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554-004.png
二篇同卷敬一
 太上老君年请要略
 太上老君金书内序


太上光君年谱要略
    永嘉谢守灏编集
    隐山李致道校正
老君在天皇时降世号通玄天师一号玄中
 大法师徐整三五历云岁起摄提元气肇
卷首 第 1b 页 0554-005.png
 始有神人号天皇
地皇时降为师号有古先生
 春秋纬作九头纪
人皇时降为师号盘古先生
 三五历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后乃有三皇此三
 才之始也
伏羲时降于田野号郁华子
祝融时降于恒山号广寿子
神农时降于济阴号大成子
卷首 第 2a 页 0554-006.png
黄帝时降于崆峒号广成子
少昊时复降崆峒号随应子
颛帝时降于衡山号赤精子
帝喾时降于江滨号绿图子
唐翰林承旨乐朋龟青羊宫碑云伏羲氏
 之王天下也老君以道弘济降迹为师仰
 观圆盖之文俯察方舆之理教之以画八
 卦指之以分三才助之以造书契之文制
 之以代结绳之政洎乎神农氐之王天下
 也老君救时屈巳下降为师付之以五运
卷首 第 2b 页 0554-007.png
 分之以四时助之以正万机明之以辨百
 榖变饮血茹毛之化移蒉桴土鼓之音毁
 冗焚巢上栋下宇洎乎轩辕氐之王天下
 也老君隐身于崆峒之中放心于杳冥之
 外帝乃亲降辇辂礼展师资既抠衣以趋
 隅遂屈膝而问道受丹经于王屋登苍冥
 于鼎湖洎乎少昊氏之王天下也老君说
 庄敬之典教之以顺时迎气昭配神明羽
 族呈休命之以乌官为理分布九鳸以统
 百司景合璧以表灵凤衔图而示贶悉由
卷首 第 3a 页 0554-008.png
 至道彰此帝谟逮至颛帝之王天下也老
 君教之以解纷塞兑治国安民荡涤九黎
 陟明八凯追呼六甲役御百灵训之以微
 言之经教之以大顺之道及乎高辛氏之
 王天下也老君敷道布化济世为师谈黄
 庭之妙言隐日遁月称录图之嘉号返邑
 移城制九州之名作六英之乐
帝尧时降于姑射山号务成子
帝舜时降于河阳号尹寿子
夏禹时降于商山号真行子
卷首 第 3b 页 0554-009.png
殷汤时降于潜山号锡则子
 以上事迹互见于帝系谱帝王世纪洞神
 大有经玉历经出塞记尹氏玄中记崔玄
 山地理志谯周古史考神仙传记郡国圆
 经老君虽分身应化随世立教事竟则隐
 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殷朝第十八王
 阳甲庚申之岁自太清仙境分光化气乘
 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托胎于玄妙
 玉女天水尹氏巳而孕历八十一年当殷
 二十二王武丁庚辰岁二月十五日降诞
卷首 第 4a 页 0554-010.png
 于亳之苦县濑乡曲仁里即今太清宫也
 殷以建丑为岁首殷之二月十五日即今
 之上元节也青羊宫碑云殷高宗御极之
 世周文王演易之初神光流入于琼胎瑞
 彩结成于金骨不坼不副诞弥于八十馀
 龄降瑞降祥过期者二万馀画至甲寅岁
 历三十五年一日忽乘白鹿履庭桧而升
 天矣
 今升天桧太清宫犹存欧阳文忠公诗云
 青牛西出关老子始著五千言白鹿去升
卷首 第 4b 页 0554-011.png
 天尔来忽记三千年当时遗迹至今在隐
 起苍桧犹依然
帝纣丁卯老君降于岐山之阳号燮邑子时
 周文王为西伯召为守藏史武王克殷迁
 为柱下史
 隋内史薛道衡祠庭颂云爰自伏羲至于
 周世绵历岁代易号变名在文王武王之
 时居藏室柱史之职市朝屡易貌不改焉
成王时号经成子
康王时号郭叔子仍柱下之职
卷首 第 5a 页 0554-012.png
昭王时去官归亳以二十五年癸丑五月壬
 午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明年甲寅授
 喜道德五千言是岁四月于喜宅南小山
 上升天即有五色光贯紫微井水皆溢二
 十七年乙卯复分光降生于蜀国李太官
 家至二十九年丁巳会尹喜于青羊之肆
 唐记云青羊肆者太上玄元天皇大帝第
 二降生之所
穆王四年甲申复还中国东游扶桑会大帝
 校集群仙
卷首 第 5b 页 0554-013.png
 穆王内传云穆王闻君真人得道上升乃
