中者在胸中两乳间为气之海然心主
为君以脉宣教令膻中主气以气布阴阳
气和志适则喜乐由生其输上在柱骨之
上下前在于人迎及言膻中者心主之宫
卷首 第 12b 页 0619-107.png
城也有言膻中一穴直两乳间陷中仰而
取之任脉气之所发也古仙所谓将欲身
安烹液中堂
继序攸迁巳午未月仍为夏时夏气在天则
北行故虹蜺云雾风雨四时此积气之成乎
天者也山岳河海金石火木此积形之成乎
地者也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虚者所以
列应天之精气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
昧者徒见积气昭乎上积形位乎下岁运居
乎中曾未达贯三为一之理也五行之气上
卷首 第 13a 页 0619-108.png
应五星内彻五藏
尝闻蕊宫云篆华台洞笺玄谈水德辰星
木德岁星火德荧惑土德镇星金德太白
之星其于人也为肾肝心脾肺之藏是以
夏气始于中及前又言始于后夏气在孙
络言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外者
为孙夏脉洪大此其常也如不从常反是
者病故自夏之四月人气在右与脾五月
六月气同在右及头自仲夏善病胸胁六
月为之长夏气在肌肉长夏善病洞泄寒
尝闻蕊宫云篆华台洞笺玄谈水德辰星
木德岁星火德荧惑土德镇星金德太白
之星其于人也为肾肝心脾肺之藏是以
夏气始于中及前又言始于后夏气在孙
络言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外者
为孙夏脉洪大此其常也如不从常反是
者病故自夏之四月人气在右与脾五月
六月气同在右及头自仲夏善病胸胁六
月为之长夏气在肌肉长夏善病洞泄寒
卷首 第 13b 页 0619-109.png
中夏病在阳及心与藏夏以胃气为本长
夏亦以胃气为本俞在胸胁夏主人气之
心气暑热夏以冷治心而反热凡夏养阳
宜食其寒以养于阳虽然春夏饮食寒凉
之宜未若教主旨温犹稳也详斯优矣夏
之暑热在心暑气伤于形故心恶热而畏
寒寒水令也时乎用热可以远热药食同
宜此其道也是以知者热无犯热如人不
远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
疮疡瞀郁注下𣋆瘛肿胀呕鼽衄头痛骨
卷首 第 14a 页 0619-110.png
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閟之病生矣有言
心神有馀及乎脉气有馀而形气不足者
生凡人外得五有馀者一身热如炭二颈
膺如格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也此
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必矣但人夏伤于
暑秋为痎疟惟圣人则不然故能传精神
服天气而通神明夫然则宁有其病乎爰
有夏气调神之道所为夜卧早起无厌于
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
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心神有馀及乎脉气有馀而形气不足者
生凡人外得五有馀者一身热如炭二颈
膺如格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气逆也此
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必矣但人夏伤于
暑秋为痎疟惟圣人则不然故能传精神
服天气而通神明夫然则宁有其病乎爰
有夏气调神之道所为夜卧早起无厌于
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
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卷首 第 14b 页 0619-111.png
斗之正建仲夏之月午之姤卦律中蕤宾午
者为经初六阴生天道西北行其象在上为
狮子宫在下为周人气在心心通五藏
心为藏小肠为府其性为暑暑伤于形其
音徵为离象火王于夏绝于冬死于壬癸
是知人之心意以应八风所为风从东方
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外在筋纽内舍
于肝风从东南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外
在于肌内舍于胃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
风其伤人也外在于脉内舍于心风从西
卷首 第 15a 页 0619-112.png
南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外在于肉内舍
于脾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外
在于皮内舍于肺风从西北来名曰折风
其伤人也外在于手太阳之脉内舍于小
肠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外
在于骨内舍于肾风从东北来名曰凶风
其伤人也外在于掖胁内舍于大肠故人
之心意以应八风盖生气通天未为小端
心藏于神神好恬惔虚无心为君主之官
亦为阳父心之外者为阳盖心者生之
于脾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外
在于皮内舍于肺风从西北来名曰折风
其伤人也外在于手太阳之脉内舍于小
肠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外
在于骨内舍于肾风从东北来名曰凶风
其伤人也外在于掖胁内舍于大肠故人
之心意以应八风盖生气通天未为小端
心藏于神神好恬惔虚无心为君主之官
亦为阳父心之外者为阳盖心者生之
卷首 第 15b 页 0619-113.png
本神之变故神明出焉其华在面其充在
血脉脉者血之府府聚也诸血皆属于心
如人久视则伤血劳于心也心劳者匆匆
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或忧
愁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善忘喜怒心
者阳气也心为阳中之太阳阳病者发于
血心养血是以五藏所宗者脉心主脉其
脉行于臂手心开窍于耳及前阴后阴凡
精气并于心则喜故暴喜伤阳及心与气
心液为汗心气主于舌其候在舌惟心气
卷首 第 16a 页 0619-114.png
和则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其臭
为焦故舌柔则存如涩硬短缩者死心欲
苦味苦味者先入于心多食苦则皮槁而
毛拔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心苦缓急食
酸以收之心恶热而畏寒寒水令也味过
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之所禁咸走
血血病无多食咸心之所禁温衣热食是
以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
害于性则捐之但饮食入胃滋养心藏故
心荣面色以应日故心之热者颜额先赤
为焦故舌柔则存如涩硬短缩者死心欲
苦味苦味者先入于心多食苦则皮槁而
毛拔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心苦缓急食
酸以收之心恶热而畏寒寒水令也味过
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之所禁咸走
血血病无多食咸心之所禁温衣热食是
以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
害于性则捐之但饮食入胃滋养心藏故
心荣面色以应日故心之热者颜额先赤
卷首 第 16b 页 0619-115.png
有言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有言其色多
青则痛其色多黑则痹其色多黄赤则热
其色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然虽
赤黄为热而青白与黑为沴岂可不知惟
南方赤气故气满能声风雷之为也在人
之心藏其声为笑熙咍之为也但心和则
如是若心不和其声动变病为哕噫及其
为忧缘心为君为父为五气之主故气脉
声色皆系心焉凡人之心藏而变化多方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手少阴心之经
卷首 第 17a 页 0619-116.png
井木为少冲二穴在手小指内臁端去爪
甲如韭叶荥火少府二穴在手小指本节
后陷中腧土神门二穴在掌后兑骨端如
绝者死不治心俞在第五椎下两傍心藏
俞者在于夹脊相去同身寸之一寸半乃
太阳之会心之原出于太陵注在心包经
内经金灵道二穴在掌后一寸五分或曰
一寸每昼丙时人气所在手少阴心之经
及乎午时人气亦在心之络丁主右手之
阳明其气亦主心藏之疾午者为经五月
甲如韭叶荥火少府二穴在手小指本节
后陷中腧土神门二穴在掌后兑骨端如
绝者死不治心俞在第五椎下两傍心藏
俞者在于夹脊相去同身寸之一寸半乃
太阳之会心之原出于太陵注在心包经
内经金灵道二穴在掌后一寸五分或曰
一寸每昼丙时人气所在手少阴心之经
及乎午时人气亦在心之络丁主右手之
阳明其气亦主心藏之疾午者为经五月
卷首 第 17b 页 0619-117.png
主右足之太阳兼人气在右亦在于头合
水为少海二穴在肘内臁节后陷中手少
阴心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
肠心之平脉洪大为常沈为贼脉厥疾生
焉心气暑热心藏血脉之气若邪气在心
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心其病之在于脉
气及乎五藏故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
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是以心病
候者心象火王于夏其脉如钩而洪大其
候舌其声言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其养
卷首 第 18a 页 0619-118.png
