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70903a 页
卷三 第 1a 页 0554-116.png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敬四
    庐山清虚庵道士臣谢守灏编
初老君欲垂世立教故示有修證之诀师资
 传授之格乃以上皇元年正月二日出游
 西河历观八方时元始天尊乘八景玉舆
 九色玄龙三素飞云导从群仙各执华幡
 狮子白鹤啸歌嗈嗈浮空而来同会西河
 之上老君稽首请曰昔蒙训授天书玉字
 二十四图虽得其文未见其像妙理难详
 今遇慈尊愿垂成就于是天尊口吐洞玄
卷三 第 1b 页 0554-117.png
 内观玉符以授老君老君稽首奉承教旨
 具依天仪长斋服符三部八景神身中并
 见金书玉字二十四图空中自明洞彻无
 穷罗络自然即命主图上仙依而画之金
 书紫字丹简玉章于此成立自南极上元
 九光大真王夫人东西二华南北真公五
 岳神仙清虚真人所授真文并出于老子
 焉其图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一神仙沐
 浴东井图二五岳真形图三通灵诀精八
 史图四六甲通灵图王九宫紫房图六元
卷三 第 2a 页 0554-118.png
 始太清图七真道混成图八西升宝箓图
 中品一神仙微化图二摄虚九灵图三九
 变天图四常存图五守一养身图六守神
 合景图七寂嘿养真守志图八芝英玉女
 图下品一六阴玉女图二九九道仙图三
 导引图四洞真洪保图五变化隐恻图六
 采芝开山图七明镜图八无极太一图并
 同玄元始之气化生也
老君尝为玉晨大道君典领神仙虎符图智
 惠素经凡上清大洞真经召灵灭魔神符
卷三 第 2b 页 0554-119.png
 宝章莫不掌录焉此经皆结飞玄自然之
 气以成其道高妙众经之尊总统万真匡
 御群仙秘于九天之上大有之宫铸金为
 简以撰灵文剋玉丹书以明其篇或藏太
 微灵都琼宫玉房之内咸卫以巨兽捍以
 素龙神虎七千备于玉阙金晨玉童素灵
 玉女各三千人侍卫灵文众真宴礼万圣
 朝轩太上道君谓老君曰大劫之周择授
 上真自无其人累劫不传后学求仙不知
 道源徒劳存思损瘦形神夫欲寻本当归
卷三 第 3a 页 0554-120.png
 其根失根求生万不得全上皇文字择人
 而传其法宜秘深不可言当依明科承而
 奉焉老君乃推校本元撰集灵篇以为宝
 经三百卷符图七十章玉诀九千篇方诸
 青宫东海青童太君(梵/湄)稽首再拜再三恳
 请老君悯之乃命封斋盟授使传后学主
 召合真之人大君既授宝经位登上相金
 华玉女紫晨玉童各三千人俱侍卫焉秉
 灵符之节执命魔灵幡逍遥紫虚之馆徘
 徊青华之房灭六天于来运剪万精于群
卷三 第 3b 页 0554-121.png
 山接后学于金阙校仙箓于方诸延万帝
 于曲宇赞宝诀于妙章撰独立以斋真严
 四极以推运普统九天九地五岳名山亿
 兆万真莫不咸隶生死图籍细无不关末
 学之子欲授经及修行者皆宜先奉金阙
 于青宫投玉劄于上清典录玉司常阴察
 人精粗有勤苦乃得玄授焉老君又传太
 虚真人南岳赤君使授学道宿有金名玉
 字仙阁剋名当为真人者又传天真皇人
 太真王等或封于西玄山王屋山中或刻
卷三 第 4a 页 0554-122.png
 于蓬莱府北室金柱玉璧上又以五色玉
 为简各封五岳石笥中须壬辰告会后圣
 君来下当出以付四转使教上真之才凡
 欲求仙当寻其文得其本元道无不成苟
 不知道所出与宝诀所生谓之投暗而学
 无有祖宗不为降道亦不行也老君曰夫
 三洞宝经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于
 元始天尊于今七亿万劫天地成败万品
 生灭唯吾独尊今犹修之于景云之上尝
 以玉清玄简出付真公于无量寿天又付
卷三 第 4b 页 0554-123.png
 方诸青童太君依九天品格万劫一出自
 开皇以来传付后学应为真者九千年听
 传三人或四十人九年中遇有其人听顿
 传之欲受吾经当依四极明科斋信诣师
 授以佩身闲心修行慎勿轻传又曰夫欲
 修行上法宜先修高上洞真三元斋值三
 元合真上应九玄凡欲请大洞真经三十
 九章雌一玉检五帝宝经玄母八间十二
 上愿佩神虎金虎符豁落七元流金铃销
 魔隐况威制万灵飞步五星存注七元思
卷三 第 5a 页 0554-124.png
