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80122b 页
卷四 第 1a 页 0558-158.png
玄品录卷之四当四
    句曲外史吴郡海昌张天雨集
南史
   道品
周子良字元和茅山陶隐居之弟子也本豫
州汝南县人寓居丹阳建康西乡清化里祖
文朗宋江夏王国左常侍所生父耀宗文朗
第五子郡五官掾早卒继父耀旭扬州议曹
从事母永嘉徐净光怀娠五月梦室中仙圣
皆起行四面来绕己身以建武四年丁且岁
卷四 第 1b 页 0558-159.png
正月二日人定时生十岁随母还永嘉天鉴
七年隐居东游海岳度峤至永嘉憩于天师
治堂而子良始已寄治内住时年十二因求
入山服节为弟子始受仙灵箓老子五千文
西岳公禁虎豹符便专心于香灯之务凡好
书画人间杂伎经心则能后随往南霍及反
木溜十一年从还茅岭进受五岳图三皇内
文十二年秋其家中表亲族来投山居乃出
就西阿别解住子良密受灵旨降真接仙而
隐居未尝有疑盖自十四年乙未岁五月二
卷四 第 2a 页 0558-160.png
十三夏至日忽尔寝卧弥纶良久乃起是为
感降之始其年十月二十七日日昳后平卧
尸解时年二十隐居料理箧蕴而永无遗记
十一月甲子旦因往燕口洞果得一大函书
遂登崎岳钩取拜请将还即是从来受旨所
封函中皆散纸杂糅乃依日月次第类为周
氏冥通记四卷隐居又撰周玄人传于记前
进之武皇帝子良盖三生学道初生周达家
次生刘伟家其学道精勤之福方流今身已
经三过上仙籍其中或犯非法而复落去故
卷四 第 2b 页 0558-161.png
经生死乃遂始得保命府改名太玄字虚灵
为保籍丞后更奏东华为保晨司而刻名紫
玉之简者矣众真降教玄旨具于本记中也
    道术
孙文韬一名韬字文藏会稽剡县人入茅山
师隐居参受真法及见杨许三真手书上经
稍学模写遂大巧妙后学大王书殊有深分
当时称之华阳南洞九锡文碑许长史旧馆
坛碑并韬之迹也南洞碑阴云文韬心柔容
毅迹方智圆既业不群物故异简刊焉所谓
卷四 第 3a 页 0558-162.png
异简之刊山中绝考矣
   道儒
马枢字要理扶风郿人也博极经史尤精周
易老子义邵陵王纶为南徐州刺史引为学
士遇侯景之乱纶举兵援台留书二万卷付
枢枢肆志寻览殆遍乃喟然叹曰吾闻贵爵
位者以巢由为桎梏爱山林者以伊吕为筦
库束名实则刍芥柱下之高玩清虚则秕糠
席上之说稽之笃论亦各从其好也比求志
之士望途而息岂天之不惠高尚何山林之
卷四 第 3b 页 0558-163.png
无闻甚乎乃隐于茅山有终焉之志枢少属
离乱凡所居处盗贼不入依托者常数百家
陈元嘉元年文帝徵为度支尚书辞不应命
晚年目精洞黄能视闇中物有白燕一双巢
其庭树驯狎阑庑时至几案春来秋去几三
十年大业十三年卒撰道觉论行于世
   道品
薛彪之晋陵人少不狎俗无羡荣秩齐建武
二年停东川采访真秘三年乃反启敕于句
曲大茅东岭洞天馆行道松餐涧饮弥历年
卷四 第 4a 页 0558-164.png
岁也馆即晋真人任敦成道之所坛灶犹存
殊有灵验先生是以访古求真而即地焉

   道术
徐则东海剡人也幼沉静寡欲受业于周弘
正善三玄精于论议声擅都邑则叹曰名者
实之宾吾其为宾乎遂怀栖隐之操杖策入
缙云山从学者数百人陈太建中应召来憩
至真观期月辞入天台山因绝粒养性所资
惟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衣绵絮初在缙
卷四 第 4b 页 0558-165.png
云山太极真人徐君降而谓之曰汝年出八
十当为王者师然后得道也时晋王广镇扬
州闻其名手书召之则谓门人曰吾今年八
十有一王来召我徐君之言信而有徵矣遂
诣王王请受道法则辞以时日不便其后夕
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平常朝礼之仪至五更
而死肢体柔弱如生停留数旬颜色无变王
遣使送还天台藏之时自江都至于天台在
道人多见则徒步云得放还至其旧居取经
书道具分遗弟子仍令净扫一房曰有客至
卷四 第 5a 页 0558-166.png
宜延之于此然后跨石梁而去不知所之须
臾柩至方知其灵化时年八十二王闻而益
异之遣画工图其像柳𧦬为之赞云
 张羡初仕后周为司成中大夫撰老子庄
 子议凡五十二篇名曰道言

   道品
王远知琅琊人祖景贤梁江州刺史父昙选
陈扬州刺史母驾部郎中丁超女也尝昼寝
梦灵凤集其身因而有娠又闻腹中啼声沙
卷四 第 5b 页 0558-167.png
门实志谓昙选日生子当为神仙宗伯远知
生于梁大通二年少聪敏博综群书初师宗
道先生臧矜后入茅山嗣修陶隐居经法陈
主闻其名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及
隋炀帝为晋王镇扬州使王子相柳顾言相
次召之远知乃来谒见斯须而须发变白王
惧而遣之顷复其旧炀帝幸涿郡员外郎崔
凤举就邀之见于临朔宫帝躬执弟子礼敕
都城起玉清玄坛以处之及幸扬州谏不宜
远去京国帝不能从唐高祖之龙潜也远知
卷四 第 6a 页 0558-168.png
尝密传符命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
龄微服以谒之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
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
愿自爱太宗登极将加重位固请归山贞观
九年敕润州于茅山置太平观并度道士降
玺书曰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屏弃尘杂
栖志玄虚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
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
自古非夫得秘诀于金坛受幽文于玉笈者
孰能与于此乎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眷言
