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80113a 页
卷三 第 1a 页 0558-102.png
玄品录卷之三当三
    句曲外史吴郡海昌张天雨集
   道品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少好学家贫躬自
伐薪以货纸墨夜辄写书习诵遂以儒学知
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樗蒲齿
名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
必得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
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鍊丹秘术授弟子郑
卷三 第 1b 页 0558-103.png
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咸和初司徒王导
召补州主簿后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皆
固辞不就晚欲鍊丹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
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以为荣以有
丹耳帝从之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
乃止罗浮山鍊丹在山积年优游閒养著述
不辍其自序曰洪体之进趍之才偶好无为
之业假令旧翅则能凌厉霄玄骋足则能追
风蹑景犹欲戢劲翮于尺鴳之群藏逸迹于
跛驴之伍岂况大块禀我以寻常之短羽造
卷三 第 2a 页 0558-104.png
化假我以至驽之蹇足自卜者审不能者上
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鳖而追飞
兔之轨哉是以望绝于荣华之涂而志安乎
穷圮之域藜藿有八珍之甘蓬荜有藻棁之
乐也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
但大笑之又将毁谤真正故予所著抱朴子
内外篇凡一百一十六篇虽不足藏之名山
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盖以自号名其书
云洪博问学识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
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一日坐至日中兀
卷三 第 2b 页 0558-105.png
然若睡而卒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
柔软举入棺甚轻如空衣盖尸解仙去矣
   道权
王义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善隶书为
古今之冠论者谓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
若惊龙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衡比张芝
草犹当雁行也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起家
秘书郎后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推好
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
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
卷三 第 3a 页 0558-106.png
时亦居焉尝与同志宴集于山阴兰亭羲之
自为序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之王羲之比
于石崇闻而甚喜性爱鹅山阴有道士养好
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因求市之道士云能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
笼鹅而归其任率如此后称病去郡于父母
墓前为文自誓不复出仕既去官与东上人
士尽山水游之又与许先生迈共修服食采
药卒年五十九
   道品
卷三 第 3b 页 0558-107.png
许迈字叔玄一名映丹阳句容人总角好道
潜致幽契曾从郭璞筮卦遇大壮之大有上
六爻发谓曰君元吉自天宜学轻举之道初
师鲍靓受中部法及三皇内文一旦辞家谓
馀杭悬霤山近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门潜
通五岳陈安世茅季伟所尝游处于是立精
舍于悬霤而往来茅岭之洞室朔望时节还
家定省而父母既终乃遣妇孙氏还家散发