 真行道上求天仙合服神丹飞腾灵丸当
 修上元之法九日九夜清斋念神未至一
 日五香沐浴宿结斋心上至九人下至三
 人主客同到每事精勤欲修中元斋值六
 日六夜以赎己身积滞之愆解过于天真
 谢罪于三元宿愆既散高上降真书名玄
 阁剋成上仙学而无法徒劳损功无感于
 自然欲修下元之法三日三夜解拔七祖
 令死魄更生出离三涂上升南宫释结解
 滞断灭恶根七祖既度身自成仙其法高
卷三 第 5b 页 0554-125.png
 妙非真勿传斋值毕然后修奉行上道常
 当沐浴清斋盛洁法服并嗽荡口腹令内
 外清虚口无馀味腹无馀臐眼无馀秽体
 无馀尘淡泊静嘿唯道是身然后修行焉
 夫学上道不奉三百大戒而请经行咒佩
 符思神合丹服药隐处山林求升仙之举
 恐未可希也若能戒全于内和光于外乃
 庶几名标之崖矣非修道难奉道难耳子
 能全之馀及十方太上将保尔登仙矣戒
 全而请宝经佩大符而行事若复下仙则
卷三 第 6a 页 0554-126.png
 天下无有不死之道矣我每慨世求真人
 难得耳夫有经而无戒犹涉海以无舟楫
 犹有口而无舌何缘度兆身耶夫道要在
 明科积善内足然后始涉大道之境界弗
 能尔者皆为徒劳于风尘无益生命修短
 也
老君复授青童道君灵书紫文修行二十四
 事其略曰采服飞根吞日气之法有无服
 开明符常思见日初出时叩齿阳咒曰日
 魂之名日中五帝之字存见五色流霞来
卷三 第 6b 页 0554-127.png
 接一身咒咽如法当觉体生玉泽面有流
 光次采服阴华吞月之法先服太玄阴生
 符常思见月初出时叩齿阴咒曰月魄之
 名月中五夫人之字存见月中五色流精
 来接一身咒咽如法当觉体生三光目有
 飞精次拘三魂以三魂弃身游遨飙逝本
 室或为他魂所见留制或为魁物所得收
 录当拘而留之使无游逸其法常存心中
 赤气转大以覆身变而为火洞彻内外叩
 齿如法则三魂拘留矣次制七魄以七魄
卷三 第 7a 页 0554-128.png
 流落游走秽浊或交通血食往来鬼魁或
 共死尸相斗或言人之罪欲人之败皆魄
 之疾也其法每晦朔弦望及庚申日存鼻
 端有白气渐大以冠身九重又变作四灵
 之兽匝绕一身存咒如法则七魄制鍊矣
 又人身中有三元宫上元丹田泥丸宫其
 神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中元丹田绛宫
 其神真人字子丹一名光坚下元丹田命
 门宫其神婴儿字元阳一名玄谷此三一
 之神上宫服紫衣中宫赤衣下宫黄衣皆
卷三 第 7b 页 0554-129.png
 如婴儿之状欲拘魂魄当先呼其名并存
 服色次第分明又命门宫中有大君名桃
 康字合延衣朱衣冠芙蓉冠三魂侍侧暮
 卧常存大君咒守如法一十八年大君能
 左激三田右御三气呼阳六甲召阴六丁
 当来侍人也又行郁仪结璘奔晨之道服
 灵飞六甲阴阳符佩神虎金虎消魔豁落
 流金之章请大洞真经三部八景二十四
 神服琅玕华丹挹黄水月华徊水玉精环
 刚之果即头生七色之气分形万变千乘
卷三 第 8a 页 0554-130.png
 万骑白日升天皆学道修仙要文乃太微
 天帝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正传之诀以
 紫玉为简青金为文龟母执笔真童拂筵
 天妃侍香玉童编名曰灵书紫文以付上
 相青童大君使下授玄宫玉名为真人者
 于是青童大君清斋千日稽伏膝行捧首
 北面依科明授以还方诸青宫其后传西
 城王君使下教骨相之子焉
老君以商纣荒虐生灵涂炭哀悯斯民将下
 而拯救之乃以纣之二十一年丁卯岁正
卷三 第 8b 页 0554-131.png
 月上谒太上玉晨大道君曰商辛淫乱水
 运将穷西伯应昌可往佐之老君受事讫
 即以是月十有二日丙午分气化身乘飞
 飙之轊风伯前驱彭祖骖乘降岐山之阳
 号燮邑子西伯(周文/王也)召为守藏史作赤精
 经教以仁信之道至武王时号育成子迁
 为柱下史作璇玑经在成王时号经成子
 说广化经乃隐在康王时号郭叔子复为
 柱下史潜龙卑秩以绥周道至昭王时老
 君虑周室将衰乃以八天隐文授王令保
卷三 第 9a 页 0554-132.png
 镇国祚昭王自谓居自然之运稍怠于守
 成将纵心于巡幸不崇天文老君知王之
 不令终也乃收天文因而致仕归居故里
 老君居周虽久常以自隐无名为务外和
 光同尘内实清虚不令名位之显也后汉
 边韶制碑铭云于惟玄德抱虚守清乐居
 下位势禄弗营为绳为直(能直/是正)屈则可萦
