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573-004.png
养生咏玄集序临六
夫咏玄者乃咏玄中深奥也窈冥取理恍惚
求真撮众妙之英华采群经之要会言止直
而义正道入重玄擦似远而意明风存上祖
引龙虎同归之躁竞显玄牝绝利之玄微直
示指归立成妙用正演开遮之说明分去就
之元回玄包罗升沈浩渺故使下士抚掌上
士勤行克成于神气全真冀泯于根尘妄照
诚知珠玉兮何重性命兮何轻宁不穷解分
息动之玄而纵流光走魄之逝深可悲哉此
卷首 第 1b 页 0573-005.png
咏玄诗实长生度世之法要也至如玄元帝
之灵篆常秘枕中淮南王之神方密藏肘后
盖上圣所遵所重乎至言也学者值遇宜须
秘慎深自惜焉






卷首 第 2a 页 0573-006.png
养生咏玄集
  荣卫气
二气相成道始生
 夫姿形立兆未有独分一气而获著生盖
 荣卫调和方生存也故云二气相成始生
 者道也道者生也故老子云道不可见因
 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浑融同处一源行
 二气浑融之谓和气同处一源以其生生
 也
卷首 第 2b 页 0573-007.png
阴阳感激相须理
 禀二气而兆形质含二气而著生成此皆
 感激阴阳资养性命
不得和柔即战争
 忽二气争竞不相和柔即勃乱五脏而患
 生焉故经云阴疑于阳必战是知无全阳
 之男全阴之女故天为全阳而阴露地属
 全阴而抱阳精盖天地阴阳相须而化生
 万物易云乾男坤女故人伦亦全法天象
 地矣
卷首 第 3a 页 0573-008.png
   荣气
荣气生来不独分
 荣气者清阳也内观经云气清而驶谓之
 荣在人身中不可独建故不独分也
清阳虚在赖阴存
 阴气聚而阳托阳气存而阴赖故曰阳赖
 阴存以相成也
从兹始得成胚兆
 夫二气相感始成于胎孕解胎而生亦自
 有荣气之始也
卷首 第 3b 页 0573-009.png
炼取归元别有门
 于二气中淘炼归于本源纯一清净之气
 别修除滓秽成全阳而荣与道同真矣
   卫气
卫气元从阳气来
 卫者浊也内观经云气浊而迟谓之卫本
 因元气交感方有形躯既有形躯士明卫
 气故卫从荣来
色身兆合处胞胎
 形质既兆即禀二气之所感处于胞胎也
卷首 第 4a 页 0573-010.png
暗符天地排宫室
 人之一身暗象天地故内观经云眼为日
 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崙布列宫
 阙安置精神此之谓也
自此澄凝细可裁
 自此精血澄凝以成形质细可裁量以通
 其用盖人之卫气凡有二名一者精血澄
 凝以成形质二者同荣气流行而通手生
 也是知人之身者因示修真之地得乎最
 灵之称可不惜而怠惰而求于逝也其卫
卷首 第 4b 页 0573-011.png
 气亦象三才一者澄凝以成形质象地也
 二者荣卫合处曰冲和之气象人也三者
 真精命蒂居上丹田全阳之宫以象其而
 也禀此三气以通其生而道自归之是故
 体三才而履道也
   魂魄
二气含和即著生
 魂者阳真精也魄者阴真精也二精处乎
 泥丸宫以蒂二气不相离溃而神明居之
 生方著也老子曰万物负阴抱阳以成其
卷首 第 5a 页 0573-012.png
 道
始名魂魄应真灵
 子产曰人始曰魄既生阳曰魂是故二气
 发生莫非魂魄而应真灵及其生也万变
 千化有生有死无超跃三清漂沦诸趣得
 丧之机实在此矣
在天日月全通象
 日月者天地魂魄也故魂者为日主昼天
 真精也魄者为月主夜地真精也是知明
 暗同源往来通会盖人之魂魄全通象于
卷首 第 5b 页 0573-013.png
