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自动笺注)
混元聖紀卷之三與三
    宋觀復大師高士謝守灝
公元前1055年
商王二十一年丁卯正月十有二日丙午
老君荒虐生靈塗炭周文王西伯
仁心將輔有德而拯斯民分炁化身乗飛
飈之輪降于岐山之陽(今鳳翔府東北十八里有啓聖宫乃其所)
(降之地有西伯道臺遺迹並存)
號燮邑子赤精經教人以仁信之道西伯
聞之召爲守藏史武王克商踐祚遷爲柱下
史改號育成子作璇璣經在成王時號經成
子說廣化經又以道授周公旦乃退而閑居
出遊西極大秦竺乾等國自號古先生至
康王時還歸于周號郭叔子復爲柱下史
 按世本云在商爲守藏史在周爲柱下史
 蓋文王尚以侯服事商也
老君潛龍卑秩以綏周道昭王時老君
周室之將衰乃以八天隱文授王令保鎭國
昭王自謂居自然之運稍怠於守成將縱
心於巡幸崇天老君知王之將不令終
也乃收天文歸休故里
老君居周雖乆常自隱無名務外和光
同塵内實清虚不令名位之顯也
 後漢邊韶老君祠碑云老君無名
 不德高官安下位其銘曰帷於元德
 虚守清樂下位勢禄弗營浩然歷載
 知其情要以無爲大化周成進退無常
 綜其貞以智爲愚沛而不盈觀此銘則聖
 人之出處可見
公元前284年
老君復欲開西域乃以昭王二十三年癸丑
(上天無極元年也)五月壬午靑牛之車薄板爲隆
 穹徐甲御將西度函關
 隋薛道衡撰祠庭碑銘云小兹五嶽隘此
 九州逝將高蹈超然遠遊靑牛已駕紫炁
 先浮玄門洞啓神化潛流蓋言將化西域
 也岀塞云西函谷李亢函關銘云尹
 喜邀老君留作二篇藏之玄靜西出
 隴關催浩云喜爲散關長秦圖經散關
 傍有尹喜城亦疑周康王時嘗爲散關
 長蓋以史傳但言度關不言所度之處故
 後賢各以意言亦猶巢許飲犢之所非止
 一處夷齊首陽之山不知所定也但隴關
 散關皆在秦隴函谷關即在陜州桃林
 縣南十二里有故關墟存焉考之圖經
 古老相傳咸云老子度正函谷故關
 昔周武王鎬京成王雖營洛邑猶返西
 周至平王東遷洛邑樓觀内傳周康王
 拜喜爲大夫尹喜内傳稱喜出爲關令
 以康王時散關昭王時老君岀關
 與相遇亦於文爲便但内傳云出關乃
 至喜宅在函谷關之西盭厔縣若出
 關則無宅矣蓋函谷關鎬京東老
 子又在函谷東仙公本其西駕之意乃
 云去西度言將去周故西度若言
 子見孔子然後岀關則度關在東遷之後
 此時隴關散關之地並已屬秦尤不得
 函關而言散隴也按秦之遠祖非子始居
 太丘與戎雜處岐州之地孝王使非子
 養馬汧渭間有功初賜邑於秦即隴
 西秦亭也厲王時西戎叛周秦仲西戎
 因賜之太丘之地秦仲不能有還處秦亭
 及襄公送平王東遷王賜之岐西之地秦
 又東獵汧渭之間感其先得封之由乃
 卜居隴東穆公敗晋于韓原闢界東至于
 河獻公漸東而都櫟陽孝公乃營冀闕
 之咸陽由此推之秦自隴東西居秦邑
 又從隴西而東處汧渭孔子後隴散即
 秦之中地何事於此置關散關所以有尹
 喜城者蓋赧王時老君與尹眞人將昇崑
 崙取道於此秦昭王命於其處置城邑
 表之故有老君停驛尹喜城也說者見此
 有尹喜城即疑散關任官之處旣已
 周關在此則不得言過關乃至第也考