去累改名玄字远游与王右军父子周旋子
猷乃修在三之敬尝遗羲之书云自山阴南
卷三 第 4a 页 0558-108.png
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
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永和四年秋绝迹
于临安西山又入在临海赤山遇良友王世
龙赵道玄傅太初者遂师世龙授解束之道
修反行之法服玉液朝脑精二三年中面有
光华还颜反少极为成道于是茅司命敕定
录君举之使奏闻上宫移名东方署为地仙
时三官都禁左郎遣典柄侯周鲂主非使者
严白虎来于赤山中即欲执之以去且诘其
罪状出丹简罪簿各执一通而问映云夫欲
卷三 第 4b 页 0558-109.png
学道慕生上隶真人玄心栖邈恭诚高灵者
当得世功相及祸恶不遘阴德流根仁心上
逮乃可步真索仙度名洞府耳云何父手杀
谢弓且乱逆三光又许朝斩李玘之头以代
蔡扶之级又走斩射潘綦等攴解铃下曹表
等水沉汤云之尸火烧徐昂之骸绞杀桓整
刳割振哙酷害虐暴刑滥四十有三张皇
冤事在天帝祸戾山积善功无一又汝本属
事帛家之道血食生民逋愆宿责列在三官
而越幸网脱奉隶真气父子一家各事师主
卷三 第 5a 页 0558-110.png
同生乖戾不共祭酒罪咎之大阴考方加有
如此积罪亦无仙者当可得欺太上之曹使
汝得名刊不死之紫箓耶汝其无对者有司
必执也映自强长啸振褐抚发尔乃整气扉
口叱咤而答曰大道无亲惟善是与天地无
心随德乃矜是以坂泉流血无违龙髯之举
三苗丹野涿鹿绛草岂妨大圣灵化高通上
达耶吾七世父许子阿者积仁著德阴加鸟
兽遇凶荒之年人民饥馑加之疫疠百遗一
口阿乃施散家财拯其众庶亲营方药勤劳
卷三 第 5b 页 0558-111.png
外舍临人之丧如失其亲救人之患如己之
疾已死之命悬子阿手垂穷之身抚之如子
度脱凶年赖阿而全者四百八人仁德不坠
后当钟我等是以功书上帝德刊灵阁使我
祖根流宗泽荫光后绪故使垂条结华生而
好仙应得度世者五人登升者三人录名太
上策简青宫岂是尔辈所可豫乎言毕鲂等
豁然而笑时司命君即遣中候李遵握火铃
而来呵摄之于是鲂及白虎乃走去耳李遵
未来之时映惧怖失胆亦丧气矣亦赖其师
卷三 第 6a 页 0558-112.png
王世龙助映为答到亦几至败也于是即得
度名东宫当为仙之中者云梁乾化三年七
月封归一真君司命君大茅君也
   道权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世儒学行少有重
名寓居会稽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
无处世意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亦伯
夷何远安善谈庄老一日与攴许共集王濛
家安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
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
卷三 第 6b 页 0558-113.png
主人有庄子否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
请四坐通攴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
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各言怀毕安问
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安后
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馀言才峰秀逸既自
难千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
攴谓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简文帝时
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不得不与人同忧
召之必至时弟万总藩任之重安虽处衡门
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年四十
卷三 第 7a 页 0558-114.png
馀始有仕进志征西大将军请为司马将发
新亭朝士咸送高崧戏之曰卿屡违朝旨高
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
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后为相值晋室
多故而能以雅量镇物从容谈笑折桓温不
轨之气举用群才破符坚百万之师其功烈
不在王导温峤之下安虽受朝寄东山之志
始末不渝及出镇新城尽室造泛海之装欲
领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而薨诏
赠太傅谧文靖西山真德秀谓安石秉政十
卷三 第 7b 页 0558-115.png
有六年始则遏强臣篡窃之谋终则挫强敌
并吞之锐其功伟矣然安石初心未尝为功
名计也其高情雅度庶几乎孔明子房之风
