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自动笺注)
通玄眞經卷之六寳
    (宋宣義郎大理寺主薄括州縉雲縣令朱弁正儀注)
   上德篇(彼物無宰由道有常用與佗倫玄功自積故柔服天下我)
   (未始有知和合生靈無不理得者也然上德之體無所不得故此一篇)
   (之内雜而沖之)
老子主者國之心也爲存亡定傾所由
心治百節安心擾即百節皆亂身之百
節如國之百司耳故其身治者支體相遺也
其國治者君臣相忘支體各安則自得
故遺其所君臣各倫則無事也故忘其所
老子學於常樅老子之師見舌而守柔
剛舌柔剛者先斃則柔之爲利所宜守也
仰視屋樹退而目川樹柔條居高屋弱材
則處上因舉耳之前遂爲謙小之龜鏡
也觀影而知持後後動未嘗失宜如影
在形後不窮俛仰以物之不與爭故恒處爾
也故聖人虛無因循常後而不先譬若積薪
後者處上此謂因其德而成其功也
老子曰鳴鐸以聲自毁膏燭以明自煎虎豹
之文來射猨狖之捷來格勇武强梁
辯士智能困此皆以所長自害能以智
知而未能以智不知但有智知之能而莫
不智之用也故勇於一能察於一辭可與
曲說未可與廣應也唯不載於智不敢於能
乃可與應千變萬化一曲之士將何任是
說乎老子曰道以無有爲體視之不見其形
聽之不聞其聲謂之幽冥幽冥所以諭道
非道妙本無有入於無間未嘗須臾
萬物也體即幽昩用乃顯著故雖强名
無所主及耳夫道者内俔而自反遣欲反素
冥然自得自得則天莫非得也故人
小覺不大不小慧不大愚唯執其知覺
未能反於不知大也鑒於流潦鑒於
止水以其保之止而不外也夫不以
蕩心然後可以照應羣物矣月望日奪光
言對躁立靜靜不全無敵對者當自靜
矣陰不可以乘陽卑不犯乃可保其恒位
日出不見不能與之爭光大德居世小德
自掩末不可以强於本枝不可以大於榦上
下輕其覆必易凡欲勝於心則動生顛沛
一淵不兩蛟一雌不兩一則定兩即爭
是非不可同穴戰勝者定矣玉在山而
草木珠生淵而岸不枯道居中而形自治
蚯蚓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晞堁
黄泉用心一也晞堁土塊也夫無所
恃則心無所待且無所待則全水土亦可以
保生也清之爲明杯水可見眸子濁之爲害
河水不見太山苟澄方寸則能極鑒於物非
假形器之大小不爲莫服而不芳舟
浮江不爲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爲莫知
而止性有之也夫草之與木果天然之性
也而行道日損小人可比者必爾偁性
則天下又可學哉此聖人之意舉其習以
成性亦侔天性安可付之定分而不進修
者也以清入濁必困辱以濁入清必覆傾
其世而仕賢者必困非其才而進愚者必覆
天二氣即成虹陰反在上戰而不和虹蜺
地二氣即泄藏陽及在下施不同德必洩
藏蟄也人二氣生病喜怒交於胸中故病
陰陽不能常且冬且夏月不知晝日不知
陰陽日月以無雜二成化育之功定晦
明之德言君臣之位男女之節固不可配其
倫也或曰形氣大者莫大陰陽日月
不能德況衆物乎唯道之爲用行而
常故可稱至耳川廣魚大山高者木修
地廣德厚苟非立本未不茂也故魚不
可以餌釣也獸不可以空器召也欲濟其
事先備其資山猛獸林木爲之不斬園有
螫蟲葵藿爲之不采國有賢臣折衝千里
不敢伐吴之類也通於道者若車軸轉於轂
之中不運於己與之致於千里終而復始
