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610-144.png
宫观碑志不九
   泾州回山重修王母宫记
      (翰林学士判吏部流内诠事陶谷撰)
祭法曰法施于人则祀之辩方之为法制也
不亦大哉神有所职足以垂训者孰可阙焉
按尔雅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王
母事迹其来久矣名载方册理非语怪西周
受命之四世有君曰王满享国五十载乘八
马宴瑶池捧王母之觞乃歌黄竹西汉受命
之四世有君曰帝彻享国亦五十载期七夕
卷首 第 1b 页 0610-145.png
会甘泉降王母之驾遂荐仙桃周穆之观西
极也濯马潼饮鹄血践巨蒐之国乃升弇山
故汲冢有穆天子传汉武之祷灵境也祀雍
畤幸朝邦立飞廉之馆以望玄圃故乐章有
上之回曲呜呼湘灵鼓瑟虞舜二妃也黄姑
有星天河织女也或楚词所传犹能编祀典
配严祠箫鼓豆笾预四时之享犠牲玉帛陪
百神之祭岂若王母为九光圣媛统三清上
真佩分景之玉剑纳去琼之凤舄八琅仙璈
以节乐九色斑驎而在驭啸咏则海神鼓舞
卷首 第 2a 页 0610-146.png
指顾则岳灵奔走辅五帝于金阙较三官于
绛河位冠上宫福流下土则回中有王母之
庙非不经也年祀寖远栋宇隳坏坛欹杏朽
蔽荆棘于荒庭井废禽亡噪乌鸢于古堞物
不终否崇之在人太师清河公受脤建牙三
临安定军功政事纪在旂裳是邦也压泾水
之上游控西戎之右地土宜菽麦俗习骑射
抚之有道则风能偃草驭之非理则水亦覆
舟中权失政不可一日而处矧三镇乎岁戊
辰春二月公介圭入觐骏奔上都天子设庭
卷首 第 2b 页 0610-147.png
燎以延之奏肆夏以宠之临轩绝席以绥怀
大辂繁缨而锡命礼成三接诏还旧镇公既
旋所理来谒灵庙斋庄有感盻蚃如答伸命
主者鸠工缮修薙蔓草于庭除封植嘉树易
颓檐于廊庑缔搆宏材丹青尽饰于天姿黼
藻增严于羽帐云生画栋如嗟西土之遥水
阅长川若讶东溟之浅容卫既肃精诚在兹
何须玉女投壶望明星于太华瑶姬感梦洒
暮雨于阳台合徵幼妇之辞庶尽上真之美
谷也学非博古才不逮时论思谬冠于词臣
卷首 第 3a 页 0610-148.png
叙事敢踰于实录久直金鸾之殿视草无功
强窥朱雀之窗偷桃知愧谨为颂曰
昆崙之墟崦嵫之下戴胜蓬发虎豹为仵是
耶非耶怪哉王母丹台命驾七夕为期云軿
凤辇剑佩光辉清兮盻兮穆若仙姿宅玄都
兮如彼降汉宫兮若是奚灵圣之多端骇变
化之神异考山经与竹书故两留于前事山
之巅兮水之湄奠玉斝兮荐金徽白云零落
归何处黄竹摧残无一枝抚弇山之旧石纪
泾水之仙祠
卷首 第 3b 页 0610-149.png
   重阳成道宫记
京兆西终南有里曰南时中有重阳成道宫
焉盖大定初全真祖师重阳真人始悟道时
自掘一穴起封数尺如马鬣之状以活死人
墓名之手植四梨八海棠于四周人问其故
乃曰吾真风将来大阐四维八纮无所不至
之日要使人知从此一墓而始之也居二年
迁刘蒋后常有三五众葺庵而守之正大初
全阳真人周全道清明自幽来政祭于刘蒋
祖师之茔忽念及祖师修炼变化成道之地
卷首 第 4a 页 0610-150.png
不可使之芜没胸中慨然起修葺之心弗克
自已若有神使之然者俄一人请斋问之知
其为此庵道士遂与之俱来庵中道众乞借
光扬之力周异其密与己契乃欣然许之复
曰我以后当居此大朝革命四方道众思其
所以报本反始者规运木植开垦地土岁乙
未清和大宗师尹真人并掌教真常李真人
法旨本府总管田侯疏委渊虚真人李公志
源率道众于此盛行营造事皆趋务劝功救
度筑削有鼛鼓弗胜之意所为殿者三曰无
卷首 第 4b 页 0610-151.png
极曰袭明曰开化为堂者五曰三师曰灵官
曰瞻明曰朝彻曰虚白斋厨库厩方丈散室
檐霤户牖金碧丹雘粲然一新下院蛇留全
阳观王郭村修真观及常住物业别刻之石
或有偏而未举之处周全阳门徒张志古等
思及先师正大初赴斋之时我以后当居此
之一言谓是天意默定不可以违乃紏得千
馀指同诚戮力日增月续以为国家祝寿祈
福之所想成就浸大未易量也辛亥宪宗皇
帝即位之元年诏徵掌教大宗师真常李真
卷首 第 5a 页 0610-152.png
人上亲受金盒香白金五千两佩金符代礼
巡祀岳渎凡在祀典者靡所不举明年春二
月吉日以御香来致上命礼成以恩例改观
为宫今之宫名自壬子始也渊虚李公乃全
阳之弟子丹阳马真人之玄孙全阳高弟五
