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80103c 页
卷二 第 1a 页 0558-046.png
玄品录卷之二当二
    句曲外史吴郡海昌张天雨集
   道隐
西汉
郑朴字子真隐居谷口玄静守道履至德之
行与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
弗食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以礼聘之竟不诎
而终杨子法言称其耕于岩石之下不诎其
志而名震京师云汉中有祠
   道儒
卷二 第 1b 页 0558-047.png
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少贫好道博览无
所不见默而好深湛之思清净无为少嗜欲
不汲汲于富贵不寂寂于贫贱不修廉隅以
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
其意虽富贵不事也作太玄法言等书皆极
天人之指归为汉名儒盖其学本于老氏赜
其书可见也如唯寂唯寞守德之宅爰清爰
静游神之廷太玄中藏心于渊美厥灵根测
曰藏心于渊神不外也皆入老氏之室者
   道品
卷二 第 2a 页 0558-048.png
三茅君大君讳盈字叔申中君讳固字季伟
小君讳衷字思和咸阳南关人也大君生于
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岁二弟于戊戌庚子岁
生大君年十八弃家辞亲入恒山中读道德
经周易传精思求道复造西城感遇总真王
君使主衣书图箓遂得道为总真弟子还家
时年四十九能起死回生父母心异之事父
母至终丧停家凡五十三年中君景帝时察
孝廉元朔元年举贤良拜五官郎政和二年
转太子太傅元凤元年拜破胡校尉武威太
卷二 第 2b 页 0558-049.png
守小君少以节行著名隐华阴山武帝建元
三年举方正不就徙梁国为孝王上宾宣帝
地节二年迁洛阳令转西城校尉上郡太守
元帝即位拜五更大夫转西河太守中君时
为执金吾并当之官乡里祖送者数百人大
君对宾曰吾虽不作二千石卿相亦当有神
灵之职天帝见选补东岳上卿霍林司命君
领拔学道总吴越生死之籍此亦上真宗师
神官之要位也来年四月三日当升举诸君
能来顾如今日否若见省者亦不须有所损
卷二 第 3a 页 0558-050.png
费自当有以相供待也至期果有迎官来下
乃与宗族辞决民谓乡里子弟曰我今此去
权停江水之东句曲之山季伟思和虽见事
晚必能自悔释官委禄以来求我言毕谢时
人而去盖元帝初元五年丁丑君年一百二
岁矣二弟在官闻兄白日神仙各弃官还家
以永光五年壬午三月六日渡江求兄于东
山既见悲忻流涕君告二弟曰悟何晚矣遂
授以神散灵方济度俱成真人而治句曲山
之洞金坛华阳之天遂号中君为定录神君
卷二 第 3b 页 0558-051.png
小君为保命仙君皆天职也大君至哀帝元
寿二年庚申年一百四十五以是岁八月十
八日己酉受九锡玉册文迁任赤城玉洞之
府位为司命上真东岳上卿太元真人君告
二弟曰吾今去便有局任不得数相往来要
当一年再过来于此山三月十八日十二月
二日期要吾师总真君及南狱太虚赤真人
游盻于二弟之处也将可记识之有好道者
待我于是日自当料理之有以相教训于未
悟于是二君留治茅山洞内立宫结搆于外
卷二 第 4a 页 0558-052.png
将道著万物流润苍生德加鸟兽各获其情
神验祸福罪恶必明内法既融外教坦平尔
乃风雨以时五禾熟成疾疠不起暴害不行
境无灾眚邑无贼兵时父老讴歌曰茅山连
金陵江湖据下流三神乘白鹄各治一山头
召雨灌旱稻陆田亦复柔妻子咸保室使我
百无忧白鹄翔青天何时复来游三君往曾
各乘白鹄集山之三处时人互有见者是以
发于歌咏矣乃复因鹄集之处分句曲之山
为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三山焉统而言之
卷二 第 4b 页 0558-053.png
尽是句曲之一山耳无异名也
东汉
   道品
张陵(道书讳/道陵)字辅汉沛国封县人生于馀杭
天目山本太学诸生博采五经晚乃叹曰此
无益于年命遂学黄帝九鼎丹经丹成于繁
阳山又得隐书于嵩山石室时值中国纷乱
汉致陵迟知文道凋丧不足拯危佐世退隐
于馀杭者十年乃与弟子入蜀蜀之百姓翕
然奉事以师之专以廉耻慈悯化民不喜用
卷二 第 5a 页 0558-054.png
刑罚有疾病者皆令自疏平生罪过与神盟
以身死为约故皆改恶从善开盐泉以利百
姓驱逐大蛇战鬼二十四败为二十四治为
蜀人除害盖备修制命山岳众神之术而功
德并著号为天师偏得其道者弟子王长赵

   道隐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潜隐于家性尚中
和好道老易尝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
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
卷二 第 5b 页 0558-055.png
耳贫无资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
馀建武中男女嫁娶既毕敕断家事肆意游
于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道化
逄萌字子庆北海都昌人闻王莽杀其子宇
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
絓东都城门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萌素阴
阳知莽将败乃首戴瓦盎哭于市曰新乎新
乎因遂潜藏及光武即位乃之琅琊劳山养
志修道人皆化其德连徵不起以寿终
卷二 第 6a 页 0558-056.png
   道隐
严光字子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
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光乃变姓名隐身不
见帝思其贤乃令以色物访之后齐国上言
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
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比军光
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
可相助为理耶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
