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宝峰英禅师¶
宝峰英禅师¶ 第 552a 页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
宋明白庵居沙门 惠洪 撰

* 宝峰英禅师

禅师名洪英。出于陈氏。邵武人。幼警敏读书。五行
俱下。父母钟爱之。使为书生。英不食。自誓恳。求出家。
及成大僧。即行访道。东游至曹山。依止耆年雅公。久
之辞去。登云居。眷岩壑胜绝。为终焉之计。阅华严十
明论。至为真智慧无体性。不能自知无性。故为无性
之性。不能自知无性。故名曰无明。华严第六地。曰不
了第一义。故号曰无明。将知真智慧本无性。故不能
自了。若遇了缘而了。则无明灭矣。是谓成佛要门。愿
以此。法绍隆佛种。然今诸方。谁可语此。良久喜曰。有
积翠老在。即日造黄檗。谒南禅师于积翠。夜语达旦。
南公加敬而巳。时座下龙象杂还。而英议论。尝倾四
座。声名籍甚。尝游西山。遇南昌潘居士。同宿双岭。居
士曰。龙潭见天皇时节。冥合孔子。英惊问何以验之。
曰。孔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
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师以为如何。英笑曰。楚人
以山鸡为凤。世传以为笑。不意居士。此语相类。汝擎
茶来。我为汝接。汝行益来。我为汝受。汝问讯。我起手。
若言是说。说个什么。若言不说。龙潭何以便悟。此所
宝峰英禅师¶ 第 552b 页 X79-0552.png
谓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以世尊之辩。亦不能加此两
句耳。学者但求解会。譬如以五色。图𦘕虚空。鸟窠无
佛法可传授。不可默坐。闲拈布毛吹之。侍者便悟。学
者乃曰。拈起布毛。全体发露。似此见解。未出教乘。其
可称祖师门下客。哉九峰被人问。深山里有佛法之
无。不得巳曰有。及被穷诘无可有。乃曰。石头大者大。
小者小。学者卜度曰。刹说众生说。三世炽然说。审如
是教乘自足。何必更问祖师意旨耶。要得脱体明去。
譬如眼病人。求医治之。医者但能去翳膜。不曾以光
明与之。居士推床惊曰。吾忧积翠法道。未有继者。今
知尽在子躬厚自爱。双岭顺禅师问。庵中老师。好问
学者。并却咽喉唇吻。道取一句。首座曾道得么。英乾
笑巳。而有偈曰。阿家尝醋三赤喙。新妇洗面摸著鼻。
道吾答话得腰裈。玄沙开书是白纸。于是顺公屈服。
以为名下无虚士。有同参在石门。分座接纳。英作偈
寄之曰。万锻炉中铁蒺藜。直须高价莫饶伊。横来竖
去呵呵笑。一任傍人鼓是非。熙宁元年。首众僧于卢
山圆通寺。学者归之如南公。明年春。南公下世。冬十
月英开法于石门。又明年六月。知事纷争。止之不可。
初九日谓众曰。领众不肃。正坐无德。吾有愧黄龙。呼
维那。鸣钟众集。叙行脚始末曰。吾灭后火化。以骨石
藏普通塔。明生死不离清众也。言卒而逝。阅世五十
有九。坐四十三夏。

赞曰。英厌纷争之众。而趋死。又诫以骨石藏普通塔。
宝峰英禅师¶ 第 552c 页 X79-0552.png
其以死生为儿戏乎。晋魏舒丧其室。一恸而止。曰。吾
不及庄周远甚。桓温殷浩儿时戏。温弃鞭。而浩取之。
温后喜曰。吾固知浩出吾下。古人哭泣戏剧之间。自
验其材如此。英叹领众不肃。而愧黄龙。自鞭不赦。可
以为法哉。