 守一不失为天下真处厚不薄居室舍荣
 稽式为重金玉是轻绝嗜去欲还归于婴
 浩然历载莫知其情要以无为大化周成
卷三 第 9b 页 0554-133.png
 进退无常乃综其贞以知为愚冲而不盈
 大人之度非人所聆九等之序何足累名
 论曰考经史所载老君生时及仕周之年
 月或有不同者盖由始皇灭先世典籍汉
 初编缉颓纲或问古老以为记或因缺史
 以为录存其略者缺其详载其末者亏于
 本厥后史籍重兴道经间出或得之者多
 隐而不传致令晚学失其宗旨今按老君
 本记及楼观记并云殷武丁庚辰岁二月
 十五日生以帝辛丁卯岁正月十二日爰
卷三 第 10a 页 0554-134.png
 自金阙降于岐山之阳为之五师又云西
 伯时为守藏史武成康时为柱下史其言
 信矣或云周时复寄神李母者盖谓降生
 于蜀青羊肆李大官之家时也若止生于
 周则安得于文王守藏史乎刘向列仙传
 云生于商时然向谓初于柱下史后为守
 藏史失柱下史主四方上书计史于柱下
 当文王时尚以侯服事商安得有四方计
 史耶但有礼乐经籍即立守藏史耳而皇
 甫嵇康等遂亦遵向之言因以柱下为先
卷三 第 10b 页 0554-135.png
 唯隋薛道衡撰老君祠庭碑云当文王武
 王之时为藏史柱史之职斯言可当之矣
 无极元年太上道君复命老君开化西域
 即昭王之二十三年癸丑岁也老君五月
 晦日壬午驾青牛之车薄版为隆穹徐甲
 为御无极先生鬼谷先生北郭先生从焉
 将西度函关尹喜志慕道术(喜字公文康/王朝为大夫)
 (后召入为/东宫宾友)少好三坟八索之书善天文纬
 候乃结草为楼仰观乾象精思志道号为
 楼观(今终南山盩厔县神龙乡间仙里中/有草楼罽坛祠宇即其故室也周穆)
卷三 第 11a 页 0554-136.png
 (王再加修饰召幽逸之人为/道士自尔相承至今不绝焉)喜于是时见
 东方有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
 度关而西乃求出为函谷关令(关在陜州/桃林县十)
 (二里故/墟存焉)王从之按楼观先师传及楼观记
 并云周康王闻喜有神仙度世之志乃拜
 为大夫至昭王时喜遇老君得道遂侍云
 舆西迈其后穆王钦尚遗尘乃为建祠修
 观故其碑文曰楼观者周康王大夫关令
 尹喜所立也以其为楼故因以为号又曰
 周穆西巡秦政东猎并枉驾回轊亲崇教
卷三 第 11b 页 0554-137.png
 道始皇建庙于楼南汉武立宫于观北晋
 宋谒板于今尚存秦汉庙户相继不绝贞
 观二年改为宗圣观由是观之乃验老君
 度关在昭王时也或云东周时者盖后世
 人但见孔子时老子犹在故为此言不知
 老子化胡之后复还中夏幽隐孔子乃得
 师之也喜至关曰夫阳数极九星宿值金
 岁月并王法应九十日外有大圣人经过
 京邑(时周都镐京/在函关之西)乃先敕关令吏孙景曰
 若有形容殊俗车服异常者勿听过喜即
卷三 第 12a 页 0554-138.png
 预期斋戒使扫路四十里夹道烧香以俟
 天人入境至七月十二日甲子果有一老
 人皓首聃耳乘白舆驾青牛而至关吏曰
 明府有教愿翁少留乃入白喜曰道今来
 矣我得见圣人矣即具朝服出迎跪伏叩
 头邀之曰愿大人暂留神驾老君谢曰吾
 贫贱老翁居在关东田在关西今暂往取
 薪何故见留幸听度此一试也喜复稽首
 曰大人岂复取薪久承大圣当来西游劳
 神暴露愿少憩圣驾老君曰吾闻大秦有
卷三 第 12b 页 0554-139.png
 古先生其道无为欲往观焉是以升车就
 道经历子关子何苦留也此二试也喜又
 曰今睹天人圣姿超绝乃天上之至尊边
 夷何足往观乎愿不托言少垂哀悯老子
 曰子何所见而知吾此三试也喜曰去冬
 十月天理四星西行过昴自今月朔融风
 三至东方真气状如龙蛇而西度此兆大
 圣人之徵喜少好坟易及天文秘纬凡仰
 观俯察未尝不验故知必有圣人度关夙
 夜存思未尝暂息今似有缘果遇仙驾愿
卷三 第 13a 页 0554-140.png
 垂慈悯开济沉冥老君既三试之皆过乃
 恬然含笑曰善哉子之知吾吾亦已知子
 有通神之见当得度世也
 四皓角里先生论曰观老氏与喜生岂不
 警悟先机耶而犹如此执谦辞者欲教世
 耳喜于是就官舍设座供养进盥栉行弟
 子之礼老君之御者徐甲少赁于老君约
 日顾百钱至出关时计当七百三十万钱
 甲见老君去官远适亟来索钱老君谓曰
 吾欲往西海大秦罽宾天竺安息今汝御
卷三 第 13b 页 0554-141.png
 车当以黄金计直偿汝甲如约及至关令
