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老子说略 卷上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a 页 WYG1055-04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老子说略卷上
            济阳张尔岐 撰
 上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徼音/教)
 道之可得而道者非常道也常道不可得而道也常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b 页 WYG1055-0483b.png
 道不可得而道又可得而名乎名之可得而名者亦
 非常道之名也夫此不可得而名者乃天地之所自
 始既有天地乃有可名此有可名者实万物所从生
 之母也道之自无而有如此故圣人之体道也常体
 其无将以观其无之妙不离乎有将以观其有之徼
 有无两者相为体用本非有二也特异名耳无者固
 玄也有者亦非迹同谓之玄也玄不足以尽之殆玄
 而又加玄焉此玄玄之中万理备具岂非众妙之门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a 页 WYG1055-0483c.png
 乎
 可道之道与中庸自道之道同人之所可循以为行
 者也
 或于常无欲常有欲绝句欲犹意也情也盖言无意
 之时观道之妙有意之时观道之徼愚谓方有欲则
 非无欲方无欲则非有欲何以云常无欲常有欲故
 断从有无字绝句
 徼如边徼之徼物之尽处也朱子云如边界相似说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b 页 WYG1055-0483d.png
 那应接处盖事到尽处必有相承接底如下章美恶
 善不善之𩔖人于此处留心方可处事
 苏子由曰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
 以玄寄极也
 朱子曰玄只是深远而至于黑窣窣地处那便是众
 妙所在
 此篇全书之纲领后凡言道体者皆观其妙也常道
 也无名者也凡言应事者皆观其徼也非常道也有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a 页 WYG1055-0484a.png
 名者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
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
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而不居夫惟不居
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则将相与市之而美者非美矣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则将争自托之而善者非善矣本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b 页 WYG1055-0484b.png
 美也而反为恶本善也而反为不善若知其美而不
 美善而不善之故而善处之又将美者真美善者真
 善矣美与恶善与不善相为循环之理如此故有与
 无之相生难与易之相成长与短之相形高与下之
 相倾声与音之相和前与后之相随皆若是而已矣
 是以圣人知其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
 于其前美恶杂陈而未尝有所辞即生养万物而不
 自以为有经理万事而不自以为可恃至于功既成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4a 页 WYG1055-0484c.png
 矣而犹不自居也夫惟其不自居是以功卒归之而
 不去此美不知其美善不知其善美与善之所由全
 也
 此章前段即所谓观其徼也美之尽处有恶恶之尽
 处又有美有无之𩔖皆然是以以下则观徼而得妙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
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4b 页 WYG1055-0484d.png
无不治(见音/现)
 上尚贤则民自表异而争于名不尚贤则不争矣上
 贵难得之货则民竞于利而至为盗不贵难得之货
 则不为盗矣上见其可欲以示人则人皆欲得之而
 心乱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矣凡民之情如此是以
 圣人之治于华艳之事则务靖之于朴质之业则务
 充之是虚其心实其腹也于争竞之端则务塞之于
 自立之实则务崇之是弱其志强其骨也常使民无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5a 页 WYG1055-0485a.png
 知而不起分别之见常使民无欲而不生贪得之心
 且使夫知巧之人不敢以私智小道乱吾之治焉其
 所为者唯顺民之性而无所为则天下无不治矣
 心腹志骨四字皆借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

 道冲然至无耳而用以适众有无所不遍或未有能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5b 页 WYG1055-0485b.png
 盈其量者渊乎其似万物之宗主也体道者惟当挫
 已之锐而不争解物之纷而无扰和已之光而不耀
 同物之尘而不绝湛然无存而似或存焉体道如此
 道终不可得而名也吾不知谁在其先而此为之子
 也彷佛尚在帝之先耳
 邵弁云上二其字以己言下二其字以人言
 言或言似言象皆不敢质言之也此常无观妙之事
 也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6a 页 WYG1055-0485c.png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
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
如守中
 天地未尝有私恩于物但听万物之自生自死其视
 万物若人所用以祭之刍狗然饰之而进非爱之既
 事而弃非恶之皆适然而已圣人之于百姓亦未尝
 用私恩也但因民性之自然而无以害之生杀予夺
 听其自取而我无心焉夫天地之间其犹治者之橐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6b 页 WYG1055-0485d.png
 籥乎橐籥之为器虚其中而不屈一动而气愈出天
 地之生万物亦若是而已矣何所庸其私恩之有知
 天地则知圣人圣人之所以治民者亦自有其虚而
 不屈者在所谓中也守之可耳多言致穷何为乎
 焦氏云屈郁也抑而不申之意
 末二句未免强解似自为一义王纯甫以为老子虑
 后世误认刍狗之言而发此叹亦似有味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7a 页 WYG1055-0486a.png