* 保宁玑禅师

禅师名圆玑。福州林氏。子生方晬而孤。舅收毓之。年
十六。视瞻精彩。福清应天僧传捧见之。异焉曰。若从
我游乎。玑仰视欣然。为负杖笠去归。俄试所习得度。
游东吴。依天衣怀。怀殁。师事黄檗南禅师。密授记莂。
玑天姿精勤。荷担丛林。不知寒暑。垦荒地为良田。莳
松杉为美干。守一职。十年不易。南公称以为本色出
家儿。及迁黄龙。携玑与俱。熙宁二年。南公殁。建塔毕。
辞去。东林总公。命为堂中第一座。人望益峻。信之龟
峰。潭之大沩。争迎致。而玑坚卧不答。宝觉禅师。欲以
继黄龙法席。玑掉头掣肘径去。宝觉不强也。人问其
故。对曰。先师诫我。未登五十。不可为人。玑客于归宗。
时年四十八矣。佛印元公。劝之以应翠岩之命。从南
昌帅谢景温师直请也。又十年。移住圆通。从金陵帅
朱彦世英请也。崇宁二年。世英复守金陵。会保宁虚
席。移玑自近。江淮缙绅。都会休沐。车骑填门。奕棋煮
茗。如兰丛。如玉树。而玑俎豆其中。兀如枯株。然谈剧
有味。睢阳许顗彦周。锐于参道。见玑作礼。玑曰。莫将
闲事挂心头。彦周曰。如何是闲事。答曰。参禅学道是。
宝峰英禅师¶ 第 553a 页 X79-0553.png
于是彦周开悟。良久曰。大道甚坦夷。何用许多言句
葛藤乎。玑呼侍者。理前语问之。侍者瞠而却。玑谓彦
周曰。言句葛藤。又不可废也。疾学者味著文字。作偈
曰。不学文章不读书。颓然终日自如愚。虽然百事不
通晓。是马何曾唤作驴。政和五年。易保宁为神霄。即
日退庵于城南。八年九月示微病。二十二日浴罢。说
偈而逝。阅世八十有三。坐六十三夏。阇维有终不坏
者二。而糁以五色舍利。塔于雨华台之左。