 之驗事尹喜爲令之所老君逢喜之地當
公元742年
 以函谷關爲定唐天寳元年於此老君
 所藏天寳靈符詔改桃林縣靈寳縣
 其地置靈符明皇親禮御製碑銘立于
 觀内宋朝眞宗皇帝亦嘗御製度關碑銘
 刻于石云
尹喜慕道少好三墳八索之書善天
緯候結草爲樓仰觀乾象精思道號
樓觀於是瞻見東方紫炁西邁天文
顯瑞知有聖人當度關而西乃求出爲函谷
關令王從之
 喜字公文康王朝大夫後召東宫
 友按内傳稱喜母曾晝夢天絳霞流繞其
 身咽之及喜生靈光飛其側眼有日精少
 好墳索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徹
 雖鬼神無以匿其情大度恢傑不修俗禮
 損身濟物不求聞達逸響遐宣召爲東宫
 賔友出補關令劉歆七略關尹子者關
 吏也名史記列仙傳皆言關尹喜未知
 尹是喜之姓是關之長如莊子云子列子
 問關尹則尹爲長也今有姓尹者當承
 之後爲關之尹以官命姓尹乎然玄
 妙玉女降生天水尹氏家内傳及神
 仙傳皆云關令尹周禮關上士二人
 中士四人又云每關下士二人以此考之
 則下士啓閉之人司關爲諸關之長也
 莊子有門禮記里尹國語云敵國賔
 至門尹以告是門長里長關長通謂之尹
 也但喜爲諸關之長故得迎候老君耳然
 周之關尹止是上士大夫劉向列仙
 傳云關尹喜周大夫也善内學内傳
 善天文秘緯周禮馮相氏保章氏
 掌天文秩並中士太史下大夫亦總
 天文氣候之事喜善天文而爲大夫或是
 周之太史乎即其在朝常任大夫之職其
 出則兼上士之任蓋喜知老子將至關故
 求出爲令尹以候之也今終南山陰盭厔
 縣神龍鄉仙里中有草樓罽壇祠宇
 其故宅
 按樓觀先師傳及樓觀記並云周康王時
 爲大夫昭王時老君得道遂侍雲輿
 西邁其後穆王敬尚遺塵乃爲建祠修觀
 故其碑文樓觀周康王時大夫關令
 尹喜所立也以其結草爲樓故因以爲
 又曰周昭王西巡秦文東獵枉駕回輪
 親崇敬始皇建廟於樓南漢武帝立宫
 於觀北晋宋謁版于今尚存秦漢廟户
 繼不絶由是觀之足驗老君度關在昭王
 時也或云東周時也蓋後人但見孔子
 老君猶在故爲此言不知老君化胡之後
 復還中夏其度關屢矣然無事可紀故略
 之今爲尹眞人授道之始且爲化胡張本
 故特書以表之耳
喜至關曰夫陽數九星宿值歲月並王
法應九十日内大聖人經京邑乃先勑
關吏孫景曰若有形殊俗車服異常者勿
聽過喜即預期齋戒使掃路四十里夾道
香以候天入境七月十二日甲子果有
老人皓首聃耳乗白輿駕靑牛而至關吏
明府有教願翁少留乃入白喜喜曰道今來
矣我得見聖人即具朝服出迎跪伏叩頭
之曰願天人留神老君曰吾貧賤老翁
居在關東田在關西暫往取薪何故見留
幸聽度此一試也喜復稽首曰天人豈是取
薪乆承大聖當來西遊勞神暴露少憩
老君曰聞開導竺乾古先生善入無爲
永存綿綿是以升車就道經歷關子何苦
而見留也此二試也喜又曰今睹天人聖姿
超絶天上至尊邊夷何足往觀願不託
少垂愍誨
 老君成王之時至大竺乾等國自
 號古先生西昇經云老君西昇開導竺乾
 有古先生善入無爲不終不始永存綿綿
 是以昇就蓋自道也沖玄子云竺乾國在
 崐崘之西赤水之陽又禀淳和之氣自然