人公其长也次曰洞虚子张志渊主东平郓
城白云观度弟子千馀人庵观称是三曰明
元子梁守一主古豳之玉峰实全阳旧居之
观也四曰云外子贾守真五曰纯和子张志
古今嗣公主持本宫事今年春二月知宫王
卷首 第 5b 页 0610-153.png
志远持状就燕京大长春宫禀掌教真常真
人欲具始末之实归而刻之石宗师以润文
见命予年近八十矣倦于笔砚久矣度其不
可违因按其实而编次之且祖师可见之迹
玉峰胡子金既已有赞平水毛收达有引北
平王子正有传活死人墓四字又有赵翰林
闲闲亲笔掌教真常真人跋语并刻之石全
阳周真人渊虚李公洞虚张公生前行事亦
各在秦樗栎彦容金莲记烟霞录中与祖师
以下众师真同载玄都宝藏俱不烦赘述虽
卷首 第 6a 页 0610-154.png
然予少壮时述在进取间为功利所夺于根
本之学则不暇也今兹三十馀年心得安于
淡静不为世教所束收视反听颇见虚极妙
道流行闭塞之所由亦有数存于其间耳夫
道前无始后无终天地虽大未离乎内秋毫
虽小待之成体数岂得而拘之哉但于世行
与不行之分耳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又
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故天将以是道大畀
于人也于大化中必先假乎一刚大中正特
立不为人欲所动可以为师范之士降于世
卷首 第 6b 页 0610-155.png
兹吾祖师之所以出也故出则其材奔逸超
绝人莫能及一遇至人点化方寸开廓洞达
而游乎物先仍能退藏于密借兹地而以为
活死人墓而养之二年其神异其接人其救
世光光相接天地开辟以来莫兹之盛若非
与冥理相契者其能之乎姑以长春仙翁一
事言之昔颜渊将之卫化卫君辄孔子虑德
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遂教
以心斋则所过者无有不化卫在春秋之世
一侯服之国耳按王制公侯田方百里以数
卷首 第 7a 页 0610-156.png
推而上之而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方万
里则是方千里者百国家疆土方十里万其
视卫尊严大小之相去为可见矣皇帝又在
数万里沙漠之北诏书既至长春国师即起
而应之如水之流湿火之就燥自相感召无
一毫预谋之私及其到也而于应对之际欢
欣交通大惬上意由是就其善端发现之地
以行仁行孝寡欲修身用贤爱民布德施惠
好生恶杀奉承天心之数语而开导之上亦
听之不疑想四五十年间而天下之人赖以
卷首 第 7b 页 0610-157.png
存活者与脱俘囚者可胜计耶况真风大阐
又皆众所共见者我仙翁澹然独居无功之
地而天下到今以真功归之非神游物表动
与天合者不能也其祖师四梨八海棠张本
之远意有徵矣今因喜此宫之兴建又属以
记当笔故表而出之庶几使学道者知祖师
以下得其传者一动一静皆天而不人也苟
杂之以人非惟无成其所丧多矣何谓天曰
诚而已诚者心斋也古之人脩胸中之诚以
应天地之情而天地人神不违者其得所应
卷首 第 8a 页 0610-158.png
之枢乎
   敕建普天黄箓大醮碑
    (宣差总教佐玄寂照大师教/门都道录冯志亨撰)
宪宗皇帝内蕴神机之妙其为用也大矣哉
形而为武则已无敌于海内矣著而为文则
复能经纬于高厚矣是机之运以无为宗以
道为门以仁圣中正通明为所归其无事则
机缄万化而退藏之于密虽名之以天地之
鉴万有之镜实不可得而窥测之也及其应
世则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
卷首 第 8b 页 0610-159.png
海化而为德则汪洋湛厚靡有一物不在润
泽中者至于与两仪合德四时合序先天奉
天之事层见错出不可遍举姑于一日二日
万机之中取一事而言之癸且冬十月十有
七日诏至修真道士提点王志坦访问身体
康宁寿数长久之说志坦对以养生三二语
讫因就善端发见之处款曲将顺投之以言
曰此山林枯槁之士为一己之务非天子之
急务也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爱
民不能独治遂立之君皇帝代天治民当于
卷首 第 9a 页 0610-160.png
民兴大利除大害以奉承天心则天降之福