血其色赤而藏神手少阴其经也与小肠
合小肠为府而主表心为藏而主里心气
盛为神有馀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
膺背肩胛两臂间痛喜笑不休是心气之
实也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荣
卫之气不能通行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
舌生疮咽燥头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㬷破毛直而败或言阳气有馀阴气不足
则热中善饥心气不足则胸气大胁下与
腰背相引而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
合小肠为府而主表心为藏而主里心气
盛为神有馀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
膺背肩胛两臂间痛喜笑不休是心气之
实也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荣
卫之气不能通行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
舌生疮咽燥头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㬷破毛直而败或言阳气有馀阴气不足
则热中善饥心气不足则胸气大胁下与
腰背相引而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
卷首 第 18b 页 0619-119.png
善忧悲是为心气之虚也
心之统论心与小肠合故手少阴经与手
太阳经为表里其象火其王夏其脉洪在
藏为神在志为喜在变动为忧在液为汗
是故心气虚即悲不已实则笑不休心气
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心气
盛则梦喜笑恐畏厥气客于心则梦丘山
烟火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心热病者
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
呕头面赤无汗气逆者厥也谓阴阳二气
卷首 第 19a 页 0619-120.png
卒有衰绝逆于常度若阴气衰绝于下则
为热厥如阳气衰绝于下则为寒厥虚则
生寒寒情绪不乐或悲不已心腹暴痛唾
清涎喜忘多惊寒多则筋挛骨痛及乎凝
泣有言心神不足及乎脉气不足而形气
有馀者则死或言阳气不足阴气有馀则
寒中肠鸣腹痛若阴阳俱有馀俱不足则
有寒有热故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诸热
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
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
为热厥如阳气衰绝于下则为寒厥虚则
生寒寒情绪不乐或悲不已心腹暴痛唾
清涎喜忘多惊寒多则筋挛骨痛及乎凝
泣有言心神不足及乎脉气不足而形气
有馀者则死或言阳气不足阴气有馀则
寒中肠鸣腹痛若阴阳俱有馀俱不足则
有寒有热故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诸热
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
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
卷首 第 19b 页 0619-121.png
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胀
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
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
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热胜则肿结
阳者肿四支四支为诸阳之本凡人之温
热者疮汗之则疮已热之则风生故心风
而口赤及乎皮剥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
心风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喜怒吓赤
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惟有
道者则不热如心偶虚宜用药食味酸者
卷首 第 20a 页 0619-122.png
以补之及乎实者则用味甘者以泻之专
进掣气之方呵以治之但病瘳即已不可
过尔
抑又再建季夏之月未之遁卦律中林钟言
人气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天道东行其象
在上为巨蟹宫在下为秦其气在人之肺
肺为藏大肠为府象金其性清凉其音商
王于秋绝于夏死于丙丁养于皮毛肺贵
冲虚主和气之源为诸藏之长心之华盖
体之阴母又为阴中之少阴阴藏之初亦
进掣气之方呵以治之但病瘳即已不可
过尔
抑又再建季夏之月未之遁卦律中林钟言
人气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天道东行其象
在上为巨蟹宫在下为秦其气在人之肺
肺为藏大肠为府象金其性清凉其音商
王于秋绝于夏死于丙丁养于皮毛肺贵
冲虚主和气之源为诸藏之长心之华盖
体之阴母又为阴中之少阴阴藏之初亦
卷首 第 20b 页 0619-123.png
为相传之官治节出焉故肺者气之本魄
之处也专行荣卫阴阳荣行脉中血也卫
行脉外气巳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言人
脉气与皮以应于天为皮覆百骸气毓五
藏盖气与皮毛则易伤风邪风邪伤于府
藏而血气虚弱又因劳役大汗之后或经
大下而亡津液津液竭绝肺气壅塞不能
宣通诸藏之气因生肺痿也其病欬唾而
呕逆涎沬小便数是也但人久卧则伤气
劳于肺矣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
卷首 第 21a 页 0619-124.png
臭又曰形寒寒饮食伤肺故形寒饮冷则
伤肺肺伤则少气欬嗽鼻鸣肺开窍于鼻
其液为涕口鼻者气之门户也如和气通
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其臭为腥故
候于鼻肺欲辛辛味者先走入肺但气病
者无多食辛如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
乃央故多辛则筋急而爪枯肺欲收急食
酸以收之肺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肺苦气
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恶寒寒阴气也不
独恶寒抑亦畏热热火令矣喜则伤于肺
伤肺肺伤则少气欬嗽鼻鸣肺开窍于鼻
其液为涕口鼻者气之门户也如和气通
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其臭为腥故
候于鼻肺欲辛辛味者先走入肺但气病
者无多食辛如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
乃央故多辛则筋急而爪枯肺欲收急食
酸以收之肺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肺苦气
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恶寒寒阴气也不
独恶寒抑亦畏热热火令矣喜则伤于肺
卷首 第 21b 页 0619-125.png
气精神并于肺则悲亦伤也肺禁寒饮食
寒衣及乎因而大饮则气逆如饮多则肺
布叶举故气逆而上奔也凡饮与色切忌
当风尧夫言清欢少有虚三日极饮未尝
过五分王老云饮食侵肺痰水上冲气壅
不行面发疮疡有言肺壅则大肠閟阏是
知肺气惟贵清凉故色白者肺肺主音声
声为哭泣其变动为欬嗽手太阴肺之经
井金为少商二穴在手大指内侧端去爪
角如韭叶荥水为鱼际二穴在手大指本
卷首 第 22a 页 0619-126.png
节后内侧散脉中腧本为太渊二穴在掌
后陷中如脉绝者死不治有言肺俞在第
三椎下两傍及乎肩背肺之原出于太渊
经火为经渠二穴在寸脉中每于艮时人
气所在手太阴肺之经及乎寅时人气亦
在肺之络辛主右手之太阴亦主肺藏之
疾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兼人气在右
与头合土尺泽二穴在肘约文中肺之脉
为天府在肘后内侧上掖下同身寸之三
寸动脉应手肺之气也肺手太阴之脉起
后陷中如脉绝者死不治有言肺俞在第
三椎下两傍及乎肩背肺之原出于太渊
经火为经渠二穴在寸脉中每于艮时人
气所在手太阴肺之经及乎寅时人气亦
在肺之络辛主右手之太阴亦主肺藏之
疾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兼人气在右
与头合土尺泽二穴在肘约文中肺之脉
为天府在肘后内侧上掖下同身寸之三
寸动脉应手肺之气也肺手太阴之脉起
卷首 第 22b 页 0619-127.png
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
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臁入寸口上鱼际
出大指之端是以肺脉浮短此其常也贼
脉洪大厥疾生焉故肺主气之本源如气
血不和则百病变化而生盖气血者喜温
而恶寒犹雪在水中凝而不散肺气清凉
肺行荣卫阴阳荣血也卫气已有言精气
并于肺则悲又言喜怒则伤气若邪气在
肺则欬动肩背肺病者喘欬逆气肩背痛
卷首 第 23a 页 0619-128.png
汗出居阴股膝脾腨胻足皆痛肺病候肺
象金肺王于秋肺脉如毛而浮肺候鼻肺
声哭肺臭腥肺味辛肺液涕肺养皮毛肺
藏气肺色白肺神魄手太阴肺之经与大
肠合大肠为府主表肺为藏主里肺气盛
则气有馀而病喘嗽上气肩背痛汗出居
阴腹膝端胫足皆痛是为肺气之实也则
宜泻之肺气不足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
