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80133c 页
卷六 第 1a 页 0559-014.png
昌言十卷豫章记曰隋开皇间改豫章为洪
州先生盖上古有道之士复见于隋唐间云
按真诰洪崖先生今为青城真人墓在武威
姑臧县
五代
   道言
张荐明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
子庄周之说晋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
乎对曰道者妙万物以为言得其极者尸居
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祖大其言延入内
卷六 第 1b 页 0559-015.png
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奏时鼓
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
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
守一者可以治天下祖益善之赐号通玄先

   道华
郑遨字云叟滑州人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
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拂衣远去乃入少室
山为道士闻华山五粒松脂瀹入地千岁化
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求之与道士李
卷六 第 2a 页 0559-016.png
道殷罗隐之友善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
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
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世自为三高士节
度使刘凝以宝货遗之一无所受唐明宗召
以左拾遗晋高祖召以谏议大夫皆不应赐
号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遨好饮
酒奕棋为诗章写缣素人间传为宝玩或图
其形于屋壁瞻礼之迹虽远而名愈彰与夫
石门荷蓧之徒异矣
   道质
卷六 第 2b 页 0559-017.png
闾丘方远字大方舒州宿松人幼慧辩学易
于卢山陈玄悟问大旨于香林左玄泽泽奇
之后居仙都山隐真岩从刘处靖修出世之
术而子史群书不忘披览尝自言葛稚川陶
贞白吾之师友也诠太平经为三十篇备尽
枢要唐景福二年钱镠谒于馀杭大涤洞筑
室以安之表上其行业昭宗累徵之方远以
天文推寻秦地将欲荆棘唐祚当革侔之园
绮无出山林竟不起乃降诏褒异就颁命服
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由是真灵事迹显
卷六 第 3a 页 0559-018.png
闻吴楚门下弟子二百馀人广平程紫霄应
召于秦宫新安聂师道行教于吴国安定胡
谦光鲁国孔宗鲁皆得其奥者天复二年二
月十四日沐浴端坐而化葬于大涤之白鹿
洞钱武肃王梦骑鹤访别
   道质
聂师道字宗微新安歙人也性颖悟真淳言
行谦谨养亲以孝闻师闾丘大方即郡之东
山建问政山房尝览内传见服松脂法入百
丈山采松脂遇蔡真人父子及彭真人一入
卷六 第 3b 页 0559-019.png
山遽逢三仙人一日夜人间月馀矣其寔精
习之命也师道深自叹异每林中拾薪斸药
虎豹弭尾从之或以薪药负其背上送归而
去歙之近山兽不伤人皆师道有以感之也
母问师道游学所益具陈其事喜而曰汝以