   道品
杨羲字义和吴郡人徙家句容晋咸和五年
庚寅岁九月生幼而通灵美姿容善言笑工
书画与王右军并名海内许先生迈长史穆
年并悬殊而早结神明之交简文帝为琅琊
王进位承相用长史荐为公府舍人及帝即
位乃不求迁叙高蹈遗荣精思致感永和五
卷三 第 8a 页 0558-116.png
年受中黄子制虎豹法六年从魏夫人长子
刘璞传灵宝五符时年二十一兴宁三年六
月感紫虚元君紫微夫人九华安妃降于家
或降长史山廨廨在茅山所传经诰转使录
示许君父子至是遂为长史传经之师九华
安妃应运为俪尝告之曰明君夷质虚閒秘
构玉朗兰渊高流清响金宫所谓能珍宝藏
奇幽真内焕标拂灵篇乘数顺生素德神园
丹金玉清兴烟拔景冥鼓遐声也必三事大
夫侍宸帝躬高佐四辅承制圣君理生断死
卷三 第 8b 页 0558-117.png
赏罚鬼神摄命千灵封山召云主察阴阳之
和气而加为吴越鬼神之君也三官中常有
谚谣云杨安大君董真命神正我等之谓耳
君将乘龙驾云白日升天若其不耐风火之
烟欲抱真形于幽林者且可寻剑解之道作
告终之术乎自尽出默之会隐显之迹临时
分处有任于明君矣西城总真王君又教服
日月之华法简文帝从而师之以太元十一
年丙戌岁解驾年五十七宋宣和敕书曰朕
存婴霄府盼景龙台瞻秀之神乡企九华之
卷三 第 9a 页 0558-118.png
妙诲钦厥列仙之躅昭兹阐化之功东华上
佐司命扬真人积学洞微研心合漠得中黄
之隐诀受南真之秘传董司吴越之疆关总
神灵之要方诩扬于至道宜褒极于隆名庶
期冲鉴之临永侈蕃祺之锡可特封洞灵显
化真人之号
   道品
许穆字思玄一名谧汝南平舆人六世沮光
徙居丹阳以永兴二年乙丑岁生起家太学
博士出于馀姚令徵为尚书郎迁郡中正护
卷三 第 9b 页 0558-119.png
军长史给事中散骑常侍外混世业内修真
学尝慕兄远游之高轨值简文晏驾专静山
庐与杨君深结神明之契兴宁中众真降杨
备传经诰太元元年解化年七十二子侄礼
窆虚柩于郭西大墓真诰云君挺命所基缘
业已久乃周武王九宫上相长里薛公之弟
兼许肇遗功复应垂祉后胤故乘运托生因
资成道玉劄所授为上清真人爵登侯伯位
编卿司理仙抚治佐圣牧民矣宣和敕书曰
朕降总真之玉境陟耀景之龙台爰授历于
卷三 第 10a 页 0558-120.png
无扃以济生于下土凡著功于道品咸进位
于仙宗上清真人许长史清素外融神明内
得灵音斐畅密参群圣之游欻驾超遥高佐
上清之理方流罗于大梵宜崇配于德名庶
昭丕佑之临益广无为之化可特封太元广
德真人
   道品
许翙字道翔小字玉斧长史第三子也清颖
莹洁特绝世伦生咸康七年辛丑岁正月郡
举上计掾主簿祖司徒府辟掾并不赴立宅
卷三 第 10b 页 0558-121.png
句曲之雷平山前密修上道兴宁三年七月
紫微夫人降教自是与众真酬接书疏备修
回无飞步二景仪璘之法尝愿早游洞室不
欲久停人世以太和五年庚午岁诣北洞告
(北洞良/常洞也)时年三十耆旧相传云掾在北洞
石坛上烧香礼拜因伏而不起明旦视形如
生茅小君㖟言许子乃能委形冥化从张镇
南之夜解镇南即天师第三代系师鲁也自
此居方隅洞馆常来四平方台真诰云后十
六年当度东华为上清仙公隐居称为玄中
卷三 第 11a 页 0558-122.png
真师者也宣和封混化元一真人诰词曰紫
极涵元虽鸿濛于一气丹台列籍实综第于
万真凡褒位于仙宗盖恢功于道甫东华侍
晨上清仙公许真人研三神以观妙凝九纬
以挺生北洞告终自适幽人之介东华蹑景
独超上相之游虽高谢于世名其敢志于仁
荫尚期冲佑益阐元纲
   道隐
刘驎之字子骥一字遗民南阳人少尚质素
虚退寡欲不修仪操人莫之知好游山泽志
卷三 第 11b 页 0558-123.png
在遁逸尝采药衡山中深入忘返见一涧水
水南有二大菌一菌闭一菌开水深广不得
过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诸杂物驎之欲更
寻索终不复知处也凡人致赠一无所受去
驎之家百馀里有一孤姥病将死叹息谓人
曰谁当埋我惟有刘长史耳何由令知驎之
先闻其有患故往候之值其命终乃身为营
棺殡送之其仁爱恻隐如此一日闻武陵溪
渔人得入桃花源忻然欲往未果寻而卒陶
徵士记中称为高尚士固可想其人矣
卷三 第 12a 页 0558-124.png
   道术
索袭敦煌人也虚靖好学不应州郡之命举
孝廉贤良方正皆以疾辞游思于阴阳之术
著天文地理十馀篇多所启发张茂时与敦
煌太守阴澹奇而造焉经日忘返会病卒年
七十九澹素服会葬赠钱二万澹曰世人之
所有馀者富贵也目之所好者五色也耳之
所玩者五音也而先生弃众人之所收收众
人之所弃味无味于恍惚之际兼重玄于众
妙之内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
卷三 第 12b 页 0558-125.png
栖心天外虽黔娄之高远庄生之不愿蔑以
过也乃谥玄居先生
   真隐
张忠字臣和中山人也永嘉之乱隐于泰山
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松饵术修导引之法
不修经典劝教但以至道虚无为宗其居依
重岩深谷凿地为穴室弟子亦以穴居去忠
六十馀步五日一朝其教以形不以言弟子
受业观形而退立道坛于穴上每旦朝拜之
食用瓦器凿石为釜左右居人馈之衣食一
卷三 第 13a 页 0558-126.png
无所受好事者颇或问以水火之祥忠曰天
不言而四时行焉万物生焉阴阳之事非穷
山野叟所知其遣诸外物类如此在期颐而
视听无爽符坚遣使召之赐以衣冠辞曰年