 日月也淮南王曰天之气成魂地之气成
 魄又五藏内镜云父之精气为魂母之精
 气为魄其理昭然矣
万化皆从守一宁
 万化者盖心之所灭而运役魂魄著于生
 云故圣人设千经万术教化群品显是守
 一之法而息诸妄也
   魂
阳精魂主号神金
 魂者阳真精也故阳精是神之金圣人为
卷首 第 6a 页 0573-014.png
 之法体递相系属以通真也韩子云非至
 精不能变至神抱朴子云老君者天之魂
 感日精而孕化成兆身故显至阳之精也
感应潜符运用心
 心动即气转故云潜符以明感应也
若使圆通诸妄息
 若息诸妄至于圆通即气以合于神而生
 变也
灵光照耀脱全阴
 真精既备乃合灵逍遥不夜即脱坼金阴
卷首 第 6b 页 0573-015.png
 之质故圣人禀禦以通灵变也
   魄
阴气冲融应感阳
 境动宜其心而成感激也
二来和会致流浆
 二气既投弗可致也
穷玄偶此非真用
 穷玄者随境放逸致二气乖荡即非真用
 之法违道之真理也
魂不飞扬魄不妨
卷首 第 7a 页 0573-016.png
 魂不飞扬魄不妨者应心之用也魂既不
 飞魄亦不应盖心为去留之辖气是生死
 之基而修生之理非此者未之有也
   谷神
圣祖函关显谷神
 圣祖于函关为关令尹喜说道德经五千
 言指象立端显明谷神削其浮讹以彰玄
 妙也
深微历代事长新
 义理深微卒何穷究纵多分晓莫尽洪源
卷首 第 7b 页 0573-017.png
 故云深微历代事长新言经文玄邃者也
若于己上披寻得
 思理弃言崇于己上行持之法匪于谷外
 也
便是今生了悟人
 契悟者不拘优劣及有无之分若颖悟即
 一生了决果陶属论于诸生也
   谷
玄谷因何隐至灵
 谷者二气孕化之兆也
卷首 第 8a 页 0573-018.png
都缘谷内抱真精
 真精者二气之精莫处乎泥丸宫此乃因
 兹隐至灵若精散即神去也
如从得所相包系
 神气相须各不离溃也
和会依凭始有声
 和会各相依凭以成其体既和会感至灵
 即方明著生即有声言者也
   神
阒寂犹来无所依
卷首 第 8b 页 0573-019.png
 阒寂者幽寂也言神之未处四大恒游太
 极无所依附及降兆于身始明灵即立生
 有道本体象乾坤凡生行藏皆能通应老
 子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又易
 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即知其不以意度宁
 足以言诠而明之也
因过玄谷众神归
 既过玄谷眼即视色耳能听声鼻能嗅香
 舌能别味意怀贪爱身受寒温灵变多端
 故云众神归也
卷首 第 9a 页 0573-020.png
子今认得还元路
 返本还元之道灭心抱一之法必在事兼
 道匪多事而至也
不计程途迥细微
 非步涉程途以明其要莫不探赜远妙体
 用双明而能舍安归真背尘合道也
   返本还元
气衰形悴少精神
 人之衰老为染嗜欲以致伤败而多殂落
 西升经云如木自出火还复自烧腐又阴
卷首 第 9b 页 0573-021.png
 符经云心生于物此之谓也
返本还元是最真
 气全神备道可克成太白真人云老者复
 丁壮者返婴此盖明返本而还元者也
补过功成方渐契
 补过者为补从来耽淫销削之过补之功
 成方契返本之道也
复知大患即吾身
 复知者重明返本还元也返本还元凡有
 二初明补过谓求全气而返真次云复知
卷首 第 10a 页 0573-022.png
 者以其本乃归乎本元老子云吾有大患
 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依此而论
 故老子不以全身为至也
   神与气合
神气相须不去离