 饭青牛于野老君欲试之乃以吉祥草化
 为一美女行至牧牛之所辄以言戏甲甲
 惑之欲留遂废前约乃诣关令讼老君索
 佣钱老君谓甲曰汝随我二百馀年汝久
 应死吾官卑家贫无所役使故以太玄生
 符与汝汝所得至今日汝奚不念此而讼
 吾言讫符自甲口中飞出丹篆如新甲即
 成一聚白骨喜悯甲违约致死乃为甲叩
 头请命愿赦其罪赐以更生乞为出钱偿
卷三 第 14a 页 0554-142.png
 之老君重喜慈舍曰善乃复以大玄生符
 投之甲即立生老君曰吾不负汝汝负本
 约道自去汝故死耳今偿汝钱喜即以钱
 给甲而礼遣之甲请留不许伏地搏颊曰
 已沐圣恩曲赦罪戾令此枯骨复见光明
 刻骨铭心愿从云驾老君竟弗许老君为
 喜留关下有一百馀日喜斋戒叩头再拜
 跪请曰尘凡孺子幸遇圣人投身委命愿
 闻大道老君曰微哉子之问也大道守真
 三品为则以一为度以正为德喜曰道品
卷三 第 14b 页 0554-143.png
 有三要得升仙其可得乎老君曰子能知
 一万事毕闭塞情欲入奥室鍊金食气为
 第一子能知之守勿失喜踊跃稽首曰鍊
 金奈何曰神方也自至真上帝莫不由金
 丹而得道履九幽而入杳冥上下虚无因
 神明而俱升喜复稽首曰愿闻其旨老君
 曰红铅黑汞大丹头从红入黑是真修黑
 中取精赤取髓解取赤黑药无比用赤入
 黑保长生用黑入赤天仙矣喜曰道则高
 矣妙矣未觉未究愿赐指示老君曰一者
卷三 第 15a 页 0554-144.png
 是铅铅为君二者是汞汞为臣若铅不真
 其汞难亲若铅是亲不失家臣青腰使者
 赤黑将军和合两姓异族同群白汞作胸
 黄芽为根化铅为粉鍊汞成尘阴居阳位
 阳数阴均月盈日昃寒暑区分开设法像
 赫然有文唯吾此道天地长存喜拜曰药
 物之旨敬闻命矣炉鼎之制水火之候奈
 何老君歌曰圆三五寸一分口四八两十
 唇长二尺厚薄均腹三脐坐垂温阴在上
 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内
卷三 第 15b 页 0554-145.png
 二百善调均阴火白黄芽银来去游不出
 门渐成大性精纯即归一还本元至一周
 甚殷勤密防謢莫迷昏途路远甚幽玄若
 达此会乾坤子午沾净魄魂得长寿入仙
 村乐道者寻其文谛思之勿须论又歌曰
 日月本是乾坤精卦象周还甚著明前三
 五兮后三五五六三十复还生复还生兮
 周十二十二中分二十四二十四气互推
 迁万象友铢都在此水银一味番为二变
 化阴阳成既未既未却配于夫妻始觉壶
卷三 第 16a 页 0554-146.png
 中有天地又歌曰金液还丹仙花流高飞
 云翔登天丘赤黄之物成须臾当时雌雄
 纷乱珠可以腾变到行厨灵童玉女我与
 俱出入无间天地符其精凝霜无沉浮汝
 其震敬必来游金液之诀皆尽于此矣丹
 成作金以为食器亦得长生先试作金成
 乃可服故曰金可作世可度也于是授喜
 太清八符经太清观天经九都经神丹经
 金液经及八鍊九诗还丹伏次诀焉老君
 复谓曰审欲求仙先当服金液还丹汝不
卷三 第 16b 页 0554-147.png
 服丹卢自苦耳为温寒风湿鬼气听繁司
 命不能救也可不勉哉努力作丹早自防
 禦勿示愚人令讪毁神道益子之过嗟乎
 行尸虽富有万物贵于王侯不满百年成
 土一匮甚可哀也合作神丹劳苦须臾一
 成便仙与天相毕恣心所欲乐何央乎喜
 曰鍊金食气道有二乎老君曰天地之精
 华阴阳之根本二气之谓也阳龙阴虎本
 液金精二气交会鍊而成者谓之外丹舍
 和鍊藏吐故纳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循
卷三 第 17a 页 0554-148.png
 环不息朝于绛宫采于五石以哺百神此
 内丹也修道之士得内丹可以延年得外
 丹可以升天三一九思者内修之要也九
 丹金液者外鍊之极也合而修之道成决
 矣食气固精受明玄经生道要妙出幽入
 冥上固云门下固灵根知之甚易行之甚
 难夫形动德散气越道叛精消魂损自动
 魄乱是以圣人静形固气畜精救视则道
 德虚凝魂魄固守形一神万道乃成就常
 以半夜之后偃卧握固鼻纳清气口徐吐
卷三 第 17b 页 0554-149.png
 之复守三一入室九思神定气安仙道近
 矣因授喜玉历中经三十五章毕喜曰三
 一之旨愿赐指示老君曰三一之道神仙
 所重世莫得闻子其秘之两眉间却入一
 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泥丸上丹