溢乾是为肺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肺藏统论五藏设位肺独居上故天气通
象金肺王于秋肺脉如毛而浮肺候鼻肺
声哭肺臭腥肺味辛肺液涕肺养皮毛肺
藏气肺色白肺神魄手太阴肺之经与大
肠合大肠为府主表肺为藏主里肺气盛
则气有馀而病喘嗽上气肩背痛汗出居
阴腹膝端胫足皆痛是为肺气之实也则
宜泻之肺气不足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
溢乾是为肺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肺藏统论五藏设位肺独居上故天气通
卷首 第 23b 页 0619-129.png
于肺肺主皮毛为五藏之华盖在五物为
魄魄则并精而出入者也在五性为义义
则胜物而断制者也开窍于鼻故其液为
涕涕者继泣而先泗也在声为哭故其志
为忧忧者阴肃而情惨也其色白者入二
故也其味辛者物成故也以至在天为燥
在地为金在音为商在臭为腥无非时数
气类之所系也然尝以经脉表里之手太
阴肺经也手阳明大肠之经也二者之经
为藏府表里之合手太阴之经已注于前
卷首 第 24a 页 0619-130.png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臁出其端阴
阳适平经络和顺盈虚消息莫睹偏胜一
失其平病所由生过为有馀有馀病也不
及为不足不足亦病也有馀之病是谓肺
实不足之病是谓肺虚肺实之證喘嗽上
气肩背痛汗出阴股膝胫皆痛是也肺实
热则喘逆胸凭仰息手太阴经为热气所
加故为肺实之病甚则口赤张引饮无度
体背生疮以至股膝踹胫皆痛肺热病者
洒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
阳适平经络和顺盈虚消息莫睹偏胜一
失其平病所由生过为有馀有馀病也不
及为不足不足亦病也有馀之病是谓肺
实不足之病是谓肺虚肺实之證喘嗽上
气肩背痛汗出阴股膝胫皆痛是也肺实
热则喘逆胸凭仰息手太阴经为热气所
加故为肺实之病甚则口赤张引饮无度
体背生疮以至股膝踹胫皆痛肺热病者
洒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
卷首 第 24b 页 0619-131.png
争则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
堪汗出而寒气逆则丙丁死燥胜则乾诸
气膹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肺
热者右颊先赤及乎色白而毛拔肺风而
眉白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肺风之
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欬短气昼日则
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如肺偶实宜
用药食味辛者以泻之专进𤙲气之方颏
椓头昂呬以治之勿令耳闻如肺藏虚弱
为风邪所伤则清冷之气上攻而鼻流清
卷首 第 25a 页 0619-132.png
涕盖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故也及乎虚
者则用味酸者以补之凡治法之施实者
宜泻虚者宜补有馀则损之不足则益之
此其大略也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上
者则用味酸者以补之凡治法之施实者
宜泻虚者宜补有馀则损之不足则益之
此其大略也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上
卷首 第 25b 页 0619-133.png
卷首 第 26a 页 0619-134.png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中(下同/卷)取十
真元门生李景元集解
爰惟斗建孟秋之月申之否卦律中夷则天
道北行其象在上为阴阳宫在下为晋其气
在人之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为中精之府
足少阳胆之经井金为窍阴二穴在足小
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荥木侠溪二
穴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间本节前腧木临
泣二穴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去
真元门生李景元集解
爰惟斗建孟秋之月申之否卦律中夷则天
道北行其象在上为阴阳宫在下为晋其气
在人之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为中精之府
足少阳胆之经井金为窍阴二穴在足小
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荥木侠溪二
穴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间本节前腧木临
泣二穴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去
卷首 第 26b 页 0619-135.png
侠溪一寸半有言胆俞在第十椎下两傍
原胆之原出于丘虚二穴在足外踝下如
前去临泣三寸经火阳辅二穴在外踝上
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每夜壬时
人气所在足少阳胆之经及乎子时人气
亦在胆之络甲主左手之少阳亦主胆府
之疾申者七月主右足之少阴兼人气在
右与肺合土阳陵泉二穴在膝下一寸外
廉陷中胆之脉系于肾胆足少阳之脉起
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头行手少
卷首 第 27a 页 0619-136.png
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
盆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
然恐人将捕之嗌下吤吤焉数唾胆其动
为呕胆气勇故为呕胆病候胆象木王于
春足少阳其经也肝之府也谋虑出焉诸
府皆取决断于胆其气盛为有馀则病腹
内冒冒不安身躯习习是为胆气之实也
则宜泻之胆气不足其气上溢而口苦喜
大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嗌中
介介数唾是为胆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盆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
然恐人将捕之嗌下吤吤焉数唾胆其动
为呕胆气勇故为呕胆病候胆象木王于
春足少阳其经也肝之府也谋虑出焉诸
府皆取决断于胆其气盛为有馀则病腹
内冒冒不安身躯习习是为胆气之实也
则宜泻之胆气不足其气上溢而口苦喜
大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嗌中
介介数唾是为胆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卷首 第 27b 页 0619-137.png
论曰夫胆者肝之府为阳足少阳经不足
者胆虚也虚则生寒寒则其病恐畏不能
独卧口及乎头眩痿躄足指不能摇坐不
能起僵仆目视𥆨𥆨然盖胆虚则精神不
守其气上溢循其所在而生病也
论曰胆实则为有馀有馀则生热热则精
神不守胸中冒闷心烦咽乾口吐苦汁昼
夜耽睡及乎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乾心
胁痛不能转侧足外反热是为阳厥及头
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刁侠
卷首 第 28a 页 0619-138.png
缨皆谓胆气实足少阳经壅滞故也如胆
府虚实病證补泻𤙲治宜用之方与肝藏
表里同焉
绍月攸徙于申酉戌仍为秋时秋气东行秋
气在阳
秋王于肺及王庚辛庚主右手之少阴辛
主右手之太阴故秋气始于上及乎始于
右又言始于前有言始于后七月八月人
气在右与肺九月亦在右与心秋气在皮
肤与毛窍俞在肩背秋气者病在肺秋伤
府虚实病證补泻𤙲治宜用之方与肝藏
表里同焉
绍月攸徙于申酉戌仍为秋时秋气东行秋
气在阳
秋王于肺及王庚辛庚主右手之少阴辛
主右手之太阴故秋气始于上及乎始于
右又言始于前有言始于后七月八月人
气在右与肺九月亦在右与心秋气在皮
肤与毛窍俞在肩背秋气者病在肺秋伤
卷首 第 28b 页 0619-139.png
于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秋气者善病风
虐秋伤于湿冬生欬嗽故秋以温治肺而
反清秋以胃气为本胃者五藏之本也惟
秋养阴宜食其温时乎用凉可以远凉故
从者和逆者病秋气调神其脉如毛此为
常也反是者病惟圣人有奉天养生之方
所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秋
气平无外其忘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
收之道也
抑又次当河魁正指仲秋之月酉之观卦律
卷首 第 29a 页 0619-140.png
中南吕天道东北行其象在上为金牛宫在
下为赵其气在人之胃
胃犹正也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
者藏也胃者府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乃
五谷之府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
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但脾胃二气俱虚
弱故不能饮食也盖缘饮食自倍肠胃乃
伤惟有道者历天之四时调人之五藏皆
以胃气为本如冲阳脉气绝者死不治足
阳明胃之经井金为厉兑二穴在足大指
下为赵其气在人之胃
胃犹正也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
