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天台韶国师¶
天台韶国师¶ 第 505b 页

禅林僧宝传卷第七
宋明白庵居沙门 惠洪 撰

* 天台韶国师

天台国师名德韶。处州龙泉人。生陈氏。母叶。梦白光
触体。觉而娠。生而杰异。年十五。有梵僧见之。拊其背
曰。汝当出家。尘中无置汝所也。乃往依龙归寺剃发。
天台韶国师¶ 第 505c 页 X79-0505.png
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后唐同光中。谒舒州
投子庵主不契。造龙牙遁禅师问。雄雄之尊。因什么
亲近不得。遁曰。如火与火。曰忽遇水来。又作么生。遁
曰。汝不会我语。又问。天不盖。地不载。此理如何。遁曰。
合如是。韶惘然。固要为说。遁曰。道者汝向后自会去。
时疏山有矮师叔者。精峭号能齧镞机。韶问。百匝千
重是何人境界。矮曰。左搓芒绳缚鬼子。曰不落古今
请师说。矮曰不说。曰为什么不说。矮曰。个中不辨有
无。韶曰师今善说。矮骇之。久而辞去。所至少留。见知
识五十四人。括磨搜剥。穷极隐秘。不知端倪。心志俱
疲。至曹山。但随众而巳。无所咨参。有僧问。法眼禅师
曰。十二时中。如何得顿息万缘去。法眼曰。空与汝为
缘耶。色与汝为缘耶。言空为缘。则空本无缘。言色为
缘则色心不二。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韶闻悚然异
之。又有问者曰。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源
一滴水。于是韶大悟于座下。平生凝滞。涣若冰释。感
涕沾衣。法眼曰。汝当大宏吾宗。行矣。无自滞于是。游
天台。观智顗禅师遗踪。如故居。眷然有终焉之心。初
寓止白沙时。吴越忠懿王。以国子刺台州。雅闻韶名。
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礼。日夕问道。韶曰。他日为霸主。
无忘佛恩。汉乾祐元年戊申。王嗣国位。遣使迎至尊。
事之以为国师焉。韶说法简而要。拨去枝叶。曰古圣
方便。犹如河沙。六祖曰。非风幡动。仁者心动。是为无
上心印。至妙法门。我辈称祖师门下士。何以解之。若
天台韶国师¶ 第 506a 页 X79-0506.png
言风幡不动。汝心妄动。若言不拨风幡。就风幡处通
取。若言风幡动处。是什么。若言附物明心不须认物。
若言色即是空。若言非风幡动。应须妙会。与祖师意
旨了没交涉。既非种种解会。合如何知悉。若真见去。
何法门不明。虽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洞了。或问如何
是古佛心。答曰此问不弱。又问亡僧迁化。向何处去。
曰终不向汝道。曰为什么不道。曰恐汝不会。问那吒
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为
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曰大家见。上座问。故
每曰。大凡言句。应须绝渗漏乃可。僧随问。如何是绝
渗漏句。曰汝口似鼻孔。又曰。眼中无色识。色中无眼
识。眼识二俱空。何能令见色。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巳
体。若不能自见。云何见馀物。古圣方便。皆为说破。若
于此明得寂静法。不寂静法也收尽。明得远离法。不
远离法亦收尽。未来现在。亦无遗馀。名一法界。何有
遮障。各自信取。僧义寂者。谓韶曰。智者之教。年祀寖
远。必多散失。唯新罗国有善本。愿藉禅师慈力。致之
使再开。东土人天眼目。于是韶以闻忠懿王。遣使航
海。传写以还。而韶适与智者同姓。疑其后身也。开宝
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声震山谷。六月有星。陨于
峰顶。林木皆白。二十八日集众告别而化。阅世八十
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赞曰。闻僧问法眼。如何是曹源一滴水。而法眼但曰。
是曹源一滴水。韶乃开悟。夫问词答语。无所增损。所
天台韶国师¶ 第 506b 页 X79-0506.png
谓悟者。何自而发之。及观韶所对问者。如问古佛心。
对曰此问不弱。如问如何是太子身。对曰大家见上
座问。则问答之间。不令意根椿立。盖尝曰。大凡言句。
须绝渗漏。而学者方争趋微妙之域。欲见祖师之心。
譬如趋越而首燕也欤。