卷四 第 6b 页 0558-169.png
夙范无忘寤寐近览来奏请归旧山已有别
敕不遗高志并许置观用表夙心未知先生
早晚以届江外所营栋宇何当就功伫闻委
曲副兹引领近已令太史令薛颐等往诣令
宣朕意其年八月十四日谓弟子潘师正曰
吾见仙格以吾小时误伤一童子吻不得自
白日升天见署少室伯将行在即至十六日
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寝顾问侍者曰日时早
晚对曰辰时曰好即整冠而化年一百二十
六岁调露二年赠太中大夫谥曰升真先生
卷四 第 7a 页 0558-170.png
则天嗣圣加赠金紫光禄大夫天授二年改
谥曰升玄先生时称王法主云
   道言
徐洪客泰山道士也隋乱贻李密书曰大众
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厌战难以成功宜乘
进取之机因士马之锐沿流东指直向江都
执取独夫号令天下密壮其言以书招之洪
客竟不出莫知所之致堂胡君曰洪客之谋
奇而正非惟李密不及唐诸人皆不及也天
下未尝无才或隐屠贩寄于盗贼洪客魏徵
卷四 第 7b 页 0558-171.png
 
优游黄冠中而抱匡时之略怀济世之具而
人不知也隋炀无道民怨可也军叛可也士
大夫去之可也为道士栖身烟霞脱迹尘垢
人君得失天下理乱何预己事而慷慨发言
深达要领劝人决策直取独夫诗云人之秉
彝好是懿德其此之谓矣然李密不足与言
洪客无乃未知晋阳兴师或无路自达聊于
蒲城公发之耶以此一言观其人胸中之奇
固多矣而迄不自见虽太宗得天下亦寂无
所传闻岂已死欤抑如黄石公鲁仲连之流
卷四 第 8a 页 0558-172.png
欤呜呼可谓高士矣
   道权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
不营有大志隋乱隐为道士后佐太宗以直
谏劝行仁义致贞观太平为一代宗臣唐书
本传不备录
   道术
薛颐河东汾阴人少好玄言大业中去俗为
道士解天文律历炀帝时引入玉清观内道
场亟令章醮武德初遣直秦府颐尝密谓秦
卷四 第 8b 页 0558-173.png
王曰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愿王自惜也
累迁至太史令贞观中将封禅泰山有彗星
见颐因言考诸玄象恐未可东封会褚遂良
亦言其事于是乃止颐后上表请复为道士
太宗为置紫府观于九𡕰山拜颐中大夫行
紫府观主事又敕于观中建一清台候玄象
有灾祥薄蚀谪见等事随状上闻前后所奏
与京台李淳风多相符契淳风在隋亦尝为
道士号黄冠子以论撰自见云
   道隐
卷四 第 9a 页 0558-174.png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简放不喜拜揖
兄通隋末大儒也绩累应孝悌廉洁举授秘
书正字不乐求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时
天下大乱遂解去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
乃还乡里有田十六顷在河渚间有隐士仲
长子光者服食养性绩慕其真素徙与相近
子光瘖未尝交语尝与对酌悠然欢甚绩有
奴婢数人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
供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他书罕读也欲
见兄辄渡河还家爱游北山东皋因号东皋
卷四 第 9b 页 0558-175.png
子乘牛经酒肆或留数日武德初以前官待
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
乐耶答曰良酝可恋耳贞观十八年卒
   道品
叶法善栝苍人也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传
卜筮摄养之术少受符箓能厌劾鬼神显庆
中高宗闻其名徵诣京师将加爵位固辞之
留内道场供待特异高宗时广徵方士合鍊
黄白法善上言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
理请柬其真伪帝然其言因令法善试之出
卷四 第 10a 页 0558-176.png
者九十馀人遂一切罢之法善自高宗则天
中宗历五十年常往来名山数召入禁中尽
礼问道睿宗即位称其有冥助之功先天二
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依旧为道士止于
京师之景隆观赠其父慧明银青光禄大夫
歙州刺史李邕撰碑当时尊宠莫与为比法
善生于隋大业之丙子卒于开元之庚子凡
百七岁八年诏曰故道士鸿胪卿员外置越
国公叶法善天真精密妙理玄畅包括秘要
发挥灵奇固以冥默难源希夷罔测而情栖
卷四 第 10b 页 0558-177.png
蓬阆迹混朝伍保黄冠而不杖加紫绶而非
荣卓尔孤秀泠然独往胜气绝欲贞风无尘
金骨外耸珠光内耀斯乃体应中仙名升上
德朕尝听政之暇屡询至道公以理国之法
数陈昌言谋参隐讽事宣弘益叹徽音之未
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整遗歼良奄及水惟
平昔感怆于怀宜申礼命式旌泉壤可赠越
州都督
   道品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馀
卷四 第 11a 页 0558-178.png
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洛州总管独
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
难为用耳周宣帝时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