寿如影响之应形声矣往年扫除弊政与民
更始而民之安生者然已受赐矣惟国朝自
开创以来干戈饥馑刑罚或中或否其横罹
凶害沉魂滞魄困于幽狱无由出离者可胜
计哉愿皇帝圣慈选有道之士依黄箓玄科
普行济度使幽魂苦爽出离冥途咸遂超升
此莫大之泽矣上嘉纳其言即日遣中使数
十人驰驿四出各就方国行荐拔事扎忽儿
学士阿怜博儿赤提点王志坦乘传持密旨
卷首 第 9b 页 0610-161.png
来燕京大长春宫特命掌教真常至德又玄
真人李志常主醮作大济度师断事大官人
牙鲁瓦赤布只儿奉营办醮事中使扎忽儿
学士已下四人作行礼官仍随路选清高有
道之士设普天黄箓大醮三千六百分位甲
寅春三月初九日至十六日凡七昼夜有司
不奏刑名闾井禁屠宰出御府黄金五百八
十两白金三千八百两䌽缯千匹为镇金信
币之须幡花油烛栴檀沉水龙𦙞降真为飨
献之礼其馀皆府库支给不令扰民又以银
卷首 第 10a 页 0610-162.png
钞五十两补其阙密词九通玉简三面皆宸
翰亲署礼官监使道流士庶旌幢仪卫自通
玄门迎来醮所钦惟持守之君所当先荐者
祖宗往圣眷属先灵就紫府已回光常瞻慧
日至仙阶而列品永祐皇邦下至于兵死殍
亡横遭刑戮一切冤枉有主无主同仁一视
靡有遗弃其或忠臣义士各为其主而至其
死命与小国君主不知天命所在犯五不韪
自致逆命之讨以常情视之兹二者则为不
赦之仇雠矣皇帝若曰群雄当战伐之冲实
卷首 第 10b 页 0610-163.png
多冤鬼一圣廓乾坤之度孰匪吾民但深如
子以恤横亡岂可得鹿而忿同猎故尽沉沦
之属咸收荐拔之中此自古帝王未尝举者
岂惟未尝举其感通之力而相去亦远矣何
以言之昔者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
国以王制考之侯伯地方百里方千里则是
方百里者百方万里则是方千里百百而涂
山之会止是方万里之地耳国家有十万里
之疆土其势力在古万乘百倍之上今为此
自古帝王未尝举之举而海内万姓亡者不
卷首 第 11a 页 0610-164.png
言可知虽在世者于各人亲族师友之间遭
四五十年兵乱但犯冤枉沉在幽狱其有不
沾丐者乎人非木石安得不动于中欤既有
动于中遂形之于言咸曰大哉皇帝之德则
天地之德也心则天地之心也此神机之妙
与和声协气其用之交上帝达三清极六合
内外之神祇于无声无臭之中流通混合自
相感召旁礴为一则亦何求而不遂哉况大
宗师真常真人李公所率金冠云服星冠紫
服登坛墠者五千人皆清高洁白深通秘典
卷首 第 11b 页 0610-165.png
严持斋法有道之士醮下代礼官国家重臣
观其精真充实无一毫人伪之间加之大道
运慈将藏用显仁之妙自龙汉赤明之前措
之三箓科中善救人而无弃人善救物而无
弃物宜乎真风慧日鼓舞临照幽室为之尽
晓寒谷为之回春旁通曲畅俾沉滞之属潜
沐阴被根本分上光光相射各自照了设有
未悟先觉后觉转相汲引以明袭明出彼入
此同观众妙靡有叹其独遗者功德巍巍下
蟠上际岂笔舌能形容哉迎词之日主醮大
卷首 第 12a 页 0610-166.png
宗师并典礼营办众官命纪其事以光扬皇
帝莫大之盛德愚谓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
一此道经之微言也仰观俯察知幽明死生
之故天地设位圣人成能此并易系之文也
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此中
庸之语也盖皆取能将神机之妙扩而充之
从微至著以至德泽满天地灵光施四海耳
今宄此存亡兼济亲雠不择千百倍前王至
仁之一举起本于听纳道士志坦之一言即
行之不疑有沛然若决江河莫之能禦之势
卷首 第 12b 页 0610-167.png
非受善之地于裁成辅相之馀常有一至诚
不息之理存者能之乎皇基孔固圣寿无疆
天祐人助词官祝釐之请有所预焉拜手稽
首属之以辞曰
域中四大帝居其一神机妙用退藏于密刚
健纯粹发而为爱民之德或出之于溺沉或
跻之于寿域洋溢周遍四海充塞参赞之馀
至诚不息每虑沉魂恩波未及念此在此弗
遑寝食垂问羽流曰凭道力嘉纳至言而康
而色使车四驰各就方国普天大醮拯救甚
卷首 第 13a 页 0610-168.png
急燕京琳宫诏旨密通精神潜会风虎云龙
百色用度给赐特丰宗师道流款恳敬恭行
事献飨坛墠尤崇礼官大臣有肃其容气志
如神清明在躬英华发外和气积中以此宣