朽发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见坚谓之曰
先生考槃山林研精道素独善之美有馀兼
济之功未也故远屈先生将任齐尚父忠曰
昔因丧乱避地泰山与鸟兽为侣以全朝夕
之命属尧舜之世年衰志谢不堪展效尚父
之况非敢窃拟山栖之性情存岩窦乞还馀
卷三 第 13b 页 0558-127.png
齿归死岱宗坚以安车送之行达华山叹曰
我东岳道士殁于西岳命也奈何行五十里
及关而卒使者驰驲白之坚遣黄门郎韦华
持节策吊赐命服谥曰安道先生
   道儒
宋纤字令文敦煌效谷人也少有远操沉靖
不与世交隐居酒泉南山明究经纬弟子受
业三千馀人酒泉太守马岌高尚士也具威
仪鸣铙鼓造焉纤重楼深阁距而不见岌叹
曰先生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
卷三 第 14a 页 0558-128.png
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龙也铭诗于
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
邓林其人如玉惟国之琛室迩人远实劳我
心卒时年八十三谥曰玄虚先生
   道默
陶淡字处静太尉侃之孙也幼孤好导养之
术谓仙道可期年十五六便服食绝谷不昏
娶家累千金僮客百数淡终日端拱曾不营
问颇好读易善卜筮于长沙临湘山中结庐
居之养一白鹿以自偶亲故有候之者辄移
卷三 第 14b 页 0558-129.png
度涧水莫得近之州举秀才淡遂转逃罗县
埤山中终身不返莫知所矣
   道隐
陶潜字渊明侃曾孙也少怀高尚博学善属
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
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閒靖少言不慕
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忻然忘
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其在必醉既醉而退
卷三 第 15a 页 0558-130.png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
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
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
俦乎酣畅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
天氏之民欤其自序如此时人以为实录自
以曾祖晋氏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
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
义熙以前明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
甲子而已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
卷三 第 15b 页 0558-131.png
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元嘉四年卒年六十三
颜延年诔之谥曰靖节徵士
   道品
陆脩静字元寂吴兴东迁人父琳九徵不起
谥高道处士先生蹠有重轮足有双踝掌有
大字背有斗文笃好文籍旁究象纬及长好
方外游南诣衡湘九嶷访南真之遗迹西至
峨眉西城寻清虚之高躅宋元嘉末市药京
邑文帝召不往因还庐山明帝泰始三年诏
江州刺史王景宗礼聘来朝敕住后堂又敕
卷三 第 16a 页 0558-132.png
会于华林园之延贤馆王公毕集先生鹿巾
谒帝而升帝肃然加敬遂以殳季真取到杨
许真人上清经法敕付先生总括三洞为世
宗师仍敕北郊天印山立崇虚馆为传经宗
坛明年帝疾即其馆修金箓斋一夕有黄气
如宝盖状弥覆坛宇帝复感异梦疾良愈元
徽五年正月忽若趋装将还旧山弟子皆讶
之乃三月二日倏然解化敕送冠履藏简寂
观谥曰简寂先生宣和赠丹元真人
   道言
卷三 第 16b 页 0558-133.png
董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初与陇西计吏俱
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孙
楚时为著作数就社中与语后数年遁去莫
知所之于其寝处唯有一石竹子及诗二篇
其一曰乾道刚简坤体敦密芒芒太素是则
是述末世流奔以文代质悠悠世事孰知其
实逝将去此至虚归我自然之室又曰孔子
不遇时彼感麟麟乎麟胡不遁世以存真
   道化
单道开敦煌人常衣粗褐或赠以缯服皆不
卷三 第 17a 页 0558-134.png
著不畏寒暑昼夜不卧恒服细石子一吞数
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好山居而山林诸神见
异形试之无惧色石季龙时从西平来一日
行百里至秦州表送到邺季龙令佛图澄与
语不能屈也澄曰此道士观国兴衰若去者