 田宫也中有赤子字元先名帝卿心中为
 绛宫中丹田也中有真人字子丹名光坚
 脐却入三寸为命门下丹田宫也中有婴
 儿字元阳名玄谷皆长三寸同服赤帻赤
 衣赤履此三一也(一云上紫中赤/下黄皆婴儿状)下一座
卷三 第 18a 页 0554-150.png
 金床玉几常以金炉玉匕搅华池以哺上
 一中一当书夜常存之子欲长生三一当
 明子能守一一亦守子气变为精精变为
 神神化为婴儿婴儿上为真人真人然后
 为赤子此真一也又曰伪道养形真道养
 神神真道通能亡能存神能飞形亦能移
 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耳目声色为子留
 愆鼻口所喜香味是冤身为恼本痛痒寒
 温意为形累愁毒忧烦弗疾去之则志气
 日耗寿命不终其来久矣子当先损诸欲
卷三 第 18b 页 0554-151.png
 莫令意逸闲居静处精思斋室丹书万人
 不如守一常以虚为身以无为心无身之
 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神神玄通是谓道
 同其犹高山大泽非欲虫鱼鸟兽而虫鱼
 鸟兽自归之人能虚无为无非欲为道道
 自归之矣(余见西/升经)乃授喜自然经黄庭经
 及入室存思之要喜稽首再拜敬佩玄旨
 论曰圣言至简玄理不繁如上所述乃问
 今累日恳请
老君随机酬答之言纂集其要以示来世非
卷三 第 19a 页 0554-152.png
 一朝一夕谈也喜于是辞疾去官十二月
 一十五日奉邀老君归其家(今楼观即其/故宅也望云)
 (气草楼及老君所乘车/历代宝之至今犹存焉)老君将欲西适卜
 叩头请侍行老君语喜曰吾游乎天地之
 表戏乎玄冥之间四维八极上下无边于
 欲随吾不可得也喜曰入火入渊入地上
 天灰身复命愿随大圣老君曰得道之士
 目能渊视耳能洞听变化不测坐在立甚
 尚未可随吾远适子虽骨相合道法当成
 真然受学日浅未能通神变化岂可随吾
卷三 第 19b 页 0554-153.png
 耶喜再拜曰通神变化可得闻乎老君曰
 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造化之所始
 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
 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化者其巧
 妙其功深故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
 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
 始可与语变化之道子能精修此道体入
 自然斯可与子行化诸国耳越二十有八
 日喜复焚香再拜请曰喜幸闻至道欣庆
 难言愿赐著书阐扬道旨以贻后世老君
卷三 第 20a 页 0554-154.png
 曰善汝应为众真之长当于此宛利天下
 弃贤世界传弘大道即以道德五千言授
 之曰吾此文未尝轻以授人凡经千二百
 载方一传尔子其勉之喜拜授欣跃持诵
 奉行道成已遂传后学唐陆希声道德经
 传叙云大道隐世教衰天下方大乱当是
 时天必生圣人圣人忧斯民之不底于治
 而扶衰救乱之术作周之末世其几矣于
 是仲尼阐三代之文以扶其衰老氏据三
 皇之质以救其乱其揆一也盖仲尼之术
卷三 第 20b 页 0554-155.png
 兴于文文以治情老氏之术本于之质质
 以复性性情之极圣人所不能异文质之
 变万世所不能易也易曰显诸仁以文为
 教之谓也文之为教其事彰故坦然明白
 则雅言者详矣易曰藏诸用以质为教之
 谓也质之为教其理微故深不可识则妄
 作者众矣夫惟老氏之术道以为体名以
 为用无为无不为而格于皇极者也杨朱
 宗老氏之体失于不及以至于贵身贱物
 庄问述老氏之用失于大过故务欲绝圣
卷三 第 21a 页 0554-156.png
 弃智申韩失老氏之名而弊于苛缴刻急
 王何失老氏之道而流于虚无放诞此六
 子者皆老氏之罪人也而世固谓老氏之
 旨其归不合于仲尼故訾其名则曰搥提
 仁义绝灭礼学病其道德则曰独任清虚
 不可以为治于戏世之迷其来远矣是使
 老氏受诬于千载道德不行于当时良有
 以也且老氏本原天地之始历陈古今之
 变先明道德次说仁义下陈礼学之失刑
