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200213b 页
卷四 第 1a 页 0625-132.png
周易参同契发挥卷之四止四
    林屋山人全阳子俞琰述
   上篇第四
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
王帝之宗循而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
辅之三君天所挺迭兴更御时优劣有步骤
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
 伏义法天地而作易始画八卦其先天一
 图乾天在上坤地在下离日坎月则列于
 东西震雷巽风艮山兑泽则居于四隅是
卷四 第 1b 页 0625-133.png
 岂无所踵而然哉文王循卦体而演易乃
 作爻辞其后天一图震巽二木生离火继
 以坤土藏之兑乾二金生坎水继以艮土
 止之又岂无所踵而然哉孔子踵羲文而
 赞易遂作十翼在当时虽无帝王之位而
 万世为帝王之师是乃庶圣之雄者也是
 三君子皆古之大圣人也伏羲生于邃古
 文王生于商末孔子生于晚周迭兴御时
 步骤虽有优劣而以功德较之则前圣后
 圣其归一揆盖不相殊也且如八卦之画
卷四 第 2a 页 0625-134.png
 爻辞之演十翼之作篇无闲言言无闲字
 推度重轻极为详审盖其制作皆有所踵
 也今夫魏公作此参同契一书而必假易
 之卦象以发明其说可谓有所踵矣
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
定此书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褰帏
帐瞋目登高台
 事之有形有兆者可以忖量可以虑谋金
 液大丹乃无形无兆之事不可忖量不可
 虑谋也苟不示之以言则后世何所取法
卷四 第 2b 页 0625-135.png
 此参同契所以作也然参同契之作也岂
 魏公自出己见哉不过因师授之说而为
 之尔西升经云学不得明师安能解疑难
 盖世间一法一术尚须磬折求师然后得
 其旨沉此金液大丹乃长生超脱之道学
 者得不低心参访以期感遇哉葛稚川神
 仙传云刘政求养生之术勤寻异闻不远
 千里苟有胜己虽奴客必师事之今之人
 果能如刘君之不耻下间则自有真仙踵
 门点破丹穴一旦得其口诀群疑尽释皓
卷四 第 3a 页 0625-136.png
 若褰帷帐而撤其掩蔽豁如登高台而眺
 平旷远心目为之开明岂不大快也欤
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
 悟真篇云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
 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后学不悟真筌见有所谓火记六百篇之
 说则莫不惘然自失以为火候如此其繁
 且难殊不知六百篇亦犹六十卦尔六十
 卦为一月之候六百篇乃十个月之候盖
 一月六十卦卦卦一般十个月六百篇篇
卷四 第 3b 页 0625-137.png
 篇相似故曰所趣等不殊也
文字郑重说世人不熟思寻度其源流幽明
本共居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结舌欲不
语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
豫增叹息俛仰辄思虑陶冶有法度未忍悉
陈敷略述其纲纪枝条见扶疏
 古今丹书汗牛充栋千名万字引喻无穷
 得不谓之郑重乎然而寻度其源流则不
 过一阴一阳而已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古
 仙皆倾肝沥胆以告世人而世人福缘浅
卷四 第 4a 页 0625-138.png
 薄自不暇熟思尔今夫魏公作此一书指
 陈鼎器之出处药物之川原火候之法度
 与夫存亡有无主客先后之秘言言彻底
 字字著实盖为世之贤者设岂肯轻为著
 述以钓人虚誉耶当知书为晓者传事为
 识者贵农夫得彤弓以驱鸟南夷得衮衣
 以负薪金丹大道惟贤者而后乐此匪我
 知者可多谈哉太上玄科曰遇人不传失
 天道妄传非人泄天宝传得其人身有功