弘其圣泽宜幽府混合于真空先觉后觉悟
之则同诚能回光于顷刻得观众妙于无穷
实亡者针芥之幸信万劫之难逢作此辞章
纪皇帝神机妙用之功
   元重修亳州太清宫太极殿碑
   (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臣王鹗奉敕撰)
卷首 第 13b 页 0610-169.png
今上皇帝之在藩邸也雅知尊崇玄教将修
太清岁舍己未尝有旨禁民樵采及使臣行
军无听留宿以妨兴建即位之二年特降玺
书一如前旨四年遣真常真人萧居寿近侍
合剌思命学士院撰祝文备礼以祭越五年
太极殿成长春嗣教诚明真人张志敬同左
丞张文谦侍中刘乘礼奏乞树碑以纪岁月
从之诏词臣王鹗文其事臣闻命惕然敢拜
手稽首而为之言曰太上老君无世不出无
代不崇至于殷武丁庚辰岁化生苦县之濑
卷首 第 14a 页 0610-170.png
乡谓娠至八十一年生有七十二相以皓首
而称老子指李木而得姓氏其变易名号灵
踪圣迹前贤说之详矣兹不敢赘以芜辞惟
前代推尊后人绍述或可得而言焉秦燔诗
书汉杂霸道玄宫崇奉未闻肇立之由至汉
桓帝廷熹八年因帝梦老君降于殿庭再遣
中常侍左悹诣祠致祭座设华盖乐用郊天
乃命陈相边诏演而铭之隋文帝开皇六年
诏亳州刺史杨元冑考其故迹营建宫宇敕
内史舍人薛道衡作祠庭颂唐推姓系尊为
卷首 第 14b 页 0610-171.png
圣祖太宗贞观元年敕修其宫始给人户五
十以供洒扫高宗乾封中亲谒道宫追上尊
号为玄元上德皇帝宫殿坛宇并令修创置
令丞各一员岁时荐飨玄宗开元三年东封
岱岳回谒于旧宅亲书道德二经俾刊诸石
二十年帝自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
荐献天宝二年制改谯郡紫极宫为太清宫
也四载亲幸复制降真召仙紫微送仙二曲
以迎送之易祝版为青词御署则曰嗣皇帝
臣某仍敕有司著为定式文宗太和七年宫
卷首 第 15a 页 0610-172.png
经水潦颇致摧毁敕宣武军节度使李程兼
充太清宫使渐加修葺寻复完美宋太祖建
隆元年遣使诣祠太宗淳化四年遣修宫宇
建至明道元年工毕诏水部员外郎和㠓撰
碑铭自是专命中使监领真宗咸平五年遣
内侍重修增给卫士景德二年禁四向樵苏
大中祥符五年遣三司使丁谓代谒六年躬
诣七年复往亲奉册宝上尊号曰太上混元
上德皇帝哲宗绍圣五年知亳州喻陟奏诸
瑞应遣使醮谢且诏本路转运司凡宫宇之
卷首 第 15b 页 0610-173.png
弊者随即缮完徽宗崇宁改元诏翰林学士
张商英作记以成哲宗之志金代累朝尤加
异数给道士良田数万亩复其税役田夫野
叟至今犹能道之此前代推尊之略使后世
向道者以考焉若夫绍述之人自青牛西迈
尹喜恳祷强为著五千言曰清净无为曰不
争不耀佳兵为不祥以治国若烹鲜以驰骋
田猎令人发狂以孤寡不谷王公自称推此
以平天下国家无馀蕴矣至于正心修身二
经具载求之则有馀师祖述道德四辅相承
卷首 第 16a 页 0610-174.png
率遵前轨于是洞灵通玄冲虚南华之书出
焉世衰俗薄邪说并兴因之为幻惑者有之
流而为谲怪者有之天之未丧斯道也近世
有全真家出恬淡有守动循故辙自王重阳
得正阳纯阳之传培植基本付作者六人在
处联芳枝叶丛茂国朝开创徵长春敷畅玄
元亲承睿春天下靡然向风虽三家聚落万
里邮亭皆知敬奉其操守道行阴德与太上
符合太清所以重建也太清顷罹兵烬复值
河涡合流向之仙宫漂荡无馀但数千年九
卷首 第 16b 页 0610-175.png
龙井仅得存耳长春仙蜕传法真常时则有
今安肃公张柔戍兵亳社命官持疏俾事修
建真常先委隐真大师提点石志玉通微大
师知宫李志秘为之经始公亦委曲用心拯
力护持其参佐卒伍亦皆乐赴仍给据并宫
施地周四十里无何厥功肇启而真常示寂
逮吾诚明之嗣教也承海都太子之命敦请
崇道真人张志素栖云真人王志谨同办其
事栖云未几物故其门人辈尤为致力崇道
则朝夕以之始终匪懈增筑故基丈馀间架
卷首 第 17a 页 0610-176.png
九楹视旧制殊为壮丽像太上于其中东华
文始列于左右洞灵通玄冲虚南华次之仙
貌俨然见者加敬虽馀者未完已足以奉香
火之供而为国朝万世祈福之地顾不伟欤
主上圣德日新神武电断西平大理东服三
韩南州逆坚旋即诛夷朔漠诸王毕来朝会
分司揆务偃武修文此浸明昌千载一时之
运也然犹秖畏上玄聿修严祀是宫之建日
月可冀矣臣待罪词林忝承睿旨谨再拜而