孝养我以道资我何幸为汝母矣此盖宿庆
所及出游南岳九嶷拟寻梅真人萧侍郎于
玉笥梅即南昌尉福萧即子云字景乔梁之
公子自东阳太守避侯景乱全家入山二君
俱得道此山一日游郁木坑乃遇谢通脩自
卷六 第 4a 页 0559-020.png
言本居南岳与彭蔡同隐携至所居授以素
书一通复还问政三十馀年每焚修即以彭
蔡谢真形瞻礼吴太帝霸江淮闻其名徵至
广陵建玄元宫为所居赐号逍遥大师问政
先生居广陵又三十年弟子五百馀人后乃
隐化而往绝世思望而问政山屡有云鹤见
歙之乡里亲族以为师道之还故乡若令威
之归华表也有诏褒赠曰询诸赠典系乃彝
章启有厥由子何不举故淮浙宣歙管内道
门威仪逍遥大师问政先生为国焚修大德
卷六 第 4b 页 0559-021.png
赐紫聂师道早通玄理夙契真风野鹤不群
孤云自在昔太祖创基之际已命焚修及元
勋匡国之初早曾瞻敬眷言素业实冠玄关
虽升遐屡历于光阴而遗懿益隆于寰宇况
教门上请台辅奏陈且将启玄墟即回故里
是用加之峻秧锡以崇阶式表休恩庶昭往
行可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问政先生

   道品
陈抟字图南谯郡人小时戏涡水上有青衣
卷六 第 5a 页 0559-022.png
妪抱乳之曰令汝永无嗜欲聪明过人唐长
兴中举进士不第去隐武当山辟谷鍊气作
诗八十一章号指玄篇后唐明宗封为清虚
处士俄徙华山云台观常闭门卧累月不起
周世宗召至禁中验之信然显德末乘白骡
将入东都闻宋太祖即位大笑曰天下定矣
太宗时召之图南疏辞曰臣性同猿鸟心若
死灰不晓仁义之浅深安识礼仪之去就败
荷作服脱箨为冠体有青毛足无草履苟临
轩陛贻笑圣明太宗再遣中谒者必起之且
卷六 第 5b 页 0559-023.png
赐诗曰
 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
 如今若肯随徵召尽把三峰乞与君
图南不得已诣阙冠华阳巾蹑草履羽服垂
绅以宾礼见赐号希夷先生遗诣中书堂使
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入
华山已四十年计近百岁以天下治安故来
朝觐亦可念也琪等遂问修养之道答曰圣
上有天日之表正君臣合德图治之时勤行
修鍊何以加此士大夫日往乞善言皆答曰
卷六 第 6a 页 0559-024.png
优游之所勿久恋得志之处勿再往识者韪
之图南淹通群经而尤精易学盖以授弟子
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康节先生邵雍又
以太极图授种放放传穆脩穆脩传濂溪先
生周茂叔图南以故数发机先语后所以然
者世传其有人伦风鉴始太祖居潜曰与赵
忠献公游长安市图南遇诸途曰可饮乎太
祖曰愿与赵学究俱图南睥睨之曰亦可也
既至酒家忠献苦足痹亟就右坐图南诟曰
紫微垣一小星敢上次乎引而下之其召也
卷六 第 6b 页 0559-025.png
太宗令见寿王图南及门而还曰王门厮役
皆将相具何必见王由是太宗属意真宗矣
端拱二年豫知其终以表来上曰大数有终
圣时难恋命弟子贾德升于张超谷凿石室
室成而逝弥月五色云蔽山谷不散
   道儒
王昭素酸枣人也早学道尤邃于易尝曰坤
为十月卦十月纯阴用事犹有阳气在内故
荠麦先生直至坤卦之末尚有龙战之象龙
亦阳也则知阳无剥尽之理盖阴阳者刚柔
卷六 第 7a 页 0559-026.png
迭用变化日新生生所资而无尽者也其于
道深矣乡人尊其行有讼不之官府而独诣
决焉开宝二年召至讲易踰月求归特授国
子博士以礼饯之时已耄矣至九十馀乃卒
其首缩入腹中世言其能龟息云
   道言
澄隐字栖真常山人通内外学太祖征太原
还幸其居栖真时年八十容色甚少太祖问
其养生者对曰臣养生则精思鍊气耳帝王
则异于是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清静