者藏也胃者府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乃
五谷之府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
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但脾胃二气俱虚
弱故不能饮食也盖缘饮食自倍肠胃乃
伤惟有道者历天之四时调人之五藏皆
以胃气为本如冲阳脉气绝者死不治足
阳明胃之经井金为厉兑二穴在足大指
卷首 第 29b 页 0619-141.png
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荥木为内庭二
穴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腧木为陷谷
二穴在足大指次指之间本节陷中去内
庭二寸胃俞在第十二椎下两傍原出于
冲阳二穴在足附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
陷谷三寸经火为解溪二穴在冲阳后一
寸半腕上陷中每昼乙时人气所在足阳
明胃之经及乎辰时人气亦在胃之络戊
主右手之太阳亦主胃府之疾酉者为纬
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兼人气在右亦在于
卷首 第 30a 页 0619-142.png
肺合土为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骨外
大筋内宛宛中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
交额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齿中
还中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
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
至额颅胃病候胃象土王于长夏足阳明
其经也脾之府也为水谷之海诸藏府皆
受水谷之气于胃气盛为有馀则病腹䐜
胀气满是为胃之气实也则宜泻之胃气
不足则饥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
大筋内宛宛中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
交额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齿中
还中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
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
至额颅胃病候胃象土王于长夏足阳明
其经也脾之府也为水谷之海诸藏府皆
受水谷之气于胃气盛为有馀则病腹䐜
胀气满是为胃之气实也则宜泻之胃气
不足则饥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
卷首 第 30b 页 0619-143.png
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胃虚冷论曰足阳明胃之经与足太阴为
表里其气喜温而恶寒得温则能变化水
谷若其气不足寒冷之气乘之则令胫寒
不得卧恶风洒洒目急腹中常痛两胁虚
胀善鸣时寒时热唇口乾面目浮肿饮食
不下皆胃寒冷故也
胃实热论曰胃气盛实则壅涩不宣蕴积
生热令人口乾烦渴面目悉黄谵妄狂越
身热多汗腹胁坚满大便秘难皆其證也
胃虚冷论曰足阳明胃之经与足太阴为
表里其气喜温而恶寒得温则能变化水
谷若其气不足寒冷之气乘之则令胫寒
不得卧恶风洒洒目急腹中常痛两胁虚
胀善鸣时寒时热唇口乾面目浮肿饮食
不下皆胃寒冷故也
胃实热论曰胃气盛实则壅涩不宣蕴积
生热令人口乾烦渴面目悉黄谵妄狂越
身热多汗腹胁坚满大便秘难皆其證也
卷首 第 31a 页 0619-144.png
况胃气以食为本然而五榖果菜食养尽
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于中未及言肉者
为道家之所禁故尔刘老言道在老饕实
腹泾溲气泰而已盖食以养胃胃通于肾
肾者胃之关也故易之颐卦养也君子以
慎言语节饮食其斯之谓欤
斗之乃建季秋之月戌之剥卦律中无射天
道南行其象在上为白羊宫在下为鲁其气
在人之膀胱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于中未及言肉者
为道家之所禁故尔刘老言道在老饕实
腹泾溲气泰而已盖食以养胃胃通于肾
肾者胃之关也故易之颐卦养也君子以
慎言语节饮食其斯之谓欤
斗之乃建季秋之月戌之剥卦律中无射天
道南行其象在上为白羊宫在下为鲁其气
在人之膀胱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卷首 第 31b 页 0619-145.png
矣乃为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故肾合膀胱
二者津液之府经言膀胱而藏津液若得
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如气海之气
不及则閟隐不通足太阳膀胱之经井金
为至阴二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如韭
叶荣木为通谷二穴在足小指外侧本节
前陷中腧木为束骨二穴在足小指外侧
本节后陷中膀胱俞在第十九椎下两傍
膀胱之原出于京骨二穴在足小指外侧
大骨下赤白肉际经火为昆崙二穴在足
卷首 第 32a 页 0619-146.png
外踝后跟骨上陷中每昼坤时人气所在
足太阳膀胱经及乎申时人气亦在膀胱
络壬主左手之太阴亦主膀胱之疾戌者
九月主右足之厥阴兼人气在右及在于
心合土为委中二穴在腘中约文内动脉
陷中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
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
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
中循旅络肾属膀胱膀胱病者小腹偏肿
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
足太阳膀胱经及乎申时人气亦在膀胱
络壬主左手之太阴亦主膀胱之疾戌者
九月主右足之厥阴兼人气在右及在于
心合土为委中二穴在腘中约文内动脉
陷中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
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
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
中循旅络肾属膀胱膀胱病者小腹偏肿
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
卷首 第 32b 页 0619-147.png
若脉陷及足小指外臁与胫踝后皆热津
液涸竭矣膀胱病候膀胱象水王于冬足
太阳其经也肾之府也五谷五味之津液
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
而津液之馀者入胞则为小便其气盛为
有馀则病热胞涩小便不通小腹偏肿痛
是为膀胱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膀胱不足
则寒寒气客之胞滑小便数而多也面色
黑是为膀胱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膀胱虚冷论曰膀胱者津液之府也气化
卷首 第 33a 页 0619-148.png
则能出矣其气不足则虚虚则寒气乘之
致津液滑利而不能制约故其證小便利
多小腹痛甚则项背腰尻腘腨痛故膀胱
不约为遗溺者以此为膀胱虚冷小便频
数尔
膀胱实热论曰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其气有馀则实实则热气
留之故壅阏而不通其内證胞闭不得小
便烦满而躁其外證体热腰中痛头眩眩
是也故膀胱不利为癃者以此其补泻𤙲
致津液滑利而不能制约故其證小便利
多小腹痛甚则项背腰尻腘腨痛故膀胱
不约为遗溺者以此为膀胱虚冷小便频
数尔
膀胱实热论曰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其气有馀则实实则热气
留之故壅阏而不通其内證胞闭不得小
便烦满而躁其外證体热腰中痛头眩眩
是也故膀胱不利为癃者以此其补泻𤙲
卷首 第 33b 页 0619-149.png
治之方与肾经一制
爰惟天罡仍建孟冬之月亥之坤卦律中应
钟天道东行其象在上为双鱼宫在下为魏
其气在人之肝
肝为藏胆为府象木其性暄其气温和其
音角王于春及甲乙绝于秋死于庚辛肝
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魂之居也其华在
爪其充在筋膜以生血气但人久行则伤
筋劳于肝也肝劳者面目乾黑口苦精神
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又曰大怒
卷首 第 34a 页 0619-150.png
气逆则伤肝肝伤少血目闇肝生怒怒伤
肝故暴怒伤阴及伤于气有言肝病者两
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故恚怒逆气上
而不下则伤肝肝开窍于目候于目其色
青其液泣其臭膻其味酸酸味先走入肝
肝欲酸多食酸则肉胝䐢而唇揭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故肝病者禁食辛言人之
藏府将疾以其变动必须见象于容色音
声之间肝热则左颊先赤色若苍而爪枯
肝风而目青其目内眦为睛明二穴乃手
肝故暴怒伤阴及伤于气有言肝病者两
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故恚怒逆气上
而不下则伤肝肝开窍于目候于目其色
青其液泣其臭膻其味酸酸味先走入肝