 長壽而未明道修煉之要故老君嘗昇
 西極往化導之
 老君初度函關欲試關尹先稱貧賤老翁
 而關尹知其爲大聖人堅欲延留老君
 稱開導竺乾古先生將往昇就而關尹
 謂其天上至尊邊夷何足往觀此西昇
 經首章之㫖也凡先聖虔人必先歷試
 尹旣三試皆過老君乃告以實曰古先生
 者吾之身也化乎竺乾今將返神還乎無
 名綿綿常存西昇經末章之㫖
老君曰子何所見而知吾此三試也喜曰去
冬十月天理西行而過昴
 斗中天理四星統理萬物老君居焉
 故混元聖德賦云或耀魄勾陳韜光
 於天理是也昴星西方之宿也
今月朔融風三至東方靑氣如龍蛇而
西度大聖人之徴喜少好墳易及天文
緯凡仰觀俯察未嘗不驗故知必有聖人
夙夜存思未嘗暫息今以有縁果遇仙駕
垂愍開濟沉冥老君三試之皆過乃
怡然含笑善哉子之知吾吾亦已知子矣
子有神通之見當得度世也喜忻躍再拜
頭曰敢問大聖姓字可得聞乎老君曰吾
姓字渺渺從劫至劫非可悉說吾今姓李字
伯陽號曰老聃於是官舍設座供養
盥櫛弟子之禮
 甪里先生論曰觀老氏與尹生豈不警悟
 先機耶而猶如執謙辭者欲教世耳
老君御者徐甲少賃於老君約日顧百錢
出關者計當七百三十萬錢老君
遠適來索老君謂曰吾欲往西海
罽賔天竺安息國令汝御車還當以黄
金計直償汝甲如約及至關令靑牛于野
老君欲試之乃以吉祥草化爲一美行至
牧牛之所輒以言戲甲甲惑之欲留遂負前
約乃詣關令老君索顧錢老君謂甲曰汝
隨我二百餘年矣汝已乆應死吾以太玄陽
生符與汝汝所以至今日汝奚不念此而
訟吾言訖符自甲口中飛出丹篆如新甲即
一聚白骨喜憫甲違心至死乃爲甲叩頭
請命願赦其罪得以更生乞爲出錢償之老
重喜慈捨曰善乃復以太陽生符投之
即立老君曰吾不責汝汝負本約道自
去汝故死耳今償汝錢喜即以錢給甲而以
禮遣之甲請留不許伏地搏頰曰已沐聖恩
曲赦罪戾今此柘骨復見光明刻骨銘心
雲駕老君竟不許老君爲喜留關下百有
餘日喜齋戒叩頭再拜跪請曰塵凡孺子
聖人投身委命願聞大道老君曰微哉子
之問也夫大道守眞三品爲則以一爲度以
正爲德喜曰道品三要得昇仙其可乎老
君曰子能知一萬事畢閉塞清慾入奥室
食炁第一子能知之守勿失喜踴躍稽
首曰煉金奈何神方也自至眞上帝莫不
金丹得道九幽而入杳冥上下虚無
神明而俱昇喜復稽首曰願聞其㫖老君
紅鈆黑汞丹頭紅入黑是眞修赤中
取精黑取髓解取赤黑無比用赤入黑
長生黑入赤天仙矣喜曰道則高矣妙矣
未學未究願賜指示老君一者是鉛鉛爲
君二者是汞汞爲臣若鉛不眞其汞難親若
鉛是親不失家臣靑腰使者赤血將軍和合
兩姓異族同群白汞作腦黄芽爲根化鉛爲
煉汞爲塵陰居陽位陽數陰匀月盈日昃
寒暑區分開設法象赫然有文唯吾此道
常存喜拜曰藥物之㫖敬聞命鑪鼎
水火之候奈何老君歌曰圓三五寸一分
口四八兩寸唇長二尺厚薄均腹三臍坐垂
温陰在上下奔首尾中間文始七十終
三旬内一百善調匀陰火白黄芽根來去
不出門漸成大情性純即歸一還本至一
周甚殷勤防護迷昏途路遠甚幽玄
此會乾坤子午沾淨魄魂得長壽入仙村
樂道者尋其文諦思之勿須論又歌曰日月
本是乾坤卦象周回甚著明前三五兮後
三五五六三十還復生生兮滅兮周十二十
二中分二十四二十四氣互推遷萬象爻銖