卷六 第 7b 页 0559-027.png
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太和黄帝陶唐享
国永年得此道也帝大悦其亦孙思邈之流

   道言
张无梦字灵隐凤翔盩厔人也与种放刘海
蟾为方外交游天台赤城庐于琼台尝曰一
者道之用也其要则无方无体无用无为无
为无不为矣飞蠕蠢类皆含道性得其道者
无所不变小则粪虫变蜩大则人可变仙矣
于是观天地变化草木盛衰风云捲舒日月
卷六 第 8a 页 0559-028.png
还转水火相激阴阳相摩之理著还元百篇
真宗召见问以长生久视之旨对曰臣居山
中但诵易经老子书而已不知其他因命讲
易即说谦卦上曰独说谦何也对曰方当大
有之时宜守之以谦上深然之复命讲还元
篇曰国犹心耳心无为则气和气和则万宝
结矣心有为则气乱气乱则英华散矣此还
源之大纲也真宗嗟异之赐秩著作郎辞不
受力丐还山后卒于金陵年九十九碧虚子
陈景元其弟子也
卷六 第 8b 页 0559-029.png
   道言
刘烈九江人幼好道遇异人建隆中得道者
因结庐庐山密修其道自号虚谷子往有谭
景升者作化书烈提其要曰太虚茫茫而有
涯太上浩浩而有家得灏气之门所以收其
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若蚌内守而石
内藏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含之为太一
放之为太清大率以柱下漆园黄庭为宗尝
谓学道者万物不能迁其性一心湛然而无
思时导其气则百骸皆适抱纯白养太玄然
卷六 第 9a 页 0559-030.png
后不入其机则知神之所守气之所生精之
所复何行而不至哉
   道言
张乾曜汉天师二十四代孙也天圣八年召
至阙下仁宗问以白日冲举事对曰此非所
以辅政教也陛下苟能返古之朴行以简易
志卢清明神气完和矣奚事冲举上嘉之赐
号澄素先生
   道质
傅霖青州人少与张忠定公咏同学忠定既
卷六 第 9b 页 0559-031.png
贵求之三十年不可得尝慨思其人作诗以
志其意晚年守宛丘有被褐跨驴叩戟门大
呼曰语尚书青州傅霖来阍吏走白其言忠
定怒曰傅先生天下名士汝何人敢斥名氏
乎霖笑曰别子一世尚尔童心是岂知世间
有我哉忠定问曰何昔隐今出耶曰子将去
矣来报子耳忠定曰咏亦自知之曰知复何
言遂别去不告所往踰月忠定卒
   道默
率子廉衡山农夫也愚朴不逊众谓之率牛
卷六 第 10a 页 0559-032.png
晚入南岳观为道士观西南七里有紫虚阁
故魏夫人坛也道士以其荒寂莫肯居者唯
子廉乐居之端默而已人莫见其所为然颇
嗜酒往往醉卧山林间虽大风雨不知虎狼
过其前不害也故礼部侍郎王公祜出守长
沙奉诏祷南岳谒魏夫人坛子廉方醉卧不
能起直视公曰村道士爱酒不能常得得辄
径醉官人怒之王公察其异载与归月馀落
莫无所言复送还山曰尊师韬光内映老夫
所不测也当以诗奉赠既而忘之一日昼寝
卷六 第 10b 页 0559-033.png
梦子廉来索诗乃作二绝句书版置阁上众
道士惊日率牛何以得此太平兴国五年六
月二十七日忽谓观中人曰吾将有所适阁
不可无人当速遣继我者众益惊曰天暑如
此率牛安往狼狈视之则死矣始大异之曰
率牛乃知死日耶即葬岳下未几南台寺僧
守澄自东都还遇子廉南薰门外神气清举
守澄问何故出山笑曰闲游耳寄书与山中
人澄归乃知其死验其书则死日也发其冢
杖屦而已
卷六 第 11a 页 0559-034.png
   道术
赵吉代州人既得道行丐高安城中故为不
洁清者元丰三年苏辙子由谪高安忽过子
由曰吾知君好道而未识其要阳不降阴不
升肉多而浮面赤而疡教君挽水溉百骸浃
日诸疾除矣苟不怠度世可也子由用其言
验他日问及养性告曰亦尝梦乎方其梦也
亦有存殁忧乐之知乎曰是不可常也吉笑
曰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子由矍然异焉