無窮之原也夫萬物晝夜自運終莫之究
虚無而不動者乃能與之偕能耳豈若
道之士勞而不能致遠哉故舉枉與直何如
不得舉直與枉勿與遂往此義以見符言篇
有鳥將來張羅待之得鳥羅之一目
今爲一目之羅即無得鳥聖人設教非有
多門物性殊宜遂張衆目然入眞門者斯
至于一妙將治家國取納羣才亦倣此耳
故事不可前規物或不可豫慮故聖人
待時所謂畜備應之道待機感之時欲
致魚者先通谷欲來鳥者先樹木水積而魚
木茂鳥集但識彼性而釣之雖異類
不會合也爲魚德者非挈而入淵也爲蝯德
者非負而上木也縱之所利而已德施物者
不苛全彼自然非貴設法以檢其性故曰縱
所爲而已足所踐者淺淺少然待所不踐而
後能行心者者褊然待所不而後能明
擬足於未至方得致遠進心於未知方可眀
道川竭而谷虚丘夷淵塞脣亡而齒寒
水深而壤在山凡牽累有處則我性莫能自
水靜清清平平易易見物之形
不能併故可以爲正唯内保清靜自然
通鑒應之大常也使葉落者風揺之也使水
濁者物撓之也所謂能害璧瑗成器
監諸之功也鏌鎁斷割砥礪之力也不琢
不成器不磨不利用論强學進道也蝱與驥
千里而不飛無裹糧之資而不饑凡得所
附而能委質無佗名實不求而皆遂狡兔
得而獵犬高鳥盡良弓藏成功遂身
退天道然也且開國建功身死名辱古多此
不復勝舉故能知天道者始終耳怒出
於不怒爲出於不爲眀見事本固當不貴其
末故聖人無爲以貫之此義非因昔所不
使物慢易至於怒昔所不使事廢曠
至於爲者也視於無有得所見聽於無
聲即得所聞視所見者常眩聽所聞者常惑
豈可謂得聞見哉唯反此乃聞見全用
鳥反鄉兔走歸窟狐死守寒螿得木各依
其生也所謂物之終極莫不歸根復本水火
相憎鼎鬲其間五味以和骨肉相愛也讒
人間之則父子相危善用其術則異類可爲
和資苟害其道雖天性亦可浸變也犬豕
擇器而食俞肥其體故近死夫仕不擇地雖
禄富其家轉危其身鳳凰翔於千仞莫之能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孰有矰繳之害推固
百枘而不能自椓目見百步之外不能
其眥世之從事皆遠取於物而不能鑒於
因高爲山即安而不危因下爲池即淵深
魚鼈歸焉居所尊之位而積之以德則高
不可傾也處不可爭之地而加之以謙則物
所與溝池澇即溢旱即枯江海之原淵
流而不竭夫末得其原即變蕩由物故江海
有原乃能自全其常矣聾無耳而目不可以
精於明也瞽無目而耳不可以精於
也用有所宜不相妨奪亦謂精之不分乃精
一用混混水濁可以濯吾足乎世昏
昧可隱身遁迹泠泠水清可以濯吾纓乎
昭明沐浴登仕絲之爲縞也或爲冠或
爲□冠即戴枝之□即足履同一縞所製
輒爾上下異同一氣所生亦俱然貴賤
之殊推此察之復何企怨金之勢勝一刃
不能一林土之勢勝一桮不能江河
水之勢勝一酌不能一車之薪夫雖執
可制之具而德力未贍者僅若無益於事矣
冬有雷夏有雹寒暑不變其節霜雪麃麃
出而流冬至之前陽下復成雷夏至之前
上結成雹雖在大寒大暑之月亦未絶變也
若施之於霜雪則見日而自清沛矣此所謂
中有必然不能制時有必制物不能然唯
明哲之士辨此以爲宜耳傾易覆也倚易附
也幾易助也溼易雨也故賢人因而成之乃
偁其業易簡菃以芳不得見霜以有芳
香之能故中道夭於采掇而才者可不慎也
蟾蠩辟兵壽在五月之望以五月半取而灰
之能辟兵傷之毒此乃以才見害耳豈不謂
能神於物而不能自神於身斯亦白龜見夢
宋元君之類可不哀哉精洩者中易殘動
爲外袤所害華非其時不可食但非正氣