都在此水銀一味互成二變陰陽成旣未
旣未却配爲夫妻始覺壺中天地又歌曰
金液還丹仙華高飛雲翔登天赤黄
物成須臾當時雄雌紛亂可以騰變致行
靈童玉女與我俱出入無間同符其精
凝霜沉浮汝其震敬必來遊金液之訣盡
於此丹成作金以爲食器得長生先試
作金金成乃可服故曰金丹可作世可度也
於是授喜太清八符太清觀天經九都
神丹金液經及八鍊九轉還丹伏火之訣
老君復謂曰審欲神仙先當服還丹金液
不能還丹金液自苦耳爲風寒雨濕
鬼炁所繫司命不能也可不勉哉努力
丹早自防衛勿示愚人謗毁神道益子之
嗟乎行屍富有萬物貴爲王侯不滿
年成一簣可哀合作神丹勞苦須臾
一成便仙與天相畢恣心所欲樂何央哉喜
煉金食炁道有二乎老君天地精華
陰陽根本二氣之謂也陽龍陰虎木液
二氣交會合而成者謂之外含和鍊藏
吐故納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循環不息
絳宫採於五石以哺百神内丹含和
鍊氣修道之士得内丹可以延年外丹
可以昇天三一九思者内修之要也九丹
金液外丹之極也合而修之道成决矣
 漢天師金液神丹經序其略曰神仙
 趣要妙之言無理至理不然之大然已
 備載淵宗非一毫之所宣也老子曰亦
 復暢此沖虚紀道者也其神德之狀感興
 所由以制經設教紀載異聞彌綸大道
 判三極大明逆順然後蕩以兼忘咸稱
 有德統之以無待利用出入群生莫見
 端百姓日用常善不知所以此其權見其
 於清明而爲萬物津梁者也其道焉其德
 焉推宗明本窮洲極妙總衆枝以眞根攝
 萬條一要然而不絶至于金丹
 功其神洞高冥幽變龍化靈昭其含枯
 絶者返生生氣者無遼登景漢以凌邁
 遊雲嶺以逍遥迺至面生玉光身育奇毛
 吐水噀火無翮而飛分形萬變恣意所爲
 塞江不以覆簣破山不煩斧錐其神
 難紀其妙叵遺大哉靈要不具述
喜重請曰煉金之法旣奉教敢問食炁
老君食炁固精受明玄經生道要妙
入冥上固雲門下固靈根知者甚易行之
甚難夫形動德散氣越道叛精消魂損目動
魄亂是以聖人靜形固氣畜精收視道德
凝魂固守一神萬道乃成就常以半
之後偃卧握固鼻納清炁口徐吐之復守
三一入室九思神定炁安仙道近矣因授喜
玉曆中經三十五章喜曰三一之㫖願賜指
老君曰三一之道神仙所重世莫得聞子
其秘之兩眉間却入一寸明堂二寸爲洞
三寸泥丸上丹田宫也中有赤子字元
先名帝卿心中絳宫中丹田中有眞人
字子丹名光堅臍却入三寸爲命下丹田
宫也中有嬰兒元陽玄谷長三寸同
服赤幘赤衣赤履此三一也(一云上紫中赤下黄皆是嬰)
(兒之狀)下一座金牀玉几常以金鑪玉匕攪精
華以哺上一中一當晝夜存之也子欲長生
三一當明子守一一亦守子炁變爲精精
變爲神神化爲嬰兒嬰兒爲眞眞人
后爲赤子眞一也又曰僞道養形眞道
神神眞道通能亡能存神能飛形亦能移山
形爲灰土其可識焉耳聲色爲子留愆鼻
口所喜香味是寃身爲惱本痛痒寒温意爲
形累愁毒憂煩弗疾去之則志氣日耗壽命
不延其來乆矣當先損諸欲莫令意逸閑
居靜精思齋室丹書萬卷不如守一常以
爲身無爲無身之身無心之心可謂
守神守神玄通是謂道同其猶高山大澤
蟲魚鳥獸蟲魚鳥獸歸之人能虚無無
爲非欲爲道道自歸之矣(餘見西异經)乃授喜太