当有大乱及季龙末道开南渡许昌邺中大
乱升平三年至京师后至南海入罗浮山独
处茅茨萧然物外年百馀岁卒于山舍敕弟
子以居置石穴中弟子乃移入石室陈郡袁
宏为南海太守登罗浮石室口见道开形骸
卷三 第 17b 页 0558-135.png
如生香火瓦器犹存叹曰法师行业殊群政
当如蝉蜕耳乃为之赞云
南史
    道隐
宗炳字少文南阳人宋武帝既诛刘毅领荆
州问毅府咨议参军申永曰今日何施而可
永曰除其宿衅倍其惠泽贯叙门次显擢才
能而已武帝纳之乃辟炳为主簿不起问其
故答曰栖丘饮谷三十馀年岂能折腰为趋
走吏耶帝善其对而止炳妙善琴书图画精
卷三 第 18a 页 0558-136.png
于言理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兄臧为南平太
守逼与俱还乃于江陵三湖立宅閒居无事
召为太尉行参军骠骑道怜命为记室并不
就衡阳王义季为荆州亲至其室与之欢宴
命为咨议参军终不起好山水爱远游西陟
荆巫南登衡岳因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
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
游履皆图之于壁谓人曰鼓琴动操欲令众
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
声遂绝唯炳传焉文帝遣乐师杨欢就受之
卷三 第 18b 页 0558-137.png
   道儒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
石山下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
改节受琴于戴达王敬弘深敬之州凡十二
命皆不就有窃其园菜者外还见之仍自逃
隐待窃去乃出又有拔其屋后大笋令人止
之曰惜此笋欲得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遣
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
内而还乡里少年相率受业道虔常无食以
立学徒武康令孔忻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
卷三 第 19a 页 0558-138.png
得有成文帝闻之遣使存问道虔年老蔬食
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卒子
慧锋修其业不就州辟
   道隐
刘凝之字隐安南郡枝江人也慕老莱严子
陵为人拒其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
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辟召并不就临
川王义庆衡阳王义季并遣使存问凝之答
书顿首称仆不修百姓礼人或讥焉凝之曰
昔老莱向楚王称仆严陵亦抗礼光武未闻
卷三 第 19b 页 0558-139.png
巢许称臣尧舜时荆州年饥义季虑凝之馁
毙饷钱十万凝之大喜将钱至市门观有饥
色者悉分与之俄顷立尽性好山水一旦携
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
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以终其身
  道隐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少有隐操寡嗜
欲年十八父母为婚娶妇入前门伯玉从后
门出遂往剡中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
之王仲都在三十馀年隔绝人物王僧虔为
卷三 第 20a 页 0558-140.png
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才交
数言而退高帝即位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
遣又辞疾上不欲重违其志敕于剡县白石
山立太平馆居之卒年八十六伯玉常居一
楼上仍葬楼所孔圭从其受道法为于馆侧
立碑
   道儒
顾欢字景怡一字玄年吴郡盐官人年六七
岁知推六甲家贫父使田中驱雀作黄雀赋
而归雀食稻过半父怒将挞之见赋乃止乡
卷三 第 20b 页 0558-141.png
中有学舍欢贫无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
忘者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及长笃
志不倦闻吴兴东迁邵玄之能传五经文句
假为书师从之受业年二十馀更从豫章雷
次宗咨玄儒诸义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
庐于墓次遂隐居不仕于剡中天台山开馆
聚徒受业常近百人性好黄老修服食不与
人通每旦出户山禽集其掌取食兼解阴阳
书为术数多效验山阴白石村往往邪病村
人告诉求哀于欢欢乃往村中为讲老子病
卷三 第 21a 页 0558-142.png