所資設使有其英潤亦能反我之常性也舌
之與齒孰先弊繩之與矢孰先直齒剛先弊
矢直先折柔而婉者乃全剛直之德者也使
影曲者形也使嚮濁者聲也當慎其本與死
同病難爲良醫亡國同道不可爲忠謀
是知君上當可受藥石之諫也嘗試論曰凡
稱難者猶可嚴戒精釋以涉之不可正者容
合權適變以佐之物無棄材理無棄事
會意在斯焉則所謂君御臣臣事君各
宜慎其所以者使倡吹竽使工攝竅雖中節
不可使决君刑亡焉决定不可使定音律
如君亂倫代司致業則刑法雖當不足
施立若因位考法可謂君刑雙得也聾者不
無以自樂盲者不觀無以接物心有所期
形聲自至故靜其心者外無物也步於林
不得直道行於險者不得履繩嬰物不可
免亂犯難不可免害而歩以之林行以從險
安能棄逝夷路游至直之通衢也海
其所出故能大言含德所致也夫不杜
耳目而包聲色不扃眞性而一夷險如斯
道方大海同其容應出納之德耳日不竝
狐不二雄神龍不匹猛獸不羣鷙鳥不雙
一君之德一用之材尚無儔而況聖人
大化之道獨運之功也蓋非橑不能日輪
非輻不能追疾然橑輻未足恃也凡有能及
於物者莫相假考驗由實未足恃功故聖
濟世利用推能於物乘勢因人成事而作
其功也張弓而射非弦不能發矢命中
分之一夫射本在中不中何射百發一中
不補天下建功從事莫不然矣既忘其
屢敗獨宰其一成豈不謬於處實行權矣飢
馬在廐漠然無聲投芻其旁爭心乃生血氣
之類未嘗無欲故不見可欲則心不爭亂也
三寸之管無當天下不能滿十石而有塞百
而足小人狹志以無厭不滿君子器宇
大當分而足矣循繩而斷即不過縣衡而量
不差直奉於道即不過於是平施以德
不差於厚薄縣古法以類有時而遂杖格
之屬有時而施治今執古法格異宜雖繩衡
同亦未足定世唯審時知變可是而行之
謂之斷非而行之謂之亂法順於時定法
於時則廢農夫勞而君子劬勞稼穡
上禄是知苟修其道則無賤役之弊愚者
言而智者博采與頌擇善而行苟有其智
能因成立也見之明白之如玉石
見理歷然如玉之在石明可取也見之
黯暗必留其謀見猶昏昩必不能行也百星
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畢開不若一户
積小智自以爲明者未能通鑑萬類
蝮蛇不可爲足虎不可爲天道虧盈寧肆
兇毒則天下爲物害者可不之而誡哉今
六尺之廣古之六尺今之一步卧而越之
下才不難既在一歩之内又處人將欲
豈難跨越才與材同用也立而踰之上才
取向六尺之度隨卓立之將踰上材
不易得也勢施異也同此六尺之材而異
所施之勢即難易將隔上下縣殊是以君子
惡居下流自强不息助祭得嘗救鬭
得傷且輔相善惡利害以及身則自爲
效足可明矣蔽於不祥之木爲雷霆所樸苟
失所依雖不遇刑誅未免所累故君子擇
處其地也日月欲明浮雲蓋之河水欲清沙
士穢之叢蘭欲脩秋風敗之人性欲平嗜欲
害之當慎所好惡也蒙塵而欲無眯不可得
潔未聞犯聲色而性全者也黄金龜賢者
以爲佩土壞布在地能者以爲富故與弱者
金玉不如與之尺素物無貴賤合宜當用
貴耳夫不能佩不能富者自可謂失治地
之宜曠進德之道也轂虚而中立三十輻各
盡其力使一輻獨入衆輻皆棄何近遠之所
能至凡人虚心士則仁者爲之處義者
與之立各盡其力矣將任一材固不可驅御
天下橘柚有鄉萑葦有叢獸同足者相從
游鳥同翼者相從方以類聚物以羣分
雜糅無窮唯同之者治也欲觀九州之地
足無千里之行無政教之原而欲爲萬民
者難矣君能度時布政因情設教兆民