视曰昔唐虞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
相迫乎帝曰我竟不能下汝耶于是升舆叹
卷二 第 6b 页 0558-057.png
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
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
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
星犯帝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
耳其答司徒侯霸书有曰怀仁辅义天下悦
阿腴顺旨要领绝除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
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建武十七
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
   道隐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家贫牧豕于上林
卷二 第 7a 页 0558-058.png
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悉以豕偿之其
主犹以为少鸿愿以身居作后归乡里势家
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郡孟氏
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年至
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
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
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谊简斥数妇妾
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
欲褐裘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衣绮缟傅
卷二 第 7b 页 0558-059.png
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
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掺作而
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
曰德曜共入灞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
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
二十四人作颂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
歌曰陡彼北荒兮噫愿见帝京兮噫宫室崔
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显宗
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曜字侯
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又去适吴依大家皋
卷二 第 8a 页 0558-060.png
伯通居庑下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
于鸿前仰视举按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
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
于家疾且苦告主人曰慎勿令我子持丧归
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
曰要离烈士伯鸾清高可令相近鸿友人高

   道隐
高恢字伯通京兆人好老子隐于华阴山中
与梁鸿友善及鸿东游思恢作诗曰鸟嘤嘤
卷二 第 8b 页 0558-061.png
兮友之期念高子兮仆怀思想念恢兮爰集
兹二人遂不复相见恢亦高抗终身不仕
   道品
魏伯阳吴人也本高门之子性好道术不肯
仕宦閒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
民养身而已入山作神丹既成服之死而复
生与其弟子姓虞者皆仙去道逢伐木者乃
作手书寄谢乡里人及二弟子伯阳作参同
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似周易其实假借
爻象以论大丹之意而世人者不考丹事多
卷二 第 9a 页 0558-062.png
作阴阳释之殊失其旨按参同契一书大儒
朱元晦蔡元定皆深取其义议论多及之非
洞明易老渊旨者弗能窥也
    道隐
台佟字孝威魏郡邺人也隐于武安山凿穴
为居采药自业刺史行部及使律事致谒佟
载病往谢刺史乃执贽见佟曰孝威居身如
是甚苦如何佟曰佟幸得保终性命存神养
和如明使君奉宣诏书夕惕庶事反不苦耶
遂去隐逸终不见
卷二 第 9b 页 0558-063.png
   道隐
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灞陵人家世著
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
馀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
怒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康叹曰我本
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焉何用药为乃
遁入霸陵山中
   道默
矫慎字仲彦扶风茂陵人也少好黄老隐遁
山谷因穴为室仰慕松乔导引之术与马融
卷二 第 10a 页 0558-064.png
苏章乡里并时皆推先于慎汝南吴苍甚重
之因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足下勤处隐约