知其诚有道者吉自言往在广陵为同学蒋
卷六 第 11b 页 0559-035.png
生毒其两目遂翳然时能脱翳见童子碧子
炯炯其脐以上骨如龟心以下如铧两骨相
值其间不合如指时盖百二十七岁矣后至
兴国军太守杨绘元素留之居无几俄为所
畜骠踶而死元素为葬之元祐元年蜀沙门
法震来见大苏公东都曰法震至云安酒家
见丐者云吾姓赵顷识苏公黄州幸为我多
问子由闻之惊问其状知为吉也兴国军太
守朱彦博子时在坐归告其父发其藏唯一
杖两胫在耳道书称尸解之下者留足一骨
卷六 第 12a 页 0559-036.png
岂谓是耶
   道言
李昊剑州人善符禁陈述古知陈州官舍多
鬼因空所舍堂致昊鬼即止苏辙子由诘曰
何能尔耶昊曰彼多欲故鬼侮之吾断欲久
非有他也间从问所以养生者答曰人禀天
地五行以生与天地均五行之运于天地无
穷而人寿不过百年者自戕之耳夫生而知
物我之辩内而在我外而在物物我之情不
忘于心我与物为二则所受五行之气判然
卷六 第 12b 页 0559-037.png
与五行大分不通因其所受厚薄各尽所有
而止故或寿或夭今诚忘物我之异使是身
与天地相通如一则五行之气中外流注而
不竭安有不长生者哉
   道华
朱自英字隐芝句曲朱阳里人生于太平兴
国元年八九岁从牧儿郭干村能吹笛致鹤
父母以为不祥弃之乃从茅山朱元吉著道
士服时年十二端拱之初也继与明真张鍊
师居积金山顶试辟谷术人稍趋之遂思远
卷六 第 13a 页 0559-038.png
游至襄阳遇异人陈铁脚挟往青城山复过
濑乡校雠太清宫古藏经遇水星童子武仙
童名抱一挟往河中府谓此行已抵太阴鍊
形一度行止神变景德元年嗣茅山经箓二
十三代真宗遣使祈胤山中明年生仁宗事
具宋史奉旨住持玉清昭应宫敕建乾元天
圣两观赐号国师明肃太后传大洞毕法加
号观妙先生还山因得抱一蜀中所寄书意
警责姓名显耀暴露天机先生对之泣数行
下弟子莫测也天圣七年十一月坐蜕于乾
卷六 第 13b 页 0559-039.png
元手执祥符所赐玉如意汗流浃体额有凝
珠尸解之上者
   道品
刘混康字混康晋陵人嘉祐五年试经为道
士一夕梦神人告曰汝欲学道当择名山尝
患世无良师每散发登坛以天为宗已而闻
茅山毛宗师有道一见授以经箓庵居积金
峰一日三羽士造其庐指庵之东隅曰汝即
此以居抱神守中德惠及人当无愧古人也
又顾其额间曰此无作之地道之所尚不可
卷六 第 14a 页 0559-040.png
以有疵手为扪之明日瘢灭元祐元年哲宗
闻其名以高道召敕住上清储祥宫绍圣四
年敕江宁府即所居潜神庵为元符观别敕
三茅山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閤皂山
为经箓三山云徽宗益大其观加号元符万
宁宫赐九老仙都君玉印玉櫑具景震剑御
书画宝赐不一先生累表灾变上虽加叹而
不能用其言大观二年再召出山群鹿遮道
一鹿触车而毙命瘗之道左先是所蓄鹤闻
召飞去先生曰鹤去鹿毙吾无还期四月至
卷六 第 14b 页 0559-041.png
京馆于新作元符之别观夜梦天帝召诘朝
驾幸进上所诵大洞经十七日丁酉倏然解
化年七十二敕建藏真观于葬所累加至葆
真观妙冲和先生赠太中大夫谥静一
   道言
查净之字清远金陵人父携入茅山刘先生
见而奇之曰此子他日人天师也师喜跃誓
不复归遂为入室弟子元祐间从刘先生入
朝先生被旨住储祥宫以师归主元符宫事
政和三年七月三日召门弟子曰吾今年四
卷六 第 15a 页 0559-042.png
十六岁昔先师授记以为过叨朝廷厚恩寿
当不逾于此遂命脩遗表捉笔亲题表后云
陛下天纵圣哲尊道崇德自古帝王未有过
者然念帝王奉道与臣庶不同一言一动上
合天心则万方蒙恩太上五千言以去奢去
泰慈俭为先乃陛下之师宝致道之津梁也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以保圣躬节财俭用以
固邦本听纳忠良以广言路天下幸甚如臣
下愚固不当冒死陈词实念先师付托之重