 夫神之无气若鱼之去泉气之去神如灯
 之无火不可去离也
深明翻恐世人疑
 将神合气化入无形有无之理亦不执滞
 若深明之广学者疑惑盖人有智识明昩
卷首 第 10b 页 0573-023.png
 浅深者也
且缘凡圣行持别
 圣人不视外色不听外声不思外事神凝
 气合凡俗以贪妒为心劳神役智故圣人
 行神与气合之事也
非绝神炉安得知
 傥去就之未归即神气之不合实如猫捕
 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此则可结胎育
 婴换帑之臭质回颜返老炼冗冗之凝躯
 或发火以焚身或化金而成骨或则脱落
卷首 第 11a 页 0573-024.png
 滓滞或则凝撮真如入不二之玄门尽无
 穷之至理是知神与气合方有滋应用随
 其所归是非深浅而通变化之道者也
   抱一
深玄抱一事为宗
 神气相抱混而为一之宗老子曰抱一为
 天下式又云善抱不脱善计不用筹策又
 庄子云通于一万事毕也
未了真元道不通
 未谙軏辖宁得通和
卷首 第 11b 页 0573-025.png
心地虚无方见谛
 虚无者虚无其心也故老子十三虚无经
 所载盖显五千文中生之徒十有三十三
 者全明生之徒也所明十三总归于虚以
 为善既心地虚无以求抱真一也
信知万物用非同
 学者多途玄陈各异故云万物之用不同
 虚无抱一之道者也
   胎息
用得冲和道自全
卷首 第 12a 页 0573-026.png
 冲和者二气混同荣卫合处若用及网卫
 则契最玄之理而著于会通生道馀也
适名胎息理幽玄
 谓契重玄之理即明真住之法也
处胞赤子何当契
 靡由百谷生自何存
细审行持法自然
 了认赤子之道可明胎息之机自然理
 神凝心通念绝盖圣人禀之而生凭之而
 成苟不得其要枢即难除其大患指归之
卷首 第 12b 页 0573-027.png
 路届兹而无法可言返本之源应用而有
 期必契体而用之必无差失栖真子云我
 气内闭我身长宁凡修胎息之法皆是自
 然之道保任真息绵绵来往微微不得令
 静躁不恒自以求乎安也昼夜修行不断
 日往月来真人自不出户若得真全胎结
 其道至矣老子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此
 理明绝诸虑以定其至而生慧昭然也若
 至定位即生定水灌溉五脏生光华此曰
 真水非乎涎浊之液唾此去留形住世之
卷首 第 13a 页 0573-028.png
 法要三住铭云心若住气亦住气若住形
 亦住三者尽住即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矣
   自然
水性谦柔火性刚
 水火各属自然盖论水火相生之理以明
 神气自然之道也
就卑炎上各相当
 就卑者水之性炎上者火之体故气能蒸
 上液能润下二物递相交感气上蒸以生
 液液下润而生气固养一身自兹感化故
卷首 第 13b 页 0573-029.png
 名之各相当非人所挤抑也
交并感应皆相类
 交并者水火相投而成感应类象外之凡
 水火若炎釜水气即生盖显大道之感应
 皆自然也
莫敩殊途理自长
 既知本体自然之道故非外有所求且天
 覆地载男生女孕君臣父子皆禀自然之
 数非乎殊途异类之属而能会和如此即
 还丹之道昭矣本元之理明矣
卷首 第 14a 页 0573-030.png
  龙虎
龙虎同源躁竞时
 龙者隐显非常有无不的故象神之妙也
 虎者其性劲励其力刚强复象气之为物
 也圣人混神气为一物也故得制伏之机
 凡俗以内外各行而生躁竞之患遂致龙
 腾虎走不相系属也
秖应聚极却支离
 既立兆形乃全其神气皆以嗜欲所感至
 于衰老脱削元气既尽即神无所投致之