 妄传七祖受冥考所以魏公将结舌而噤
卷四 第 4b 页 0625-139.png
 无一语则恐绝道脉而获罪若写情而著
 之竹帛则又恐泄天符而得谴于是犹豫
 增叹息俛仰辄思虑本欲明明直说以告
 学者实不敢轻泄真机遂姑述药物火候
 之大略以使后人因言而会意则庶乎此
 道不泯其所传也既不敢明于言又不忍
 秘于默故未免举其宏纲撮其机要以陶
 冶法度散于三篇之中而有如枝条之扶
 疏也
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计有十五水数
卷四 第 5a 页 0625-140.png
亦如之临炉定铢两五分水有馀二者以为
真金重如本初其土遂不入二者与之俱三
物相含受变化状若神
 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者以上弦半斤
 金为外炉东南半璧之堤防然后下弦半
 斤水自西而下入于北方内炉则其势不
 迫而优游自如也金计有十五者自初一
 至十五也即上弦金半斤之谓也水数亦
 如之者自十六至三十也即下弦水半斤
 之谓也丹法先以文升后以武降不如是
卷四 第 5b 页 0625-141.png
 则不能深达于九泉之下故曰临炉定铢
 两五分水有馀也夫金水各半合成二八
 一斤之数一阖一辟往来不穷乃吾身之
 真阴阳也然水要半斤有馀金又不可亏
 其半斤之重故曰二者以为真金重如本
 初也其土遂不入者周回鼎器间只有上
 弦半斤金下弦半斤水而土则无位也其
 所谓不入非不入也土无定位无所往而
 不入也且如天地二十四位其间即无戊
 己岂果无戊己哉盖自壬子至于乾亥往
卷四 第 6a 页 0625-142.png
 来不定上下无常无非戊己所游之地也
 二者与之俱者遍鼎器之间皆土而金水
 二者与之偕行也金水与土偕行则三物
 互相含受混而为一矣混而为一则缚住
 青山万顷云捞出碧潭一轮月而变化之
 状如神矣至道篇云升降名为金水运时
 巽曰真风盖升者金也降者水也而所以
 为之升降者土也虽然金水土三物不过
 皆设象比喻尔究而言之大道从来绝名
 相真仙本自无花草何金水之有哉何土
卷四 第 6b 页 0625-143.png
 之有哉




下有太阳气伏烝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
黄舆焉
 玉芝书曰凡鍊丹随子时阳气而起火其
 火力方全馀外别时起火其火不然盖子
 时太阳在北方而人身气到尾闾关于此
卷四 第 7a 页 0625-144.png
 时而起火则内外相合乃可以盗天地之
 机而成丹其初太阳在下水火交媾二气
 絪缊烝而为液次则水中火发阳气渐炽
 其液方凝于其中逼出金华是名真铅及
 其运用而上升则腾腾若车舆行于黄道
 之上故号之曰黄舆焉
岁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
 腊月三十日天运将周则日穷于次月穷
 于纪若以丹道言之则人身自有一周天
 与天地无以异也
卷四 第 7b 页 0625-145.png
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
 古歌云用铅不用铅须向铅中作及至用
 铅时用铅还是错又云铅为芽母芽为铅
 子既得金华舍铅不使其旨深矣人徒知
 子时肾气生得火烹鍊凝而成液遂认为
 真铅而欲取以点化离宫之真汞殊不思
 既成液矣则有形有质其体重浊安能逆
 流而升上神仙之作丹不过于此时发火
 于其下以感其气尔火力既盛其气滃然
 上腾与山川之云起相似迨夫升入泥丸
卷四 第 8a 页 0625-146.png
 然后化为甘雨下入重楼盖未尝用其质
 也丹法所谓取清舍浊正谓此也清者浮
 而在上所谓状若明窗尘是也浊者沉而
 在下所谓形体为灰土是也鍊外丹者取
 其飞结于鼎盖之上者号曰明窗尘魏公
 以此发明内丹欲学者触类而长之也
捣治并合之驰入赤色门
 捣治并合之者两处擒来共一炉一泓神
 水结真酥也驰入赤色门者夺得兔乌精
 与髓急须收入鼎中烧也金丹大药产在
卷四 第 8b 页 0625-147.png
 坤种在乾乾居上为鼎坤居下为炉非猛
 烹极煅则不能出炉非倒行逆旋则不能
 升鼎悟真篇云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
 块紫金霜又云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