用之不勤
 谷神不与物俱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乃天地之所
 从而生是谓天地之根学道者体乎此而已矣绵绵
 然若或存之非存而存也用之以应物而不勤无用
 之用也
 焦氏曰谷喻也以其虚而能受受而不有微妙莫测
 故曰谷神牝生万物犹前章所谓母也谓之玄牝亦
 幽深不测之意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7b 页 WYG1055-0486b.png
 薛君采曰牝读如匕以叶上句玄牝之门特衍其辞
 与下句相叶
 苏氏曰谓之谷神言其德也谓之玄牝言其功也牝
 生万物而谓之玄焉言其生之而不见其所以生也
 此申说首章之旨谷神不死即所谓常道也玄牝之
 门是谓天地根即无名天地之始也绵绵若存观妙
 之事用之不勤观徼之事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8a 页 WYG1055-0486c.png
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
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生物而不自
 私其生故能长生使天地而自私其生则天地亦一
 物矣何以能长且久哉是以圣人处柔处下本以后
 其身也而身以先寡欲无求本以外其身也而身以
 存其后身外身非以其心之无私耶心无私故能成
 其私而身以先身以存焉亦理势之固然者耳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8b 页 WYG1055-0486d.png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
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
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之上善有似乎水水之为性善于利万物而不争
 人皆好上已独就下而处众人之所恶故近于道人
 之上善者居则善地无处而不安一水之流行坎止
 也心则善渊静深而莫测一水之空洞静默也与则
 善仁而利泽及物一水之滋益群生也言则善信而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9a 页 WYG1055-0487a.png
 不弃一水之行险不失也政则善治而得理水之涤
 秽通美平准高下也事则善能而多方水之溃坚入
 微无往不达也动则善时而能变水之避高就下流
 动不滞也兼此众善而又能不争夫唯不争故入世
 而无尤此上善之所以若水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
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人有所固持而盈之不如不盈之为安也有所揣量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9b 页 WYG1055-0487b.png
 而锐之不知锐之不可恃也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盈
 何为乎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锐何为乎亦法天之道
 而已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有而不有无所谓盈矣
 循理而动无所谓锐矣
 诸本多解作持其盈揣其锐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
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
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0a 页 WYG1055-0487c.png
不宰是谓玄德
 心役于物则营与魄离人之载营于魄而抱一者能
 常相守而不离乎心使气则气乱人之专守其气以
 致柔能如婴儿之纯乎私累不尽则神有所蔽人之
 涤除尘垢玄通旷览者能无疵乎身既治而治人爱
 民治国能清静坐理而无为乎天门开阖以应事变
 能为雌而不为雄乎既于事理明白四达能晦默若
 无知乎能如此则于天下之民生之畜之生之而不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0b 页 WYG1055-0487d.png
 自以为有为之而不恃其劳长之而不任己意以宰
 制之是为深远难名之德
 朱子曰魂阳动而魄阴静魂火二而魄水一故曰载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言以魂加魄以动守静以火迫
 水以二守一而不相离如人登车而载于其上则魂
 安静而魄精明火不燥而水不溢固长生久视之要
 诀也
 玄览即观妙观徼之观天门指心开阖心之运动变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1a 页 WYG1055-0488a.png
 化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
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无毂之处乃有车之用埏埴以为
 器当无器之处乃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无室
 之处乃有室之用有资于无如此故天下之理皆有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非有则无利而用之质亡矣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1b 页 WYG1055-0488b.png
 非无则无用而利之机滞矣无非有不可也有非无
 亦不可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
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目以视色五色眩目而目为之盲耳以察音五音沸
 耳而耳为之聋口以尝味五味饫口而口为之爽田
 猎以自娱驰骋不已而心为之发狂货以利用好其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2a 页 WYG1055-0488c.png
 难得而行为之妨岂非贪为之患哉逐乎外而无厌
 者目也止于内而易足者腹也是以圣人为腹之易
 足不为目之无厌故去彼外逐而取此内止也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也若
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
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