金眞九鍊之法謂之九室存思第一無邪
第二正身第三致政思第四大正思
五極正思第六正思七正眞思第八
玄思九大洞思入此九室行此九思即與
太陽合形同臻於道喜皆得其秘再拜稽首
敬佩玄㫖
 論曰聖言至簡元理不繁如上所述乃關
 尹累日懇請太上玄機酬答之言纂集
 要以示來世一朝一夕之談也
於是辭去十二月二十五日奉邀
君歸其家他日請曰蠢愚不知所問願請益
老君曰子欲修身養性道紀形結氣成神
終始無窮者莫先乎靜故天靜以爲定神
以爲變人以爲生將靜之時反聽内觀心
妄念口不妄言形不妄動無色之色爲之
無聲之聲爲之聞無味之味爲之甘不言
之言爲之教神景爲之降福德爲之臻和氣
爲之應矣子欲靜神沐浴齋戒二十五日
然後精鍊己身魂魄和平乃可入室入室
后或丹蛇來著子心或王母來降或道身應
現此皆身中之神試子耳但勿驚怖有問
對有所傷犯亦勿爲懼但安心定意其物自
去經二十五日四十五日六十日八十五日
一百五日一百二十五日一百五十日一百
八十日並有神皆是試子但安心勿對不
能爲害若生怖懼爲試不過失道矣戒之
愼之一百八十日後室内自明安危存亡
無不預知身中宫府一一顯見二百八十
日後衆病皆除一年之後瘢痕皆滅千日
形神俱妙爲眞人矣即授喜妙眞内解並
太清上清三洞眞經靈寳符圖太玄等法俾
至精仁者羽化神仙令母斷絶稽首
謝乃謂喜曰吾重告爾古先生者即吾身嘗
化乎竺乾今將返神還乎無名綿綿若存今
吾逝矣亦返一原老君將欲西適喜叩頭
請侍行老君曰吾遊乎天地之表戲乎玄冥
之間四維八極上下無邊子欲隨吾烏可得
焉喜曰入火入淵入地上天灰身没命願隨
大仙老君得道之士目能洞視耳能洞聽
變化不測隱顯莫定尚未能隨吾遠適子雖
骨相合道法當成眞然受道日淺未能通神
安得變化隨吾聖身喜再拜通神變化
道可得聞乎老君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
幻也造化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謂
之死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
造物者巧妙功深故難窮難終有形者
其巧顯其功淺故隨起隨滅知幻化之不異
生死也始可與語變化道子精修此道
體入自然斯可與子行化諸國再越二十八
日喜復焚香再拜請曰喜幸至道欣喜
言願著書闡揚道㫖以詔後世老君曰善
汝應爲衆眞之長當於此宛利天下棄賢世
界傳弘大道即以道德五千言授之曰吾此
未嘗輕以授人凡千載一傳爾子其
勉之拜受欣躍持誦奉行道成矣遂傳後
學云
 按劉歆七略劉向讎校老子二篇
 史書一篇二篇中外五篇
 百四十二章複重三篇六十二章定著
 二篇八十一章上經一三十七章下經
 第二四十四章此則校理之初篇章之本
 者也但不知删除是何文句所分章何處
 爲限中書與向書俱云二篇則未校之前
 已有定本傳稱老子八十一章共云
 象太陽極之數道在上法天數奇
 故有三十七章德經在下法地地數
 故有四十四章葛洪不能改此本章
 遂滅道經無爲一章德經之末乃曰
 天以四時成故上經四九三十六章地以
 五行成故下經五九四十五章上下