 政之烦言其驯致而然耳其秉要执本在
卷三 第 21b 页 0554-157.png
 乎情性之极故其道始于身心刑于家国
 终于天下如此其备也而惑者尚多岂不
 谓厚诬哉昔伏羲氏画八卦象万物穷性
 命之理顺道德之和老氏先天地本阴阳
 推性命之极原道德之奥此与伏羲同其
 原也文王观大易九六之动贵刚尚变而
 要之以中老氏察大易七八之正致柔守
 静而统之以大此以与文王通其宗也孔
 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道斯民以仁义之
 教老氏拟议伏羲弥纶黄帝冒天下以道
卷三 第 22a 页 0554-158.png
 德之化此与天子合其权也此三子者圣
 人之极也老氏皆变而通之反而合之研
 至变之机探至精之归斯可谓至神者矣
 而王弼以为圣人与道合体老氏未能体
 道故阮籍谓之上贤亚圣天人盖同以辅
 嗣岂以老氏经世之术未足克其所言耶
 斯不然也于乎圣人之在世也有有迹有
 无迹故道不行也或危身历聘以天下为
 其忧或藏名肥遁示世故不能累有迹无
 迹殊途同归斯实道义之门非徒相反而
卷三 第 22b 页 0554-159.png
 已然则仲尼之所以出老氏之所以处老
 氏之所以默仲尼之所以语盖屈伸隐显
 之极也二子安能识之哉司马迁统序众
 家以道德为首可谓知本末矣班固作古
 今人表乃诎老子于第三品虽其名可诎
 而道可贬乎哉且仲尼亲见老氏叹其道
 曰犹龙乎从之问礼诚无间然著在记传
 后世不能探其意是以异端之说纷然盖
 迷之者不穷其源故作之者不尽其致噫
 斯传之不作则老氏之旨或几乎息矣今
卷三 第 23a 页 0554-160.png
 故极其致显其微使昭昭然与群圣人意
 相合有能体其道用其名执古以御今致
 理如反掌耳自昔言老氏术者独太史公
 近之为治少得其道唯汉文耳其他反传
 诡说皆不足取尹文操论曰班固谓清虚
 之道养性延年不及于物殊不知清虚者
 法制之本无为者万事之根道覆天下而
 不为主德施万物而不为厚乃圣贤所贵
 家国所愿岂止养性延年而已哉故曰修
 其身其德乃真修其乡其德乃长以耿修
卷三 第 23b 页 0554-161.png
 之天下其德乃普则此万古不刊之道也
 他日喜谓曰憃愚不知所问愿请益老子
 曰子欲修身养性行道纪形结气成神终
 始无穷者莫先乎静故天静以为正地静
 以为定神静以为变人静以为生将正之
 时反听内观心不妄念口不妄言形不妄
 动无色之色为之见无声之声为之闻无
 味之味为之甘不言之言为之教神景为
 之降福德为之臻和气为之应矣子欲静
 神先沐浴斋戒或二十五日然后精练己
卷三 第 24a 页 0554-162.png
 身魂魄和平乃可入室之后或丹蛇来着
 子心或王母来降或道身应见此皆身中
 之神试子耳但勿惊怖有问无对有所伤
 犯亦勿为惧但安心定意其物自去经二
 十五日四十五日六十日八十日一百五
 日一百二十五日一百五十日并有神来
 皆是试子但定心勿对不能为害若生怖
 惧为试不过则失道矣戒之谨之百八十
 日后室内自明安危存亡之事无不预知
 身中宫府一一显见二百八十日众病皆
卷三 第 24b 页 0554-163.png
 除一年瘢痕皆灭千日之后形神俱妙为
 真人矣即授喜妙洞内解等诀太清上法
 三洞真文灵宝符图太玄等法俾教授至
 精仁者羽化神仙令毋断绝喜再拜稽首
 礼谢叩头而退
老君次年甲寅岁四月二十八日将于喜宅
 南山阜上升天喜悲恋请留(老子未适西/而复天者姑)
 (俟尹喜道成/同去化胡也)老君重告喜曰吾将俟子于
 蜀汝能除垢止念守一千日清斋修习吾
 经合服神丹鍊形入妙则可寻吾青羊之
卷三 第 25a 页 0554-164.png
 肆矣言讫忽耸身空中坐云华之上面放
 五色身现金光洞彻十方神王力士青龙
 白虎麒麟狮子列于左右前后九天高仙
 五帝直符正一使者持节来迎冉冉升天
 太微勾陈星宫(即天皇大帝/耀魄宝是)良久乃没喜
 目断云霄涕泣追慕其日江河泛涨山川
 震动有五色光入贯太微遍及十方论曰
 关尹宅倚山阜上先立台馆以瞻星候气
 老子于中升虚后人遂呼为老子陵尔雅
 云大阜曰陵非谓坟陵也又讹而为冢良
卷三 第 25b 页 0554-165.png
 可叹也喜乃于楼观千日清斋屏绝人事
 研味真经饵丹服气精思三年心凝形释
 无有饥渴不畏寒暑穷数达变之微形一
 神万之旨悉臻其妙老君以甲寅岁升天
 至乙卯年复乘九色神光从太微宫分身
