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360575b 页
卷五 第 1a 页 1116-105.png
老子翼卷之五毂五
   附录
史记老子列传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
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
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
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
卷五 第 1b 页 1116-106.png
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
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
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
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脩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
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
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
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
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
卷五 第 2a 页 1116-107.png
以其脩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
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
周合而离离五百岁而复合合七十岁而霸
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
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
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
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
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
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
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卷五 第 2b 页 1116-108.png
隋薛道衡老子庙碑曰自太极权舆上元开
辟举天维而悬日月横地角而载山河一消
一息之精灵上生下生之气候固以财成庶
类亭毒群品有人民焉有君长焉至若上皇
邃古夏巢冬穴静神习智鹑居鷇饮大礼与
天地同节非折疑于俎豆大乐与天地同和
岂考击于钟鼓逮乎失道后德失德后仁皇
王有步骤之殊民俗有淳醨之变于是儒墨
争骛名法并驰礼经三百不能检其情性刑
典三千未足息其奸宄故知洁其流者澄其
卷五 第 3a 页 1116-109.png
源直其末者正其本源源本本其惟大道乎
老君感星载诞莫测受气之由指树为姓未
详吹律之本含灵在孕七十馀年生而白首
自以老子为号其状也三门双柱表耳目之
奇蹈五把十影手足之异爰自伏羲至于周
氏绵祀历代见质变名在文王武王之时居
藏史柱史之职南朝屡易容貌不改宣尼一
睹叹龙德之难知关尹四望识真人之将隐
乃发挥众妙著书二篇率性归道以无为用
其辞简而要其旨深而远飞龙成卦未足比
卷五 第 3b 页 1116-110.png
其精微获麟笔削不能方其显晦用之治身
则神清志静用之治国则反朴还淳既而鍊
形物表卷迹方外蜺裳鹤驾往来紫府金浆
玉酒宴衍清都参日月之光华与天地而终
始涉其流者则摈落嚣尘得其门者则腾骧
云雾大椿凋茂非蜉蝣之所知溟渤浅深岂
冯夷之能测盛矣哉固无德而称也庄周云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是谓遁天之形
虽复傲吏之寓言抑亦蝉蜕之微旨皇帝诞
灵纵睿接统膺期照春陵之赤光发芒山之
卷五 第 4a 页 1116-111.png
紫气珠衡月角天表冠于百王明镜衢樽圣
德会于千祀周道云季多难在时九鼎共海
水同飞两日与洛川俱断天齐地轴之所蛇
食鲸吞铜陵玉垒之区狼顾鸱跱黄延奸宄
郑阻兵祸大纵毒螫将遍函夏神谋内断灵
武外驰应搀抢而扫除仗旄钺而斩伐共工
既剪重立乾坤蚩尤就戮更调风雨宰制同
造化之功生灵荷魂魄之赐万方欣戴九服
讴歌乃允答天人祗膺揖让升泰坛而礼上
帝坐明堂而朝群后昔轩辕颛顼建国不同
卷五 第 4b 页 1116-112.png
大昊少昊邦畿各异舜改尧都夏迁虞邑历
选前辟义存创造惜十家之产爱兆民之力
经始帝居不移天府规模紫极仍据皇图下
宇上栋务存卑俭右平左墄聿遵制度朝夕
正殿不别起于鸳鸾升降灵台岂更营于鳷
鹊忧劳庶绩矜育苍生念兹在兹发于寤寐
棘林肺石特降皇情祝网泣辜深存宽简草
缨知耻画服兴惭天无入牢之星地绝城牛
之气延阁广内考集群典石渠壁水阐扬儒
业缀五礼于将坏正六乐于已崩总章溺志
卷五 第 5a 页 1116-113.png
之音大师咸功之颂承华养德作贰东朝外
正万邦内弘三善两离炳耀重日垂明永固
洪基克隆鼎祉重以维城磐石多艺多才良
佐宝臣允文允武为王室之蕃屏成神化之
丹青致世俗于润涂纳烝民于寿域旄头垂
象穷发成形獯猃作患其来久矣无上算以
制之用下策而难服自我开运耀德戢兵感
义怀仁称藩请朔稽颡款塞匍匐投掌牂牱
夜郎之所靡漠桑榆之地咸被声教并入提
封闽越勾吴不愆贡职夫馀肃慎无绝夷邸
卷五 第 5b 页 1116-114.png
遐迩禔福文轨大同自三代之馀六雄竞逐
秦居闰位汉杂霸道魏氏则虐深华夏有晋
则化成夷狄降斯以后粹驳不分帝迹皇风
寂寥千载天命圣德会昌神道变亿兆之视
听复三五之规模固以幽明赞恊符瑞彪炳
千年灵蔡著天性以效徵三足神乌感阳精
而表质春泉如醴出自京师秋露凝甘遍于
竹苇星光若月云气飞烟三农应铜爵之鸣
五纬叶珠囊之度信可以扬銮动跸肆觐东
后玉检金绳登封岱岳而谦以自牧为而不
卷五 第 6a 页 1116-115.png
宰尚寝马卿之书未允梁松之奏在青蒲之
上常若乘奔处黄屋之下无忘夕惕虽苍璧
黄琮事天事地南正火正属神之禔犹恐祀
典未弘秩宗废礼永言仁里尚想玄极寿宫
灵座麋鹿徙倚华盖罽坛风霜凋弊乃诏上
开府仪同三司毫州刺史武陵公元胄考其
故迹营建祠堂皇上往因历试总斯蕃部犹
汉光司隶之所魏武兖州之地对苦相之两
城绕涡谷之三水芝田柳路北走梁园沃野
平皋东连谯国望水置槷揆景瞻星拟玄圃
卷五 第 6b 页 1116-116.png
以疏基横玉京而建宇雕楹画栱磊砢相扶
方井圆洲参差交映尊容肃穆仙卫俨而无
声神馆虚闲泊沥降而成向清心洁行之士
存玄守一之俦四方辐凑千里波属知如在
之敬申醮祀之礼显仁助于王者冥福资于
黎献允所谓天大道大难几者矣若夫名言