赞曰。玑雅自号无学老。而书偈于所居之壁。曰。无学
庵中老。平生百不能。忖思多幸处。至老得为僧。宣和
元年正月。

诏下。发天下僧尼。为德士女德。而玑化去。巳逾年矣。
夫岂苟然哉。

* 黄龙佛寿清禅师

禅师名惟清。字觉天。号灵源叟。生南州武宁陈氏。方
垂髫上学。日诵数千言。吾伊上口。有异比丘过书肆。
见之。引手熟视之。大惊曰。菰蒲中有此儿耶。告其父
母。听出家从之。师事戒律师。年十七为大僧。闻延恩
院耆宿法安。见本色人。上谒愿留就学。安曰。汝苦海
法船也。我寻常沟壑耳。岂能藏哉。黄龙宝觉心禅师。
是汝之师。亟行毋后。时公至黄龙。泯泯与众作息。问
答茫然。不知端倪。夜誓诸佛前曰。倘有省发。愿尽形
寿。以法为檀。世世力弘大法。初阅玄沙语。倦而倚壁。
起经行。步促遗履。俯取之乃大悟。以所悟告宝觉。宝
宝峰英禅师¶ 第 553b 页 X79-0553.png
觉曰。从缘入者永无退失。然新得法空者。多喜悦致
散乱。令就侍者房熟寐。公风神洞冰雪。而趣识卓绝
流辈。龙图徐禧德占。太史黄庭坚鲁直。皆师友之。其
见宝觉。得记莂。乃公为之地。宝觉钟爱。至忘其为师。
议论商略。如交友。诸方号清侍者。如赵州文远。南院
守廓。张丞相商英。始奉使江西。高其为人。厚礼致。以
居洪州观音。不赴。又十年淮南使者朱京世昌。请住
舒州太平。乃赴。衲子争趋之。其盛不减圆通。在法云
长芦时。宝觉春秋高。江西使者王桓。迁公居黄龙。不
辞而往。未几宝觉殁。即移疾居昭默堂。颓然坐一室。
天下想其标致。摩云昂霄。余时以法门昆弟。预闻其
论。曰。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在什么处。在偷心未死
耳。然非其罪。为师者之罪也。如汉高帝。绐韩信而杀
之。信虽曰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效
在什么处。在偷心巳死。然非学者自能尔。实为师者。
钳锤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大殿。见侯景不动声气。而
景之心巳枯竭。无馀矣。诸方所说。非不美丽。要之如
赵昌𦘕花逼真。非真花也。其指法巧譬。类如此。闲居
十五年。天下禅学者。知而亲依之可也。公卿大夫。何
自而知。亦争亲近之乎。非雷非霆。而声名常在人耳。
何修而臻此哉。平生至诚。恻怛于道而巳。政和七年
九月十八日。食罢掩房。遣呼以栖首座至。叙说决别。
乃起浴更衣。以手指顶。侍者为净发讫。安坐而寂。前
十日。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曰。贤劫第四尊。释迦
宝峰英禅师¶ 第 553c 页 X79-0553.png
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出生。
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但以正
因一念。为所宗承。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据
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字中。示称谓耳。亦临济无位
真人。傅大士之心王类矣。亦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唯
證乃知。馀莫能测者欤。所以六祖问让和尚。什么处
来。曰嵩山来。祖曰。什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
中。祖曰。还假修證否。曰。修證即不无。污染即不得。祖
曰。即此不污染。是诸佛之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兹盖独标清净法身。以遵教外别传之宗。而拣云。报
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然非无报化大功大用。谓若
解通报化。而不顿见法身。则滞污染缘。乖护念旨。理
必警省耳。夫少室道行。光腾后裔。则有云门偃。奋雄
音绝唱于国中。临济玄。振大用大机。于天下。皆得正
傅。世咸宗奉。惟清望临济。九世祖也。今宗教衰丧。其
未尽绝灭者。唯二家微派。斑斑有焉。然名多愧实。顾
适当危寄。而朝露身缘。势迫晞坠。因力病释俗从真。
叙如上事。以授二三子。吾委息后。当用依禀观究。即
不违先圣法门。而自见深益。慎勿随末法所尚。乞空
文于有位。求为铭志。张饰说。以浼吾。至嘱至嘱。因自
所叙。曰无生常住真归诰。且系之以铭。铭曰。无涯湛
海。瞥起一沤。亘乎百年。曷浮曷休。广莫清汉。歘生片
云。有无起灭。隐显何分。了兹二者。即见实相。十世古
今。始终现量。吾铭此旨。昭示汝曹。泥多佛大。水长船
宝峰英禅师¶ 第 554a 页 X79-0554.png
高。公遗言。藏骨石于海会。示生死不与众隔也。门弟
子确诚克奉藏之。而增修其旧。不敢违其诫。公赐号
佛寿。从枢密邓公。洵武请也。

赞曰。初灵源讣至。读其自作志铭。叹曰。何疾世(或云何疾
法之弊)。自珍其道之深乎。收涕为之词曰。今年九月十
有八。清净净身忽衰飒。生死鹘崙谁劈破。披露梦中
根境法。无生塔成自作铭。人言无亏宁有成。一切法
空尚曰座。此塔安得离色声。障云方增佛日晚。长蹉
更失人天眼。但馀荷负大法心。乞与丛林照古今。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终)

* No. 1560-1
补禅林僧宝传
舟峰庵沙门 庆老 撰

** 五祖演禅师

禅师讳法演。绵州巴西邓氏。少落发受具。预城都讲
席。习百法唯识论。窥其奥置之曰。胶柱安能鼓瑟乎。
即行游方所至。无足当其意者。抵浮山谒远录公。久
之无所发明。远曰。吾老矣。白云端炉鞴。不可失也。演
宝峰英禅师¶ 第 554b 页 X79-0554.png
唯诺径造。白云端曰。川藞苴汝来耶。演拜而就列。一
日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语。以问端。端叱之。演领悟。汗
流被体。乃献投机颂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
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端颔之
曰。栗棘蓬禅。属子矣。演掌磨。有僧视磨急转。指以问
演。此神通耶。法尔耶。演褰衣旋磨一匝。端尝示众云。
古人道。如镜铸像。像成后。镜在什么处。众下语不契。
演作街坊。自外来。端举示演。演前问讯曰。也不争多。
瑞笑曰。须是道者始得。初住四面。迁白云。上堂云。汝
等诸人。见老和尚。鼓动唇舌。竖起拂子。便作胜解。及
乎山禽聚集。牛动尾巴。却将作等闲。殊不知檐声不
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又云。悟了同未悟。归家
寻旧路。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自小不脱空。两岁
学移步。湛水生莲华。一年生一度。又云。贱卖担板汉。
贴秤麻三斤。百千年滞货。何处著浑身。张丞相谓。其
应机接物。孤峭径直。不犯刊削。其知言耶。演出世四
十馀年。晚住太平。移东山。崇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上堂辞众。时山门有土木之工。演躬自督役。诫曰。汝
等好作息。吾不复来矣。归方丈。净发澡浴。旦日吉祥
而逝。阇维得舍利甚夥。塔于东山之南。盖年八十馀。
先是五祖遗记曰。吾灭后可留真身。吾手启而举。吾
再出矣。演住山时。塑手泥涞(音来)中裂。相去容匕。众咸
异之。演尝拜塔。以手指云。当时与么全身去。今日重
来记得无。复云。以何为验以此为验。遂作礼。及其将
宝峰英禅师¶ 第 554c 页 X79-0554.png
亡也。山摧石陨。四十里内。岩谷震吼。得法子。曰惠勤。
曰克勤。曰清远。皆知名当世云。