铭之其辞曰
卷首 第 17b 页 0610-177.png
圣人不仁其民淳淳智慧一出百伪丧真天
何言哉是生至人厥生惟何涡水之滨生而
神异绝圣弃智居实处厚解纷挫锐不仕污
君甘处下位青牛西驾避名避地道德二篇
立言五千为以无为玄之又玄爱民治国万
世可传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永惟帝则混元
上德立祠水滨翚飞雉翼宫曰太清殿曰太
极仙真名县增贲谯国黄河汤汤犯我谷阳
巍巍宫殿今也则亡兴起有数待我时昌诚
明嗣教继志真常志秘志玉先为卜筑崇道
卷首 第 18a 页 0610-178.png
栖云忻然绍服一殿告成望之肃肃于万斯
年为国祈福功成匪他崇道居多臣不归美
如君恩何庆源九井福作两河小臣祚铭以
代弦歌
   中都十方大天长观重修碑
   (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郑子聃奉敕撰)
大定十四年三月户部尚书臣仲愈劝农使
臣仅言奏十方大天长观馆御既安像设既
严敢以闻是月既望天子暨皇太子率百执
事款谒修虔遂命为道场三日夜以庆成先
卷首 第 18b 页 0610-179.png
是召西京路传戒坛主清虚大师阎德源住
持敕授提点观事越十九年秋九月乃诏承
学之臣文其碑臣子聃待罪北门实当书敢
考观之所以废兴扬㩁而叙之臣谨按图经
及旧碑盖肇迹唐玄宗开元中命之曰天长
颇极壮丽岁久不葺颓圮滋甚至咸通七年
卢龙军节度使张允伸缮而新之五季及辽
咸所严奉国朝正隆之季政役繁兴簿领充
牣著籍之用多贮其中或有橐奸者狙火之
数百年之缔构一昔而烬物不终否时若有
卷首 第 19a 页 0610-180.png
待圣天子受命即位岁方五稔而功成治定
薄海内外悉臣悉主官修其方民遂其业工
精其能德泽洋溢符瑞众至百废具起万机
之暇游心玄妙大定七年秋七月二十三日
乃诏复兴以今户部尚书张仲愈劝农使张
仅言董其役且命勿亟自经始迄于落成凡
八年前三门榜曰十方大天长观中三门曰
玉虚之门设虚皇醮坛三级中大殿曰玉虚
以奉三清次有阁曰通明以奉昊天上帝次
有殿曰延庆以奉元辰众像翼于其东者有
卷首 第 19b 页 0610-181.png
殿曰澄神翼于其西者有殿曰生真以奉六
位元辰东有钟阁曰灵音兼奉玉皇上帝虚
无玉帝次有阁曰大明以奉太阳帝君次有
殿曰五岳以奉诸岳帝暨长白山兴国灵应
王西阁曰飞玄以秘道藏兼奉三天宝君次
有阁曰清辉以奉太阴皇君次有殿曰四渎
以奉江河淮济之神洞房雨庑暨方丈凡百
六十楹有奇至于栋梁楹桷之材丹雘涂茨
之饬图绘偶像之工虽龙杉锦柏云梓星栝
阇海香琼贲丘朱泥斑倕之巧吴张之妙不
卷首 第 20a 页 0610-182.png
是过也凡为钱以钜万计皆出自禁中服御
之物而以善价平民故成功如此之易璇题
玉宇模神工也风马云车游真驭也琅函玉
笈发道奥也黄冠羽服集真侣也便斋曲房
安隐逸也于戏不费大农之一钱不劳版籍
之一夫不役赤籍之一卒千柱之宫百常之
观三级之坛巍巍乎奕奕乎如天造地设非
圣德感通忠良协赞渠能至此者哉臣窃谓
希夷微妙深不可识强名曰道圣人得之以
阅众甫以治天下合陶唐氏之克让其次有
卷首 第 20b 页 0610-183.png
大丹云液上宾轻举长生久视之要其次有
熊经鸟伸吐故纳新延生保命之术其次有
考役鬼神弭伏灾疠却老已病之验道之于
世岂小补哉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昔李唐祖
玄元而兴开元之功所以致尊极者盖先己
也今天子以道有功于世而复兴修者蕲福
民也先己者乘时也为民者致诚也先己之
与福民乘时之与致诚其可同日而语乎臣
拜手稽首敢献颂曰
易有太极宝光天孰主张是名真筌众妙之
卷首 第 21a 页 0610-184.png
门玄复玄亭毒万品堪舆旋旷乎浩劫不可
迁延康龙汉称初年神而明之人为先玉清
太清名始传说者谓在胚胎前帝王以来咸
致虔孔升真人君开元崇祖奉道尤所专作
为祠宫福全燕迩来历岁逾半千一旦人火
嗟歼旃时若有待何夤缘圣皇受命临九㙻
德泽昭天下漏泉沧海无波烽无烟百废具
举求其全悯此故基独岿然非同唐汉意欲
仙庶几厚福流民编信臣是命特临轩经始
勿亟其从权八稔告成素不愆清都云搆栖
卷首 第 21b 页 0610-185.png
万椽广庭飞阁何连延照人金碧明且鲜丽