顿绝幽泉之路莫开形器不陈妙物之功难
著腾茂实飞英声图丹青镂金石不可以已
而在兹乎岁次敦牂律中姑洗大隋驭天下
之六载也乃诏下臣建碑作颂其词曰悠哉
卷五 第 7a 页 1116-117.png
振古邈矣帝先四纪维地八柱承天丛生类
聚广谷大川至道灵运神功自然五精应感
三微相继树以司牧执其象契帝迹惭皇王
猷谢帝上德逾远淳风渐替时乖澹泊俗异
冲和尚贤饰智悬法张罗内修尊俎外事干
戈鱼惊网密鸟乱弓多真人出世星精下斗
龙德在躬鹤发垂首解纷挫锐去薄归厚日
角月角天长地久小兹五岳隘此九州逝将
高蹈超然远游青牛已驾紫气光浮玄门洞
启神化潜流赖乡旧里涡川遗迹古往今来
卷五 第 7b 页 1116-118.png
时移世易灵庙凋毁祠坛虚寂九井生桐双
碑碎石维皇受命乃神乃圣响发地钟光垂
天镜宇宙开朗妖氛荡定曜魄同尊参神取
正流沙蟠水凤穴龟林异类归款万方宅心
鸿卢纳赆王会书琛青云千吕薰风入琴化
致鼎平家兴礼让永言柱下犹惭太上乃建
清祠式图灵状原隰爽垲亭皋弥望梅梁桂
栋曲槛丛楹烟霞舒卷风务凄清仙官就位
羽客来庭穰穰简简降福明灵至神不测理
存系象大音希声时振高响遐迩赞颂幽明
卷五 第 8a 页 1116-119.png
资仰敬刊金石永播天壤敬叔师仲尼仲尼
谓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而通今通礼乐之
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敬叔言于鲁君曰
孔丘圣人之后将达者也受先臣之命属臣
则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
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车乘赉之臣
请与往鲁君与车一乘二马二竖子敬叔俱
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杜之所
考明堂之则察朝廷之度观明堂四门之墉
有尧舜桀纣之象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
卷五 第 8b 页 1116-120.png
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而负斧扆南面以
朝诸侯之图叹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
之所以王也将去周老子送之曰富者送人
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窃仁者之号送子以
言凡当世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
人之非者也博辨闳大而危其身者好发人
之恶者也为人臣者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
以有己自周反鲁道弥尊远方弟子之进者
盖三千焉孔子叹曰自南宫敬叔之乘吾车
吾道加行不然吾道几废矣今礼记所引吾
卷五 第 9a 页 1116-121.png
闻诸老聃皆是孔子问老子而得其礼之要

王子季拾遗记曰老君居景室之山与世人
绝迹唯老叟五人或乘鸣鹤或著羽衣共谭
天地之数所撰经书垂十万言有浮提国献
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
形时出金壶器中有黑汁状若淳漆洒木石
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老君
所撰经皆写以玉牒级以金绳贮以玉函及
金壶汁尽二人乃欲刳心沥血以代墨焉此
卷五 第 9b 页 1116-122.png
乃洛州景山太室少室也所说九变长生等
经有百万篇多藏名山石室秘而未行今所
出者约六千卷
关尹子尹喜仕周昭王为大夫善天文豫占
东南真气状若龙蛇而西是月融风三扇天
理西行知有圣人度关乞出为函谷关令昭
王癸丑五月壬午紫气浮空有老人驾青牛
白畚车诸子骖乘徐甲为御将度关喜迎拜
下风则老子也喜曰大道将隐强为我著书
遂馆终南草楼师事之明年甲寅授道德五
卷五 第 10a 页 1116-123.png
千馀言包络天地玄同造化君臣民物罔不
赅备尊道德小仁义所以尊皇帝小王伯大
抵以明天道明人道正君心正民心其曰以
正治国以奇用兵曰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
右凡数章颇类褒贬五伯之风学者疑昭王
时伯业未著或指授经为敬王时殊不知夏
商之衰昆吾大彭豕韦已自称伯观昭王江
上不返固不待齐楚秦晋之出而伯者之风
亦已见矣此老圣著道德所以兼功力而言
也按乾象河鼓三星主天子三军中星大将
卷五 第 10b 页 1116-124.png
军左星左将军右星右将军夏官上大司马
王五军大国三军已载之周礼及考穆王内
传言王西还上终南修草楼则知授经为昭
王时明矣关尹亦自著书九篇名关尹子自
时其徒晋公孙辛钘字计然学于老子敬王
二年壬午南游楚平王礼聘问道既而适越
范蠡师之授蠡书十二篇名文子有平王问
道章句践位以大夫越伐吴蠡谏曰兵凶器
战逆德阴谋逆德好用凶器上帝禁之行将
不利引文子语也句践不听败于夫椒囚石
卷五 第 11a 页 1116-125.png
室赂太宰嚭得归尝胆图报吴既治计然曰
勾践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
蠡用其策从五湖游计然亦佯狂遁封禺之
地尝登山筹隐今吴兴计筹山是也列御寇
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安王四年著书八
篇明老子之道庄周字子休号南华子显王
三十年楚聘为相不就隐濠上漆园著书五
十三篇名庄子今存三十三篇若夫庚桑楚
南荣趎崔瞿柏矩士成绮尹文子之徒皆当
时师事老子传其道各有著述载在典籍然
卷五 第 11b 页 1116-126.png
老子游历商周亦已久矣其亲见犹龙如孔
子者可无若人自司马迁以老韩同传而老
氏之门人失纪遂使孔老通家之学后世无
传焉惜哉
老子之称经自汉景帝始也吴阚泽对大帝
曰许成子原阳子老子庄子皆修身自玩放
畅山谷纵汰其心学归澹泊至汉景帝以黄
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
朝野悉讽诵焉
班固载老子邻氏有传傅氏徐氏刘向皆有
卷五 第 12a 页 1116-127.png
说傅氏三十七篇邻氏四篇徐氏六篇刘向
四篇惜乎其书之亡久矣今世所传老子道
德经或总为上下二篇或分八十一章或七
十二章(河上公分八十一章以上经法天天/数奇故有三十七章下经法地地数)
(偶故有四十四章严遵乃以阴道八阳道九/以人行九故七十二章上四十章下三十二)
(章全与河/上公不合)本既各异说亦不同盖莫得而考
也观复高士谢守灏曰道德经唐傅奕考覈
众本勘数其字云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
城人开项羽妾冢得之安丘望之本魏太和
中道士寇谦之得之河上丈人本齐处士仇
卷五 第 12b 页 1116-128.png
岳传之三家本有五千七百二十二字与韩
非喻老相参又洛阳有官本五千六百三十
五字王弼本有五千六百八十三字或五千
六百一十字河上公本有五千三百五十五
字或五千五百九十字并诸家之注多少参
