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60800a 页
卷九 第 1a 页 0524-068.png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九非九
   南谷子杜道坚纂
  下德篇
老子曰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
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开嗜
欲养生之末也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民
交让争处卑财利争受少事力争就劳日化
上而迁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赏而
劝善畏刑而不敢为非法令正于上百姓服
于下治之末也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
卷九 第 1b 页 0524-069.png
 下德执德也太上养神治身之本也其次
 养形治身之末也大上养化治国之本也
 其次正法治国之末也降此而下则又下
 德之下者焉
老子曰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
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
一也霸王之功不世立也顺其善意防其袤
心与民同出一道则民可善风俗可美所贵
圣人者非贵其随罪而作刑也贵其知乱之
所生也若开其锐端而从之放僻淫泆而弃
卷九 第 2a 页 0524-070.png
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奸

 明良会合千载一逢夫明君不世出良臣
 不万一以不世之君得万一之臣唐虞而
 下若成汤之于伊尹文王之于吕望世不
 多见如齐桓之管仲亦不世出是以治日
 少而乱日多抑由君子少而小人多欤
老子曰身处江湖之上心在魏阙之下即重
生重生即轻利矣犹不能自胜即从之神无
所害也不能自胜而强不从是谓重伤重伤
卷九 第 2b 页 0524-071.png
之人无寿类矣故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
生曰祥心使气曰强是谓玄同用其光复归
其明
 人有仕隐道无屈伸夫身江湖而心魏阙
 畎亩不忘也是故有道之士隐以此道任
 以此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夫是之谓玄
 同
老子曰天下莫易于为善莫难于为不善所
谓为善易者静而无为适情辞馀无所诱惑
循性保真无变于己故曰为善易也所谓为
卷九 第 3a 页 0524-072.png
不善难者篡弑骄淫躁而多欲非人之性也
故曰为不善难也今之以为大患者由无常
厌度量生也故利害之地祸福之际不可不
察圣人无欲也无避也事或欲之适足以失
之事或避之适足以就之志有所欲即忘其
所为矣是以圣人审动静之变适授与之度
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节夫动静得即患不
侵也授与适即罪不累也理好憎即忧不近
也和喜怒即怨不犯矣
 善恶异迹同出于心天下莫易于为善莫
卷九 第 3b 页 0524-073.png
 难于为不善祸福之阶事不可必欲得而
 反失之欲避而反就之是以圣人审动静
 之变和喜怒之节事无不善何忧怨之有
体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祸其有不弃非其有
不制恒满而不溢常虚而易赡故自当以道
术度量即食充虚衣圉寒足温饱七尺之形
无道术度量而以自要尊贵即万乘之势不
足以为快天下之富不足以为乐故圣人心
平志易精神内守物不能惑
 修身有道处世有术夫体道之人守其天
卷九 第 4a 页 0524-074.png
 常安其命义食止充虚衣止禦寒不苟所
 得不弃所有祸不倖免福不妄就达不自
 骄穷不易操乐乎天真与道同久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强者必用
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
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
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故为治之本务在安
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不夺
时不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
用节用之本在于去骄去骄之本在于虚无
卷九 第 4b 页 0524-075.png
故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
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目说五色口惟滋
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袤欲
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柰治天下何
 将胜乎人先胜乎己未有己不胜而能胜
 人者也胜人者有力欲胜理也自胜者强
 理胜欲也理胜则得人之心人将自用其
 力欲胜则用人之力人将先离其心天理
 人欲之异宜有间然
所谓得天下者非谓其履势位称尊号言其
卷九 第 5a 页 0524-076.png
运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无一人
之誉此失天下也故桀纣不为王汤武不为
放故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诸
侯诸侯得道守在四境诸侯失道守在左右
故曰无恃其不吾夺也恃吾不可夺也行可
夺之道而非篡弑之行无益于持天下矣
 抚我则后虐我则雠圣人运天下心得天
 下力而天下治若夫桀纣之为君有南面
 之名无一人之誉此汤武之所以不为之
 臣天下失道诸侯为守谁之过欤
卷九 第 5b 页 0524-077.png
老子曰善治国者不变其故不易其常夫怒