哉壮观临长阡民力不劳财不损圣德所底
臣力宣下臣献铭且名镌福禄方至歌如川
   十方大天长观玄都宝藏碑铭
    (承事郎应奉翰林文字知制/诰芜国史院编脩魏搏霄撰)
十方大天长观新作玄都宝藏提点观事冲
和大师孙明道谓大名魏搏霄曰自
元始天尊开龙汉延康之劫命天真皇人辩
析秘道授之列仙以传下世则始有经矣自
西王母以元始玉像遗轩辕黄帝置诸高观
卷首 第 22a 页 0610-186.png
之上以奉香火则始有观矣是则非观无以
贮无上之经非经无以见无上之道经之与
观可独已乎国家定都永安迄今四十馀年
天长观寔奉香火旧贮藏经缺而未完住持
道士继承非一因仍苟简莫有以补缀为意
者大定丙午明道始奉诏提点观事洪惟世
宗皇帝万机之暇留神内典以观宇尝火出
内府金钱钜万计俾撤旧而一新之于是上
圣有居众真有处长廊秘殿蟠如翼如经阁
醮坛广庭净房位置区别莫不有叙尊雄深
卷首 第 22b 页 0610-187.png
靖为天下壮观而又赐钱二千万领以度支
岁取赢羡以给道侣复于五花山置烧丹院
起玉华殿俾隶于观以为方士飞鍊之所而
无上之经顾独缺而未完愚虽不敏誓将毕
力證兹胜事后二年会有诏以南京道藏经
板付观又易置玉虚观经于飞玄之阁以备
观览天长旧经还付玉虚其旧有名籍而玉
虚不具者听留勿还须补完则遣之继又以
普天大醮仪范有肃赐萧道济等十人簪褐
仍敕赐钱十五万俾置羽衣馀道侣人赐钱
卷首 第 23a 页 0610-188.png
三万明道用是愈益感奋以为圣天子在上
道学兴行宜广传法箓开度群迷及献状于
朝嗣诏报可仍敕招延高道蠲洁行事越明
年正月鼎成龙去而诏旨具在主上嗣膺宝
位尤尊道学以其教出中国专尚清净有司
举前诏以请俞音既下以三月朔旦开坛受
箓既具威仪请师奏名俄有三鹤自西北来
翔绕祠坛逮奏名竟乃西南去昼晷亭午登
坛复有四鹤徘徊其上既交神吏倏然黄雾
蔽天至自西北驭若风雨已而撤席天宇廓
卷首 第 23b 页 0610-189.png
清飞鹤上翥入于太空道侣士庶骇心稽首
明昌改元之元日敕遣中使谕旨度支拓观
之左隙地凡千步起丁卯瑞圣殿以奉太母
本命之神制度与延庆埒其北官第一区并
以赐观俾搆屋列槴以贮经板仍署文臣二
员与明道经书参订即补缀完成印经一藏
既又命选精勤道士一员住持须及五年若
职事修举者赐紫衣德号仍岁度服勤道童
二人以为常明道奉诏不遑居处分遣黄冠
访遗经于天下且募工鸠材有赵道真者愿
卷首 第 24a 页 0610-190.png
以板材自任丐化诸方不二年间胜缘俱办
坏材会珍良工萃巧槴𡰵屹立镂椠具完凡
得遗经千七十四卷补板者二万一千八百
册有畸积册八万三千一百九十八列库四
区为楹三十有五以架计者百有四十明道
于是倡诸道侣依三洞四辅品详科格商较
同异而铨次之勒成一藏都卢六千四百五
十五卷为秩六百有二题曰大金玄都宝藏
亦既奏功须文以信久远子尝留心吾教敢
以碑铭请幸母让搏霄谨按道家者流盖出
卷首 第 24b 页 0610-191.png
于黄帝老子之学其道以清净无为为宗以
慈俭不争为用皆吻合六经之妙虽国君不
可阙也至其所谓神仙保性命之真则山林
中人之事也故善学黄老者则必知其本末
之务若虞舜之无为汉文之慈俭光武之柔
道盖公之清净皆出黄老之教可谓知所务
矣今吾师奉诏完葺旧典而又得逸书于天
下为多兼收并蓄足成一大藏教其于本末
之务不为无补是可铭者于是敬诺而铭之
其辞曰
卷首 第 25a 页 0610-192.png
空洞之元虚无自然从无得有积成地天两
仪既奠七耀有躔造化亭毒死生劫迁为人
为物或鬼或仙三界之上浩劫之前上无复
色下无复渊中有大梵溟涬眇绵玉音摄气
灵风聚烟亦既成文豁落瑛鲜龙汉荡荡运
开乃传天真辩析列仙致虔降授世人玄言
五千三洞四辅次第相沿关尹之后支分派
宣汉史载者二百五篇逮晋兴宁其光益延
历唐至宋纲纬乃全搜访遗逸笼山络川贮
之秘殿饰以锦璇天命既革经随师还束置
卷首 第 25b 页 0610-193.png
滋久几为断编大定中兴真人御乾乃眷天
长祷祠吉蠲载新轮奂载锡金钱圣泽汪洋
昭天漏泉谓经有板可蹄可筌取诸魏梁致
之汉燕谓经有帙可补可镌以彼玉虚易此
飞玄云何鼎成龙驾高骞攀鳞弗迨抱弓涕
涟明昌天子志切奉仙赐第搆屋督工署员
冲和奉承勤亦至焉岁不再周用集胜缘千
材会珍万陶萃坚列槴山峙镂椠壁联能事
既毕灵贶自甄于皇世宗侑帝之筵俟谁驾
之韶遥缘邅降监成功致福孔遄天子寿考