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古之达人宠辱皆若惊视宠犹辱也重大患如身同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2b 页 WYG1055-0488d.png
 身于患也何谓宠辱若惊人莫不以宠为上而辱为
 下若知辱生于宠宠为辱先则宠固为下矣故得之
 若惊讶辱之将至也失之亦若惊幸辱之可免也何
 谓重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之自有其身
 耳自有其身则爱身之情过笃而人世得失之事皆
 足为难矣吾能后其身外其身是不有其身也不有
 其身则死生荣辱可以一致复有何患乎进而推之
 人之不有其身者必不以得天下为荣而贵以身为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3a 页 WYG1055-0489a.png
 天下矣斯人也真可寄以天下者也人之不有其身
 者必能不自生而生人而爱以身为天下矣斯人也
 真可托以天下者也
 贵重也难也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
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
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3b 页 WYG1055-0489b.png
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视之而不见因名曰夷听之而不闻因名曰希抟之
 而不得因名曰微此三名皆强名也实则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凡物之有形者皆有明昧此则上不皦
 而下不昧无形之可求也绳绳兮往过来续于日用
 之间若有物可名而实不可名复归于无物而已是
 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而可执以为有恍而
 不可执以为无迎而求之莫知其所自来也随而究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4a 页 WYG1055-0489c.png
 之莫知其所自终也自古有之谓之曰道人有执古
 之道以御今日所有之事物者身在今日而能知古
 初无物之始矣是谓道之统绪约略也
 通章皆极赞道体之妙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
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4b 页 WYG1055-0489d.png
盈故能敝不新成
 古之善为士者微矣妙矣玄矣通矣其深不可得而
 识也夫唯不可识故但强为之容豫兮若涉川之难
 之也犹兮若畏四邻之慎之也俨若客之无惰也涣
 若冰释之无所凝滞也敦兮其若朴之厚重也旷兮
 其若谷之虚受也浑兮其若浊之晦默也盛德之容
 盖如此其微妙玄通者终不可得而识也古之士何
 以致此哉亦惟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而已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5a 页 WYG1055-0490a.png
 今之人皆昭昭以为清耳孰能浊以静之而徐自清
 皆争先以为生耳孰能安以久而不妄动动之而因
 应徐生者乎大抵保此道者不欲自盈盈则心不⬤
 而道不可保矣夫唯不盈则能安其敝能不求新成
 则其所以静而徐清动而徐生微妙玄通之域可企
 而至也
 能敝能不新成即浊也安以久也
 极形盛德之妙而示人入德之方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5b 页 WYG1055-0490b.png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
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
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致⬤至于极守静至于笃万物并作于前吾不与之
 作而以观其复万物之作芸芸然矣我观复则不见
 其芸芸而与之各归其根夫物之芸芸者归其根则
 万物无足动我者是之谓静是之谓复命命者我生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6a 页 WYG1055-0490c.png
 之本然也复其本然则无动也亦无静也谓之常而
 已知常者非微妙玄通之士不足以几之故曰明不
 知此常则未免妄作而致凶人知常则善恶两忘何
 所不容能容则遍覆无私何有不公公则可以为斯
 民之主而王王又不足以尽之而合乎始万物之天
 先天地之道人与道合体斯可以久而没身不殆矣
 极言虚静之效其入手在观复观复即首章观徼也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6b 页 WYG1055-0490d.png
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不知有之诸本/并作下知有之)
 太上盛治之君下但知有之而已其次则民亲之誉
 之又其次则畏之又其次则侮之其递降而至致侮
 者何故惟上之信有不足故民有不信而至于侮也
 民既不信虽多言何益乎若太上之君则不然犹兮
 贵重其言而不轻出使民阴受其赐及功成事遂百
 姓皆以为我自如此不知谁之所为也所以下但知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7a 页 WYG1055-0491a.png
 有之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
昏乱有忠臣
 大道之行也民不知有仁义大道废而后仁义见矣
 民本相忘于朴智慧者出而自矜其明则民各以智
 相尚而大伪从此起矣六亲方和孝慈不著人尽孝
 且慈也不和而后有孝慈矣国家方治忠臣不见臣
 尽忠也国家昏乱而后有忠臣矣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7b 页 WYG1055-0491b.png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
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
私寡欲
 以圣智相尚则民各奋其智能而苦于多事绝圣弃
 智民利百倍矣以仁义为美则人骛于名而孝慈之
 实衰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矣以巧相御以利相誇则
 民多贪诈而至于为盗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矣此三
 者圣人以为皆文也皆不足者也故令绝之弃之而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8a 页 WYG1055-0491c.png