虽乘云行泥楼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
盖闻黄老之言乘虚入冥藏身远遁亦有理
国养人施于为政至如登山绝迹神不著其
證人知睹其验吾从先生欲其可者于意何
如昔伊尹不怀道以待尧舜之君方今明明
四海开辟巢许无为箕山夷齐悔入首阳足
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间者亦非狐兔燕
雀所敢谋也慎不答年七十馀竟不肯娶后
卷二 第 10b 页 0558-065.png
忽归家自言死日及期果卒后人有见慎于
敦煌者故前世异之
   道隐
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好学而无常家传通
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弟子自远方至者数
百人性恬静寡欲不交人间事太守请见之
乃幅巾诣谒太守欲以功曹相屈真曰明府
见待有礼故敢自同宾末若欲吏之真将在
南山之南北山之北矣同郡田弱荐真体兼
四业幽居恬泊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纁
卷二 第 11a 页 0558-066.png
屈也臣愿圣朝就加衮职必能奏清庙之歌
致来仪之凤也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徵真曰
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
自隐绝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
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
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共刊石颂之号玄德先

   道化
刘宽字文饶弘农人年七十三一旦遇青谷
先生降之寝室㖟其杖解法将去入华山行
卷二 第 11b 页 0558-067.png
九息服气又授以炉火丹方修之道成后来
华阳洞中主始学道者宽仕汉位至司徒太
尉好行阴德拯寒困万民悦而附之如父母

   道隐
庞公南郡襄阳人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
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
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
所栖鼋龟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取
卷二 第 12a 页 0558-068.png
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所楼宿而
已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
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
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以危今独遗之以
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遂携其妻子
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道儒
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舆人习韩诗欧阳尚书
教授尝数百人父坐事下狱死扶感父以法
丧身惮为吏及服终而叹曰老子有言名与
卷二 第 12b 页 0558-069.png
身孰亲吾岂为名乎遂绝志世外专精经典
尤明天文推步之术州郡公府辟召皆不应
扶知岁荒聚谷数千斛悉用给宗族姻亲又
敛葬遭疫死亡不能自收者时人号为北郭
先生年八十终于家
   道言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习
京氏易兼明五经又善风角算河洛七纬推
步灾异隐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
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永建二年顺帝策
卷二 第 13a 页 0558-070.png
书备礼玄纁徵之复固辞称疾笃乃诏切责
郡县驾载上道英及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
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曰朕能生君能杀君
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慢朕
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
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
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
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
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
贱臣非礼之禄虽万钟弗受也申其志虽箪
卷二 第 13b 页 0558-071.png
瓢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帝不能
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帝令公车令
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朝廷每
有灾异诏辄下问变复之效所言多验年七
十馀卒于家
   道品
王远字方平东海人也举孝廉除郎中稍加
至中散大夫博学五经尤明天文图谶河洛
之术逆知天下盛衰之期九州吉凶观诸掌
握后弃官入山修道道成孝桓帝连徵不出
卷二 第 14a 页 0558-072.png