尝令臣以尽忠报国为先当今之际不进一
卷六 第 15b 页 0559-043.png
言以裨圣德则臣违天负师抱恨泉壤矣操
笔陈情伏增感怆臣净之再言押书毕而逝
表闻徽宗嗟悼不已以其表降付藏真观刻
石山中
   道化
徐守信海陵人为天庆观佣役服弊布衣曳
绳屦或跣行终日无所为惟执帚扫除且诵
度人经不绝口有道士徐元吉他方来病癞
甚众厌恶弗肯与处斥居观后茅庐中守信
独事之谨元吉已而死丐钱为敛葬既巳归
卷六 第 16a 页 0559-044.png
茅庐哭三日出而佯狂稍稍有异事人皆神
之称为神翁始知得道于癞道士也自是四
方多来问灾祥哲宗不豫遣香至神翁所翁
书吉人以进未几徽宗嗣位崇宁初召之不
肯起强舆至东都复不可留乃礼归之即海
陵为建仙源万寿宫使居焉大观二年召赴
阙四月十七日闻茅山刘先生化于储祥之
别观乃曰刘先生去我亦去矣即二十日庚
子解去故降诏语有云诚意感通异人沓至
了然委化不约而同赠太中大夫与刘先生
卷六 第 16b 页 0559-045.png
诰无异词也
   道品
张继先汉天师三十代孙先生九岁得其法
渊默寡言清癯白晢眉目真天人也徽宗遣
使召之既至秩以碧虚大夫先生方十三岁
辞不受崇宁四年再召命弭解州盐池怪事
甚神异赐号虚靖先生政和中大内灾命醮
欀之因奏红羊赤马之厄其语秘靖康初虏
引去出塞朝廷再遣使与郡太守诣先生庐
致召必起之先生行至馀杭而色忧不怡人
卷六 第 17a 页 0559-046.png
莫之测已而乃闻虏复入寇急召入朝至泗
州天庆观端坐化去年三十六实丁未岁也
后萨道人守坚复遇先生青城山高宗命设
像于内中观堂所著大道歌心说传于世
   道言
刘高尚滨州安定人家世为农九岁不茹荤
后稍稍不语问以事则书而对其语初若不
可晓已而辄验家人为筑别室以居久之言
皆响应远近以为神徽宗三使往聘之辞疾
不奉诏赐号高尚处士建观以居其徒因以
卷六 第 17b 页 0559-047.png
其号名之靖康之乱虏人见高尚皆下马罗
拜不敢入其里高尚尝有言曰世之人以嗜
欲杀身以货财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
杀天下后世识者以为名言周少隐既为之
传又推广其言而为之说以为此古博大真
人所以救溺起死还真之论岂世俗工言语
文章者所能至哉先生农家子未尝读书事
师而有是言岂神仙中之深知道者乎盖又
与夫熊经鸟伸吐故纳新区区积岁月之功
而欲著名于仙籍者固有间矣
卷六 第 18a 页 0559-048.png
   道言
王道坚龙虎山道士政和间徵赴阙馆于太
一宫徽宗问以修鍊延年之术奏曰清静无
为轩黄所以致治多欲求仙汉武所以罔功
夫修鍊非天子事也时方校定道藏经制授
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同校定道经徽宗豫
知国当有厄命道坚禳之奏曰修德可以回
天禬禳之事不敢误国力请还山绍兴初高
宗复遣使召先一日道坚鸣鼓集大众举颂
有为报长安使休寻海上山比使至已化去
卷六 第 18b 页 0559-049.png

   道术
留用光信州贵溪人貌奇古而黔既壮无所
闻往游南岳至抚州临川县路逢一道人自
言是张辅元与用光偕行用光行为张负止
为张炊次长沙张谓曰子事吾勤亦至矣向
吾慢子观子之变子益加敬吾今入蜀有一
篇授子子其秘之遂去启视乃五雷书庆元
间衢州旱郡守沈作砺夜梦黑龙蟠于城隍
庙门旦视之乃用光醉卧也即延命祷雨而
卷六 第 19a 页 0559-050.png
雨郡上其事复祷雨于朝亦雨用光年几四
十未得度为道士至是即御前赐冠服赐号
冲靖先生宁宗为出内帑钱撤上清宫新而
大之理宗立复召用光谓使者曰归奏天子
治天下者道德五千言足矣山林野人来将
奚益竟解化龙虎山中向之所遇张辅元或
谓为汉天师也


玄品录卷之五
卷六 第 19b 页 0559-05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