山隋文帝辅政徵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
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
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
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
虚言哉将加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
宗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上元元年辞疾请归
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
卷四 第 11b 页 0558-179.png
名之士宗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
以事焉思邈尝从幸九成宫照邻留在其宅
时庭前有病黎树照邻为之赋其叙曰癸酉
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
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
有孙思邈处士居之孙君道合古今学殚数
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
之维摩诘耳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
闳安期先生之俦也照邻有未疾医所不能
愈乃问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
卷四 第 12a 页 0558-180.png
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
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
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霓此天地之常数
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
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
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
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
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
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
之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
卷四 第 12b 页 0558-181.png
流此天地之危诊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
也石立土踊天地之瘤赘也山崩土陷天地
之痈疽也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也川渎涸
竭天地之焦枯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
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
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弭之灾又曰胆欲大
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谓小心也𡱝𡱝武夫公侯干城谓
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几
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复问养性之要答
卷四 第 13a 页 0558-182.png
曰天有盈虚人有迍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
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
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
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
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
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
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
侮于远如此则人事毕矣思邈自云开皇辛
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
卷四 第 13b 页 0558-183.png
百岁人话周齐问事历历如见以此参之不啻
百岁人矣然又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
之聪明博达不死者也魏徵等受诏修齐梁
周陈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
传㖟有如目睹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
问人伦之事思邈曰汝后五十年位登方伯
吾孙当为属使可自保也后齐卿为徐州刺
史思邈孙溥果为徐州萧县丞盖初谓齐卿
之时溥尚未生而预知其事凡诸异迹多类
此永淳九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
卷四 第 14a 页 0558-184.png
牲牢经月馀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
时人异之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摄
生真录枕中素书三教会各一卷并行于代
   道术
周隐遥字息元居洞庭苞山自云角里先生
之后山有其祖用里村言其世数人得道隐
遥精修太阴鍊形之术不以昼夜更动息不
以寒暑易纤厚不食而甚力虽饮而无漏贞
观中召至长安馆于内殿问修息之道对曰
臣所修者匹夫之事功不及物帝王一言之
卷四 第 14b 页 0558-185.png
利万方蒙福得道之效速于臣人区区所学
非万乘所宜留意恳求归山诏遂其所适他
日赞皇李德裕闻其有道建宝历崇元圣祖
院为供养之所院在句曲山华阳南洞前令
狐楚有记
   道隐
田游岩京兆三原人初补太学生后罢归游
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不能去其母
及妻子并有方外之志与游岩俱游山水二
十馀年后入箕山就许由庙东筑室而居自
卷四 第 15a 页 0558-186.png
称许由东邻调露中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
郎薛元超问劳其母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
令左右人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
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育烟霞痼疾既逢圣
代得遂逍遥帝曰朕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
乎元超曰汉高欲废嫡立庶黄绮方来岂如
陛下崇重隐沦亲问岩穴帝于是甚欢因将
游岩就行宫并家口给传赴都授崇文馆学
士令与太子少傅刘仁轨谈论帝后将营奉
天宫幸嵩山游岩旧宅先在宫侧特令不毁
卷四 第 15b 页 0558-187.png
亲书题额悬其门曰隐士田游岩宅
   道质
卢鸿一字颢然本范阳人徙家洛阳少有学
业颇工篆籀楷隶隐于嵩山开元初遣使备
礼再徵不至五年下诏曰朕以寡薄忝膺大
位尝恨玄风久替淳化未升每用翘想遗贤
冀闻上皇之训以卿黄中通理钩深诣微穷
太一之道践中庸之德确乎高尚足侔古人
故比下徵书伫谐善绩而每辄托辞拒违不
至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数年虽得素履幽人
卷四 第 16a 页 0558-188.png
之贞而失考父滋恭之命岂朝廷之故与生
殊趣耶将纵欲山林不能反乎礼有大伦君
臣之迹不可废也今城阙密迩不足为难便
敕赍束帛之贶重宣斯旨想有以翻然易节
副朕意焉鸿一赴徵六年至东都谒见不拜
宰相遣通事舍人问其故奏曰臣闻老子言
礼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山臣鸿一敢以忠
信奉见上别召升内殿赐之酒食诏曰卢鸿
一应辟而至访之至道有会淳风爰举逸人
用劝天下特授谏议大夫鸿一固辞又制曰
卷四 第 16b 页 0558-189.png
昔在帝尧全许由之节缅惟大禹听伯成之
高则知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遁之
时义大矣哉嵩山隐士卢鸿一抗迹幽远凝
情篆素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云卧
林壑多历年载传不云乎举逸人天下之人
归心焉是乃飞书岩穴备礼徵聘方伫献替
式弘理政而矫然不群确乎难拔静己以镇
其操洗心以激其流固辞荣宠厚风俗不降
其志用保厥躬会稽延陵未可名屈太原王
霸终以病归宜以谏议大夫放还山岁给米
卷四 第 17a 页 0558-190.png
百石绢五十疋充其药物仍令府县送隐居
之所若知朝廷得失具状以闻将还山又赐
隐居之服并及草堂一所恩礼特厚鸿一有
草堂图十志好事者传宝之
   道儒
白履忠陈留浚仪人也博涉文史尝隐居于
古大梁城人号为梁丘子景云中徵拜校书
郎寻弃官去开元十七年刑部尚书王志愔
表荐履忠隐居读书贞苦守操有古人之风
堪为入阁侍读及徵至京师履忠辞以老病
卷四 第 17b 页 0558-191.png
诏曰处士前秘书省校书郎白履忠学优缃
简道贲丘园采赜以见其微隐居能达其志
故以汲引洙泗物色夷门素风自高玄冕非
贵几杖云暮章秩宜加俾承礼命之优式副
宠贤之美可朝散大夫履忠寻表请还乡手
诏曰孝悌立身静退励俗年过耆耄不杂风
尘盛德与闻通班是锡岂惟旌贲山薮实欲
奖劝人伦且游上京徐还故里乃停留数月
而归著三玄精辩论一卷注老子及黄庭内
景经有文集十卷
卷四 第 18a 页 0558-192.png
   道品
潘师正字子真贝丘宗城人少丧母庐于墓
侧以至孝闻大业中度为道士师事王法主
尽以道家隐诀及符箓授之师正清静寡欲
居于嵩山之逍遥谷积二十馀年唯服青䭀
饭松叶饮水而已高宗幸东都因至谷中见
其萧然独处惟一薛荔绳床将朽恻然问师
正山中何所须对曰所须茂松清泉此山中
不乏又命作符书辞曰不解符书帝与天后
叹异之而去明日步辇载至行宫与语留连
卷四 第 18b 页 0558-193.png
信宿乃还寻敕所司于其所居造崇唐观岭
上别立精思院以处之复改置奉天宫又敕