 以應九九之數嚴君平云陰八陽
 九以八行九故七十二章上篇四十下篇
 三十二其彼章全與河上公不合此又出
 自君平無所依據今檢類衆本有依文連
 寫者亦有分題八十一章古詩章句
 每章分别於文爲繁則其所科段可了
 不復每章皆題也謹按列子谷神不死
 稱爲黄帝書曰則五千之字或有舊書
 老子亦云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虚言
 亦其義也是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
 古竊比老彭之嘆今檢他書所引老子
 曰玄經韓非之述謂老子與今見行之
 本文字微不同論語之有齊魯尚書
 之有古聞見異辭未足怪也唐傅奕
 覈衆本勘數其字云項羽妾本齊武平
 年彭城人開項羽妾塚得望安丘之本魏
 太和中道士寇謙之河上丈人本齊處
 士仇嶽傳家之本有五千七百二十二字
 與韓非老相參又洛陽官本五千六
 百三十五字王弼本有五千六百八十三
 字或五千六百一十字河上公本有五千
 五百五十五字或五千五百九十字並諸
 家之註多少參差歷年旣乆各信所傳
 或以他本相參故舛戾不一史記司馬遷
 云老子著書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但不
 滿六千則五千餘矣今道家相傳老子
 爲五千文蓋舉其大數唐陸希聲道德
 經傳叙云大道世教天下大亂
 是時天必生聖人聖人憂民之不底于治
 而扶衰救亂之術作周之末世其幾矣於
 是仲尼三代之文以扶其衰老氏據三
 皇之質以救其亂其揆一也蓋仲尼之術
 興於文文怡情老氏之術本於質質以
 復性性情之極聖人所不異文質之變
 萬世所不能易也易曰顯諸仁以文爲教
 之謂也文之爲教其事彰故坦然明白坦
 然明白雅言者詳矣易曰藏諸用以質
 爲教之謂也質之爲教其理微故不可
 識深不可識則妄作者衆矣夫老氏之術
 道以爲體名以爲無爲無不爲而格於
 皇極者也楊朱宗老氏之體失於不及以
 至於貴身賤物莊周老氏之用失於大
 過故務欲絶聖棄智申韓老氏之名而
 弊於苛繳刻急王何老氏之道而流於
 虚無放誕六子者皆老氏罪人也而
 世因謂老氏之指其歸不合仲尼故訾
 其名則曰搥提仁義絶滅禮學病其道則
 曰獨任清虚不可以爲治於戲世之迷其
 來遠矣是使老氏受誣於千載道德不行
 於當時良有以也且老氏本源天地之始
 歷陳古今之變先明道德次說仁義下陳
 禮學失刑攻之䌓言馴致而然耳其
 秉要執本在乎情性之極故其道始於身
 心形家國終於天下如此其備也而惑
 者尚多云豈不厚誣者哉伏羲氏
 八卦萬物性命理順道德之和老
 氏先天地本陰陽性命之理原道德之
 奥此與伏羲同其原也文王太易九六
 之動貴剛尚變而要之以中老氏太易
 七八之正致柔守靜而統之以大此與文
 王通其宗也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斯民以仁羲之教老氏擬議伏羲彌綸
 帝冒天下道德之化與孔子合其權也
 此三君子者聖人之極也老子皆變而通