肝欲酸多食酸则肉胝䐢而唇揭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故肝病者禁食辛言人之
藏府将疾以其变动必须见象于容色音
声之间肝热则左颊先赤色若苍而爪枯
肝风而目青其目内眦为睛明二穴乃手
卷首 第 34b 页 0619-151.png
足太阳及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之会如
厥则目无所见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
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
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
眦盲一水目也五火谓五藏之厥阳也但
诸筋皆属于目故肝养筋言诸筋以膝为
府故诸筋聚于阴器而脉终于舌本或言
结于舌本肝之变动其声为叫呼啸语兼
欠牵握足厥阴肝之经井木为大敦二穴
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叶荥火为行间
卷首 第 35a 页 0619-152.png
二穴在足大指门动脉应手腧土为太冲
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动脉中
脉绝者死不治肝俞在第九椎下两傍肝
之原出于大冲经金为中风二穴在足内
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每夜癸时人气所
在足厥阴肝之经及乎丑时人气亦在肝
之络乙主左手之太阳亦主肝藏之疾亥
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兼人气在左亦在
于心合水为曲泉二穴在膝内辅骨下大
筋上小筋下陷中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
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动脉中
脉绝者死不治肝俞在第九椎下两傍肝
之原出于大冲经金为中风二穴在足内
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每夜癸时人气所
在足厥阴肝之经及乎丑时人气亦在肝
之络乙主左手之太阳亦主肝藏之疾亥
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兼人气在左亦在
于心合水为曲泉二穴在膝内辅骨下大
筋上小筋下陷中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
卷首 第 35b 页 0619-153.png
指丛毛之际上循足附上廉去内踝一寸
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
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
肝之平脉乃弦贼脉乃浮肝气温和肝藏
筋膜之气故邪在肝则两胁痛寒中恶血
在内行善制手节脚肿言肝病惊骇及在
于筋肝其禁风肝不独恶风亦畏于清清
金令也夫肝主于春其脉弦而长者肝平
脉也其脉沈而浮滑者肝贼脉也是肝气
虚也虚则生寒寒则胁下坚硬视物不明
卷首 第 36a 页 0619-154.png
眼生黑花脚筋转面青爪枯喜悲恐不得
大息甚则恐恐然如人将捕之并肝虚候
实则生热阳盛致心下坚满目痛眼眦赤
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甚者忿忿多怒
并肝实候
肝病候论肝象木王于春其脉弦其神魂
其候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其声呼其臭
臊其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阴
其经也与胆合为府而主表肝为藏而主
里肝气盛为血有馀则病目赤两胁下痛
大息甚则恐恐然如人将捕之并肝虚候
实则生热阳盛致心下坚满目痛眼眦赤
颈直背强筋急不得屈伸甚者忿忿多怒
并肝实候
肝病候论肝象木王于春其脉弦其神魂
其候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其声呼其臭
臊其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阴
其经也与胆合为府而主表肝为藏而主
里肝气盛为血有馀则病目赤两胁下痛
卷首 第 36b 页 0619-155.png
引小腹善怒气逆则头眩耳聋不聪颊肿
是肝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肝气不足则病
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
面青善悲恐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
则宜补之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
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
得安卧手足者诸阳之本也气逆则头痛
员员脉引冲头也逆犹厥也厥阴木之风
化动性生焉故风胜则动风之伤人也善
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卷首 第 37a 页 0619-156.png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肝风之状多
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乾善怒时憎女人
诊在目下其色青
肝病筋急论曰肝病筋急者肝与筋合也
盖足厥阴之经不足则脉弗营脉弗营则
风邪易侵搏于筋脉故令筋急而挛缩也
兼肝藏风毒气注于臂头项肩膊腰足筋
脉拳急攻刺疼痛或四肢虚肿头目旋运
黑花昏暗呕逆减食但凡面肿曰风风阳
气也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
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乾善怒时憎女人
诊在目下其色青
肝病筋急论曰肝病筋急者肝与筋合也
盖足厥阴之经不足则脉弗营脉弗营则
风邪易侵搏于筋脉故令筋急而挛缩也
兼肝藏风毒气注于臂头项肩膊腰足筋
脉拳急攻刺疼痛或四肢虚肿头目旋运
黑花昏暗呕逆减食但凡面肿曰风风阳
气也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
卷首 第 37b 页 0619-157.png
属于风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
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从其乡来者
人中少死病不从乡来者人中多死病其
为病者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
泄其入经脉行于五藏者各随藏府而生
病焉肝中风但踞坐不得低头若绕两目
连额色微有青唇青面黄者可治有言隙
风扇风其中人也微其伤人也大及乎厉
风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厉风或名曰
寒热故诸风皆归于肝风者百病之始也
卷首 第 38a 页 0619-158.png
如贼风数至虚邪朝夕避之有时惟圣人
避邪如避矢石如肝实者以酸泻之用嘘
气而𤙲之虚者以辛补之禁当风斯养生
之式也
节候易令亥子丑月仍为冬时冬气南行
十月人气在左与心十一月十二月气亦
在左与肾冬气始于标标为首亦为末有
言始于前冬气在骨髓中俞在腰股腰为
肾府冬气在肾病亦在阴兼在四支冬善
病痹厥故阳病发于冬十一月人气在左
避邪如避矢石如肝实者以酸泻之用嘘
气而𤙲之虚者以辛补之禁当风斯养生
之式也
节候易令亥子丑月仍为冬时冬气南行
十月人气在左与心十一月十二月气亦
在左与肾冬气始于标标为首亦为末有
言始于前冬气在骨髓中俞在腰股腰为
肾府冬气在肾病亦在阴兼在四支冬善
病痹厥故阳病发于冬十一月人气在左
卷首 第 38b 页 0619-159.png
与肾况冬王于肾及王壬癸壬主左手之
太阴癸主右手少阴冬以胃气为本故冬
养阴宜食其热冬以热治肾而反寒斯时
也有调神之方所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去寒就温勿泄皮肤之汗此冬气之应藏
养之道也如人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
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其脉如石反
是者病故天之用寒可以远寒从之则保
命逆之则伤肾肾其恶燥亦畏于湿湿土
气也如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凡人之百病
卷首 第 39a 页 0619-160.png
而病莫大于伤寒其證一日巨阳受之二
曰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
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七日巨
阳病衰八日阳明病衰九日少阳病衰十
日太阴病衰十一日少阴病衰十二日厥
阴病衰此十二经脉相传之盛衰也反者
三周乃息所谓三周于手足各三阴三阳
之脉状矣惟古之至人春不病温者以其
藏精于肾而已精者身之本也经言精血
性命与道为一故圣人贵精盖其精甚真
曰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
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七日巨
阳病衰八日阳明病衰九日少阳病衰十
日太阴病衰十一日少阴病衰十二日厥
阴病衰此十二经脉相传之盛衰也反者
三周乃息所谓三周于手足各三阴三阳
之脉状矣惟古之至人春不病温者以其
藏精于肾而已精者身之本也经言精血
性命与道为一故圣人贵精盖其精甚真
卷首 第 39b 页 0619-161.png
自古及今言真人者善能不生不化与道
合同所谓不与化为人焉能化人但人摄
养尊生不病温者渊兮是名妙真