所司于逍遥谷口特开一门号曰仙游门又
于苑北面置寻真门皆为师正立名焉数步
辇迎至之时太常奏新造乐曲帝令以祈仙
望仙翘仙为名前后赐诗凡数十首甚见尊
礼永淳元年将卒谓弟子曰吾默遁于此乃
复过劳世主惊扰灵岳诚罪人也汝等学道
不厌深眇卒时年九十有八帝与天后追思
不已赠太中大夫谥体玄先生诏司功王适
卷四 第 19a 页 0558-194.png
撰碑文
   道术
刘道合陈州宛丘人初与潘尊师同隐嵩山
高宗闻其名令于隐所置太一观以居焉数
召入宫及将封泰山属久雨帝命于仪鸾殿
作止雨之术俄而霁朗帝大悦即令驰传先
登太山以祈福祐前后赐赉皆散与贫乏高
宗尝命其合还丹丹成而上之咸亨中卒及
帝营奉天宫迁道合之殡室弟子开棺将易
衣改葬其尸唯空皮而背上开折有似蝉蜕
卷四 第 19b 页 0558-195.png
尽失其齿骨众谓尸解高宗闻之叹曰刘尊
师为朕合丹乃自服仙去矣其所上者卒无
异焉
   道品
司马子微一名承祯字子微河内温人周晋
州刺史琅琊公裔孙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
道士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
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
一之法至汝四叶矣子徵尝遍游名山乃止
于天台山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敕赞美
卷四 第 20a 页 0558-196.png
之及将还敕麟台监李峤饯之于洛桥之东
景云二年睿宗遣其兄承袆就天台山迎之
京师入宫中首问阴阳术数之事对曰道德
经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为且心目
所知见者每损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增
其智虑哉帝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
为如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游心于澹合
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不
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道也帝叹息曰广
卷四 第 20b 页 0558-197.png
成之言即斯是也子微固辞还山仍赐宝琴
一张及霞文帔而遗之朝中名士赠诗李适
为倡属和三百馀人题曰白云记卢藏用因
指终南山谓先生曰是中大佳何必天台答
曰以余观之仕宦之捷径也藏用有惭色盖
其初隐于终南云开元九年玄宗遣使迎入
京亲受法箓前后赉赐甚厚十年驾还西都
子微又请还天台玄宗赋诗赠行十五年复
召至都敕于王屋山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
焉子微因上言五岳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
卷四 第 21a 页 0558-198.png
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冕
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更请立斋祠之所
以别山林之神玄宗从其言因敕五岳各置
真君祠一所其像设制度依按道经创意为
之子微工篆隶书玄宗命以三体写老子经
因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为真本
而奏上之敕所居为阳台观上自题其额赐
绢三百疋以充药饵之用年八十九卒于王
屋其弟子表称解去之日有双鹤绕坛及白
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玄
卷四 第 21b 页 0558-199.png
宗深叹之乃下制曰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
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
自得之场归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固以名
登真格位在灵官林壑未改遐霄已旷言念
高烈有怆于怀宜赠徽章用光丹箓可赠银
青光禄大夫谥贞一仍御制碑文韦渠牟作

   道华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县人少通经善属文
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奈流俗入嵩山依潘
卷四 第 22a 页 0558-200.png
尊师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
其术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久之游天
台观沧海与有名士相娱乐文辞传京师玄
宗闻其名遣使徵之既至召入大同殿与语
甚悦令待诏翰林一日问以道术对曰道术
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文辞蔓语徒费纸劄
耳又问神仙修鍊之事对曰此野人事当以
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所宜问筠每开陈皆
名教世务以微言讽天子重之赐号宗元先
生天宝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筠
