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532-158.png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海南琼琯子白玉蟾分章正误
    终南隐微子王元晖注
   无极
   大道
 太者无也上者极也说者开化也常清静
 者虚无大道自然生成三才万物古犹今
 同也经者心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邵子云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
 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卷首 第 1b 页 0532-159.png
   先天大道章第一
太上老君曰(老君注见前渊源/今本无太上二字)
 道德经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
 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羲皇上人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大道无形(无之/始也)生育天地(不待安排/自然而然)
 神霄经云空洞无形神气为真神非恍惚
 气非氤氲神生万神气生万气万神归一
 万气合一神为道机气为道枢机变枢化
 三界乃生元始祖神变生万真元始祖气
卷首 第 2a 页 0532-160.png
 化生诸天
大道无情(有之/始也)运行日月(灵宝净明/普照无穷)
 晋天文志云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天
 盘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东行天
 西旋汉浑天仪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
 分度之一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形如
 倚盖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
 三十六度南极去北极直径一百八十二
 度弱其依天体隆曲南极去北极一百八
 十二度强正当天之中南北二极中等之
卷首 第 2b 页 0532-161.png
 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春分
 日行赤道夏至日行赤道之北二十度去
 北极六十七度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谓
 之黑道从夏至日以后日渐南至秋分还
 行赤道与春分同冬至行赤道之南二十
 四度去南极六十七度去北极一百一十
 五度谓之黄道自冬至以后日又渐北矣
 又月行之道与日道相近交路而过半在
 月道里半在日道表其当交则两道相合
 交去极远处两道相去六度此其日月行
卷首 第 3a 页 0532-162.png
 道之大略也汉志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
 度十九分度之七日行迟而月行速也日
 本阳也月本阴也月不能以自明资日而
 后明故交会于日则为晦为朔其生明为
 有序焉是以三日而载生明因谓之朏凡
 八日月行八十度四分而生明已半因谓
 之上弦十有五日而谓之望盖与日对望
 而明也十有六日而生魄是阴魄之生而
 明退之渐也二十三日而生魄已半因谓
 之下弦二十七日有半而月行三百六十
卷首 第 3b 页 0532-163.png
 五度已及周天之次而日之行已速于二
 十七度故月复行二日有半而再会于次
 辰之朔也又云谓地居中而天周焉日在
 地上为昼在地下为夜此日月运行之道
 也神霄经云混沌既析梵气乃张大为日
 月细为星辰云房云日月者阴阳之精生
 成万物东出西没以分昼夜南北往来以
 定寒暑朱子云昆崙大无外磅礴下深广
 阴阳无停机寒暑互来往
大道无名(万象/始也)长养万物(二气氤氲/万物化醇)
卷首 第 4a 页 0532-164.png
 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易
 曰地道含弘光大万物资生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朱子云元亨播群品利贞固
 灵根非诚谅无有五性实斯存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太极左仙公云无极者与大道而沦化为
 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淳
 浩浩荡荡不可名也故老子谓之道春秋
 谓之元易谓之太极张子谓由气化有道
 之名又云由气化有天道地道人道之名
卷首 第 4b 页 0532-165.png
 陈子昂云仲尼推太极老子贵窈冥西方
 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造化自然章第二


夫眷者(末见/气也)有清(阳气/始也)有浊(阴气/始也)有动有静
(阳动阴静/而生三才)天清地浊(清气为/浊气为)地天动地静
(天圆而动包乎地外/地静而方处乎天中)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乾男坤女/配合相生)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三才生/万物)
 管子云虚而无形谓之道汉律历志云太
卷首 第 5a 页 0532-166.png
 极元气函三为一(即天地/人也)列子云元气轻
 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冲和之气为人朱
 子云天地之气合所遇寒暑燥湿风火胜
 复之变之化故人气从之万物化生悉由
 三气合散生化无穷悟真子云道自虚无