晷运推移斗其正建仲冬之月子之复卦初
九阳生而见天地之心仍为冬时惟斯之
际为坎之北方中有玄天上帝变见无穷专
主人间善恶报应昭然影响律中黄钟天道
东南行其象在上为宝瓶宫在下为齐其气
在人之肾
肾为藏膀胱为府象水其性凛其气寒冽
卷首 第 40a 页 0619-162.png
寒则伤形其音羽王于冬绝于季死于戊
己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精之处也其
华在发其充在骨髓肾有二枚左为肾藏
志志乐精神内守右为命藏精肾者阴气
也为五藏之根主身之骨髓及齿齿者骨
之本有言骨之馀但人久立则伤骨劳于
肾也肾劳者背难以俛仰小便不利色赤
黄而有馀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
急又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
精腰背痛厥逆肾开窍于耳及前阴后阴
己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精之处也其
华在发其充在骨髓肾有二枚左为肾藏
志志乐精神内守右为命藏精肾者阴气
也为五藏之根主身之骨髓及齿齿者骨
之本有言骨之馀但人久立则伤骨劳于
肾也肾劳者背难以俛仰小便不利色赤
黄而有馀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
急又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
精腰背痛厥逆肾开窍于耳及前阴后阴
卷首 第 40b 页 0619-163.png
候于耳其色黑其液唾其臭腐其味咸咸
先走入肾肾欲咸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多食咸则脉凝冱而色变味过于咸肌短
心气逆大骨气劳肾贵养骨故肾之阴病
发于骨凡人不能久行立则振掉骨将惫
矣兼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盖得
强者生失强者死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苦以补之咸以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
之肾恶燥亦畏湿湿土气也精气并于肾
则恐肾生恐恐则伤肾禁犯淬㶼热食温
卷首 第 41a 页 0619-164.png
炙衣人或有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病之
所起也肾病见色外为色青黑为痛白为
寒肾热则颐赤口下为颐肾热者色黑而
齿枯有言齿槁肾风而肌黑及乎皮黑肾
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声矣肾病其
声变动为欠阴焉为嚏阳也为呻吟战慄
有言五藏各有精随用而灌注于肾肾为
都会关司之所足少阴肾之经井木为涌
泉二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荥
火为然谷二穴在足踝前大骨下陷中腧
所起也肾病见色外为色青黑为痛白为
寒肾热则颐赤口下为颐肾热者色黑而
齿枯有言齿槁肾风而肌黑及乎皮黑肾
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声矣肾病其
声变动为欠阴焉为嚏阳也为呻吟战慄
有言五藏各有精随用而灌注于肾肾为
都会关司之所足少阴肾之经井木为涌
泉二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荥
火为然谷二穴在足踝前大骨下陷中腧
卷首 第 41b 页 0619-165.png
土为太溪二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
脉绝者死不治又俞在第十四椎下两傍
肾之原出于大溪经金为复溜二穴在足
内踝上二寸每昼庚时人气所在足少阴
肾之经及乎酉时人气亦在肾之络癸主
左手之少阴其气亦主肾藏之疾子者为
经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兼人气在左及
在于肾合水为阴谷二穴在足脉内辅骨
后大筋下小筋上足少阴之脉循于胸少
阴冬脉也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
卷首 第 42a 页 0619-166.png
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端
内出腘内臁上股肉后臁贯脊属肾络膀
胱肾之平脉沈贼脉缓但人脉病不足其
形气不病而有馀者则死形气不足而脉
气不病而有馀者则生盖脉主生死其大
矣哉凡脉之惟纲二十四种所为
浮脉阳也为热为痛为呕为胀为痞为喘
为厥为内结为满不食脉浮之状若水上
之浮萍风中之浮云也
芤脉按之则无举之来至故淋涩疼痛由
内出腘内臁上股肉后臁贯脊属肾络膀
胱肾之平脉沈贼脉缓但人脉病不足其
形气不病而有馀者则死形气不足而脉
气不病而有馀者则生盖脉主生死其大
矣哉凡脉之惟纲二十四种所为
浮脉阳也为热为痛为呕为胀为痞为喘
为厥为内结为满不食脉浮之状若水上
之浮萍风中之浮云也
芤脉按之则无举之来至故淋涩疼痛由
卷首 第 42b 页 0619-167.png
失血之所致
洪脉为胀为满为痛为热为烦如水之共
流波浊而陇起
滑脉为吐为满为欬为热为伏痰为宿食
为蓄血为经闭为鬼为血气俱实故其滑
若珠也
数脉为热为虚为吐为痛为烦渴为烦满
促脉曰气曰血曰饮曰食曰痰故阳盛则
促阴盛则结
弦脉为寒为痛为饮为疟为水气为中虚
洪脉为胀为满为痛为热为烦如水之共
流波浊而陇起
滑脉为吐为满为欬为热为伏痰为宿食
为蓄血为经闭为鬼为血气俱实故其滑
若珠也
数脉为热为虚为吐为痛为烦渴为烦满
促脉曰气曰血曰饮曰食曰痰故阳盛则
促阴盛则结
弦脉为寒为痛为饮为疟为水气为中虚
卷首 第 43a 页 0619-168.png
为厥逆为拘急为寒癖举之无有如张弓
弦
紧脉为寒为痛头骨肉等为欬为喘故诸
紧为寒如切绳状
沈脉为实为水为寒为喘为症为瘕
伏脉为霍乱为疝瘕为水气为溏泄为停
痰宿食为诸气上冲为恶脓贯肌
濡脉为虚为痹为自汗为气弱为下重濡
而弱为内热外冷自汗为小便难
革脉为满为急为虚寒相搏革改也去故
弦
紧脉为寒为痛头骨肉等为欬为喘故诸
紧为寒如切绳状
沈脉为实为水为寒为喘为症为瘕
伏脉为霍乱为疝瘕为水气为溏泄为停
痰宿食为诸气上冲为恶脓贯肌
濡脉为虚为痹为自汗为气弱为下重濡
而弱为内热外冷自汗为小便难
革脉为满为急为虚寒相搏革改也去故
卷首 第 43b 页 0619-169.png
也固结不移之状
实脉邪气盛则实精夺则虚
微脉为虚为弱为衄为呕为泄亡汗为拘
急为中寒微弱为少气
涩脉阴也为少血为亡汗为气不足为逆
冷为下痢为心痛若乃不饮则津液不足
脉道不利体自涩矣
细脉极细而软者谓之微尖于微常有但
细者谓之细惟其真气虚少胫酸髓冷乏
力折精
实脉邪气盛则实精夺则虚
微脉为虚为弱为衄为呕为泄亡汗为拘
急为中寒微弱为少气
涩脉阴也为少血为亡汗为气不足为逆
冷为下痢为心痛若乃不饮则津液不足
脉道不利体自涩矣
细脉极细而软者谓之微尖于微常有但
细者谓之细惟其真气虚少胫酸髓冷乏
力折精
卷首 第 44a 页 0619-170.png
软脉极软而浮细濡者如衣帛在水中轻
手相得以其血少不能充实
弱脉弱而虚为风热为自汗以弱之所主
为阴为虚为悸故也
虚脉为寒为虚为怯为弱为食不消化为
伤暑若夫天真不固荣卫失守气血衰耗
于中著之于脉安得不濡软而虚耶
散脉六府气绝于外则手足寒上气五藏
气绝于内则下利不禁甚者不仁其脉皆
散散则不聚病亦危矣
手相得以其血少不能充实
弱脉弱而虚为风热为自汗以弱之所主
为阴为虚为悸故也
虚脉为寒为虚为怯为弱为食不消化为
伤暑若夫天真不固荣卫失守气血衰耗
于中著之于脉安得不濡软而虚耶
散脉六府气绝于外则手足寒上气五藏
气绝于内则下利不禁甚者不仁其脉皆
散散则不聚病亦危矣
卷首 第 44b 页 0619-171.png
缓脉在下为风为寒为弱为痹为疼为不
仁为气不足为眩晕
迟脉为寒为痛故诸阴为寒寒则浮水闭
胕肿
结脉为痰为饮为血为气夫人一昼一夜
一万三千五百息之间故脉止而复来可
名曰结又言或往或来聚而却还曰结如
四肢气闷连痛时来则结脉之病也
代脉者一藏绝他藏代至所主形容羸瘦
口不能言以明天真惫极也
卷首 第 45a 页 0619-172.png
动脉为痛为惊为挛为泄为恐惟其阳欲
降而阴逆之阴欲升而阳逆之两者相博
不得上下鼓击之势陇然高起而动脉之
形著矣故阳有所动则阳虚矣阴有所动
则阴虚矣经言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矣如实实虚虚是谓损
不足益有馀此之死者明矣虖故脉之字
说言人脉以应月惟坎之一宫为水为月
以点为高部上池之水以一为中部霐池
之水以水为下部涌泉之脉荥注大溪是
降而阴逆之阴欲升而阳逆之两者相博
不得上下鼓击之势陇然高起而动脉之
形著矣故阳有所动则阳虚矣阴有所动
则阴虚矣经言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矣如实实虚虚是谓损
不足益有馀此之死者明矣虖故脉之字
说言人脉以应月惟坎之一宫为水为月
以点为高部上池之水以一为中部霐池
之水以水为下部涌泉之脉荥注大溪是
卷首 第 45b 页 0619-173.png
知三水通灌可以永寿此无竟之液仍几
于道先师云肾之经络属水是巳上池一
点水生我到如今盖养生之方在乎调气
故肾藏骨髓之气肾气寒冽寒阴气也如
寒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
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肾
病者腹颈肿喘欬身重寝汗出憎风肾其
病溪肉之小会及乎骨髓肾病候肾象水
王于冬脉如石而沈其候耳其声呻其臭
腐其味咸其液唾其养骨其色黑其神志
卷首 第 46a 页 0619-174.png
足少阴其经也与膀胱合膀胱为府主表
肾为藏主里肾气盛为志有馀则病腹胀
飧泄体肿喘欬汗出僧风面目黑小便黄
是为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肾气不足则
厥腰背冷胸中痛耳鸣若聋是为肾气之
虚也则宜补之
肾藏统论曰肾足少阴经膀胱足太阳经
相为表里其王冬其象水其脉沈其养骨
髓其神精与志其候耳其声呻其臭腐其
味咸其液唾其色黑其气闭藏时故早卧
肾为藏主里肾气盛为志有馀则病腹胀
飧泄体肿喘欬汗出僧风面目黑小便黄