使郡牧逼载以诣京师远低头闭口不肯答
诏乃题宫门扇版四百馀字皆说方来之事
帝恶之使人削之外字始去内字复见墨皆
彻版里方平无复子孙里人累世相传共事
之同郡故太尉公陈耽为方平驾道室朝夕
朝拜之但乞福消灾不从学道方平住耽家
四十馀年后与耽云吾期运将尽当去不得
复停明日日中当发也至时方平死耽知其
化去不敢下著地但悲涕叹息曰先生舍我
去耶我将何如具棺器烧香就床上衣装之
卷二 第 14b 页 0558-073.png
至三日三夜忽失其尸衣带不解如蛇蜕耳
方平去后百馀日耽亦死或谓耽得方平之
道化去或谓方平知耽将终委之而去也其
后方平欲东之括苍山过吴住胥门蔡经家
经者小民也骨相当仙方平故往其家因语
经曰汝生命应得度世然汝少不闻道今气
少肉多当从尸解耳尸解一剧须臾如狗窦
中过耳告以要言乃委经去后经果蝉蜕失
所在去十馀年忽然还家语其家云七月七
日王君当来过到其日可作数百斛饮食以
卷二 第 15a 页 0558-074.png
供从官乃去到期日方平果来麾节导从威
仪奕奕如大将军也要麻姑会于经家比舍
有陈尉者叩头乞拜愿得驱使比于蔡经方
平曰君且起可向日立方平从后视之曰噫
君心不正影不端终不可教以仙道也当授
君地上主者之职临去以一符一传著小箱
中与陈尉云可以消灾治鬼陈尉后年一百
十岁尝得方平赐书真书廓落大而不工先
是无人知方平名远者乃因陈尉传之
   道化
卷二 第 15b 页 0558-075.png
韩崇字长季吴郡毗陵人也少好道林屋仙
人王纬(作/玮)玄曾㖟之以流珠丹一法崇奉而
修之大有验玮玄语之子行此道亦可以出
身仕宦无妨仙举也崇遂仕稍至宛陵令行
仁以为政用道以抚民虎狼深避蝗不集界
迁汝南太守拔书佐袁安安后位至司徒时
人通以崇有识物之鉴也阴皇后葬京师近
郡二千石妻当会园陵而崇独居清素妻忿
崇哭泣诏问其故太常冯夷答曰汝南太守
韩崇清苦远尚味道忘形身享重官而妻自
卷二 第 16a 页 0558-076.png
纺绩政化仁简视民如伤深达奇博有君子
之鉴斯则昏夕之夜光陛下之子产也妻不
通寒俭之节哭怨无衣将足以显崇明德耳
上奇之加崇俸禄秩中二千石后孝明皇帝
巡狩汝南上治崇府崇使妻出住孤独老妪
家上闻之叹曰韩崇所谓百鍊不销也赐缣
五十疋崇在郡积十四年政化著洽举天下
最年七十四玮玄乃授以隐解法得去入大
霍山复㖟以遁化泥丸紫户术以度世后来
华阳洞中为左理中监陶隐居云汉书所传
卷二 第 16b 页 0558-077.png
事迹略同而置辞小异耳
   道术
夏馥字子治陈留人也少好道服术饵和云
母后入吴山从赤须先生受鍊魂法在华阳
洞中为明晨侍郎馥少时被公车辟召悬辟
书著桑树乃去其用怀高迈如此隐居云后
汉及高士传并言馥陈留圉人桓帝时举直
言不就
   道化
刘翊字子翔汉书作字子相翊本颍川人少
卷二 第 17a 页 0558-078.png
好道德而家世大富常能周施而不以为惠
恤死救贫非一人矣举上计掾拜郎中迁陈
留太守出长安五百里中敛死恤穷损己分
人行达阳平遂遇马皇先生告翊曰子仁感
天地阴德神鬼太上将嘉子之用情矣使我
来携汝以长生之道翊叩头自抟愿乞侍给
因将入桐柏山中㖟以隐地八术服五星之
华法得度名东华入华阳洞中为定录府右
理中监
三国
卷二 第 17b 页 0558-079.png
   道儒
张臶字子明少游太学学兼内外并州牧高
干表除乐平令不就徙遁常山门徒且数百
人太祖为丞相辟不诣太和中诏求隐学之
士郡累上臶发遣老病不行广平太守卢毓
到官三日纲纪白承前致版谒臶毓教曰张
先生所谓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诸侯者也岂
此版谒所可光饰哉但遗主簿奉书致羊酒
之礼卒年一百五岁是岁太守王肃至官教
下县曰前在京都闻张子明来至问之会其
卷二 第 18a 页 0558-080.png
已亡致痛惜之此君笃学隐居不与时竞以
道乐身昔绛县老人屈在泥涂赵孟升之诸
侯用睦悯其耄勤好道不蒙荣宠书到遣吏
劳问其家显题门户务加殊异以慰既往以
劝将来
   道默
焦先字孝然河东人也汉末关中乱先失家
属独窜于河渚间食草饮水无衣履时太阳
长朱南望见之谓为亡士欲遣船捕取同郡
侯武阳语县此狂痴人耳遂注其籍给廪日
卷二 第 18b 页 0558-081.png
五升人皆轻易之然其行不践邪径必循阡
陌及其捃拾不取太穗饥不苟食寒不苟衣
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自作一瓜牛
庐净扫其中营木为床而草褥其上至天寒
时构火以自炙呻吟独语太和青龙中尝持
一杖南渡河水泛涨辄独云未可也由是人
颇疑不狂所言多验佥谓之隐者也年八十
九终
   道默
石德林安定人也建安十六年关中乱南入
卷二 第 19a 页 0558-082.png
汉中初不治产业不畜妻孥常读老子五千
文及诸内书昼夜吟咏不绝口食不足颇行
乞乞不取人问其姓名口不肯言时人号之
曰寒贫盖专志玄默者
   道品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少明五经兼通星纬见
汉祚将尽天下乱起乃叹曰值此衰运官高
者危财多者死当世荣华不足贪也乃学道
术精思于天柱山中得石室丹经修之能变
化万端曹公召试之欲从学道慈曰学道当
卷二 第 19b 页 0558-083.png
得清净无为非尊贵所宜曹性猜忌屡欲杀
之不能也慈在荆州刘表作牧以为惑众复
欲杀慈慈先知委表东去及见吴主孙权权
素知慈有道礼重之按真诰慈今在小括山
常行来数在此下寻更受职也慈颜色甚少
正得炉火九华之益隐居括苍在建安末慈
尝渡江寻茅山仍得入洞又乞丹砂合九华
丹即李仲甫弟子葛玄之师也
   道品
葛玄字孝先从左元放受经法尝饵术尤长
卷二 第 20a 页 0558-084.png
于治病救劾鬼魅之术能分形变化吴大帝
要与相见欲加荣位玄不听求去不得待以
客礼一日语弟子张恭言吾为世主所逼留
不遑作大药今当以八月十三日中时去矣
至期玄衣冠入室卧而气绝颜色不变弟子
烧香守之三日三夜夜半忽大风起发屋折
木声如雷烛灭良久燃烛失其所在但见委
衣床上带无解者明旦问邻人邻人云了无
大风风止在一宅内篱落树木并败折也按
真诰玄初在长山近入盖竹亦能乘虎使鬼
卷二 第 20b 页 0558-085.png
无所不至但几于未得受职耳隐居注云是
抱朴从祖即郑思远之师也少入山得仙时
人咸莫测所在传言东海中仙人寄书呼为
仙公故抱朴亦同然之
   道品
鲍靓字太玄东海陈留人年五岁语父母云
本是曲阳李家儿九岁堕井死其父母寻访
得李氏推问皆符验靓学兼内外明天文河
洛书仕至南阳太守尝行部入海遇风饥甚
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济后遇真人阴君授道
卷二 第 21a 页 0558-086.png
诀复师左元放受中部法三皇内文能役使
鬼神封山制魔百馀岁卒按真诰靓及妹并