 为修楼观置道士七人以奉祠事
夷王元年乙丑老君与玄古三师降于蜀绵
 竹之三学山授李真多之道厉王二十一
 年庚子老君降于楼观授道士宋伦以中
 景之道通真之经并灵飞六甲素奏丹符
宣王四十三年丙辰老君降于渭川告王以
 岁星北迁言周将衰后二年幽王立
 唐历代应现图云周宣王时有采薪行歌
 者人莫能识以问老君老君曰此活国人
卷首 第 6a 页 0554-014.png
 修习无上正真之道也
幽王二年辛酉地动泾渭洛皆震老君曰周
 将衰矣不及十年之数后果为犬戎所灭
平王二十三年癸卯十二月老君复出关开
 化诸国遂至西流麟等洲考校群仙事讫
 复还中国出西升记
敬王十七年戊戌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
 老聃博古而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
 归则吾师也与敬叔皆至问礼
威烈王二年丁未老君过秦秦献公授馆致
卷首 第 6b 页 0554-015.png
 礼问以历数
显王八年庚申老君东游赤城蒙山过扶桑
 校集群仙已而隐于景山之太室少室
报王九年乙卯泰昭王立老君与尹喜诸仙
 西游女几鸡头天柱复出散关遂升昆崙
 还紫微上官昭王闻之乃于老君所经由
 处为置城邑以表圣迹故立老停驿尹喜
 城见天师传及蜀图经
老君应感无方变化莫测或升或降莫能究
 悉今考传记并长历推计自殷武丁庚辰
卷首 第 7a 页 0554-016.png
 至周赧王乙卯凡出入隐显绵历九百九
 十六年在殷一百七十四年在周八百二
 十二年正与史传及诸经典相合魏明帝
 赞云为周柱史经九百年大学博士吴杨
 昊亦云老君变通灵应难测既生商日又
 仕周时计其始终乃历千岁此皆举其成
 数也史记称或云百六十岁或云二百岁
 者是据孔子时人斟酌老君之岁数云尔
 不能知其宝是以每事言盖言或也刘向
 赞之曰德合元气寿同两仪据诸传记说
卷首 第 7b 页 0554-017.png
 虽不同莫不赞其长寿盖儒者以长生升
 天之说为诞故但云莫知所终
秦始皇二十八年壬午封禅泰山乃建老君
 祠干楼观之南躬行飨礼前汉文帝初老
 君先降于陜河之滨人号为河上公亦曰
 河上丈人帝亲访之老君授以道德二经
 今陕府北有河上公庙望仙台存焉见史
 记
成帝河平二年甲午老君降于琅琊郡曲阳
 渊授于吉大平经出汉书
卷首 第 8a 页 0554-018.png
安帝永初三年已酉老君降于泰山召江夏
 吏刘图校定天下簿籍因示圆罪福报应
 之事见唐纪圣赋及应现图
顺帝汉安元年壬午老君降于蜀之鹤鸣山
 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秘箓五月再降
 赐太清中经建康元年甲申老君再降于
 阆州云台山授天师以三洞众经及超度
 九祖斋直之之法见天师传及蜀图经
桓帝永寿元年乙未老君降于成都授天师
 北斗削死注生之法今成都府玉局化是
卷首 第 8b 页 0554-019.png
 其地也又降于鹿堂山授以制六天斩邪
 之文见天师传及蜀图经延熹八年乙已
 帝遣中常侍左悹韵苦县祀老君命边韶
 撰碑文九年帝亲祀老君于濯龙宫用郊
 天乐见后汉纪
灵帝光和二年己未老君降于天台山授仙
 人葛玄上清灵宝大洞等经及三箓七品
 斋法见天台山记及太极仙公传
魏文帝黄初四年癸卯帝亲诣若县老子庙
 致祭令有司重修庙宇见崔玄山濑乡记
卷首 第 9a 页 0554-020.png
陈留王咸熙元年甲申老君降于陇右临洮
 郡谓王始曰天下不久当太平见医书
骨安帝元兴元年壬寅老君下降按行山岳
 至华山敕仙人成公兴令移居嵩山仍赐
 以仙药见后魏书
后魏明元神瑞二年乙卯老君降于嵩山授
 道士寇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
太武太延元年乙酉老君降于嵩山命寇谦
 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遂改元太平真
 君并出魏书及道释志
卷首 第 9b 页 0554-021.png
武帝太昌元年壬子遣散骑常侍饶杰侍御
 史邯郸亮重修毫州老君庙见濑乡记
隋文帝明皇六年丙午诏亳州剌史杨元胄
 重修老君庙宇敕内侍舍人薛道衡撰碑
 及祠庭颂见隋书