戴於己亦何難之有哉兇兇者獲提提者射
謂其有勇有捷來彼擒射故太白若辱廣德
若不足至素者容忍常德可不君子有酒
小人鞭缶不可好亦不可君子有酒
成禮小人擊缶爲樂節奏非度世之不
傳而適歡和自合樂本然則樂天性備
適賢未可小人獨美君子也人之性便
衣絲或人射之即被甲所不便以得其
便也既而有所貴者在乎時則知常所賤
未可定棄也三十輻共一轂各直一鑿不得
相入猶人臣各守其職也能列材以定位則
任力以致遠也善用人者若蚈之足衆而不
相害若舌之與齒堅柔相䃺而不相善用
臣下百官雖衆近無奪倫文武雖異親而
成業石生而堅菃生而芳少而有之長而
愈明夫萬物之其宜者治之則遂抑背其性
勞而無功矣扶之與提謝之與讓得之與失
諾之與己相去千里同用異宜至近而遠世
多此類故聖人歷示以爲誡也再生不獲
莘而葉太早者不須霜而落貴適中也先
失常後之即虧分汙其準粉其顙腐鼠
阼燒熏於堂入水而憎濡懷臭而求芳雖善
不能爲工夫設法不當本雖善用其法者
亦無以巧取成濟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
難得而易失天下事無難無易有得時失
時之難易是以重之過於尺璧也木方盛終
目采之而復生秋風下霜一夕而零順於天
者將易其功任於己者徒勞其力質的張而
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勢
所致行標於世必來衆妬禄豊於家莫
不傾奪乳犬之噬虎伏鷄搏貍恩之所加
不量其力世莫有量其力分守愛者唯信
騁欲以至於自害耳夫待利而登溺者亦
必將以利溺人矣賞彼登溺待之以利則夭
莫不願溺而拯拔矣如簡子利於放鳩
多捕者是以爲治之本不貴當功而在絶其
原舟能浮石能沈愚者不知之焉聖人知沉
浮之理定矣故不妄動也驥驅之不進引
不止人君不以求道賢俊雖有才而忠不
奉上不可爲治也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
有差尺寸雖齊必有危雖法教齊平執而
用者未免失當規矩不能方圓準繩
無以正曲直用規矩者亦有規矩之心夫内
精誠無法教則民之倫叙日知所由
法教張精誠不副者斯亦不信於民不
得於世矣故能用規矩者直在規矩之心是
精誠云同言爲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
誠在令外豈不謂素有誠信乃能施用法教
太山高倍不見秋毫之末俔之可察
物無巨細反之則迷審之則明也竹木
火不鑽不熏土中有水不掘不出雖性之有
道唯精研乃可得也矢之疾不過二里跬步
不休跛鼈千里累世不止丘山從成將欲
在乎乆而不在動也故綿綿者用之無
愚公之類而山可移焉臨河欲魚不若
而織網術其本者乃可自期也弓先調而後
求勁馬先而後良人先信而後求能志
素求飭不能飭矣保質遺華文自生矣巧冶
不能木良不能琢冰物有不可如之何
君子不留意勿致意不能之外使人無渡
河可使河無波不可無所涉去則彼我自寧
涉之欲求不溺不可無也無日不辜甑終不
墮井矣將無涉之罪則縱彼以波起如甑
之在竈無由墮井者也刺我行欲與我交
呰我貨者欲與我市未知其本不可定怨於
物而本之難知故其忽直可者行一棋不
足以見智彈一弦不足以爲悲遽責於物難
盡其能今有一炭然掇之爛指相近萬石
燻去之十步不死同氣而異積夫氣類
積德之異者固不可輒偕其動用耳有榮