者皆愈又有病邪者问欢欢曰家有何书答
曰唯有孝经欢曰可取仲尼居置病人枕边
恭敬之自瘥也病者果愈人问其故答曰善
禳恶正胜邪病所以瘥孔圭尝登岭寻欢共
谈四本欢曰夫中理唯一岂容有二四本无
正失中故也于是著三名论以正之欢口不
辩长于著论又注王弼易二系学者传之齐
高帝辅政后为扬州主簿及践祚乃至称山
谷臣进政纲一卷优诏称美东归赐麈尾素
琴知将终赋诗言志曰五涂无恒宅三清有
卷三 第 21b 页 0558-143.png
恒舍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鹍鹏适大海
蜩鸠之桑柘达生任去留善死均日夜委命
安所乘何方不可驾翘心企前觉融然从此
谢自剋死日自择葬时卒于剡山时年六十
四身体香软盖尸解仙化焉还葬旧墓木连
理生于墓侧县令江山图表状
   道儒
杜京产字景齐吴郡钱唐人也少恬静闭意
荣宦博涉文义专修黄老与同郡顾欢同契
于始宁东山开舍授学建武初徵为员外散
卷三 第 22a 页 0558-144.png
骑侍郎之职京产曰庄生持钓岂为白屋所
回竟辞疾不就卒
   道质
宗测字敬微宋徵士炳之孙也测少静退不
乐人间常叹曰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
以为美谈余窃有惑诚不能潜感地金冥致
江鲤但当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孰能食人重
禄忧人重事乎骠骑豫章王嶷辟为参军测
答府召云何为谬伤海鸟横斤山木豫王复
遣书请之测答曰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
卷三 第 22b 页 0558-145.png
松云轻迷人路纵宕岩流有若狂者忽不知
老至而今鬓发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鸟
慕哉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作尚子平图于
壁上测长子宾官在京师知父此旨便求禄
还为南郡丞测遂付以家事刺史安陆王子
敬长史刘寅以下皆赠送之测无所受唯赍
老庄二书自随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
遂往庐山止祖炳旧宅鱼复侯子响为江州
厚遣赠遗测曰少有狂疾寻山采药远来至
此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衣薛萝淡然已足
卷三 第 23a 页 0558-146.png
岂容当此横施子响命驾造之测避不见唯
与同志庾易刘虬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建
武二年徵为司徒主簿不就卒测善昼自图
阮籍遇孙登于行鄣坐卧对之兼好音律善
易老续皇甫谧高士传三卷又尝著衡山庐
山志云
    道儒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幼而俊敏年七
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
肩曰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及长博通经史
卷三 第 23b 页 0558-147.png
有高尚之心晦于邑之馀不溪家贫以织帘
为业诵书口不息乡人号为织帘先生精于
礼传尝自话训乡曲或劝之仕答曰鱼县兽
槛天下一契圣人玄感所以每履吉先吾诚
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曰损乃作玄散
赋以绝之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
屋宇居止其侧时人为之语曰吴羌山中有
贤士开门教授居城市宗人吏部郎中渊中
书郎约等并表荐麟士义行徵为著作郎不
就乃与约等书曰名者实之宾本所不庶中
卷三 第 24a 页 0558-148.png
央无心空勤南北为惠反凶将在于斯年过
八十犹手钞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时人
以为养身静默所致制黑□赋以寄意注周
易两系庄子内篇老子要略与他经数十卷
卒于家年八十五临终遗教依皇甫玄晏棺
中贮孝经一卷穿圹二尺置棺不设几位四
时他席玄酒而奠子彝奉而行之吴郡陆惠
晓张融皆为之诔唐刺史颜真卿撰沈氏述
祖德记表庆树于祖碑以旌其美焉墓在金
鹅山
卷三 第 24b 页 0558-149.png
   道质
庾易字幼简新野人也志性恬静不交外物
临川王映临州表荐饷麦百斛易谓使人曰
走樵采麋鹿之伍终身毛褐驰骋日月之车
保自耕之禄于大王之恩亦已深矣固辞不
受以文义自乐安西长史袁彖钦其风赠以
鹿角书格蚌盘研白象牙笔并赠诗曰白日
清明青天寥亮昔闻巢许今睹台尚易以连
理几竹翘书格报之建武三年诏徵为司空
主簿不就卒
卷三 第 25a 页 0558-150.png
   道儒
庾承先字子通颍川邬陵人也沉静有志是
非不涉于言喜愠不形于色人莫能窥也玄
经秘典靡不该综九流七略咸所精练乃与
道士王僧镇同游衡岳鄱阳忠烈王钦其风
味要与游处令讲老子远近名士咸来赴集
论难锋起承先徐相酬答皆得所未闻中大