差然历年既久各信所传或以他本相参故
舛戾不一史记司马迁云老子著书言道德
之意五千馀言但不满六千则是五千馀矣
今道家相传谓老子为五千文盖举其全数
(见老君/实录)
卷五 第 13a 页 1116-129.png
杜光庭云五千馀言亦不确定其数文质相
半义理兼通局字数而妨文剪文势而就数
皆失其旨也司马迁云五千馀言则不定指
五千字矣其有删文约数俯就四千九百九
十九言而云析三十辐字为三十以满五千
字此又胶柱刻舟执迷不通也
杜光庭笺注六十馀家则有节解上下(老君/与尹)
(喜/解)内解上下(尹喜以内修/之旨解注)想尔二卷(三天法/师张道)
(陵所/注)河上公章句(汉文帝时降居陜州/河滨今有庙见存)严君
平指归十四卷(汉成帝时/蜀人名遵)山阳王弼注(字辅/嗣魏)
卷五 第 13b 页 1116-130.png
(尚书/郎)南阳何晏(字平叔魏/驸马都尉)河南郭象(字子玄/魏晋间)
(人)颍川钟会(字士季魏/明帝时人)隐士孙登(字公和魏/文明二帝)
(时/人)晋仆射太山羊祜(字叔子/注四卷)沙门鸠摩罗什
(本西胡人苻坚时自玉/门关入中国注二卷)沙门佛图澄(后赵时/西国胡)
(僧注上/下二卷)沙门僧肇(晋人注/四卷)梁隐居陶弘景(武/帝)
(时人贞白先/生注四卷)范阳卢裕(后魏国子博士一/名白头翁注二卷)
仁会(后魏伊州梁/县人注二卷)吴郡徵士顾欢(字景怡南/齐博士注)
(四/卷)松灵仙人(隐青溪山无/名氏年代)晋人河东裴楚恩
(注二/卷)秦人京兆杜弼(注二/卷)宋人河南张凭(字/长)
(宗明帝太常/博士注四卷)梁武帝(注道德/经四卷)梁简文帝(作道/德述)
卷五 第 14a 页 1116-131.png
(义十/卷)清河张嗣(注四卷不/知年代)梁道士臧玄静(字/道)
(宗作疏/四卷)梁道士孟安排(号大孟作/经义二卷)梁道士孟
智周(号小孟/注五卷)梁道士窦略(注四卷与武帝/罗什所宗无异)
道士诸糅(作玄览/六卷)隋道士刘进喜(作疏/六卷)隋道
士李播(注上下/二卷)唐太史令傅奕(注二卷并/作音义)
魏徵(作义五卷/太宗相)法师宗文明(作义/五卷)胡超(义疏/十卷)
道士安丘(作指归/五卷)道士王玄辨(作河上公/释义十卷)
议大夫肃明观主尹愔(作新义/十五卷)道士徐邈(注/四)
(卷)直翰林道士何思远(作指趣二卷/玄示八卷)衡岳道
士薛季昌(作金绳十卷/事数一卷)洪源先生王鞮(注二/卷玄)
卷五 第 14b 页 1116-132.png
(珠三卷口/诀二卷)法师赵坚(作讲疏/六卷)太子司议郎杨
上善(高宗时人作道德/集注真言二十卷)吏部侍郎贾至(作述/义十)
(一卷金/钮一卷)道士车若弼(作疏/七卷)任真子李荣(注上/下二)
(卷)成都道士黎元兴(作注义/四卷)太原少尹王光
(作契源/注二卷)道士张惠超(作志玄/疏二卷)龚法师(作集/解四)
(卷)通义郡道士任太玄(注二/卷)道士冲虚先生
殿中监申甫(作疏/五卷)岷山道士张君相(作集解/四卷)
道士成玄英(作讲疏/六卷)汉州刺史王真(作论兵/述义上)
(下二/卷)道士符少明(作道谱/策二卷)玄宗皇帝所注道
德经上下二卷(讲疏/六卷)
卷五 第 15a 页 1116-133.png
河上公严君平皆明理国之道松灵仙人魏
代孙登梁朝陶隐居南齐顾欢皆明理身之
道符坚时罗什后赵图澄梁武帝梁道士窦
略皆明事理因果之道梁朝道士孟智周臧
玄静陈朝道士诸糅隋朝道士刘进喜唐朝
道士成玄英蔡子晃黄玄赜李荣车玄弼张
惠超黎元兴皆明重玄之道何晏钟会杜元
凯王辅嗣张嗣羊祜卢氏刘仁会皆明虚极
无为理家理国之道此明注解之人意不同
也又诸家禀学立宗不同严君平以虚玄为
卷五 第 15b 页 1116-134.png
宗顾欢以无为为宗孟智周臧玄静以道德
为宗梁武帝以非有非无为宗孙登以重玄
为宗宗旨之中孙氏为妙矣
广川董逌藏书志云唐玄宗既注老子始改
定章句为道德经凡言道者类之上卷言德
者类之下卷刻石涡口老子庙中又云唐道
士张道相集注道德经七卷凡三十家其名
存者河上公节解严遵王弼何晏郭象钟会
孙登羊祜鸠摩罗什卢景裕刘仁会顾欢陶
弘景松灵裴处思杜弼张凭张嗣臧玄静孟
卷五 第 16a 页 1116-135.png
安期孟智周窦略宋文明褚柔刘进喜蔡子
晃成玄英车惠弼今考之新旧唐书艺文志
则又有母丘望之湘(逸其/姓)程韶王尚蜀才袁
真释惠严惠琳义盈梁旷树钟山傅奕杨上
善李允愿陈嗣古任真子冯郭玄景先生杨
上器韩杜梁武帝梁简文帝贾大隐辟闾仁
谞刘仲融王肃戴诜玄宗庐藏用邢南和冯
朝隐白履忠李播尹知章陆德明陈庭玉陆
希声吴善经孙思邈李含光四十家而道相
所集郭象刘仁会松灵裴处思杜弼张嗣臧
卷五 第 16b 页 1116-136.png
玄静窦略宋文明褚柔刘进喜蔡子晃车惠
弼此十四家不著于志按志称道相集注四
卷而董所收乃有七卷恐后人之所增也我
朝崇宁中再校定道藏经典此书藏中已不
复见其馀诸家仅存玄宗河上公严遵陆希
声四注及傅奕所传古本道德经耳外李约
李荣贾清夷各有注说王顾等奉玄宗命撰
所注经疏杜光庭又从而为广圣义亦皆唐
人并见藏室始知志所著录犹有未尽惜乎
名存而书亡者十盖八九也
卷五 第 17a 页 1116-137.png
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
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
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
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
相国师(见史记/乐毅传)
汉桓谭曰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后世好
之者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
迁皆有是言见扬雄传
严君平卜筮成都市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
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
卷五 第 17b 页 1116-138.png
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
善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
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旨著
书十馀万言
阮籍著通老论曰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
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
元老子谓之道(见太平/御览)
王辅嗣山阳高平人少而察慧十馀岁便好
庄老通辨能言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见
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
卷五 第 18a 页 1116-139.png
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魏氏春秋曰弼/论道约美不如)