卷四 第 22b 页 0558-201.png
坚求还嵩山累表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
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既而中原大变
江淮多盗乃东游天台剡中与李白孔巢父
为方外交有文集二十卷权德舆为序其玄
纲三篇神仙可学论等为达识之士所称筠
之在翰林特承恩宠高力士好佛故尝短筠
于上前乃坚求放外然其辞理宏深文彩焕
发每制一篇人争传写虽李白之高放杜甫
之雄雅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道权
卷四 第 23a 页 0558-202.png
李泌字长源本居鬼谷七岁知为文开元十
六年以奇童召对张九龄尤所奖爱呼为小
友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
仙不死术天宝中诣阙献复黄帝九鼎议帝
忆其蚤慧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肃宗
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
天下成败事帝悦将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
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黄衣者圣人白
衣者山人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
马帝尝曰卿侍上皇中为朕师今下判广平
卷四 第 23b 页 0558-203.png
行军是朕父子资卿道义云崔圆李辅国以
泌亲信疾之泌畏祸愿隐衡山有诏给三品
禄赐隐士服为治室庐山中泌尝取松樛枝
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以献帝四
方争效之代宗立召至舍蓬莱殿书阁初泌
不肉食因赐第诏强食肉德宗在奉天召赴
行在授左散骑常侍泌始凿山开车道至三
门以便饟漕以劳进礼部尚书三年同平章
事帝尝从容言卢杞清分敢言然少学不能
广朕以古道人皆指其奸朕初不觉也对曰
卷四 第 24a 页 0558-204.png
陛下能觉杞之恶安置建中之祸李揆和蕃
颜真卿使希烈其害旧德多矣又杨炎罗不
致死杞挤陷之而相关播怀光立功逼使其
叛此欺天也帝曰卿言诚有之然建中乱卿
亦知桑道茂语乎乃命当然对曰夫命者已
然之言主相造命不当言命言命则不复赏
善罚恶矣帝曰朕请不复言命俄加崇文馆
学士修国史泌请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
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百官进农
书以示务本帝悦乃著令与上已九日为三
卷四 第 24b 页 0558-205.png
令节皆赐缗钱燕会四年八月日蚀东壁泌
口东壁图书府大臣当有忧者吾以宰相兼
学士当之矣明年果卒泌出入禁中事四帝
数为权倖所嫉尝以智免且时时傥议能寤
人主亦自有建明柳玭称两京之复泌谋居
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云
   道品
李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弘避则天讳易焉
家世业儒父孝威号贞隐先生精黄老之术
神龙初含光以清行度为道士居龙兴观开
卷四 第 25a 页 0558-206.png
元十七年从司马子微于王屋山一见目之
曰真玉清之容也居嵩阳二十馀年司马仙
去玄宗召诣阙与语叹曰吾见含光知司马
真人犹然在世一日问及金鼎对曰道德公
也轻举公中之私耳时见其私圣人存教若
求生询欲则似系风玄宗深感异之召居阳
台观岁馀称疾乞归茅山纂修经法天宝四
年十二月命中使赍玺书徵之既至馆于禁
中每欲咨禀必先斋沐请传道法辞以疾复
求还山乃特敕杨许故宅紫阳观以居之御
卷四 第 25b 页 0558-207.png
制诗饯别禁山中采捕鱼猎食荤血者不得
入时经诰真迹已多散逸奉诏搜访备得宝
书进上之复召山人王旻请含光楷书上经
十三纸以补阙若曰欲得神仙手笔代代相
续耳七年三月十八日玄宗受三洞经箓于
大同殿遥礼度师赐号玄静先生法衣一袭
以伸师资之礼大历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坐
蜕于紫阳别院执简如生时年八十有七以
左玄大夫赠正议大夫颜真卿柳识撰碑并
刻开元手诏二十四通于石
卷四 第 26a 页 0558-208.png
   道华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东阳金华人父游
朝好道通庄列二子书著象罔白马證诸篇
佐其说母留梦枫生腹上产志和年十六擢
明经以策干肃宗得待诏翰林授右金吾卫
录事参军后以亲丧不复仕居江湖自谓烟
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因以为称又述大
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有五兄浦阳尉鹤
龄恐其遁世不返为筑室会稽东郭茨以生
刍掾栋不施斤斧豹席棕屩闭门十年浙江
卷四 第 26b 页 0558-209.png
东观察使御史大夫陈少游往见为终日留
表其居曰玄真坊巷曰回轩巷又为创桥以
达其居行者谓之大夫桥遂作告大夫桥文
以谢之鸣桹杖拿随意所适垂钓去饵不在
得鱼肃宗尝锡奴婢各一志和配为夫妇名
夫曰鱼僮妇曰樵青人问其故鱼僮使捧钓
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脩问孰为往来者答
曰太虚作室而共居明月为灯以同照与四