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人之所乱也阴
谋逆德好用凶器治人之乱逆之至也非祸
人不能成祸不如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
其尘人之性情皆愿贤己而疾不及人愿贤
己则争心生疾不及人则怨争生怨争生则
心乱而气逆故古之圣王退争怨争怨不生
则心治而气顺故曰不尚贤使民不争
 争之不足让之有馀人已两全之道也夫
 怒逆德兵凶器争者人之所乱阴谋逆德
卷九 第 6a 页 0524-078.png
 好用凶器治人之乱逆之至也文子以其
 言而授之范蠡越欲伐吴蠡引以为谏勾
 践不听败于夫椒则知欲祸人者乃所以
 自祸也贤者肯如是乎
老子曰治物者不以物以和治和者不以和
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治君者不以君以
欲治欲者不以欲以性治性者不以性以德
治德者不以德以道以道本之性无袤秽久
湛于物即忘其本而合于若性衣食礼俗者
非人之性也所受于外也故人性欲平嗜欲
卷九 第 6b 页 0524-079.png
害之唯有道者能遗物反已有以自鉴则不
失物之情无以自鉴即动而惑营夫纵欲失
性动未尝正以治生即失身以治国即乱人
故不闻道者无以反性
 性与欲固有间矣人皆然君惟甚夫治物
 不以物以和者先明己之性而后明物之
 性明物之性则可以赞化育参天地矣
古者圣人能得诸己故令行禁止凡举事者
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听失于
非誉目淫于彩色而欲得事正即难矣是以
卷九 第 7a 页 0524-080.png
贵虚故水激而波起气乱则志昏昏智不可
以为正波水不可以为平故圣王执一以理
物之情性夫一者至贵无敌于天下圣王托
于无适故为天下命
 古之学者为己为己之道立而后为人之
 道行圣人得诸己故清明在躬无远弗烛
 得万物之情而命令行于天下矣
老子曰阴阳陶冶万物皆乘一气而生上下
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登春肃秋
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也天地之间一
卷九 第 7b 页 0524-081.png
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形也故明于性
者天地不能胁也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
圣人由近知远以万异为一同气蒸乎天地
礼义廉耻不设万民不相侵暴虐由在乎混
冥之中也廉耻陵迟及至世之衰用多而财
寡事力劳而养不足民贫苦而忿争生是以
贵仁人鄙不齐比周朋党各推其与怀机械
巧诈之心是以贵义男女群居杂而无别是
以贵礼性命之情淫而相迫于不得已即不
和是以贵乐故仁义礼乐者所以救残也非
卷九 第 8a 页 0524-082.png
通治之道也
 天地一身天下一气阳变阴化陶冶万物
 皆乘一气而生圣人爱养万民视为一家
 故天下和平也若乃用多而财寡事力劳
 而养不足则民贫苦而忿争生非通治之
 道矣
诚能使神明定于天下而心反其初即民性
善民性善即天下阴阳从而包之是以财足
而人赡贪鄙忿争之心不得生焉仁义不用
而道德定于天下而民不淫于彩色故德衰
卷九 第 8b 页 0524-083.png
然后饰仁义和失然后调声礼淫然后饰容
故知道德然后知仁义不足行也知仁义然
后知礼乐不足修也
 圣人诚而明之反其性初民复于善民性
 善则天地阴阳从而包之财足人赡食鄙
 不生忿争乃息仁义不用而道德定于天
 下矣
老子曰清静之治者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
朴闲静而不躁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同乎
义其言略而循理其行说而顺情其心和而
卷九 第 9a 页 0524-084.png
不伪其事素而不饰不谋所始不议所终安
即留激即行通体乎天地同精乎阴阳一和
乎四时明朗乎日月与道化者为人机巧诈
伪莫载乎心是以天覆以德地载以乐四时
不失叙风雨不为虐日月清静而扬光五星
不失其行此清静之所明也
 天清地静故能长久圣人以清静为治者
 法天地也心清则内合乎道体静则外同
 乎人是以不出户而化行
老子曰治世之职易守也其事易为也其礼
卷九 第 9b 页 0524-085.png
易行也其责易偿也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
事农士工商乡别州异故农与农言藏士与
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是以士无
遗行工无苦窳农无废功商无折货各安其
性异形殊类易事而不悖失业而贱得志而

 古人世守一官官守一事故治世之臣职
 易守事易为后世兼官共事之法行官益
 冗而吏益繁政出多门反致害治
夫先知远见之人才之盛也而治世不以责
卷九 第 10a 页 0524-086.png
于民博文强志口辩辞给人知之溢也而明
主不求于下敖世贱物不从流俗士之伉行
也而治世不以为化民故高不可及者不以
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以为国俗故人才不
可专用而度量道术可世传也故国法可与
愚守也而军旅可以法同也不待古之英隽
而人自足者因其所有而并用之也末世之
法高为量而罪不及也重为任而罚不胜也
危为难而诛不敢也民困于三责即饰智而
诈上犯袤而行危虽峻法严刑不能禁其奸
卷九 第 10b 页 0524-087.png
兽穷即触鸟穷即啄人穷即诈此之谓也
 才不可以胜德言不可以过行才盛而有
 先知之见者治世不以责于人闻博而有
 辩口之佞者明主不以求于下傲世伉行
 责人以重难强人以不能者恶免人穷之
 诈哉
老子曰雷霆之声可以钟鼓象也风雨之变
可以音律知也大可睹者可得而量也明可
见者可得而蔽也声可闻者可得而调也色
可察者可得而别也夫至大天地不能函也
卷九 第 11a 页 0524-088.png
至微神明不能领也及至建律历别五色异
清浊味甘苦即朴散而为器也立仁义修礼
乐即德迁而为伪矣民饰智以惊愚设诈以
攻上天下有能持之而未能有治之者也夫
智能弥多而德滋衰是以至人淳朴而不散
 圣人剖大朴法天地观象以制器若雷霆
 之于钟鼓风雨之于音律皆得象而为之
 至若天地之大神明之微则有所不能尽
 究也惟至人淳朴不散而可以为万世之
 师
卷九 第 11b 页 0524-089.png