 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配合生三
 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邵子云无极而太极冲漠未分阳动阴静
 只在太极里阳动阴静循环不穷太极本
卷首 第 5b 页 0532-167.png
 体只在阴阳里释氏云水流元在海月落
 不离天(一本作静/者动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大洞经云人生天形李少微云我即天地
 天地即我刘天师云道非欲虚虚自归之
 人能虚心道自归之玉溪子云为甚此心
 关大造只因元自道中来
   全神合道章第三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道本无魔/人心自障)
 玉溪子云自道分为我之元神我之元神
卷首 第 6a 页 0532-168.png
 即大道也王鞋师云心宁神灵心荒神狂
 孔子问于老聃曰敢问至道聃曰疏瀹于
 心澡雪于精神西王母云声色不止神不
 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
 不灵兮道不成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天猷真君曰日月虽明浮云盖之江河虽
 清沙石混之人心虽静嗜欲牵之梓潼帝
 君云白云本是无心物风送悠然出岫中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意畅心宽/气壮神安)
卷首 第 6b 页 0532-169.png
 了真经云寡欲心静忘情累轻老子云其
 居也渊而静其惟人心乎水火真经云欲
 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泰宇生光/魔王束首)
 烟萝子云澄其心也心澄神静乱想不出
 邪妄不侵忧患咸消虚室生白惟在澄心
 也吕洞宾云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和合
 自安然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
 襌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阴魄潜消/阳神自现)
卷首 第 7a 页 0532-170.png
 白玉蟾云君不见虚无生自然自然生一
 气一气结成物气足分天地天地本无心
 二气自然是万物有荣枯大数有终始会
 得先天本自然便是性命真根蒂道德五
 千言阴符三百字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
 气交姤成大宝即是金丹理世人多执著
 权将有作归无作猛烈丈夫能令略试把
 此言闲处嚼若他往古圣贤心立法化人
 俱不错况能蓦直径路行一条直上三清
 阁虚靖天师云上士得之能保守飞升元
卷首 第 7b 页 0532-171.png
 是此工夫
所以不能者(财气乱性/酒色惑情)
 稽康云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喜怒不除
 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消散刘海蟾云
 学仙甚易而人自难脱尘不难而人未易
 清虚真人云三岁孩儿也说得八十老公
 行不得
为心未澄也(活泼泼/转渌渌)
 度人经云人道者心谅不由他王知远云
 急水上打毬子相似韩湘云波浑性海云
卷首 第 8a 页 0532-172.png
 掩心天昔马丹阳子隐终南山一日刘处
 玄至望庵外墙而拜时丹阳知刘心未灰
 隔墙谓之曰可去河南府参刘仙姑去三
 年后却来刘即往之时仙姑预知其来盛
 妆以待之刘一见心动仙姑谓之曰特试
 子耳除了此心汝事即了刘即自悔乃于
 洛阳花巷瓦子打坐日化饭吃暨三年心
 灰觉有所得遂再见丹阳丹阳见之曰可
 矣乃授道今全真派长生刘真人是也华
 阳子云一旦天无风四溟波尽息人心风
卷首 第 8b 页 0532-173.png
 不吹波浪高百尺
欲未遣也(耳随声走/眼被色瞒)
 上元夫人谓武帝曰汝好道乎数招方士
 登山祠神亦为勤矣然汝胎性暴胎性淫
 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五者常舍于荣卫
 之中五藏之内若从今舍尔五性反诸柔
 善常为阴德救度死厄不泄精液当有冀
 尔曹先生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
 斩愚夫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贤骨髓
 枯
卷首 第 9a 页 0532-174.png
能遣之者(万事付/之一笑)
 魏元君云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黄石
 公云绝嗜禁欲所以除累贬酒阙色所以
 无污文子云去其诱慕除其嗜欲又黄石
 公云朝臣待漏五更残铁甲将军夜度关
 隐士日高眠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内观于心(回光返照/本作其心)心无其心
 庄子云道为太极心为太极又云心无逆
 顺即无心也三茅君云灵台湛湛似冰壸
 只许元神在里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
卷首 第 9b 页 0532-175.png
 證道合清虚
外观于形(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本作其形)形无其形
 朱子云道之为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太
 极左仙公云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
 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太玄
 真人云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成