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吴兴
卷四 第 27a 页 0558-210.png
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舴艋既敝请为更之
志和曰傥惠渔舟愿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
之上往来苕霅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
辩捷皆此类也好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
舞笔飞墨应节而成宪宗图其渔歌求之不
能致为御史李萼写图幛千变万化观者愕
眙在坐六十馀人各署姓名爵里于其下志
和悉以两言目之潜皆属对举席叹骇然立
性孤峻不可得而亲疏故颜公作浪迹先生
碑云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希迹乎
卷四 第 27b 页 0558-211.png
道丈夫同符乎古作者李德裕亦称其隐而
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云
   道华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少以文辞知名举进士
用陆象先荐以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博士
累迁至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
子侍读十三年玄宗封东岳召知章讲定仪
注因奏名昊天上帝君位五方五帝臣位帝
号虽殊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坛上群臣
祀臣位于坛下诚足垂表来叶为变礼之大
卷四 第 28a 页 0558-212.png
者也然礼成于三献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
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三献于行
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后迁太子
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秘书监知章性放旷
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天宝三载因病
梦游帝居乃上疏请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
乡宅为观先是表乞永周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复赐鉴湖剡中曲敕其观为千秋
观命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以便奉
养御制诗赠行并序曰天宝三载太子宾客
卷四 第 28b 页 0558-213.png
贺知章鉴于止足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
期入道朕以其夙存微尚年在迟莫用脩挂
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稽山
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三事大夫供帐青
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亦将励俗劝人
毋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凡预兹宴
皆宜属和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
贤达其如高尚心环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公怅望深皇太子已下咸就
饯别因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晚尤
卷四 第 29a 页 0558-214.png
纵逸遨游里巷每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尤善
草隶书与吴郡张旭齐名还乡寿养卒年八
十有六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
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器识夷澹
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
箭蕴昆岗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
静默以养閒因谭谐而讽谏以莫齿辞禄再
见欸诚愿追老二之踪竟遂四明之客允叶
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
往舟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
卷四 第 29b 页 0559-004.png
宜加缛礼式表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玄品录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