通三年卢山刘慧斐至荆州承先与之有旧
往从之荆峡学徒因请讲老子湘东王命驾
临听还山王亲祖道并赠篇什
卷三 第 25b 页 0558-151.png
   道品
陶弘景字通明秣陵人也十岁得葛洪神仙
传读之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额耸耳右膝有
数十黑子作七星文读书万馀卷一事不知以
为深耻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作相
引为侍读除奉朝请先生故事多所取焉家
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
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东帛敕所在月给茯
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及发公卿祖之
卷三 第 26a 页 0558-152.png
征虏亭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于是止于
句容之句曲山乃山中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人间书劄即以隐居代名始从东阳孙游岳
受符图经法遍历江左诸名山访求杨许诸
真迹尝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
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
正自恒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若
不尔安得为今日之事先生为人圆通谦谨
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言无烦舛有
亦随觉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弟子宾客居其
卷三 第 26b 页 0558-153.png
下与物遂绝特爱松风欣然闻其响有时独
游泉领望见者以为仙人性好著述尚奇异
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圆产
物医术本草帝代历年尝造浑天象高三尺
许地居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以机动之悉与
天会云修道所须也深慕张良为人云古贤
无比齐末为谶曰水刃木为梁及梁武兵至
薪城遣弟子戴猛之假道奉表及闻议禅代
先生授引图谶数家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
帝既早与之游即位恩礼逾笃先生已得神
卷三 第 27a 页 0558-154.png
符秘诀神丹屡成而辍帝每给药物又服所
制飞丹有验益敬重之得所上书烧香虔受
帝使造年历至己巳岁而加朱点实太清三
年也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唯画两牛以
答一牛散放水草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
绳以杖驱之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敩曳
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大事无不前以
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天
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以修上道自隐处四
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仙书云眼方者
卷三 第 27b 页 0558-155.png
寿千岁先生末年一眼有时而方既妙解术
数逆知梁祚将覆预制诗云夷甫任散诞平
叔坐论空岂应昭阳殿化作单于宫秘诗在
箧化去后门人方稍出之太同末士人竞谈
玄理不习武事比侯景篡果在昭阳殿逆期
先知去日为告逝篇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一
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所著山世书数百
卷弟子受法者三千馀人从子栩撰华阳隐
居陶先生本起录吴兴谢瀹撰陶先生小传
李渤撰梁茅山贞白先生传贾嵩撰蓬莱都
卷三 第 28a 页 0558-156.png
水监陶真人内传宣和封宗元翊教真人诰
诰词曰朕膺琅霄之景命握龙汉之宝符盖
将敷畅灵音恢崇道化阐微言于至教荐休
命于列真蓬莱都水监陶隐居振迹荣罗濯
精华阙神交无累迹虽相于山中诚感夙通
赋已仙于海上顾德名之莫拟岂妙荫之敢
忘尚都显号之荣永介涵生之祉



卷三 第 28b 页 0558-157.png
玄品录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