(晏自然出拔过之太原王济好言/老庄尝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
殷仲堪有思理能清言尝云三日不读道德
经便觉舌本间强见世说
庾子嵩恢廓有度量自谓是老庄之徒曰昔
未读此书意尝谓至理如此今见之正与人
意暗同(见晋/阳秋)
阮宣子好老易能言理不喜见俗人时误相
逢即舍去傲然无营家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名士/传)
卷五 第 18b 页 1116-140.png
周彦伦善言名理每宾客会集周虚席晤语
词韵如流听者忘倦尤善老易与张思也遇
辄以玄言相滞弥日不解
阮瞻咸之子也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人贵
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
咨嗟良久即命辟之谓之三语椽(见晋书本/传世说作)
(阮/修)
宗测少静𨓆不乐人间豫章王嶷徵为参军
答云何为谬伤海鸟横斤山木欲游名山乃
挂其祖所画向子平图于壁上赍老庄二书
卷五 第 19a 页 1116-141.png
自随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顾
仲长子光字不曜往来河东佣力自给无室
庐绝妻子开皇末始庵河渚间以息身焉卖
药为业人莫之知也汾阴生游河渚一见而
伏曰东方朔管辂不如也由是显重守令来
谒辞以瘖疾未尝交语著独游颂河渚先生
传以自寓识者知其县解人也有请道者书
老易二字示之弹琴饵药以终其世
王绩嗜酒不任事有奴婢数人种黍春秋酿
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老子庄子置
卷五 第 19b 页 1116-142.png
床头他书罕读也游北山东皋著书自号东
皋子
王希夷隐嵩山师黄赜学养生喜读周易老
子饵松柏叶杂花年七十馀筋力不衰刺史
卢齐卿就谒问政答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言足矣
贞一先生司马承祯字子微卢天台不出睿
宗命其兄承祎就起之既至引入中掖廷问
其术对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夫心目所知见每损之尚不能已况攻异端
卷五 第 20a 页 1116-143.png
而增智虑哉帝曰治身则尔治国若何对曰
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
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叹曰广成之言也
开元中再召至都玄宗诏于王屋山置坛室
以居善篆隶帝命以三体写老子刊定文句
(见新唐书隐逸传旧书本传云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
(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
卢鸿一字颢然隐于嵩山开元六年徵至东
都谒见不拜宰相遣通事人问其故奏曰臣
闻老君言礼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山臣鸿
卷五 第 20b 页 1116-144.png
一敢以忠信奉见(见旧唐书/隐逸传)
宗元先生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入嵩山为道
士久之游天台玄宗遣使徵之既至问以道
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
说徒费纸劄耳(见旧唐书隐逸传新书本传/云帝尝问道对曰深于道者)
(无如老子五千文其馀徒丧纸劄耳复问神/仙治炼曰此野人事积岁月求之非人主宜)
(留意与旧唐书/少异故并录之)
秦系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客泉州南安
有大松百馀系结庐其上穴石为砚注老子
弥年不出人号其所居为高士峰
卷五 第 21a 页 1116-145.png
唐宪宗顾宰臣曰神仙之事信乎李藩对曰
神仙之说出于道家道家所宗老子五千文
为本老子指归与经无异彼代好怪之流假
托老子神仙之说故秦始皇汉武帝二主受
惑卒无所得上深然之(见旧唐书/宪宗纪)
唐相陆希声著道德经传四卷其序略云夫
老氏之术道以为体名以为用无为无不为
而格于皇极者也杨朱宗老氏之体失于不
及以至于贵身贱物庄周述老氏之用失于
太过故欲绝圣弃智申韩失老氏之名而弊
卷五 第 21b 页 1116-146.png
于苛缴刻急王何失老氏之道而流于虚无
放诞此六子者皆老氏之罪人也乃为述传
以畅宗旨又云昔伏羲氏画八卦象万物穷
性命之理顺道德之和老氏先天地本阴阳
推性命之极原道德之奥此与伏羲同其原
也文王观太易九六之动贵刚尚变而要之
以中老氏察太易七八之正致柔守静而统
之以大此与文王通其宗也孔子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导斯民以仁义之教老氏拟议伏
羲弥纶黄帝冒天下以道德之化此与孔子
卷五 第 22a 页 1116-147.png
合其权也此三君子者圣人之极也老氏皆
变而通之反而合之研至变之机探至精之
归斯可谓至神者矣
唐兵部郎李约勉之子也注道德经四卷其
说谓世传此书为神仙虚无言又诋太史迁
先黄老而后六经之失此流俗之言也以我
观之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
开元初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
贤真学士侯行果荐会稽康子元及平阳敬
会真于说说籍以闻并得侍读俄并兼集贤
卷五 第 22b 页 1116-148.png
侍讲学士始行果会真及长乐冯朝隐同进
讲能推索老庄秘羲会真亦善老子每启篇
先熏盥乃读(见新唐书/儒学传)
李卫公德裕谏敬宗搜访道士疏曰臣闻道
之高者莫若广成玄元人之圣者莫若轩皇
孔子昔轩皇问广成子理身之要广成子云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自清无
劳子形无摇子精乃可长生又云得吾道者
上为皇下为王玄元语孔子云去子之骄气
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
卷五 第 23a 页 1116-149.png
所告子若是已故轩皇发谓天之叹孔子兴
犹龙之感前圣于道不其至乎若使广成玄
元混迹而至语陛下之道以臣度思无出于
(见李文/饶集)
香山白文公居易曰夫欲使人情俭朴时俗
清和莫先于体黄老之道也其道在乎尚宽
简务俭素不眩聪察不役智能而已盖善用
之者虽一邑一郡一国至于天下皆可以致
清静之理焉昔宓贱得之故不下堂而单父
之人化汲黯得之故不出阁而东海之政成
卷五 第 23b 页 1116-150.png
曹参得之故狱市勿扰齐国大和汉文得之
故刑罚不用而天下大理其故无他清静之
所致耳(见白氏/长庆集)
张荐明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