卷首 第 14b 页 0573-031.png
 死也故曰聚极则支离也
先须制虎为枢辖
 欲降其龙先须制虎故阴符经曰擒之制
 在气盖全气以明其用者也
便得龙潜两自持
 虎伏龙潜两自凭而归真一之道太皇老
 歌曰虎伏龙亦潜降龙先伏虎但毕河车
 功不用堤防拒盖显擒之用也
   炼阳销阴
阳炼阴销举世移
卷首 第 15a 页 0573-032.png
 炼阳魂销阴质也炼阳销阴之法天真皇
 人传黄帝三一之诀此其道也若神气相
 合阳自炼阴自销此皆自然之理阴阳使
 其然哉黄庭经云玄元上一魂魄炼其理
 至所至玄人罕得知其深奥故曰举世稀
 也
灵文妙诀好遵依
 灵文金简之书妙诀乃三一之法此皆起
 归秘藏飞入玄都非乎至人不传斯道炼
 阳销阴之理化本虚无之机遇云凡人何
卷首 第 15b 页 0573-033.png
 所至矣
阳缘躁动难拘系
 欲拘系者理不偏取道可双全匪羁孤而
 成妙用也玄刚云凡人馀阳一分则不死
 馀阴一分则不仙也
认取灵元上上机
 灵元有上机乃制躁动之枢要太白真人
 曰玄机至则身存机往则身丧也
   上丹田
宫阙重重号玉都
卷首 第 16a 页 0573-034.png
 玉都者泥九宫也上丹田有九处宫阙悉
 相通贯故云宫阙重重也
还丹成就处阳垆
 还丹者真精也上丹田乃全阳之宫独贮
 还丹之所人皆有之故云成就处阳垆也
通神夹脊为衢道
 此宫有二条脉夹脊降下至丹田气海以
 通真精点化和气而应脱泄者也
下应关元事不虞
 关元者乃下丹田脱泄精气之关口也若
卷首 第 16b 页 0573-035.png
 人交感阴阳则真精降下至关口点和气
 变为凝精以应神用盖此关乃百聚之口
 通诸脏腑及四肢筋脉如藕丝窍气化之
 所故号关元也上若应下而道者以为不
 虞矣
   中丹田
建申令属应中田
 建申者七月中元亦应人之中丹田也
一部三焦心肺肝
 三焦者心肺肝也主喘之府此乃中丹
卷首 第 17a 页 0573-036.png
 田所管故号生之府津液下润而致于是
 也
自有灵台驻真宰
 灵台者五藏心之一藏也真神依附以为
 宫室故云驻真宰也
修持见在證轻安
 若知真神之动用则修持见在證轻安则
 永无忧患也
   下丹田
冲和运育下丹田
卷首 第 17b 页 0573-037.png
 下丹田者脐下三寸气海是也冲和者一
 气荣荣气混卫气故名和气其气运转于
 五藏四肢常凑于下丹田故曰气海也
点化犹来道不玄
 心若动作贪著淫欲即上丹田真精降至
 下丹田点化和气和气即化遂乃弃损而
 道岂玄也
二气相投皆感应
 谓男女二情交相感激而有云雨施之事
 皆自然感应乃至成于胎孕自真元之精
卷首 第 18a 页 0573-038.png
 成变化在修生者宜须慎守以求制禦之
 法故太白真经云留精于身即生身施精
 于人即生人移此元气结彼元气彼既成
 形此则受损是知至慎于是也
细寻运会地交天
 天地阴阳二气相推而生变化盖阴阳有
 运会之理不言而信故云气上蒸一而雨
 泽雨泽下润而万物化生但细推天地运
 合日月回旋以明法象通乎无私之理
   重玄
卷首 第 18b 页 0573-039.png
上玄潜与下玄通
 上玄门也下玄关也谓上玄不止即下欲
 难除也故云上下潜通也
动静由来事一同
 动止上下相应而通其气故以重玄明之
 兼心法而论也至如龙吟云起虎啸风生
 皆以随类相从各得其所故上玄下玄应
 用等心法而兼济助事同一也
消息上玄令泯灭
 专一渐求泯灭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
卷首 第 19a 页 0573-040.png