是为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肾气不足则
厥腰背冷胸中痛耳鸣若聋是为肾气之
虚也则宜补之
肾藏统论曰肾足少阴经膀胱足太阳经
相为表里其王冬其象水其脉沈其养骨
髓其神精与志其候耳其声呻其臭腐其
味咸其液唾其色黑其气闭藏时故早卧
卷首 第 46b 页 0619-175.png
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扰乎阳为藏
养之道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其
證小腹胀满小便黄赤末有馀沥数而痛
者此肾实也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
数饮身热凡冬为伤寒春为温疫夏为热
病热争则项痛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
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肾热有馀
则生于风而肌与皮皆黑以冬壬癸中于
邪者为肾风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
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隐曲不利诊
卷首 第 47a 页 0619-176.png
在肌上色黑故肾象水其气寒冽寒阴气
也肾邪入肝则泪寒多则凝泣及乎筋挛
与急兼骨痛肾移寒于肝则痈肿少气肝
藏血然寒入则阳气不散故血聚而气涩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
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凡风
寒湿三气杂至为痹寒胜则浮水闭胕肿
肾之志气不足则厥逆上冲如肾气受邪
水无能润下焦枯涸故大便难也盖诸寒
收引皆属于肾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病
也肾邪入肝则泪寒多则凝泣及乎筋挛
与急兼骨痛肾移寒于肝则痈肿少气肝
藏血然寒入则阳气不散故血聚而气涩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
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凡风
寒湿三气杂至为痹寒胜则浮水闭胕肿
肾之志气不足则厥逆上冲如肾气受邪
水无能润下焦枯涸故大便难也盖诸寒
收引皆属于肾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病
卷首 第 47b 页 0619-177.png
水液澄澈清泠皆属于寒凡用寒远寒如
违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
病生矣故寒则伤形若关格塞腰背强直
饮食减少气力疲乏者此肾虚也凡人内
得二不足者一病癃一日数十溲二太阴
脉微细如发此其身死亦明矣大槩精不
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气味
合而服之可以补精益气肾虚者用苦补
之实者以咸泻之故𤙲气之方以吹治之
康宁为期此𤻲之大略也
卷首 第 48a 页 0619-178.png
腊残更化寒星终建季冬之月丑之临卦律
中大吕天道西行其象在上为磨蝎宫在下
为吴其气在人之脾
脾为藏胃为府象土王于季绝于春死于
甲乙其音宫其色黄其性兼静及喜于和
其养肉其候唇其味甘其臭香其液涎其
声歌脾藏意生思思伤脾脾者仓廪之宫
及为之本营之居也脾气兼并故五味出
焉其华与荣在唇之四白其充在肌肉盖
人肉应地但人久坐则伤肉劳于脾也脾
中大吕天道西行其象在上为磨蝎宫在下
为吴其气在人之脾
脾为藏胃为府象土王于季绝于春死于
甲乙其音宫其色黄其性兼静及喜于和
其养肉其候唇其味甘其臭香其液涎其
声歌脾藏意生思思伤脾脾者仓廪之宫
及为之本营之居也脾气兼并故五味出
焉其华与荣在唇之四白其充在肌肉盖
人肉应地但人久坐则伤肉劳于脾也脾
卷首 第 48b 页 0619-179.png
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又曰大饱伤脾
脾伤善噫欲卧面黄有言饮食劳倦则伤
脾而脾开窍于口脾和则知五谷矣脾为
阴中之至阴脾土位西南方王四季之月
然冬不按蹻如辰未戌月凡养生之士尤
宜行诸脾欲甘甘先走入脾及肉肉病无
多食甘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脾欲缓急
食甘以缓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禁
温衣饱食湿地濡衣脾恶湿而畏风风木
令也精气并于脾则畏脾热者色黄而肉
卷首 第 49a 页 0619-180.png
蠕动其鼻先赤鼻处面中土王于中其变
动声为歌欢哕噫及乎吞声足太阴脾之
经井木为隐白二穴在足大指内侧端去
爪甲如韭叶荥火为太都二穴在足大指
本节后陷中腧土为太白二穴在足内侧
核骨下陷中脾俞在第十一椎下两傍脾
之原出于太白经金为商丘二穴在足内
踝下微前陷中每昼巽时人气所在足太
阴脾之经及乎巳时人气亦在脾之络巳
主右手之少阳其气亦主脾藏之疾丑者
动声为歌欢哕噫及乎吞声足太阴脾之
经井木为隐白二穴在足大指内侧端去
爪甲如韭叶荥火为太都二穴在足大指
本节后陷中腧土为太白二穴在足内侧
核骨下陷中脾俞在第十一椎下两傍脾
之原出于太白经金为商丘二穴在足内
踝下微前陷中每昼巽时人气所在足太
阴脾之经及乎巳时人气亦在脾之络巳
主右手之少阳其气亦主脾藏之疾丑者
卷首 第 49b 页 0619-181.png
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兼人气在左及在
于肾合水为阴陵泉二穴在膝下内侧辅
骨下足太阴脾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
内侧白肉际过腕骨后上内踝前廉上端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
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
下故脾之平脉缓贼脉弦故脉既不常则
气从之脾藏肌肉之气脾气兼并如邪在
脾胃则病肌肉痛脾其病舌本故病在脾
俞在脊中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
卷首 第 50a 页 0619-182.png
行善瘈脚下痛脾病候脾象土王于长夏
其脉缓其候口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其
液涎其养形肉其色黄而藏意足太阴其
经也与胃合胃为府主表脾为藏主里脾
气盛为形有馀则病腹胀满溲不利身重
善饥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是为脾气
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支不用
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脾气之虚
也则宜补之
总录言脾位中央王于仲夏及四季之月
其脉缓其候口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其
液涎其养形肉其色黄而藏意足太阴其
经也与胃合胃为府主表脾为藏主里脾
气盛为形有馀则病腹胀满溲不利身重
善饥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是为脾气
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支不用
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脾气之虚
也则宜补之
总录言脾位中央王于仲夏及四季之月
卷首 第 50b 页 0619-183.png
其脉来大而缓者脾平脉也若沈细软弱
者脾虚虚则心腹胀满水谷不化呕吐泄
利四肢不用少气恶闻人声梦饮食不足
皆脾虚候右手关上阴脉紧实者脾实也
实则身体重不能转侧心胸热闷辱口乾
焦颊痛心急咽喉不利舌本强生疮语声
沈重卧梦歌乐四肢怠堕此脾实候脾热
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
多则筋弛骨消肉烁䐃破热争则腰痛不
可用俛仰腹满泄两颔痛逆则甲乙死脾
卷首 第 51a 页 0619-184.png
主形形有馀则腹胀泾溲不利脾恶湿湿
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凡足胫肿曰水
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既有馀则生于
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脾风之
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
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故脾风而
鼻黄鼻处面中如坤柔之象盖中央者其
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
宜导引按蹻以上脾病太过者宜用味苦
者泻之切当由乎𤙲气之方呼而通之故
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凡足胫肿曰水
故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既有馀则生于
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脾风之
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
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故脾风而
鼻黄鼻处面中如坤柔之象盖中央者其
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
宜导引按蹻以上脾病太过者宜用味苦
者泻之切当由乎𤙲气之方呼而通之故