 峰崙顶兹盖后天下手功夫与先天产药
 之时不同其中复有观心吸神二用皆助
 火候之力者古仙往往秘而不言人谁知
 之或泥于下手之说从而按摩导引搬运
 辘轳徒尔劳神用力又安识运神火以观
 真心鼓巽风以吸真神之妙用哉
卷四 第 9a 页 0625-148.png
固塞其济会务令致完坚
 金丹大成集云知时下手采将来固济神
 庐勿轻泄又云搬归顶上结三花牢闭玉
 关金锁盖金砂升鼎之时须是固济谨密
 然后圣胎完坚也
 炎火张于下龙虎声正勤
 指玄三十九章云只消闪入华池鼎真火
 掀天煅一场渐悟集云因烧丹药火炎下
 故使黄河水逆流此乃烹鍊之火不得不
 炎也悟真篇云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
卷四 第 9b 页 0625-149.png
 位产玄珠翠虚篇云龙吟虎啸铅汞交灼
 见黄芽并白雪盖丹田之火炽盛则云烝
 雾滃泥丸风生而宛有龙吟虎啸声也彭
 鹤林元枢歌云得诀归来试鍊看龙争虎
 斗片时间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
 万山历试者当自知之
始文使可修终竟武乃陈
 采药之初凝神聚气调匀鼻息呼吸应手
 迨夫神气之入乎其根闭极则失于急纵
 放则失于荡惟使其绵绵续续勿令间断
卷四 第 10a 页 0625-150.png
 然后神久自凝息久自定少焉巽户轰雷
 龙腾虎跃则驱回尾穴连空焰赶入天衢
 直上奔也王保义云文火乃发生之火武
 火乃结实之火盖始焉发生终焉结实始
 文终武不可以一途取也
候视加谨慎审察调寒温
 候视加谨慎者塞兑垂帘含光默默候天
 地之气将至然后定息以采之聚火以烹
 之须当视其老嫩不可轻易也悟真篇云
 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岂可
卷四 第 10b 页 0625-151.png
 轻易哉审察调寒温者调停火力审察紧
 缓以渐而猛不可荒忙骤进也复命篇云
 火候直须牢稳审吹嘘全藉巽方风岂可
 骤进哉
周旋十二节节尽更亲观
 十二节乃周天十二辰在吾身则火候方
 位是也夫十二节火候自子而升至午而
 降环鼎器之外如天有十二辰今焉十二
 节皆已行遍周天则天罡复指于子故曰
 周旋十二节节尽更亲观翠虚篇云震卦
卷四 第 11a 页 0625-152.png
 行归西兑乡三阳姹女弄明珰巽风吹动
 珊瑚树入艮归坤又一阳与此同旨
气索命将绝休死亡魄魂
 夫修鍊金丹将求长生今魏公乃谓气索
 命将绝休死亡魄魂何也翠虚篇云促将
 百脉尽归源脉住气停丹始结盖金液凝
 结之际璇玑玉衡一时停轮而日魂月魄
 皆沉沦于北方海底而索然灭藏故曰气
 索命将绝休死亡魄魂所谓死者非死也
 此时归根复命神凝精结八脉俱住呼吸
卷四 第 11b 页 0625-153.png
 俱无其气索然如绝也绝后重苏则上清
 集所谓这回大死今方活是也呜呼欲知
 大药结成时六脉都停气不驰此等景象
 苟不曾亲历乌能强言哉
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
 翠虚篇云脱黄著紫因何事只为河车数
 转深盖九转火候数足则还丹赫然光明
 变化紫金之色也
服之以一丸刀圭最为神
 翠虚篇云采之鍊之未片饷一气眇眇通
卷四 第 12a 页 0625-154.png
 三关三关来往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
 泥丸之上紫金鼎鼎中一块紫金团化为
 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吞之服之
 入五内脏腑畅甚身康安盖还丹入口如
 蜜之甘香蔢𦽅之清凉所谓刀圭者刀头
 圭角些子尔及其成功则千变万化妙不
 可测非旁门小术可得而拟伦也称之为
 神宜哉
推演五行数较约而不繁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卷四 第 12b 页 0625-155.png
 地八天九地十乃五行生成数也子华子
 云天地之大数莫过乎五莫中乎五盖五
 为土数位居中央合北方水一则成六合
 南方火二则成七合东方木三则成八合
 西方金四则成九九者数之极也天下之
 数至九而止以九数言之五居一二三四