赞曰。临济七传而得石霜圆。圆之子。一为积翠南。一
为杨歧会。南之设施。如坐四达之衢。聚珍怪百物而
鬻之。遗簪堕珥。随所揬焉。骎骎末流。冒其氏者。未可
以一二数也。会乃如玉人之治璠玙。珷玞废矣。故其
子孙。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盖碧落碑无赝本也。

** 云岩新禅师

禅师讳悟新。王氏。韶州曲江人。魁岸黑面。如梵僧。壮
依佛陀院落发。以气节盖众。好面折人。初谒栖贤秀
铁面。秀问。上座甚处人。对曰。广南韶州。又问。曾到云
门否。对曰。曾到。又问。曾到灵树否。对曰。曾到。秀曰。如
何是灵树枝条。对曰。长底自长。短底自短。秀曰。广南
蛮。莫乱说。新曰。向北驴。只恁么。拂袖而出。秀器之。而
新无留意。乃之黄龙。谒宝觉禅师。谈辩无所抵捂。宝
觉曰。若之技上此耶。是固说食耳。渠能饱人乎。新窘
无以进。从容白曰。悟新到此。弓折箭尽。愿和尚慈悲。
指个安乐处。宝觉曰。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
安乐处。政忌上座许多骨董。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偷
心。乃可耳。新趋出。一日默坐下板。会知事捶行者。新
闻杖声。忽大悟。奋起志纳其屦。趋方丈见宝觉。自誉
曰。天下人总是学得底。某甲是悟得底。宝觉笑曰。选
佛得甲科。何可当也。新自是号为死心叟。榜其居曰
死心室。盖识悟也。久之去游湘西。是时哲禅师。领岳
宝峰英禅师¶ 第 555a 页 X79-0555.png
麓。新往造焉。哲问。是凡是圣。对曰。非凡非圣。哲曰。是
什么。对曰。高著眼。哲曰。恁么。则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对曰。且道是凡是圣。哲曰。争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
新仰屋作嘘声。哲曰。气急杀人。对曰。恰是。拂袖便出。
谒法昌遇禅师。遇问。近离甚处。对曰。某甲自黄龙来。
遇云。还见心禅师么。对曰。见。遇曰什么处见。对曰。吃
粥吃饭处见。遇插火箸于炉中云。这个又作么生。新
拽脱火箸。便行。新初住云岩。巳而迁翠岩。翠岩旧有
淫祠。乡人禳禬。酒胾汪濊无虚日。新诫知事毁之。知
事辞以不敢掇祸。新怒曰。使能作祸。吾自当之。乃躬
自毁拆。俄有巨蟒盘卧内。引首作吞噬之状。新叱之
而遁。新安寝无他。未几再领云岩。建经藏。太史黄公
庭坚为作记。有以其亲墓志。镵于碑阴者。新恚骂曰。
陵侮不避祸若是。语未卒。电光翻屋。雷击自户入。折
其碑阴中分之。视之巳成灰烬。而藏记安然无损。晚
迁住黄龙。学其云委。属疾退居晦堂。夜参竖起拂子
云。看看拂子病。死心病。拂子安。死心安。拂子穿却死
心。死心穿却拂子。正当恁么时。唤作拂子。又是死心。
唤作死心。又是拂子。毕竟唤作什么。良久云。莫把是
非来辩我。浮生穿銮不相干。有乞末后句者。新与偈
云。末后一句子。直须心路绝。六根门既空。万法无生
灭。于此彻其源。不须求解脱。生平爱骂人。只为长快
活。政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晚。小参说偈。十五日。泊
然坐逝。讣闻诸方。衲子为之呜咽流涕。荼毗得舍利
宝峰英禅师¶ 第 555b 页 X79-0555.png
五色。阅世七十二。坐四十五夏。塔于晦堂之后。