 之反而合之研至變之機探至精之歸斯
 所謂至神者矣而王弼以爲聖人道合
 體老氏未能體道阮籍謂之上賢亞聖
 之人蓋同於輔嗣豈以老氏經世之跡未
 足充其所言耶斯不然嗚呼聖人之在
 世也有有迹有無故道不行也或危
 身歷聘以天下爲其憂或藏名飛遯示世
 故不能累有迹無迹殊途同歸斯實道義
 之門非徒相反而已然則仲尼所以
 老氏所以老氏所以仲尼之所
 以語蓋屈伸隱顯之極也二子安能識之
 哉司馬遷統序衆家道德經爲首可謂
 知本末矣班固作古今人表乃詘老氏
 第三品雖其名可詘而道可貶乎哉且仲
 尼親見老氏嘆其道曰猶龍從之問禮
 誠無間記傳後世不能探其意是以
 端之說紛紛然蓋述之者不窮其源故作
 之者不盡其致噫斯傳之不作老氏
 㫖或幾乎息矣今故極其微使昭然與群
 聖人意相合有能體太道用其名執古
 御今致理反掌自昔老氏術者
 太史公近之爲治少得其道惟漢文耳其
 他反傳詭說不足取
老君次年甲寅四月二十八日將於喜宅
南山阜上辭决昇天悲戀請留
 老君所以未便適西復昇天者姑俟喜道
 成同往化胡也
老君重告喜以除垢止念靜心守一之㫖戒
喜曰千日之外可尋吾於蜀靑羊之肆矣言
聳身空中雲華上面五明現金
洞照十方冉冉昇空光燭館舍五色玄黄
良乆乃没喜目斷雲霄涕淚攀戀其日江河
汎漲山川震動五色光貫太微徧及四方
(太微史記紫微)喜遂以老君所說理國修身之要
去奢滅欲之言叙而編之爲三十六章以將
西極之際所演故名西昇經焉
 論曰老君所乗薄畚車歷代寳之至今
 存其昇天臺樓觀之南今人相傳呼爲
 老君爾雅小山陵時不知謂爲
 陵墓史籍之中並無老君死處唯莊子
 云有秦失弔之語蓋齊死生寓言耳夫
 帝王之墓曰陵混元退身吏隱慈儉
 本而此周回五里高逾十丈孰爲老君
 爲之乎蓋秦川陸地高敞曰原原曰陵
 蓋因混元於此昇天故以老君名也
昇天之時五色光貫太微徧及四方昭王
太史吉凶之證太史云當有聖人西去
之外聲教返此昭王命誌郊壇焉此乃西
公元前967年
化之兆也自昭王甲寅漢永平千年
喜乃草樓清齋屏絶人事三年内修鍊俱
心凝形釋無有饑渴不畏寒暑窮數達變
之微形一神萬之㫖悉臻其妙乃自著書
公元777年
篇號關尹子至丁巳歲即往西蜀尋訪靑羊
之肆
公元834年
老君甲寅年昇天乙卯歲復從太微
分身降生蜀國太官李氏之家也已先勑
靑帝靑龍化生羊毛體華潔色如靑金
常在嬰兒之側愛翫無斁一日失羊所主
兒啼不止太官乃遣守羊童於市肆尋覓
得之眞人見而問之童子備言其故喜忽
感悟聖師之約其在是耶即囑其童曰煩
爲我太官子云尹喜至矣童子如其
白兒振衣而起曰令來前旣入其
家庭忽然高廣湧出蓮花之座老君化數
白金身光如日項有圓光七耀
冠衣晨精之服按九色羅之帔坐於蓮花
上舉家見之皆驚怪老君曰吾太微是宅
眞一爲身太和降精耀魄爲人主客相因
乃怪耶尹喜匍匐歔欷悲啼踴躍喜慰無量
稽首言曰不謂慶會奉天未審慈尊出
無入有起居安老君從容告曰與子别後
何得何喪汝存道守一亦有益乎喜稽首
自奉秘要粗得其妙恩濟祖先咸受無量
老君曰善吾所以留子者以子居世深染
恩愛受經訣未克成是以待子於此
子保形鍊氣三年功畢已造其妙心結紫絡