老子曰夫至人之治虚无寂寞不见可欲心
与神处形与性调静而体得动而理通循自
然之道缘不得己矣漠然无为而天下和淡
然无欲而民自朴不忿争而财足施者不德
受者不让德反归焉而莫之惠不言之辩不
道之道若或通焉谓之天府取焉而不损酌
焉而不竭莫知其所由出谓之摇光摇光者
资粮万物者也
 北辰天之尊帝也端居天心而众星拱之
 至人取法为冶心与神处漠然无为而天
卷九 第 12a 页 0524-090.png
 下和摇光居北斗之杓资粮万物随天左
 旋日转一周斗不降禄生民罔食舜察璇
 玑以齐七政其知天矣乎
老子曰天爱其精地爱其平人爱其情天之
精日月星辰雷霆风雨也地之平水火金木
土也人之情思虑聪明喜怒也故闭四关正
五道即与道沦神明藏于无形精气反于真
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口当而不以
言心条通而不以恩虑委而不为知而不矜
直性命之情而知故不可害精存于目即其
卷九 第 12b 页 0524-091.png
视明存于耳即其听聪留于口即其言当集
于心即其虑通故闭四关即终身无患四支
九窍莫死莫生是谓真人地之生财大本不
过五行圣人节五行即治不荒
 人有五性应天五星应地五行五性动而
 七情出身可不知爱乎夫神藏于心精藏
 于肾魂藏于肝魄藏于肺意藏于脾神明
 藏于无形莫生莫死是谓真人
老子曰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
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有以为正人主之
卷九 第 13a 页 0524-092.png
于法无私好憎故可以为令德无所立怨无
所藏是任道而合人心者也故为冶者知不
与焉水戾破舟木击折轴不怨木石而罪巧
拙者智不载也故道有智则乱德有心则险
心有眼则眩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常一
而不袤方行而不留一日形之万世传之无
为之为也一者无为也百王用之万世传之
为而不易也
 人有私心罔不害道人主无私故法一而
 令行是故德有心则险心有眼则眩知权
卷九 第 13b 页 0524-093.png
 衡规矩一定而不易则知一者无为之为
 百王用之万世传之
老子曰人之言曰国有亡主世无亡道人有
穷而理无不通故无为者道之宗得道之宗
并应无穷也故不因道理之数而专己之能
其穷不远也夫人君不出户而知天下者因
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故积力之所举即无
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千人之众
无绝粮万人之群无废功工无异伎士无兼
官各守其职不得相干人得所宜物得所安
卷九 第 14a 页 0524-094.png
是以器械不恶职事不慢也夫债少易偿职
寡易守也任轻易劝也上操约少之分下效
易为之功是以君臣不相厌也
 天不自天有为天者地不自地有为地者
 为者其谁耶国有亡主世无亡道伊尹五
 就桀而不用是专己之能而不知因人之
 道也故伊尹不为夏而为汤矣夏其有不
 亡汤其有不兴乎
老子曰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
时君者用六律体太一者明天地之情通道
卷九 第 14b 页 0524-095.png
德之伦聪明照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
调于阴阳喜怒和于四时覆露皆道并贶而
无私蜎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德流方外名
声传于后世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
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精神与鬼神齐灵戴
圆履方抱表寝绳内能冶身外得人心发号
施令天下风从则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
藏取与有节出入有量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柔而不脆刚而不壮宽而不肆肃而不悖优
柔委顺以养群类其德含愚而容不肖无所
卷九 第 15a 页 0524-096.png
私爱也用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
与之与夺也非此无道也伐乱禁暴兴贤良
废不肖匡袤以为正攘险以为平矫枉以为
直明施舍开塞之道乘时因势以服役人心
者也帝者不体阴阳即侵王者不法四时即
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准绳即废故
小而行大即穷塞而不亲大而行小即狭隘
而不容
 不曰皇而曰帝曰王曰霸曰君何哉尊皇
 也帝者失道而后德王者失德而后仁霸
卷九 第 15b 页 0524-097.png
 者失仁而后义君者失义而后礼大者立
 则小者在焉小者立则大者失矣
老子曰地广民众不足以为强甲坚兵利不
可以恃胜城高池深不足以为固严刑峻法
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
虽大必亡故善守者无与禦善战者无与斗
乘时势因民欲而取天下故善为政者积其
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积而民可用也怒畜
而威可立也故文之所加者深权之所服者
大德之所施者博威之所制者广广则我强
卷九 第 16a 页 0524-098.png
而敌弱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故费不半
而功十倍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
好用兵者亡王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
后求胜此不明于道也
 行文德者虽小必存好用兵者虽大必亡
 夫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惟
 知兵本以止乱而不以为乱则民不伤而
 国长存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九
卷九 第 16b 页 0524-099.png