卷首 第 51b 页 0619-185.png
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若脾病不足者
则宜以味甘者补之仍当以耸肩缩项而
按蹻之可也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中
卷首 第 52a 页 0619-186.png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下
真元门生李景元集解
卢氏究五藏言但人喉咙中排三窍一曰食
二曰气三曰水𨔛互相排推食与水同一窍
并合归于胃中上口一窍归于肺通行太阴
之脉下循腹里抵脊膂中转行脐下与任脉
冲脉督脉三经会于丹田者人之生气之海
也脐下三寸方圆四寸附著脊膂两肾之间
一名大海溺水中有神龟呼吸元气流行上
达夹脐络胃贯肝膈入肺中以升降之气通
真元门生李景元集解
卢氏究五藏言但人喉咙中排三窍一曰食
二曰气三曰水𨔛互相排推食与水同一窍
并合归于胃中上口一窍归于肺通行太阴
之脉下循腹里抵脊膂中转行脐下与任脉
冲脉督脉三经会于丹田者人之生气之海
也脐下三寸方圆四寸附著脊膂两肾之间
一名大海溺水中有神龟呼吸元气流行上
达夹脐络胃贯肝膈入肺中以升降之气通
卷首 第 52b 页 0619-187.png
行呼吸往来造化之理唯是肺之上一窍也
其水食之窍同并入胃全假丹田之气施化
以变糟粕水谷分清浊行乎小肠大肠使阴
阳之气造化传注阳气多则使水谷化成阴
气多则糟粕不化为寒为痛是为阳阻阴而
不降阴无阳而不升此阴阳升降之理也喉
咙下见肺两叶为华盖覆于诸藏也肺下见
心外有黄脂包裹其色稍赤黄人心之像尖
长圆扁黑赤青黄毛孔各异而弗仝焉心下
有罗膈罗膈下有胃积曲可容数升之物外
卷首 第 53a 页 0619-188.png
有黄脂如旗焰左畔有肝两叶其短叶上有
胆在胃左畔有脾与胃同其膜其状如马肝
赤紫下有小肠盘十五曲极莹净化物通行
右畔有大肠亦盘十六曲内有糟粕外有黄
脂粘为一块下有膀胱所居胞也亦莹净外
无所入之穴全假施行则津液入于胞中为
溺也内经曰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
化则能出矣右畔有大肠所出糟粕之道路
乃五藏之真己惟肾为根凡人肾虚水不足
也多以燥药弗知其恶未若益之以味补之
胆在胃左畔有脾与胃同其膜其状如马肝
赤紫下有小肠盘十五曲极莹净化物通行
右畔有大肠亦盘十六曲内有糟粕外有黄
脂粘为一块下有膀胱所居胞也亦莹净外
无所入之穴全假施行则津液入于胞中为
溺也内经曰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
化则能出矣右畔有大肠所出糟粕之道路
乃五藏之真己惟肾为根凡人肾虚水不足
也多以燥药弗知其恶未若益之以味补之
卷首 第 53b 页 0619-189.png
于毋肺为阴毋昭矣穷理藏府己得其详则
背输看其五藏之景有出入死生之道乃圣
人般运黄河逆流之法唯行此诀乃得长生
之理观其第十四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有
肾两枚亦自各有黄脂包裹为一块各有带
二条乃为肾之大经也过屏翳穴后趋脊骨
之下有一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许其间
有两穴是肾之经经过上行夹脊至泥丸脑
户中脑者是髓之海也若人得其术般运不
妄漏泄而溯流至于泥丸为大丹可以长生
卷首 第 54a 页 0619-190.png
久视斯道也者昔黄帝得之成而登天而后
安期三千彭祖八百具载神仙传中故飞升
住世此两者有矣夫朗然子外丹达恍惚杳
冥之旨内气明溯流胎息之源功勤未及于
旬年人惊不老寿算已踰于五纪自觉如新
身中自有升天路背上谁无出世纹夹脊䨥
关至顶门修行径路此为根华池玉液频须
咽紫府元君遣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
精满谷神存外药已知消息火内丹常运溯
流律假饶千载重相见也似如今貌转新莫
安期三千彭祖八百具载神仙传中故飞升
住世此两者有矣夫朗然子外丹达恍惚杳
冥之旨内气明溯流胎息之源功勤未及于
旬年人惊不老寿算已踰于五纪自觉如新
身中自有升天路背上谁无出世纹夹脊䨥
关至顶门修行径路此为根华池玉液频须
咽紫府元君遣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
精满谷神存外药已知消息火内丹常运溯
流律假饶千载重相见也似如今貌转新莫
卷首 第 54b 页 0619-191.png
言大道人难会自是顽夫不学仙刘子述太
上气诀𤻲疾苦神或有忽而哂之者盖未达
玄功用必差互乃无应验而见非矣迩者民
女为鬼所著少师断之鬼转返追少师奔焉
过真君堂老师即见速擒鬼魂断遣竟因论
其详缘当日甲子少师差乙丑神将吏兵而
见逐老师使甲子当日神将吏兵遂擒之故
正一法式毫发差殊尚尔况乎𤙲气之诀由
之弗当必无应验则有哂忽之人哉及乎群
经浩渺拟穷病源者则速讨难见约文枢要
卷首 第 55a 页 0619-192.png
将明證候者则开缄易知夫然所贵修身之
士疾瘳康宁而进妙真之道不其伟欤真元
门人为明童言将欲洽天而惩恶莫越传经
而劝善峕在戊辰孟春七日恭默思师闻诸
孔父谓之圣人犹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况乎愚何人哉敢不奉师尤蒙师长仁慈授
开化之经统而论之
所为明皇天尊主君臣父子之道故修之
天下言圣君之道贵乎仁爱于天下修之
于国言忠臣之道贵乎敬顺于长上修之
士疾瘳康宁而进妙真之道不其伟欤真元
门人为明童言将欲洽天而惩恶莫越传经
而劝善峕在戊辰孟春七日恭默思师闻诸
孔父谓之圣人犹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况乎愚何人哉敢不奉师尤蒙师长仁慈授
开化之经统而论之
所为明皇天尊主君臣父子之道故修之
天下言圣君之道贵乎仁爱于天下修之
于国言忠臣之道贵乎敬顺于长上修之
卷首 第 55b 页 0619-193.png
于卿言辅佐之道贵乎恭敬惠义修之于
家言孝悌之道贵乎礼乐和睦修之于身
言虚静之道贵乎保护冲和如斯罔阙方
当洽于妙真之门次授演范之经所谓明
皇教主开化群生始论道德五常之式中
论摄养冲和之气终论明照住世之科从
兹弗怠将契妙真之宫又其次授真元之
经所为真元教主贵乎务改其不善今为
其大慈内则冲虚而无为外则神化而有
益如是之用方号真元再授大洞之经所
卷首 第 56a 页 0619-194.png
为清微天宫妙无上帝启龙章大洞之典
垂凤纪真元之科故有雌一之玄雄一之
秘天地得之以清宁日月得之以明照阴
阳得之以升降物我得之以长久若人习
学大洞妙有真无道德兼济仍合妙真继
授大洞图书及自然篇言人禀天地道法
自然但有形无情悉由一尔故圣人无为
也不先物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及乎法
象图书明日月尚有数而大小岂无定凡
生成之类罔不有之故万物负阴而抱阳
垂凤纪真元之科故有雌一之玄雄一之
秘天地得之以清宁日月得之以明照阴
阳得之以升降物我得之以长久若人习
学大洞妙有真无道德兼济仍合妙真继
授大洞图书及自然篇言人禀天地道法
自然但有形无情悉由一尔故圣人无为
也不先物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及乎法
象图书明日月尚有数而大小岂无定凡
生成之类罔不有之故万物负阴而抱阳
卷首 第 56b 页 0619-195.png
冲气以为和盖得和者则生失和者何足
以言哉竟授妙真之经初明清微天主传
空洞妙真帝一无为之道中演禹馀天生
授东华妙有帝真救生之德终说大赤天
主敷太虚真无玄一度人之教及乎调十
二经络所贵安和欣乐然后集妙有之道
真无之宗故得元气为生化之基阳神乃
登仙之奥道德兼济即名妙真以上经范
咸化众生遄革非为顿徂善道若出家修
行人自有高上明师度之或在家奉真者
卷首 第 57a 页 0619-196.png
岂无均天教典诱诸
释氏
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谁言
在俗妨修道金粟曾为长者身得之于心
伊兰作旂檀之树失之于旨甘露乃蒺藜
之园
洞滨
滚滚洪波贪爱欲谁人肯上渡仙船道隐
无名身在道两端契理号真元故得其要
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呜呼无
释氏
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谁言
在俗妨修道金粟曾为长者身得之于心
伊兰作旂檀之树失之于旨甘露乃蒺藜
之园
洞滨
滚滚洪波贪爱欲谁人肯上渡仙船道隐
无名身在道两端契理号真元故得其要
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呜呼无
卷首 第 57b 页 0619-197.png
念奉道者众得遇者鲜于戏鲜者多迷且
一人迷犹可證众人迷不可證奈何且教
主贵为天子尚深悼之况乎愚昧乌能證
哉然聪明上士讵一槩而不忤邪但占览
察妙真之道者则昭然洞达列仙之猷若
能遇焉尤宜勉旃大梁羁旅俾污丐者曩
时在戊辰年贞元日受师诸经全帙切怪
缮写𧧺谬篆文乖讹缅望收经高士塾訾
校證勖厉宜诸如是之为诲人不倦无乃
未可乎昔乎龙集甲子上元日在真元观
卷首 第 58a 页 0619-198.png
焚修间俄有玄天上帝飞降法言称妙真
宝科自于帝尧乃上方道德天尊之应躬
也可传善人愚老愈也斋沐谨志洎明其
源意愿训注内有弗契道藏者亦勿取之
故撮其枢要剪其繁芜惟务将来奉玄高
士观之则昭然进道竭力罔疑焉
伏闻妙无上帝启乎大洞妙真肇锡均天玉
虚教主弘道明德之风惩恶劝善之化季代
门人幸遇珍味拟报师恩之慈惠莫越开拓
于经范与其独善祇乐于三部何似共甘博
宝科自于帝尧乃上方道德天尊之应躬
也可传善人愚老愈也斋沐谨志洎明其
源意愿训注内有弗契道藏者亦勿取之
故撮其枢要剪其繁芜惟务将来奉玄高
士观之则昭然进道竭力罔疑焉
伏闻妙无上帝启乎大洞妙真肇锡均天玉
虚教主弘道明德之风惩恶劝善之化季代
门人幸遇珍味拟报师恩之慈惠莫越开拓
于经范与其独善祇乐于三部何似共甘博
卷首 第 58b 页 0620-004.png
施于九方同沐玄休中心愿矣真元门生臣
李景元言恭承佑圣飞降旨昔在唐尧乃上
方道德天尊之应躬也爰有妙真宝文今梁
逸民摹印造成斋谒祠下表奏仍乞分布鬻
书之家务传诸郡异望惩恶劝善将顺天道
伏念孤(臣)欲竭克诚以慈功德仰祝
大朝圣君皇帝寿算无疆暨乎
太子亿万斯年次及诸王辅佐主者遐龄永
世延长偕蒙万安之福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