有神金名表於玄圖玉札保於紫房
太微解形合眞矣喜再拜稽首謝曰聖師
重天地恩過父母天地覆載喜不能令
喜得父母生育不能令喜長存老君
曰汝之玄分致然即令召三界衆眞時諸天
帝君十方王洎諸仙衆倏忽之頃浮空
至各執香花稽首聽命老君五老上帝
極監眞授喜玉册金文賜以文始先生之號
道德五千言自喜傳受方行世故曰文
先生也位爲無上眞人賜紫芙蓉飛靑
羽裙丹襡緑袖交帶霓裳羅紋黄綬九色
節及金童玉女五十人居二十四天王
統領八萬仙士降拜俯伏塵凡孺子
得遇大聖使枯骨再肉千生慶幸俾居則執
掃除之役行則衛僕御之徒喜之願也喜之
榮也位號崇高禮文優渥顧何德以秪承敢
老君曰子慕道積乆隱德昇聞修鍊勤勞
玄功遂非有私於子也子其勉之喜辭
不獲再拜受命自此方得飛騰虚空叅侍
龍駕遊行八方老君遂爲太官聖母无陽
經其家長幼二百餘口即時拔宅昇天老君
以太官家積功德昇上天合昇舉故
託化於其家
 今成都府靑羊宫降生元陽臺之
 址存焉翰林學士承㫖知制誥樂朋龜
 勑撰其略曰原夫八十一天比太上之半
 壽六百萬歲當无始初年渺邈以難
 窮體希夷而莫宄在無象無形之内居太
 初太易之前二神贔屭俱來鑿開造化
 三氣氤氲而互進朴散胚腪玄黄流而未
 凝清濁分而乍結道爲萬氣之祖德爲萬
 物之宗又云身駕德車輪轉混茫之外
 手持壽柄指揮開闢之前寂爾無爲
 然自得化其不化萬物而皆成生其不
 生則群生之盡遂又曰當其幽原旣開九
 炁陶蒸未已玄元大闢六虚流轉而勿
 休設不二教門眞一宗本逍遥
 於靑運靑運旣周後出没於赤眀眀復
 畢九十九萬億歲貯在彈丸五千五百重
 天藏卵殻殷高宗御極之際周文王
 易之初神光流入於瓊胎瑞氣結成於金
 骨不柝不副誕彌於八十餘齡降瑞降生
 過期者二萬餘晝足蹈不滅之理手執長
 生之文俯窺溟涬之前下視渾淪之後
 機設教萬古楷模應變無方百王
 之軌範故知道者三教冠冕上德
 百王之宗元靑羊肆按本紀則太上
 元天皇大帝第二降生之所也自殷道
 閉周德陵夷歷藏史以同塵柱史而隱
 跡東離闕西函關乗靑宛轉之車
 駕白鳳逍遥之輦徐甲執御從先帝以爰
 來尹喜占風知道君之必至暫别而三千
 甲子曾作赤童相逢而八百年齡永依黄
老潜傳妙訣暗付微言重爲千日之期再
一時之會暫朝元始却上天中之天永
宗師重歸象外之象是勑靑帝靑龍
靑羊於蜀郡乗雲紫於紫府紫氣
王宫將停不嗄之聲須及來斯之乳俄聞
喜至頓止嬰啼爰從赤子之身却變白頭
之士云云銘曰洪源肇開浩劫無際恍惚
大道希夷象帝太初能隱太始來繼玄黄
在殻清濁未蛻天地之前億千萬歲設教
隨機應變無滯三皇益明五帝增睿率土
皆泰群生咸濟樓觀發軌函關掛轊罽賔
闡化身毒布惠無狀之狀無聲之聲去莫
可送來莫可迎强字之字强名之名太虚
上黄金爲城杳冥之内白玉爲京煥赫
亡極牢籠八紘萬國同酌百川成傾莫得
而竭莫得而盈淺而行者長居利貞深而
行者永致太平又曰鑿開天刳剔胚腪
把捉日月包裹乾坤萬象俱盡唯道獨存
公元884年
三教爭長惟道獨尊(唐中和四年九月西川節度使立碑靑)
(羊宫見今猶存)
混元聖紀卷之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