 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故消息亦皆如之
 若修至神与气和真全胎即自然心随息
 尽气逐息生尘境既消系系都尽胎息论
 云胎从元气中结气从鼻中生温在乎专
 用泯灭故知日新此之谓也
下玄从此亦同功
 老子云前后之相随者也
   阴丹
阴丹多见赚时人
 得者全少失者至多
卷首 第 19b 页 0573-041.png
都是传来托误文
 得者少托误文者多见夭逝不体本元故
 非真谛且凡心既发如猛火投焰事既炽
 然卒何固济故道之玄妙起自心法既忽
 荡动气亦奔腾岂谓初机之道返为害命
未晓重玄篇内旨
 未晓重玄之旨徒枉阴丹之功
味于无味亦徒云
 既若无味则何用行持故云亦徒云也黄
 庭经云长生至慎房中急何谓死作令神
卷首 第 20a 页 0573-042.png
 泣盖王屋真人罗真人狐刚子元阳诸仙
 人不可一一举备所说阴丹皆得重玄之
 妙用道体交合神凝之法若初学强自行
 持而至中夭与道愈失与道愈失与道愈
 彰生自何存也故阴丹之法本为绝尘之
 事古圣人恐真者未遂了达且居常道故
 示之阴丹之妙其理法天象地升阴降阳
 所忌者以淫心难制以女子交感而男子
 先脱其精如此行之而疾病俱生以运夭
 逝其外晦朔弦望风雨饥饱喜怒劳佚次
卷首 第 20b 页 0573-043.png
 而忌之凡女人有经后六日合三阳数与
 女人交合者生男三阴数与女交合者生
 女凡一月此六日若是须二情齐降方获
 成就自此阴阳算数还知贫富贵贱其理
 昭然矣
   玄关
无关善闭岂能开
 老子曰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玄关者不
 独称乎心也若明善闭之法以通玄妙始
 得玄关之称盖善闭之道即心地之法也
卷首 第 21a 页 0573-044.png
妙使灵童出得来
 灵童者得道之称也若契玄关之理即达
 善闭之道或出或处得妙便法要至乎轻
 安也
已绝六尘玄路启
 六尘者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各有法识
 所染是六尘故云玄关善闭以求泯灭其
 尘妄若志之所至即玄之又玄也
自兹生死不相该
 无染尘识安系去留心法两忘取损同泯
卷首 第 21b 页 0573-045.png
 栖真子云百邪不能干其正群动不能挠
 其清故生死不该属也
   玄珠
玄珠安比世间珠
 非身外有珠方璧之类也故曰居易求玄
 珠赋云动为道枢静为心荷玉光不耀至
 真不渝也
悟者将知是命符
 若悟珠之至理乃明生之要会而与命符
 也
卷首 第 22a 页 0573-046.png
不昧不明随应化
 老子云不昧不明玄之又玄盖显玄珠之
 本体相应其通而变者也
动为瑕玷即萦纡
 心动即随缘逐境乃是玄珠之瑕玷故云
 动为瑕玷即萦纡即玄珠不能莹彻也
   玄牝门
通真玄牝是灵关
 玄门者神庐也牝门者大关也此修行之
 大要也故云灵关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
卷首 第 22b 页 0573-047.png
 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也
不悟修生事更难
 若不悟玄牝门行持修生之理与精神为
 关钥即修生之事无所可著也
浪紧溯流功用到
 初行持者乘舟到溯流功用到则非常道
 老子曰理大国若烹小鲜宽猛之理得其
 所也
秖兹滩后更无滩
 若功用到永离忧患恒居安静故云更无
卷首 第 23a 页 0573-048.png
 滩也
   玄门
九洞三山名少人
 九洞三山者海中所有之岛乃仙人集居