 他有所属惟见其质抱其朴少所私寡所欲以庶几
 于无为之治焉
 此章与前章紧相应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
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
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
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8b 页 WYG1055-0491d.png
晦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
人而贵食母(焦氏云怕古/泊字静也)
 人绝去世俗名象之学则无分别计较之忧如唯阿
 善恶世学之所务别也自我观之唯之与阿相去几
 何乎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乎亦固任之已耳可无用
 学可无用忧也若夫人之所畏我亦不可不畏不敢
 有所忽遗也然循理谨度而外无容心焉此心之广
 大荒哉其未之有涯际矣人之所乐我未尝溺以为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9a 页 WYG1055-0492a.png
 乐众人方熙熙然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怕兮其
 无情欲之兆如婴儿之未孩矣畏与乐皆不足累但
 觉其心乘乘兮若无所归不系于私也众人皆有馀
 而我独若遗不滞于有也我其愚人之心也哉沌沌
 兮俗人昭昭其有知也而我独若昏俗人察察其务
 别也而我独闷闷且又忽兮似晦寂兮似无所止众
 人皆有所为我独顽然似鄙其无忧之状如此何以
 能然哉众人方骛于学我独绝之返乎无物之始而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19b 页 WYG1055-0492b.png
 以自养也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
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
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
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盛德者之容貌以为道是从耳道体之妙何如乎道
 之为物惟恍惟惚不可得而见也虽不可见然惚恍
 之中有象恍惚之中有物窈冥之中有精其精甚真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0a 页 WYG1055-0492c.png
 而不妄其中有信而可据也是道也自古及今其名
 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为道所阅哉正以道
 体恍惚窈冥无可变灭故众甫与化俱往而道自常
 存耳
 王纯甫云阅历也众甫天地万物凡自道而出者皆
 是也王辅嗣云阅自门出者一一而数之言道如门
 万物皆自此往也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0b 页 WYG1055-0492d.png
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
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
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凡物之理曲者则可全枉者则可直洼者则可盈敝
 者则可新少者则可得多者则可惑此盈⬤消息之
 一定者也是以圣人但抱一而不求多焉而已为天
 下式矣不自表见其明故明不自是以求彰故彰不
 自伐其功故有功不自矜其长故长此皆不争之道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1a 页 WYG1055-0493a.png
 也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如谓犹有与之争
 也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夫人亦患不能曲
 耳苟曲矣诚全而归之物理断不可诬也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
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
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有不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1b 页 WYG1055-0493b.png
 人希简其言因任自然而无容心则可矣飘风不终
 朝骤雨不终日此孰之为乎天地也天地尚不能以
 飘骤者久而人乃欲以一已之辨智与异己者争不
 亦难乎故从事于道者不然与道者遇即相忘于道
 与德者遇即相忘于德与失者遇亦相忘于失唯希
 言而已自然而已同于道者道者亦乐得之同于德
 者德者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者亦乐得之人无贤
 愚皆与相安信之故也使其信有不足焉则虽多言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2a 页 WYG1055-0493c.png
 以争之而犹不信也甚矣希言自然之足贵也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
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
道者不处
 ⬤者欲加高于立而适不立跨者欲加⬤于行而适
 不行世之自见以求明自是以求彰自伐其功自矜
 其长何以异此乎其于道也如食之馀如行之赘物
 或恶之矣故有道者不处也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2b 页 WYG1055-0493d.png
 赘行之行焦氏云当作形古字通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
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
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
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有物焉混然而成不知其所以成也先天地而生不
 知其所自始也其为物也寂兮寥兮独立无偶亘古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3a 页 WYG1055-0494a.png