子庄周之说晋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
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
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下高祖大其言延入
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赐号通玄先生后
不知所终(见五代史/一行传)
太祖征太原驻跸镇阳闻道士苏澄隐五代
卷五 第 24a 页 1116-151.png
之际屡聘不至召见于行宫澄隐时年八十
太祖问以养生对曰臣养生不过精思鍊气
尔帝王则异于是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无欲凝神泰和昔黄
帝唐尧享国永年得此道也太祖说其言(见/东)
(都事略隐逸/传及高道传)
宋太宗语近臣曰朕读老子至佳兵者不祥
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未尝不三复以为
规戒
鸿濛子张无梦字灵隐好清虚穷老易入华
卷五 第 24b 页 1116-152.png
山与刘海蟾种放结方外友事陈希夷先生
无梦多得微旨久之入天台山真宗召对问
以长久之策无梦曰臣野人也山中尝诵老
子周易而已不知其他除著作佐郎固辞还
山赐金帛处士号并不受(见高/道传)
了斋陈忠肃公瓘尝著书二十馀篇曰昭语
其序略云玉清昭应宫使王曾请校三馆道
经上因言其书不如老氏五千言清静而简
约张知白曰陛下留意于此乃治国无为之
(见了/斋集)
卷五 第 25a 页 1116-153.png
田谏议锡尺木赞序曰龙之兴也阶于木也
君之起也人为阶也抑有无位之圣韬光之
贤以名迹相参以材能相济如丘明之才乃
仲尼之尺木乎故能发挥春秋以垂声教也
尹喜之贤乃老聃之尺木乎故能询谋道德
以贻后世也(见咸/平集)
陈忠肃公曰老子言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
者败之又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夫烹鱼者无
所事于烦之也制水火之齐以熟之而已舜
无为而治其不以此欤又曰武帝黜黄老而
卷五 第 25b 页 1116-154.png
用儒术未尝不本于仁义而观其实效则不
异于始皇者几希当此之时天下不一日而
无事思慕文景不可复得然则黄老亦何负
于天下哉又曰疏广谓受曰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宦成名立而不去惧有后悔于是父子
相随移病而归当时贤之后世追诵然其知
止之意发于老氏(见了/斋集)
欧阳文忠公脩曰前后之相随长短之相形
推而广之万物之理皆然也然老子为书其
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又曰道家
卷五 第 26a 页 1116-155.png
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
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
治不可易也(见本/集)
延平先生罗从彦仲素曰老子之书孔子未
尝誉亦未尝毁盖以谓誉之则后世之士溺
其和光同尘之说而流入于不羁毁之则清
静为天下正之论其可毁乎既不誉又不毁
其可不略言故止谓窃比于我老彭(见罗先/生语录)
或问龟山杨文靖公时曰说者谓老彭乃老
氏与彭篯非谓彭之寿而谓之老彭也然老
卷五 第 26b 页 1116-156.png
氏之书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乎答曰老氏
以自然为宗谓之不作可也(见龟/山集)
龟山曰私意去尽然后可以应世老子曰公
乃王(见语/录)
荥阳吕公希哲尝大书治人事天莫若啬于
前坐壁上云修养家以此为养生要术然事
事保谨常令有馀持身保家安邦之道不越
于此不止养生也(吕氏/杂录)
东坡苏文忠公轼奉诏撰上清储祥宫碑云
臣谨按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
卷五 第 27a 页 1116-157.png
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忠俭不
事为行合于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
说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
之术黄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真木公金母之
号天皇太乙紫微北极之祀下至于丹药奇
技符箓小数皆归于道家尝窃论之黄帝老
子之道本也方士之言末也又盖公堂记云
曹参为齐相闻胶西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
请之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
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吾为胶西守知
卷五 第 27b 页 1116-158.png
公之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
然怀之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夫曹参为汉宗
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
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见本集
苏子由自题老子解后云予年四十有二谪
居筠州筠虽小州而多古禅刹四方游僧聚
焉有道全者往黄蘖山南公之孙也行高而
心通喜从予游尝与予谈道予告之曰子所
谈者予于儒书已得之矣全曰此佛法也儒
者何自得之予曰不然予忝闻道儒者之所
卷五 第 28a 页 1116-159.png
无何苦强以诬之顾诚有之而世莫知耳儒
佛之不相通如胡汉之不相谙也子亦何由
而知之全曰试为我言其略予曰孔子之孙
子思子思之书曰中庸中庸之言曰喜怒哀
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非佛法而何顾所从
言之异耳全曰何以言之予曰六祖有言不
思善不思恶方是时也孰是汝本来面目自
六祖以来人以此言悟入者太半矣所谓不
卷五 第 28b 页 1116-160.png
思善不思恶则喜怒哀乐之未发也盖中者
佛性之异名而和者六度万行之总目也致
中极和而天地万物生于其间此非佛法何
以当之全惊喜曰吾初不知也今而后始知
儒佛一法也予笑曰不然天下固无二道而
所以治人则异君臣父子之间非礼法则乱
知礼法而不知道则世之俗儒不足贵也居
山林木食涧饮而心存至道虽为人天师可
也而以之治世则乱古之圣人中心行道而
不毁法而后可耳全作礼曰此至论也是时
卷五 第 29a 页 1116-161.png
予方解老子每出一章辄以示全全辄叹曰