 躯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元父
 母生前一切灵不灵只为结成形成形罩
 却光明种放下依然彻底清
远观于物(若以物观之自贵/而物贱本作其物)物无其物
卷首 第 10a 页 0532-176.png
 白玉蟾注老子云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吕洞宾云此中真
 妙理谁道不长生神霄经云上无复神下
 无复气务成子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
 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三者既悟惟见于空(函三为一/贵乎自然)
 天保长生经云远观应化无应化(无物/也)
 观元神无元神(无心/也)外观法界无法界(无/形)
卷首 第 10b 页 0532-177.png
 (也)自然应静而静静中有神(无中生有/精能生气)
 寂而寂寂然而真(空中不空/气能生神)逍遥子云不
 知有此理只为太分明
观空以空空无所空○(道无/象)
 许旌阳石函记云玩真空显仙踪莫言来
 世再相逢太愚蒙休谈妙有说真空说真
 空事非同空即是色色非空其色花花照
 耀红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
 月明太阳天上药人服之时跨鸾鹤石杏
 林云不知丹诀妙终日玩真空
卷首 第 11a 页 0532-178.png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神无/方)
 淮南子云大丈夫恬淡无为与造化逍遥
 了真子云大道元来一也无若能守一我
 神居此心莹若潭心月不滞丝毫真自如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性无/体)
 上乘无碍经云心生则性灭心寂则性现
 如空无相湛然常寂丘长春云道德元无
 象丹青昼不真圣贤潜济物今古默通神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气无/形)
 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
卷首 第 11b 页 0532-179.png
 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悟
 真子云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雾开日莹/尘尽鉴明)
 魏元君云道生于安静昔施肩吾慕道年
 久修持无功夙夜自思如负芒棘因览三
 清经云夫修鍊之士当须入三静关汹鍊
 神气补续年命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
 小静一百日发志试之以小静闭户不出
 克期百日方出静室未踰月而神光耀目
 百日精神清健三百日眼如点漆肤如凝
卷首 第 12a 页 0532-180.png
 脂宿疾普销身心轻爽则知仙经妙诀言
 不虚矣石杏林云心天无点翳性地绝尘
 飞夜静月明处一声春鸟啼
真静应物(圆陀陀光烁烁一/本作真常应物)
 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刘海蟾云只
 明真性不修丹万劫应知变化难王鞋师
 云气止则神聚神聚则丹成石函记云夫
 丹道者非人间五金八石朱砂水银之所
 为也是元形合虚旷然虚无是谓真虚真
 虚之体还丹之基大药之母大药之母何
卷首 第 12b 页 0532-181.png
 形容形容体貌缘何质质者混成中有物
 有物来居象帝先帝先真虚合自然真虚
 自然合色象色象因神而运转运转真虚
 虚不空不空之妙有神通丘真人云丹转
 一冥冥海底生红日祥云烟霭遍三田种
 出玄珠如黍粒丹转二炎炎朱雀烧天地
 霞光入鼎虎龙蟠一粒黄芽如犬齿丹转
 三三才混象结成丹形容妍丑随人意天
 质生身已造端丹转四蓬壸灵户常关闭
 静中暗转长生轮无限灵光照真子丹转
卷首 第 13a 页 0532-182.png
 五灵真日日修仙所重重道气添光明还
 为增长神明主丹转六昼夜河车驰圣轴
 灵泉直上昆崙巅一轮月在瑶池浴丹转
 七无为光里藏灵质主持道气有真官千
 神降福来神室丹转八鍊得胎仙如满月
 同行同坐又同眠虽在尘中人不识丹转
 九圣功圆满胎仙就已證虚无自在身此
 后不须行火候
真常得性(一灵妙有/三界圆通)
 李华阳云不明真性只究命此是修行第
卷首 第 13b 页 0532-183.png
 一病夫性者是心如一个器皿器中盛得
 底如一个宝珠珠中光明底是性性发现
 在胎为身在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
 在鼻嗅香在口谈论手之运掉足之举措
 散满六合敛之方寸识者明为真性迷者
 唤作精魂石函记云父母元胎不可论浩
 浩生生万种魂种孕胎生卵湿化人兽禽
 虫几万般人兽禽虫各禀性性命相连魂
 系命原夫人与动物皆禀气于父受形于
 母潜符天地之理气足而生各正性命此
卷首 第 14a 页 0532-184.png
 理甚明今人言修行人坐化临行念差则
 失身入别胎壳中诚可戒也虚靖天师云
 道不远在身中物即皆空性不空性若不
 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郝真人云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混融
 妙用无穷曹先生云混合为一复忘一可
 与元化同出没透金贯石不为难坐脱立
 亡犹倏忽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心性无染/入众妙门)
卷首 第 14b 页 0532-185.png
 汉天师云虚无大道清静希夷不染曰清
 不动曰静不视曰希不听曰夷此四者勤
 而行之三年之外方免轮回又云六根清
 静方寸澄彻久而行之可以坐役鬼神呼
 召风雨岂可忽哉萨守坚云寒潭秋夜月
 碧涧水无痕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心同虚空/虚空非心)