是七世祖积行阴德故令福逮靓等今并作
地下主者在华阳中隐居云靓用泰清尸解
法当是主者之最高品矣靓女鲍姑散骑常
侍葛洪之妻也
   道言
张玄宾定襄人也魏武帝时举茂才归乡里
师事西河苏公受服术饵兼行洞房白元之
事后遇真人樊子明于少室山㖟以遁变隐
卷二 第 21b 页 0558-087.png
景之道昔在天柱山后来华阳内为理禁伯
理禁伯者主雨水官也亦保命之监国也玄
宾善谈空无乃谈士常论无者大有之宅小
有所以生焉积小有以养小无见大有以本
大无有有亦无焉无无亦有焉所以我目都
不见物物亦不见无寄有以成无寄无以得
无于是无则无宅也太空亦宅无矣我未生
时天下皆无无也自云昔曾诣蓬莱左公宋
晨生与其论无粗得人意桐柏诸真亦不能
折之过此以往尚不能本有安能本无耶其
卷二 第 22a 页 0558-088.png
高气秉理如此
   道儒
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人少察慧十馀岁便
好老庄吏部尚书何晏甚奇之曰若斯人者
可与言天人之际矣晏注老子始成诣弼见
其所注精奇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复条向
者胜理谓之曰此仆以为极可得复难否
弼便作难一坐便以为屈尝立论以为天地
万物皆以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
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
卷二 第 22b 页 0558-089.png
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爵而贵矣
弼又作易传先儒宗之
𣈆
   道然
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
穴居之好读易抚一弦琴性无恚怒人或投
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尝住宜阳
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不应文
帝闻之使阮籍往观既见与语亦不应嵇康
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将别谓曰
卷二 第 23a 页 0558-090.png
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
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
用其才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
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生今子才
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不
能用后作幽愤诗云昔惭柳下今愧孙登竟
莫知所终
   道质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
每游山水弥旬忘返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
卷二 第 23b 页 0558-091.png
游名山恒著鹿裘葛巾采竹叶木实贸盐以
自供食有馀谷辄恤穷匮王导闻其名遣人
迎之既至置之西园温峤尝闻先生安独无
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清峤又问曰
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或为乌鸟所食
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
异乎导尝众宾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
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于时坐者咸
有钩深味远之言文常称得达来语天机铿
宏莫有窥其门者一旦忽求还山及苏峻反
卷二 第 24a 页 0558-092.png
入皆以为知几卒葛洪庾阐并为作传赞颂
其德云梁乾化封灵曜真君
   道质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康早孤有奇才远迈
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辞气有风仪而土木
形骸不白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学无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与魏宗室婚拜中
散大夫尝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有足
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致至于
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
卷二 第 24b 页 0558-093.png
论每思郢质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
山涛豫其流者向秀刘伶籍兄子咸王戎遂
为竹林之游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
尝见其愠喜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
焉忘返时有谯苏遇之谓为神人至汲郡山
中见孙登遂从之游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乞一言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
不足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自
服半馀与康皆凝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
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