皆佛说也予居筠五年而北归全不久亦化
去逮今二十馀年也凡老子解亦时有所刊
定未有不与佛法合者时人无可与语思复
见全而示之故书之老子之末大观二年十
二月十日子由题又曰予昔南迁海康与子
瞻兄邂逅于藤州相从十馀日语及平生旧
学子瞻谓予子所作诗传春秋传古史三书
皆古人所未至惟解老子差若不及予至海
康閒居无事凡所为书多所更定乃再录老
卷五 第 29b 页 1116-162.png
子书以寄子瞻自是蒙恩归北子瞻至毗陵
得疾不起逮今十馀年竟不知此书于子瞻
为可否也政和元年冬得侄迈等所编先公
手泽其一曰昨日子由寄老子新解读之不
尽卷废卷而叹使战国有此书则无商鞅韩
非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
此书则佛老不为二不意老年见此奇特然
后知此书当子瞻意然予自居颍川十年之
间于此四书复多所删改以为圣人之言非
一读所能了故每有所得不敢以前说为定
卷五 第 30a 页 1116-163.png
今日以益老自以为足矣欲复质之子瞻而
不可得言及于此涕泗而已十二月十一子
由再题
眉山苏籀颍滨文定公之孙也记其遗言曰
公为籀讲老子数篇曰高于孟子二三等矣
又曰言至道无如五千文又曰公老年作诗
云近存八十一章注从道老聃门下人盖老
而所造益妙录录者莫测矣(见遗/言)
吕吉甫作道德经传成以元丰元年表进于
朝曰臣惠卿言臣闻庖丁奏刀得养生于文
卷五 第 30b 页 1116-164.png
惠轮扁释凿议读书于齐桓志之不分道或
有在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臣窃以大制散
于智慧之伪含生失其性情之初爰有真人
起明至教独推原于道德盖祖述于典坟是
以鸡大相闻庄周指谓神农而上谷神不死
列子称为黄帝之书究其微言中有妙物唯
恍唯惚视听莫得以见闻不古不今迎随孰
知其首尾失之其出弥远至宝秘于荆山而
莫知悟之不召自来玄珠索之象罔而可得
轩辕华胥之国唐尧姑射之山皆极至游遂
卷五 第 31a 页 1116-165.png
臻泰定此书之指其诣不殊曹参师于盖公
而相齐国孝文传之河上而为汉宗仅得浅
肤犹几康阜夫唯俗学不识道真徒见其文
有异诗书之迹莫知其指乃是皇王之宗故
闻不尚贤则谓遗之野而不收不贵货则谓
弃诸地而不用谓绝学则无忧等于禽犊谓
绝圣则无法等于鸿荒不知灵府之间有若
清眸之上虽留金屑亦翳神光故令善恶之
两遗而极冲虚之一致兹难情度宜使智迷
遂以允圣之信言列于百家之珍说发兹微
卷五 第 31b 页 1116-166.png
学宜属至神伏惟皇帝陛下以高真之质而
出应君师以妙本之馀而形为事业蛊饬而
庶政交举革当而四方己孚方将齐心服形
而捐治物养己之累深根固蒂以趣长生久
视之门同天下于华胥见神人于姑射深造
其极适丁斯时臣性维颛蒙生足忧患每思
朝彻以解天韬汎观以考其散殊又损而期
于吻合维日不足历年于兹晚于斯文忽若
有得即动而静物芸芸而归根由浊以清中
冥冥而见晓遂以其意达之于辞虽云自安
卷五 第 32a 页 1116-167.png
未知其可窃谓至人之静鉴实为学者之元
龟敢用冒闻以占中否龙随章散固难知其
上天马以智专因可取于辨道倘有一言之
补敢辞万死之诛所著老子道德经传凡计
四册谨奉表投进以闻臣惠卿诚惶诚惧顿
首顿首谨言元丰元年正月日资政殿学士
通议大夫定州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
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上轻车都尉
车平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臣吕惠卿上表
(按李彦平先生遗书云吕吉甫读庄子至参/万岁而一成纯遂大悟性命之理故其老庄)
卷五 第 32b 页 1116-168.png
(二解独/冠诸家)
陆陶山农师曰自秦以来性命之学不讲于
世而道德之裂久矣世之学者不幸蔽于不
该不遍一曲之书而日汨于传注之卑以自
失其性命之情不复知天地之大醇古人之
大体也予深悲之以为道德者关尹之所以
诚心而问老子之所以诚意而言精微之义
要妙之理多有之而可以启学之蔽使之复
性命之情不幸乱于传注之卑千有馀年尚
昧故为作传以发其既昧之意虽然圣人之
卷五 第 33a 页 1116-169.png
在下多矣其著书以道德之意非独老子也
盖约而为老子详而为列子又其详为庄子
故予之解述列庄之详合而论之庶几不失
道德之意(见经/注)
眉山唐庚子西曰世疑老子西游以谓有慈
有俭有不为天下先持是道以游于世何所
不容而犹有所去就邪是大不然惟其无往
而不容则虽蛮貊之邦行矣此所以为老氏
(见眉/山集)
淮海秦观曰班固赞司马迁以为是非颇谬
卷五 第 33b 页 1116-170.png
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孰谓迁
之高才博洽而至于是乎以臣观之不然彼
实有见而发耳孟子曰仁者人也合而言之
道也杨子亦曰道以导之德以得之仁以人
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天也合则浑离则散
盖道德者仁义礼之大全而仁羲者道德之
一偏黄老之学贵合而贱离故以道为本六
经之教于浑者略于散者详故以仁羲礼为
用迁之论大道也先黄老而后六经岂非有
见于此而发哉又曰史称崔浩自比张良谓
卷五 第 34a 页 1116-171.png
稽古过之以臣观之浩曾不及荀贾何敢望
子房乎夫以其精治身以绪馀治天下功成
事遂奉身而退道家之流也观天文察时变
以辅人事明于末而不知本阴阳家之流也
子房始游下邳受书于圯上老人终曰愿弃
人间事从赤松游则其术盖出于道家也浩
精于术数之学其言荧惑之入秦彗星之灭
晋与夫兔出后宫姚兴献女之事尤异及黜
庄老乃以为矫诬之言则其术盖出于阴阳
而已此其所以不同也(见淮/海集)
卷五 第 34b 页 1116-172.png
晁文元公迥曰古今名贤多好读老庄之书
以其无为无事之中有至美至乐之理也又
曰老子曰五色令人曰盲五音令人耳聋五
味令人口爽虽圣人矫激太过而善利之心
极于深切人能不耽耳目之娱不纵口腹之
美勿问有得决定无失(并见昭/德新编)
又曰老子曰知常曰明处世之人止知昼夜
是常而人如故出世之人以生死为昼夜又
知生死是常而性如故是以明心坦然视生
死而无怖(见耄智/馀书)
卷五 第 35a 页 1116-173.png
盱江李泰伯曰韩退之有言老者曰孔子吾
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
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
师亦尝云尔佛之说吾不能详曾子问老子
列传则有问礼之事史未足尽信礼记经之
属也亦有妄乎(见退居/类稿)
嵩山景遇生晁说之曰伏羲文王周公赞易
之后惟老氏得易之变通屈伸知柔而贵虚
务应而不得殷勤以立言幸乎此书之存也
又曰王弼注老子道德经二篇真得老子之
卷五 第 35b 页 1116-174.png
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
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其
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