華者必有愁悴若素安其實即能一味於世
上有羅紈下必有麻□夫主飭其貴必民苦
賤下苦於賤上難保其貴矣木大者根瞿
山高者基扶貴立本
老子曰鼓不藏聲能有聲鏡不没形故能
有形懷而存之固不能常保虚而靜之則自
然備應也金石有聲不動不鳴管簫有音不
無聲是以聖人内藏不爲物唱事來而制
物至而應聖人含應而不唱如彼金石也天
不已終而復始故能長乆輪復其轉故能
致遠天行不差無過常居自然之運
故在不替之德天氣下地氣上陰陽交通
齊同齊受和氣同一生成君子用事小人
消亡天地之道天地交泰故君輔相
成功天氣不下地氣不上陰陽不通萬物
昌謂物不蕃息小人得勢君子消亡否則
反常故君儉德避難五穀不植道德
内藏不昌消亡之義也天之道損盈而
益寡地之道損高而益下歸於均也鬼神
驕溢與下害盈益謙之道多者不與
盈好謙聖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也由謙以致
上則天下不能上天明日而後能照四
君明臣明域中安有四明乃能乆長明
君臣之明非貴相察謂其不昧治化之道
與天同功比德天下乃寧四時安也
君臣未正則雖天目之明域中未免亂人
法天者乃長乆也其施明其化也所施
直能化下天爲文地道爲理星緯
川瀆之理一爲之和時爲之使以成萬物
命之曰道一氣以和生四時以信長推變
類名昊天之道大道坦坦去身不遠身者
天地一物豈非乎哉修之身其德乃眞
順安不知其他冥符眞體自然成德
修之物其德不絶接物恢弘精順理本
動而因萬物之無窮故德之莫能禦也天覆
萬物施其德而養之與而不取精神歸焉
養物之生莫非天德也然無狀係物豈外
取哉精神者初禀輕清之朗廓故天有不德
之德所以上也精神有虚通之能所以貴也
以貴歸上理從其類耳與而不取上德
是以有德無迹成功不德居上高莫高
於天也下莫下於澤也天高下聖人法之
尊卑有叙天下定矣澤當如地聖人天地
以叙尊卑故君父子各正其所古今不易
是偁大定地萬物而長之與而取之故骨
骸歸焉天有長物之形地有資與之德然在
方係物矣安取其功哉骨肉者初禀重濁
委塊壤故地執德之迹所以下也骨肉
滯礙之患所以賤也以賤歸下亦然者耳
與而取者下德下德不失是以無德
乎有迹之功固非上德之位是以聖人玄德
同於夭也立德同於地也地承天定寧
定寧萬物形形猶生成地廣萬物聚聚載
其上定寧無不廣厚無不地勢深厚
原入聚地道廣方故能長乆廣有林方
大德聖人法之德無不容卑則物歸寧則自
得陰難陽萬物昌陰爲陽所制則萬物昌盛
四月前也陽消陰萬物湛陽爲陰所消
萬物湛息謂十月前也物昌無不贍也
物湛無不樂也物樂則無不冶者矣氣生於
形故贍也無勞生故樂也處其靜者將自
治矣陰害物陽自屈陰進陽退小人得勢
避害天道然也動靜有時故違夭必有大
咎也陽氣萬物緩而得其所是以聖人
陽道所謂順時而行乃能得欲舉無違事也
順物者物亦順之逆物者物亦逆之化周
彼者物無異也物異我者化未周也故不失
物之情性污澤萬物無節成物也者所宜
爲性時宜爲情布政設教不失二宜則萬物
全其潤澤有信成熟污澤萬物無節
英華及節而不生矣故雨澤不行天下
亡山無法道抑否失時蒸人不粒亂流
亡也陽上而復下故爲萬物主位高而德謙
也高則物奉謙則物親故可爲之主矣弗長
有故終而復始道消息故不窮絶終而
復始故能長乆故爲天下母天下者非有
是德如何陽氣而後能施陰氣而後
能化未有蓄積而能化者也夫自體未全
不能立事勝任萬物非乎蓄積大哉