 降生于蜀太官李氏之家已先敕青童化
 为青羊毛体华洁色如青金常在婴儿之
 侧爱玩无斁忽一日失羊所在儿啼不止
 太官乃令守羊童子处处寻觅得于市肆
 喜至蜀遍问诸人无识青羊肆者忽见童
卷三 第 26a 页 0554-166.png
 子牵羊因自解云既有青羊复在市肆圣
 师所约其在是耶因问此童谁家羊牵欲
 何往童子答曰我家夫人生一儿爱玩此
 羊失来两日儿啼不止今却寻得将欲还
 家喜即嘱曰烦为我告夫人之子云尹喜
 至矣童子如其言入白儿即振衣而起曰
 令喜来前喜既入其家庭宇自然宽平涌
 出千叶莲花之座老君忽化数丈白金之
 身光明如日项有圆光建七耀之冠衣晨
 精之服披九色离罗之帔坐于莲花之上
卷三 第 26b 页 0554-167.png
 举家见之皆惊怪老君曰吾太微是宅真
 一为身大和降精耀魄为人主客相因何
 乃怪耶尹喜匍匐歔欷悲啼踊跃喜慰无
 量稽首言曰不谓庆会复奉天颜未审慈
 尊出无入有起处安否老君从容告曰与
 子别后何得何丧汝存道守一亦有益乎
 喜稽首曰自奉秘奥粗得其妙恩济祖先
 感受无极之庆老君曰喜吾所以留子者
 以子居世未久深染恩爱初授经诀未克
 成功是以待子于此今子保形鍊气三年
卷三 第 27a 页 0554-168.png
 功毕已造其妙心结紫络面有圆光金名
 表于玄图王札系于紫房气参太微解形
 合真矣喜再拜稽首谢曰圣师德重天地
 恩过父母天地能覆载喜不能令喜得道
 父母能生育喜不能令喜长存老君曰此
 亦汝之玄分非吾功也于是举手弹指即
 有四天王三界众仙浮空而至各执香花
 稽首听命老君敕五老上帝四极监真授
 喜文始先生号受任无上真人赐紫芙蓉
 冠青羽裙丹襡绿袖霓裳交带罗文黄绶
卷三 第 27b 页 0554-169.png
 九色之节及玉童玉女五千人位居四天
 之上统领八方仙士喜降拜俯伏曰尘凡
 孺子得遇大圣使枯骨再肉千生庆幸俾
 居则执扫除之役行则为仆御之徒喜之
 愿也亦喜之荣也位号高崇礼文优渥顾
 何得以祇承敢辞老君曰子慕道积久隐
 德升闻修鍊勤劳玄功已遂分合得此非
 吾有私于子也子其勉之喜辞不获乃再
 拜而授自此方得乘云驾龙飞腾虚空参
 侍龙驾游行八方
卷三 第 28a 页 0554-170.png
老子复为太官圣母说元阳经其家长幼二
 百馀口即时拔宅飞升天(老子以太官家/世积功德升闻)
 (上天缘合升举故托生其家今成都有/青羊宫及降生台元阳台之址存焉)
 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乐朋龟奉敕撰宫
 记其略曰道渺邈以难穷体希夷而莫究
 在无象无形之内居太初太易之前二神
 屃屃以俱来凿开造化三气氤氲而互进
 朴散胚腪玄黄流而未凝清浊分而不结
 道为万气之祖德为百物之宗以二仪两
 曜为子孙以四象五行为枝叶又云移世
卷三 第 28b 页 0554-171.png
 界以纳壶中吞维摩方丈之室缩地形而
 藏术内奄息达王舍之城桃源蓬岛从古
 有而今存槐市杏坛见朝荣而暮落身驾
 德车轊转于混茫之内手持寿柄指挥于
 开辟之前寂尔无为澹然自得化其不化
 则万化而皆存生其不生则群生而尽遂
 幽原既开九气陶蒸而未已玄化大阐六
 虚流转而勿休设不二之教门稽正一之
 宗本前逍遥于青运青运既到后出没于
 赤明赤明复毕九十九万亿岁贮在弹丸
卷三 第 29a 页 0554-172.png
 五千五百重天藏于卵壳殷高宗御极之
 际周文王演易之初神光流入于琼胎瑞
 彩结成于金骨七色金莲而随步千年白
 鹿以呈祥七百弟子指扶桑于故林九五
 帝君开日宫于旧馆详其元始稽彼厥初
 俯窥溟涬之前下视浑沦之后随机设教
 作万古之楷模应变无方为百王之轨范
 故大道者三界之冠冕上德者百王之宗
 元青羊肆者我圣祖太上玄元天皇大帝
 第二降生之所也自殷道否闭周德陵夷
卷三 第 29b 页 0554-173.png
 历藏室之同尘弃柱史而隐迹东离魏阙
 西度函关徐甲执御从先帝以聿来尹喜
 占风知道君之必至暂别而三千甲子曾
 作赤童相逢于八百年龄永依黄老潜传
 妙诀暗付微言重为百日之期再结一时
 之会暂朝元始却上天中之天永奉宗师
 重归象外之象又云将离蜀士欲化胡风
 远适流沙长移犷俗及身毒罽宾之国教
 烦陀阿柱之王八十种之獯戎皆归清化
 二千国之犷悍永革昏风铭曰洪源肇开
卷三 第 30a 页 0554-174.png
 浩劫无际恍惚大道希夷象帝太初既隐
 太始来继玄黄在壳清浊未蜕天地之前