 六七八九之中实为中数也数本无十所
 谓土之成数十者乃北方之一南方之二
 东方之三西方之四聚于中央辏而成十
 也故以中央之五散于四方而成六七八
卷四 第 13a 页 0625-156.png
 九则水火木金皆赖土而成若以四方之
 一二三四归于中央而成十则水火木金
 皆返本还元而会于土中也吁玄哉悟真
 篇云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混元宝章云四位分明颠倒用五行同起
 复同归皆发明此义夫五行生成之数虽
 三尺童子亦能诵而知之求其义实则几
 人能知其落处也既不知其落处又安能
 得其实用于此见道要玄微天机深远达
 者惟简惟易而迷者愈繁愈难也
卷四 第 13b 页 0625-157.png





举水以激火奄然灭光明日月相薄蚀常在
晦朔间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
食交感道自然
 邵康节皇极经世书云日月之相食数之
 交也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犹水
卷四 第 14a 页 0625-158.png
 火之相尅也今夫举水以激火则火为水
 所尅而火光奄然而灭太阴掩太阳则阳
 为阴所胜而阳光当昼而暗何者阴阳相
 交则必至相食此乃道之自然也魏公借
 日月交食之机以明丹道之妙而又举水
 火相尅之说以并言之可谓详矣虽然日
 月交食常在晦朔之问鍊金丹者盗天地
 夺造化得不求其所谓晦朔之间乎
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
称还丹
卷四 第 14b 页 0625-159.png
 复命篇云一物分为二能知二者名二者
 即金木也金与木本无二体故以金为名
 则以木为字以木为性则以金为情其实
 即一物尔盖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
 寄体生未可以称还丹也惟以之倾入于
 东阳造化炉中归家与青娥相见则产个
 明珠似月圆乃得称还丹也或曰寂然不
 动而情复乎性故称还丹是则是矣然非
 魏公此章金情木性之本义也
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显龙虎黄帝
卷四 第 15a 页 0625-160.png
美金华淮南鍊秋石王阳嘉黄芽
 古记之龙虎黄帝之金华淮南之秋石王
 阳之黄芽无非托号以寓其微意而已今
 夫魏公之作是书岂肯凿空驾虚以肆其
 臆说盖亦仿效古人之微意也朱子谓其
 用字皆根据古书诚非虚说
贤者能持行不肖母与俱
 鬼谷子从子华子游者十有二年业成而
 辞归子华子戒之曰今汝之所治吾无间
 然矣然子之志则广取而汎与也恐汝之
卷四 第 15b 页 0625-161.png
 后夫择者也其将有剥汝之外乳而自筑
 之宫庭者矣登汝之车而乘之以驰骋于
 四郊者矣取汝之所以为璧者毁裂而五
 分之者矣夫道固恶于不传也不传则妨
 道又恶于不得其所传也不得其所传则
 病道今汝则往矣而思所以慎厥与也则
 于吾无间然矣今魏公谓贤者能持行不
 肖母与俱其虑亦深矣盖不肖则必佻薄
 佻薄则必无义其不关射羿之弓者鲜矣
 复命篇云此道至神至圣无令漏泄轻为
卷四 第 16a 页 0625-162.png
 全凭德行两相宜言语须防避忌当知金
 丹大道惟可传与贤者苟非其人则不惟
 不可与语虽远之可也呜呼古今出世者
 传载皆英杰控鹤御烟霞固非愚与拙彼
 不肖者何足以知之
 古今道由一对谈吐所谋
 子得一万事毕大哉一乎其千经万论之
 原千变万化之祖乎信矣哉天下无二道
 圣人无二心而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即
此是根宗也
卷四 第 16b 页 0626-004.png
学者加勉力留念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
不我欺
 魏公谓学者能反覆玩味此书一旦心领
 神会则知予至要之言果为甚露而昭昭
 然无一毫之欺隐也噫魏公接引后学之
 心盖切矣学者得不信受魏公此说诵持
 魏公此书而留念深思之哉


周易参同契发挥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