卷首 第 26a 页 0610-194.png
维亿万年沾溉玄教旁流八埏
   十方大天长观普天大醮瑞应记
明昌元年二月癸卯皇太后微爽节宣之和
越翼日甲辰皇帝朝隆庆宫问安于慈训殿
还出寝门行不能正履朝夕视膳畴咨药石
未尝解带以谓祷于上下神祇著在典故壬
子敕大天长观设普天大醮七昼夜仰祝皇
太后圣寿无疆赐钱五百万栴檀沉水降真
等香二百八十斤龙脑五两命昭勇大将军
拱卫直都指挥使兼客省使大仲尹西上阁
卷首 第 26b 页 0610-195.png
门使张汝猷左振肃完颜阿鲁罕为行礼宫
诏提点天长观事冲和大师孙明道曰老君
道教乃中国之教不比释氏西胡之人以击
钹为事自今以始醮上不得用法器即日降
普天大醮青词一通其词曰嗣天子臣谨上
启三清四帝二后伏以祗应丕绪仰戴慈闱
惟日奉承方备九州之养赖天孚佑克开万
寿之祥偶失时和遽成微恙爰款殊庭之邃
聿严秘醮之科所冀孝诚俯回真驭垂至神
而洞鉴锡景命之延洪嘉与群生永依大庇
卷首 第 27a 页 0610-196.png
臣无任恳祷之至谨词辛酉皇帝驾幸天长
观行香礼毕车驾还宫行礼官暨高功大法
师闻启发牒皇帝斋戒七日癸亥内降御书
青词九通沉檀四斤龙脑十两乙丑正昼行
道间有白鹤九只自西北来继又十只皆缓
飞翱翔于坛上须臾数千四面蔽天而至徘
徊往来自午至申始徐徐而去是时云物嘉
明西南有赤光下属坛殿都人瞻拜万口和
附咸以为圣上孝感之所致丙寅皇太后遣
隆庆宫都监高高寿赐白金五十两䌽四段
卷首 第 27b 页 0610-197.png
俾道众忏谢是日又于正午行道间有四鹤
自西北来徐有五十馀盘旋于坛上者久之
丁卯复命左宣徽使卢玑为代礼官午时行
道间鹤五只来自西北回翔殿阁之上道众
诣天宝坛上十方香有大鹤下翔掠玉虚殿
檐然后飞舞于坛阁之上而去中夜焚词微
风自西北来缭绕楮灰搏扶摇而上者数百
千丈直入霄汉俄有赤光照烛琳宇众皆骇
叹瞻拜戊辰巳事厥后曾未浃旬皇太后康
宁如初有本观玉虚殿侍香道人徐悟真者
卷首 第 28a 页 0610-198.png
目击上事因命工锓木为大天长观普天大
醮感应图具录始终嘱国史院编脩官臣朱
澜记其事于国之上窃惟东西汉时黄鹄下
太液池白鹤三十只经岱宗祀坛之上偶然
而来殊无意谓当时史官犹以为嘉瑞笔之
于西京之书东观之记况圣天子以至孝之
德动天地通神明如是之昭晢著明哉而澜
又职隶太史固当备纪其实内则书之于策
以备史臣采择外则扬君上之美以佐佑刑
于四海之教故不敢坚拒悟真之请乃取其
卷首 第 28b 页 0610-199.png
所录而叙述之以为天长观普天大醮瑞应
记书曰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
四海将见天下臣民闻风感德靡然从化人
人修曾闵之行唐虞之世比屋可封之俗复
见于今日矣五月戊午徵事郎应奉翰林文
字兼国史院编脩官借绯臣朱澜拜手稽首
谨书
  中都十方大天长观普天大醮感应碑
  (国子祭酒兼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党怀英撰)
古者圣人尊天地敬鬼神祷祠祭祀之礼见
卷首 第 29a 页 0610-200.png
于诗书尚矣坛墠以为位牲币以为荐薰燎
以达臭祝史以致辞以禳灾疾以祈寿福亦
皆有请焉后世或举或废寖不能详究其说
而禳祈之事独施于道家者流斋有法醮有
仪斋以谢咎醮以度厄于是焉要福于天地
神祇自汉唐以来其法益备虽与古殊尚而
斋洁以即事虔敬以将诚其致一也明昌元
年二月皇太后有疾不豫皇帝日侍寝闱咨
阅方药凡所以为天下养者皆用其至而疾
不加损天子惕然忧形于色分命侍臣遍举
卷首 第 29b 页 0610-201.png
群祀且谓祷祈之法莫严于道家其所谓普
天大醮者视他醮为尤备乃诏出帑泉五百
万赐天长观俾开醮席仍赐栴檀沉水龙脑
等香以斤计者合四面有奇特命拱卫直指
挥使兼客省使大仲尹西上阁门使张汝猷
左振肃完颜阿鲁罕同典行礼复诏谕提点
观事冲和大师孙明道曰老君之道出于中
国专尚清净非若释氏西胡之法以击钹为
事自今醮筵宜勿复用上于是宿斋翼日驾
如坛所亲荐香火既还宫内出密词九通皆
卷首 第 30a 页 0610-202.png
亲御宸翰皇太后亦遣宫使赐白金䌽币以
申忏谢启坛之日两宫常膳皆进蔬素凡七
日盖与醮相始终其备物致诚可谓兼举矣
既醮之三日行事方殷西南有绛霭纷敷光