 今而不改周行于万有而未尝殆万物无不由之而
 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
 亦曰大而已矣其大也化而不有亦可曰逝其逝
 也周而无外亦可曰远其远也一念之间求而即得
 亦可曰反逝也远也反也统以成其大而已矣故道
 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可
 不思所以全其大乎全之如何亦法地之无不载而
 已地之外有天亦法天之无不覆而已生天地者道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3b 页 WYG1055-0494b.png
 亦法道之无不生无不成而已道本自然法道者亦
 法其自然而已末四句皆以人言泥其辞则难通矣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
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
根躁则失君
 凡物之重者常能资其轻者是重为轻之根也物之
 静者常能主其躁者是静为躁之君也是以圣人终
 日行不离辎重重以自持而不失于轻也虽有荣观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4a 页 WYG1055-0494c.png
 燕处其中而超然无累静以自主而不失于躁也奈
 何有以万乘之主而以身轻驰驱于天下之细故者
 乎是轻矣轻则失其所以为根而无以为之资矣是
 躁矣躁则失其所以为君而无以为之主矣
 辎重以衣车为喻言不离其本也荣观屋翼台榭之
 属亦以喻尊荣之位也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
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4b 页 WYG1055-0494d.png
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
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
迷是谓要妙
 人之善行者无辙迹行所宜行也善言者无瑕谪言
 所宜言也善计者不用筹策理必有至也善闭无关
 楗而不可开操得其要也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众
 所同欲也圣人有是善是以常以人治人是善救人
 故人各得其所而无弃人常因物付物是善救物故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5a 页 WYG1055-0495a.png
 物各遂其生而无弃物是谓善用其明以治人物也
 夫天下之人善不善尽之善人不善人之师也不善
 人善人之资也知其为师而贵之知其为资而爱之
 则所以处善不善者各得矣是所谓善救人无弃人
 也不然而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自以为智实大迷
 而已夫此师与资之间即救人之要妙在善用之耳
 袭明袭传袭也言以己之明⬤之人物也一解如掩
 袭之袭言密用其明也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5b 页 WYG1055-0495b.png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
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未尝不知其雄而能用其刚也乃守其雌而以柔为
 主是处其身于卑下而为天下溪也为天下溪则常
 德抱而不离而复归于婴儿之无我矣未尝不知其
 白而能用明也乃守其黑而以晦为主是其身常自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6a 页 WYG1055-0495c.png
 俯仰而为天下式也为天下式则常德无少忒而复
 归于无极之形矣未尝不知其荣而能自高也乃守
 其辱而以退逊为主是以其身含纳垢浊而为天下
 谷也为天下谷则常充足而复归于混成之朴矣朴
 者不可以一器名者也及其散则为器器仅一官之
 守耳圣人用之则器反为朴不为官而为官之长故
 以大道制天下者不事乎裁割之小数也
 式字诸说解作法愚意溪谷皆借用字则式字似亦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6b 页 WYG1055-0495d.png
 谓车式耳测时之器亦曰式人自取正而我无心似
 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
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
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将欲取天下而有所作为有所执持以为之吾见其
 不得而为矣何也天下本神灵之重器不可以一人
 之私智强为之也为者斯败之执者斯失之矣故天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7a 页 WYG1055-0496a.png
 下之物或前行者或后随者或呴以为温者或吹以
 为寒者或强而好胜者或羸而自守者或载而成者
 或隳而毁者材质不同取⬤亦异欲以一人为之执
 之难矣是以圣人因其自然而无容心但于其中去
 其甚者去其奢者去其泰者而已无馀事矣何必更
 有所为哉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出荆
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7b 页 WYG1055-0496b.png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取于天下夫兵之为事好
 相还报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兵
 之为害如此可以佐人主强天下乎所谓善用兵者
 在能自果断而已耳不敢以之取强也其所果者如
 何果而勿矜也果而勿伐也果而勿骄也果而不得
 已也果而勿强也天下盈虚之理凡物之壮者则无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8a 页 WYG1055-0496c.png
 不老以兵取强是谓恃壮而不道不道者必早已亦
 何能终强乎
 焦氏云不得已为之难也果而勿矜以下五而字当
 读如于字人方果于彼我独果于此也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
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
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
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8b 页 WYG1055-0496d.png