* 筠州九峰玄禅师

禅师名通玄。生程氏。其先郢州长寿人也。幼依郢之
仁王寺沙门惠超。超阴察之。外纯深。中颖悟。超奇之。
为落发受具。即游洛中。听毗尼部。弃去至武陵。谒德
山鉴禅师。鉴时巳腊高。门风益峻。门下未有遘之者。
而鉴独以玄为奇。然玄不大彻透。辞去至高安。谒价
禅师。价与语喜。抚之曰。掌有神珠。白昼示人。人且按
剑。况玄夜乎。子可贵也。玄曰。但不识珠者耳。倘识之
亦无昼夜。价称之以为俊士。价殁庐于塔旁三年。而
学者来。依从日盛。玄曰。大平时世。饥餐困卧复有何
事。吾本无事。汝与么来相寻。是无事生事。无事生事。
道人所忌。何不各自歇去。中和初。拜辞其塔。北游久
之。南还寓止豫章。南平钟王执弟子礼。北面而师事
之。玄厌城居。思超放山林。王为买末山。建精舍。号隆
济。以延之。学者风靡而至。或问。自心他心。得相见否。
玄曰。自巳尚不见。他人何可观。又问。罪福之性。如何
了达。得无同异。玄曰。絺绤不禦寒。又尝问僧。近自何
处来。曰闽岭。玄曰远涉不易。曰不难。动步便到。玄曰。
有不动步者么。僧云有。玄曰争得到此间。其僧不能
天台韶国师¶ 第 506c 页 X79-0506.png
对。玄以杖逐之。玄谓门弟子曰。佛意祖意。如手展握。
先师安立五位。发明云岩宗旨。譬如神医冶病。其药
只是寻常用者。语忌十成。不欲断绝。机忌触犯。不欲
染污。但学者机思不妙。唯寻九转灵丹。云能起死。是
大不然。法华经有化城一品。佛祖密说。熟读分明。大
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坐道场。破
魔军巳。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
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
而诸佛法犹不在前。言垂成者。言一小劫。言十小劫
者。是染污是断绝。又曰。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
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花。
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花。更雨新者。如是不绝。
满十小劫。供养于佛。常击天鼓。其馀诸天。作天伎乐。
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馀诸天。
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
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言过十小劫者。偏正回互之旨也。祖
师曰。藉教悟宗者。夫岂不然哉。伪唐乾宁三年二月
十七日。晨兴诫其徒曰。无虚度光阴。无虚消信施。既
巳出家。唯道是履。名大丈夫。于是寂然在定。至三月
二十日乃化。阅世六十有三。坐四十有二夏。

赞曰。岩头曰。但识纲宗。本无寔法。玄言语。忌十成。不
欲断绝。机忌触犯。不欲染污者纲宗。也至引法华以
天台韶国师¶ 第 507a 页 X79-0507.png
證成。明佛祖之密说。泮然无疑。藉教以悟宗。夫岂虚
语哉。余至九峰。拜其塔。碑巳断坏。不可识。有木碑书。
其略如此耳。今其宗枝。皆不及玄所示纲宗。何也。