 赤松子云复性入虚无凝神入混沌古云
 神仙只是凡人做是名得道薛道光云蓬
 莱三岛客元不在西边
卷首 第 15a 页 0532-186.png
虽名得道(显法/不真)
 刘海蟾云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悟真子云
 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实无所得○(真法/不显)
 视之不见○无色也听之不闻○无声也
 抟之不得○无形也玉溪子云他心求觅
 也徒然不在中间与内外视之不见听无
 声廓然莹彻周沙界仙经云窈冥之内恍
 惚元真周紫阳云如鱼饮水冷煖自知陶
 弘景云但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卷首 第 15b 页 0532-187.png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万化俱通/道本无名)
 淮南子云至道无为盈缩卷舒与时变化
 所以太上随机立教以显其道然万法千
 门终致于一其名虽异同出乎心六韬太
 公曰夫人皆有性趣舍不同
能悟之者可得圣道○(思曰睿/睿作圣)
 张子云真识根源谓之知道朱子云自古
 及今恁地衮将去只是个一阴一阳是孰
 使之然也乃道也邵子云否泰悟来知进
 退乾坤见了识亲疏自从悟得环中意闲
卷首 第 16a 页 0532-188.png
 气胸中一点无
   贤愚见识章第四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性天/广大)下士好争○
(慧力/无边)
 老子云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仙经云守道
 一日可夺天地一年之正气萨守坚云孤
 云长自在野鹤任纵横
上德不德(无/为)下德执德(有/为)
 颜子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文子云
 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辨守以俭张九
卷首 第 16b 页 0532-189.png
 成云贫即无聊富即骄回心独尔乐箪瓢
 个中得趣无人会惆怅遗风久寂寥西王
 母云瞻星礼月苦己劳形色见声求慕仙
 疗病史记扁鹊云疾其在骨髓虽司命无
 之柰何也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逐妄/迷真)
 九子丹经云人之可保者命可惜者身可
 存者气可贵者精夫按摩导引服气餐霞
 闭门行气御女采阴存思举意绝谷休妻
 诸旁门等法苏之瞻云苟非吾之所有虽
卷首 第 17a 页 0532-190.png
 一毫而莫取
   应现无方章第五
太上老君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
(贪其所爱不知休/息本无太上二字)
 了心经云心为道宗心为祸本前真云夫
 人身贱罗绮口饫珍馔目惑邪色耳乱郑
 声所慕者荣华富贵日就沉溺焉知天地
 间有玄妙乎尹寿子云迷云锁慧月业风
 吹定海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眼观心动/耳听神移)
卷首 第 17b 页 0532-191.png
 汉天师云心生法乱气散神离曹先生云
 此物何曾有定位随时变化因心意在体
 感热即为汗在鼻感风即为涕在肾感情
 即为精在眼感悲即为泪纵横流转气血
 中到头不出于神气虚靖天师云神若出
 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迥如此朝朝与暮
 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既惊其神即著万物○(道生/之)
 钟会曰神气散而为万物老子云万物负
 阴而抱阳白玉蟾云此道常在万物内何
卷首 第 18a 页 0532-192.png
 物不在此道中悟真子云草木阴阳亦两
 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阳先唱次
 发红花阴后随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
 覆有谁知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
 强嗤
既著万物○(德畜/之)
 尹真人云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
 致命邵子云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
 一乾坤须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
 根
卷首 第 18b 页 0532-193.png
即生贪求○(日日新/又日新)
 许旌阳云吾丹既成变化自在所不足者
 上帝之诏未至于是积功以期真命焉丘
 真人云丹转足爱养三年防殆辱济人利
 物积阴功蹑景淩空膺帝箓
既生贪求只是烦恼○(十二时中/守满持盈)
 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
 成真庄子云不离于精则谓之神云房云
 下手工夫易坚心守道难焉自然云金液
 还丹因此识只在人身休外觅自有黄婆
卷首 第 19a 页 0532-194.png
 匹配伊金鼎鍊成丹赫赤自家修自家惜
 阳日起头阴在脊只此便是水中金馀外
 万般休用觅金丹只此百日功功成永作
 蓬莱翁
烦恼妄想(念中境像梦/里精神)
 许旌阳云静定栖神无生杂想云房云定
 中见境像繁华有诸快乐皆不得认乃妄
 想也李仙君云存神养气精清静心光明
 妄想不虚起求真道乃成
忧苦身心○(行住坐卧/如护婴儿)
卷首 第 19b 页 0532-195.png
 王子乔云心无为而身自安曹国舅云劝
 君惜取身心邵子云身在天地后心在天
 地先天地自我出其馀何足言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贵贱高低/死生平等)