知乎此也又曰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
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
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
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辨之尔(见/本)
(集)
碧虚子陈景元师事张鸿濛尝著道德经藏
室纂微篇盖采摭古诸家注疏之精微而参
卷五 第 36a 页 1116-175.png
以师传之秘集而成书熙宁中因召见进呈
御笔奖谕又有所注南华经章句音义凡二
十馀卷今并入藏(见碧虚子传并纂/微篇序道藏目录)
溪堂谢逸寿亭记曰孔子所谓仁者寿老子
所谓死而不亡者寿释氏所谓无量寿三圣
人者其言虽异其意则同盖仁者尽性尽性
则死而不亡死而不亡则其寿岂有量哉彼
徒见发毛爪齿归于地涕唾津液归于水暖
气归火动转归风而以为其人真死矣然不
知湛然常存未尝死也(见溪/堂集)
卷五 第 36b 页 1116-176.png
道乡邹忠公浩曰玄牝之门取诸吾身则鼻
也鼻者息之所由以出入绵绵若存用之不
勤则其息深矣孙叔敖鼻间栩栩然是已庄
子曰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
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素问曰
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
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四者之有
而贵常守知此然后知谷神之所以不死又
曰虚其心则腹自实弱其志则骨自强(并见/道乡)
(集)
卷五 第 37a 页 1116-177.png
邵伯温曰康节先公以老子为知易之体以
孟子为知易之用论文中子谓佛为西方之
圣人不以为过(见邵氏/闻见录)
西塘郑侠曰侠闻之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易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
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知进退存亡而不
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然则进退存亡得丧
之理其不一致乎何其知退知亡知足知止
之难而圣人丁宁赞叹之深乎曰是皆一也
进退有道则进不易而退不难存亡有道则
卷五 第 37b 页 1116-178.png
存不喜而亡不忧进退存亡一归于道时止
则止时行则行孰不一致哉又曰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
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又曰惟道大故似不
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肖也者以所养者小
故也俗之所养无非小是以大者为不肖是
皆未足与语夫道又曰道大而物小人之营
营而卒乎小者累于物也元者善之长而至
于大之谓也至而不知其为大则同于道而
与世俗不相似故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卷五 第 38a 页 1116-179.png
盖众方察察发较而锥竞我独闷闷以天下
为不足为者宜乎其不相似故能成其大大
而有之其去世俗不能以寸矣故卒之不肖
下士闻之笑而后庶几夫道不笑则不足以
为道也又曰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然则汨之随变则臭腐浊秽
不可以濯足亦其自取不几于恶乎思复性
者以是为鉴知夫清且明者自我性而浊且
乱者亦自我之有以来之也去其汩且惑者
而清明在躬然后扬波淈泥与之偕而莫吾
卷五 第 38b 页 1116-180.png
能化也以其莫吾能化彼将寖寖以明洁而
莫之知予力焉又曰水之性清以其出于土
也而土汩之是以如是其浊也徐而清之可
以鉴毛发人之识明以其出于物也而物惑
之是以如是其乱也徐而明之可以烛日月
夫向也清汩之则浊浊而徐之复清向也明
惑之则乱乱而徐之复明也是浊且乱者常
自外加我而清且明者在我而已经曰天地
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夫雨露之
在天地细故也而犹平均如是况于人之灵
卷五 第 39a 页 1116-181.png
识乎又曰三代而上无有孔孟老庄释氏之
教遇帝而帝遇王而王而衰周以降乃有三
氏之教其实忧世之溺而致所以济之者云
耳又尝自作大庆居士序曰居士本儒学以
孔氏为宗得老氏之说以明(并见西/塘集)
叶梦得曰删书断自尧舜而易独及伏羲神
农黄帝然后知尧而上盖有其人六经存而
不论尝试会之以心则其说曰易无思也无
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
之至神孰能与于此然后知伏义神农黄帝
卷五 第 39b 页 1116-182.png
至于尧舜世而相传者皆不出乎易退而质
诸老氏则与易异者无几又曰论语记窃比
于我老彭后孔子者孟子孟子之于儒盖秋
毫不以少乱也其拒杨墨排仪秦过于桀纣
终不及老氏乃其言尽心知性以至于命则
老氏之所深致意也然后知老氏之书孔孟
所未尝废又曰老氏之书其与孔子异者皆
矫世之辞而所同者皆合于易后老氏数百
年复有佛氏者出其辞益荒远深妙而要其
至到与老氏殆相为表里(并见/经注)
卷五 第 40a 页 1116-183.png
叶梦得曰老氏论气欲专气致柔如婴儿孟
子论气以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充塞乎天
地之间二者正相反从老氏则废孟子从孟
子则废老氏以吾观之二说正不相反人气
散之则与物敌而刚专之则反于己而柔刚
不可以胜刚胜刚者必以柔则专气者乃所
以为直也直养而无害于外则不惟持其志
毋暴其气当如曾子之守约约之至积而反
于微则直养者乃所以为柔也盖知道之至
者本自无二(见石林岩/下放言)
卷五 第 40b 页 1116-184.png
董思靖云老子之道以清净无为自然为宗
以虚明应物不滞为用以慈俭谦下不争为
行以无欲无事不先天以开人为治其于治
身治人也至矣如用之则太古之治可复也
以其所值之时俗尚文胜淳朴之风无复存
者而老子抱纯素之道与时偕极必待感而
后应故不得位以推是于天下盖知夫时数
之有所忤也然终不能恝然道之无传是以
有教无类而且眷眷于西方之异俗则其悯
当时虑后世之心何如哉犹幸斯文不坠故
卷五 第 41a 页 1116-185.png
西关伺驾东鲁见龙而书与言之尚存也河
上丈人黄石公乐臣公盖公之徒益能究其
旨而体之敛厥用于一身则在我之天下已
羲皇矣及其道之有所授则孝文以之为君
子房以之佐汉曹参以之相齐果能通一脉
于苛秦之后吁亦一验也然使又有进于是
如其人羲皇之则羲皇矣或者见是书词意
含洪宽大而不知致察于虚极静笃之时存
乎体之至严至密者以为庶政庶事之本乃
徒务为闷闷若昏之量而习弊反堕于优游
卷五 第 41b 页 1116-186.png