卷二 第 25a 页 0558-094.png
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山涛将去选官举
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略曰闻道士遗言
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
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
所乐而从其所惧哉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
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
弹琴一曲志愿毕矣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
屈也南海太守鲍靓通灵者也东海徐宁师
之宁夜闻靓室有琴声怪其妙而问焉靓曰
嵇叔夜宁曰嵇临命东市何得在兹靓曰叔
卷二 第 25b 页 0558-095.png
夜示形有终而实尸解耳见顾凯之嵇康赞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容貌环杰志气宏
放慠然独得任清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
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尝著达庄论叙无为之
贵文多不录作咏怀诗八千馀篇为世所重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
多谓为痴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
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又能为青白
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尝于苏门山中
卷二 第 26a 页 0558-096.png
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
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间有声若鸾凰
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归著大人先生
传其略曰世之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
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
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
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𥚛中逃乎
深缝匿乎壤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
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
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
卷二 第 26b 页 0558-097.png
君子之处域内何以异夫此亦籍之本趣也
每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
返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
竖子成名景元四年卒
   道儒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清悟有远识雅好老
庄之学少为山涛所知庄周所著内外篇秀
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唯
秋水至乐二篇未竟惠帝之世郭象字子玄
者述而广之秀与嵇康吕安为友趣舍不同
卷二 第 27a 页 0558-098.png
康慠世不羁安放逸迈俗而秀雅好读书秀
将注庄子先以告康安咸曰此书讵复须注
徒弃人作乐事耳及成以示二子康曰尔故
复胜否安乃惊曰庄周不死矣复注周易大
义可观而与汉世诸儒互有彼此未若隐庄
之绝伦也康又善锻秀每为之佐相对怡然
傍若无人后应本郡计掾入洛文帝问曰闻
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分
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其后邻人
有吹笛者发声嘹喨追想曩昔嵇生游宴之
卷二 第 27b 页 0558-099.png
好感音而叹作思旧赋云位至散骑常侍卒
   道儒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人汉太尉嵩之
曾孙也年二十不好学晚就乡人席坦受书
居贫带经而农遂博综经籍百家之言沉静
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宴
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
辍卷或劝修名广交谧作守玄论以答之贫
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遂不仕耽玩坟典忘
疾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箴其过笃将损耗
卷二 第 28a 页 0558-100.png
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脩短分
定悬天乎举孝廉相国辟又举贤良方正俱
不应自表就武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虽
羸疾而披阅弗怠累徵竟不仕大康二年卒
所著帝王世纪高士逸士烈女等传并重于




玄品录卷之二
卷二 第 28b 页 0558-10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