 裴清虚云浊辱者贪痴也老子云知足不
 辱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王盘山云一念无
 生即无死也李华阳云生死特一气聚散
 而已郭璞云死生聚散变化无方玉溪子
 云夫人心上有情性上有尘尘情般弄生
 死不停前真云不生不灭本来真无价夜
卷首 第 20a 页 0532-196.png
 光人不识凡夫虚度几千生杂在矿中不
 能出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精竭气亡/气亡神灭)
 黄庭经云一身精神不可失昔许旌阳与
 众徒弟至一市(今名炭/妇市也)日晚化炭为众美
 女试之惟时周等十人无染尽皆升天馀
 众皆动心迷恋沉于欲海天明视之乃炭
 也各知失道惭愧而散阴君曰莫辞得失
 一志而修还丹可冀矣安期生云千日养
 不足一旦害有馀
卷首 第 20b 页 0532-197.png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若向此玄/玄里得)
 许旌阳云夫真常之道者忠孝为百行之
 源方便为万善之本水丘子云不变不妄
 谓之真常玄帝本传云忠全孝尽保举升
 仙净明经云但愿我赤子孝顺长在心居
 家奉父母在朝忠于君不为贪淫行泄散
 精与神福来如流泉派派自然明梓潼真
 君云日用常行皆是道不退转皆是道白
 玉蟾云平常心是道不用生分别广成子
 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
卷首 第 21a 页 0532-198.png
 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
 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
 外多知为败我处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
 百岁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
 道下为土将去汝入无穷门游无极野与
 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
 存矣会么丹阳子云一点灵光晃太虚丹
 青妙手莫能模休将明月闲相比有缺因
 缘怎类吾
得悟道者○(此玄玄外/更无玄)
卷首 第 21b 页 0532-199.png
 庄子云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
 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
 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
 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
 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坯得之以袭昆崙
 冯夷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以立乎北
 极王母得之坐乎少广汉天师得之三代
 飞升七代尸解许旌阳得之拔宅淩空魏
 元君得之位登紫虚葛仙翁得之升仙其
 妻尸解女亦尸解刘洞天师得之升仙其
卷首 第 22a 页 0532-200.png
 妻尸解女亦尸解此略举其一二至于列
 仙得悟大道者莫知其终
常清静矣○(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
 尹真人云但使心长御气气与神合中既
 有主形乃长存若日月之周回同天河之
 轮转寿命无穷无极也乃證虚无道得圣
 智圆通隐显莫测出有入无逍遥云际升
 入金门形神同妙与道合真中黄经云十
 方彩女执旌麾百灵列驾玉童随前有龙
 幡后有旗羽服飘飘上太微
卷首 第 22b 页 0532-201.png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终○(谨终如始/则无败事)
 说经既毕末后一句玄妙怎生道么吕洞
 宾云道妙玄微天机深远下手速修犹太
 迟蓬莱路三千行满独步云归白玉蟾云
 为君说此末后句末后一句亲分付普为
 天下学仙者晓然指出蓬莱路道本虚无
 无中运有故云妙有亦曰真空混茫莫测
 奚以经为然非经则不能明道也故元始
 开图敷落五篇真文诞敷发扬秘密允为
 梯筏溥接众生惟常清静一经实为要妙
卷首 第 23a 页 0532-202.png
 还丹大道至理昭然夫所谓清静者一尘
 不染故谓之清万缘俱息故谓之静人能
 常清静自然与道玄同直超彼岸噫世人
 著种种相苦恼无边虽欲超脱耽玩此经
 徒能诵言而终莫能悟明其义也一生狐
 惑了无是处大叙尝获紫清白真人分章
 證误司马子微解注之本言言造微句句
 明理实乃修真之指归切惧斯文之漫灭
 辄绣梓以广其传若遇有眼睛汉便能彻
 视玄机打翻关棙何异披云睹皦日觌面
卷首 第 23b 页 0532-203.png
 见老聃既到此际则又清浊两忘动静惟
 一行住坐卧皆清静也白云流水青山明
 月掀髯而长啸者无不清静也活泼泼地
 如盘走珠岂徒滞于枯木死灰耶由是为
 清静之说句曲山人王大叙谨识
 道德经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玄牝一阴阳也阴阳一天地
 也易乾为天玄坤为地牝类此天地之玄
 牝人一身一乾坤命肾左右分阴阳此人
 之玄牝命肾之间其门欤其天地之根欤
卷首 第 24a 页 0532-204.png
 清静经原动静即是理也白玉蟾释经为
 作图像于前显明是义盖会此经于方寸
 非徒口耳之学也尝谓儒者性命之说释
 氏胎息之说老氏玄牝之说名虽殊而理
 实一第慨夫世之人假儒者之名心图进
 取托佛老之言而愚人心福田利益岂立
 教之初意哉观白玉蟾传此经若图当颜
 厚汗下非独师老氏者王大叙史大闻得
 是经绣之梓其志可尚遂为之书皇庆初
 元上已后金坛四清翁蒋华子敬书
卷首 第 24b 页 0533-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