明辉映坛殿白鹤九来自西北翱翔坛上继
是至者又以十数顷之四面云会不可殚数
盖无虑数千徘徊下上自午至晡乃稍稍散
去于时祠官道侣相与振动拜礼坛下都人
父老万目瞻仰莫不加手于额以为圣上孝
诚所致自是或五或四或至数十继日更至
卷首 第 30b 页 0610-203.png
最后有大鹤迤逦下翔屡拂檐楹已而回旋
殿阁之上逾时乃不见焚词之夕天宇澄霁
微风肃然烟烬上举莫穷所至俄有赤光照
烛坛宇众皆竦然盖知仙圣之去人不远也
彻醮未几而皇太后圣体旋就康复朝野内
外相语称庆国史院编修官朱澜为记其事
儒学之臣作为歌颂者甚众孙公大师复属
鄙文传之刊镂怀英曰天道幽远其交际之
理不可必知所可知者修于下应于上理之
必至者矣夫鹤逸羽也巢于深林而游集于
卷首 第 31a 页 0610-204.png
薮泽人将即焉则摇翮而去之彼孰使而来
哉尝闻道家以是为仙人骥诚然则其为感
应章章矣孔子曰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
故事地察以至于无所不通书曰鬼神无常
享享于克诚夫以道德精微之教行之以清
净以达圣天子爱亲之诚宜乎感应之速也
既书所闻复系之以颂曰
维帝在上万灵所宗听则甚卑匪诚弗通于
皇圣神继天立道奚请于天粤为亲祷乃眷
道学其教本玄用是清净庶几格天展坛惟
卷首 第 31b 页 0610-205.png
严章词有秘上灵顾歆福应遄致爰有嘉气
非云非烟下属坛殿流光晔然复有仙禽以
千百数如驯如驱飞掠檐庑佥曰圣感福于
慈闱天子曰然嘉尔道师道师稽首惟天子
孝千万亿年加惠玄教
   中京重建十方上清宫记
太上者混沌之祖也初生三清自玉清至于
太清又成九气自无量至于无爱以纯阳而
上分三十六天自太黄而至于大罗以纯阴
而下分三十六地自润色而至于洞渊皆在
卷首 第 32a 页 0610-206.png
制御之域也虽处乎丹台之上紫阙之内三
大仙九大帝二十七天君八十一大夫一千
二百仙官二万四千灵司七万仙童玉女五
亿天丁神王咸奔走之十大洞天三十六洞
府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卢二十四化治莫
不仰隶焉既无阳九百六之灾而出拂石芥
城之数或朝元始校九宫升降之籍或谒玉
晨阅三界生死之簿或履云华而身如金色
或坐莲叶而面放日光七耀云霞之冠九华
离披之帔或乘八景玉辇或驾五色神龙建
卷首 第 32b 页 0610-207.png
流霄之丹节张九光之鹤盖或隐几而罗宝
帏或挥尘而翳珠幡或玄冠素服而御白马
朱鳞或玉质金容而策青虬白兽或问虚皇
而号金阙帝君或在太微而名天皇大帝或
出于龙汉之纪为玄中法师或现于赤明之
年为有古先生或曰郁华子昼八卦于伏羲
或曰大成子播百谷于炎帝或曰广成子隐
于空同或曰务成子居于姑射或授清虚真
人以二十四图或锡天真皇人以三十六部
秘丹书于琅函宝笈藏紫字于琳馆玉房传
卷首 第 33a 页 0610-208.png
灵篇于青童君教法始兴留真像于西王母
道观初建尔乃降神于商当阳甲之时寄生
于苦在庚申之岁阴御九龙之驾光流五色
之珠托灵飞之遗体剖真妙之左胁娠八十
一年示七十二瑞相以其指木而姓李氏以
其白首而称老子或曰伯阳甫或曰太史儋
或名元名德名雅名石或字生字光字文字
始何啻三十六号而已河目海口日角月渊
鼻有双柱额有三里颊如横陇颐若平丘身
长九尺手握十纹方瞳兑面白志锦文又岂
卷首 第 33b 页 0610-209.png
止七十二相哉自文王武王以来居藏史柱
史之职知周德之既衰闵胡俗之未化径由
函谷将度流沙紫气横天青牛税驾末著关
令所请之书先肉徐甲既死之骨时昭王二
十五年七月甲子也今洛阳上清宫遗迹尚
存古树蟠空如龙蛇之状上有一穴实太上
系车之地也国朝升河南府为中京留守完
颜讹出请雁门道人武大顺来领此十方宫
事始延四方之士咸得洒扫于其中一大胜
事也武大顺丐文于予将伐石志之予恐世
卷首 第 34a 页 0610-210.png
俗未知太上之所以至此也故备录其本末
云若夫传道于庚桑有伏鹄之喻讲礼于仲
尼有犹龙之叹载诞青羊之肆遐登白鹿之
宫皆后事也语在道藏略而不书云云孙纯
甫谨记




宫观碑志
卷首 第 34b 页 0611-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