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
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夫兵之佳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以
 其事自处也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者则居右与君子
 道反因知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也苟其不得
 已而用之亦惟以恬淡为上及其胜也亦不自以为
 美使胜而以为美是乐杀人也乐杀人者不可以得
 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礼之定体也偏将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9a 页 WYG1055-0497a.png
 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是则以丧礼处之矣甚矣兵之
 为不祥也凡军礼杀敌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而归
 以丧礼处之甚矣胜之非美而杀人之非所乐也
 恬淡安静也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
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
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
谷之于江海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29b 页 WYG1055-0497b.png
 道以无名为常但可谓之朴而已是朴也夷也希也
 微也可谓小矣朴虽小万物皆自此生万物皆自此
 处出何所不统天下岂有敢臣之者乎侯王若能守
 之则万物将自宾其和气所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其盛德所孚人不待令而自均一守朴之效如此夫
 侯王之守朴也守其常无名者而已守其无名始可
 以制有名礼乐政刑之属皆自此起然不可逐末而
 忘本也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而不过无求多焉仍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0a 页 WYG1055-0497c.png
 镇以无名之朴而已知止如此所以无危殆之患也
 所以然者何也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川
 谷以江海为归天下以道为归但恐人君不知守此
 朴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之是非者谓之智自知其得失者谓之明能胜
 人者谓之有力自胜其私欲者谓之强知足而无求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0b 页 WYG1055-0497d.png
 者谓之富强行道而不息者谓之有志物变无穷知
 其所而不为所变者谓之久死生之变甚大虽死而
 未尝亡者谓之寿
 智明力强以内外对言富而有志以能行知止对言
 久寿以不变于生不亡于死对言不失其所死而不
 亡皆守常道之效也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
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1a 页 WYG1055-0498a.png
不知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之为体汎兮其可以左可以右执一求之而不
 得也万物恃之以生未尝辞也生物之功既成又不
 自名以为有爱养万物矣而又不为主自其常无欲
 言之希夷无形可名于小自其万物归焉而不知主
 言之容受无外可名于大道体之妙如此是以体道
 之圣人终不自以为大也故能成其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1b 页 WYG1055-0498b.png
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

 能执大象以御天下则天下皆归往之矣天下皆往
 而我未尝有所作为而害之则往者无不安安而且
 平平而且泰矣此大道之为用也若夫作乐设饵以
 待来者过客非不止也乐阕饵尽将⬤之而去矣道
 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也
 及其用之则不可既岂乐与饵之比乎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2a 页 WYG1055-0498c.png
 陆希声云大象者道也苏子由云道非有无故谓之
 大象 乐饵盖喻小惠悦物者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
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道之盈⬤人事之倚伏皆有自然必至之势如将
 欲歙之也必已张之矣将欲弱之也必已强之矣将
 欲废之也必已兴之矣将欲夺之也必已与之矣此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2b 页 WYG1055-0498d.png
 其理至微也而实至明是谓微明大要柔者可以胜
 刚弱者可以胜强而已此理可以自养亦可以自藏
 是鱼之深渊也此理可以禦患亦可以为患是国之
 利器也鱼不可脱于渊脱于渊则死之徒矣国之利
 器不可以示人示人则或窃之而为害不胜言矣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
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
静天下将自正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3a 页 WYG1055-0499a.png
 道体本无而应用则有故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
 能守此道其于天下亦以无为此为之万物将自化
 而顺此无为之治矣万物既化苟有欲起而生其智
 巧者吾亦将以无名之朴镇定之且并此无名之朴
 亦将不欲守道至此可谓一无所欲而真能静矣天
 下有不各返于不欲而自正者乎
 
 
老子说略 卷上 第 33b 页 WYG1055-0499b.png
 
 
 
 
 
 
 
 老子说略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