 亿千万岁设教随机应变无滞三皇益名
 五帝增睿率土皆泰群生咸济楼观发轫
 函关挂轊罽宾阐化身毒布惠无状之状
 无声之声去莫可送来莫可迎强字之字
 强名之名焕赫六极牢笼八纮万国同约
 百谷咸倾莫得而竭莫得而盈浅而行者
 长居利贞深而行者永致太平又曰凿开
 造化刳剔胚腪把捉日月包裹乾坤万象
卷三 第 30b 页 0554-175.png
 俱尽惟道独存三教争长唯道高尊
 唐中和四年九月敕西川节度使立碑青
 羊宫今见存老君谓尹喜曰子昔愿从吾
 远游今道已成可以游观八纮之外也乃
 吐八方隐文授之喜奉受讫即致八景云
 舆驾五色神龙建流霄皇天丹节荫九光
 鹤盖前导十二卫官神丁执麾后有九万
 飞仙骖控飙轊狮子启涂凤凰翼轩策空
 东游真人与四天王从焉天乐并作悲笳
 骇空至日窟常旸之山掇扶桑之丹椹散
卷三 第 31a 页 0554-176.png
 若木之朱华观碧海挹东井过郁池宫旸
 谷神王东海青童众仙陈丹椹朱实金津
 碧醴次登祖山观芝田采养神草息蓬莱
 宫复南游凤山登青丘过紫府太元真人
 紫府先生奉九光甘液白文玉英青林白
 子此山一名萧丘出九光之英火浣之布
 次登长离山越赤精津入大丹宫南极夫
 人诸仙侍女设琼花玉酒赤灵火枣至绛
 山观流火之乡息朱陵之阙大和玉真华
 盖上翁列炎冈朱髓飞丹紫桃云浪之液
卷三 第 31b 页 0554-177.png
 而奉焉乃西游龟台入七宝园观飞紫文
 过流精阙九灵金母太素元君进玉文之
 枣其实如瓶命侍女陈返魂灵香玄光碧
 桃金紫交梨游骞林七灵丈人诸仙设云
 浆玉英震金玄膏汎弱水登凤山入龙穴
 挹玉池息昆吾山白帝天君五通诸仙采
 七明石芝流精玉膏紫乐朱英金光丹醴
 进焉后北游崆峒山过洞阴宫北极真公
 四华诸仙献十结神草玄云李空洞瓜(其/瓜)
 (劫一/熟)登玄丘观朔阴八练池息广寒墟太
卷三 第 32a 页 0554-178.png
 玄仙伯设绛树丹宝三玄紫柰至钟山过
 集云宫北极太极真人五通真仙奉玄玉
 芝夜光洞草云膏玉液进焉复登中岳昆
 崙山游玄圃瑶台入阆风(非人间非西蜀/之昆崙之五岳)
 (乃三山海/岛神仙)观七宝琼林聆九苞鸣凤盻日
 月星辰下照照见四天下如指掌其上有
 金台玉楼七宝宫殿昼夜光明天地神仙
 之下游处也一面有二百四十门有琼林
 紫柰万岁灵桃碧叶隆音如琴瑟相和皆
 应律吕太玄九宫仙人居焉皆自然天厨
卷三 第 32b 页 0554-179.png
 出入在意天伎雅绝乐难可胜实宇内之
 清都神真之盛观也尹真人初授童真之
 任随侍老君游此宛利天下五岳名山洞
 天宫馆及四海江河洞泉水府诸宫上真
 下治之所其经行处皆预有仙官出境侍
 卫送迎老君所到皆入室堂大殿当阳正
 坐其主者或称圣帝或号真王或君或侯
 或公或相皆俯伏稽首侧耳听命神仙玉
 女地下主司山水百灵莫不雨集众真圣
 帝有所咨启多论二仪三景阴阳气候劫
卷三 第 33a 页 0554-180.png
 运赊促帝三命录长短安危兴废兆人祸
 福并学道进仙阶级黜陟之事调和气序
 抑消阳九百六灾会之法或请问道德宗
 原希夷之旨老君如所咨请事事酬答各
 随诸天之音言辞隐奥世莫可传不可测
 识(为王母说请/净经亦此时)老君谓喜曰吾将与汝上
 朝太上游历帝乡于是灵音八会云骑四
 合冉冉升空遂遍游九天诸天帝皆乘舆
 建节从官及玉童玉女各数万计来迎老
 子入其宫宇设琼英王实月液云浆碧醴
卷三 第 33b 页 0554-181.png
 流薰兰羞八彻灵芝仙果光华映席天乐
 繁会灵唱妙绝诸天帝仙真皆顶有圆光
 各礼拜请问自然无上玄妙至真帝一之
 道已而上元大有真公中元太极仙翁下
 元太清仙伯仙卿仙官乘碧霞黄素云舆
 驾苍虬麒麟狮子张映交晖流霞鸾凤飞
 鹤之盖仗日精命真之旆命仙之旗侍从
 神仙灵官共十有五万上元七万中元五
 万下元三万所乘驾及盖旆之节之类亦
 诸天诸仙稽首拜迎老君上升上清日阙
卷三 第 34a 页 0554-182.png
 丹城蕊珠宫老君乃命喜朝高圣玉宸太
 上大道君于是赐喜环刚丹果隐伏龙芝
 珠瑛玉醴共一十二事乃从老君下降于
 天水灵山遂之西域
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





卷三 第 34b 页 0555-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