炀帝大业十三年丁丑老君降终南山语山
 人车淳风以唐公受命之符出金锁流珠
唐高祖武德二年已卯老君降于羊角山语
 吉善行令奏闻云唐得圣治社稷久长出
 唐书
卷首 第 10a 页 0554-022.png
 五年壬午老君再降于庙所告以破贼之
 期出唐书
太宗贞观元年丁亥七月丙午敕修毫州老
 君庙给户二十以供洒扫出通志
高宗龙朔二年壬戌帝幸洛阳宫建清庙于
 北邙山以祠老君设醮庆赞老君降于殿
 上二真人夹侍光曜阶坛众咸瞻仰宫闱
 令权大力等列状奏闻诏依所见图写为
 瑞像见洛州录事查濩师奏状乾封元年
 丙寅帝封岱岳驾至毫谒老君御制册文
卷首 第 10b 页 0554-023.png
 上尊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大
 后出唐书仪凤二年戊寅𠡠建醮于洛阳
 清庙老君降于坛上祥光照映乘白马履
 坛石皆有迹众所瞻仰即以奏闻贺表有
 云金相玉毫彩夺夜明之景白驹丹鬣迹
 流天驷之庭见朝散大夫孙瑞奏表
玄宗开元三年乙卯东封岱岳回谒毫州老
 君庙亲书道德二经俾刻诸石以老君降
 诞日为玄元节御制赞文书于宝帐额上
 见宝录开元二十九年辛巳闰四月帝梦
卷首 第 11a 页 0554-024.png
 老君告云吾有像在京城西南上遣使求
 之果得老君玉像迎至兴庆官命画真容
 分置诸州开元观出通鉴天宝元年壬午
 老君降于丹凤门外语田同秀曰我昔将
 入流沙藏一金匮灵符在尹喜旧宅可奏
 帝取之帝遣使求得之于函谷关故墟出
 唐书天宝二年癸未正月上老君尊号曰
 太圣祖玄元皇帝九月制改谯郡紫极宫
 为太清宫此太清宫得名之始也见唐书
 十二月帝幸华清官老君降于朝元阁上
卷首 第 11b 页 0554-025.png
 遂改朝元阁为降圣阁见唐史天宝七载
 戊子上老君尊号曰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九载庚寅老君降于太白山语山人王玄
 翼以宝仙洞有妙宝真符上命刑部尚书
 王倕等往求果得之十三载甲午二月癸
 酉帝朝献太清官加上老君尊号曰太圣
 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十五载
 丙申老君见于汉中郡黑水之侧帝命刻
 石像于所见之处老君又乘白鹿降于利
 州益昌岭上示收禄山之兆诏于所见之
卷首 第 12a 页 0554-026.png
 处立白然观并出唐书
肃宗至德二载丁酉老君降于通化郡云龙
 岩自地接天仪像炳然诏图其本明皇御
 制赞曰昼见殊相浮空瑞色道释人天作
 礼瞻奉申命藻绘示诸郡国(见唐太上高)
 (皇瑞像赞序)
敬宗宝历二年丙辰老君降于太清宫前御
 路(见柳公权书韦处厚所撰碑)
懿宗咸通十年己丑九月徐州贼庞勋来寇
 亳领其徒三千馀人趍太清宫欲据为营
卷首 第 12b 页 0554-027.png
 垒时士庶数百馀家在宫避难咸见老君
 乘空而行须臾黑雾昏曀贼迷路自相蹂
 践勋亦溺水而死见汴州节度李蔚奏状
僖宗广明二年庚子七月黄巢攻劫郡邑将
 焚亳州太清宫忽阴风四起变暑为寒贼
 众骇散卒不能攻而去见唐书
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遣使诸亳州太清宫
 致祭
木宗淳化四年癸巳遣内侍李守伦等下两
 浙选择良材重修亳州太清宫诏水部员
卷首 第 13a 页 0554-028.png
 外郎和濛撰碑
真宗咸平五年壬寅遣内侍陈延庆增修毫
 州太清宫仍给卫士大中祥符五年壬子
 遣三司使丁谓代谒七年甲寅驾幸亳州
 谒太清宫亲奉宝册上尊号曰太上老君
 混元上德皇帝巳上并出宋朝事实
哲宗绍圣五年戊寅亳州剌史喻陟奏太清
 宫屡降瑞应遂遣内侍苏圭就宫建普天
 大醮三千六百分仍诏本路转运司凡宫
 宇弊坏者随即缮完
卷首 第 13b 页 0554-029.png
徽宗崇宁元年壬午诏翰林学士张商英
 亳州太清宫碑记徽宗御篆额贲于碑首
 出宋宝录政和二年壬辰老君乘白马驾
 祥云降于茅山玉晨观授梁先生加句天
 童护命经见句曲志其馀降见事迹记传
 不系时代者不述与夫放光现瑞灵应等
 事非化身下降者亦不复载于谱也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