 之所绝学至人多隐其间故举以明得道
 之所由显玄门是修生之枢要九洞三山
 亦象人之三田九窍也
尽经此路学修真
 玄门一路得尽同若失之归即动皆非
下连紫府通华盖
卷首 第 23b 页 0573-049.png
 华盖者肺也紫府肾宫气海也盖玄门开
 合皆通应也
得丧绝尘非绝尘
 若得神庐之妙则永故云绝尘若丧淳朴
 之根巡还六趣即云非绝尘
   牝门
诸窍开因牝窍开
 牝门者大关也诸窍开拆至于筋脉五藏
 命关皆悉相应脱漱气液至于衰老而无
 觉知以崇其道求乎生也
卷首 第 24a 页 0573-050.png
精神自此去如催
 牝门既开则出损精气精气若损神渐昏
 蒙而见即坏
固关枢要将为首
 修生者因闭天关次为其首也
迷者多因致祸灾
 若不明开合之理但贪著滋味之感则万
 祸入寒暑侵至于殒逝皆由之也
   绝利一源
绝利一源事细微
卷首 第 24b 页 0573-051.png
 绝阴路而启阳门初机道也老子胎息精
 微论曰玄之又玄是我命门又阴符经云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匪运而有用师之倍盖绝一源于是也
调和全白理神机
 调和调源也全在神机运合者也
若教依旧还贪著
 若念未尽不能制止荡逸去来即非道也
倏忽交争见是非
 若神气乱行妄生动作则暴乱生乎是非
卷首 第 25a 页 0573-052.png
 致错误之由也
   心
染污随缘圣莫穷
 心者性之用也随缘染境起灭无常是知
 圣莫穷也
都来心法共伊通
 千方万法至于出死入生未有不因心而
 修学至于成备者也
是非得丧全由此
 万事是非或舍或留或迷或悟皆由此也
卷首 第 25b 页 0573-053.png
返本归源道愈同
 返其本归其源故道是群经之要会与道
 合即同也
  性
性为心所本同途
 性不可见由心明之心不自彰因性方起
 既为心所起故曰同途
认取元阳制动枢
 元阳者元和之气能制躁动故为枢也此
 全明心法也
卷首 第 26a 页 0573-054.png
依附凝躯方建立
 人依屋宇始免风霜性托形躯方能建立
 也
自心却返到虚无
 心契妙轨以法行持云归虚无之妙故云
 自心却返而归元也动即为心乃之动而
 非动其动则应见随机变通无滞群品于
 始终之理知他心起灭之端妙不可量功
 不可测化无所化称莫以称在凡即云妄
 想纷纭在圣即曰真元作用者也其静则
卷首 第 26b 页 0573-055.png
 为性是知静则非静泯灭变化之道消亡
 应现之机不涅不缁无尘无垢熙熙上圣
 之真风荡荡极迷途之化本巍巍事既实
 而言莫诠道以崇而理难谕前际后际有
 空焕乎浩浩之元宛乎融融之德妙中之
 妙玄之又玄此盖归乎化源而穷理尽性
 变化莫测者也
   法
法本无言理自如
 不拘动静理自如如
卷首 第 27a 页 0573-056.png
犹知自是众经枢
 圣人所设万论千经说不可及法乃无枢
 要也
人有颖悟玄玄趣
 若得悟玄中深趣即真道之谛理也
秘向心头作妙符
 法者心源之妙符起生死之大要非轻取
 轻傲求非躁挠所能知非讹所能学非念
 诵而至非步历而至明昩虽殊古今不异
 真言诀云去其死先去其生去留之理体
卷首 第 27b 页 0573-057.png
 而用之故高真教主太上虚宗或明于三
 心九心或显于一法万法至于皇人丹诀
 青童玉书理有实归本元是非执滞调不
 讹而经众妙直露希夷其馀化体飞形育
 婴固命乃至五行假借动静得常三身互
 道往不废亦干枝叶殊未届其根株盖受
 道于深浅之师致理有见闻之执深宜济
 度勿惮参承

养生咏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