姑息遂有清虚不及用之讥故不经而子视
之呜呼惜哉或谓微言隐诀多寓其间以故
首章有无在二丹神气水火也虚心实腹则
鍊铅之旨用兵善战则采铅之方冲字从水
从中乃喻气中真一之水三十辐共一毂为
取五藏各有六气之象及准一月火符之数
如斯等义今皆略之何则性由自悟术假师
传使其果寓微旨亦必已成之士口授纤悉
然后无惑区区纸上乌足明哉况是经标道
德之宗畅无为之旨高超象外妙入环中遽
卷五 第 42a 页 1117-004.png
容以他说小数杂之乎白乐天云元元皇帝
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亦
确论也
邵若愚号本来子绍兴中作老子解序其首
曰据史记老子为守藏室之史周衰遂去关
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著书
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
所终缘史有上下篇目之文后人因之上卷
说道下卷说德今以理考道德混说无分上
下此流俗之言今除去又不知何人不审正
卷五 第 42b 页 1117-005.png
文前后本意分为八十一章惟务其华图象
阳数此皆戏论无益于人今亦除去此书笺
注者多虽能于理则不中虽辩于事则无法
只如注玄牝为口鼻是不中理也死之徒为
涅槃是不中事也如是胸怀臆注语言散失
者不欲备举由其未至于道也孔子志于道
缘道无形故据于德以德为基本本立而道
生以其渐也岂可殢德而不进道此所谓过
其门而不入其室也又多以术为道者认秽
汁为精以钝浊为朴迟速为性拱手不动为
卷五 第 43a 页 1117-006.png
无为不食滋味为恬惔傥来适去为自然休
妻独寝为清静如此之徒不可与言至道如
抱朴子第八卷云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汎
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何
按据者也盖其人多言房中黄白之术执有
为为事将好利淫心测度无为之道是故不
知首尾又况不及此子者乎又直以轻举者
为上士修道德者其次夫举身隐形变化物
象在禁为妖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以其无益
也老子所著长生久视务在进道而不专取
卷五 第 43b 页 1117-007.png
且神仙之人居止三山不离于地跨鸾朝帝
亦不离天居天地之间兀兀然寿千万岁暂
时易短为长报尽还复于死若不进道何异
大椿耳此非论说是非恐殢神仙之术不进
于道也
严谷山人江袤曰夫道窅然难言哉谓之道
者盖假以名道而实非道也五经之所言言
其略老聃列禦寇庄周之所言言其详详略
虽殊皆有以明道之本(问/道)又曰或问老子著
书有道德篇当时所述欤后人诠次欤余曰
卷五 第 44a 页 1117-008.png
此不得而知也余昔于藏书家见古文老子
其言与今所传大同而小异考其义一也唯
次序先后与今篇章不伦亦颇疑后人析之
也曰道无所不该而五千文所纪者可道之
道耳又离而为德恐无是义余曰道德实同
而名异曰道曰德亦何所不可也曰恶有是
言哉吾尝读五经诸子凡言道德皆有小大
后先之辨不可槩举可考而知也余曰庄周
言一曲之士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本于
道德之不一重叹后之学者为不幸子亦欲
卷五 第 44b 页 1117-009.png
蹈之乎曰愿闻其旨曰闻之无乎不在之谓
道自其所得之谓德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
人之所自得也试以水为喻夫湖海之涵浸
与坳堂之所畜固不同也其为水有异乎江
河之倾注与沟浍之湍激固不同也其为水
有异乎水犹道也无乎不之而湖海坳堂江
河沟浍自其所得如是也谓之实同名异讵
不信然学者之于道会之以心视之以神斟
酌饱满使自足则德成而有立进德者至于
德兼于道则同于初矣由是观之道非有馀
卷五 第 45a 页 1117-010.png
于德也道散而德彰德非不足于道也德成
而道隐故圣人则备道全美君子则明道全
德兹所以为异也曰道妙无形德审有所睹
乎曰道无方体德有成亏有成亏者昭昭于
心目之间岂无所睹邪合乎道则无德之可
名别于德则有名之可辨故曰道无常名德
有定体老子之出当道术之变其立言皆以
明至当之归言虽不一如首有尾稽其至也
何彼此之辨(问/德)又曰生于心者不穷是以命
于身者无已死而复生生而复死始终之端
卷五 第 45b 页 1117-011.png
如循环无穷老氏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
三死之徒十有三动之死地十有三三三而
九自十言之则出乎生死者一而已一者谓
何意复命之人乎士之志于道者能修身以
俟之直而推之曲而任之庶几乎可以语此
(问/命)又曰或问老聃列禦寇庄周孟轲皆古之
得道者也其立言各欲取信后世何自相诋
忤如此聃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禦寇曰内
观者取信于身周曰吾身非吾有轲则曰万
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或厌其身
卷五 第 46a 页 1117-012.png
之为患而非其有或贵其身之皆备而取之
足岂不诋忤邪余曰子未之思也子得其言
而未得其所以言且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该
而存焉者谓之身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亦
谓之身身之名则一而所以为身者殊有所
谓体有所谓性老聃庄周盖即体而言之者
禦寇孟轲盖即性而言之者即体言之则四
肢百骸五脏六腑有之则有患无之则无患
故不可使之有也而所谓无者非亡夫而身
之谓凡动作语嘿不见而已即性言之则视
卷五 第 46b 页 1117-013.png
听言貌思一理所该万物皆备苟内观焉可
以取足高之于天卑之于地俯仰洞鉴孰有
不备于我者乎孰有不足于身者乎以是言
之老聃庄周之言身不得不使之无列禦寇
孟轲之言身不得不使之观(问/身)又曰或问何
者为息余曰循阴阳以左右随子午以消长
者是也其运如未尝止之轮其旋如不可尽
之环与元气交通昼夜不息老子列禦寇所
谓冲气者也子知所以守息则知所以养气
知所以养气则知所以入道知所以入道则
卷五 第 47a 页 1117-014.png
抱一禅定固无殊致也老子曰绵绵若存用
之不勤子归而求之斯有得也(问/息)又曰庄周
言养形之士吹呴呼吸此特其浅浅者尔形
神俱妙盖本于袭气母老子曰玄牝之门是
为天地根不死之道本于是乎(问/气)又曰孔子
曰毋意毋我老子曰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瞿
昙曰无眼耳鼻舌身意人之有生形色外具
心意内知必使之无者何哉盖无者万善之
所归万法之所宗人能外息诸缘冥心于无
则与道俱矣其归一致若所谓坐忘息气面
卷五 第 47b 页 1117-015.png
壁果殊途哉袤字仲长三衢人严谷山人则
其自号也养素丘园以经术教诸生绍兴间
大臣荐于朝召对竟力辞还里士论高之(并/见)
(严谷/集)
老子翼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