* 南康云居齐禅师

禅师名道齐。生金氏。南昌人也。幼依百丈明照禅师
得度。种性猛利。经行燕坐。以未明巳事为忧。持一钵
遍历丛林。学心不息。时法灯禅师。住南昌上蓝。齐往
依之。法灯使知藏司。法灯偶见齐呼曰。每见举祖师
西来意话。藏主如何商略。齐曰。不东不西。法灯曰。若
与么会。了无交涉。曰未审尊意如何。法灯良久曰。西
来有甚意便去。齐于是顿悟其旨。初住高安大愚。有
搜玄拈古代别之语。盛行诸方。号东禅。尝谓门弟子
曰。达磨言。此方经唯楞伽。可以印心。吾读此经。偈曰。
诸法无法体。而说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
可谓大慈悲父。如实极谈。我辈自不领受。背负恩德。
如恒河沙。或问曰。然则见自心。遂断分别乎。齐曰非
然也。譬如调马。马自见其影而不惊。何以故。以自知
其影。从自身出故。吾以是知。不断分别。亦舍心相也。
祇今目前。如实而观。不见纤毫。祖师曰。若见现在。过
去未来亦应见。若不见过去未来。现在亦不应见。此
语分明。人自迷昧。或又问龙济曰。一切钟鼓本无声。
如何信之无声齐。曰祖师曰。如鼓声无有作者。无有
住处。毕竟空故。但诳凡夫耳。若鼓声是实有。钟声俱
击。应不相参。所以玄沙曰。钟中无鼓响。鼓中无钟声。
天台韶国师¶ 第 507b 页 X79-0507.png
钟鼓不交参。句句无前后。若不当体寂灭。如何得句
句无前后耶。后移住幽谷山双林禅院。又迁住云居。
凡二十年。至道三年丁酉九月示疾。八日申时令击
钟集众。维那白众巳集。齐笑叙出家本末。揖谢辅弼
丛席者曰。今日老僧以风火相逼。特与诸人相见。且
向什么处见。向四大五阴处见耶。六入十二处见耶。
是种种处不可见。则只今相问者是谁。若真见得可
谓后学有赖。良久曰。吾化后。当以院事累契瑰。乃化。
阅世六十有九。坐四十有八夏。

赞曰。余赞大愚东禅碑。碑载齐悟契之缘。法灯曰。西
来有甚意。以校传灯曰。他家自有儿孙在。之语误也。
昔有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答曰庭前柏树
子。又随而诫之曰。汝若肯我与么道。我则辜负汝。汝
若不肯我与么道。我则不辜负汝。而昧者剿之。使古
人之意不完。为害甚矣。故并录之。

* 瑞鹿先禅师

祖师名本先。生郑氏。温州永嘉人也。儿稚不甘处俗。
去依集庆院沙门某。年二十五。为沙弥。诣天台国清
寺。受满分戒。即造韶国师。服勤十年。住瑞鹿寺。足不
历城邑。手不度财帛。不设卧具。不衣茧丝。卯斋终日。
宴坐申旦。诲诱门弟子。踰三十年。其志弥厉。谓众曰。
吾初见天台。言下便荐。然千日之内。四威仪之中。似
物碍膺。如雠同处。一日忽然猛省。譬如洗面摸著鼻
孔。作偈三首曰。非风幡动仁心动。自古相传直至今。
天台韶国师¶ 第 507c 页 X79-0507.png
今后水云人欲晓。祖师真是好知音。又曰。若是见色
便见心。人来问著方难答。若求道理说多般。辜负平
生三事衲。又曰。旷大劫来只如是。如是同天亦同地。
同地同天作么形。作么形兮无不是。乃又曰。华严称。
佛身充满于法界。是真个也无。且如佛身。既巳充满
法界。菩萨界。缘觉声闻界。人天修罗界。饿鬼畜生地
狱界。应无处蹲。如是理论。太煞聱讹。寻常说。诸法所
生。唯心所现。且道即今五根。所对六境。与汝是同耶
是别耶。同则何不作一块。别则如何说唯是一心。大
须著精彩。佛法不是等闲。大中祥符元年二月。谓门
弟子如昼曰。为我造个卵塔。塔成我行矣。八月望日
毕工。远近道俗造山。唯恐其后。是日如平居。至午时。
安坐方丈。手结宝印。谓如昼曰。古人曰。骑虎头撩虎
尾。中央事作么生。如昼曰。也祇是如昼。先曰。汝问我。
如昼乃问。骑虎头撩虎尾。中央事作么生。先曰我也
弄不出。于是奄然开一目。微视而寂。阅世六十有七。
坐四十有二夏。长吏以其事闻。有诏本州常加检视。
如昼乃奉其平生所著。竹林集十卷。诗辞千馀首。诣
阙上进。诏藏秘阁。如昼特赐紫衣。

赞曰。读先传。校传灯语句。详略少异耳。夫自心非外
有。妄尽而自返。则于生死之际。超然自得如此。然余
每怪。前圣平日机辩。皆不可犯。至临终之日。皆弭光
泯气。洞山曰。吾闲名巳谢。临济曰。谁知吾正法眼藏。
向这瞎驴边灭。今先又曰。我也弄不出。呜呼其有旨
天台韶国师¶ 第 508a 页 X79-0508.png
要乎。

禅林僧宝传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