赞曰。馀阅死心悟门。政所谓渴驴奔泉。怒猊抉石者
也。当其凡圣情尽。佛祖在所诋诃。况馀子乎。山谷谓。
其雍雍肃肃。观者拱手。此老盖亦惮之矣。

** 南岳石头志庵主

公讳怀志。出于婺州金华吴氏。性夷粹。聪警绝人。年
十四。去依智慧院宝称为童子。二十二试所习落发。
预讲肆十二年。宿学争下之。尝欲会通诸宗异义。为
书传世。以瑞正一代时教之本意。有禅者问曰。杜顺
乃贤首宗祖师也。而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
马腹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志不能对。即行游方。
晚至洞山。谒真净文禅师。问。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
意旨如何。文公呵叱之。志趋出。文笑呼曰。浙子。斋后
游山好。志领悟。久之辞去。真净曰。子禅虽逸格。惜缘
不胜耳。志识其意。拜赐而行。至袁州。州人请居杨歧。
挽留之。掣肘而去。游湘上。潭牧闻其名。请居上封北
禅。皆不受。庵于衡岳二十馀年。士大夫经由。造其居。
不甚顾答。人问其故。曰。彼富贵人。辩博多闻。我粥饭
僧耳。口吻迟钝。无可说。自然憨痴去。有偈曰。万机俱
能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
梦在绿萝庵。又问曰。师住山多年。有何旨趣。对曰。山
中住。独掩柴门无别趣。三块柴头品字煨。不用援毫
文彩露。崇宁元年冬。遍辞山中之人。曳杖径去。留之
不可。曰。龙安照禅师。吾友也。偶念见之耳。龙安闻其
宝峰英禅师¶ 第 555c 页 X79-0555.png
肯。来使人自长沙迎之。居于最乐堂。明年六月晦。问
侍者日早莫。曰。巳夕矣。笑曰。梦境相逢。我睡巳觉。汝
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言讫而寂。茶毗收骨石。
塔于乳峰之下。阅世六十四年。坐四十三夏。

赞曰。石头道人。以夷粹之资。入道稳实。其去新丰。而
游湘西也。以水声林影自娱。谨守其师之言。不为世
用。譬之云行鸟飞。初无留碍。故当时公卿贵人。莫能
亲疏之。岂常人哉。彼视咿嚘取容。卖佛祖以渔利者。
顾不太息耶。甘露灭。既论撰其出处之详。又列之林
间录中。盖有所激云耳。


补禅林僧宝传(终)

* No. 1560-D


「 尝观八十馀员老
 恶迹那堪向外扬
 底事传为希世宝
 重新拈出在榑桑」


义心禅者募缘。将唐本僧宝传抄写。重新锓梓。巨广
其传。贵后之览者。如获司南之车。可以追配古人之
万一。庶真风之不坠也。

时永仁乙未孟秋。蜀苾刍镜堂叟 觉圆 书。

「 僧宝人人沧海珠
 寂音巳是强名模
 觉庵父子讹传处
 狼藉诸方掩得无」


遇时甫板行 寂音尊者所著僧瑶。意归北山。未几
宝峰英禅师¶ 第 556a 页 X79-0556.png
时偶堕他人之手。甫且死。弟子守净行人。寻访得之。
遂了其师初心。住灵隐(广闻)。因出此纸。乃为之书。瑶
卯嘉平。

「 尊者存心不易论
 要教旧话得新闻
 非惟特地酬先志
 且愿流通此法门」


净老宿以令师昔所刊僧瑶传板。舍归灵隐旃檀林。
使 佛祖慧命流通。炷香求语。以此證之。虚堂老衲
 智愚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