聖人慎所積唯積德合和堪化天下矣陽滅
萬物肥陰滅陽萬物衰故王公尚陽道則
萬民昌謂和氣洽民矣尚陰道天下亡謂
殺氣滅國耳陽不下萬物不成陰體卑靜
陽德不降則不成化不下德化
臣道代終故君不施則不行政故君
下臣即聽明得天耳目視聽不下臣即
闇聾一人聞見不可勝用日出於地萬物
王公居民上以明道大人居上位則道
洽德被於民如日出地蕃息萬物日入於地
萬物休息小人居民萬物逃匿小人居上
位則無方御下使之離散如日入地萬物
廢息乎雷之動也萬物啓雨之潤也萬物
大人施行有似於此動以啓蟄潤以發生人
君行令天作雷雨未有不從其令也陰陽
公元927年
之動有常大人之動不極物法天應時
以動而無失亢極於物者則抑性而有絶也
雷動萬物風揺樹草散大人去惡就
天地布德除穢大人革弊施政耳民弗遠
徙故民之有去就也去尤甚就尤愈民皆樂
不願移徙苛政之甚不得不惠澤
不得不非謂性分所易也風不動火
不出大人不言小人無述火因風出民由上
火之岀也必待薪火人之言必有信有信
而眞何往不成火之依薪言之在信所以
炎熾能法有恒眞而不渝所往皆遂也
河水深壞在山丘陵高下入淵義已見上陽
氣盛變爲陰陰氣盛變爲陽故欲不可盈樂
不可極盈則覆極則反忿無惡言怒無作
是謂計得能審報之道而不先犯以招其
咎是謂保安之計得也火上水下聖人
之道以類相求舛錯萬類而同其方者莫
不得聖人陽天下和同依陰天下溺沉
陽道生暢陰道肅殺若然流布德澤民和
全用荆楚則民墊溺
老子曰積薄成厚積卑成高高行厚德在乎
積修首辱重變在乎積犯君子日汲汲以成
輝小人日快快以至汲汲自强日以成德
快快從欲以至身辱所積之異其消息也雖
未能見言君子之心亦未能消息倚伏之道
但慕善直前自成輝耳故見善如弗及依不
善如不祥見彼善事欲速循進處不善事如
灾禍也苟向善雖過無怨且有向道之者
雖爲物所咎亦無加怨於物以明君之道
自有常行之矣苟不向善雖忠來惡素無向
善之心雖有物忠順於己而必有不忠之時
來其遂生怨於彼者也然物與我期理
常順責彼以恒固未之可乃知怨之所起
直在自無恒德也故怨人不知自怨怨由自
奈何非物勉求諸人不如求諸己自得
無不豈非不假佗人故聲自召也類
自求也名自命也人自官也無非己者已上
四者皆由己得也自官謂賢愚所贍之位耳
操鋭以刺操刃以擊何怨於人害物物報怨
可自怨故君子慎其微慎機發之微也萬物
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夫二氣交盛乃曰
和也萬物之形雖背陰向陽虚靈之氣則
和也和居中央是以木實生於心草實
英英草心卵胎生中央和居中央
而生其草木胎卵情性殊别然其禀氣
莫非和居中之故也不卵不胎生而須
時自溼自燥而化生者須伺春秋溼燥之節
感生也斯亦與和俱生耳地平即水不流
輕重均即衡不傾物之生化有感以然陽
盛即生陰盛即死如彼衢水隨感傾波得乎
中和平而正也
老子曰山致其高雲雨起焉水致其深而
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澤流焉道之高
深固流德夫有陰德者而有陽報隱行
者必有昭名陰德無機乃德之眞者隱行
無求乃行之實者既眞且實雖欲報不明
名之不顯亦未之得矣樹黍不獲樹怨
者無報德種黍得黍樹怨得怨
通玄眞經卷之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